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区别

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区别

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流派;自由放任;政府干预;经济思想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003-03

西方经济学始于重商主义,自重商主义以来,西方经济学界逐渐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没有哪一个学派的理论能够做到让所有学者都认同。虽然诸多学者意见各不相同,但是从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来看,西方经济学说主要分为两大学派:一个是注重以个人欲望满足为归依,分析经济问题建立体系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另外一个就是主张个人欲望某种程度上服从社会利益社会需要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学说。简而言之,政府干预为国家的行政机关通过采取经济计划和财政金融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必要而合理的干预;而自由放任则相反,主张尽量的少干预甚至是不干预经济,通过市场自行对经济调节。

纵观整个西方经济学说发展史可以发现,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经济思想一直都处于此起彼伏、相互交替出现的状态。这种现象与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相关,根据时代的发展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社会性质以及呈现出的相对应的经济思想,西方经济学说史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早期的经济思想(从远古至中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是各种经济观念、思想产生和发展时期,此时经济学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较为突出的经济思想便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以前的经济思想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所关注的问题更像“家庭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治水发展农业、等级和阶级的观点等。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国王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以及满足王室的大肆挥霍,铸币无法满足王室的需求,于是当时出现了一股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学说——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统统归结于截取金银。之后蒙克莱田上书路易王朝,极力主张国王积极干预管理国家经济,将重商主义推向了。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国家获得荣誉和不断致富,因此政府应执行有利于本国商人的政策。蒙克莱田可以说是早期重商主义向晚期重商主义过渡时期的人物,也是较早将政府干预经济思想上升至国家层面的人。到了重商主义晚期,詹姆斯·斯图亚特继承了蒙克莱田的思想,在他看来,政府的每一项措施都是按照人民的精神加以审查,政府已构成人民精神的一个部分,因而依靠政府管理已成为人民的一种习惯,人民离不开政府。

重商主义时期的政府干预思想相对狭隘,此时政府干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进行中央集权以获得金钱来巩固地位,这也是重商主义政府干预的唯一目的。即便蒙克莱田将政府干预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也仅仅是为了使国家不断获取金银。这种体现出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征的“唯利是图”的经济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遭到了后来大批学者的反对。

在詹姆斯·斯图亚特对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总结的时期出现了一批经济学家,他们反对重商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思想,主张经济应该遵循自然秩序,这种经济思想被称为早期古典主义。法国的古典经济学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他有着重农的观点和自由放任的双重思想,其中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体现在他认为,由于买卖人都是为自己打算,因此社会经济秩序就需要整顿,这种整顿经济秩序的权利只属于大自然不属于国家政府。作为重农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立者,魁奈主张经济自由。在他看来,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实行经济自由是增加社会财富和私人财富的重要条件,其著作《经济表》描述了一个理想、自由竞争经济的商品与货币的循环流动的过程。此时的自由放任经济思想主要是主张遵循自然秩序,不要人为的打破自然规律。他们还没有认识市场规律,因此,他们所主张的自由放任也是狭隘的。

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不论是主张政府干预的重商主义还是主张经济自由的重农主义,其大部分的经济思想都是围绕奴隶主与奴隶,农田水利等方面,这些理论相对分散而没有融会贯通,此时的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府干预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而只能算是“萌芽”。

二、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是经济自由主义盛行时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在某种程度上,亚当·斯密受魁奈的影响颇多,重农主义的学说让他觉得耳目一新,但斯密并不是完全赞同重农主义的学说。在理清他与重农主义者争辩时所产生的思想后《国富论》诞生,经济自由主义形成了具有说服性的学说体系。亚当·斯密主张经济自由的思想可以从他的“经济人”假设、 “看不见的手”、政府充当国家经济的“守夜人”这些理论中体现出来。“经济人”假设即认为参与经济生活的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并且参与经济生活的人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能够做出比其他人更正确的决策。除此之外,斯密认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幕后组织管理着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处理及时又有效,因此在经济方面国家的职能非常有限。在他看来,经济根本不需要政府部门来干预,政府只需要保证企业和个人的天赋自由权得到充分实现即可。在斯密看来,国家的作用不过是“守夜人”,个人理智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必然使全社会的福利最大化。

