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重视课前三分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前三分钟的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大部分教师往往会忽略这课前三分钟。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不高的原因便是教师没有合理地利用这课前三分钟。初中生的注意力发展虽然日渐趋于完善,但仍存在诸多缺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设计这课前三分钟,通过这一小段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重点关注校本作业的设计。在教学中合理地设计校本作业可以帮助教师处理好这课前三分钟。教师可以在设计教案时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活泼有趣的校本作业,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在课前三分钟利用校本作业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创设一个教学情景导入教学知识点将学生引入课堂。
例如,教师在教《木兰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布置一个校本作业,将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设计一个人关于花木兰的情景剧,时间限制在三分钟内,在上课时随机挑选一个小组上台表演。通过这一校本作业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前三分钟便增加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校本作业帮助学生预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作业”这两个字的定义有着一些误解,教师认为作业只是在课后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作业的主要作用便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事实上,教师对作业的这一定义是不全面的,作业不仅仅只能设计于课堂之外,也能设计在课堂中。作业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知识点,作业是一种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的手段。所以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要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将作业运用于教学的任一环节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作业辅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文章,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小作业“文章可分为几部分”,然后让学生去阅读文章,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注重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全文。教师还可以通^布置一个作业“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章。教师通过合理地设计校本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巧妙结合生活实际
关键词:校本课程;嗒嗒球;中学;快乐体育
2003年诞生了一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嗒嗒球,以最短的时间在南方各城市迅速开展,尤其是在中学开展教学和娱乐活动,为中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从嗒嗒球运动的特点,作用,意义等角度探讨将嗒嗒球引入长春市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长春市中学体育课开设嗒嗒球课程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
对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及其它中学进行嗒嗒球课程设置的可行性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98%,其中女同学54份,男同学44份。
2、实验法
实验对象: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的104名初中二年级学生。(按自然班进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班的教学内容按照哒哒项目和内容安排,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实施的规定进行。为了避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存在着系统差异,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有关指标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组开课情况
嗒嗒球作为一项集趣味、健身于一体的新兴项目,首先在视觉上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学生对新项目的好奇心理,是学生在练习时有浓厚的兴趣。
(二)学生对开课的兴趣调查
兴趣标志着个人参加某项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中学的体育课程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本研究从没学过嗒嗒球课程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态度入手分析中学体育课开设嗒嗒球课程的可行性。学过嗒嗒球课程以后,有95.46%的男同学和89.74%的女同学喜欢嗒嗒球课程,这说明过学嗒嗒球课程的绝大多数同学对嗒嗒球运动是学生感兴趣的,也同时说明在中学开设嗒嗒球课程会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
(三)学生对嗒嗒球课程的评价
好的运动项目应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学生在课后有良好的回味和评价。嗒嗒球这项运动在教学中,学生评价如表1所示
82.21%的学生感到体育课是很愉快的;90.72%的学生感觉到在体育课中有令人难忘和感动的体验;64.18%的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中能和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76.65%的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中总是尽情和充分的运动;30.91%的学生认为学会一下新的技战术;60.74%的学生认为能自主的进行体育学习,说明中学生对嗒嗒球课程学习方面有良好的反响。
(四)长春市中学开设嗒嗒球课程的可行性
1、适用群体很广泛
嗒嗒球运动由于兼具了乒乓球和羽毛球的特点,因此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锻炼,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男生还是女生,都可以通过嗒嗒球运动来达到健身的目的,这项运动可以作为终身锻炼方式。
2、打法灵活
嗒嗒球运动是将乒乓球与羽毛球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项体育运动,比赛时可将乒乓球的推挡,搓球,扣球,拉球打法与羽毛球的吊球,挑球,放网前球,扣杀球等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结合起来,具有乒羽二者结合的特色,并带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嗒塔球是乒羽的综合新兴运动项目。集体育运动的竞赛性,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可单打、双打、混合双打,有网,无网对抗。根据比赛类型的不同,可设单项,也可设团体赛。[3]
3、可操作性强
小型多样,易教易懂,一学就会,一打就上手,尤其是有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技巧的人,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参与人群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易推广普及。
器材易拆装,携带方便。活动时不受场地地限制,不受气候影响,只要有一平整地面即可,房前屋后,室内户外均可展开,在室外运动防风性能较好。
三、结论
嗒嗒球运动是一项融合了体育运动的竞赛性、娱乐性、健身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又独特的新兴项目,同时它又具备了隔网球类项目的文化属性,它符合当代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有利于营造“快乐体育”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中学开设嗒嗒球课程是必要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杜才华.浅谈休闲体育与健康[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4):17- 18.
