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扶贫工作的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扶贫攻坚培训课,让我强化了服务大局的意识,同时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加快乡镇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的意义。
二、不同地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
这一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市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扶贫办主任廖主任的授课,就像一面窗户,让我们打开眼界,能够站在更高的台阶重新去认识当前扶贫攻坚的形势,去看待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三、案例的分析,警醒了自我
课堂上,扶贫办主任廖主任还结合实际给我们分析了案例,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慰问式扶贫已经成为历史,切实带动群众搞发展,谋出路才是当下形势的走向及工作的要求。
同时,扶贫办主任廖主任让我们通过查找别人问题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之一。事例也告诉我们没有搞好群众关系,最终会导致工作无法开展,所以我们要着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理好各种关系,在阳光心态下工作。
四、前辈的经验,找准了差距
在以往经验的分享中,我们学到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如何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如何处理工作中棘手的复杂的问题等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相比之下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当然找出差距并非要生搬硬套别人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是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方法。
五、言传身教,时刻警惕
培训课的最后一天,扶贫办主任廖主任给大家深切的讲解了当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的政策和任务,给大家狠狠地敲了一记警钟,扶贫办主任廖主任用切身的体验和经历,用幽默风趣的话语让我们认清了当下扶贫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清晰简洁的说明了当下脱贫任务的紧迫性,领导重视、资金投入、精准扶贫的措施等等,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的工作人员敲着警钟。扶贫工作重担在肩,难点多,经验少,同志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扶贫办主任廖主任提醒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以高度的思想觉悟和舍我其谁的牺牲精神走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线,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确保完成2018年脱贫目标,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打良好的基础。
通过“三送”平台,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力促“三送”挂点村环境秀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社会更和谐。
二、工作内容
(一)提高认识。全办领导干部每人一句“三送”心语,以心语贴近群众。办主要领导带头,全体干部对“三送”工作的个人感悟、个人体会、个人思想、个人想法、个人打算精炼成一句话,写在卡片上,将收集所有心语卡片,制作成为“心语墙”,在“三送”挂点村—瑶上村显眼处打板悬挂张贴。
(二)浓厚氛围。村、组、户均有一种“三送”宣传载体。营造浓厚的“三送”工作氛围,搞好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到挂点村有一间“三送”宣传活动室,组有一个“三送”宣传栏,户有一本“三送”宣传手册,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三送”春风吹遍全村的每一个角落。
(三)加大投入。兴办一批实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深入村、组、户搞好调研,倾听群众呼声,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每月进行记录汇总,定期对台账落实情况做好分析总结及销号处理,不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四)个性帮扶。为联系户制定一个增收计划,助农脱贫致富。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年初每位挂点领导干部帮“三送”村联系户制定一个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增收计划,对照制定的增收计划实施联系跟踪服务,提升联系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助推农户增收致富。
(五)攀亲结友。结交一批农民朋友,密切干群关系。紧紧围绕“农户增收、促进和谐”的总体目标,深入群众家访,办领导要带头参加,直接面对群众,多聊发展、多话增收,干部把农民群众当朋友,群众把干部当知心人,通过走访结交一批最穷最苦最需帮助的农民朋友,密切干群的血肉联系。
(六)真情真记。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培养民情干部。要求“三送”挂点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做到一日一记。通过记民情日记,做到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对群众反映的所有大小事情都认真梳理,追踪解决群众诉求。民情日记要摸实情讲真话出真招,真情真记,避免流于形式,每位“三送”干部的民情日记要制作电子版,上传民情网。
(七)建章立制。健全完善一批制度,促长效化、常态化。建立健全“三送”长效机制,切实形成用制度巩固成功经验,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用制度推动工作落实,促进“三送”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继续建立健全完善包干责任、便民联系、公开承诺、整改销号、督查督办、上下联动、民意测评、激励奖惩等工作制度。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扶贫和移民办“三送”工作领导小组。由办主任任组长,办支部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办副主任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扶贫和移民办综合秘书股。村“两委”要发挥基础作用,支持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一、坚定信念,投身到广阔的山区农村中去
在大学期间,我曾参加过两次湛江某麻风病康复院的志愿者活动,深深感受到贫困农村的艰苦,有一股想为他们改变现状的冲动。在看到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及广大农村进行“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 服务的倡导和《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时,我推掉了当时的国企实习工作,在第二天就报了名。许多亲友对我的举动很不理解,在他们看来在大城市生活得好好的偏偏跑到穷山区工作是一件蠢透顶的事。但我坚持了自己的信念,相信到广阔的农村一样能得到锻炼、能闯出一片天地,更加重要的是能为山区的建设和农民的致富尽到自己的一点绵力。
