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2009年、陕西省、旅游、预测、建议、市场
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双重冲击,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步入调整期,产业发展一度出现回暖迹象但又重新跌入低谷。国内旅游市场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同比保持增长但速度大为放缓,入境旅游市场同比为负增长,国内旅游在三大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半年,陕西省旅游业则总体持续保持良好的态势。
一、2009年上半年陕西旅游业市场分析
1-6月份,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5685.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6.07%;旅游收入334.4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6.99%。陕西省国内旅游市场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在国内、出境、入境三大市场中占据更大比重。【1】
西安市上半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6.0552万人次,同比下降18.71%,创汇1.48亿美元,同比下降17.7%;接待国内游客1770万,同比增长29.57%,国内旅游收入133.09亿元,同比增长32.65%。旅游业总收入144.95亿元,同比增长26.34%。西安市旅游业经济运行特点表现为,海外客源市场1-5月均呈现下降态势。5月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开始大幅回升。6月接待海外旅游者5.1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6.81%,入境市场呈现止跌企稳态势;西安市国内旅游每月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态势,接待国内游客1770万人,同比增长29.57%,国内旅游收入133.09亿元,同比增长32.65%。【2】
商洛市拉动旅游业的主体是国内旅游,1-6月份接待国内旅游者326.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0%和158%。【3】
陕西省旅游产业何以寒中透暖,能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与去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对东南沿海冲击较大,但是对西北,对陕西的影响有限。
2、扩大内需、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已经明显转化为实体经济的复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物价指数平稳都有利于陕西旅游业回暖和发展。
3、规划指导得力,发展旅游业的氛围浓厚。政府及时有效地对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思路做了战略调整,由过去强调以入境游为主,调整为以增加国内需求为重点,加大了国内旅游工作力度。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出台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刺激旅游者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我省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4、打造旅游精品,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
5、凸显特色,发展红色旅游。开辟了6条具备跨区域功能的复合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综合配套的红色旅游体系,成为陕西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6、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成效显著,拉动了市场。挖掘古镇名村文化,带动县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已命名的国家级旅游强县1个,已命名的省级旅游强县22个,正在创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3个,名村11个。全省“农家乐”经营户已发展至9957户,全省县域旅游接待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县域旅游经济总收入超过510亿元人民币。
7、宣传促销到位,在国内旅游市场黄金周游客增长幅度明显。元旦、五一、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火爆;周末西安市周边休闲游市场火爆;长线旅游景点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转贴于
8、行业管理严格,旅游环境更加完善。在西安新开、增开国际航线的带动下,周边近邻国家的入境游客开始增多。今年4月和5月,西安-昆明-新加坡航线开通,并增开了西安-首尔国际航班,韩国、新加坡市场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除了亚洲国家入境人数的增加,欧美市场也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好降幅有所减缓。
9、实施优惠政策,调动游客兴趣。继续实施对旅行社接待人数、外联人数和旅游包机、专列的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各国际旅行社把工作重点放在入境旅游市场开发上,在促进入境旅游发展中提高自身的效益。同时,完善了陕西旅游信息资讯网,启动“12301”旅游服务热线,加快旅行社、酒店、交通等服务行业的联网运作。
二、2009年下半年陕西旅游业发展预测
1.发展环境:发展旅游消费作为国家战略更为明确,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趋于缓和,甲型H1N1流感成最大变数。
2、陕西旅游经济总体上在低位平稳运行并朝上行方向发展,预计第三季度将出现更加明显的回暖趋势。2009年下半年,如果人民币始终保持升值态势,那么将会极大刺激出境市场的发展。短线旅游仍会兴旺,成为拉动旅游业重要的一只力量。陕西旅游业将会出现入境旅游市场仍有增长但不会很大,而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依将持续增长,并且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的基本格局。
3、国内旅游市场的人数和收入比重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旅游市场特别是短程休闲市场成为增长亮点。
三、发展陕西旅游业的建议
1、要大力促进旅游消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度假等消费热点,引导多样化旅游需求,拉动社会消费增长。
2、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特别要高度重视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城镇化、同城化效应对旅游需求和产业布局的影响。
3、要积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拓宽旅游产业融合面,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着力培育本土大型旅游集团。
4、要切实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完善法规环境,优化观念环境,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5、继续加大对毗邻省市县的旅游宣传。
6、继续实施对本地居民游本地景点的优惠政策。
7、积极做好下阶段旅游市场开发等准备工作。要及早研究和预测明年全国旅游形势,及早部署今年下半年十一黄金周以及中秋等旅游黄金季节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8、旅游商家还没有开发出适合农民旅游的营销产品,这是真正制约农民旅游市场打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陕西旅游业要想在2009年有所作为,实现最大市场份额,就应关注发展最广阔的农村市场。
9、在入境市场,建议旅行社主打一些新兴市场,比如南美、中欧市场,相对而言,这些地区的国家离主流经济较远,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还有,就是一些新兴的国家,像俄罗斯、捷克等等,这些国家的经济处于稳步上升阶段,金融危机只是放缓了他们的发展速度,因而预测以上市场会成为今年入境游的小亮点。
参考资料:
【1】《上半年陕西旅游业逆势增长 实现旅游收入334亿》,《陕西日报》,2009年7月16日;
一、当前国内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旅游业还处在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阶段,增长速度大于市场发育,国内旅游市场的混乱局面在短时期内难以根除。由于国内旅游需求的急剧膨胀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手段所能达到的管理能力,我们在迎接国内旅游发展时可以说是准备不够,仓促上阵。各地旅游部门对国内旅游认识的滞后致使行业无章可循,更没有切实可行的行业管理手段来规范和培育国内旅游市场。除对三类旅行社有较强的市场准人管理手段外,对其他从事国内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还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一个没有和规章环境的国内旅游市场是滋生一切不正当行业行为的土壤。这就导致了国内旅游市场较为混乱,服务质量低劣;价格竞争和价格混乱并存;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业已实施,但在行业的经营中还未成为调节企业经营行为的普遍准则。而且一部分素质低劣的从业者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道德准则。
