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假日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2008 年最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我国在“国庆和春节”七个假期实行了“黄金周”制度,即:将每个假期的休息时间由以前的三天经调休后调整为七天。在“元旦、清明、端午、五一、中秋”这五个假期实行了“小黄金周”制度,调休后调整为三天。这样一来,有更多的老百姓有相对更加集中的时间出行旅游、购物、消费、休闲娱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10年的《“十一”黄金周消费品市场总体情况及特点分析》也充分显示了假日经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2010年十一期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左右,客流量比平日增加2.45 倍,家电、汽车、建材等商品成为节日期间的消费热点;各地餐饮企业特别是大饭店、餐饮名店经营火爆,销售普遍增长;客流相对集中,大型商场和超市成为销售“主渠道”。我国消费市场在假日期间出现火爆现象,商品销售总额激增,一些行业如旅游业、饭店业、电影业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我国假日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假日经济”带来的假日消费中,旅游业是整个假日消费的中坚力量,它主要包括旅游景点、交通运输业、宾馆酒店等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设施和服务部门。但是,假日旅游的产业化水平较低,有限的资源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和利用,仍以观光为主,旅游产品消费结构有待改善,各地旅游企业和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亟待提高,旅游企业“低、小、散、弱”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消费者消费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二是消费者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的认识,权益保护意识还不成熟。许多时候,在假日出游期间消费者因为旅行社的原因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旅游服务,或者商家利用节假日进行促销、让利时发生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其次政府部门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的不到位。例如公共交通等与大家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和部门没有因为商家营业时间的延长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长假期突出暴露了供需双方信息不畅的问题,旅游者需要的旅游路线、景区接待、订票订房等,都欠缺准确、及时、实用的信息渠道。
最后,农村消费额仅占全国总消费额的40%左右。假日消费,特别是旅游,主要针对的是工薪阶层,以高中档收入的家庭为主。对于潜在的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假期对之作用却很小。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度报告》2010年1 月的报告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在实行长假之后,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基本上没有超过50%,和城镇居民的出游率相比,仅为城镇出游率的一半。在这样相对较低的出游率下,长假对农村居民的影响相对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来说就非常之低。
三、“假日经济”的发展途径
1、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假日旅游的“龙头作用”
一是要加强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这需要旅游景点、宾馆、酒店、交通等行业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互利合作,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各方面的需要。二是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应该开展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由单一变为综合,由部分转向全局。三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各地旅游企业和部门应当努力在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上下功夫,从而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同时,针对消费者在假日期间的旅游、购物等消费行为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假日休闲的指导力度。对于消费者,媒体应当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详实的消费指导。而对于商家,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再者,政府相关部门在帮助消费者维权方面应大力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告诉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等。
(二)发展和改善假日经济的软硬件环境
“假日经济”不尽如人意的硬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者的热情。在交通运输方面,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挖掘现有运输潜力,合理安排运力,增加临时应急措施,让人们“出的去、回的来”,达到假日休闲的目的。在软环境方面,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营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假日服务意识和其服务知识与技能,使“消费者至上”的经营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同时,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优化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此外,要建立全国旅游城市及景点的信息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该网络系统的涵盖内容,向假日市场其他消费领域扩展,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假日休闲信息服务。
3、将假日消费推广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假日经济”这条巨龙更应“舞”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去。企业应调查分析农村市场的需求特点、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并据此组织货源,拉动农村这个广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假日经济渗透到农村,还会随之引入许多新的观念和思想,为扩大农村市场奠定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尤其是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深入解决,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将有所增加,配合消费理念上的变革,农民群体有望会成为假日经济的新生力量,进而为假日经济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群众基础。做好农民增收和以人为本的大文章,提升广大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热情,也是“黄金周”所要面临的课题。
纵观我国假日经济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假日经济”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市场繁荣的持久动力,推动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日趋合理,从而真正成为大家的经济,最终实现假日经济”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8- 480.
2、王旭.节日消费与商机[J].商业研究,2003,(9).102- 108.
3、步迎德.给假日经济支点招[J].特区展望,2002,(7)007- 011.
4、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调查情况汇总[R].调研参考,2005,(10):76.
