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第1篇

一、 建好地方资源库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重要前提

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开发潜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有对事物认识的独特视角,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与语文教学的切合点,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建立好一个语文教学素材库。如我校地处思南县许家坝镇街上,虽说这是一个偏远的小镇,不为世人所知晓。但它却远离了城市的喧器,保持着育人的净土。附近有着不少原滋原味的文物古迹、自然景区和小有名气的历史人物等等。这些不胜枚举的地方特有资源,为我们开僻语文教学第二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工作之余,我利用DV、相机、和文字材料等多种方式,记录下许多素材,通过电脑制作或书写整编成一个个素材库,为开发样本课程提供了充裕物质基础。

二、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通过平时努力工作充实起来的校本资源,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地方语文教材。有了资源,如何才能将它引进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它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赵洲桥》一课时。课前将已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资源中已有的学校附近的一座古桥——竹鸡桥的录影、照片用来制作成一个PPT课件。在教学中放映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石拱桥有一个清析的认识,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高效完成奠定了基础。在理解文句时,我不时有针对性的出示该桥与赵洲桥有相似之处的照片,来诠释文中相关语句的意思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刻理会文句的含义。

(二)发放阅读资料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抗战英雄的文章,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受到时代和识字量的限制。既没有亲身经历过,也很少有人阅读过相关史料,因此学起来学生觉得空洞无味。为了打破制约这类文章的学习瓶颈,我提前将学校组织编排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发到学生手中,相互传看,相互探讨,如:《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丘少云》。使之课前产生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憎恨感,对革命先烈们为了挽救民族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敬佩之情。为学习这类课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最终与文本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

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大多偏于表象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很有必要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让学生在具体的事物前学会识字,充分发挥他们的摸仿力。如:我在进行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识字教学时,经常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入学校内部的小卖部和附的近的超市,让学生分组进行识字。让每一位同学将自己在这次活动中认识的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开展成果展示。在这种活动既中增加了不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无形中加大同学们的识字量,有的同学还将一些物体的名字编成一个个故事,进一步巩固识字成果。结合学校资源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有效化解了识字教学的枯燥乏味,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更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建生活资源卡片是发挥语文作用的重要途径

每一位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情趣都是不同的,因而他们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完全不同,这就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许多素材。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学会做生活资源卡片。每当要上作文课,我都会要学生对自己生活中所感兴趣的人、事、自然风光等收集在一起进行分析、想象。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写在一张卡片上,带入作文教学课堂,在班里进行交流评比。通过这样做,使得学生在作文课上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师生就会展开有效的教学互动,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与学。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进行主动而有计划的变革”,校本课程开发要以教师为开发主体,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个性需求,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实现学校特色办学的目标。

一、语文学科校本课程设计案例

为丰富后平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我校又进行了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语文学科教师根据自身兴趣、特长,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发了《聊聊重庆话》《拇指艺术――学写短信祝福语》《小名字 大学问》《朗诵》《演讲》等校本课程。语文学科校本课程总体设想是三大板块:生活中学语文、挖掘地域特色语言、语言表达实践。生活中学语文这一板块有《拇指艺术――学写短信祝福语》《小名字 大学问》两门课程。挖掘地域特色语言这一板块有《聊聊重庆话》课程。语言表达实践板块有《朗诵》《演讲》课程。

语文学科校本课程框架由五部分组成: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依托,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开展活动。

二、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课改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基于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课改试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框架下,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效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是对我校“后平民”校本课程的充实,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学生的学校生活打造了更多亮丽的底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语文学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进一步彰显

语文学科校本课程是对我校“后平民”校本课程的充实,我校“后平民”校本课程最初倾向于艺、体、科技学科课程。如,艺术类的泥塑、剪纸、绘画、手工制作;体育类的健美操、足球、篮球、田径;科技类的科技制作、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其他学科拓展课程极少,只有英语口语。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丰富了“后平民”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落实我校“后平民”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些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自己的潜能得到释放。”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使我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2.语文学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技术的变化、教学思想的变化和课程内容的变化。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与国家课程相比,更加注重学生本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而必然引起教学思想的变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大多来自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很多知识对教师来说也是陌生的。为了应对这种不断扩大的学习内容,教师必须学习和研究,从而促进教师成长。

