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38
前言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大豆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世界各地的大豆种植大多是源于中国,于2500年前我国大豆种植传入朝鲜,之后,在公元 17世纪继而传入印度尼西亚,后续扩展到西欧和美洲等地方。18世纪40年代年传入法国,并在法国巴黎的植物园种植成功。90年代传入英国,经过多次不断的尝试种植后得以应用于生产。19世纪30年代,美国对大豆的试种获得成功,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引种驯化和选种,20世纪初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截止目前,大豆的种植在南美洲已有100a的历史[1]。
大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大豆的叶片呈双叶常绿生长。我国大豆通过种子的外观将大豆分很多类,如黑豆,黄豆等,依据种类的不同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含量也不同。在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营养元素及维生素等。其含有3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其中的乳糖、少量粗纤维及少量的淀粉,是大豆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喜爱的食物。大豆中的含有的蛋白质在40%左右,其脂肪含量在20%左右,是小麦、玉米和稻米的2~4倍,且含有较高的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被称为“完全蛋白”[2]。在大豆中黑大豆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而最常见的黄豆,很久以前黄豆就可以被制作成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大豆食用油,黄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大豆加工后的废渣也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家畜的食料,不仅能加快家畜的成长速度,也能够提高家畜的产肉量和肉的质量,对于蛋类和牛奶类的营养价值也有一定的提高。大豆不仅在饮食上,家畜的饲养上又很高的价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油漆、塑料、人造羊毛、人造纤维、脂肪酸、墨、胶合剂、代乳粉、卵磷脂和人造黄油等生产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因此,探究高效优质的大豆种植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大豆产量,提高大豆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的生产、食用和经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措施
1.1 选种及种子前期处理
优质种子的选择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优质的种子比普通的种子要增产20%左右。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及质量,在选种子的过程中,要选择经过农业部实验并推广的,并在本地表现较好的,国家规定的高产优质品种,这样其植株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会更强,具有高产和优产的潜力。
品种选定后,对于种子播种前的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仔细的甄选,排除被虫子损坏,破损的以及带有病斑的种子,重点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以提高大豆的发芽率,保证后期出苗率和幼苗的质量。
1.2 种植时间及种植密度
大豆的栽培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而大豆的主要产区是在东北松辽平原和黄淮两地。最大的产区是东北。尽管多年的种植各地都有大豆的种植季节,但是随着大气变化,播种期也不是存在一定变化的,种植的时间也要依据当地当时的季节气候,土壤温湿度合理安排,一般在土壤温度在7~8℃时进行播种。
种植密度对大豆的产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决定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过于密集的植株会影响单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同时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因此合理规划植株密度,既能够充分的利用土地也会提高大豆产量。植株的密度可以根据当地的光照及土壤情况、品种特点和采用的播种方法,结合选取的种植技术方法进行调整,种植密度,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果实的饱满度。一般对于土壤肥沃的区域,选取的品种分支多的情况下,保证每667m2的苗数在0.8~1万株最为适宜,土壤肥沃的土地植株密度一般适宜稀不宜密,若是土壤贫瘠的话就应该增加植株数量,加大种植密度。
1.3 大豆的栽培模式的选取
随着大豆种植的推广及种植技术的提高,现在应用于大豆种植的种植技术主要有垄上精量点播、等距穴播栽培、波浪冠层、大豆两垄一沟、窄行密植、垄三及原垄播种等方法。
1.3.1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模式
该方法将点播和摆种2种技术有效的结合,在秋翻耙的基础上,剔除茬子,在原来的垄上精量的点播,该种方法播种的种子数量均匀,施肥也可以集中操作。这种双行精量的方法很好地提高了大豆的产量。
1.3.2 “等距穴播栽培”模式
该种方法是机械播种方法,有效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该种方法播种的植株分布合理,植株个体生长均衡,通过调整大豆的种植距离,给作物营造良好的光合环境,使得整个种植区的发展更加均衡,果实密集,比一般的播种方法提高产量在10%左右。
1.3.3 “波浪冠层”栽培模式
