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小实验校本课程

科学小实验校本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小实验校本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小实验校本课程

科学小实验校本课程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4―0111―01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农民家庭的实际、农业生产的实际,通过恰当的实验实施校本课程,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校一直将《农家化学》作为农村初中化学课的校本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作为农村初中化学课的校本课程,教师应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对校本课《农家化学》的学科兴趣,加强学生对自然现象和农村、农民、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思考。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活跃学生思维,变学生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学生的知识为能力,为化学教学服务,促进化学学科成绩的全面提高。

一、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实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的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起点低,阅读量少,学习化学兴趣不高,一当老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低下头,没有思考,甚至产生不想听的心理。有时教师只是自问自答,课堂气氛不活跃。《农家化学》校本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目的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和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所以,《农家化学》校本课实施应针对这种情况,联系学生个人实际的富有启发性的生活常识问题,实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使其注意力集中,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农民家庭,布置家庭实验,让《农家化学》校本课成为生活课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是《农家化学》校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后,教师要择机给学生布置贴近农民家庭的小实验。让学生根据《农家化学》校本课实施方案自主选择实验题目,最好让家长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家庭得到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农家化学》。如在学习“干煤和湿煤哪个好烧”时,我布置煤火烧开水家庭小实验,并提出如下的问题:在烧开水时,用煤火炉烧,水开时常常会溢出来。水洒在通红的煤上,火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农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因为水是能灭火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甚至处于矛盾中。但家长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之后,学生弄明白,原来是水和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就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掌握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了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走进农业生产,让学生把《农家化学》的知识用起来,提高农村学生整体素质

科学小实验校本课程范文第2篇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整个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应该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发展与创新。由于国家课程无法顾及地区差异,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地区和学校环境,突出特色,体现办学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 “故事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现将研究所得归纳如下:

一、“故事英语”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1.发展学生

“故事英语”以故事为载体,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加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发展老师

“故事英语”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激发了老师的对这个教学领域的探索需求,也促进了老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发展学校

通过“故事英语”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使学校的英语教学能适应学校环境的条件与特色、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以及社区的特色和资源,改进学校课程的品质。

二、“故事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基本程序

1.课前阅读内容收集与改编

目前,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英语课外读物铺天盖地,面对如此众多的读物,如何进行选择?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理想的语言材料应该具备可理解性、既有趣又相关。满足以上条件的语言输入材料,学习者学习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因此我校组织每个年级的英语老师进行分级选择阅读材料,从各种渠道广泛收集英语故事相关资料,比如国外引进的优秀英语故事绘本《典范英语》、国外原版英语故事学习网站()、内口语平台“一起作业网”阅读绘本板块、苏州园区生态学习网“故事类微课”等等资源中进行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逐步建设起系统的“故事英语”课程资源体系。在选择英语故事时我们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富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阅读英语的强烈欲望和兴趣。(2)具有关联性,切合教材内容的书目,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3)符合理解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书目。

收集好的资料还需要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使之成为符合阅读教学的材料。如把对话形式的材料改变成描述性的篇章阅读材料,或者对于选择的绘本内容进行添加或删减,或者通过电脑多媒体,使文字阅读材料变成有声阅读材料等等。将故事材料制作成图、文、声兼备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习得更多的英语知识。

2.课内运用阅读策略教学

通过课例研究,笔者学校探索出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两种模式进行故事英语的教学。

(1)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故事阅读课可以巧用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来开展教学。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可以创设教材所呈现的各种有意义的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游戏、教学竞赛等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和句型,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学习阅读材料的同时,归纳相关的语法知识,学习各种阅读技巧。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模式,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翻转旋风。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运用“四步法”来进行教学,在学生在家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活动规划为课堂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等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

翻转课堂改变着教与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必须更深入了解学生学情,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并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自学能力,并能够与同学合作探究。不管是传统的故事阅读模式还是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都要发掘背后的教育规律,顺应时展的要求,踏出坚实的教育之路。

3.课外阅读活动

除了课内阅读策略教学,还应配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可以开展使用口袋本、制作阅读推荐卡、组织故事会、开展剧本表演等活动。

