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深入宣传,居民健康意识有效增强
2009年以来,以龙泉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13个社区服务站以各种形式分别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发放资料。各社区共发放健康手册共6000余册,发放疾病预防资料10000余份,宏图社区还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00余份。二是办宣传专栏。共办健康知识专栏30余期。三是培训讲座。各社区分别请资深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5次,共培训居民达3000多人。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居民预防疾病的能力。
1.2优质服务,居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1)保健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免费对0-3岁儿童实行“4•2•1”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开展与儿童相关的服务和新生儿保健、访视。二是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三是开展老年人保健服务。对老年人疾病预防、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自我保健等服务。1-8月对儿童共实行“4•2•1”管理监测1980人,随访新生儿218人,进行各种疫苗接种3193人次;共开展孕产妇保健服务233人;登记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六类慢性病人3297人。
1.3强化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
一是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措施进一步有力,责任进一步加强。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得当。今年,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迅速启动预案,严格监测,及时报告,排查出入境人员,坚持七日健康监测,共查出入境人员933人,监测入境人员47人,有效控制了疫情漫延。三是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到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开展消毒灭菌活动,配合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公共卫生环境得以净化。
2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体系不顺,双向转诊机制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使有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益服务未完全体现。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其主要工作依托的是社区,所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最终落脚点是社区,那么,社区居委会理应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层管理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与服务、考核与评价,社区居委会都应参与。
三是人员流通不顺,用人机制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加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均系民营私立性质,人才不能统一配置,学历较高的院校毕业生不愿进等,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
四是经费渠道不顺,影响卫生服务站发展活力。2008年,国家实施“3342”(中央3块、省3块、市4块、区2块)财政补贴,下拨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补助经费110万元(一般的卫生服务站6万元,较大的卫生服务站7万元,较少的卫生服务站3万元),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存在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
3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完善机制,坚持建、管、用的原则。政府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纳入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在批准规模小区建设时,要审定规划具有服务功能的卫生服务站的地点。进一步完善由街道、社区参与管理的联运机制。同时,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考评纳入监督机制,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民所办、为民所用。
二是用活政策,促进社区机构与辖区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作关系。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国家医疗政策用好、用活,并落到实处,深入探索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的新路子,充分引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把握政策尺度,坚持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大医院协作互动,建立和稳定双向转诊关系。
为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城市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政发[]5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㈠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健全和完善补偿机制,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统筹规划,立足现有卫生资源调整与合理配置,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而扎实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㈡工作目标。到年底,在城区建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赞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光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即:友谊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城东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平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小东门社区卫生服务站、秋丰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光明社区卫生服务站、拦马河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岔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大桥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航空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东启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太平街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环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滨江社区卫生服务站。到年,全市建立起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比例达到90%以上,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达到35%以上,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人等重点人群的管理率达到75%以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㈠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市卫生局、市编办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城区卫生院组建而成,主要承担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和业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公立医疗机构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社会力量举办。
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得向单纯的医疗型机构发展。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团队式服务为主要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综合性健康管理与服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干预措施,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的诊疗及护理;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学技术指导,开展残障、智障、疾病恢复期康复治疗。
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制度。建立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机制,对经考试考核合格聘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并在职称评定上给予适当倾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医德医风教育,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全员转型培训,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修培训基地,有计划的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市直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与管理骨干。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到社区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和吸引符合条件的退休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继续全面实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技术职称前到社区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半年的制度。
㈣健全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市政府将按照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服务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定财政补助。要采取有效办法,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㈤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准入制,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坚持定期考核,奖惩兑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发挥行业自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常运转。