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从课程框架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实施等过程,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无不是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反思与改进。教师在课后反思中写道“最初上校本课程的时候,大多数教师上完课就感叹,课堂和自己预设的效果相差太大了,教学预设根本就无法完成。因为学生是来自不同年级、班级的,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握不准。课后教师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与学生交流,征求学生的意见,并结合学生实际重新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中,课堂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了。”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为了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教师必须“逼”着自己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旧的教学方法、旧的教学手段,去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和改变,从而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立足学生需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实现个性特长的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下,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采取学生自主选择的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学会了展示与欣赏,激发了创造力,树起了自信心。在参与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等方面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思考与改进

在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我们走出了探索的第一步,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如下思考:

1.不断丰富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应鲜明地带着学校的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也就是说,校本课程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由此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我校传承晏阳初精神,学校修建了晏阳初陈列室,晏阳初纪念馆离学校800米左右,为了进一步弘扬晏阳初文化,我校从办学理念、学校环境等方面处处打造“学晏文化”,还开发了《晏阳初的故事》《晏阳初精神伴我成长》两本校本教材。这都应该成为我们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利资源,如我们可以开发课程《晏阳初故事会》,通过参观晏宅、讲晏阳初的故事、排话剧等课程使学生更了解晏阳初。

(2)学校教育不仅满足学生需求,更要促进学生发展需求。

有效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开展《书香校园》课程开发,以自主阅读、美句摘抄、快乐分享、实践创作四大板块为主线实施,结合我校“五星一组”评选活动,增加阅读之星的评选,阅读积分升级(阅读之星、阅读学士、阅读硕士、阅读博士等称号),积分换书活动,学期还可开展“书香班级”评选,在全校掀起读书的热潮。

2.校本课程设计应更具有系统性

现阶段,我校的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在框架上分为三大板块:生活中学语文、挖掘地域特色语言、语言表达实践。这一框架的科学性、合理性还需进一步验证。另外,每个板块下的具体课程的设计也有待进一步细化和丰富。比如,生活中学语文这一板块,除已有的《拇指艺术――学写短信祝福语》《小名字 大学问》外,课程内容还可进一步丰富,如广告语欣赏与设计、生活中的错别字等。

3.校本课程的实施需更有层次性

在课程实施中如每一门课程都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着眼于课程基础知识的了解,拓展型课程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而探究型课程着眼于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千人一面”的局限,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是极具人文性的课程,各地各学校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有利于通过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突出自身的特色。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

开发校本课程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有利于专业的发展。同时,还能激活和丰富语文课堂,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它的开发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前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不少学校对于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不够重视,流于形式。很多学校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只是流于形式,重视不够。不少学校领导干脆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制订的目标和内容并不是建立在对本校学生个性需求与本地资源特色的评估上,而是远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没有将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导致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方面,有些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语文学科领域的学术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顾及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术性太强。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目供不应求,而一些对学生要求较高的科目却无人问津。开发校本课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门面,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在他们看来,和开发校本课程比起来,高考和竞赛要重要得多。

第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课程意识薄弱,知识技能准备不足。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主体是广大语文教师,但是多数语文教师更适应以前的角色,即被动地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及教学要求,甘愿当一个“教书匠”。竞赛辅导和高考的压力使多数语文教师从来不想、也不愿意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就意味着要加重工作负担,从中又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甚至认为课程开发是国家或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与学校无关。即使与学校有关,也是极少数权威教师的工作职责,与普通教师无关。同时,长期以来,教师只有教学的观念,而没有课程的观念,在教育理论方面,也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既没有从事过开发课程的活动,也很少参加相应的培训。因此,绝大部分语文教师都缺少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养。

第三,保障机制尚待改进。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目前,带有共性的问题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高中语文教师的数量少、负担重,学校的硬件不足,学校的场地有限,投入的资金有限,教学资源短缺,负责开发课程的教师一方面面临超负荷的教学任务及升学压力,另一方面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政策扶持,时间、经费、资源准备严重不足,校本课程的开发在重重现实困难面前举步维艰。