摘要: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客观的阐述,对目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1.41-4 ;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8-02
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教育质量。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有效结合,让学习者的参与度提高。所以翻转课堂成了最近各类教师培训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一线教师尝试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但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下面就对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阐述并谈谈自己的观点。
目前,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教学实践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尚不成熟。很多学校积极探索并实践当中。比如:广州市天河区“天云项目”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家校翻转”的教学模式;重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基于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每位学生都有平板电脑作为自己的学习终端等等。这些学校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学校研究翻转课堂起到样板作用。
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下,不是所有学校和教师能顺利进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目前在我国很多学校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仅处在尝试阶段,更多时候教师们当开展公开课或精品课时应用,实际教学中应用相对甚少。当然,不是教师们墨守成规,不愿尝试或探索,而是,许多老师在实践的环节中遇到诸多问题和新的困惑。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教师,也涉及到学习者,家长甚至社会。
一、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模式一般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广大教师来讲,制作微课视频,录制和剪辑合成本身就是个挑战,尤其对年纪大的教师来讲,难度更大。另外,搜集大量素材,包括文字,视频,音频资料等等消耗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众所周知,目前一线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一天只上两节课的事。课堂教学任务,听课,备课,批改作业,写教案,培优补差,教研,培训等等占据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如果,让一线教师再完成一系列的微课教学视频,教师的工作量将不堪重负。如果使用现成的由专业人员制作的微课视频,貌似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微课视频并不适合自己的学生。
那么如果解决这种尴尬局面呢?首先,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每个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寒暑假制作完整的校本微课材料。这样不仅具有针对性,也避免了拿来主义。其次,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及其他现实面临的问题。同时,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可以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们的协助下完成。总之,新老教师互帮互助,发挥其所长,也有专业教师的参与,一定能制作出适合本校学生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微课视频。
二、翻转课堂对学习者的自控能力的思考
利用网络教学视频和网络数字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深度,获得个性化学习体验。然而,不能忽视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群体。翻转课堂教学是否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首先,我们以小学生为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达到独立自主完成翻转课堂任务的能力。有些低年级的学生甚至对电脑操作能力有限。这样无形中把学习任务转驾到家长身上,陪孩子完成翻转任务。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留守儿童,监护人也无法帮助学生提前把教学内容完成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而对初中生来看,很多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电脑操作能力,但没有父母或监护人的陪伴的话,利用电脑,不是完成学习任务,有可能出现上网聊天,打游戏等等的问题。而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自控能力更强一些,可以课下完成翻转内容。但问题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中生寄宿为主,课下上网看微课教学条件有限。相比之下,目前大学生群体,无论是自控能力还是客观条件上来讲更适合开展翻转课堂模式教学。
三、翻转课堂应什么时候“翻”
曾经看过上海教育频道两位专家就对此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其中一位专家认为翻转课堂应在课前“翻”,另外一位专家认为在课堂上“翻”。两位专家说出了我们很多教师的困惑和担忧。有些教师认为,课前“翻”,担心有些学生完成不了任务,影响课堂效果;而也有些教师认为课堂宝贵的时间用于看微课视频浪费时间,这样一来,有些认为教师完全课堂上自己讲解,也就没有制作微课的必要了。
老师们不需纠结于这个问题。我们从翻转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从这一点出发,无论是课堂内“翻”或课堂外“翻”,都是可取的。只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能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便可。所以教师们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设计使用翻转课堂模式。比如自己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客观条件也允许的话,可以选择课前进行安排翻转课堂;如果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还没达到自主学习的年龄或客观条件还没达到,完全可以在课堂内安排翻转课堂教学。
四、翻转课堂是否可以取代传统教学模式
纵观世界教育史,课堂教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教育本身是以人为本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兴起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新形的教学模式,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生命。然而,任何一种新教学方法是无法取代课堂教学。因为所有事物回归本原,教育也是如此。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能是起到辅助和完善教学的作用,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也无法取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功能。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看到教师们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翻转课堂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应形式化教学,教师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应用,修改并完善。积极参与校际经验交流,向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学习借鉴,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n堂模式。
参考文献:
摘要:初中生物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向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改探究式模式靠拢,教师必须做到:"推崇新的教学理念,转换自己的角色"、"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追求教学特色"和"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等。
关键词:传统教学新理念转角色自主合作探究独特风格
一、推祟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要从教学实践者向实践与研究者并重转变,教师在职教学的第一线,通过长期的教学体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果在实践的层面上不断研究教材、总结教法,再不断学习和借签他人优点,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获;二要由生物课程的传授者向实施与开发者并重转变,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广大的教师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这就需要有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要具备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开发新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三要从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与学习者并重转变,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四要教案的执行者向生物课堂教学的创造者转变,教案是一份蓝图,它是上课的前题,过分地一成不变的依赖教案,将会束缚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五要从师道尊严的长者向亦师亦友转变,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差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其自尊心。
二、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观,潜意识存在通过学习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发挥出来。特别是经过新课改这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洗脑风暴”,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这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思维教学,一个思辨的、有思想的课堂,必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一刀切。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思考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明辨、争论,互相取长补短。这时课堂活跃起来热烈起来。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需要生物学教师必须永远带着思想去教,教有思想的东西,学生从你的思想的知识中去感受思想,学会思想。课堂教学是情感教学,这是由教学生态论提出来的,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同样在课堂这个小小的世界,如果我们因为教学情绪、方法的不对头而影响教学气氛,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证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不良情趣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走进课堂,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始终和学生进行着感情的交流与互动,一个愉快的教师能感染出几十个愉快的学生。所以生物学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带着感情去教,教有感情的东西,学生学会带着情感的知识去感受、体验,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更加热爱科学、珍爱生命。
三、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
学习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自主学习是自己做主、自我决定的学习,是对学习活动有计划和安排,有评价、反馈、调节、修正和控制。是一种具有高能动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学习,具体说来,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动机上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方法上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自动化的学习上是有效定时和长久的,这种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即一种“双赢”境界,以最大的限度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发展自己的非认识品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监控者和学习的资源,确保他们的合作互动富有成效,并给予适时的点拨与辅导。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但不管学生采用那种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一个原则,即:从灌输走向引导,从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漠视人的自由和尊严,忽视人的个性发展需求的“目中无人”的定势中解放出来。
四、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农村;初中;辍学;控辍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课题自2002年立项后,在原有对部分县调查的基础上,又对中西部地区的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涉及13个县区、130余所学校。
本课题的调查研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采用问卷、座谈、个案访谈等方法,深入农村,实地调查县教育局的领导及有关科室的工作人员、乡(镇)政府的领导、中学校长、教师、在校学生、辍学学生以及辍学生家长,尽其所能地把握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真实情况和相关数据,通过分析,解读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真实原因,探讨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把握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提高人们对控辍迫切性的熟悉及控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数字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县或学校辍学现象触目惊心,令人堪忧。吉林省A县1999级初中学生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6.88%,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高达71.93%;B县2000级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为48.5%。黑龙江省某县1999年入学的四年制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67.86%,其中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34.7%,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为80.85%。抽样调查河北省某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2.97%,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为60.87%。随机抽取河南省某县三个乡镇1999年入学的初中学生,辍学率最低的为34.62%,最高的为64.31%,平均为42.68%。随机抽取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县三所学校,辍学率最低的为7.6%,最高的为50%。某旗1999级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22.921%。(本文数据均参见《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此外,农村初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隐性辍学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家长反对其离开学校等原因,而留在学校,但不追求完成学业,也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任务,而是只等着拿个毕业证。