该方法利用人工的方法,将不同高矮和品种不同的植株穿插种植,对其进行不同量的施肥,或者喷洒药剂,使得植株的生长形式形成波浪形,从而加大植株的光合作用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1.3.4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模式
该方法是一种规范土地结构的大豆栽培模式,为大豆植株之间保留足够的空隙,避免因植株密度大,而引起的植株养分少,不满足生长条件,影响豆荚的饱和度。 该方法有效的调整了土壤的三相比,有利于抗旱和保持种床的温度,提高了植株的光合作用,也增加了植株的环境适应能力,便于机械化操作。
1.3.5 “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该模式分为平行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大垄和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根据大豆品种的不同可以合理选取。一般矮杆的大豆品种会选择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增大植株间距,缩小行间距,增大绿色面积,加强植株的光合条件,提高光合作用。该方法采用机械化的手段匀播,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
1.3.6 “垄三”栽培模式
垄三方法结合了3种机械化的栽培技术,采用深松垄沟和垄体的方法,结合分层施肥技术,提高大豆的产量。
大豆的栽培技术决定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大豆栽培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应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栽培技术,为大豆生产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大豆市场的竞争力。
1.4 植株生长期水肥管理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水肥对大豆的生长及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生育期大豆的需水量和需肥量不同。
大豆的苗期需水量相对较少,一旦进入开花期和结荚鼓粒期那就正式进入需水期,需水量较多,在植株分枝阶段是大豆生长的旺盛期,该时期水分供应不上会出现落花情况,因此,此时期其应当及时补充水分,采用小水灌溉,缓慢的水流利于土壤水分的吸收。大豆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鼓粒期,该时期重点积累干物质,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缺水会使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该时期一定要严格控制水量,在保证充足的水分的同时避免因水量过影响果实的鼓粒需要,避免因水分的过多导致大豆减产。
大豆生长期间的施肥量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大豆产量和营养的主要养分因子就是氮磷钾,合理的钾因子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而氮和磷因子分别对大豆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施含氮磷钾的肥料,将减产10.6%,粗脂肪和粗翻拍的含量也分别会降低5.9%和6.28%左右[3]。有效的施肥方法不仅可以加速大豆植株的生长,也会提高大豆的产量。
1.5 科学低毒防治病虫害
大豆病虫害直接影响着大豆的收割产量与大豆的品质。随着大气变暖,大豆发生虫害的基数越来越大,病虫害明显的加重趋势,该因素成为制约大豆高产和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今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农业方法、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技术为主,为了保证大豆的产品的质量,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利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将病虫害抑制在萌芽之中,控制在预计范围内,也避免过量及药效重的农药影响豆苗的生长。通过低毒的方式确保大豆的优质、高产。针对常见的大豆病虫害可以采用大豆与禾谷类作物3~5 a轮作,该方式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虫源[4]。秋耕时,采用深翻的方式收割后及时进行深翻,将蛹埋入土壤深层来降低来年羽化率。在提高大豆产量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大豆的质量,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采用农业或物理方法,采用低毒的方式进行病虫害控制。
1.6 收获期管理
大豆的收割期和存储是大豆生产的最后一个增产优质的环节,直接影响大豆的干物质含量。过早的收割会导致大豆的产量及豆粒的品质下降,影响大豆颗粒的重量和蛋白质营养的含量。若收割过晚,会因为植株含水量过低,导致豆荚的崩裂,影响大豆的产量。当大豆进入黄熟期是大豆收割的最佳时期,该时期70%的植株叶片将脱落,大豆的根茎和豆荚全呈黄色,摇动植株有响声。豆粒的干物质存储量及含水量是最适宜收获和存贮的。因此,该时期收割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2 总 结
经过前面要点阐述,提高大豆质量和产量注意事项主要就是3个方面:根据当地土壤及大气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做好播种前的预处理工作;根据当地的土壤及气温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重视作物生长和收割期的管理,注意灌水量合理施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尽量采取农业或物理的方法,喷洒农业采用低毒的农药,提高大豆的营养价值和质量。做好收割工作,适时收割。
参考文献
[1]何进尚. 大豆发展历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2009(04):89-91.
[2]王俊生,魏兆凯,黄文明. 大豆栽培技术综述[J]. 农机化研究,2008(08):250-252.