二、领导、同事关心,工作逐渐适应
刚到服务地仁化时,单位领导十分重视我们参加“三支一扶”的大学生,专门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议讨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安排,为我们提供了宽敞舒适设施完备的宿舍,并为我们联系了有职工饭堂的单位,解决了我们生活中两个大问题。在刚开始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对单位里的工作和仁化的农村情况还不熟悉,同事们下乡工作时会经常“关照”我一起去,让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熟悉了许多乡镇和村落,在开展工作时就顺利多了。
三、在工作中充实,在充实中提高
当逐渐地适应了当地的工作生活环境后,我的工作由“磨合期”进入到了“成熟期”。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局办公室的各项事务,由于是党员,还要“兼职”政工股的工作。平常两个股室的工作都比较繁杂,接触面广,我在这半年里参加了许多项重要的工作和大型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我懂得了要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至少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要多请教、多学习。
作为以农民为服务对象的单位,农业局是最经常与农民打交道的部门。农民群众文化程度不高,文字理解性差,与他们打交道是应注意讲解要有耐心,还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化。有一次某个镇的几个村民来局里上访,向我们反映镇里征地补偿问题的情况,我负责接待他们。村民见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把征地合同让我解释合同为什么无效,但我解释了半天,但还是没有让他们听明白,最后我找来专门负责农村合同工作的老同志帮忙,结果他用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就让上访的农民满意得直点头了。我这时才明白,原来我的解释太专业化了,没有做到言简意赅,而老同志常年与农民相处,自然了解农民的特点和群体心理。这次之后,我只要有空都会去各个股室“窜门”,向同事们取经,他们也很乐意向我介绍各种乡风民俗和教我讲当地的客家话,半年下来收获不少。
二是办事要灵活。
在农业局工作要经常组织科技下乡、农村普法、农业人员培训等活动,但农民群体意识薄弱,组织观念不强,若要他们配合工作,首先要学会灵活、动脑子,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例如在农业党委举行的政风行风“回头看”活动向农民征询意见时,我们针对农民参与活动积极性不够的情况,向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农民派发种植养殖技术书籍,这个办法果然凑效,许多农民主动上前接受我们的调查。
三是态度要热情。
在许多人眼中,政府部门都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地方,但不予群众方便就是不予自己方便,“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所以,每当有群众要上门办事时,我都会换个角度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求助者,就会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问题。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句“你好”和一杯热茶都是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四是工作要细心。
农村基层的工作繁多复杂,稍不留心很容易出错,在开展今年的仁化县农村人才统计工作时,全县十一个镇(街)的农村人才数据要全部归纳整理,工作量非常大,有时候一个报表的一个数字出错整个报表都要重来,重做了几次后,我掌握了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了几天班后终于提前完成这项“巨大工程”,并记录了工作的要点和统计的技巧,在后来的农业系统机关党内年报统计、人事劳动统计、机关干部统计中都得心应手,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单位领导的表扬。
五是办事要高效。
政府机关工作效率低下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我来到仁化农业局工作后,发现单位的工作效率还是挺高的。因为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我单位每年负责全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贫困房改造等项目建设也逐渐增多,有很多都比较赶,同事们加班是家常便饭的事,但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今年9月我单位利用国家“三电合一”项目在我县的试点,建立了面向广大农民的“仁化农业信息网”,我是信息员之一。做信息员最大的感受是嗅觉要灵敏,办事要高效,通常早上举行会议或活动,中午就要把信息在网上。正是单位氛围的影响,我改正了以往办事拖拉的坏习惯。在我们三个“三支一扶”志愿者和同事们的“辛勤耕耘”下,我们单位负责的“三电合一”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的验收,仁化农业信息网的点击率到目前为止也已经达到了15万。
四、继续努力,争取在服务期间做出优秀成绩
在这半年的服务期间,我协助了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自己也在工作当中得到了锻炼,专业水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真正使自己从一个“同学”变成一个“同志”;在这半年的服务期间,我的学生气没有了,思想比以前更加成熟了,眼界思维也开阔了,想问题办事情也更加客观理性;在这半年的服务期间,我对仁化这个虽然贫穷但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美丽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仁化县近年来在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下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我对仁化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更坚定了自己继续做好“三支一扶”工作、争取作出优秀成绩的信心。希望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三支一扶”的各项配套政策,解决“三支一扶”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引进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到基层去、到山区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中去,为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让青春在“三支一扶”工作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你在家乡还好吗?
作为长期在基层人民法院从事民事审判业务工作的法官,每天都得办理很多各种各样的民事案件,和形形的当事人打交道,曾经遇到过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当事人的印象会渐渐地被淡忘了。可是在繁忙工作之余,每当我稍作休息时,不经意间抬头看到办公室洁白的墙壁上悬挂着的写有“秉公执法,勤政为民”八个大字的鲜红锦旗,我的脑海中就常常会联想起一张熟悉脸孔,那是一张年轻、朴实、憨厚脸孔,它的表情时而忧郁、时而欢笑、时而焦虑、时而舒展,总是不停地变换着。这时,我的心会随着思绪的漂移,轻轻地问到:“王永法,你在家乡还好吗?!”