2.匮乏的人力资源使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潜伏着危机。中国未经历过革命的洗礼,这个社会的劳动大军总体上没有在工业大生产中和流水线上锤炼出严密的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工作规范的风气没有广泛流传。而旅游业恰是需要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的行业纪律和行业素质。旅游业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其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行业培训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和国际旅游一样,国内旅游行业的自身发展已超过了行业所能提供人力资源的能力。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直接从业者都在摸索着适合国情的路子,而谁又能保证在这种没有规范的经营中道德胸威力能随时战胜金钱的诱惑力?如今一部分国内旅游从业者多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挣钱手段,而不是当作一种需要技能和行业纪律的事业加以追求。一些主管部门成立三类社的目的只不过是为自己增设一个方便自如的小金库而已,因此在经理和其他人员配备上也就按照自己“实用主义”的标准进行设置。
3.“瓶颈”问题仍是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交通业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发展中的中国交通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迅猛增长的人流问题还有相当长的时期。这种局面使旅游业的发展丧失了主动性,也丧失了巨大的现实市场,旅游资源的浪费在所难免,中西部地区的“不可进入性”阻挡了国内旅游者的长距离流动。交通问题由此所产生的关联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交通问题的存在直接到服务质量。旅游旺季因为不能满足旅游者交通票务问题而出现的投诉时有发生,这对一地的旅游形象是极为有害的。二是交通问题的存在为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包装构成了障碍,许多本来可成为黄金旅游线路的产品皆因为交通问题而夭折。可以想见,没有交通作为纽带的旅游产品是极难在市场上立住脚的。
4. 国内旅游产品的供给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中国旅游者大多属于初级产品消费者,一些新奇的娱乐场所,海滨避暑,名声较大的观光景点和名胜古迹等较适合旅游者的需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希望花较少的钱和时间经历最多的旅游活动。但由于中国旅游业的总体投入极为有限,所以旅游产品集聚性和规模性较差,而旅游者又不能在时间和费用上支付长途旅行,这使得国内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了紧迫感。
二、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看中国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
199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可达5石亿人次,收入可达1170亿元人民币,其总额分别是1990年的2.29倍和7.31倍。国内旅游业的产出水平已达到国际旅游业产出水平的1.68倍。单就经济意义来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总体经济效益,国内旅游业为中国旅游业的贡献远大于国际旅游业。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狭隘的经济利益来贬斥国际旅游在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然而,国内旅游对于单体的企业来说应是拓展其市场,增强其生存空间的巨大潜力。企业的最终结算方式全部采用人民币市制后,以前外汇额度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已不复存在,企业的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而且政府现在也不提倡以牺牲企业经济利益来实现创汇,因为中国外向型经济不再把创汇当作唯一的追求目标。这种趋势对旅游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提出了要求。
1.国内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普遍历史过程。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其旅游业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从国内旅游到入境旅游再到出境旅游的历史进程。当然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相异甚远,这三部曲又不是按照统一的秩序完成的。像中国这样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选择了发展入境旅游的方式作为建立旅游业的序曲,这是根据社会的客观需求而确立的战略步骤。中国的国际旅游业,确切地说是入境旅游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我们现在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来判断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看,迄今为止,国内旅游业仍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以美国为例,1993年外国旅游者的消费为790亿美元,而国内旅游者的消费为3040亿美元,占旅游业总收入的79%。所以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期望,国内旅游和国际游游应是发展未来中国旅游业不可偏废的动力。
2.国内旅游市场巨大潜力的存在。国民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和可支配时间(dispos。able time)的不断增长为发展国内旅游业预示了广阔的前景。有资料表明,当一个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700美元时,国民便有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可能性。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超过这个最低标准。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天津、成都、重庆、青岛、大连等地国内旅游发展异常迅猛。十四届五中全会为“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的蓝图使我们每位旅游工作者有理由准备迎接国内旅游发展的新时期。“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到2000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为国内旅游的发展预示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果12亿多人口的中国有50%的人在“九五”期间每年至少出游一次,这个市场的潜力是任何国家也不能与之相比的。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双休日大周未的实施将全面改变人们对工作和休息关系认识,也必将更新人们的生活观念。在人们重新构筑的生活方式中,旅游不再是难圆的梦,而将成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3.旅游业内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既是一种客观要求也是引导旅游业持速、快速、健康发展的主动选择。尽管国内旅游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潮流势不可挡。问题总是在发展中可逐步得到解决的。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这标志着国家对国内旅游业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了“海外抓促销,国内抓建设,一手抓国际旅游,一手抓国内旅游”的发展总方针。旅游业是极为“敏感”或“脆弱”的产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和秩序休戚相关。而且中国国际航线的缓慢发展在客观上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设置了难以超越的障碍。为了保证旅游业的相对稳定性,我们不能把旅游业只押在国际旅游业上,而应该全方位地开拓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1989年中国的动乱和1994年“千岛湖事件”给旅游业造成的伤害应成为我们调整旅游业内部结构的长鸣警钟。激烈的世界旅游业竞争也要求我们寻找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三、国内业在未来中的重要地位