关键词 夏大豆;平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沿黄滩区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046-02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纬34°9′~35°25′,东经114°48′~115°15′,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属温带半湿润地区。沿黄滩区内年均气温15.1 ℃,极端最高42.2 ℃,极端最低 -15 ℃,≥10℃积温4 440.9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生产条件好,水利配套设施好,成方连片,适于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大豆窄行密植是目前我国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较快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它的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实践证明,此种栽培新技术,一般可比普通栽培增产15%以上[1]。
大豆是东明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为2.33万hm2左右,集中分布在沿黄滩区,主要以麦茬后夏播大豆为主,种植制度是小麦、大豆一年两作。小麦多为平作,为适应小麦传统的栽培方式,东明县大豆也以平作为主,多年来大豆产量一直在2 250 kg/hm2左右徘徊。因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大豆自身的特点,以及栽培技术不配套,产量较低,降低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东明县为了积极发展大豆生产,大豆的产量亟待提高,沿黄滩区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推广,在焦元乡、长兴乡、沙沃乡等3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平均产量2 550 kg/hm2以上,比当地前3年普通种植大豆平均产量提高300 kg/hm2以上,增产13%以上。实践证明,这项栽培新技术在东明县是可行的,既适应东明县夏大豆平作的栽培习惯,又克服其密度不足的缺点,实现高产。现将夏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子选择与处理
为有效利用东明县的气候、土壤资源,选择高产、熟期偏早的、主茎型、矮杆或半矮杆和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2]。目前,生产上应用较适宜东明县的品种有菏豆19、菏豆20和中黄31。选好种后要晒种,然后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微肥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播种前测定发芽率,要求达到95%以上。
2 松土整地与合理增加底肥
由于平作窄行密植生育期间不进行铲趟,影响土壤的防旱、增温、抗涝等能力,所以窄行密植要求土壤耕层条件好,耕深25 cm左右,田面平整,土壤细碎[3]。因此,在大豆采用窄行密植种植过程中,播前一定要进行耕翻,既能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又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害,为大豆苗全、苗壮奠定基础,从而发挥大豆的增产潜力。
大豆窄行密植实现高产必须增加肥料的投入,且要合理施用。东明县传统的方法就是麦茬后大豆采取贴茬播种,不施底肥,其实此方法是错误的。该技术以东明县测土配方项目为依托,以土壤养分构成和大豆需肥规律为基础,进行科学施肥。农家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中等肥力地块施用农家肥22.5 t/hm2以上,化肥用量较常规增加15%以上[4]。
3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适宜在沿黄滩区种植的抗倒伏、矮杆或半矮杆品种菏豆19、菏豆20和中黄31等,夏播适宜期为6月上旬至6月25日前后,最佳播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15日,适期内播种越早越好。适宜播种量为60~75 kg/hm2,适宜种植密度19.5万~28.5万株/hm2,适宜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最佳密度24.0万~28.5万株/hm2。合理密植是大豆增产的基础。大豆改传统的等行距播种为大小行播种,行距由40 cm改为大行距50 cm,小行距30 cm,植株株距一般为7~8 cm,以减少郁蔽和倒伏,提高通风透光性能[2]。大豆除草应人工与化学相结合。大豆播后出苗前1~3 d,用90%乔耐斯1.5 kg/hm2+48%广灭灵0.75 kg/hm2+80%阔草清60 g/hm2对水450 kg/hm2,进行土壤封闭喷雾,以控制苗期杂草的发生。亦可在豆苗2~3片叶,各类杂草2~4叶时,用15%精乔草克1 125 mL/hm2+25%虎威750~900 mL/hm2。莎草生长多的地块,可加48%苯达松1 500 mL/hm2,对水750 kg/hm2茎叶喷雾。为确保化学除草的质量,一定要准量用药,准量对水,适期化除,防止重喷、漏喷。田间若有大草可人工拔除。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
大豆苗期重点是促早发、育壮苗、促分枝;及时查苗、补苗;然后间苗、定苗。苗期需肥、水量较少,一般不用浇水、施肥,可采用浅中耕的方法进行蓄水保墒,既可防旱,又利于蹲苗。大豆苗期以蚜虫防治为主,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 kg/hm2或10%吡虫啉0.15~0.30 k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
4.2 花荚期
此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重点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增加粒数。此时期大豆植株对水分比较敏感,既怕旱,又怕涝。因此,遇涝时,应及时排水;遇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当植株有徒长趋势时,可叶面喷施15%多效唑粉剂600~750 g/hm2,实行一喷多防的专业化防治技术,既增强防控效果,又安全。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大豆生长旺盛的情况下可不追肥,若追肥,可结合中耕培土进行。在底肥不能满足植株需要时,一般地块可追施尿素75 kg/hm2,对增花保荚、提高产量有明显的效果。
4.3 鼓粒期
此期以生殖生长为主,重点保荚、增粒、促饱满。根外追肥:如发现早衰现象,可用0.3%尿素、磷酸二氢钾、钼酸铵水溶液及时进行叶面喷肥。鼓粒前期如遇干旱,应灌鼓粒水,但水量不要过大,以防大豆贪青晚熟。病虫害防治:此阶段主要病虫害有紫斑病、灰斑病和食心虫等。防治紫斑病和灰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雾防治,隔7 d再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大豆食心虫幼虫孵化盛期,用2%杀螟松粉剂30 kg/hm2喷粉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在植株中上部豆荚上喷雾。
5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减少损失,增加产量,而且可改善大豆的品质。过早或过晚,都会对产量和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在茎杆呈棕黄色、90%叶片脱落时收获。收获大豆时割茬高度以不留豆荚为宜,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以免裂荚降低产量。
6 参考文献
[1] 朱寅霜.夏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J].安微农学通报,2012,1(2):55-56.
