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偿献血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无偿献血 心理护理
1 献血者心理护理
由于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不同,护士实施无偿献血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改善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调动无偿献血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献血护理目标的最佳效果。创造安静、舒适的无偿献血环境,使无偿献血者获得生理、心理需要的外部条件;心理护理是完成献血的关键,针对个体差异,因人施护;献血反应的心理护理应着重稳定无偿献血者情绪,使无偿献血者增加信心;献血后应激发无偿献血者的愉快情绪,为无偿献血者下次献血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无偿献血者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护士在实施献血护理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并通过良好的语言,熟练的技能,认真负责的态度,改善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调动无偿献血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对无偿献血者最佳的护理效果。
2 措施
2.1良好的献血环境 环境是无偿献血者获得生理、心理需要的外部条件。当献血者看到血液的颜色和献血量的时候,特别是首次献血者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紧张。
保证献血场地清洁干净符合卫生学准则,冬季做好保温,夏季做好防暑降温,营造一种友好、亲切的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氛围,不仅减少无偿献血者因焦虑而产生的恐惧或不安,还能有效的保证我们的采血工作顺利完成,因此在操作中切忌高声谈话,动作应轻柔。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的保护性制度,避免不良的刺激,以增强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信心。
2.2在采血过程中采血护士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等都影响着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因此应:(1)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工作,使无偿献血者主动配合,向献血者介绍有关知识解除疑虑,让献血者知道自己的付出不仅仅是奉献爱心,而且有可能直接就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2)当无偿献血者坐在献血椅上时,正确判断献血者心理反应,充分了解其心理状态,因人施护,就能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3)合理处理献血中发生的细小问题,消除顾虑、紧张的心理,使献血者有安全感。(4)要让献血者知道无偿献血过程中不会被传染任何疾病。
2.3献血反应的心理护理 如果发生献血反应,除了护理技术上的积极处理外,应着重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稳定献血者情绪,一旦发生反应,护士不能惊慌失措,要耐心解释献血反应是暂时的,可及时得到控制,使献血者增加信心,积极配合护士的无偿献血护理。
2.4 献血后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充分利用在献血过程当中的一段时间激发无偿献血者的愉快情绪,使其下次主动参加无偿献血,以真情相邀,以奉献相约,鼓励献血者以乐观的心理进行献血并为下一次献血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不断提高护士心理素质,赢得无偿献血者的支持,使每位患者都能输上安全健康的血液,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
参 考 文 献
【摘要】目的分析多次献血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现状及思考。方法调查对象为多次无偿献血者530人,其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首次无偿献血者600人。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的献血次数、性别、年龄、职业等。比较两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7.99±12.22)岁,27.73-43.73岁最为集中,首次献血者平均年龄为(33.96±8.83)岁,两组无偿献血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偿献血者的性别、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男性多于女性,固定职业者多于不固定职业者。两组献血者的平均献血量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多次献血;无偿献血工作;现状;思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6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7018-01血液是重要的生物资源,输血是现代医学中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在科学尚不能制造出替代血液的今天,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人体[1]。无偿献血的本质是改变人的观念和行为,接受一个新的观念意味着放弃或改变原先的看法、态度或价值观[2]。多次无偿献血者群体无疑是最接受和支持无偿献血工作的人群。本文分析多次献血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现状及思考,旨在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我的报道: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献血4次以上的530人无偿献血者,其中男性285人,女性245人,年龄为19-62岁,平均年龄为(31.3±2.3)岁。530人多次无偿献血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首次无偿献血者600人。
1.2调查内容根据献血者所填写的表格内容,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的献血次数、性别、年龄、职业等。比较两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合格率。
南宁中心血站,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南宁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意愿及相关知识知晓度,为促进农村无偿献血提供参考。 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对3 815名南宁市辖六县18~60周岁居民进行无偿献血意愿及相关知识知晓度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南宁市农村居民对无偿献血年龄规定、献血间隔和献血量的知晓率分别为34.0%、35.3%和56.9%;在献血条件便利的前提下69.1%被调查者愿意参加无偿献血,75.5%被调查者表态支持亲友参加无偿献血。结论 若能加强无偿献血宣教和献血服务,农村无偿献血工作将获得较大提升。
