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12-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应真正领悟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确保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研究新课改下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阅读习惯,指导有效阅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一个学生如果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自主的选择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学习语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如问题式阅读课、鉴赏品评阅读课、分组合作探究课、质疑解惑阅读课、分角色朗读课、故事表演阅读课等,给学生预留充足时间自主实践,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有多种,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不同题材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散文、诗歌宜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诵读时让自己深深地融入作者与作品中最好。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时,可以通过具体教读一些散文、诗歌例作使学生掌握停顿、语气、语速的技巧,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如在阅读小说时,一般可同时使用三种阅读方法,第一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结构,了解环境描写;第二步精读小说,赏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细读小说,由细节描写赏析入手,结合三要素把握小说艺术特色、主旨和社会意义。

二、创设情境,尊重情感体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积极营造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氛围,同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而应该努力创设语文阅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对学生而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语文阅读,可以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创设情境激活高中语文课堂,尊重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使学生阅读时一开始就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二是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音乐能给人很直接很强的感染作用,运用音乐创设情境,能够营造出强烈的情感氛围;三是创设画面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画面,使学生在画面营造的氛围中,将感情倾注于审美对象,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和作者情感的共鸣;四是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创造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通过采取组织讨论的教学手段,强化阅读教学。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首先要精心设计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对阅读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对阅读文本内容的解析、学生情况的分析、阅读目标的定位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挖掘好教学资源、设计好相关议题,从而不断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多方面论辩。只有精心设计讨论的议题,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

其次,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还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积极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合作,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相互补充、启发,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另外,在组织讨论完毕后,教师还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高中语文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评价活动来激发和放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时,教师的评价要着眼点于学生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广度和创新度等方面,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客观全面,评价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态度、思考习惯以及相关能力成长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式地讨论,积极探索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这样才能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宝媛.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教学体会[J].学周刊.2011,(30).

[2]祝仕国.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J].教师.2011,(28).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选修课 语文教师 中学生 教育教学

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一般来说语文教师注重的是必修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选修课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等变化,成为了语文新课改下的重点。高中语文选修课具有学科性、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其对语文选修课实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育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重视课程文化;变革教材内容,重构教材体系等方法完善教学,让语文课程也渐渐地充满活力。其中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就是一个亮点,但其选修课模糊不清,给语文教师带来一些困惑。比如说:语文选修课的目标定位不清楚、选修课服务主体存在的问题、课程评价的公平性存在的不足等。这些新的困惑需要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进行思考。因此,无论是高中语文教师还是中学生,都需要重视语文选修课实践,对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有很大的提升,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新变革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课程文化。首先,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的相关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开拓视野,既要关注科学教学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某学校的素质定位为: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等。其次,主体意识增强。突出教师是“教”的主导地位,学生是“学”的主体地位。再次,对语文的研究自觉性增强。语文教师主动参与培训、与学生对话、加快语文专业化发展。语文选修课的深入,使得教育文化、学习文化渐渐地整合为“语文选修课文化”。

第二,教材内容更新,建构教材体系。新课改以来,语文教材编写呈现多元化。选修教材按照五个模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从课程来看,语文选修课融入了“领域、科目、模块”;从教程编排来看,打破了以往的“文选、知识、助学、巩固系统”等编程。语文教师更加积极的探索建构学习目标、内容、评价、资料、方法、指导、实践活动等体系,为语文选修课体系的多元化、开放性奠定了基础。

第三,教学方法的完善,构建新体系。语文教师应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索”实现知识建构的重要性,通过接受性和自主性探索实现语文选修课课程实践。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中语文选修课中需要处理的矛盾关系。第一,语文选修课程与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关系。课程专家分析: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标准不同不能划分为同类课程,但要做到选修课与必修课相对应,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对应。目前一些学校开设的语文选修课程,都是围绕高考,虽然突出了共性特征,却缺少了个性特征。第一,有的语文教师把选修课当作必修课来教,使选修课校本特征被淡化,导致选修课实践与课程目标不一致。第二,不能很好地处理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如:选修课成了点缀、还有的选修课成了必修课。第三,语文选修课资源不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第四,课程教材选用与自主开发教材关系不合理。

其次,高中语文选修课实践方面的不足。第一,语文教师选课及选课指导存在不足。比如:语文选修课限制太多、学生选课过于盲目,没有收到好的效果、选课被教师或家长包办、选课指导过于功利性,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第二,语文教师教学与管理不足。比如:照本宣科,按照书上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选修课当成必修课的复制品;选修课授课方式随意,忽视了教学主体,没有收到良好教学效果;选修课学习时间过长,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教师开设课程及配置不足。第三,课时与开设时间存在问题。如:语文选修课内容多,但是时间少;必修课和高考训练占用了选修课时间;选修课集中在高二,容易造成营养过剩与知识消化不好。第四,评价存在不足。语文教师通过评职称、定奖金为升学率标准;学生对语文选修课评价过于形式化;任意的评价;语文选修课在高考中体现不明显。