[2] 李青菊.黄河滩区小麦-大豆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7):45.
论文摘要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夏大豆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肥料运筹、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夏大豆大田生产。
大豆(俗称黄豆)属豆科作物,其根系上有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因此,在大豆生产上,化学氮肥一般比其他作物施用得要少,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随着世界油料资源的紧缺,其价格不断上涨,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势在必行。凤阳属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1年2熟耕作区,大豆是凤阳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当地大豆油消费在植物油消费中占有重要位置,因而研究夏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尤为重要。现将大豆夏茬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如巨丰、中黄13号、皖豆24、豫豆25号、中豆20号等。巨丰大豆在江淮丘陵地区已种植多年,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耐水肥,生育期比其他大豆品种略长,茎杆粗壮,高抗倒伏;荚果饱满紧凑,皮色微黄透明,种脐色淡,商品性较好,作为夏大豆种植产量一般为2625~3375kg/hm2。中黄13号也是较好的夏大豆品种之一,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出油率也较高,可以在我地扩大种植。
2科学施基肥
播种前结合整地,做到普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补施氮肥,一般大豆产量3000~3750kg/hm2,要求施土杂肥30.0~37.5t/hm2。大豆虽然属豆科作物,但要高产还应在苗期补充适量的氮素肥料,生产上一般施磷酸二铵150kg/hm2、钾肥150kg/hm2、硫酸锌15kg/hm2、硼肥15kg/hm2作基肥。播种前1kg种子用1~2g钼酸铵拌种或用0.05%~0.10%钼酸铵溶液在苗期至开花前喷施。
3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夏大豆全生育期短,适播期易受干旱或连阴雨天气影响,往往不能按时播种下地。因此,前茬收获后要尽快整地、施肥、播种下地,干旱时要抗旱抢种,连阴雨天气抓住降雨间隙抢种,争取6月上旬一播全苗,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4合理密植
江淮丘陵地区夏大豆采取宽窄行或宽行窄株种植方式均可,密度为4.50~5.25万株/hm2左右,播种量45~60kg/hm2左右。做到科学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温度、光照资源,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优势。
5田间管理
5.1苗期田间管理
大豆播种后,墒情较好田块,用90%乙草胺1200~1500mL/hm2,对水450kg/hm2,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对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效果很好,大豆三叶期后中耕灭茬不影响其效果。在大豆苗期,如连阴雨天气多,土壤湿度较大,田间还有杂草,禾本科杂草可用10.8%的高效盖草能或5%的精喹禾灵等进行处理;阔叶杂草可用氟璜胺草醚、克莠灵等防除。苗期及时间苗、补苗、匀苗、定苗,是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行之有效地方法和技术。大豆2~3片复叶时,要及时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杂苗,按4.50~5.25万株/hm2定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在下午4时以后及时足墒移栽,补齐苗。
5.2中后期田间管理
夏大豆在中后期生长阶段,要重点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抗旱和排涝等工作。大豆害虫主要有豆荚螟、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蚜虫、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芫青、蛴螬等,地下害虫应该在苗期以辛硫磷、毒死蜱毒土或直接土壤处理为好;斜纹夜蛾、大豆卷叶螟根据病虫情报掌握在1~2龄幼虫盛期用甲维盐加吡虫啉效果较好。大豆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锈病、病毒病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可于苗期或发病初期用代森锌加水灌根;锈病、丝黑菌病在发病初期用己唑醇加水喷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毒病主要是防治好蚜虫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钝化治疗。同时,做好抗旱和排涝工作。夏大豆开花、鼓粒期,需水量最多,如发生旱情,必须及时浇水,后期遇雨水较多,应该做到排水顺畅,雨停田干。中后期,为了养根保叶,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期,要进行叶面喷肥,一般喷1%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氢钾1~2次,以夺取大豆的丰产丰收。
6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以提高大豆产量,还可以提高品质,使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所提高。最佳收获期为大部分叶片脱落时。收获后,晒干储藏,及时腾茬,以安排下茬作物。
参考文献
[1]马志武,裴德明.夏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20.