关键词 农村居民;无偿献血;意愿;知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028-02
目前南宁市临床用血量大幅度增长,临床用血供需矛盾愈显突出。南宁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60%以上,其献血总量尚不到用血总量的10%[1],农村居民献血量与用血量的不平衡加剧了当前的采供血紧张局面,农村无偿献血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此背景下,该研究于2012年6月—12月开展了此次农村无偿献血意愿及相关知识知晓度的调研,为下一步的工作改进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宁市辖6县年龄为18~60周岁的城镇和农村居民。
1.2 问卷调查内容
1.2.1 基本情况 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参加过无偿献血等。
1.2.2 无偿献血意愿 是否愿意无偿献血,是否支持和鼓励亲友参加无偿献血,见表1。
1.2.3 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度 包括对无偿献血有关法律法规、南宁市免费用血政策,以及对血液知识、无偿献血年龄献血量和献血间隔、献血是否会感染疾病、献血是否影响健康、献血对健康要求等知识的知晓度,见表2。
1.3 调查方法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南宁中心血站献血登记表》拟出问卷初稿,经过血站专家组成员论证、修改和完善,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选择在2012年6—12月期间到南宁市辖六县的捐血屋或献血车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的县域居民,以及到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作为对象进行调查,同时在六个县随机选择12个乡镇,随机选取18~60周岁的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被调查者按照要求填写《南宁农村地区无偿献血知识的调查表》调查问卷内容根据采用一对一、无记名、当场收回的方式进行。
1.4 质量控制
对于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资料,问卷调查填写完整率在80%以上的为有效问卷,去除无效问卷,在资料整理审核的基础上,采用双盲法录入,由质量控制人员查错、补漏。
1.5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统一编码后,经审核无误后,建立数据库,按照被调查者是否献过血分组为组1(曾参加过无偿献血)、组2(未参加过无偿献血)、组3(因年龄、健康等原因已达不到无偿献血要求)。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表发放与回收情况
共发放问卷4 500份,回收问卷3 987份,回收率88.6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3 81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5.69%。
2.2 无偿献血意愿调查结果
是否愿意无偿献血,是否支持和鼓励亲友参加无偿献血,结果见表1。
3 讨论
调查显示69.1%南宁市农村居民表态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如果流动献血车开到他们的镇区/社区/村开展无偿献血时),与王晓妹[2]报道的安徽省农村居民、王淑香[3]报道的承德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意愿相似,高于夏晓春[4]报道的瑞安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意愿,同时75.5%南宁市农村居民表态支持亲友参加无偿献血。剔除因年龄健康等原因不能献血的人群后仍有高达59.4%的适龄农村居民愿意献血,从调查数据来看发展农村无偿献血的潜力非常大。
关于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方面,南宁市农村居民对于献血知情权、咨询体检、传染病患者和高危人群不宜献血,不安全血液会危害生命,不应为化验而献血,不冒名献血,血站使用一次性无菌耗材采血等知识的知晓程度超过60%,无偿献血年龄、间隔和献血量低于60%(分别为34.0%、35.3%和56.9%),但仍高于承德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知识知晓度[3]。调查数据提示南宁市既往的农村无偿献血知识宣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于献血年龄、间隔和献血量的知晓率低于其他知识,可能原因在于:①被调查者中曾参加过无偿献血者占比不高,而未曾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居民由于缺乏献血的亲身经历,对无偿献血年龄、间隔和献血量等细节知识了解不够;②我国过去规定的无偿献血年龄上限为55岁,2012年7月1日才正式施行既往无献血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年龄延长至60周岁[5],部分农村居民对“新规”尚不了解;③该站既往以200 mL和400 mL献血量为主,部分居民对300 mL献血量了解不多。
有报道认为,农村居民献血参与度偏低,并非奉献爱心意识不强,而是与诸如文化程度、交通、地域、时间及对献血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的等因素密切相关[6],献血知识知晓率低会影响无偿献血的深入开展[7]。献血条件便利是否更是影响居民无偿献血的重要因素[8]。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通不高,受地域制约信息相对闭塞,对血液生理和安全献血知识了解不够,陈旧观念知识仍然还不同程度影响着部分农村居民,导致他们对无偿献血心存顾虑,加上农村交通不便,农民参加无偿献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较大。多种因素造成农村居民不敢献血、不愿献血和不便献血。因此,要提升农村无偿献血工作,除了要继续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和政策的宣教以外,一定要创新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模式,提供更加便利的献血条件和专业温馨的献血服务,减轻和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5],让农村居民敢于献血、便于献血和乐于献血,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真正形成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无偿献血全面发展的“两手都硬”的崭新局面,如此才有有效缓解“血荒”状态。
参考文献
[1] 陆祝选,唐再志,李彬.农村无偿献血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2):19-21.
