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重点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重点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政府职能

1 政府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国家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能有效减轻医疗费用给政府财政带来的压力,有利于构筑防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和防线,是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在提供优质、价廉、方便、快捷、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政府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

1.1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是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这种特殊服务的宗旨是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从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考察,无论是属于公共产品的社区公共卫生,还是属于准公共产品的社区医疗,政府都应当重视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资金和政策的投入,这也是政府真正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1.2是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卫生服务结构的必然途径 现阶段民众享受不到高覆盖面、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原因之一就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失败以及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无人问津。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一种恶性循环,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医患关系的紧张以及卫生资源的极度浪费。而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采用符合成本效益的适宜技术而不是昂贵技术,其预防疾病的成本远低于治疗成本,有利于扭转服务机构靠向患者收费赚取收入,希望患者越多越好的错误激励机制,有利于患者合理分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能避免大医院的重复建设和重复购置,从而减少政府的重复投资,使居民享用低医疗成本的服务,并可通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但是,完善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布局、功能,使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依赖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合理地引导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使卫生服务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2]。

1.3是政府工作"以人为本"、保证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3]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然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考察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重大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关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健康问题。政府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彰显了其"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同时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政府职能概述

2.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属性和分类[4-5]

2.1.1社区卫生服务的属性 明确界定社区卫生服务的属性是研究该领域政府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按照其内容的不同性质将社区卫生服务中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及范围划分明确,才能进一步确定政府、集体、市场、个人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相应责任,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其中应当承担的职能。从总体来说,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以下属性:①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双方信息不对称,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动权掌握在全科医生手里;②社区卫生服务消费是基于维护生命健康权利的基本消费,需要社区从解决疾病向解决居民健康问题发展,不仅要求诊治常见病,而且要满足健康教育、康复保健等多方面的需求,预防性、干预性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比重逐步加大;③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增多,供给方式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社区卫生服务市场却是有限的。随着人们卫生观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提高,不同背景的社区和人群其需求层次也是不一样的,而在一个社区内开展卫生服务,其服务时间和范围、对象和病种是有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供给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④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中,卫生产品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能直接导致"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存在医生谋取"垄断利润"的可能,影响了医疗市场的公平,侵犯患者的利益。因此,要求政府必须干预,强化有计划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2.1.2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分类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是"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基层卫生服务,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两部分。根据卫妇社发(2006)239 号"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等,并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诊疗护理、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等,以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的医疗服务。按照这些内容,可以将社区卫生服务分为公共卫生服务、准公共卫生服务和私人卫生服务三类[6-7]:①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特点,受益面大、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和外部效应,主要用于防范和化解公共卫生风险,但个人不愿购买和私人机构不愿或难以提供的卫生服务。从经营的角度看,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个人对这类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动需求很小,供给者提供这类产品也不会获得理想的利润。同时,由于消费人数的增加一般不导致成本的增加,而且一经提供就有众多的人享受,所以从社会角度上考虑,公共卫生服务会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率;然而,在市场机制下这种具有高经济效率和很强公益性的公共服务是没有人愿意主动提供的。这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市场完全失灵的领域,自由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包括卫生监督执法、重大疾病控制与预防、以及健康教育等[8]。②私人卫生服务:个体根据自己的健康需求、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的特殊而非必需的卫生服务;受益者主要为个体,且不具有外部效应的卫生服务,可由个人、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付费。比如,病因明确、疗效明显的急症就诊、外科手术等,有着价格弹性小、成本--效益好等特点,随着经济发展,可以逐步纳入准公共产品进行提供;而有的病种,价格弹性大,没有确切的治疗和防病效果,成本--效益差,就属于私人卫生服务。③准公共卫生服务:介于公共和私人卫生服务之间,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和一定外部效应,但根据现阶段国家或各地区的财力和卫生资源状况,还不能完全由政府保障,需要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卫生服务。这类服务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配置资源,必然会出现市场失灵,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也不宜完全采用市场提供方式。如果为数众多的低收入群体得不到这类应有的正常的服务,对公民健康、劳动力资源供给的潜在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家庭、社会、国家都是一种损失,严重影响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因此,对于这些具有"公"、"私"两种属性相结合的社会效益较高的公共产品,虽然它具有部分私人产品的性质,但由于是在社区这样一个特殊具体的环境下,涉及到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公共产品的特质,宜归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