[2]陈存来,王金龙.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1(6):7.
[关键词] 玉米间套大豆 病害控制 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163-01
过去几年各地玉米病害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是玉米灰斑病暴发成灾,造成玉米产量严重损失。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特点:主要在玉米抽雄后,侵染植株叶片、叶鞘和包叶,灰斑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为明显,尤其以湿度最为关键,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且维持时间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我区在玉米种植大的采用玉米套种大豆的栽培技术,结合其他农艺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使其通风透光,降低玉米群体间的空气湿度,达到防病的目的,进一步摸索出一套对玉米病害有防控作用的措施,为大面积玉米种植积累和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害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的技术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玉米与大豆间套控制玉米病害的栽培技术。现将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种植土块的选择
在选择种植土块时,应该尽量选择土壤肥力均衡、地势较为平坦以及土层较厚的梯田或者旱川地,只有种植土块选取地当才能为所种植的玉米、大豆的产量提供保障。同时,所选土地的前茬一般以米谷、马铃薯、玉米等茬口为佳。
二、选用良种
玉米种子要选择抗逆性强、种粒饱满、可口性好、矮健、株形紧凑、生育期为120~128 d的长城799、海禾l号以及海禾2号等。同时,大豆品种则要选用优质大粒饱满型品种改良8157,该品种株高36~45 cm,生育期约为100~110 d,主茎结荚,结荚密,种皮黄色,分枝约为两个,籽粒圆形的品种。
三、施肥整地与起垄覆膜
1.整地施肥 在种植玉米和大豆之前,比较对土地进行深翻整地施肥,尤其要做好秋季机耕和深翻工作,确保土地的耕深度约为25cm,使之有利于土壤保墒、熟化以及冻死部分害虫。而对于春季的整地,务必做到随耙平、随翻地、随整地,切实耙实、耙透、耙平,从而使整片土地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同时还要结合耕翻整地施足基肥。
2.起垄覆膜 在进行间套种植时,应该采用2行玉米与6行大豆的带型间作,选用宽80cm的地膜,用玉米垄作覆膜,确保垄间距在3m左右。同时,在起垄时保证垄面平整、均匀,垄高10cm,垄面宽60 cm,种2行玉米,并做好相关的覆膜前准备工作。此外,在玉米地起垄后务必采用50%乙草胺乳油45 kg对水9.0~10.5t每公顷对其进行均匀喷雾,然后将地膜覆盖完好。
四、播种要适时,株间距离要合理
1.要选定适宜的日子来播种玉米,同时,播种时必须在垄上在一定的间距间进行打孔播种,也就是通过打孔播种器打孔,提出垄上的土壤,然后通过孔内点种,又将提出的土覆盖掉,并重复此过程。这样,播种时不仅对地膜破坏影响较小,还能够使得地膜表面干净,同时又能确保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均匀。
2.根据传统的耕种经验可知,大豆播期为每年5月10日,采用条播的方法,并要确保株间的距离,使之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大豆播种完成后,应该及时采用50%乙草胺乳油每公顷45kg,对水9.0~l0.5 t/hm2,对其进行均匀喷雾。
五、科学施肥管理
根据玉米对肥的需求,施足底肥,轻施提苗肥,重施拔节、孕穗肥。种肥: 每亩施1000~1500kg农家肥,玉米每亩用复合肥10 kg,硫酸锌1 kg,大豆每亩用复合肥10 kg。每亩用敌毒粉1.5 kg防治地下害虫。苗肥: 苗期玉米每亩用尿素15 kg,普钙20 kg,施肥后结合中耕除草,大豆不需施肥,只进行中耕除草。拔节孕穗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尿素25~30 kg,施肥后结合培土。
六、病虫害控制
由于玉米主要是以鲜食为主,而玉米螟的出现又直接影响到玉米的食用性,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玉米的产值。因而,在玉米开花抽雄期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玉米螟的产生,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防治时需要使用高效并且无残留的农药,尽可能地选择生物农药,例如,可选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施或者5%阿维菌素l500倍液喷雾在玉米心叶中防治,同时还要用吡虫啉2500倍液喷雾两三次防治蚜虫。在大豆开花初期,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2000倍、5%阿维菌素l50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豆荚螟、食心虫;在大豆生长中期,除了做好以上病虫防治外,要加强霜霉病的防治,霜霉病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者是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
七、适时收获
因为,玉米以鲜食为主,因此在采收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既不能太晚也不能太早,才能确保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从而不仅能够达到增产的效果,还将通过采用间套大豆的种植方法来控制玉米病害的目的。同时,大豆成熟后也要及时收获,避免大豆因太熟而出现落粒、落荚等导致大豆减产的现象,进而保证大豆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豆;北豆54;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041-01