(1)使用口袋本。建议学生将故事阅读中所看到或学习到的新词汇、新句型抄写在口袋本上,口袋本形小,便于携带,方便学生时时进行复习巩固所学新知。

(2)制作阅读推荐卡。建议学生在阅读到好书时,用彩色的便签介绍书名、作者、内容、情节等,并贴在“阅读推荐卡”上,经过学生的卡卡相传,掀起了班级的阅读热潮。

(3)组织故事会。事先给学生指定相同的课外读物,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竞赛,包括阅读速度竞赛、阅读准确率竞赛、阅读难度竞赛等,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优势、不足,互相取长补短。

(4)开展剧本表演。可以组织一年一度的校课本剧大赛,从剧本的编排到服装道具的选择,学生一定都是精心准备、兴致高昂。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展应基于让儿童过有趣的、有意义的学校生活,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校本课程像一个跑道,可以让学生跑得更远;校本课程像一个跳板,可以让学生跳得更高;校本课程像一扇窗,可以让学生走向校园外更大的世界。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故事英语”校本课程这片沃土上,跑得更远、跳得更高,走向校园外更大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晓青.构建小学英语课外“悦读”的平台[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10

科学小实验校本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2016年国家在宏观经济领域提出供给侧改革,那么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高校也应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级各类人才。成本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各项技能要求极高,一般高校毕业生要经过较长的培养周期才可以胜任。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种种不足,提出改革思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短期内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就就业,就业就胜任[1]。

一、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可供我国高校会计学本科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理论教材异彩纷呈,但相应的高质量的实验教材却难觅芳踪。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的编写者――高校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众所周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联系紧密。而大多数的成本会计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高校现有的以科研为导向的职称评定机制又无法激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所以广大教师无法为编写高水平的实验教材积累必要的从业经验和业务资料。

2.实验内容系统性不强

受制于成本会计实验教材本身的缺陷,成本会计实验内容涉及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有的高校只有每一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的分项实验,而且分项实验的设计不细致,仅仅是理论教材课后的习题再现。实验过程中缺乏原始数据的采集、生成环境,学生无法清楚成本数据的来龙去脉;第二,有的高校虽然安排了成本会计课程的综合实验,但实验中缺乏生产车间、采购部门等相关的业务部门支撑,有时业务仅有语言提示而无实际单据印证,学生无法了解实验原始单据的传递路径,亦无法全面了解经济事项。实验过程中,学生犹如做大练习题,缺乏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第三,几乎所有高校都不开展关于成本分析、预测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模拟实验。

3.实验方式比较原始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几乎形成了无校不会计的局面。由于快速扩招,大多数高校的与专业相匹配的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会计实验条件简陋,直接导致成本会计实验方式原始。具体表现有:第一,成本的计算以手工计算为主。有些高校尚未购置财务软件,或虽购置财务软件,但由于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的公式,而且许多公式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特点自行设定的,导致外购的通用财务软件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成本核算功能;第二,实验的仿真程度差。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基本都是在校内的教室或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而且实验中一般不分组,无法体现会计的岗位分工,以及单据的传递流程。

4.部分学生实验态度敷衍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只选用同一套实验资料,无论是否分组实验,总有些学生浑水摸鱼,部分或全部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如果实验教师无法识别这种作弊现象,势必会造成实验成绩评定结果失真,而且还会助长消极学风和涣散作风在班级蔓延,进而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圆满实现成本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有必要从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过程控制和实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对成本会计实验内容进行分级设计

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应该有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分项实验,安排在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成本会计课程各单元内容学习完成后,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的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综合实验,安排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定额法、成本报表等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学习完成后,以某一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工业企业为模拟实验企业,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各种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对成本会计实验过程进行分组控制

各级成本会计实验均采用分组实验方式,实验教师参与小组内报告,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并对实验进行讲评总结。初级成本会计实验由组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向小组报告实验结果,经协商一致后,向教师提交最终的实验报告。中级成本会计实验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实验室进行,由组内学生协商进行岗位分工,分别承担材料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其他费用核算和成本核算等岗位的工作。为了方便组员熟悉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实验结束前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本职岗位工作内容报告,互相交流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