这里显示的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状况,虽然只是我国部分县的部分学校的情况,但是其他许多农村学校,同这些学校处在同一环境中,有着大致相同的背景,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应引起有关方面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们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等各个方面,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厌学
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压力,非凡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构成一种威胁。
“应试教育”对农村影响比较突出,在调查中,73%的教师认为农村学校仍以升学为主,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惟一指标也是升学率,多数县把各乡镇的中考升学率放在首位。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压力加重。调查的辍学生中,多数认为自己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学习压力经常压得学生没有自由的喘息时间,除了晚作业外,很多学校都增加了午作业。对辍学生调查显示,由于考试压力而辍学的占89%,对在校生调查“学生辍学原因”时,认为考试压力大和学习太累失去了信心的,分别为89%和82%。
学困生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行为异常敏感,不仅易受伤害,而且极度自卑,在家中还会经常受到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家长的伤害。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还有什么比离开学校更好的逃避方法呢?考试经常排名次,班主任评语措辞又很严厉,家长看到成绩后表现出失望和不满,致使学生压力过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没办法干脆放弃学业。
初中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学习没有爱好。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至少7科,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学生说,一科还没有学明白,其他学科的内容就又上来了,似乎有学不完的内容在等着自己,时间长了对学习的爱好逐渐减少,越来越觉得学习是—种负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科目是英语、代数、几何。调查发现,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例如,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英语是在小学学两年英语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很多地区几乎所有的村级小学和部分中心校的学生没有英语基础,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代数和几何分开进行的,许多学生不适应,认为代数和几何很难学。另外,农村师资质量不高,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生的爱好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疏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引不起学生学习爱好和积极性。另外,据在内蒙某旗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反映,有74%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不好,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爱好而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观念落后、错位
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也不会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落后、错位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长期落后、贫困的农村环境以及不平等的城乡待遇,作为父辈的农民,受尽了一辈子的煎熬,他们认为下一代改变这种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脱离农村,这是多数农民教子读书的价值观,也是多数农村孩子的价值追求。但应试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的伤害比希望大得多。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农民普遍认为,中学学的东西农村用不上,假如“考不上学,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能看个报、写个信就行了”,“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比晚种强”。
高等学校扩招之初,农民对改变子女命运、跳出“农门”又有了一线希望,但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希望又一次破灭。高等学校扩招后,毕业生大量增加,现有的就业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大的就业人群,加之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散落在社会无所事事,非凡是家在农村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家长无权无钱,找不到“后门”,只好赋闲在家。以前初中毕业后,如能考上中师、中专,也能分配,找到工作,现在连大专毕业生找工作都困难,何况中师、中专呢!因此,许多家长产生了供子女读书不划算的想法。农民认为,“既然上学学习已经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何必再去读书”,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贴补家用。可以说,农民的这种观念,对初中学生辍学影响非常大,但也有不少农民,由于子女学习好,跳出农门的希望很大,就是举债供子女读书也是愿意的。
农民重男轻女思想仍比较严重,并有广泛的影响力。在男女孩间,男孩优先,女孩次之,认为女孩早晚都要嫁出去,是人家的人,供其读书无用,导致辍学学生中女童多于男童。
在这种环境下,有的农村地区“读书无用”、“文盲无害”的错误思想比较流行,致使某些家长不积极或拒送子女上学读书。对在校生问卷调查中显示,赞同“读书无用论”观点的占75%;对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8%的辍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对它的影响很大和比较大;教师问卷中有62%的人认为现在“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很盛行。
从调查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观念的弊障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长期以来,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很少,农村文化处于贫困化状态。文化的贫困,强化了农村的落后观念,催化着与农村建设相错位观念的滋生,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同时反过来,这种情况又会造成农村更加贫困的文化,进而又“催化”着新的初中辍学学生。这种循环还在恶性地进行着。
(三)农村教育缺失
农村学校教育还远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没有成为教育的实际行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一句空话。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惟一尺度,作为奖惩学校和教师的基本依据。访谈时学生告诉我们,为了追求合格率和升学率,很多学校让教师动员学习不好的学生退学,有一些学生就是因为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学校为了保证合格率和升学率而被劝退的。