2.2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职能[9-11] 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从市场经济发展史来看,发达国家政府职能演变的规律是:从以经济为主逐步扩展到以社会性公共服务为主[12]。

在国外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宏观调控和信息服务是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制定"游戏"规则,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服务。具体就是管执照、管规划、管考核、管监督;以及协调疾病基金或保险公司等医疗保险机构和医师协会的关系,做出最终裁判;此外政府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利于患者更好地选择卫生服务。

而在我国,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中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社区卫生服务又具有基础性、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公平性、公益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注定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者和主导者。因此,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所履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政府是建设者。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要点,是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是切实加强预防战略,增进健康的重要环节,在社区卫生服务的起步阶段,政府应成为卫生事业筹资主体、卫生机构建设主体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费用支付主体。②政府是组织者。社区卫生服务活动是由多种要素有机构成的复杂的运行系统,政府是这个系统高效公平运行的组织者和调控者。为实现这一职能,政府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经济行为,包括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培育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系统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③政府是管理者。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和行政力量对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管理。颁布与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社区卫生服务行业标准与社区卫生服务指标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监督与评估制度、社区卫生服务行业职业技术支撑与队伍建设等政策法规,把握其可操作性、稳定性、导向性原则[13]。

3 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处于研究的需要,对西山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以及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3.1资料与方法

3.1.1一般资料 采用非概率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前卫、福海、金碧、永昌、棕树营、西苑、马街、海口、碧鸡、团结10个街道办事处抽取1个总中心共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而在每个办事处抽取 30个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3.1.2调查内容 ①西山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②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

3.1.3方法

3.1.3.1 查阅相关资料 统计报表,年度总结等。

3.1.3.2 问卷调查 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社区居民和前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 总共调查人数为300 人,回收有效调查表297 份,回收率 99%。

3.1.3.3 现场调查和访谈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基本情况,资金投入和财务收支情况,医疗服务项目开展与提供情况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个。

3.1.4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资料采用 EXCEL2000 建库。 另外,也对一些资料直接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

3.2调查结果

3.2.1西山区卫生机构、床位、人员数和运营情况(含驻区省、市医疗机构) 截止2010年底。辖区内共有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176家,民办医院23家,个体医疗机构488家;辖区内医疗机构总床位数6505张,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床位数5388张,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床位1117张。辖区内共有医务工作人员13220人,其中:执业医师7204人,护士3437人,药剂人员366人,管理人员56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23人,乡村医生135人,非卫生技术人员892人。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服务站50个。公办38个,民办28个,国有企业转型11个,卫技人员1302名,执业医师172名(全科医师108名),,护理人员485名(全科护士67名)。

3.2.2西山区居民卫生需求和利用情况

3.2.2.1调查居民的就医可及性 在所调查的人口中, 有近 68%以上的居民最近的医疗点在 2 km以内,有11%左右的居民看病要到 4 km以外的地方;有接近 45%的居民可在 15 min内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有近 20%的居民前去就诊要耗时 30 min以上。综合上述两项指标可以看出,15min社区医疗服务圈:即居民从家中步行 15min均可到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有方便、快捷的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构建规模尚未很好形成。

3.2.2.2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及费用情况调查 在所调查人口中, 有70.4%的居民患病后都首选市区级及以上的医院就诊, 只有 27.3%的居民患病后选择社区卫生机构。 同时,还了解到其实有近 80%的患者的病因都是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和康复治疗,完全可以在社区得到解决。 而患病的居民选择就诊单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按比重大小分别是医疗技术好、离家近和价格便宜。由表3、表5可以看出,在这次调查的 297 名居民中, 只有81 名居民利用过社区医疗服务,占 27.3%,患者平均每次就诊费用约为 180 元。

3.2.2.3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 在所调查的人口中,居民对社区医院最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是技术水平差,普遍反映在社区医院看病不放心,担心误诊,耽误了治疗。 除此以外,也有部分居民反映社区医院有时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导致医疗费偏高。