以上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势必会影响到所开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质量,进而影响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笔者通过参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认为要取得预期的目的,就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以创新管理体制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校领导要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列入学校重点工作,在内部机制上进行创新,围绕新课程,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突出研究主体,挖掘研究潜力,提供支持条件,建立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心。学校可以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对老师进行精神及物质奖励,也可以跟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逐步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需要。教研的各项活动要有专人负责,时间地点要有保障,教研内容和主题要切合实际。学校和教育行政等部门应注意减轻承担开发校本课程教师过重的负担,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创新管理体制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为其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时间和精力上的保障,积极进行资料建设,尽可能地提供经费支持,努力创造与各层次专家、校际间交流对话的机会。

第二,加强校本教研培训,打造出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学校领导要紧紧抓住学校发展的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不足,使全体教师达成“校荣我荣,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共识。同时,学校还要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以校本培训配合校本教研,使负责开发校本课程的每一位教师都按照自身的条件与兴趣在某些方面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实现由单纯的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同时,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打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环境,切实为教师搭建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让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教师畅所欲言,相互激励,破除学科界限,建立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第三,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校本语文课程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多渠道地开设校本课程。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设置相应的活动课程,努力构建一种切实有效的“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环境。同时,在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中,应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以及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使校本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与学生共同成长。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始终具有本校特色,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

总之,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发展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全面发挥社会功能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争取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古典诗文;诵读

古代诗文的语言精练丰富,思想广博高深,是前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艺术海洋里的一颗稀世珍宝。我校在钟情于古典文学的校长的带领下,确定了“诵千古美文,做世纪英才”的办学思想,并把古诗文教学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学校的一楼楼道贴上古诗,旨在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现结合我校多年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活动,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古诗文诵读要纳入课程计划

“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有时间才能学习,有时间才能读经,才能保障古典诗文诵读的开展,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与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但古典诗文诵读又不能在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为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地方、学校课程1课时设置为诵读课,并明确由语文老师负责诵读课教学,充分利用诵读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读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读活动。

二、开展古诗文诵读要有校本教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在开展古典诗文诵读实践中,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特点和古典诗文内容,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典诗文篇目进行了选材,自编自印《古典诗文诵读手册》校本教材,内容有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其中必读篇目有古诗词207首、《三字经》、《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选读篇目有《增广贤文》。

三、开展古诗文诵读应明确各年级段目标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有目标才能有所期望,我们在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中,确立了各年级诵读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其中一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15首,二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30首,低年级段学生必背《三字经》,选读《增广贤文》;三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45首,四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60首,中年级段学生必背《千字文》,选读《增广贤文》;五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六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高年级段学生必背《中华成语千句文》,选读《增广贤文》。明确要求8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读成诵;20%以下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推荐学生自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论语》、《中庸》、《孟子》、《大学》等内容。

四、开展古诗文诵读要与多种活动形式有机结合

多个手段、多个途径、多种措施地进行,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的达到目的和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开展诵读古典诗文活动:(1)广播领路,配乐美读。我们在设置校园广播时,将每节课下课铃声都设置成不同的诗歌配乐朗诵音乐,每当下课时间一到,校园广播便进行配乐诗歌朗诵,给学生以示范和启迪,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2)开展“课前一首诗”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我们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节课前预备时间,开展“课前一首诗”活动。要求每班选一名古典诗文诵读领读学生,带领同学们每节课前预备时间,带领同学们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

(3)开展“古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为全面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我们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展了小学生古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各班选拔出的优秀选手在全校学生中举行朗诵决赛,使全体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受到智慧的熏陶,受益无穷。

(4)开展“经典诗词汇演”活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组织开展了经典诗文汇演活动,各节目以班级为单位,有的朗诵时声情并茂,有的边吟边舞,有的分角色集w大朗诵,有的个人诗词唱,有的集体诗词唱,形式多样,意韵深远。