㈥发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促进作用。劳动保障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起付线按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的同等级医院起付标准降低20%,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个人自付比例相应降低5个百分点。建立社区慢性病费用控制与效果管理机制,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慢性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管理,个人自付比例相应降低5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病人设立家庭病床,符合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社保机构应及时结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垫付的医保病人费用。
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分工协作关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直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到年达到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市直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㈧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加强社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或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技术。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充分利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资源,发挥其特色和优势。
㈨统筹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规划、建设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纳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优先保证。今后,城区内新建或改扩建0.5万人以上居民住宅区时,必须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由市政府按照综合成本价购买并统一调配使用。卫生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
三、切实加强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编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人事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推动中医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编制解决办法,会同卫生部门审核批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编制。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必要的改扩建或新建给予支持。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作为对社区工作考核条件之一,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对贫困户、五保户、烈军属和残疾人在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帮助;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并对经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适当调整卫生经费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数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工作经费,适当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建设、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启动经费和人才培养、教育经费和人员经费。
新闻宣传单位负责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意义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及好人好事,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创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制度,并认真监督落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规划、建设部门负责按照有关标准,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统筹安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并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减免相关费用。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解决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和服务人员岗位津贴,配备涉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有关器械、药具。
一、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据统计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看病难”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看病难”问题也已成为当今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大力推进和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是当前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有效载体。自20__年受降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以来,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新建和改建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其中受降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定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定为杭州市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鹿山、胥口、春建、环山等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已覆盖128个行政村,服务人口13万余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解决群众“看病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离上级要求还很远,社区卫生工作刚刚起步,卫生服务点的延伸、责任医师的下村制度、全科医师的培养等等还没有完全到位,农村的医疗条件与水平离城市的水平相差太大,特别是与广大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需要我们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工作目标
按照杭州市政府对我市下达的公共卫生目标管理任务指标要求,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标是:到20__年底,全市80建制乡镇、街道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到20__年,全市建制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要达到100,其中,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达到20,杭州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达到50,其余30要达到___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结合各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常安、常绿、万市、大源、洞桥等5个乡镇年内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其余乡镇原则上要在20__年底前完成,确保20__年全市建制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
1、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改制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设置1家,人口较多、区域较大的乡镇、街道可设立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通过对现有村卫生室整合、非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改建而成,也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独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按每20__—4000人设置1家,城区按每5000—10000人设置1家,交通不便的山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增设。原则上要实现半小时卫生服务圈的目标,确保老百姓能够在步行30分钟内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要按照《___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委员会,协调乡镇(街道)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等问题。村委会(社区)要积极支持并协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立、运作给予帮助。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要大力推进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全科医生要切实转变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变单一坐诊服务模式为主动上门服务与坐诊服务相结合模式,要做到一名责任医生联系一片农户,定期下村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随访和健康宣教服务。确保每个农户家庭实行“四有”:有一个责任医生,有一份家庭健康档案,有一张就医卡(合作医疗卡,弱势家庭还要有一张惠民就医卡),有一本健康教育手册。
3、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根据省财政厅、卫生厅的有关要求,我市正在研究制订具体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和年度实施计划,按照分级负责管理的要求,将任务层层分解,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责任落实至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与医疗机构,各乡镇、街道也要将责任落实到相关行政村和责任单位。同时,市政府将对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费拨付的依据。市卫生局要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业管理,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的准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机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要加强对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清退,保证服务质量。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社会民主监