1.扩大行业规模,奠定旅游业更为坚实的基础。国内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客观上要求扩大总体供给。一是旅游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以前从事国际旅游为主的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购物商场、旅游车船公司等)都将调整自己的业务范畴,把国内旅游作为企业的重要依托。一批新的从事国内旅游的企业应运而生,这使旅游业的专业化分工走向成熟。从旅行社来看,我国现有一二类旅行社1040家,而三类旅行社已达到3855家。二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更趋市场化。国内旅游的发展为全社会兴办旅游注入了空前的活力。由于国内旅游者相对于成熟的国际旅游者来说其要求更易满足一些,所以旅游项目的开发便相对容易一些。只要旅游管理部门认真规划,正确引导,我们便可建立一个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2.解决就业。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将大批就业者从传统的生产线上淘汰下来,社会便面临着重新组织他们生产和强大市场压力的两难境地。国内旅游市场巨大的需求和供给对相关行业年产生的带动作用远胜过旅游业自身的直观效益。许多劳动者通过适当的培训可进入旅游行业大军,因此,国内旅游业为吸收大量的社会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3.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我国旅游资源结构纷繁、布局开阔,加上南北气温差距较大,如何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边际效应”(marginal effect)便是政府部门在运筹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时应考虑的课题。国内旅游的发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巨大的国内市场产生的各类需求使旅游产品不会太受地域或季节的。当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可减弱旅游淡季的负面影响。
4.国内旅游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的精神生活需要。社会学家预言,旅游将成为下一个世纪满足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且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那么如今发展国内旅游业引导国民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高国民素质是旅游战线全体人员所应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5.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国际旅游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方针。通过在全社会普遍地发展国内旅游,人们对旅游的外在形式和内涵都会有新的理解,这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培养了“国民旅游意识”。发展国内旅游对发展国际旅游的另一直接作用是通过扩大行业规模,锻炼了一批旅游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这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四、对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1.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国内旅游业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旅游部门深入调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以有效的手段将国内旅游业纳入可管理和可调控的轨道,以纠正的无序状态,保证国内旅游质量。要实现行业规范就得有可操作的行业标准可以依循。各地可根据当地国内旅游发展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从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人手,防止不正当行为在行业内的滋生。目前应侧重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卫生、安全、回扣及市场准人等方面的问题。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搞国内旅游定点单位管理,并逐步将此项措施与旅游涉外定点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旅游定点制度,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旅游行业实行“国民待遇”做准备。
2.加快国内旅游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建立起激励竞争机制。我国从事国内旅游的企业体制极为混乱,内部管理机制导致短期经营行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需求选准改革的模式企业制度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但企业制度的改革并不能代替企业内部管理的更新。企业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服务信誉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旅游部门还应引导建立规模性的行业组织,尽可能使行业向集约化方向过渡,创造国内旅游企业的规模效应。
3.把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引人国内旅游业。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守株待兔。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正由散客独自旅行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行方向发展(而入境旅游正从组团式旅行向散客型方向发展),我们要针对这一特点直接面向公众促销,沟通旅游者与旅行社间的联系。在国内旅游市场上的投入产出比是相当可观的。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用在国内促销的经费远高于国际市场促销经费。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为我们积累了较多的市场开发经验。国内旅游市场仍需宣传促销方可最大量地激发国民的旅游动机。这在目前条件下尤为重要,因为旅游的观念还没在我们的社会扎下坚实的根,在不少人看来,旅游仍然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事只要我们选准目标,以国民可接受的方式进行促销,国内市场便会更加活跃起来。
关键词: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一、引言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形成的根本基础,没有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就无从谈起,旅游产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对某地旅游产品的需求量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等)和旅游从业人士都十分关切的重要问题。旅游需求的重要性说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都必须以人们对该国或该地区旅游产品的需求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合理地规划和控制旅游业的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以实现发展区域旅游业的最佳效益。对旅游者需求研究特别是对其消费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要,中国的旅游业发展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来指导实践。而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需要业界不断地追踪研究,与时俱进。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将始终是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1]。我国的学者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不断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大,关于旅游需求的研究开始向更深的层次展开,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介入到旅游需求的研究之中。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研究旅游需求可以指导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经营策略,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中的统计分析