其实,甭管你是上班的消费大众,还是做消费大众生意的厂商,一提节假日,想必大家都来劲!
消费大众来劲的是,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终于盼来了难得一遇的长假,在放假时间里缺少了老板和单位的约束和工作的烦扰,可以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尽情的吃喝玩乐;
品牌厂商来劲的是,终于可以逮住大家伙平时有心情、有金钱但没时间的空档儿,好好地秀一把,将库房里的家什显摆出来,卖劲地吆喝。不然,错过了消费大众既有时间又有金钱的这个节骨眼时间,又要堆积在库房里大眼瞪小眼的干着急。
按说新的法定节假日制度一经出台,传统的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时间几乎被打了个对折,由原来的七日压缩为三日,无论对场上还是消费大众,心里一时肯定转不过弯来。三天时间,无论对谁,都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大家嘴上都不乐意,但也不能不过,假照放,节照过,只不过觉得时间太短了,用小沈阳那调侃的话说“眼睛一睁一闭,就过去了,。。。。。。”,感觉不那么过瘾。但毕竟是消费大众欢闹的节日,但也是各类消费品热销的节日,作为“假日经济”的集中消费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和利益,并未因时间缩水,而大打折扣;相反,倒引得无数商家惜时如金,纷纷拉开架势,展开一场又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硝烟更弥漫了,火药味更浓了,而消费大众心里更乐了。
传统意义上的节假日,为五一、十一和春节,横跨两个反差较大的季节。新型的节假日除各缩短至三天的五一、十一外,加上国家一纸正令新增加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连同传统节日中的春节,一年当中一共有六个法定的节假日。这对消费大和品牌厂商而言,较之节假日调整以前,也就意味着新增加了三个“约会”的机会。虽然,由原来的两个节假日一下子增至为五个,对某些行业不利,但对大多数行业而言,仍是利大于弊。
一、新型节假日促动假日经济消费重心的转移
在此,姑且将时间上缩水几近一半的五一、十一节假日连同新增的清明、端午、中秋节假日,一同并称之为新型节假日。节假日相对传统节假日而言,因时间的缩短和传统节日的提倡,必然节假日经济消费重心的转移,这种转移着重体现在:
从跨区域消费到局部区域消费的转移。很明显,原本七日的假日,为很多渴求外出旅游的消费大众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而因时间上的宽裕,可以到省外乃至国外的名胜景点旅游度假。但由于节假日的假期缩短为三日,这无形中影响并制约了一大部分消费大众涉外旅游的心理。因此,带来的直接转移变化是,局部区域消费的地位日益凸现。而在此有利条件下的,局部区域假日经济消费,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权衡利弊,可也算断了跨区域消费的财路,扬了局部区域的假日经济消费。而作为区域性家门口厂商们,是否因此而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呢?
从单一性、交叉性旅游消费到广泛性、复合性大众日用消费的转移。原本你走我来的单一性旅游方式及其所带动的当地餐饮、住宿、客运、景点、礼品等交叉性的旅游消费,逐渐向区域范围内大众日用消费品的中心迈进和转移。尤其是,相对以前一下子多出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假日,节日出现,自然蕴含着广阔的商机。这种日用品消费,所带动的不仅仅是当地旅游经济的重复性消费、商超人气与销量的递增、餐饮业营业额的倍增等,广泛一步讲,涵盖了衣食住行、玩、乐相关的关联性产业。节假日时间上的变短,促使人们打消了外出游玩的念头,却多出了同家人、亲朋好友相聚的机会,为聚众消费性的各自守着一亩三分地尽情乐呵创造了有利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节假日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上述家门口的关联性商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对那些拟将拓展目标区域市场的厂商是否勾起了攻城略地的欲望?对那些致力于涉足传统民风民俗商业的厂商,是否做好了摩拳擦掌的准备?