(5)开展“古诗词考级”活动。为了激励学生诵背古诗词的热情与积极性,我们在诵读教学中开展了古诗词考级活动,建立了古诗词考级集体和个人档案。将考级分为“6星级+特级”,每一年级都有必背的古诗,达到相应级别星级。具体标准是一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15首(朝代、作者)。二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3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10首以上)。三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45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15首以上)。四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6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其中部分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20首以上)。五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7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其中部分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25首以上)。六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8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部分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30首以上)。特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80首(朝代、作者),还能背诵其他古诗10首以上,并能介绍古诗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含义(40首以上),还能为喜爱的一首古诗配画。

(6)开展“亲子读”活动。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为孩子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7)将古典诗文诵读与抄录、绘画、手抄报、板报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结合起来,增加了诵读的趣味性。

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还要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而且还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资料,以便学生参考并发表见解。对于学生来说,懒惰是不行的,要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并认真搜集资料,多加背诵,多加练习,长期积累。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充分重视,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课外时间,必要时要给予大力支持。如开朗诵会、赛诗会等,要提供资金、设备、场地等。因此,要真正地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光靠校本教师是不行的,必须全校上下都重视起来,通力合作。总之,我校古诗文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诗化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诵读赏诗、悟诗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品质和美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潘学中.谈校本课程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00(08).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第5篇

1、落实课标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2、坚持以读为主——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控制师生活动时间——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全员参与,激励学生口、手、眼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重点关注中下等学生。

4、体现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教学目标集中,教学结构简明。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6、阅读与识字同步,识字写字与朗读并重。以朗读训练为明线,以识字写字教学为暗线,组织教学活动。

7、注重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8、强化教学组织,运用高效阅读课之法规范学生行为。丰富教法,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内心。

二、基本流程

采取“三读一写”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读:读正确,初识生字

二读:读流利,熟悉生字

三读:读出情味,巩固生字

一写: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任务:

掌握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操作步骤:

(一)、课前说话训练。

(二)、激趣导入:方式:根据课文特点可采取多种方式引入,如“课题入手、图片引入、音像引入、学习目标提示、设疑激趣”等。 要求:恰当、简短、有吸引力。

(三)、初读课文、初识生字。

目标任务: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正确地朗读全文。

基本步骤: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第一遍: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第二遍: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识字。

(1)借助拼音自主拼读生字词。

(2)检查正音:借助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等媒体集中呈现本课生字生词,采用教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强调和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

步骤:检查认读去掉拼音读去掉熟字读

(3)帮助加深: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想一想,哪些字已认识,怎么认识的?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4)与同学合作认读。可采用同桌、四人小组互考互认等方式进行。

(四)、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目标任务:读通顺、流利,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指读,不唱读。

基本步骤:1、读全文,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2、检查读文,反馈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导读法。方法:逐段(句)朗读,并指导读法。根据段落特点(比如:生字的密集度、朗读的难易度、在文中的重要性等)可适当采用指名读、范读、赛读等方式进行,直至读得通顺连贯。3、限时自主读文,读流利。

(五)、图文对照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交流收获。

(六)、指导书写,掌握生字。(不少于10分钟)

可根据本课识字量选择二分之一要求书写生字指导书写

基本步骤:观察提示范写仿写展示评价书写。(注意指导对字形的分析)

要求: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包括字的笔画笔顺、结构摆布、关键笔画、大小等。强调正确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先在书上描写才学的要求写的字。

(2)再在本子上抄写这些生字,每个字写1—3遍,并组词、说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任务: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中感悟重点词句,积累语言。

(2)巩固字音、识记字形,掌握要求书写的生字。

二、操作步骤:

(一)课前说话练习

(二)复习导入。

1、可采取开火车或者其它简单易行高效的方式抽认生字,并口头组词、扩词;听写上节课写过的字。

2、读文回顾课文内容,导课

(三)深入读文、感悟。

1、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根据短文特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图文结合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汇报自读自悟情况,相机指导朗读,重在渗透朗读方法。

(2)在反馈中根据课后习题、进行仿说、仿写重点词语和句式。

3、练读:运用指导的朗读方法自主练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进行感情朗读。

4、反馈练读效果:可采用指名读、赛读、男女对读等方式。

5、赏读: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读,感受语言的优美。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根据课后习题积累。

2、抄写、仿写优美的句式。

3、推荐课外读书篇目或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