督制度,加大对“游医”的治理和整顿力度,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4、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市卫生局要切实加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市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继续深化“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提高农村卫技人员素质,努力做到派出一名医师、带好一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扩大支援覆盖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有计划地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鼓励市级医院退休医护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特别是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三)社区卫生服务的保障措施
一是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规划。市卫生局要针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推进,尽快研究制订《___市开展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新登、场口、万市、洞桥、灵桥等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制订出台各自的社区卫生服务创建计划,并报市卫生局备案。
二是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社区卫生服务由政府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和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以及单列项目情况来确定补助定额,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核定补助,具体按《关于明确___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奖励标准及资金管理要求的通知》(富政办〔20__〕43号)执行。市财政局要按上级文件精神在预算中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市卫生局要根据社区人口、服务项目和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各乡镇、街道也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服务用房。
三是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要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不断扩>!保险的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的核定原则上要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推进相结合。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
二、全面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农民健康体检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工作,是破解“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这是政府拿钱,医院贴钱为群众办的一件好事,也是合作医疗制度中承诺的一件实事。今年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我们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卫生部门和乡镇、街道、行政村要相互合作,密切配合,把这件关乎群众身体健康的实事做实、好事办好。
(一)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任务
根据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每人每年10元标准设立专项资金,参保农民可享受每两年一次的免费常规体检。今年,杭州市政府对我市下达的公共卫生目标管理工作任务是完成50参保农民的健康体检任务。去年,我市参保农民共有48万余人,也就是说,今年我市需要完成24万参保农民的健康体检工作任务。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各乡镇、街道必须要完成的体检工作任务是:中小学生、7岁以下儿童和50成年参保农民的健康体检工作,原则上今年的体检工作任务要在11月15日前完成。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市政府已专门制订下发了《___市农民健康体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并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负责对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领导,确保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有部署。
(二)规范农民健康体检操作
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是近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各乡镇、街道和市卫生、教育等部门必须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落实。一是要把好体检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关。各乡镇、街道要按照“体检定点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以方便农民为前提,以选择本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为原则(包括改制的非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确定体检定点单位,并报市卫生局审核。二是要把好体检医务人员的技术关。市卫生局要组织各体检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市级医院要抽调精干力量下基层,参与和帮助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工作。三是要把好体检工作的组织关。农民健康体检采取“体检券”的方式运作,各乡镇、街道要在8月底前按照实际参保人数,到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领取“体检券”并组织下发,确保“体检券”发放到位,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的指导,规范“体检券”的管理,制定农民健康体检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体检,确保体检率达到50以上。四是要把好体检工作质量关。市卫生局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体检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成立专门的体检质量考核验收班子,加强体检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对体检质量把关不严,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定点机构,要坚决取消其定点资格。
(三)做好农民健康体检的各项服务
医疗改革的“急先锋”
家住宣武区姚家井社区的李老先生“搭乘”社区的双向转诊直通车来到友谊医院的“双向转诊专区”。李先生今年80岁,一直在姚家井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最近总感到头晕、心律不齐,但由于害怕大医院的专家号难挂,老人家就一直在家休养着。
在社区双向转诊正式实行的第一天,老人家一早就来到了姚家井社区卫生服务站,熟悉他的王大夫赶快给老人开了到友谊医院的转诊单。转诊单上除了老人的身份信息外,还有社区医生对老人病情的简要概述以及初步诊断结果。
在王大夫的陪同下,李老先生来到友谊医院一层的客户服务部双向转诊接待区登记,挂了社区转诊号,随后在八层的双向转诊专区顺利看上了事先预约好的专家。从挂号到就诊,前后只花了十多分钟。
友谊医院副院长韩小茜介绍,友谊医院特意在门诊楼8层开辟了“双向转诊专区”。这里不但设有独立诊室,还可以进行大部分的化验、检查以及收费。病人一旦来到专区,就不必再跑上跑下了。为缩短社区病人的就诊时间,医院将尽量安排转诊病人第二天就诊,住院病人在5天内能住进大医院。
“双向转诊”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和热烈评价。其具体流程是: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分诊到全科诊室或住院部。达到转诊要求的,如发现大病症状等,由医务科审核同意后进行转诊,其中门诊病人凭社区开具的转诊单转至上级医院急诊、门诊或辅检科检查,医院的检查结果返回社区;住院病人凭社区开具的转诊单和入院单转至上级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治愈的病人直接出院,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有康复需要的病人则凭上级医院的转回单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
某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尹先生解读道:“双向转诊”,就是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将因设备、医疗技术有限无力医治的病人,及时转入县、区一级或市一级医院,为上转诊;上转病人术后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为下转诊。上级医院转来的患者,可在接诊医院享受免收挂号费、诊查费,减免住院床位费15%、化验检查费10%、治疗费5%,优先就诊等“两免四减一优先”待遇。同时,接收下转病人的各接诊医疗机构,不允许作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各医疗机构建立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设立专线电话,24小时服务。
代表医疗新方向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签订协议之后,如果病人需要,只凭社区医生开具的转诊单就可以直接到大医院就诊。对于那些曾经凌晨四五点钟就去医院排队挂号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据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建辉介绍,目前管理中心已经和十几家医院签定了协议。在双向转诊方面做得较好的是东直门医院。为了更好地处理和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的“转诊”,这家三甲综合医院专门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科。目前,东直门医院和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已经实现了化验单直通,服务站的化验单在东直门医院有效。如果急诊病人转诊,社区医生电话通知即可。
双向转诊勾勒出的前景是美妙的。国外大医院几乎没有门诊部,到大医院看病的人都是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社区医生能根据每名居民的实际情况找到更合适的地方和医生。目前国内的现状距离这种理想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路。王建辉承认,虽然已经和十几家大医院签了协议,但双向转诊的工作还处于起步期,特别是下转诊――如何让综合医院自愿把处于康复治疗期的病人转到社区医院也是个问题。
记者就社区卫生服务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救外科主任王晓临。“社区医疗体系建设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一,其目的是使那些正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尽快地脱离亚健康状态,使那些现在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尽早尽快地康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由于疾病所造成的痛苦,特别是为那些慢性疾病患者、年老体弱及残疾病人服务。”王晓临说。
社区医院问题多
记者亲眼目击,同样是社区医院,在北京天桥医院,一个普通的检查,就有几十个检查与护理,而一次普通的看病,就收3000多元。而当事人质问的时候,医生说:“我开单据的时候,你也没有异议啊!这些检查你都是自愿……”正遇一个病人对医生进行投诉,这个病人的母亲也是医生,对许多不必要的检查提出异议的时候,这个医生才说,这些检查也是为病人好……这样的社区医院,又怎么让消费者放心?