古典经济学在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那里发展到了最高峰。李嘉图批评、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主张自由贸易并废除强制干预农作物价格的《谷物法》。李嘉图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利润的下降是一种“自然趋势”,人为干扰反而会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他主张废除《谷物法》。同时他又提出了自己的自由贸易学说——比较成本说,这种理论为自由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作为保护贸易论倡导者,李斯特并不十分赞同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他认为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各个国家的区别,同时他对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做出了改进。李斯特认为,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学说太绝对,在比较落后的国家是无法实行自由贸易的,因此实质上李斯特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坚持者。李斯特反对斯密关于政府充当“守夜人”的说法,在李斯特看来,生产力的发展还是要靠国家政府的努力。与李斯特一样,穆勒也是一个折中主义者而非一个彻头彻尾的经济自由主义者。起初他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关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在《论自由》中他提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其他人和社会都不得干涉。但是同时他也看到了市场制度存在的缺陷,因此他认为自由放任不是绝对的,政府干预适当需要,政府干预应以不损害自由市场的效率为限度。

这一时期是古典经济学盛行与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和研究方向各有侧重点,但是他们的经济思想中自由放任经济思想占主导地位,反对重商主义时期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这一时期经济自由主义发展由自然秩序转移到了市场规律,实行经济自由变得更有理可循。

三、西方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古典经济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已不再受到人们热烈的追捧,它体系中的一些被多数人认为是错误的理论和思想引起了一批经济学家的反对。这些反对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爆发了号称“经济学思想变革”的边际革命,同时也意味着古典主义的结束。边际主义者中有三位杰出的代表人物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他们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各自独立发表著作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并非一致,也不属于统一体系,但是他们都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政府对经济的最小干预的主张后,反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学派强调消费效用和需求,把研究范围限定在资源的合理使用或最优配置方面。边际主义者捍卫市场配置分配,反对政府干预,谴责社会主义并阻止劳动者工会主义,认为它们是无效的或有害的。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发展逐渐转变为新古典经济学。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思想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志性人物,他将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学说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学派的理论兼收并蓄,集中了其中的所有精华,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从而建立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处于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

新古典经济学还有另一位代表人物——庇古,同时他也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虽然他是主张经济自由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福利经济学思想中,政府干预占有一定地位。庇古认为应该通过税收和津贴来克服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边际私人净产值对边际社会净产值的背离。庇古也主张运用间接控制手段来消除或限制垄断以克服各种形式的垄断对资源配置造成的不利影响。

边际主义出现后,瑞典学派的主要创造人威克赛尔也对经济理论进行了大综合,但是威克赛尔的综合理论体系更偏向于边际分析方法,与之后的凯恩斯经济学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威克赛尔并非英语世界的人,因此他的学说被埋没了。

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学派也主张经济自由,其中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塞斯就发表了《自由主义》一书来全面的概括他的观点。他认为,自由主义的纲领就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私有制为个人创造了一个不受政府控制的领域,成为个人自由和自治的基础,同时他强调,是资本主义中的自由导致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进步导致资本主义。米塞斯主张自由劳动,自由贸易以及自由迁移。奥地利学派的继承人哈耶克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与米塞斯等经济学家一起反对,也反对主张国家调节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竭力鼓吹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势力而诽谤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自由竞争时期后期,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开始大规模的积累资本和扩大生产规模,垄断自然形成,并逐渐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受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这一时期所出现的经济思想不再坚持彻底的自由放任,而是认为适当的国家干预十分必要。可见这一时期虽然继承了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大部分的经济学派也坚持经济自由。但是相比18世纪中叶至19世级中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那种自由主义一边倒的情形,此时经过多数经济学家的补充和发展,政府干预主义开始占有一定地位。