利用中国期刊网搜索,从研究内容进行选取,共有137篇文章来探索旅游市场需求预测问题。王铁生(1984)首先发表文章探讨杭州国内旅游需求预测[2]。而1985年12月通过鉴定的《北京旅游发展战略》,其中包含了客源市场调查研究篇幅,从内容上看,包括了客源市场预测、市场发展战略、旅游者行为分析等;从方法上看,使用了大规模的问卷抽样调查,并进行了旅游市场预测研究,在全国具有领先意义[3]。从此开始,我国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一)文献数量统计
从文献的时间动态分布统计中看出(见图1),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仅有4篇相关文献。而持续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陆续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从1996-2004年,文献数量基本持平,但总体上略有递增趋势。近几年(2005-)有关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又有新的增长,而且增幅很大,尤其是2005年达到15篇,是2004年的3.75倍,2006年达到了20篇,2007年截至到7月份已经有19篇文献,可见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真正兴起于最近几年。
(二)研究方法分类统计
国内对旅游需求预测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分析,不少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改进做了大量研究[4]。笔者参考了任来玲(2006)的旅游需求预测分类[5],将137篇文献按照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从传统的研究方法来看,有60.1%的文献采用,其中有15.2%的文献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有44.9%文献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所有的传统研究方法中回归模型的应用最多,达到了24.6%;有39.9%的文献采用了人工智能方法,在人工智能方法中,灰色系统研究方法应用最多,达到了19.6%。
三、旅游市场需求研究轨迹分析
在对137篇文献进行总体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表1和图1),根据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研究的具体情况,从研究发展的轨迹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个旅游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仅有很少的学者介入,研究成果很少;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蓬勃发展,有较多的学者开始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进行研究,从内容和方法都有一定的扩展;第三个阶段为2000年以来。2000年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数量上和研究方法上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回归模型仍然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已经从简单的一元回归向多元回归、指数回归、多项式回归转变,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如神经网络、粗集理论开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而且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也不断地增加。
(一)零散的摸索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在此期间共有5篇相关文献。从研究方法的时间演进看,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的摸索,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以定量方法为主,但是利用的定量方法比较简单,回归模型都是使用了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而且都以国民人均收入为自变量。
这一阶段代表性成果有王铁生,葛立成(1984)利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和空运发送人次对杭州旅游人次进行匡算,并指出了其中的误差。在对杭州市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中,认为经济发展是衡量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其利用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自变量用一元回归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同时为了弥补第一种方法的不足,又使用了指数方程(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文章最后指出旅游增长率高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2]。叶涛(1986)首次提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文章提出了黄山客流量模型,文章使用了回归和滑动平均结合模型对黄山旅游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6]。韩德宗(1986)首次将引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引入国内,并进行了介绍、分析[7]。
(二)稳定的探讨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
在这一阶段,旅游市场需求研究文献数量相比较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多元化,特尔菲法、ARIMA模型和灰色系统都第一次运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但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研究出现了从简单单变量分析向复杂的多变量分析、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单一方法向方法综合发展,多种学科(如数学、地理)开始介入到研究之中的变化趋势。
一些新的预测方法、模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保继刚(1992)首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对北京市6月份国内游客预测模型,并指出模型的使用范围,在我国使用引力模型存在数据问题,要使用引力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必须有些解决旅游数据获取[8]。张洪明(1995)首次将灰色理论应用于旅游市场预测之中,建立了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模型,指出灰色建模不需要大量原始数据,不存在误差积累,和概率统计、回归模型比较具有精度高的特点,适合用于中长期旅游市场需求预测[9]。赵西萍,王磊,邹慧萍(1996)对国际上旅游市场预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旅游需求预测的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过程相融合的预测方法[10]。魏启恩,刘新平(1997)引入随机时间序列ARMA,ARIMA模型分析方法,建立了西安境外游客的ARIMA动态预测模型[11]。
这一阶段一些综合性的组合方法开始出现,如周建设,刘新平(1996)选用了逻辑斯缔曲线模型,选用常规的线性回归和三次曲线模型等7种模型对昆明入境游客进行预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带虚拟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较优。并利用7种预测模型进行了组合预测[12]管宁生,杨丽,王建平(1998)利用指数模型和特尔菲法对鹤庆县旅游市场进行了预测[13]。
(三)快速的发展整合阶段(2000年-)