3.3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查结果

3.3.1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多都是由原城区卫生院拆分或由部分中小型企业职工医院变身而来,成立时间都有十几年以上。但以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时间为准,都是在 2006~2008年建立的。 10间社区医疗机构中,均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均属于非营利性机构;由公立医院办的有2间,民营资本办的有 1间,由卫生院转型的有6间,由厂矿医务室办的1间。

3.3.2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资金投入和社区医疗机构的财务收支情况[14] 所调查的 10 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只有 6所为当地政府部分提供使用, 而其余的 4 所卫生机构的业务用房的资金来源全部是自筹。从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了解到,2006~2008年,按城镇人口每年人均8元标准,由市级财政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08年开始,按照农村人口每人年均6元标准,市级财政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09年开始,中央和省级财政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增加到人均15元。到2011年达到25元,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在所有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政府的财政补助,其中,政府提供财政补助最多的达到了 40余 万元,最少的也有 5万余元。 所调查的 10 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日常运作的过程中, 据卫生局报告统计,2012年我区社区医疗的财务收支情况为盈利。

3.3.3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 所调查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平均服务半径 3.1 km,最小服务半径为 0.6 km,最大服务半径为9.7km;平均服务人口49351人, 最少服务人口 26722 人, 最多服务人口为 99871人,服务人口在 4.00 万~5.00 万的较普遍,有 5 个,占 50%。

3.3.4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项目的开展与提供情况 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作以来,都是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为主,而其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开展不理想甚至没有开展,特别是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双向转诊"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只有社区医院单方面向上转诊,而大医院的下转患者次数为零。

3.3.5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状况 在所调查的 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虽然全科医生配备都符合标准; 但每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员兼职情况,从而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和服务功能的开展。

总之,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医疗成本和医疗资源,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必须合理分工,各司其职,目前,政府虽然提出各医疗结构分级负责并努力推行,要求大医院发展高技术,负责疑难杂症,社区负责预防、保健、康复和基本医疗,以真正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的,但现实是,居民的医疗保健观念还存在滞后和误区,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建设也存在硬伤,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一方面,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够深入,对社区医院所提供的服务认同度还不够高,担心被延误病情或误诊而难以放心托付。居民们往往无论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门庭若市;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得到一些居民的认可,但社区医院在人群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仍然十分微小。另一方面,由于主客观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软件建设均存在一定问题,居民缺乏对机构的信任,直接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低下。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人员素质、软硬件设施、服务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质的提高,很难让居民放心就诊。

在调查中,充分反映出医疗安全问题与服务需求的矛盾。如患者在大医院配好的注射类药物,要求社区医院上门注射,其中部分药品为易于发生药物反应的生物制品、抗生素类药物等,社区医师出于医疗安全的考虑往往难于满足患者的要求,虽然经过解释大多数患者能够接受,但也有不少患者表示不满。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如:由于区卫生公共服务的筹资机制不合理,而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分配不均,致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成本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的改善、基本医疗设备的购买、人员的培训、职工工资与福利待遇的提高;进而又导致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稳定性差、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服务质量偏低、服务功能无法进一步拓宽、预防保健工作难以真正落实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居民中的声誉,导致居民满意度不高,最终减少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

以上调查的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要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和谐发展,健全和规范"六位一体"功能,除政府给予政策、财政等外部大力支持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需苦练内功,增强自身软实力,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培养大量具有优秀资质的卫生人员、拥有可靠的医疗设备和过硬的服务能力;还需要加强宣传引导,更新观念,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还需要各级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合理、有效、可行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转。

4 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履行现状分析

4.1宣传引导机制的缺失导致社区医疗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 由于长期以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双向转诊制度"缺乏有效的广泛宣传,导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一直较低。

在本次调查当中,有近64%的居民在选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担心的选项中都选择了"技术水平低"。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无人问津,居民们通常只是感冒发烧的小病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或者先在大医院确诊后到社区医院进行治疗和后期康复。很多患者担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设备、药物配备和医生的资质等方面都不如大医院,担忧在社区就诊会延误病情。一般而言,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居民们都希望能够到医疗条件好得多的大医院去就诊。