王永法是来自江西省玉山县一个贫困山区的青年农民,今年38岁。两年前的一天下午,当我刚刚从领导手中接受新的任务,准备着手审理他诉某铁路单位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时,他就轻轻敲开我办公室的门,怯怯的声音似乎还带点腼腆,问到:“您是黄法官吗,我叫王永法。”这时的他,瘦小的个子,黑黑的脸庞,忧伤的眼神充满了迷茫。
在接下来几个小时的交谈里,从王永法不大清晰不大连贯的叙述中,我慢慢了解到他和他的故事、他的忧伤与请求。在他三十六年的人生历程中,命运之神对他确实是有些残酷,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 ”,用不幸的人生,多舛的命运来描述他当时雪上加霜的处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家庭贫困,父母年迈,同居多年的女友弃之而去,在经历一场痛苦的家庭风暴之后,孤苦伶仃的他只身前往广州打工,希望能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困难的境遇,可南下淘金的七彩梦想很快就象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当随身携带的盘缠全部花光之后,半个多月在街头流浪的生活让他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在一位热心的老乡帮助下,他乘上火车总算踏上了返乡的旅程,这时的他也许已经有了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触。可不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年轻气盛的他在归乡途中与其他旅客为争抢座位发生争执,最后,双方大打出手。王永法由于寡不敌众,在被多人追打的情况下,慌不择路从火车上跳下,高速行驶的列车对他在落地站立不稳之时送上的血肉之躯毫不客气,转眼间王永法左脚三个脚趾被火车其刷刷碾得血肉模糊,鲜血流淌了一地。那时正是午夜时分,王永法躺在荒郊野地里一声长一声短地呼喊救命,可惜无人能够听到。清晨,当附近的村民前往田地里耕作时,才发现躺在草地上的王永法已奄奄一息了,好心的村民连忙拨打“110”电话报警,在路、地警方共同救助下,王永法被护送到当地医院紧急抢救,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由于脚患残疾,行走不便,一向靠出卖体力为生的他再也找不到可以从事的工作。生活来源顿时断竭,王永法只好四处流浪。后来,他在家乡一些从事法律工作的朋友指点下,以自己是乘客,与铁路某单位已形成旅客运输合同关系,而铁路单位没有尽到安全保护的责任为由,多次上访要求经济赔偿,由于王永法不能拿出当时乘坐火车的有力凭证——火车票,王永法的请求被拒绝了。为此,王永法反复到省人大、省高院、南昌铁路局上访,并四处张贴小字报,扬言如果自己的问题不能得到公正的解决,将以死相拼,还要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报复社会,此事在南昌地区造成了相当坏的影响。
我接手此案后,本着对双方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认真开展了审理工作。为了查清案件的基本情况,我和助手顶着炎炎的夏日,冒着高温酷暑,前往距南昌八百里之外的案发地调查取证。除了向当地铁路警方调取相关资料外,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我们又前往事发现场及附近村庄了解情况,由于当地不通公路,我们翻山岭、穿涵洞、过小溪、走田间地头,徒步行走3个多小时。尽管早已是挥汗如雨,但我们仍然不辞辛苦,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通过向十多名目击证人反复询问有关情况、作调查笔录,最后终于查清案情。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大小,我又多次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协商沟通,给他们做细致认真的思想工作,终于使原、被告双方当事人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一致意见。通过调解使这桩长期悬而未决的纠纷得到妥善圆满的解决。
王永法拿到法院转交的补偿款后,十分激动,他当天就赶到大街上订制一副鲜艳的锦旗,书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将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对自己过去四处张贴小字报,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错误行为表示真诚的道歉。值得一提的是,王永法再三表示,承办法官处理自己的案子时,从来没有抽过自己的一根烟,喝过自己的一杯茶,却扎扎实实地为当事人办事,为了查清案情,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到数百里之遥的事发现场认真办案,为案子调查取证,十分辛苦,最终使案件得到妥善、圆满的解决,非常不容易,因此,坚持要拿500元现金请办案法官吃一顿饭,买一条烟抽,以表心意,但被我坚决谢绝了。
案件审结后,我长时间坐在窗前掩卷深思,不禁心潮澎湃,产生了许多感慨,王永法这起案子虽小,但其性质是非常典型,有着相当的代表意义。看起来,王永法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他的身上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缺点,他的性格却是那么倔强、坚强,他对公理、正义的追求是如此地孜孜不倦,简直让人肃然起敬。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感悟到了作为一名法官,我胸前佩带的天平标志是那么地沉重,我肩上的责任是那么的重大。有时,在我们法官自己心目中,我们只是法院里普通的一名法律工作者,但在当事人眼里,有时我们就是匡扶正义,扶贫济困的英雄。一席温暖的安慰话语,一番善意的开导劝解,一个简短的电话沟通,一次并不十分费力的调查取证,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地简单、那么地容易,以致于我们常常不足挂齿,但对于那么受帮助的弱者来说,这也许就是端给饥寒交迫者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是拉起坠落悬崖者的一双强劲有力的手,是夏日里扑面而来一阵清凉的风,是冬天里那一把熊熊燃烧的火。作为一名从事基层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我想我们应该就象广大人民群众所希望的那样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严肃执法、秉公办案,时时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名善于察曲直、断是非、树公正、立正气、扶贫济困、惠泽黎民的好法官,成为他们心目中可亲可敬的护法使者。
是啊,很久没有王永法的消息了,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了?也许这时,正如当初他给我描述的那样,他已经买了一辆小型运输车,正欢快地奔跑在他们家乡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也许就象他当初所说的那样,要不了多久,他就要成为一位腰包鼓鼓、叫起来响当当的“王老板”了。也许他并不知道在遥远的南昌,有位法官常常在牵挂着他,衷心地希望他能身残志不残,自强自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并轨、缴费上学制度的逐步实行,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方向迈进,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整体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了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政府和高校建立起“奖、贷、助、补、减、勤”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不仅在经济上,还在心理上。必须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成因上着手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帮助他们化解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认识误区,这是每一位高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客观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心理工作等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心理素质。