四、当代西方经济思潮(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许多经济学家都是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下熏陶成长。但是一场“凯恩斯革命”将新古典主义从西方经济学正统派宝座上拉下,政府干预主义取代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成为主流。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凯恩斯和凯恩斯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严重的西方经济大萧条让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无所适从并逐渐被人诟病,不再居于西方经济学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凯恩斯经济学的出现正好符合时代背景的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逐渐衰退。凯恩斯思考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例如失业和公共工程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表明,单凭私人企业在自由放任的市场条件下的利润驱动已经无法解决这一危机,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宣告了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交易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终结。凯恩斯在《通论》中体现出来的政府干预经济思想都是针对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的弊端及其成因所提出的。凯恩斯通论的出版不仅描绘了客观存在着向国家干预型私人企业制度发展的可能趋势,更重要的是它加强了这种可能实现的概率。自此,国家干预不再被认为仅仅是作为临时的危机时课的应急措施,而是以后将长期居于经济思想正统地位。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多数西方国家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当时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受此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正统经济学地位产生动摇。加上当时已经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问题,而只是将问题延缓了。此时,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学中不再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宏观经济学中出现了很多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派,呈现出了群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以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应学派以及公共选择学派等为代表,主张经济自由的流派不断地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挑战。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整个西方经济学说史可以说是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相互交替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与该时期相适应的经济思想,有些可能是在反对前人的基础上成立的,有些则是继承了前人的经济思想,但是我们无法肯定的说后产生的就要比之前的好,每一种思想都有它的合理性与闪光点。弄清楚这两种经济思想在不同背景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中国经历过由政府完全掌控经济的计划经济时代,目前正处于倡导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初期,在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对当代西方这两种经济思潮的演变和实践,应该进行理性分析和准确把握。我们应当既要看到西方经济思想中适合中国的长处,借鉴其中的有益成分,又要吸取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经验教训;既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又要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总之,在强调实行国家干预的同时,应充分保护和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在强调实行经济自由的同时,又必须发挥国家的经济调节职能,维护市场经济的公正平等竞争,保证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序性。

参考文献:

[1]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

[2] 蒋自强,张旭昆,等.经济思想通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 [美]斯坦利·L.布鲁.经济思想史:第6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区别范文第2篇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关于财富及其来源的错误观点,提倡自由贸易,他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开辟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纪元。斯密认为,“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成本比在家内生产时要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在每一个私人家庭处事中的精明行为,在一个大国里这样处事,也不会是愚蠢的。如果外国供应的商品比我们自己生产这些商品要便宜一些,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具有优势的产业生产的部分产品去购买国外产品。”斯密当时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萌芽发展的时代,新兴资产阶级急切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廉价原料,同时出口生产完工的工业制成品或半成品,在此基础上,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英国机器大工业建立,工业资本迫切需要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斯密的绝对优势成本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先进国家与不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并不太大,各有优劣,因此可以构成“绝对优势理论”的经济基础,但到了李嘉图所生活的时代,机器大工业已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各国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往往出现先进国家比不先进国家处于完全优势的格局,可是这并不能说明不先进国家就没有能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因此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从而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用各国之间的资源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学说—要素禀赋理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对本国贸易进行保护,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对于瑞典这个国内市场狭小,对国外市场依赖性极大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此背景下,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从资源要素这个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四、其他国际贸易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于1953年发表了《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的在审查》论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200个产业1947年和1951年投入产业和贸易数据进行分析,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应该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结论,然而检验结果却令人震惊,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要素禀赋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由此引发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进一步深入思考,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除此以外,保护幼稚工业论,相互需求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理论也都是这样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随着国际贸易实践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也随之不断被完善,紧跟时代步伐。

五、国际贸易发展的理论动因

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区别范文第3篇

一、保护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一样,都提倡积极主动地参加对外贸易

重商主义是保护贸易理论的早期学说,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在他的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写道:“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注:汪尧田:《国际贸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217页。),它积极主动地追求外贸顺差。

资产阶级保护贸易理论的第一个系统阐述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提出的“保护幼稚产业论”仅仅提倡保护本国的弱小产业,一旦这种弱小产业在政策保护下得到发展,成长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时,就主张国家立即放弃保护政策,以利于国内资源的有效配制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

发展中国家借鉴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论和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提出了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贸易发展战略,涌现出巴西、墨西哥、亚洲“四小龙”、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拉美和东南亚国家的崛起,是与积极利用外援、及时接纳上游国家转移过来的资金、技术和产业分不开的。“国际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注:[德]诺贝尔特·冯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贸易性投资措施》,《国际商务》1995年第1期。)事实上,奉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大多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加拿大和美国,但它们的外贸量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如美国在1994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就高达12019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注:储玉坤:《1994年世界贸易发展迅猛的原因及其前景》,《国际经贸探索》1995年第4期。)。

总之,形形的保护贸易理论无一是主张闭关锁国的,这些理论都提倡积极主动的对外贸易。

二、保护贸易理论修正了自由贸易理论的不现实假定,发展了自由贸易理论

传统的保护贸易理论主要有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比较利益论和以赫克歇尔与俄林为代表的要素禀赋理论。这两种理论在解释贸易的起因方面非常有说服力。但它们不能解释现实中发生在发达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和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公司内贸易,不能动态地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的变化,忽略了贸易利益在贸易双方的分配是否合理,等等。

保护贸易理论是以自由贸易理论批评者的身份出现的,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为对传统贸易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