3.对成本会计实验采用二级评价机制

实验成绩采用学生组内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二级评价方式,各级评分权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组内学生对组员的实验自主性、参与度等指标进行“背靠背”评分作为学生级评价成绩,教师对小组发言、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分作为教师级评价成绩。最终的实验成绩为二者加权后的计算结果。

三、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1.要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予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网络资源丰富的当今社会,借助百度、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引擎,让学生自己去伪存真,自己尝试解Q。

2.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实验前,教师要设置恰当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虽遇挫折,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实验总结时,对学生的细微进步,都要大加赞许。教师的表扬促使学生自信,促使其成绩不断提高。

3.要强调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个人的力量日渐微不足道。只有通过其他人的配合,个人才能才得以发挥。这足见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有助于大家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保证优质高效完成实验内容。

参考文献:

科学小实验校本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2016年国家在宏观经济领域提出供给侧改革,那么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高校也应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级各类人才。成本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各项技能要求极高,一般高校毕业生要经过较长的培养周期才可以胜任。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种种不足,提出改革思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短期内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就就业,就业就胜任[1]。

一、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可供我国高校会计学本科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理论教材异彩纷呈,但相应的高质量的实验教材却难觅芳踪。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的编写者——高校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众所周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联系紧密。而大多数的成本会计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高校现有的以科研为导向的职称评定机制又无法激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所以广大教师无法为编写高水平的实验教材积累必要的从业经验和业务资料。

2.实验内容系统性不强

受制于成本会计实验教材本身的缺陷,成本会计实验内容涉及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有的高校只有每一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的分项实验,而且分项实验的设计不细致,仅仅是理论教材课后的习题再现。实验过程中缺乏原始数据的采集、生成环境,学生无法清楚成本数据的来龙去脉;第二,有的高校虽然安排了成本会计课程的综合实验,但实验中缺乏生产车间、采购部门等相关的业务部门支撑,有时业务仅有语言提示而无实际单据印证,学生无法了解实验原始单据的传递路径,亦无法全面了解经济事项。实验过程中,学生犹如做大练习题,缺乏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第三,几乎所有高校都不开展关于成本分析、预测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模拟实验。

3.实验方式比较原始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几乎形成了无校不会计的局面。由于快速扩招,大多数高校的与专业相匹配的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会计实验条件简陋,直接导致成本会计实验方式原始。具体表现有:第一,成本的计算以手工计算为主。有些高校尚未购置财务软件,或虽购置财务软件,但由于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的公式,而且许多公式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特点自行设定的,导致外购的通用财务软件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成本核算功能;第二,实验的仿真程度差。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基本都是在校内的教室或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而且实验中一般不分组,无法体现会计的岗位分工,以及单据的传递流程。

4.部分学生实验态度敷衍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只选用同一套实验资料,无论是否分组实验,总有些学生浑水摸鱼,部分或全部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如果实验教师无法识别这种作弊现象,势必会造成实验成绩评定结果失真,而且还会助长消极学风和涣散作风在班级蔓延,进而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圆满实现成本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有必要从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过程控制和实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对成本会计实验内容进行分级设计

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应该有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分项实验,安排在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成本会计课程各单元内容学习完成后,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的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综合实验,安排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定额法、成本报表等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学习完成后,以某一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工业企业为模拟实验企业,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各种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对成本会计实验过程进行分组控制

各级成本会计实验均采用分组实验方式,实验教师参与小组内报告,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并对实验进行讲评总结。初级成本会计实验由组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向小组报告实验结果,经协商一致后,向教师提交最终的实验报告。中级成本会计实验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实验室进行,由组内学生协商进行岗位分工,分别承担材料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其他费用核算和成本核算等岗位的工作。为了方便组员熟悉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实验结束前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本职岗位工作内容报告,互相交流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

3.对成本会计实验采用二级评价机制

实验成绩采用学生组内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二级评价方式,各级评分权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组内学生对组员的实验自主性、参与度等指标进行“背靠背”评分作为学生级评价成绩,教师对小组发言、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分作为教师级评价成绩。最终的实验成绩为二者加权后的计算结果。