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时有伤害学生的行为发生。近些年农村教师学历有所提高,但是,教师的实际学识水平、能力和思想素质与其学历并不完全相当,这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有不少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并不高,内蒙某旗有40%的初中教师取得大专学历,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只有8—9%,从专业技术职称看,初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只占本旗教职工总数的32%,而城镇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占教职工总数的70%,农村初中初级职称占55%,城镇初级职称占28%。长期以来,农村送出去的本科生回不来,专科生分配回来的少,许多专任教师只能通过成人或自学考试取得合格学历。几乎有一半的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尤其是英语和信息技术课异常薄弱,大都是“半路出家”,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学习氛围差、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态度不好,学生普遍希望教师对待学生要平等、关心,不要讽刺、说难听的话,并且“不要为一点小事而惩罚学生”。在教师问卷中,有72%的教师认为“学校中存在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调查发现,非人性化治理导致教师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创造力。被调查的教师说:“治理太苛刻了,我们的工资有30%预先扣着……迟到、请假都要扣工资,而早来、晚归、加班却不加工资”;“我们的周末、假期被各种各样的考试、继续教育挤满,不管有没有用,不管有没有效,反正就要考你”;“学校要求教案必须按统一的格式写满四页,写得不满不合格,格式稍与规定有出入就不合格”。机械的评价方式,很难为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创造好的环境,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但其付出与效果却不成比例。非人性化的治理和评价,使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心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在对教师进行调查时,对“若有可能,你是否愿意调离教师工作岗位?”一题的回答,某地区被调查教师中竟有82%回答很愿意和愿意,只有6%的人愿意坚持留在自己岗位上。有一位教师说,“我们天天盼,盼快点到五十,到五十岁就能退休了”。治理上的弄虚作假也让教师无可奈何,调查时老师告诉我们:“上边一检查我们就变,现在我们讲课都是‘两张皮’,有人来听课一套讲法,实际上对学生又是一套讲法”;“学生练习册说是不让买,实际照买,做题时发给学生,做完就收上来……”。教师既要不停地变换“两张皮”,又要面对过于严格、规范的治理,同时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和培训,他们到底还有多少时间、精力和真心去面对学生?
(四)经济困难
我国农村经济无论从相对的角度,还是从绝对的角度说都是落后的。虽然有的地方比较富裕,但就农村的整体来说,多数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
农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数靠传统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据在内蒙、吉林调查,2002年很多农民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同年供一个初中生读一年初中的费用是400多元。在内蒙,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约占辍学人数的71%。困难的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常年患病,家中没有劳动力;另一类是家庭耕地少导致收入少,供孩子上学有困难。尽管学校对贫困的学生有一定的补助和减免措施,但是学校的资助能力有限,而家庭困难的学生比例较大,有的学校需要补助的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多,学校对学生的补助很多是轮流的,今年给这一部分学生补助,明年给另一部分学生补助,没有能力把所有应该补助的学生一补到底,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过补助的学生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有的学生家里年年靠借钱交书费、杂费,今年借,明年还,一些初中学生不想让家庭再负债而走上辍学之路。
广大农村多子女的家庭不在少数,非凡是少数民族地区,不少家庭子女都比较多,在相同经济收入的情况下,生活相对比较困难,负担多子女上学读书几乎不可能。据调查,在内蒙、宁夏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生多是多子女家庭中的成员。辍学生中,家庭兄弟姐妹在三人以上的占80%左右。在内蒙,我们走访的一个辍学生,家中有6口人,除父母外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家里一贫如洗,仅有6床破旧的棉被,一个破饭桌,一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母女衣衫褴褛。在农村,靠种地维持生活并供一个孩子读书就已不轻松,多生、超生,导致家庭贫困加重,也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农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经不住突发事件的冲击。正常年景可以维持生计,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家庭温饱问题难以维持,更没钱供孩子读书。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家庭出现变故而被迫辍学。
三、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对策探讨
(一)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
“三农”政策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基本国策,只有认真落实这一政策,才能加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小康。同时,落实“三农”政策,也是解决农村教育和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最根本措施。从教育这个角度说,落实“三农”政策,就是要强化教育扶贫力度,要像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既要有声势,又要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高等师范院校要招收农村定向生,学校可以减免部分或全部学费,或者地方政府补助部分或全部学费,毕业后回到农村中学从教;也可以像组织西部支援者那样,组织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数年,数年后给与某些的优惠政策;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有条件的农村中学教师带薪到高等师范院校脱产进修;建立城市中学教师到农村中学任教数年的制度,并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各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城市中学,要从图书、微机、实验仪器等方面支援农村中学建设,使其物尽其用。各级政府要积极吸收社会教育捐助,建立困难学生资助基金,做到严格治理,专款专用等等。
(二)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规定,依法保证义务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要对近几年来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按照法条衡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把“三个增长”落到实处。要研究制定教育经费定期报告制度和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等有关制度,监督和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同时,要依照《教育法》规定,改革教育经费治理体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争取做到事权与财权统一,教育经费单独列项。
要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的行为,非法印制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
要依法保证农村教师待遇的落实。要依照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制定和建立正常的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教师工资水平监控制度,完善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制度。对于拖欠教师工资的违法典型,认真追究责任。