大豆新品种北豆54是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传统的有性杂交、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1999年用北丰11作母本,垦鉴豆2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2006年 F6代表现优异决选而成,品系代号北垦7305,2015年初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北豆54。垦丰种业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北豆54高油、高产、抗病,有较大的推广面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
1 选育过程
1.1 父本与母本的特征特性
母本北丰11是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科研所用合丰25×北69-1483有性杂交,杂交组合代号为8619,应用系谱法进行选择育成,199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是早熟北方春大豆品种,在适宜区出苗至成熟115 d左右,需≥10 ℃积温2 200 ℃。白花、长叶,灰毛,主茎类型,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 cm左右,杆强,节多,3、4粒荚多,百粒重19 g左右,荚皮褐色,籽粒浓黄、圆、匀、有光泽,商品性好。蛋白质含量40.8%,脂肪含量20.11%。抗灰斑病接种鉴定中抗。父本垦鉴豆28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与黑龙江省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于1991年以北丰8号×北丰10号进行有性杂交,杂交组合代号为9132,应用系谱法进行选择育成。1996年F5代决选,系谱号9132171,决选代号北疆95-171。2003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推广。生育期116 d,需活动积温2 260 ℃。株高80~90 cm,分枝类型,紫花,尖叶,灰色茸毛,荚皮深褐色,3、4粒荚多。籽粒圆形,浓黄有光泽。百粒重20 g,蛋白质含量38.93%,脂肪含量21.43%。杆强韧性好,株型收敛,适宜机械化收获。中抗灰斑病,抗旱耐涝,适应性强。
1.2 选育方法及经过
1999年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北丰11作母本,垦鉴豆2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收获杂交果后,2000年种植F0代,2001年、2002年种植F1、F2代混选,2003年、2004年种植F3、F4代选优良单株,2005年种植F5代表现整齐一致,2006年F6代表现优异决选而成,代号北垦7305。2007―2009年进行鉴定试验,2010年在省8区预试,2011―2012年在省8区参加区域试验,2013年在省8区参加生产试验。北豆54的选育流程见图1。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特异性
该品种属高油型品种。北豆54为早熟春高油大豆品种,无限结荚习性,株高100 cm左右,有分枝,白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0 g左右。蛋白质含量37.5%,脂肪含量21.4%,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113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250 ℃左右。
2.2 一致性
北豆54经连续几年种植,观察其叶色、叶形、株型、胚轴颜色、结荚习性、植株生长习性、主茎茸毛密度、主茎茸毛颜色、花冠颜色、种子形状、对病虫害抗性等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等方面均表现一致。
2.3 稳定性
北豆54通过所内2009―2013年4年试验连续观察,观察每小区500株,3次重复,该品种除产量、株高、成熟期、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等性状年际间略有差异外,其性状均表现为稳定遗传。
2.4 适应种植区域
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3 产量表现
区域试验:2011年平均产量2 561.2 kg/hm2,较对照合丰51增产4.2%;2012年平均产量2 929.3 kg/hm2,较对照合丰51增产8.6%;2年平均产量2 745.2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6.4%。
生产试验:2013年平均产量2 741.7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0.7%。
4 栽培技术
4.1 播种
大豆新品种北豆54在适应区5月中上旬播种,选择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3垄栽培方式,保苗数量为30.0万株/hm2 [1-3]。
4.2 施肥
分层深施底肥与叶面追肥相结合,一般栽培条件下施基肥磷酸二铵150.0 kg/hm2、尿素40.0 kg/hm2、钾肥50.0 kg/hm2,施种肥磷酸二铵55.0 kg/hm2,花期、结荚期追施磷酸二氢钾3.0 kg/hm2和尿素8.0 kg/hm2 [4-5]。
4.3 田间管理及收获
及时铲趟、灭草、防治病虫害,采用除草剂除草,及时收获。
5 参考文献
[1] 于凤海.大豆栽培增产新技术的探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8):81.
[2] 仲伟新.不同种植条件对大豆新品种北豆54号生长的影[J].现代农业科技,2014(7):32.
[3] 付振宇.浅析大豆栽培中的问题[J].中国农业信息,20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