从外向型到内向型的健康和传统习俗的转移。新型法定节假日政令的实施,很明显在前提上已限制了外向型消费的步伐;随着消费大众健康、传统消费的逐渐回归,越来越多的人对外出旅游已明显降低了热情,已有相当一部分消费大众不愿一窝蜂地赶在一起外出,而选择留守在家陪伴家人或短距离的走亲访友;加之国家清明、端午、中秋传统节日的提倡,使得一种健康和传统习俗的消费逐步抬头,并备受认同。节假日中,不管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旅游方式,都离不开吃的方面。分析中发现,这些群体的就餐场合不外如下几种:到商超或附近专业化便民店选购食品在家做丰盛的饭菜招待家人或亲朋好友;或者外出游玩无暇就餐或不方便就餐时,选购休闲或熟食制品临时就餐;或者约上亲朋好友到餐饮场所进行就餐。但无论在哪就餐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也即是首先考虑方便、安全、卫生、快捷的因素,并是消费大众最关注的问题。传统节假日的弘扬和提倡,从某种程度上,也正为消费大众聚众消费提供了有利的时机。由此,健康和传统消费互为并重和促进。从这一些方面讲,对于各区域家门口市场、百货商超的餐饮店意味着有了巨大的商机。
二、新型节假日谁受宠?
在新型节假日经济面前,谁将受宠?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分析新型节假日中所呈现的几个消费特性:
1、度假方式正悄然改变 “回家团聚”将成为主流
一提到节假日,人们总是会联想到外出旅游,这的确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然而五一前夕,在之前重庆卫视举办的关于“这个五一你准备怎么过?”的短信互动活动中,面对这个问题,更多的人选择了“回家”。回家自然少不了要吃“团圆饭”,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分工合作,当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品位着那熟悉的盼望已久的味道,感受着那暖暖的亲情,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好的度假方式呢?
要吃“团圆饭”,肯定少不了吃喝相关的食品,这就为肉类、酒类、饮品类、休闲食品类等快消品的消费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即使一家只吃一次团圆饭,这个市场也还是很庞大的。当然这个市场是需要引导和培育的,以“家庭”为核心,以“团聚”为口号,大打“亲情”牌,在节假日消费中走出一条新路。
2、健康饮食消费逐渐成为大众消费主流趋势
近一两年,我国食品消费价格略有增长,但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体消费量仍然呈稳定上升的态势,尤其是营养、健康、安全的绿色食品消费量大幅度提高,因此不难预测:未来食品方面的竞争将突出表现为由价格竞争转为质量竞争。
在肉类产品尤其是生鲜方面,超市、农贸市场里产地、屠宰地、运输渠道不明的生鲜产品将受到冲击,取而代之的将是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冷鲜肉制品,整个生产过程有据可查。这就为一些肉制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肉类食品提供了一个在竞争中求发展的大好时机。
3、快消品及当地区域性旅游消费迎合了节假日大众消费心理与实际需求
分析发现,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作为传统的节日,在假日周期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将助长商机的延展;另加上五一、国庆节日的缩短形成的足不出户的家门口消费存在,首先带来利好的是一些快速消费品企业,如:肉制品、酒类、食品企业等;原本与黄金周期间“火爆”销售局面的其他行业形成反差的肉制品、食品等,也一改往昔的“冷清”,间接中被带动起来。其次,区域性消费大众对当地的百货商场、旅游景点、餐饮于可场所等,也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节假日中,在肉类消费方面,首先有利于低温熟食制品的销售。在旅游景点及部分商超附近的餐饮点的调查中发现,尽管天气炎热,商超内肉类熟食制品琳琅满目,旅游景点附近零售店的台肠烤制点的生意十分火爆;在低温类其它产品中,如:高温火腿、午餐肉等其它产品,成为人们外出游玩临时就餐的主要产品之一。
节假日经济激活了餐饮业、酒类行业,而餐饮业的火爆有利于肉类中的冷鲜肉、规格化产品、低温熟食制品、速冻及调理产品的销售以及配套的酒类等快销品。
透过上述几方面特性,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把自己置身于无休无止的工作和应酬中,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和春节这五个传统法定节假日,无疑成了一年中人们最盼望的日子。
【关键词】假日经济 问题 对策
一、中国假日经济发展的背景
所谓假日经济,一般是指人们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集中消费或购物,由此带动了供给及市场,促使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我国的假日经济起源于1999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可支配收入快速增加。国家不断延长法定节假日, 1999 年国家法定假日延长到17 天,2007 年法定节假日延长到11 天。2007年,国家出台了带薪休假制度,职工根据工作年限享受5-15天的带薪休假时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在满足于基本生活的需求,而是原来越看重生活品质的提高。为了刺激消费和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出台很多优惠措施,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政策扶持。这些因素促进了我国假日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中国假日经济发展的现状
假日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假日消费,并直接带动了旅游业、服务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诸多产业的发展。假日期间,全国各地热点旅游景区持续爆满,全国各地消费市场异常火爆。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中秋、国庆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旅游收入达2105亿元,其中民航客运收入达81.6亿元,铁路客运收入达33.2亿元。假日经济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假日经济面临的困境