[2] 王晓妹,窦燕,夏志强.安徽省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知晓水平及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8):656-659.
[3] 王淑香,郑洪波,王天恒. 承德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78-579.
[4] 夏晓春. 瑞安市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1)):1153-115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7—2011[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6] 牛宗新,杨占凯,张曼.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提高农民无偿献血比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2)):132-133.
[7] 张寒梅.浅谈我国无偿献血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J].中外医疗,2012, 31(21):183-184.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是第XX个世界献血者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活动,目的就是感谢那些为拯救生命而无私奉献的无偿献血者,号召更多的人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者队伍中来,建立长期稳定的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市公民献血委员会向全市广大无偿献血者和志愿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获得全国表彰的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无偿献血战线上的血液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民心工程。做好无偿献血工作,对维护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把推进无偿献血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广大无偿献血者的无私奉献、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血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安顺先后四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十二年来,全市累计11.8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献血量达31.2吨,并从2002年起连续10年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使数以万计的用血患者重新获得了生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几年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中,广大无偿献血者在第一时间用无偿献血这种纯洁无私的方式保障了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充分展现了广大无偿献血者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赤诚博爱的高尚品德。
回首过去12年,我市无偿献血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期间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努力。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市无偿献血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表现在:个别县(区)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无偿献血量无法满足本地的临床用血需要;部分地方农村、社区无偿献血工作仍然相对滞后,无偿献血比例还很低;一些地方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还不到位,等等。特别是随着医疗保障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年临床用血需求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在近年的15%左右,无偿献血工作将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加严峻的挑战。
无偿献血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紧密依靠各级政府的有力领导,各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采供血机构的不懈努力,才能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提供更为坚实的血液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逐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要更加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全市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和XX省献血条例,把无偿献血工作作为政府加强公共管理、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社会倡导奉献精神、服务精神。要把无偿献血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从经费投入、宣传组织、人员配置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要加快完善无偿献血协作机制。无偿献血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单位就能做好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大力支持无偿献血工作,把无偿献血作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作来抓,加快形成多部门共同协作的无偿献血工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完善预约献血、固定献血者队伍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以固定无偿献血者为基础,团体无偿献血者为保障的献血模式。