一般认为,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明确或隐含的假定(注: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341页。)(注:王小军:《新贸易理论书评——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之比较》,《国际贸易问题》1996年第4期。):

1.各国生产要素在本质上保持不变,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则根本不能流动。

2.技术水平固定不变,可自由获取,国际市场上消费者占主导地位。

3.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不确定性。

4.政府在外贸中不起作用,因此国际贸易在相互竞争的小生产者之间展开。

5.各国贸易总是平衡的。

6.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保持不变,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

由于上述假定前提的不现实性,因此出现了对上述假定进行修正后产生的各种保护贸易学说。

(一)保护幼稚产业论修正了传统自由贸易理论中贸易各国都处于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假定

保护贸易论的提出者李斯特批评古典贸易理论“没有考虑到各个国家的性质以及他们各自的特有利益和情况”。“两个同样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要在彼此自由竞争下共同有利,只有当两者在工业发展上处于大体上相等的地位时才能实现”,“在自由竞争下,一个一无保护的国家要想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已经没有可能。”“保护制度是使落后国家在文化上取得与那个优势国家同等地位的唯一方法。”(注:[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李斯特提出的历史发展阶段论认为,各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外贸政策,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实施保护贸易可以迅速发展起本国的民族工业,但在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时,必须果断地放弃保护。这实际上是对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发展和补充。

(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说是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假定贸易各国都可从贸易中对等获益的修正

伊曼纽尔和普雷毕什关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论点得到了普遍的证实: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已越来越趋向恶化,自1980年起,初级产品贸易的平均价格下降一半,给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收入造成了巨大损失,每年高达500亿美元。1993年初级产品价格更是普遍下降,非燃料初级产品平均价格以美元计比1992年下降了3.5%左右,其中一些产品的价格已经下降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在世界商品贸易额和比重不断减少、服务贸易额和比重不断增加的今天,在运输、保险、银行、通讯和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发展中国家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注:曾时:《试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与理论基础》,《世界经济研究》1994年第6期。)。

“萨普斯福特根据从1962~1982年每年数据在二项回归分析中估计,非燃料初级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25”,“长期价格弹性可能比短期价格弹性低许多”。发展中国家更加外向型的全球政策转变可能抑制农产品价格,因而恶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其直接的收入效应可能很小,而通过国际收支约束加紧产生的间接效应可能会相当大,因而会全部抵消贸易自由化的预期益处。”(注:[英]迈克尔·布利尼:《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条件:关注的一个方面》,《经济资料译丛》1995年第3期。)

(三)凯恩斯主义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假定各国总处于贸易平衡状态的修正

凯恩斯主义认为,净出口属于总需求的一部分,可以刺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进口则会收缩国民经济。因此,凯恩斯主义提倡国家干预国际贸易,大力推动出口,抑制进口,保持外贸顺差。因此,凯恩斯主义又被叫作“新重商主义”。

正如希克斯所说,“造成英格兰如此多的人在自由贸易方面丧失信心的主要问题是,旧的自由主义在巨大的失业面前无能为力,以及在积极的反失业计划中使用进口限制作为要素的可能性。人们当然不得不把这条思路同凯恩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就是这一点(几乎仅仅这一点)导致凯恩斯放弃自由贸易的信念。”(注:[英]迈克尔·布利尼:《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条件:关注的一个方面》,《经济资料译丛》1995年第3期。)可见,当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失业和经济衰退就必然导致政府的保护主义倾向。

(四)最优干预政策理论是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市场完美无缺假定的修正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是有大量的市场缺陷,其中主要是要素市场、扭曲的部门间工资差别、粘性工资与市场工资超过影子工资、分部门的最低工资和买方垄断,等等。所有这些市场缺陷意味着需要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非经济偏好(即发展新兴工业),因此,由戈登、约翰逊、伯格沃蒂、斯瑞尼瓦萨等人提出了最优干预政策理论,认为当市场扭曲是由国外而非由国内因素所引起,当经济目标属于对外部门时,采取最优干预的保护贸易形式被认为是最优政策(注:[美]杰格迪什·伯格沃蒂:《自由贸易的新旧挑战》,《经济译文》1994年第5期。)。

(五)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假定的修正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上的古典贸易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假定,即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决定价格和规模收益不变。事实上现代许多工业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点,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的单位成本呈现递减趋势。规模经济的存在要求每个国家的几家大垄断公司各自生产少数几种产品,而且每种产品应存在差异,以便在生产规模上取得收益递增的好处(注:王继祖:《近年西方新贸易理论浅探》,《南开经济研究》1996年第5期。)。