假日前后资源供需失衡。我国假日经济具有短暂、爆发和集中的特点。我国长假时间相对固定,目前以春节和“十一”等两个大长假为主,以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等五个小长假为辅。长假期间,人们集中旅游、娱乐或购物,致使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商场、车站和宾馆都人满为患,造成购票难、出行难和住宿难的现象,产生诸多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等问题。例如,2102年中秋和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 起,死亡794人、财产损失1325 万元。集中休假和集中消费造成假日前后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假日期间供不应求,假日结束供大于求。
假日消费市场乱象丛生。假日消费市场主要有两部分人组成,分别为服务商和消费者。假日期间,很多商家为了获得假期的最大利益,将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抛之脑后,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或违法经营,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重阻碍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当然,消费者非理性消费也是假日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假日期间,很多消费者进行消费并不是基于自身实际消费需求,而是盲目攀比和盲目效仿,从而导致盲目消费,产生过度集中消费的现象,出现超负荷消费的问题,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长期以往导致消费者抵触假日消费,直接限制了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假日经济发展的对策
优化假日资源配置。为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益,我国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配置现有资源。一是进行科学规划。组织有关学者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资源配置规划,调控方案及具体措施;二是进行统筹规划。统筹交通运输、旅游、娱乐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协调沟通解决假日经济面临的问题,制定综合服务政策,完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假日服务质量。三是完善全国旅游信息系统。完善全国旅游信息服务网络,提供订票订房、交通查询、旅游路线查询等服务,及时各主要景点客流情况,避免游客分布不均。四是倡导理性消费。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提醒消费者避免非理性消费,减少盲目消费,帮助消费者制定消费计划,实行精打细算,推动假日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加强假日市场监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假日市场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或个人经营者建立健全各项经营规章制度,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并进行严厉打击。工商部门要严格规范商家经营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要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厉处罚损害消费者的行为。经营者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文明规范服务,不做损害消费者的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假日配套制度。为持续拉动消费和减少集中消费弊端,我国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带薪休假”制度,制定了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鼓励职工带薪休假,国家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制定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给予职工选择休假的权利,采取轮休制或弹性工作制,增加休假的自主性,减少集中假期,增加分散假期,减少集中消费,鼓励分散消费。同时,我国应制定《旅游法》,加大对各级单位带薪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快捷出行,国务院颁布实施了《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在春节等4个国家法定节假日及连休日期间,对7 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今后,国家要继续深化重大节假日收费公路免费制度,扩大免费通行范围,延长免费通行时段,实行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常态化。
加快假日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假日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假日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假日经济覆盖面比较广、消费比较集中,所以我国要加快假日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包括休闲、娱乐、商业、旅游等产业,同时要推进假日辅助产业的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住宿等产业。我国要加快假日休闲产业的发展,积极开拓休闲的领域,创造更多的休闲产品,创造多种渠道,如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分流部分游客,减轻热门旅游景点的压力。