三是要深入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推进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无偿献血社会公益性宣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和农村居民等人群的无偿献血宣传,使更多的人投身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做到无偿献血"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四是要切实加强血液安全管理。血液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在大力推进无偿献血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对血液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血液的采集、保管、使用安全。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采血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设备配套。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采供血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全员培训和考核,强化安全意识,千方百计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03-02
1998 年10 月1 日《献血法》正式实施, 在《献血法》实施初期,部分采供血机构在无偿献血制度推行的起步阶段面对自愿无偿献血血源紧缺而把亲友互助献血当成拓宽血源的重要措施[1]。近几年,随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持续不断攀升,“血荒” 由季节性、偏血型性、突发性血液短缺发展到采供血机构血液供应常年处于低水平状态,在自愿无偿献血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为保障急救和临床医疗用血需求,亲友互助献血这种献血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采供血机构“青睐”。由于亲友互助献血的特殊性,因此对亲友互助献血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思考,将有利于亲友互助献血更好发挥自愿无偿献血的补充功能。
1 亲友互助献血的性质
1.1 我国在有偿献血阶段的亲友互助献血多数是以献血者受特殊要求给指定的患者献血, 献血前向采供血机构交用于血液采集和检验的费用,采供血机构负责血液采集和检验,不合格血液废弃, 合格的血液不存于采供血机构发给指定的患者, 即亲友所捐献的合格血液给指定的患者使用,是“直接献血”的献血形式。
1.2 在无偿献血阶段,《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以上规定表明,亲友互相献血是我国现阶段无偿献血的一部分,亲友互助献血是开展无偿献血的有效形式[2], 自愿无偿献血所提倡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社会互助行为,亲友互助献血则是亲友间互助行为,两者都包含了以无偿互助为核心的实质;亲友互助献血、自愿无偿献血是在无偿献血范畴的两种献血方式。
2 无偿献血阶段与有偿献血阶段的亲友互助献血的区别有:
一是亲友所捐献的合格血液存于采供血机构而不是给指定的患者使用;二是亲友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同样享有返还血优惠待遇和相关的表彰。
3 亲友互助献血不是常态的无偿献血方式
《献血法》第十五条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3]第十五条规定“ 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者动员患者亲友献血”,以上规定虽然没有具体界定实施办法,但指出了实施的对象和时机。两办法都明确了亲友互助献血是临床用血紧张、择期手术的患者又不具备自身储血时为缓解临床供血不足才考虑亲友互助献血,因此亲友互助献血只能做为无偿献血血源紧缺及偏型的暂时补充,可缓解因血源紧张而导致的临床供血不足, 对于择期手术患者, 可储备充足必要量的血液以确保手术安全有效[4]。亲友互助献血是非常时期的一种特别的无偿献血动员方式,而不是一种常态的无偿献血方式。
4 亲友互助献血与发展自愿无偿献血者相关性
亲友互助献血毕竟还不能算是一种自愿、无索取、无目的的献血行为,一组互助献血人群中初次献血者达98.1%、2次以上献血人数不到2%,而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人员中2次以上献血人数比例达16.7%[5]的数据证实患者亲属互助献血多从亲情和友情角度出发,在亲属、朋友或同事患病需要输血时因“优先保证” 原则的驱动下才萌发献血念头多属有目的的被动献血。献血的态度和献血的动机无疑直接影响到献血行为。人们真正参与献血是一个从了解献血,到形成献血的意愿,再到捐献血液“知信行” 的过程[6] 。有研究显示主要由于社会压力、想得到礼物等外部动机而首次献血者,与主要是由于利他主义、个人价值、兴趣和责任感等内部动机而首次献血者相比,再次献血率以及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的几率较低[7]。亲友互助献血与发展自愿无偿献血者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5 亲友互助献血的实施办法中“优先保证”相关性原则