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认为社区医疗的就诊环境不理想:硬件匮乏、设备陈旧,尤其是在一些偏离中心城区的卫生中心,心电图、B超等基本医疗设备都比较落后。
让很多上班族感到不便的是社区医疗机构的开诊时间。“他们的开诊时间是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有时我们下班想看个感冒,或者晚上腹泻想拿点药,都会吃‘闭门羹’。”在CBD上班的白领张玮莉小姐说。
“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供应的药品还是太少,我现在用的一种降压药是80毫克的,但是这次社区用药目录上没有这种药,所以我只能到大医院去开药。如果以后我们慢性病人都须在社区看病,那我希望社区的药品目录进一步扩大,药品的供应也要跟得上。”患有高血压的张大爷也很少去社区医院就诊。
2006年,卫生局促成了市内8家大医院与18家社区卫生中心结成“对子”,进行“对口帮扶”。大医院不仅定期派出专家到社区卫生中心坐诊、指导、带教,还为社区医护人员提供到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这18家社区卫生中心解决不了的问题,病人可以由社区卫生中心介绍到对口的大医院治疗,有些大医院还专门为这类病人开辟“绿色通道”。而对从大医院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大医院还有专家定期查房,跟进病人的病情。一年下来,其中一些结对单位已经实现了“双向转诊”的模式。为此,卫生局今年计划推广这种合作办法,争取每个社区卫生中心都能与一家大医院结成对口帮扶的对子。
利益分配是关键
“我们最担心的是上转的病人转不回来。”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位医生说。北京市卫生局妇社处处长肖称,市卫生局仔细考虑过下转的问题,此次双向转诊下转的原则有6条: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的病例;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诊断明确且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老年护理病例;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由上级支援医院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商定的其他转诊病人等。支援医院还要设立专职机构或指定相应部门,专门负责接待社区上转和联系下转病人,并制订具体双向转诊实施方案,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4种慢性病,在相应科室按一定比例动态预留用于接收上转住院病人的专用病床。
“经过我们诊断后,如果发现患者的病情不是我们服务站力所能及的,就将患者转入医院,可医院却没有将轻病患者转给社区卫生服务站。”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李先生表示。据某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徐先生介绍,今年以来,从他们服务站转入医院的病人有20余个,可转回来的只有4个,而去年没有一个转回来。
“这涉及到利益问题,医院当然是来者不拒,而服务站向医院转大病病人也是出于无奈。”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表示。据业内人士透露,挂号费、门诊费等占某些医院利润的45%左右,医院自然不愿将这部分利润拱手送人,针对大病社区转医院,而小病医院不转社区现象的存在,主要还是运行机制问题。
某大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一针见血指出:“现在医院之间竞争何等激烈,公立医院又不是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医护人员的一切奖金福利都靠自己找。病人资源对各大小医院来说,无疑就是财富的象征,谁愿主动打破利益格局,把到口的肥肉分出一部分来‘扶贫’基层医院?”