2000年以来,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有108篇成果出现,远远多于前20年的总和,由此来看,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成为了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经济学的介入和人工智能理论的成熟以及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旅游研究者将计量经济方法、神经网络、灰色模型等这些方法引入旅游业,并进行了旅游需求模型和预测研究的有益探索。在旅游市场需求研究中尝试将新的研究方法于最新的研究结合和整合运用,研究方法逐渐精细化,这样得益于旅游需求理论的不断提升,旅游建模和预测方法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李峰,孙根年(2006)应用旅游本底趋势线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2003年“SARS”对我国的旅游的影响[14]。吕连琴,王世文(2000)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尝试采用了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分级累计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15]。田喜洲(2001)对重庆市美国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建立指数方程预测模型预测了重庆市未来3年的美国游量[16]。张启敏,汪文帅(2002)采用Hammerstein模型对宁夏2006年的旅游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同时指出在小样本条件下Hammerstein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17]。吴江,黄震方(2004)运用Logistic曲线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进行模拟,并应用StellII语言建立了模型,代入一定的数据进行处理,模拟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并对这一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旅游市场预测的非线性规律,并讨论回头客对旅游地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8]。王娟、曾昊(2001)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ArtficialNeuralNetworks)在旅游市场预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19]。郑江华,刘平(2001)利用线性组合预测方法对新疆国际旅游客源量进行了预测[20]。张立生(2004)研究了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并对经济、人口和交通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了我国2005年和2010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21]。刘颂(2003)利用GM(1,1)模型对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22]。曹霞(2006)在分析上海市2000年1月—2004年9月旅游市场动态变化时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博克斯-詹金斯(B-J)方法预测了2004年4月—2004年9月间上海市旅游客流的发展变化趋势[23]。谭频频等(2006)建立基于月度数据的桂林漓江旅游航班、运量及游客的需求预测模型,运用指数平滑、SARIMA和Elman人工神经网络3种方法,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差百分比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模型预测效果。预测实例表明Elman神经网络模型更能反映时间序列的波动性,更适合桂林漓江旅游需求预测[2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在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过程中仍然偏重于定量研究方法(模型)的使用和探索,但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开始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以及一些方法的综合运用,预测方法正由单一化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是和国外的研究相比较,虽然研究方法日益丰富,但是研究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对于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和体系形成需要不断地努力。
第二,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看,国内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方面着重现象的统计描述,利用模型进行过程和机制分析较少;针对某一消费者群或旅游目的地的实证分析较多,对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少;强调个案研究多,以个案推导整体的做法不够严谨,样本质量和代表性存在问题,研究结论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在研究中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对于预测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足,致使其实用价值受到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范业正.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始终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5,20(3):10-11.
[2]王铁生,葛立成.对来杭国内旅游者的动态分析[J].浙江学刊,1984(4):7-13.
[4]欧阳润平,胡晓琴.国内外旅游需求研究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3):80-83.
[5]任来玲,刘朝明.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文献述评[J].旅游学刊,2006(8):90-92.
[6]叶涛.黄山旅游市场的分析和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2):63-68.
[7]韩德宗.旅游需求预测重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J].预测,1986(6):66-67.
[8]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133-136.
[9]张洪明.森林旅游客流量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J].四川林勘设计,1995(4):29-33.
[10]赵西萍,王磊,邹慧萍.旅游目的地国国际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综述[J].旅游学刊,1996(6):28-32.
[11]魏启恩,刘新平.西安市境外游客动态预测模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67-71.
[12]周建设,刘新平.昆明境外游客市场预测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75-79.
[13]管宁生,杨丽,王建平.鹤庆县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J].社会科学家,1998(增刊):105-108.
[14]李峰,孙根年.基于旅游本底线法(TBLM)的旅游危机事件研究——以2003年“SARS”事件为例[J].人文地理,2006(4):102-105.
[15]吕连琴,王世文.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4):93-96.
[16]田喜洲.重庆市美国客源市场分析、预测与开发对策[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3):18-20.
[17]张启敏,汪文帅.宁夏旅游需求量的预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62-165.
[18]吴江,黄震方.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模拟的初步研究—Logistic曲线模型方法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5):91-94.
[19]王娟,曾昊.人工神经网络——一种新的旅游需求预测系统[J].旅游科学,2001(4):24-27.
[20]郑江华,刘平.新疆国际旅游客源量的线性组合预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1(2):140-143.
[21]张立生.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59-61.
[22]刘颂.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3(4):107-110.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act on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inbound and outbound tourism of Shandong provincial tourist industry, which brought by the earthquake in Japan in March 2011 as well as the consequent nuclear radiation incident, and then attempts to put forward positive coping strategies of Japanese alternative travel destination, and the strong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etc.