德国的诺贝尔特·冯克指出:“传统的外贸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这一假设之上的。而这种理论没有考虑到目前世界经济体制的一些根本特点。例如跨国公司和市场垄断的存在,国内外市场的区别及信息的不畅通。而恰恰在一些领域里存在大量非关税壁垒,不完全竞争是其中的主要标志。例如在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和半导体工业就是如此。”(注:[德]诺贝尔特·冯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贸易性投资措施》,《国际商务》1995年第1期。)

斯宾塞和布兰德等人认为,某些工业,特别是高科技工业,处于不完全竞争情况,市场经济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在这些行业中,少数大公司垄断市场,形成寡头垄断,参与有效竞争,他们可以影响市场价格,他们拥有的市场力量可以获取超额利润转向本国公司,从而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并可取得外部经济利益。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支持,比如政府可以对本国大公司给予补贴,从而使外国竞争对手推迟或停止投资与生产,使本国公司占领市场获得超额利润,其利润大大超过政府补贴。不完全竞争前提下的国际贸易理论修正了古典与新古典的自由竞争贸易理论,明确提出国家干预贸易的必要性,修正了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反对国家干预贸易的主张。而且,事实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不同程度地实行了这种战略。他们对某些战略工业和贸易,特别是高科技工业,国家曾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加以支持。例如对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和美国波音公司的喷气式飞机等制造业的支持,对日本重化工业和半导体工业的支持等。国家对这些工业的支持和保护可以称为“保护高科技产业论”,是“保护幼稚产业论”的现代翻版(注:王继祖:《近年西方新贸易理论浅探》,《南开经济研究》1996年第5期。)。

(六)企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市场运行具有完全效率假定的修正

自从科斯提出交易成本和企业理论以来,人们认识到市场运行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这样,企业就有一种通过自身组织的巧妙安排来替代成本相对较高的市场来组织资源的内在倾向。表现在国际贸易方面,就是某些大型的跨国公司经常通过公司内贸易来降低关税的支付的现象。“虽然有关公司内贸易的详细、准确的统计很难获得,但是一般都认为公司内贸易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根据有关的研究报告估计,目前大约60~70%的世界贸易与跨国公司有关。2/5的国际贸易在公司内部进行。邓宁发现在英国的子公司85%的进口和80%的出口属于公司内贸易,而在彩色电视机制造业公司内贸易的比率高达40%。利柯鲁(Lecraw)研究了日本在东南亚5国轻工业制品制造业的111家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的情况,他发现这个比率高达79%。”“正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对公司内贸易这种非传统的国际贸易交易形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注:朱刚体:《交易费用、时常效率与公司内贸易理论》,《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3期。)

(七)技术外溢和技术创新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技术固定不变和把技术作为外生变量假定的修正

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假定技术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可以自由获取的。但实际上,人类的生产技术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并且获取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是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的。

技术外溢理论认为贸易和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国民经济的发展引入错误的方向,使贸易各方的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到影响。技术创新的大幅度进展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科研投资的鼓励。(注:海闻:《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经济研究》1995年第7期。)

为了消除技术外溢对国民经济的误导和刺激技术创新,都需要国家干预贸易活动。

(八)国际竞争优势论修正了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论

波特在调查研究了10个国家100家大工业的情况后指出,当前的贸易理论只能解释为什么在国际竞争中一些国家的某些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另一些却失败了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比如为什么日本在汽车工业、瑞士在精密仪器工业,以及美国在化学工业方面比别国生产率更高,更富于竞争力,用比较优势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注:王继祖:《近年西方新贸易理论浅探》,《南开经济研究》1996年第5期。)

波特认为,比较优势并不一定是现实的国际竞争优势。为了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对工业竞争力加以影响;对教育的支持可以影响高级要素禀赋;对产品的规模、标准条例等的规定将影响产品的需求和供给;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可影响工业及相关工业的供求与竞争状况等等。

三、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践表明,保护贸易是他们事实上实行的贸易政策,是其实行工业化和保护本国经济的重要手段

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抵御英国工业品的竞争,扶植国内工业的发展,美国不断提高关税。1816年关税率为7.5~30%,1824年平均关税率提高到40%,1825年又提高到45%。18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美国在世界外贸总额中仅次于英国,居世界第2位(注:李湘等:《国际贸易教程》,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63页。)。