三、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1.要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予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网络资源丰富的当今社会,借助百度、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引擎,让学生自己去伪存真,自己尝试解决。

2.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实验前,教师要设置恰当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虽遇挫折,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实验总结时,对学生的细微进步,都要大加赞许。教师的表扬促使学生自信,促使其成绩不断提高。

3.要强调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个人的力量日渐微不足道。只有通过其他人的配合,个人才能才得以发挥。这足见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有助于大家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保证优质高效完成实验内容。

作者:翟东进 曲洪艳 潘忠志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科学小实验校本课程范文第5篇

1 小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1 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德育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要做到知书达礼,成为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素养,还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因而,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他们按照礼仪规范学习、生活,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对于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1.2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是提高学校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知识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地方,小学时期是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解释了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获得并使用认知操作,可以在头脑中进行一些逻辑思维活动。此时的儿童已逐渐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和事件所具有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获得了守恒概念,能够进行比较、分类、间接推理等逻辑运算。[5]43在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他们会试着将学到的礼仪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相联系,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真正做到接受礼仪并继而学会运用礼仪。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2 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理论依据

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结合一定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所以在接受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独有的潜质和创造性。学校在实施礼仪教育的过称中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让它得到充分的发挥,它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使礼仪的学习更具有独特性。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礼仪知识同样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也是他们个人经验的合理化。教师应该结合建构和主义理论,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为学生营造适合礼仪教育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内心里、潜意识里,去主动构建关于礼仪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其得到很好的应用。

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

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应结合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从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途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礼仪规范教育,最基本的处世方法、做人道理的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水平和个人修养水平。笔者拟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等特点的实际出发,依据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层次性、系统性等原则,遵循教育的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大方面探讨、研究在小学阶段实施礼仪教育学校特色课程的具体有效的策略、途径、方法,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铺垫,研究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做到策略、途径、方法切实有效,以求达到促进、提升小学生基础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素质水平的目的,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理论方面的有效实施策略

(1)学校制定课程标准或课程指导纲要。

正如国家课程的实施策略一样,有了国家的课程标准,国家课程的实施才进行的更加有序,教师教起来更有目标,学生学起来更有方向。因此,为更好的将礼仪教育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来实施,学校应制定一部《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标准》或《小学礼仪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来指导小学礼仪教育的建设。它是学校礼仪教育课程实施的前言与方向,有了它才会使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更有目的、有秩序的实施,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改革礼仪教育校本课程。

(2)学校指定教材或编写教材。

既然要将礼仪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特色课程来实施,就应该有其特定的教材,这样学生们学到的礼仪知识才会更完整、更系统、更有序。教材的内容应该涵盖古今中外优秀的礼仪教育内容,尽量做到全面;课程编排顺序设置应结合小学生低、中、高年级不同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等合理编排,使其最大限度地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学习,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3)学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依然需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来监督、促进本校特色课程的实施,为礼仪教育的加强提供制度保障。如,学校可以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教师、学生严格按照规定切实落实施行,能够做到很好的就应该及时给与一定的奖励,如有违反的也应当接受一定程度的惩罚。还可制定较为系统、详细的日常评比规定,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来促进学生对礼仪教育的学习;制定完善的利用礼仪教育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等。

(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并逐步走向专业化。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促使学生学习趋向系统化的根本途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此要将礼仪教育做好,首先应该提升教师自身的礼仪教育修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监护人,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完全表现在孩子们面前。因此,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了足够丰富的礼仪知识,具有足够高的礼仪修养,这样自己所表现出来外在的形象才会给孩子以更好的榜样示范。并且老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礼仪知识逐步走向专业化,成为“专业的”礼仪教育人员,这样,孩子才会从老师这里获得更好的礼仪教育。

通过以上对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与启示:首先,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虽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策略都适合自己学校。其次,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虽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但学校更应将二者有机结合。最后,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学校还要积极创造、发现更适合自己的策略、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琰.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美德的基石――对几则德育案例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40.

[2]倪靓君,王兰秀,张师平,等.小学生礼仪教育研究报告[R].成才,2000(2):10-12.

[3]沈河清.学校德育应重视礼仪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德育理论,200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