关键词:日本地震;山东省旅游业;影响分析;应对策略
Key words: earthquake in Japan;Shandong provincial tourist industry;impact analysis;coping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26-02
0引言
近年来,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使其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龙头产业或支柱产业。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将达到两万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旅游业将成为众多国家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然而,旅游业是一个高度综合又异常敏感的行业,它具有关联度高、依赖性强等特点,因此细微的外部环境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旅游业及旅游企业的发展。例如,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0年的印尼海啸等等,这些灾害或危机都给旅游业和旅游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旅游业和旅游企业要获得稳步的发展,关注这些灾害或危机给旅游也和旅游企业带来的影响意义重大。日本作为山东主要的客源国,其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9.0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核辐射灾害将对山东省的旅游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1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综合又异常敏感的行业,它具有关联度高、依赖性强等特点,因此细微的外部环境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旅游业及旅游企业的发展。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
1.1 旅游需求方面的影响因素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主要有:第一,经济因素,经济的适度增长和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但经济危机、贫富差距等却会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得阻碍;第二,政治因素,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国际旅游的发展,但短期内的政治动荡、战争冲突都会给一定范围内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第三,人口因素,表现在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状况及家庭构成等方面的不同,所产生的旅游需求不同;第四,文化因素,个人的文化水平及地域间的文化差异都会带来不同的旅游需求;第五,科技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的快速发展;第六,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心理产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短期内会引起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变化,给旅游业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1.2 旅游供给方面的影响因素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也同时对旅游供给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除此之外,影响旅游供给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家或地方的经济政策及旅游规划,还有旅游企业对旅游市场需求的未来预期。
2日本地震对山东旅游业的影响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的西太平洋国际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随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引发的核危机不断升级。截止到4月8日,此次地震已造成12608人遇难,15073人下落不明,而核辐射造成的二次灾害呈现出了“不可预知”的态势。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不算核电站事故造成的损失,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的损失预计最高达1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2011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将比原先估算值下降0.2至0.4个百分点。
由于旅游业及旅游企业易受经济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此次日本地震必将会对日本国内旅游市场和相关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收入带来不小的影响。
近年来日本一直是山东省的第二大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由表1可以看出,2009年,山东省接待的日本游客达到541095人,占入境旅游总人数的22.4%。另外,据统计,山东省2009年入境旅游收入3.37亿美元,占全省入境旅游总收入的15.6%,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数字3%。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旅游市场的波动对山东省的影响将尤为明显。
2.1 对山东入境市场的影响日本强震及造成的核泄漏等后续危机,对日本经济和国民心理造成了严重冲击,灾后重建及经济复苏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短时间内,日本民众的出游愿望势必下降,日本出游人数锐减。因此,从全省来看,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2011年的入境游客中,日本游客的数量将会急剧减少,随之旅游外汇收入将会受到较大影响。据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省今年的日本游客的减少能达到20%,这样一个损失是较难在其它市场中得到平衡的。其次,我国的出境旅游中原本以日本为出游目的地的游客将会延后出行或改变出游目的地。
2.2 对山东出境市场的影响日本灾后重建,尤其是核泄漏带来的核危机,使得日本短时间内的旅游环境恶化,赴日外国人数骤减。据东京入境管理局4月6日的调查结果显示,地震发生的3月11日至31日,自成田机场入境的外国人日均约为3400人,仅为去年3月日均人数的约四分之一。取消团队游或宾馆预订的情况也接连不断,受影响尤其严重的是原本依靠赏樱季节赢利的观光业。日本地震后,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要求立即暂停组团赴日旅游,随着日本核危机的不断延续,山东省赴日旅游市场近期很难启动,山东省的出境旅游中原本以日本为出游目的地的游客都选择了延后出行或改变出游目的地。
2.3 对山东旅游企业的影响从山东省各旅游企业来看,短期内受到最大影响的将会是旅行社行业。目前,山东省的日本出入境旅游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将导致以日本出入境旅游业务为主的旅行社举步维艰;受到较大影响的是一些高星级的旅游酒店和旅游景区,尤其是长期接待日本团体游客的酒店和景区,旅游收入的减少会较为明显;受到影响较小的是交通运输和旅游购物的相关企业,由于日本是临近旅游市场,交通成本相对较低,且日本游客多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来到山东省,因此购物消费在整个旅游消费中的比例较小。
3山东旅游业针对日本地震应采取的对策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致力于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山东旅游工作的主线是打造旅游品牌,提升产业素质。[2]并将2011年定位为“旅游品牌建设启动年”,全力推进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日本地震对山东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各旅游企业应该在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的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减少日本旅游市场带来的损失,进而继续推动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
3.1 调整国际旅游促销策略,做好日本的替代性出游目的地日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由于此次灾难,使得其他国家的游客对其望而却步,但这些出境旅游消费需求是依然存在的。研究表明当旅游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发生灾难时,他们所选择的是寻找一个替代性目的地而不是完全放弃旅游。[3]山东省可以成为日本的替代性出游目的地。因此,山东省旅游行政部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业内沟通等方式,进一步分析日本地震对山东旅游市场的影响,把旅游促销的重心转移到韩国、东南亚和欧美市场,积极引导并开发国际旅游新产品以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入境旅游市场则跟要强调安全和养生保健等。
3.2 着力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拉动国内旅游需求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入境旅游市场,更多是要把握好国内旅游市场的巨大消费需求。面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冲击,山东省可以进一步通过开展“山东人游山东”、“好客山东贺年会”等活动,扩大国内旅游市场份额。各地政府应积极出面,整合区域内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产业和资源,推出一批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和服务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增加休闲游、自驾游、乡村游等国内旅游产品的供给;并抓住京沪高铁通车新机遇,开展高铁游客一日游、周末游等特色旅游活动,拉动国内和省内旅游市场需求,争取国内旅游市场实现新的突破。
3.3 积极与日方沟通信息,适时开发并恢复日本旅游市场短期来看,日本民众的出游愿望下降,但日本地震,尤其是核辐射危机对日本民众的身心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灾后重建的加快,灾难终会平复,部分人会希望通过旅游的方式来恢复身心健康、消除灾害带来的心理阴影。因此山东省主要经营日本旅游的旅行社,应多与日方合作社沟通信息,继续保持合作和互动,随时了解日本民众出境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动情况,适时开发适合日本人灾后出行的旅游新产品,如保健旅游、医疗旅游和绿色旅游等,为及早恢复日本旅游市场打好基础。
4结语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灾难带来的不只是损失,反而更能激发企业应对灾难的智慧。只要积极应对,山东省旅游业及旅游企业在此次日本地震的影响下,依然可以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发展要求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常莉.旅游学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1.