4.2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兑现机制不合理、投入分配不均[15] 西山区在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中,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每年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两次量化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相关经费。但是,在考核过程中,区卫生局只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中心进行考核,总中心又对所辖区域内的分中心和服务站进行交叉考核。这样一来,考核标准的把握程度就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最终往往会因考核中的主观因素过多而导致政府兑现经费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分配不均,多的可兑现到几十万,少的则只有几万甚至几千。调查表明,仅2012年的兑现款中,政府提供财政补助最多的达到了40余万元,最少的却只有 5万余元甚至几千元。

4.3西山区在城、郊两个区域的社区卫生服机构设置不均衡 据本次调查表明,西山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77家,其中城区7个办事处共61家,三个郊区办事处共16家。由表8可以看出,从服务人口来看,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多出5个百分点,即至少多设置了4家。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不足5个百分点,以城区为标准,即在郊区至少还需设置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服务区域来看,出现严重比例失调。这也是导致西山区尚未很好形成"15min社区医疗服务圈"的主要原因。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2方面,①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布点布局上,未出台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文件;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引导有失偏颇,致使社会资本筹资举办方考虑经济效益问题而不愿到郊区投资[16]。

4.4政府对社区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调查中,许多居民反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常提供不必要的服务和医疗费用过高等问题。而同时,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认为运行资金不足,只能以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来维持日常开支,导致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项目只能开展部分甚至不开展。 但从其财政收支状况来 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处于盈利状态,而他们的盈利基本上都来源于基本医疗服务。由此判断,居民所普遍反映的一些问题确实存在。这与政府对社区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

目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手段主要是考核,但在实践中,只是把考核作为体现政府主管部门的权力体现方式,把考核指标的设定以及考核的操作作为平衡多方利益的重要手段,而没有真正把综合评价体系的设置与评价作为干预、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方向的指挥棒;考核内容及指标设置不尽科学,容易误导形式主义。同时,比较重视强调政府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但对如何细化内部运行规程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微观管理的合理度和科学性等缺乏系统的思考。比如对健康档案的管理,往往只重视健康档案建档率的指标考核,却忽视档案信息变更率,从而容易误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视表面文章,弱化服务实质,重建档,轻管理,出现健康档案从建档之日起就成了死档案的现象。同时,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转诊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在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工作机制一直未真正形成[17]。

4.5政府缺乏吸引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 本次调查表明虽然现在社区都在加强全科医师及其他人员的配备,但由于资金问题,全科医师除了工资以外不能享受其他福利和保障,再加上根据政府的规定补贴只针对岗位而不对人,以致退休后也不能享受应有的待遇,所以很难吸引优秀人才。

5 现阶段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政府职能实现的途径

5.1明确政府责任,强化管理和监督职能 要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从业人员的行为符合居民的利益,明确政府责任,制定规则和严格监管非常重要。

5.1.1合理提出本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布点的原则。重点以满足区域范围内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原则,可以充分考虑结合城市的大小、原有卫生资源的设置、人口的密度、交通状况、居民的经济收入等来综合考虑。同时,也不能片面强调几分钟服务路程的要求,既体现工作的原则性,又要有相对的灵活性。

5.1.2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实现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行业的有效监管。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在准入方面,凡是申请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具有能够提供"六位一体"综合的能力;实行年检制度,对年度评估不合格的或受到行政处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摘牌和取消医保定点单位资格等措施,直至取消举办者的资格;通过公开招标重新建站[18]。

5.1.3理顺服务价格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内容非常广泛,有些项目如家庭护理、代请会诊等,按现行医疗收费标准难以套用,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是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的结合,疾病的诊治费、药品费等为个人提供的卫生服务,,应该实行非营利性的有偿服务,按照服务成本收费;而健康档案建立费用、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为公众提供的卫生服务应实行无偿服务,但也要按核定成本,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得到合理的补偿[19]。