由于国家对互助献血的实施办法没有具体界定, 采供血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亲友互助献血具体的实施办法。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显示,亲友互助献血基本上采用的是“指定等量献血、优先保证供应”原则[8]。现阶段的“优先保证”原则只考虑了当下献血“优先保证”,使自愿无偿献血者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本人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遭遇“优先保证” 原则的阻截,引起其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互助行为的重新思考。重新思考的结果可能会改变其及亲友自愿无偿献血的行为,这是不允轻视的问题,有资料显示无偿献血者出于爱心和健康投资而献血占无偿献血者低者为57.19%[9]、高者可达89.47%[10]。对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及献血对健康影响相关知识的了解可明显影响市民的再次献血行为,多次献血动机是为了以后用血的方便或是为了帮忙他人[11]。如果“优先保证” 原则不关注为了以后用血的方便而多次献血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不但会使自愿无偿献血者由进一步减少而加剧血源紧张的程度,有可能使占亲友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76. 8%[12]的亲属放弃加入自愿无偿献血队伍的意愿,因为这部分人是通过亲友互助献血方式初次献血活动切实感受到血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完成了“知信行”了解献血“知”的过程,“优先保证”原则可以影响其完成了“知信行”而成为固定的自愿献血者,从而使亲友互助献血发展自愿献血者的优点不复存在。“优先保证” 原则可采取针对自愿无偿献血者本人与配偶、直系亲属区别对待的优先条件,使无偿献血者更积极的参与常态的自愿无偿献血。
6 亲友互助献血与输血传播疾病相关性
有资料显示亲友互助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明显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13、14], 经HBsAg金标法(快速法) 初步检测后采血,两者的HBsAg复检结果差异无显著性[15]。是因为亲友互助献血者迫于患者用血的压力不愿意暴露自己不适合献血的原因在健康不佳或有输血传播疾病的状态下献血。为了降低亲友互助献血潜在输血传染的风险, 构筑应对潜在输血传染风险的防线,除了加大献血前咨询力度外应进行尽可能多的快速检测项目,实行按检验合格数量发放血液给目标患者的“紧缩”措施,使健康不佳或有输血传播疾病的亲友互助献血者迫于血液被废弃的压力自动放弃献血。
7 亲友互助献血实施的相关性
亲友互助献血有序开展离不开临床用血科室、医院血库、血站、卫生行政部门四方互动[16]。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亲友互助献血实施办法、监督亲友互助献血工作的开展并协调血站与医院的关系; 血站负责编制亲友互助献血宣传资料和表单、血液紧缺启动亲友互助献血信息、血液采集、发放合格血液到目标医院血库; 临床用血科室医生负责对那些确实需要输血又适合接受互助献血的患者及家属、亲友做好宣传工作,指导填写亲友互助献血表单;
患者亲友凭亲友互助献血表单到血站指定的采血点献血;医院血库负责审核亲友互助献血表单后交临床用血科室,接受血站发来的血液后发放给目标患者输注。
8 亲友互助献血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一种无偿献血形式
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历史阶段性。当自愿无偿献血能够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时,亲友互助献血模式也将自然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 田慧琴,褚桂桃,赵彩萍.关于互相献血的思考[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1年,3(1),39-40.
[2] 陈达军.患者亲友互助献血是开展无偿献血的一种有效形式[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4),2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1999.
[4] 李传勤、熊俊.浅议亲友互助献血工作的开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2月,106.
[5] 卢媛,高明.患者亲属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相关因素对比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10),591-592.
[6] 高东英,代爱英,高国静,等.献血相关的知信行( KAP) 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5 , 18 (5 ),431-433.
[7] Glynn SA , Williams AE , Nass CC , et al . Attitudes toward blood donation incentives in t he United States : implications for donor recruitment . Transfusion , 2003 , 43 (1) : 7.
[8] 李彬,李丽兰,廖燕, 颜秀娟 ,刘学军.刍议互助献血与替代献血之甄别[J].当代医学.2010年, 16(31),36-37.
[9] 周素银,林锦源.2100例无偿献血者的心理调查和对错误认知的干预措施[J].热带医学杂志.2004年,4(1),82-84.
[10] 王淑荣,王峰,程彦.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 21(3),210-211.
[11] 李秀兰,刘仁文,颜建吾,梁享生.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 15 (1 ),108-110.
[12] 王水应.190 名互助献血者资料统计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0 年,23 (S)35-36.
[13] 罗庆峰,吴英,朱燕霞,等.家属互助献血与单位无偿献血血液初筛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志,2003,13(6):380-381.
[14] 刘国强.互助献血实施办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35(9 ),476、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