[关键词] 自助旅游 旅游景区 应对策略
一、自助旅游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旅游消费观念更趋成熟和理性,传统的旅游方式即成群结队地在导游的带领和安排下,沿固定的线路,进行急匆匆地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成熟的游客,而“自助游”这种不受约束,自由自在,追求体验和休闲的旅游新方式备受人们的青睐。
1.自助旅游的概念与类型
自助旅游是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游客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且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一种旅游方式。它能使游客更多地体验大自然、饱览风光、张扬个性、享受休闲,已经成为了一种新时尚和潮流。目前,自助旅游的类型有多种,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按交通方式可分为: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按旅游目的可分为:休闲度假自助游和专业目的自助游两类,而专业目的自助游又包括修学求知自助游、极限探险自助游、特殊兴趣自助游(摄影、登山、滑雪、高尔夫等)等;按旅游者有无接受旅行社的服务来分,可分为:全自助游和半自助游。全自助游是指所有的旅游活动和行程都是游客自行安排的,是完全意义上的自助游;而半自助旅游是指游客自行制定行程和标准,旅行社根据游客的要求提供单项服务,如订票、订房等。
2.自助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自助旅游的发展是相当迅猛的,已备受瞩目,但对于其规模大小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很难进行准确的衡量。即便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散客市场的规模来窥见一斑。根据近几年的旅游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12.12亿,而由旅行社接待的国内旅游者人数只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6.67%;2006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达13.94亿,旅行社接待的国内旅游者人数只占到5.4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团旅游占国内旅游市场比重是相当低的,而且该比重在我国呈下降趋势;而散客旅游市场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都占到90%以上,是我国的主导旅游市场。虽然“散客”和“自助游客”在概念上有所区别,但还是有相当大部分是交叉的,从旅游目的上看,一般散客的旅游目的涵盖更广泛,而自助旅游更侧重纯旅游或消遣性的目的,不包括公务、商务和会议旅游以及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的旅游活动,但在出差目的地或途中自行安排的休闲消遣型旅游活动还应视为自助旅游。因而如果排除其他旅游目的,只计算观光游览和度假休闲这两种旅游目的进行旅行的游客再加上“不参团”这个条件(其他因素忽略不记),是可以算为自助游客的。根据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出游情况统计(按出游目的分)显示,出于观光游览和度假休闲目的游客就分别占到44.9%和18.5%。两者相加为63.4%,再加上“不参团”的游客占90%以上,通过简单计算可得出国内自助游客在总的国内旅游人次中的所占的比率为57.06%,由此可见自助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主导力量。另外,通过携程网对2004年“十一”黄金周的问卷调查显示,国内旅游中,84.34%的人士表示会选择以自助游的方式出游。这表明自助旅游已成为绝大多数旅游者首选的旅游方式。这种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的自助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流,成为新旅游模式下的主导力量。
二、面对自助旅游市场我国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与服务不足
在市场悄然发生转变时,我国的大部分旅游景区并未及时做出相应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调整,仍停留在原有以团队为主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上,这样在接待自助游客时,旅游景区的接待设施和服务就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因而在景区的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的提供上就显得明显的滞后于市场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景区的交通服务不到位
(1)旅游景区(点)的交通是自助旅游的一大瓶颈。交通运力不足一直是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者出行的制约因素,尤其是旅游景区点与点之间的交通缺乏,对自助旅游者中的背包族来说,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没有方便的交通就大大地增加了背包族的出游难度并严重影响其旅游满意度。
(2)旅游景区(点)没有停车场或停车场容量不够。在自助旅游的发展中,以自驾游的发展速度最快,将成为自助旅游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而在崇尚自由、享受和体验的自助旅游时代,很多人选择了自驾游,因而自驾游以其迅猛的速度发展着。但对于我国的自驾车游客,其旅游的尴尬之一就是到了旅游景区(点)没有停车的地方。虽然很多景区(点)都有停车场,但大部分的停车场的容量严重不足,尤其在旅游旺季,因而很多的自驾车游客到了旅游景区(点)要为车子停哪儿发愁,而有的景区停车场的设置不够合理,离景区门口很远,游客步行到景区门口时都已筋疲力尽。