5.1.4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双向转诊"制度。强调两级医疗卫生网络机构的责任。要将双向转诊制度的执行纳入两级机构的职责范围;建立合理的转诊机构和工作流程,双向转诊单位要制定双向转诊制度实施细则,明确服务流程,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强调对"双向转诊"情况的监管和考核,将"双向转诊" 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与医疗机构负责人个人绩效考核挂钩[20]。

5.2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居民的认同感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要让居民明确其定位、特色以及发展方向。 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和大医院在功能方面是不相同的,除了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外,还提供居民的保健服务。因此,现阶段政府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制定更多的惠民政策用来引导居民的就医方向,并且对我们所做的工作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的各项便民优惠政策,能够通过亲身体验真正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便捷与实惠[21]。

5.3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健全科学的补助机制 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房屋、设备、人员进行的大力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居民没有得到切实的实惠,社区卫生机构的效率依旧低下。因此,有必要改变社区卫生投入的方向,在加大对社区硬件设施和人才投入的同时也重视对社区参保人群的投入。另外,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量化考核时,提前培训好一批专业素质强、与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直接利益关系的考核专家组,由经过培训的专家组统一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避免因考核标准把握不一致及人情关系影响最终的考核兑现经费。

5.4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才 要解决好社区医疗人才的瓶颈问题,首先应该对社区医务人员继续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同时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的任职资格制度。同时,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医务人员下基层,如给在社区卫生中心服务的医务人员适当的补贴,并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 再者,要加强人员和技术交流,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22]。

6 结论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赋予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政治责任是指政府官员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并且推动其实施的职责,与公共权力密切相关。政府对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保证每个公民都享有最基本的健康保健,保证公民共享社会文明成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了健康的公平性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均衡性,由于区域间、各社会阶层间的收入和基本公共卫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成员之间依靠自己的力量享受到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肯定存在差距,政府的政治责任就是要从政策上主导,建立公平的卫生服务体系,努力缩小这种差距,提高人居幸福指数,力求实现居民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保障公民健康公平。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的功能是防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而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发挥街道、群体、各社会团体、医务人员、家庭的优势,依托严密的组织网络结构,作出快速敏捷的反映,在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方面构筑起三道防线;还可以建立有效的防范、治疗、保障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环节,在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加强社区卫生工作,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快整合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强化综合一体化服务,拓展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坚持质量效益优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为居民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发挥其双重网底功能,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鲍勇.社区卫生服务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杜乐勋,张文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崔树起,杨文秀.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士雪,曹艳民.政府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实用全科医学,2005,3(41).

[5]马智容.基于昆明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的调查分析[C].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韩子荣.中国城乡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王瑜.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的政府职能[D].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史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中政府职能研究[D].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卢 希.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政府职能[C].长沙: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2009.

[12]曹闻民.政府职能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3]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4]西山区卫生局.2008-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总结报告,2012.

[15]屈凡伟.云南省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试点补偿机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昆明医学院,2004.

[16]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山区社区医院设施布局布点规划(2010-2020),2010.

[17]鲁文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障碍因素研究-以昆明市五华区为例[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8]孔毅.云南省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评价指标研究[D]. 昆明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6.

[19]龚幼龙,庞连智,施永兴.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构思[J].中国全科医学,2002(12).

[20]昆明市卫生局.昆明市发展社区卫生文件汇编[C].昆明:昆明市卫生局,2007.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妇幼保健体系;做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c)-0127-03

[Abstra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platform to carry ou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ork.In recent year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ork in Jiangdu district of Yangzhou city has obt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n aspects of service,talents,equipment,and health care technology.Nowaday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ork in Jiangdu district was in advanced level in Jiangsu province.The study summed up the specific working experience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and put forward to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working direction in future.