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期被誉为消费市场的“黄金窗口”,尤其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假日营销的意义尤为重要。在快销品的所有品类中,其中食品、药品、饮料、清洁用品、酒精类饮品、化妆品/浴室用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快消品”,即使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此类消费品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特别是近几年,其广告投放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节假日期间表现更为活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假日经济的风向标。
所以,我刊特约CTR副总裁田涛谈一谈快消品假日营销的话题。
根据CTR媒介智讯监测,2007―2009三年间,快消品行业的广告市场表现出极为相似的月度变化趋势:每年1月正值春节营销的旺季,广告投放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月随即出现大幅下滑,3月快速反弹;其后为迎接“五一”假期,广告主往往选择在4月集中发力,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使其到达上半年广告投放的高点,揭开假日营销大战的序幕;而5-6月则基本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2008年5月地震期间,广告投放受其影响下滑显著);相较风云变幻的上半年,快消品行业下半年(2007-2008)表现较为平稳,月度起伏不大,仅在12月进入新年营销时期,投放力度才有所增强。
2009年“五一”前夕,快消品行业广告投放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华南和华东两大成熟市场一直乃兵家必争之地,广告投入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正趋于饱和,竞争异常激烈。而与此同时,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份额占比则相对偏低,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将会显现出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快消产品由于购买和使用周期短,重复性消费多,因而其广告投放力求触达最为广泛的受众人群。从媒介组合的角度来看,电视自然成为快消企业最为倚重的传播媒介。在选择不同的电视媒体进行投放时,仍然要考虑其媒体特性,有的放矢。央视和卫视因其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往往适合投放形象类广告,旨在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而涉及假日促销、优惠活动等细节性的诉求,选择优势的地方媒体,往往事半功倍。
今年“五一”前,快消行业的电视广告份额约为82%,与2009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所流失的份额主要被报纸媒介抢占,报纸份额“五一”前达到12%,高于上半年6%的平均水平。精明的商家利用报纸媒体直观、贴近、便捷、详尽的媒体特性,与消费者做进一步地沟通。此外,假日期间的广告投放量需求增多,与电视媒体相较之下,报纸媒体的价格优势也是其份额提升的重要原因。而电台、户外、杂志和地铁媒体,均作为补充媒介获得极为少量的投放。
假日营销是非常时期的营销活动,有别于常规性营销的特殊活动。在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市场大环境之下,“越萧条,越营销”,是企业主、媒体和广告人所达成的共识,尤其是对于快速消费品这类销售生命周期较短的品类,作用尤为明显。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假日营销资源有限,品牌广告扎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在硝烟四起的营销大战中抢占先机,独辟蹊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避开主战场,
重点瞄准二三线城市
根据CTR针对2009年上半年中国广告市场的总体回顾来看,一线城市的消费能力正趋于饱和,反观二三线城市的居民购买力,则焕发出无限生机。在未来可以预见的发展中,二三线城市拥有巨大的内部市场等待开启,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势必将成为拉动内需,促使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同时必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显而易见,快消品行业的当务之急,便是积极开拓二三线新兴市场,牢牢把握“假日营销”这一良好的突破口和机遇点,与消费者建立沟通和联系,树立良好的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率先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假日经济=送礼经济?掀起送礼新风尚
假期聚会往往成为人们联络感情的好方式,亲朋好友间相互馈赠礼品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由此而催生出的送礼经济,也是假日经济中的一大亮点。广告主正是看中这一点,在假日广告的投放中不遗余力。根据CTR媒介智讯的监测,在2007-2008年的“十一” 黄金周到来之前,快消品广告投放TOP10品牌中,保健食品占据了四个席位,包括黄金搭档、江中、脑白金和三精,分别位居第3、第5、第7和第10位。其中黄金搭档和脑白金,正是长期主打“送礼”观念的保健品品牌,趁着假日营销的大好契机,大展拳脚。(参见表2)。“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今年孝敬咱爸妈,送礼还送脑白金”,两句广告语抓住了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双重心理,同时满足两者的利益诉求,在“送礼经济”长盛不衰的当下,这个颇有争议的保健品广告堪称范例,虽然背负众多否定,但该产品畅销十年的佳绩的确值得我们一些快速消费品同行们借鉴。其他品类的快消产品,如果也能迎合消费者的“送礼需求”,以礼品的形式重新定位并包装产品,同时赋予其联络情感的全新理念,相信往往能够借势出其不意,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创意无限,旨在烘托节日气氛