(一)家庭背景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经济的拮据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累心于生计奔波,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情感交流的障碍,对外界反应极为敏感,他们自卑又自尊、多疑又自信、感情脆弱又顽强、内心孤独而渴望与他人交流,这种极其矛盾的两面性心理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极易使其个性和人格产生负面变化。
(二)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势利和虚伪。在西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一切都朝钱看,贫穷被认定为是个人能力低下的表现。当周围其他人极尽奢侈地享乐,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却在为每天几元钱的生计发愁时,极易产生不平衡的心态,对内自卑抑郁,对外出现仇富心理,导致对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出现偏差,甚至有可能发展成的偏执人格。[1]
(三)心理工作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虽然在近年备受瞩目,但是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1.专业执证心理辅导老师非常有限。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一般是班主任、思想政治辅导员等,在开展心理教育时容易将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混为一谈。
2.关注程度不够。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着重于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心理咨询和矫正工作,普及面窄、耗时长,发现问题不及时,效果不明显。
3.感恩自强教育不够。由于感恩自强教育做得不够,政府一系列的资助行动引起部分学生的“眼热”心理和依赖心理,没能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自尊自立。
(四)自身心理素质
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上大学往往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通过上大学实现抱负、改变现状,因而一旦受到挫折如生活陷入困境、学习成绩不达标等,再加上经济的压力、家庭的期待、社会的关注形成的极大的精神压力,他们极易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有时甚至导致个人意志消沉、行为失常。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研究解决其心理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得资助后健康茁壮的成长成才。
(一)资助工作方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经济原因有关。目前高校有限的资助经费必须支撑现有的“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众多项目,虽有完善的资助体系,但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2]因此,国家可以将资助列入社会保障体系或者制定一些优惠双赢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在高校设立扶贫助学基金,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社会支持。高校应该拓宽资助内容,注意资助结构,减少国家助学金的比例,以增加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的力度,变无偿补助为有偿劳动,消除依附心理,增强自立自信。
(二)思想教育方面
扶贫先扶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视贫困、面对现实,联系实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如我院开展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形式的“道德讲堂”,不仅有趣而且发人深省,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受到的触动更多、感悟更深。道德讲堂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升了他们的境界,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把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诚信友爱的优秀品格化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心理教育方面
化解家庭经济困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应该做到:
1.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一些专题性讲座,举办一些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让他们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
2.建立完善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定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普查与测验,更新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咨询室,给敏感的经济困难学生一个吐露心声、排解烦恼的私密场所。
3.鼓励学生“走出来”。学习上,利用学校图书馆各类读物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学院各类比赛活动,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四)就业教育方面
高校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上应分步走:大一开设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他们及时适应大学生活,并对自己的学习列出具体规划,对就业前景有所了解;大二开展形式丰富的创业就业教育活动,如职业规划设计比赛、领航者创业培训、创业园活动等,使他们掌握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就业、创业有明确的认识和准备;大三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对就业面试应注意的事项给予适当辅导,积极做好就业的推荐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地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和关爱,使他们顺利地走向人生成功的幸福之路。
参考文献:
[1]贺德辉.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电子世界,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