[Key word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ystem;Practice;Experience

近年来,本区以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为指导,以贯彻实施“两纲”“两规”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全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已建成设施完备、妇幼卫生信息、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水平、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基本完善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基本适应多层次的服务需求,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任务。现将本区建设农村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政府重视是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的前提

本区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总体规划》《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并将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作为政府年度考核指标,制订了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妇儿委、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协调工作机制,落实妇幼卫生项目配套政策和补助经费[1-3]。有效推进全区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2 体系健全是开展妇幼保健服务的基础

2.1 加强全区妇幼保健指导中心建设

为拓展区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区妇幼保健工作指导中心、技术中心的规模和功能,我们多方争取财政支持和政府扶持。去年整体搬迁区妇幼保健院,新建一幢23 000 m2集临床、保健、医技于一体的综合大楼,为全区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提供更加优美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区妇保院建成扬州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妇产科为扬州市重点专科。在全省县区级独立建制妇幼保健机构中,本院综合指标位居前列,为“全国百强妇幼保健院”。

2.2 全面完成乡镇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设任务

根据市卫生局相关文件要求,本区从前年年初开始拿方案、定标准、搞设计、抓试点,着手对全区16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儿保门诊装修改造、设备设施配置,全区共计投入100余万元。同时完善软件资料并配备人员,村卫生室均配齐必须的妇儿保装备,创建任务三年目标两年内全部完成。

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成后,全区设有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机构17家,除区妇幼保健所设有专业的儿童保健门诊和妇女保健门诊外,全区16家卫生院都设有妇女保健门诊和儿童保健门诊,全区共有专兼职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82名,学历均达大专以上。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的工作人员,全部考核合格,取得《技术合格证书》,机构合格率、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基本满足辖区内妇女儿童的保健需求[4-5]。

按照规范化妇儿保门诊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叶酸发放、孕产妇系统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系统管理以及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等各项工作,均建立台账,登记细致,资料完整。

2.3 明确村卫生室妇儿保人员工作任务

本区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率达100%。目前全区240个村卫生室均明确妇儿保工作人员,具体承担产后访视、叶酸补服、信息上报和通知体检等工作任务,近期区、镇组织对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指标显示,村卫生室的相关台账齐全、记录及时完整、群众满意度较高,切实做到任务明确、制度健全、工作到位。

2.4 健全全区重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

为加强本区重危孕产妇的管理。建立快速、有效的急救“绿色通道”。本区制订下发了《关于成立江都区重危孕产妇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和《江都区重危孕产妇抢救预案》,明确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为孕产妇危急症抢救定点医疗机构,设立24 h畅通的孕产妇急救电话,配备相关医疗专家。几年来,以区妇幼保健院为主导的重危孕产妇绿色通道快速、得力、有效的施救措施挽救了数名重危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保障了母婴安全。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重危孕产妇急救应急方案,为本区重危孕产妇的抢救积累了丰富、实用的经验。

3 强化督导是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的关键

3.1 每月督导

区卫生局防保科和区妇幼保健院群体保健科每月组织开展对基层单位的督导,了解全区妇幼保健工作进展情况,并根据情况走村入户,发出督查通报,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并反馈到各单位;镇防保所每月对村妇儿保工作的督导,核对相关资料,了解运行情况,并向卫生院和镇政府负责人汇报,争取重视并予支持。各级督查结果都与公共卫生绩效考核挂钩,作为公共卫生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6-7]。

3.2 严格准入

严格实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资格准入和人员培训。每年举办两期产科人员培训班,邀请市专家对全区产科人员进行产后出血的预防处理、产程观察及处理、催产素的使用、产科病历的书写等知识培训,培训考核合格率100%,从业人员均持证上岗。同时完善助产机构建设,我们对照省、市助产机构评估标准和要求,对全区医疗机构助产技术服务检查验收,对基层卫生院产科的人员、房屋、设备、业务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并对条件差、隐患多的单位发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并复查,取消不合格助产机构9家[8-9]。

3.3 加强培训

每年全区召开妇、儿保医生例会共6次,以会代训,学习公共卫生项目要求,布置阶段工作任务。安排乡镇妇儿保医生轮流到区妇幼保健院相关科室跟班学习3周60人次,结束时进行书面考试。为提高全区妇幼保健服务水平,针对妇幼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邀请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对全区妇幼保健人员进行高危孕产妇管理和DDST业务知识培训。

4 质量提升是履行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的目标

通过改善全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联系,促进了卫生部门与各级政府的沟通,促进了和谐卫生的建设,使卫生行业与人民群众关系更加紧密,健康成效不断显现。