最后,高中语文选修课其他方面的不足。第一,选修课与必修课衔接内容不够。如:开设时间、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衔接不够。第二,选修课“非语文化”现象。如:不同学科都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不能把什么都归入语文素养,语文选修课不等于文学课。第三,高中语文选修课任意性存在尴尬局面。如:一些文学赏析类课程需要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的资源,还有网络资源,但在这方面教学条件缺乏。第四,高中语文选修课充满功利性。

三、完善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策略

首先,落实与完善高中语文选修课标准要求。第一,把握好选修课教学原则。如:语文选修课教学基础性和时代性原则;选择性和个性化原则;语文选修课教学多样性与层次性原则;创新性和人文性原则。第二,符合语文课程结构和要求,规范其开设和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需要遵守课程目标要求,不能草率随意、不能单纯从教师知识储备和喜好决定教学内容、不能把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习课等;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不同;语文选修课需要个性与特色。第三,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需要衔接,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在开设时间、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进行衔接。第四,重视语文任意选修课的开设,确定好开设思路。比如根据学生的情况开设语文选修课;根据不同文学体裁开设选修课;根据学科知识的需求开设选修课;根据自主、讲座等方式讲授选修课。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深度备课;文本解读;多元化;超越性;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在全面追求有效教学的今天,深度备课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语文作为当代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学科,随着其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日渐提高,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备课要素和独特的教学特点,其对深度备课的要求越发强烈。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深度备课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浅谈一下对高中语文教学深度备课的认识。

一、什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备课

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备课,是指高中语文教师以充分研究教材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提升教学的高度,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深度备课的关键是挖掘教材的深度,重新组织教材,开发课程资源。这一点,在高中语文学科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没有深度就没有趣味,没有广度就没有吸引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如果把自己局限在教材本身那一点东西上,不做教材的拓展、补充和重组,就会使教学停留在表面,不能引领学生突破表面的荫蔽从而获得深入的内容、深奥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和拓展补充,使之真正成为切实有效的教学资源。

二、怎么样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备课

高中语文的内容是深刻而庞杂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是艰辛而复杂的,高中语文教学深度备课的实现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则,采用必要的方法,完成必要的任务。要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备课,必须做到以生为本,以用为标,以实现有效教学为最终目的。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说的就是以生为本、以用为标的道理。以生为本,就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用为标就是要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文的特色,构建简约、实用的高中语文教学,使教师在实用中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真正开创有效的教学境界。

研读文本是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深度备课的核心。“文本”就是教材。教材中的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载体,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是一座无形的精神宝库,全部的教学内容都隐含在课文当中。因此,教师只有用心研读文本,才能领略语文的美丽,达到陶冶心灵的境界。

(一)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备课,首先要正确解读文本

所谓正确解读文本,并不是指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篇、手法、技巧等基础的东西,而是要能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真正“钻进去”,要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实际、学识层次,提炼出课文的精髓。如本人在教学获得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的名篇《老人与海》一课时,关于主人公桑地亚哥老人的形象意义的把握时,曾采用深度备课的方法,钻进文本中去,提炼价值取向的精髓。我感觉,单纯把老人的形象意义定位为人类永不言败的精神教给高中生是不合适的。老人对大海既依赖又斗争的关系就是人与社会的象征;老人最后也没有实现作为渔夫的角色价值,正是现代人在社会中难以实现自己价值的生活境遇的反映。而老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面对困境选择了行动而没有退缩。这才是文本真正的价值取向所在,应该在充分考虑高中生认识需要的基础上,传递给他们这个高度的把握。

(二)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备课,还要多元化解读文本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不仅有开在枝头的迷人的鲜花,还有点染大地的茵茵的绿草。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就要让学生既嗅到鲜花,又赏到绿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备课,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如本人在备《雨巷》一课时,对于“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一意象的理解上,就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从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出发,做了深度的研究。最终确定了孤高美丽的代表、忧愁的化身、高洁美好的理想、稍纵即逝的梦幻、暂时的心灵安慰、朦胧幽深的美感、永久的怀念、无限的惆怅等多种理解,教学中也采用了这种多元化的解读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扩展了文本的内容范围,收到了有效教学的效果。

(三)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备课,最关键的是超越性解读文本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99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通过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实现。为此,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改变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方法,调动一切因素提升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明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有效实施语文教学和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为此需要教师明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语文阅读教学生本原则。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认识到教学对象的行为主体是高中生,目标的确定要仅仅围绕高中学的学习需要,比如在《荷塘月色》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有一点是“教师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话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作者创作的情怀”。在《雷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有一点是“通过课文绘制的故事情节发展进一步把握戏剧冲突。”

二、语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信息加工教学策略

现代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是通过课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知,即现代文阅读教学重要任务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选择、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为此要求教师在信息处理加工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现代文阅读文本内容较长,想要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快速阅读文本信息,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阅读信息供学生细细品味和鉴赏。比如高中人教版必修小说单元安排了三篇小说,这三篇小说的文章篇幅都很长,其中《边城》主要选择了小说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一共21节。为了透过这21节内容了解翠翠、傩送、天宝的人物特点,感受到湘西文化内涵,教师需要先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从中选择有用的信息高度概括小说的内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信息加工教学方式,确定“用200字概括小说内容”、“找到文章描写环境、人物心理和对话的句子”两个教学目标。