“建立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首要解决的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建辉认为。
具体细则亟待完善
北京市卫生局妇社处处长肖说:“现在很多人关心双向转诊的标准,关心这个标准什么时候出台,实际上转诊的标准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病情、年龄、家庭条件、医保等十分复杂,所以出台双向转诊指导意见更符合实际。”
据介绍,现在已有的社区病人上转条件包括几个方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有手术指征的危重病人;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诊断、治疗的病例;由上级支援医院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商定的其他转诊病人。
事实上,“双向转诊”的瓶颈恰恰主要存在于后几个环节。
其一,由于社保的区域性非常强,有些参加社保的病人住院后,如要转诊其他医疗机构,很可能要自费。
其二,许多医院只能做到“参考”原有化验单,相当部分患者转诊后仍需要重新检查。最关键的是,由于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很少“亲兄弟明算账”,存在病源不足和资金紧缺等诸多实际问题的社区医院,就不可能主动地将病人转向大医院;而在许多病床并没有饱和的大医院中,一些本该转到社区医院康复的病人又不会轻易被分流出去。
另外,患者在大医院住院进入康复期后如需转入社区继续康复治疗,可能还面临着医疗保险能否报销的问题。
一位医疗界人士对记者说,目前国内开展双向转诊的城市普遍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问题。这是因为,我国城市里的多数病人没有经过社区,而是直接去大医院就诊,因而也就不存在需要转诊的问题。在一些双向转诊机制非常成熟和发达的西方国家,如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设病房,病人都是通过转诊。英国超过90%以上的居民由社区全科医生提供24小时预防、诊断和初步治疗保健服务,除急诊外,一般专科治疗均需通过全科医生转诊。
由于刚刚开始,医院、社区和患者对其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具体的实践也需要在很多细节上有周密的安排。这些都需要各方积极努力,让这个绿色通道真正通畅起来。
“双向转诊”会不会变成对患者的“双向乱宰”?
市场经济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心,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高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几乎彻底颠覆了“悬壶济世”和“救死扶伤”的千古医训,“看钱治病”和“以药养医”变成了医院“乱宰患者”的生存选择。
“双向转诊”这种符合现实的医疗措施能否一路走好,的确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医疗体制本身的“免疫系统”的确存在严重问题。
美好的“双向转诊”会不会变成对患者“双向乱宰”?会不会变成对患者“双向欺骗”“双向推诿”?收取“双向红包”?在“双向转诊”的医疗机构内部会不会出现“双向腐败”……长期以来,基于医疗的专业名义,再加我国医疗资源存在紧缺和不公,医患关系一直处于严重不对等的状态,患者就像刀俎上的鱼肉,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开什么药就开什么药,丝毫容不得患者的半点质疑声。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为全市人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益性质,转换运行机制和投入方式,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4.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
5.坚持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使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市基本建成网络健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科学、监管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职能,是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为骨干,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根据需要按规划设置适量以康复、护理为主的床位,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
(二)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完善目前基本建成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为主体,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原则上每个镇乡、街道办好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城区每2个社区所辖范围或1.5-2万常住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按5000-10000服务人口或出行20分钟可及的标准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对站实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一个,中心及站所在地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
。(三)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争取到2010年完成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岗位培训。强化公立市级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鼓励市级医院医师、护士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离退休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引进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创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机制,着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社区责任医生岗位责任制。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按照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择优选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社区责任医生。建立与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综合考核社区责任医生业绩,按绩效确定收入分配。
(二)大力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团队,主动上门服务,及时掌握责任区居民健康信息,科学利用健康档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服务,做好慢性病的规范流程管理,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的保健工作。综合运用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社区责任医生对责任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巡诊等主动服务次数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
(三)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预算管理。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政府补助资金、社区卫生机构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制度。
(四)建立分工合理的纵向协作机制。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进一步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逐步将市级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市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实施医院牵手社区行动,组织开展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挂钩结对和双向转诊制度,实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健康保健进家门、小病诊治在社区、大病医疗到医院、康复服务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
四、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一)制定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组织发改、规划、卫生等部门编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专业规划,并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城区新建、扩建、旧城改造中,规划、国土部门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城市房地产开发,应当依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国家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设施,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后移交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二)落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政策。按照浙政发〔20*〕35号文件规定,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设2个中心、10个站。按照浙编办〔20*〕58号文件(关于印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规定,由市编委办结合我市实际,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工作。其编制内人员工资,由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三)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落实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将新增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
(1)以市、乡二级财政补助和医疗机构自筹为原则,统筹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经费,切实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
对新建、扩建(改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按省定标准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经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对现租房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出租房产权属于镇乡、街道所有的一律免收租金,产权不属于镇乡、街道所有的,租金由市、镇乡(街道)两级财政共同分担。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基本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的,要根据基本医疗服务成本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差额统筹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收支情况,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2)全市城区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农村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筹集社区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专项用于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并随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标准。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灾害防疫等工作所需补助经费,由市财政会同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四)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障作用。发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相互促进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家庭病床等相关费用纳入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优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相关费用,其个人负担的比例应分别低于二、三级医院的标准。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监管考核机制。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行业监管和质量控制。完善社区医药价格管理,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确保医药安全,降低药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