(3)没有配套的车辆服务。在自驾游盛行的时代,旅游景区并没有为这群游客的特殊需要提供服务,如加油、补胎、维修、洗车等服务基本上没有提供。在自驾车出游过程中,车况决定了旅程能否顺利完成甚至涉及人身安全问题,因而如果给自驾车提供相应的维修和检测等服务可解决旅游者的后顾之忧。
(4)交通标识还不够完善。建立和完善统一醒目的交通标志以及景区景点标识对自助游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面积较大、内部道路复杂的景区,没有完善的交通标识和导向指示牌会给自助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在景区内迷路或发生安全事故。没有导游的带领下在景区内游玩时游客完全凭自己的方向感,因而完善的地面标识物可以帮助游客,使自助旅游者能够“按图索骥”、“望牌定向”。另外,在进入景区的主要道路上也应做好显目的标识,以方便自助游客能顺利地找到旅游景区。对于自驾车游客,除了景区内部的交通标识要完善以外,主要的高速、国道、省道的出口及转向景区的主要路口都必须有导向指示牌。而我国很多景区在交通标识上还做得不够完善,不够清楚。
2.与旅游相关的信息提供不足
对于自助游游客,是在没有导游的带领和讲解下自行游玩的,对于旅游景区不了解,景区内的游览线路不熟悉,不知道景区的大小、游玩完整个景区的大致时间、景区内的特色所在、最佳的游览线路、景区内的一些可能的表演活动等信息都不清楚。大部分的自助游客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景区所能提供的零星的信息进行相对盲目地游览。有的游客甚至在游览区内迷路,该走的没走,而有的地方却绕了好几圈。由于没有系统的相关游览信息,再加上没有导游的讲解,很多文化及背景知识不了解,游客不能深刻领略到景区(点)的魅力及精髓所在,因而不少景区会令自助游客失望而归。另外,在一些较大的景区(点)内一些关于食宿等方面的信息对于自助游客也是相当必要的,但这方面信息的供给上在我国的景区内更是溃乏。
3.其他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的缺乏
除了以上几点,在我国的大部分景区内,其他专门针对自助游客提供的相应配套设施和服务也是相当缺乏的,如安全救助服务、背包寄存服务,旅游咨询服务,还有帐篷、睡袋、炊具等的出租和出售服务等等。这些必要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的缺乏也大大阻碍了自助旅游的发展。
三、在自助游背景下我国旅游景区的应对策略
在自助游市场成为我国旅游主流市场的今天,我国旅游景区在服务和管理上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要求。由于自助游客崇尚“休闲、享受、体现个性”的特点,因而对服务和管理会有更高的要求。
1.景区的规划和建设应以自助游为导向
我国大部分景区仍停留在原有以团队为主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上,这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如果还不转变经营思路,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因为对于旅游景区来讲,自助游客已是其顾客中的主流,是主导力量,因而在旅游景区规划和建设时,应着重分析自助游客的旅游消费特点和行为,并根据其特点合理规划和建设景区,以迎合主流顾客的需求。
2.景区的服务应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
因自助游客追逐的是休闲、放松、个性和深度了解景区文化,那种赶鸭式、走马观花式的团队旅游方式为他们所摈弃,因而景区在针对自助游客时提供的服务应注重人性化和个性化。如:针对背包族的背包寄存服务,因背包族往往有一个很大的旅行包,长时间背着这样一个旅行包实在是相当辛苦的,提供背包寄存服务可以为他们的旅途省力;针对家庭游客的托婴服务或婴儿车廉价出租服务等;针对自驾车游客的停车场与景区间的交通服务,因我国很多景区在游览线路的设计上是不让游客走回头路的,从前门进后门出,这对于自驾车游客很不方便,因游客游完整个景区时人在后门而其车却停在前门,自驾车游客要再从后门返回到前门开车,可想而知这其中的不便之处了,因而对于自驾车游客来说做好停车场与景区进出口的交通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如一些有条件的景区可划出一定的区域供自助游客进行野营、野炊、烧烤、联谊等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帐篷、睡袋、炊具、烤具、音响设备等的出租和出售服务及简单的生食、饮用水等。
3.在景区内建立无人导游系统
无人导游系统的建设对提高自助游客的旅游满意度起关键作用。景区无人导游系统包括旅游咨询服务站、自助旅游手册、语音导游讲解设备、景点导向指示牌等。旅游咨询服务站最好设在景区门口,免费地给游客提供完整的景区旅游信息服务,提供相关的咨询和帮助,发放旅游景区的介绍册子等。在自助旅游手册中最好包括该景区(点)的详细介绍、最佳的游览线路、游完整个景区大致所需的时间、景区内交通情况的介绍、景区内及附近的食宿情况的介绍、景区各商店和娱乐场所的介绍、景区内治安站点的介绍、其他相关服务的介绍等等。在一些较大的景区内,最好能多设几个类似的服务站点,以方便游客的咨询。同时也能够提供免费咨询电话。另外,如果景区能够提供语音导游讲解设备,就可以弥补自助游客没有导游讲解的缺憾,使自助游客对旅游景区(点)的文化内涵和背景有更好的了解。
4.旅游景区的营销应网络化
自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虽然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一般是有事先计划的,而很大部分的自助游客在确定旅游目的地时所参考的信息是来源于网络的,因而旅游景区应根据这一特点在网络上建立起完备的营销系统,以争取更多的自助游客来游览。在网络上,景区应尽量提供详细的介绍信息,包括提供旅游六要素行、食、住、游、购、娱的咨询服务、天气咨询服务,以及其他咨询服务,同时能够提供交通、气象、路况等的详细说明和门票、食宿等预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玉李建伟:中国自助旅游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J].经济论坛,2005(24):68-70
[2]许峰:转型视角下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科学,2006(4)12-18
[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