中国人过节讲究团圆、喜庆,假日广告的创意表现也大多诉求于此。饮料业的广告投放巨头可口可乐,深谙其道。可口可乐的假日广告中,大量使用“明星”“中国红”“欢聚”“畅饮”等元素,将欢乐的节日气氛与产品带来的畅爽感受紧密结合,为消费者营造自然融入的美妙感受。
例如可口可乐09年的最新广告飞轮海宴遇篇,年轻人聚会的热闹餐厅,一众好友相聚,饮到开怀处,竟在餐厅忘情舞动起来。整个广告极富感染力,环境与气氛的烘托十分到位,将年轻人的自由洒脱、欢畅随性,表现得酣畅淋漓。
又如可口可乐在2008年春节投放的一则新年广告。利用郭晶晶、刘翔、杨威等体育明星极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极力营造运动员与教练之间的亲情欢聚,传递出无限温情。结尾出其不意的诙谐幽默不禁令人会心一笑,更为加深了对广告的印象。
2009已然进入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日趋平稳,经济下滑得到一定的控制,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又恰逢国庆60周年和中秋节“相遇”,人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需求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十一”的出游人数再次创下了历史新高,旅游市场的火爆对于整个假日消费圈来说,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势必会带动并激活整个假日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的快消品企业,只有清晰把握假日营销的价值与特点,制定精准而又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势必能在假日经济这份黄金大餐中分一杯羹。
数据背景说明
1. 广告费以媒体公开报价为统计标准,不含折扣;
2. 快消品包括:化妆品、饮料、食品、商业及服务行业、药品、娱乐及休闲、邮电通讯、酒精类饮品、交通、清洁用品、家用电器
3. 全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电台、户外(含地铁)
(一)“假日经济”给旅游企业带来接待和管理等的不确定性,增添了企业管理难度。“假日旅游”的人们的消费人群是极其多元复杂的,这些迅速激增的消费人群为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如何合理安排假日紧张的旅游资源、如何安排假日接待工作、如何管理不确定的假日旅游人群等等,这些都是较为复杂而棘手的管理难题。(二)“假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知名景区人均资源少的矛盾。假日旅游对于知名景点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选择假日出游的人们往往会选择去知名景点,因此著名景点往往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而且,知名景区在假日期间接待激增的游客,使得原本就不充足的资源显得更为短缺,游客在此不能获得预想的充足的休闲享受,消费体验大打折扣,这样又加剧了旅游企业管理知名景区的压力,容易激发旅游消费矛盾,给企业和知名景区带来负面影响。(三)旅游设施在假日经济中面临极大挑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假期旅游的人们在享受旅游设施带来的休闲放松之外,无形中也加大了对旅游设施的挑战,旅游设施在高频率的重复、连续使用之后,本身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且,骤然增多的消费人群客观上缩短了旅游设备检查维修的时间,降低了旅游设施的安全系数,容易诱发安全问题。
二、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如何把握“假日经济”
(一)打造完美服务形象。假日经济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前提是要把握好这个机遇。把握好这个机遇有赖于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双方的协调配合。对于消费者而言,享受优质、温馨、完善的服务则会提升他们对旅游企业的赞誉,为此,旅游企业应该尽力打造完美的服务形象,尽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对于旅游企业而言,高素质的服务员工是博得信誉的基础,应该注重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制定员工日常行为准则,实行有奖激励机制。(二)做好假期旅游价格的相应调整。假期旅游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进行客流的平衡,既不能让知名景区的旅游人数过过多,又不能让普通景区的旅游人数太少,因此,最佳的方式是利用价格机制来平衡,对于知名景区采用涨价的方式抑制客流,对于普通景区采用降价的方式吸引客流。(三)做好假期旅游的应急接待和管理准备。假期旅游人数剧增会给企业管理增添难度,因此,在假期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应急接待的准备以及管理准备。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在假期之前做好应急和管理策划,合理安排员工节前轮休、人员分工、设备检修及维护、房间预留、应急交通、餐饮、住房等问题,并切实保证游客安全。(四)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积极开发旅游食品。旅游产品的质量对于旅游企业赚得良好声誉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达到优质的旅游服务,打造完美服务形象,旅游企业可以尝试与一些优质的餐厅、超市、旅行社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行旅游定点制度,由旅游公司向游客推荐服务好、品质优的旅游定点企业,以便利游客并保证优质的全程服务。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