“历史上,德国和美国的钢铁工业地位的上升(1880~1913)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德国和美国政府征收保护主义关税所致……日本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也通过进口保护为钢铁工业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日本的汽车工业之所以发展到如今的水平,与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政府对其汽车市场的进口保护有着相当的关系……后来美国对大量的进口,也加强了对其汽车工业的保护。比如1978年对克莱斯勒公司的应急贷款曾使该公司免于破产;在政府支持下,该公司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1981年,美国政府迫使日本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以自愿出口限制与美国合作;1995年美日汽车摩擦升级,美国政府迫使日本政府进一步向美国汽车生产商开放市场。……在电子工业方面,日本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电视工业为例,日本的通商产业省曾把电视机以及与其相关的电子消费品作为发展出口的一个主要目标,进行保护,使之免于进口竞争;政府还允许七大电子企业在国内形成卡特尔式的联合。此外,日本国内复杂的分销系统也常常把国外电子产品排斥在外。”(注:罗丙志:《国际贸易中的政府行为与产业成长》,《国际贸易》1996年第3期。)

“事实上,没有保护为国内市场生产的早期制造业而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只有英国和香港。”(注:[美]约翰·威廉逊:《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1页。)

目前,发达国家处于经济“滞胀”的状态,美国等发达国家随着国际债务的不断增加,又举起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

由上述可以看出,几乎整个资本主义的国际贸易发展史就是一部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

四、结论

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区别范文第4篇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20世纪70 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贸易逆差与经济滞涨随之出现,美国开始中断二战以后一直奉行的贸易自由化政策,转而实行以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政策,从而掀起了战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并延续至今。为了区别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以关税壁垒为主要保护手段的各种贸易保主义,人们将这一思潮及其政策表现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区别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通常是由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达的国家设置,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被动接受;其主要通过比较隐蔽的手段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1]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新贸易保护主义在保护原因,实施主体,保护对象,保护形式,保护手段方面有如下特点。[2]

(一)保护原因具有深层次性

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源于美国金融海啸和虚拟经济的破灭,它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过度消费,新自由主义泛滥以及金融监管不严等多种因素组合长期积累的结果。从长远来看,战胜金融危机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必须避免单方面的贸易保护主义。然而,欧美国家被短期的国内政治压力所迫,选择贸易保护主义武器保护自己的眼前利益。

(二)实施主体具有广泛性

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点燃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之火,其他国家不能袖手旁观,造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多米诺骨牌"效应。据世界银行的监测统计,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政府与贸易有关的建议78例,其中66例与贸易保护有关,同比增长84.16%,而在66例与贸易保护相关的建议中,47例已执行。

(三)保护对象具有多样性

在经济危机中,许多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贸易利益,保护国内产业,促进就业,保护对象从商品市场扩展到了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

(四)保护形式具有欺骗性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许多国家为了摆脱危机推出了带有保护主义倾向的措施。一些世贸组织成员国口口声声要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事实上肆意歪曲世贸组织规则,肆意使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这些措施似乎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实际上是以科学和合理的名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高度的欺骗性。

(五)保护手段具有综合性

从不同国家制定和颁布的贸易政策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手段相互结合,都采用了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支持本国的出口,这实质上是一个夺取海外市场的进攻性贸易保护主义。

三、我国应对当前国际新贸易主义的对策

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在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的情况下,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相应对策:[3]

(一)扩大内需,保持增长

当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时,首先要扩大短期内需,抵御世界经济衰退与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我们不能把中国经济增长的前途完全寄托在国际环境的好转上,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这种恶化的环境对我国经济的中短期影响,消化一部分过剩的产能,促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实现经济增长。

(二)国内价值链的重新构建

国内价值链是指从产品的研发、金融服务、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物流、分销渠道、品牌等整个价值链全部或者大部分由国内企业分工完成。强调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就是要求尽可能增加国内价值增值的过程,包括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加工生产、运输仓储及销售各个环节。加工贸易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具有明显带动产业升级的作用。首先是拉动为其配套企业的产品升级。比如在下游企业推出新产品的同时,供应商就必须相应地生产出适合新产品要求的零部件才能保证其供应商地位。加工贸易产业通过国内价值链的构建,使得国内价值链延伸加长,意味着这种升级的拉动作用将传递给更多的供应商,在这一进程中,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完成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又反过来促进产业的升级,最终形成动态循环。