依法规范义务教育收费行为。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收费审批制度、收费公开制度、收费使用治理制度、收费监督检查和违纪处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收费程序和办法,规范收费行为,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收费项目,尤其对实行“一费制”的地区,严禁提高收费标准,并努力做到向社会公开,使收费行为走上规范化轨道。
依法防止初中学生辍学,实行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控辍任务落实到乡、村一级,依法健全和完善辍学生报告制度。县、乡镇和学校建立具体的学籍档案,各中学定期向乡镇和县报告辍学情况。一经发现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立即查明原因,查明后由当地政府和学校针对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动员学生复学。
对实施义务教育漠不关心、不作为的政府及其官员,进行教育和依法查处。
(三)加快农村中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农村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教育。农村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首先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负责人要知道,教师要知道,而且所有的学生,包括辍学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知道,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决策,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各种教育改革举措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革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侵袭和干扰;第三,素质教育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必须落在实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要狠抓落实,一抓到底。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生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快速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备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一文中,提出实施“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计划,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的思路。按照教师教育改革总体思路和“教育部关于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以及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学校,下连中小学校的新型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成为农村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为教师研修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大幅度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三,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改革农村课程设置。从增强农村初中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对农村初中课程进行调整、改革:第一,增加选修课。当前农村初中课程,选修课所占比例太低,需要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增加,而且实用性的技术课程,职业性选修课程应占相当的分量;第二,增强普教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普教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农村,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开发学生智力;第四,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地把“绿色证书”课程内容纳入到农村初中课程之中,农村初中毕业生实行“双证制”;第五,农村学校增加劳动课,增加职业技术课,从而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改善农村学校治理。首先,改变治理观念,实行人性化治理。农村教育需要有现代素质的治理人才,能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开放而有效的治理为老师注入活力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聪明;同时也会打破沉闷的学校生活,让学生离教师、离课堂更近,而不是辍学。其次,改变教育评价体制。以成绩、排名为基础的传统评价方式既害学生又害教师。还有什么比排名次更能打击、伤害大多数学生?还有什么比以考试分数为评定标准更能误导教师的教育方向?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不仅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也同时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并勇于参与到教育变革的实践中来。第三,提倡严厉老实的治理风尚。治理态度、方法、风气都会直接影响教育部门的风尚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素养。老实的精神面貌是现代的楼房和设备所换不到的。不老实、不务实,再大的财力投入也改变不了教育力量的苍白。在教育治理上,要实事求是,果断摒弃弄虚作假等腐败的行为,这是养成教师和学生诚信的基本条件。
(四)建立大区域农村教育治理体制,发挥大区域的治理优势
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治理体制的建立,是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推进,但这一推进的重点是以“三个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为主要内容。从体制改革的立意来看,“三个确保”仅仅是从稳定角度出发的考虑,然而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完全实现农村的义务教育。从农村教育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建立以地(市)为主的农村教育治理体制,并逐步过渡到建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的教育治理体制。这一治理体制能对教育提供较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提供较大的科学化、人性化的治理空间,有利于在全地区范围内合理调配和使用教育资源,有利于发挥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有利于加强对薄弱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利于各类学校教育的整合和协调发展。推动区域教育符合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易筹集社会资金支援教育,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基金制度等。
教育大区域治理,要建立相应的区域性教育评价制度。区域性教育评价,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其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理念,通过评价引导社会和人们转变观念,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矫正农村教育培养目标错位,使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区域教育评价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和驱动器。评价要制度化,增强实效性,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敷衍了事,走过场,而是真正成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落实素质教育,治理和指导农村学校办学,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升华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