(二)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

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适合篇幅较小的散文和诗歌阅读教学,针对篇幅长的现代文阅读教师可以选择文选的一部分应用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其中阅读和思考结合教学策略中的读指的是对文章内容和精确语句的感知,从而感受作者创作的情感。思考是指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和语言特色。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在两分钟时间内阅读全词,了解词的上阕和下阕所写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上阕和下阕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出上阕是写景,下阕是抒情。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词内容之后,教师选择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词汇“独”、“尽染”、“竞”等,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深入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谈谈自己对这些词语用意的理解。这种教学安排体现了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了解词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字句的推敲进一步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对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实现了多样化发展,要求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新型学习方式,具体要求教师结合现代文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各个小组的学术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简单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分组自主学习,而对于一些有一定理解难度的语文教学内容则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比如在学习《祝福》的时候,对于主旨的理解,学生受个人经历的限制无法深入理解小说主旨,遇到了阅读难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祥林嫂的死应该谁来负责?”之后学生经过小组探究得出了是封建社会导致了祥林嫂的死,加强了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再比如《荷塘月色》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学生受年纪的限定对人、事的思考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加上学生对鲁迅那个时代了解不够,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为此,教师需要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学生基本了解《荷塘月色》内容之后,教师提问学生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师为不同小组的学习提供不同学者关于这篇文章的评论,让学生划出文章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结合学者的研究把握文章的内涵主旨。

(四)体验教学策略

一切知识都来自于感知,学习的体验也是学习过程的一种体现,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实现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通过一定情境的创设来还原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小说和戏剧的学习,文章中会涉及大量的人物对话,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组、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的感受。比如对于抒情性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渲染和背景氛围的创设再现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比如在《雷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出自己喜欢角色的语言和描写这个角色的语句,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分析感受戏剧刻画人物的语言特点,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感受到人物形象。应用体验式教学策略进行《雷雨》教学的原因是在文体上,戏剧本身是一门舞台艺术,会应用到丰富的语言台词和动作刻画人物,向读者展现社会现实。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戏剧这一文体的特点。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提升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学生语文阅读学习需要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更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 角色 教育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担负起传播思想文化和培养社会人才的社会使命。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具备许多素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就成为教师的内在表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语文教师角色问题追踪

1.高估或低估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就根据自己对学生的掌握而备课。但是在课堂中显现出许多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正确地回答问题或者学生的回答根本就不符合。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有过高的估计,教师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而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还仍然一味地对学生提出过高的期望,那么就必然给教学带来阻碍。另外,作为一个高中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这一点是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忽略的一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不需过多地担心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果教师低估学生的学习水平,那么就会给学生的思维造成阻滞,思维的空间性也更小了。

2.教师课堂文化失色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过度的放手其实是一种教育文化的丧失。在教学中,对教育规律、学习规律的淡化、教师目标和成果的追崇以及课堂中缺乏创作型思维模式等等原因,都会促使我国的教育走向盲目化。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没有真正地做好学生引导性学习的工作,这就表现出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文化不够充实。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促使教师更加地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在教材中融入了许多社会性的内容,但这些知识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

二.现代语文教师角色转型的探索

1.资深的学习者

从语文这一学科的人文性出发,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综合的语文知识以及娴熟的授课方式;还应担负起对文化的传播和人格的塑造。语文教师在第一步就要把自己当作是学习者,才能进一步地成为教学者。教师应该站在学习者的视角来解读文本,领略学习的氛围,并深入地探寻学生应掌握的内容,这样就能促使教师充分地准备好相关的资料以及问题。其次,教师再回归到讲台上,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角色来带领全体同学进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并明确文本中的难点信息。另外,教师还应该深入地研究教育学,促使自己朝着研究型教师迈进。

2.必要的讲述者

事实上,教师是一个从事于语言的工作行业,语言成为教师基本的表达方式。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中因为讲得太多了,并受到严厉的批评。但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行,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在课堂中对一些错误的问题不敢多讲,并任由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但是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导,对文本的讲述是必要的。另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不到的深度,这时教师就应该进行深入地讲析。对于一些必要的问题解答,教师就不能随意性地对待,要把提到的内容展现教材的相关知识,或者是对重难点的详细解读,或者是教师创新性的理解,或是为了表现语言特色。在课堂中,教师必要的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准,不能过长。

3.灵活的组织者

教师应该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教师应掌控整个课堂,并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文本知识进行合理地分配,适度的深入挖掘和突出重难点知识,同时教师还要鼓舞学生,用知识感染学生,保证课堂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另外,教师要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当组织一些有利的课堂活动,并管理课堂的秩序,能恰当处理好课堂中的突况。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有利的课堂环境,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