(三)加强对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国际贸易的拉锯战中,要迅速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做出反应,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加强对西方国家贸易保护政策、法规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的研究,及时向相关企业通报有关信息,引导企业避开贸易壁垒。国家应认真总结各国在应对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时的应对策略,吸取相似的经验教训,建立相应的贸易人才储备。对于其他国家贸易政策以及执行标准的变更要保持高度警惕,即时做出反应,调整政策,帮助国内企业即时突破贸易保护障碍。

(四)利用WTO规则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尽管WTO规则及实施机制尚未完善,但仍是各国所必须遵守的推动自由贸易的协定,当然也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底线。我们应充分利用有效的多边贸易规则来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利用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特殊措施和补救措施来公平、客观、合理地解决所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为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4]

参考文献

[1]金缀桥.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发展特征[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 2011,(16).

[2]李连根,范 悦.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应对[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摩擦 策略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受到波及,一些国家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压力,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和盛行,同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使得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纠纷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倾销调查中,有将近35%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而进行的;而在全球范围内的反补贴调查中,更是有70%以上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经营环境变得更恶劣,极大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针对这种客观现实情况,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它不同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它以管理贸易理论为指导思想,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更加强大的影响力。具体来说新贸易保护主义比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在名义上更加合理性、在形式上更加隐蔽性、在政治上更加便利性、在技术上更带歧视性,它打着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旗号,保护资源、环境的旗帜,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贸易保护,实现保护本国经济与企业发展的目的。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新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兴起,具体来说,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

首先,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持续增加。近年来,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我国的外贸企业频频涉及到反倾销问题。据相关资料统计,在2010年上半年,世贸组织成员启动的69起反倾销调查中,针对中国产品的就有23起,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高居各国榜首。

其次,贸易摩擦从低端向高端蔓延。新贸易保护主义区别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更加注重对高科技产品的限制发展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钢铁产品为例,以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管是初级加工的低端产品,譬如焊接管。而2010年应诉美国“双反”调查的产品则是油井钻杆,两者技术含量对比一目了然。欧盟对中国数据卡发起“双反”调查和保障措施调查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最后,绿色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障碍性极大。以绿色壁垒为例,为了更好的保护本国利益,很多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名筑起“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外贸产品进行苛刻的管制。

三、我国频遭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分析

金融危机之后,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各方面的因素促使各个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严重影响,具体原因主要有:

(一)外部原因分析

经济危机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首先,金融危机使各国政府面临着更大的国内经济、政治的双重压力,而贸易政策更多地是用来缓解国内的矛盾和压力,从而导致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其次,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更多国家使用贸易保护维护本国利益。在当今时代,国家利益仍是超越一切,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国内消费增加,或出现贸易顺差,这样可以拉动国内需求,增加就业,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竞争的加剧,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的兴起。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制度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而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源泉。面对日益激励的国际竞争,很多国家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发起新贸易保护主义,以有效取得国际竞争主动权,保护并促进本国市场发展。受这种形式的影响,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的兴起,对国际自由贸易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WTO规则体系尚未完善。WTO允许在一定情况下采取正当贸易保障措施,对发展中国家不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可以实施进口限制,《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某些规则也是鼓励和支持采取报复性行动的。有些国家甚至利用WTO和GATT的灰色条款,寻找更多“空子”。这些看似合理的措施确成了贸易保护主义“合法”的生存土壤。

(二)内部原因分析

受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首先,我国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因此,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是纺织、轻工和农副产品,其结构单一、产品档次低,极易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性壁垒的限制。其次,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相对较低。我国相当多的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即使在改革开放后引进的许多生产技术装备,而世界范围的产品质量的迅速提高和质量标准的不断更新,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更易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许多企业技术、环保意识薄弱,经营理念落后。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技术落后频遭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的壁垒,如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技术含量低、产业关联度弱、长期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占据世界市场,而价格低廉又是引起国外反倾销诉讼的主要原因。而我国企业受绿色壁垒的影响更是极大,由于在生产过程和包装上缺乏环保意识,造成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极为艰难,产品因达不到“绿色产品”相关要求难以进入外国市场。此外,受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影响,低价销售、竞相压价的企业经营策略在外贸企业极为常见,外贸企业经营理念落后,还停留在过去的成本优势思想上,没有重视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产品创新,使我国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少,反倾销调查多。