4.1 妇幼保健指标圆满完成

去年,本区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省市考核标准。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3.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5‰,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99.2%,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9.5%,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6%,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9.5%。

4.2 两个系统管理得到强化

①孕产妇系统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辖区内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基层高危孕妇的筛选、管理、转诊制度和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剖宫产率的降控和产后访视的工作质量。②儿童系统管理进一步加强:在做好儿童日常保健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体弱儿、高危儿加强管理。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依据《江苏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通过对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听力缺陷三种疾病的筛查工作来降低新生儿致残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0-11]。

4.3 “三网”监测信息规范准确

为进一步提高“三网”监测质量,我们统一规范了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台账,以便于统计数据的归档和追踪分析;充分发挥网底功能,减少漏报,保证了台账和报表的一致性。及时对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4.4 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制度化得到巩固

根据省市统一要求,本区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叶酸补服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按序时推进,对省下达的25 000名名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每年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三年来全区共完成77 587人次“两癌”检查任务;认真落实分娩补助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产妇在出院前由接产机构直接补助500元,并将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基本服务项目公示及限价收费制度、住院分娩实名制、控降剖宫产率等有机结合,组织业务培训,定期督查。近年全区剖宫产率始终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全区产科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规范实施叶酸增补项目,加强镇妇保医生和村医生对叶酸发放、随访与管理的考核,使发给育龄妇女的叶酸“不仅发在手里,还要吃进嘴里”,防止领而不服或漏服,不断提高叶酸服用率、依从率[3,12]。

4.5 围儿保协作机制长效建立

本区在调整和充实围产期保健工作协作组成员的基础上,成立儿童保健协作组,两个协作组的调整和成立以及定期例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各医疗保健机构的协作,对共同做好妇女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提高产、儿科质量,加强面上工作指导力度,协调单位间妇幼保健工作任务的落实,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全区围儿保协作组会议,组织对全区出生缺陷和儿童死亡及危重孕产妇抢救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制订干预措施,确保母婴安全[13-17]。

4.6 妇幼卫生健康宣教氛围浓厚

本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门诊时口头宣教、印发宣传画册、开展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和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妇幼卫生政策、管理及健康知识等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氛围,对妇幼卫生工作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5 体会与工作建议

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本区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今后我们将主要围绕以下4方面下功夫。①在拓展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根据妇女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努力提供全方位服务;②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围绕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营造人文环境,加强人文关怀,使群众身心愉悦地就医保健;③在改进服务措施上下功夫,简化流程,方便群众,努力造就各种便利,最大限度地满足妇女儿童需求;④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高超精湛的技术达到一流妇幼卫生工作水平[18-19]。

综上所述,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断地改进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卫宪,叶菲,蔺刚,等.新形势下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3(1):42-44.

[2] 钱振宇,钱立杰,闫承生,等.河北省乡村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13-5116.

[3] 任莉,白继庚.2009年山西省妇幼保健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5):645-648.

[4] 卫生部.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卫办妇社发[2010]201号)[Z].2010.

[5] 罗敏.全区妇幼保健工作现状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5(8):43-45.

[6] 浙江省政府.浙江省妇女及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Z].2011.

[7] 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J].求是,2011,3:45-47.

[8] 王秀梅,刘敏.江苏省盐城市2011年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3(6):349-351.

[9] 卫生部.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10] 许国璋,程志华.推行‘全科疾控’工作模式践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1):3-5.

[11] 付艳娥.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3):261-262.

[12] 黄蛟灵,梁鸿,类继权,等.国外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特征及启示[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7):985-987.

[13] 王睿.芜湖市妇幼保健机构的现状与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6):827-828.

[14] 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15] 刘芝梅,吴修荣.三级妇幼保健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质量缺陷定额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 12(35):234-235.

[16] 邓莉,谭伟,李长明.浦口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调查[J].医学信息,2014,27(28):324-325.

[17] 王慧琴,傅葵,郝卿.市级妇幼保健院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48-1551.

[18] 庞玲.以实施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妇幼网络体系建设[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4(4):8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