行业组织在化解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首先,由政府主导产生的行业协会行政色彩较浓,是政府官员分流的一条主要渠道,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我国一些行业协会缺乏应有的民间性、自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协会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其次,尽管入世后,由于过去在外贸人才、知识、信息及国际交往关系等方面的储备不足,面对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行业协会显得十分被动。再次,协会与政府沟通不通畅,尤其是在市场保护方面还欠缺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渠道。如中日蘑菇纠纷案中,由于缺乏民间沟通渠道,使得可以通过民间谈判解决的纠纷不得不上升到政府层面。

四、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对策

(一)积极有效的完善并强化政府的内外职能

要求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积极增强政府对内管理职能,并积极有效的完善政府对外交往职能,最大发挥政府商务外交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求我国政府树立良好的企业服务意识,面对贸易摩擦时能够做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勇于面对国际贸易中纠纷与摩擦,帮助企业积极应对的同时,促进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同时积极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防范体系,给予外贸企业有力的法律支持。其次,我国政府应该走扩大内需,优化出口企业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有效的降低我国企业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提倡“科技兴贸”,通过发展先进的技术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加快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让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第三,政府应该建立专门国际贸易管理机构,能够切实有效的把握国际贸易动态,审议各国的相关经济、贸易政策,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实际贸易发展问题提供帮助与指导。第四,我国政府还应该对内加强外贸企业的有效管理,规范企业不正当低价竞销行为;对外努力建立和谐的双边经济关系,加强双边政治对话与合作,发展良好的政治关系,形成经济推动政治,政治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并在政治与经济积极发展的同时,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增加互助交流,有效减少企业贸易摩擦。总之,政府在促进经贸合作和应对贸易摩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切实有效的提高企业自身素质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对外贸易的直接参与者,在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了解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我们的企业要准确、全面了解不断创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和准则,掌握贸易伙伴的技术和法规,学会利用WTO规则积极应诉,将损失降到最低。针对国外对我国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我们企业不能一味退让,密切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积极应诉,据理力争,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2009年9月23日,美国最大规模的紧固件制造商NUCOR公司控告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螺栓、螺丝、螺母等钢铁出口制品反倾销、反补贴。在我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两岸各企业携手反击美紧固件双反,经过调查和裁定,我国最终获得胜利。这一事件不但维护了我国出口企业正当的权益,而且增强了我国企业战胜新贸易摩擦的信心。

有效规避,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一方面,有实力的中国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方式,选择在第三国制造商品,并直接取道该国将商品出口国外,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反倾销措施实施的概率。TCL是实施此策略的例证: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合资成立TTE公司,并收购了墨西哥一电视机生产厂,建立了大规模的彩电公司,该彩电将直接从墨西哥出口至美国,从而避免了从中国出口至美国而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命运。另一方面,我国家企业要尽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企业必须继续巩固和提高传统市场的占有率。并有步骤、有选择地开发非洲、拉美等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强化内功,完善应对机制。首先,企业要掌握最新信息。出口企业必须加强技术跟踪,以便时刻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向,尤其是欧美等国名目繁多的技术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其次,引进和培养外贸人才。企业要加速造就一支包括技术人员、会计师、经济师以及律师在内的高素质应诉队伍,为构筑科学、高效的应诉机制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最后,企业应该根据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经营策略,利用先进的市场营销策略来指导企业的对外贸易,从而有效的降低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低价竞争行为。

(三)发挥我国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行业协会在保护国内产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历次执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过程中,美国的各种行业协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借鉴该国的经验,加强我国行业协会的建设。具体来说,发挥我国行业协会的作用,首先应该加强我国行业协会的队伍建设,有计划的建立各行各业协会见习基地,加强各行业协会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为共同应该我国的对外贸易问题而交流合作,同时利用各行业协会积极的培养一批专业性的懂法律懂外贸懂营销的国际贸易综合型人才,帮助我国的外贸企业更好的应对和解决贸易问题。其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的行业协会应该与国外的协会组织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发展经验,提高行业协会的办事能力。第三,建立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基金和政策性保险。行业协会应该结合各行业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政府部门的工作指导下,积极的与政策性保险公司进行沟通与联合,为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摩擦开发各种政策性保险险种,如反倾销险、知识产权保险等等,以期更加有效的维护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新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更加隐性、更加合理的贸易保护方式,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概念与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我国频遭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良好的应对对策与发展建议,有助于帮助我国的外贸企业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并努力化解各种外部矛盾,尽快跨越贸易保护主义屏障,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从而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当权益和经济利益不受侵害,为对外经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更好的促进我国外贸企业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13,(01).

相关期刊更多

领导决策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国际论坛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