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掌握特点、研究课型

一、 要明确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校本课程程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体现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学特点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校本课程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三、要研究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课型

老师要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细分课型:

1、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事迹介绍、数学读书会等。

2、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

3、思维训练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如简算技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4、实践应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服、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竞赛辅导课。从全体学生的能力、爱好出发,适当组织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四、要建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

要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开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和教研部门应对数学校本课程程的教学质量,从校本课程的教育功能、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评价不能单一的依据分数而定,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校本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校本课程中,教师如何创设情景,激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

2、是否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校本课程中,教师如何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合作,在研究教学问题中受到启迪,潜在智能得到开发。

3、是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维训练,是否通过有趣的数学材料,在学生自主参与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4、是否指导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有趣、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是否使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和在探索中发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增长才干。

5、是否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是否使情感、意志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形成、巩固和发展。逐步增强民主、合作、竞争、奋斗的意识,培养向往美好、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外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教学

校本课程不提倡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教材,倡导课程同儿童生活经验的连接,让儿童在日常生活情景和周围环境中寻找学习素材,使课程内容具有生活化和情趣化色彩。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孩子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对一学科知识的综合\用,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在内容上,强调以主题单元设计的方式把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艺术教育、劳技教育等有机整合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因此,课外实践活动为学校和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极大的课程资源开发空间,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

一、课外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1、争当“小小科学家”

在开发科技类综合实践校本科技课程时,我们坚持“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着力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关注身边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争当“小小科学家”。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去拥抱田野、青山、绿草、江河,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得到更扎实的锻炼,学生的智慧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如在开展“我们身边的电池”这个科技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时,辅导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让他们到自然界中、到社会周围,对废电池的数量、使用之后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学生活动热情高涨,他们不仅获得了相关科学知识,实践能力,相关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2、“小巧手”当家

传统的劳动教学常常忽视动手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也很难得到提高。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学校在科技社团里组建了具有科技劳动特色的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活动中,我们注重加强学校与家庭、村集体的结合,动用多种方法、途径和策略,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强学生的科技劳动教育。我们让学生走进工厂和田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如“我当一回现代小农民”主题实践活动,辅导教师让学生到田间实地认识一些现代化的农具,而且让每人选择一部分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钻进具有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蔬菜大棚之中科学种植农作物,科技除草、合理施肥。此类的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技能和思维共同发展,学生在掌握了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先进劳动技术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当一个“科技小农民”的快乐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二、课外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活动的宣传――重视课外,更新观念

课外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发发融合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它实施之初必然会与旧有的传统观念产生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教师的思维惯性、思想惰性和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功利性,对活动的实施产生阻碍。

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宣传,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背景、开发理念、实施和操作力、法、教学方法等辅导讲座,提高教师对一校本课程的认识;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动员,通过班主任充分细致地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活动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再次加强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请家长二听讲座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以及课改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让家长们清楚学校开设小组课外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及有关一计划及安排,听取家长的反馈,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课外实践活动。

2、活动主题的选择――关注兴趣、回归生活

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吸收活动课程的精华,而不囿于其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课程的目的在儿童,在于儿童身心的成一长。在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建构着属于他自己的知识、意义,从而也建构着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在这种生活实践中,儿童的主体性不断生成,儿童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不断地被其自身体验。课外实践活动超越了书本知识的局限,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因此,回归生活,是课外实践活动课程的首要寓意。

3、活动的实施――自主实践、合作探究

课外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在有计一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时,我们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学会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实践活动中,我们倡导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发动学生自主组成课外实践活动小组,每个小组一人,选出小组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自主开展活动。学校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程序,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参考。每次活动由小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共同讨论、合作确定活动的主题与内容,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做好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到附近郊游、钓鱼、爬山,也可以是参观、访问、植树以及科技制作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学生自主的课外实践活动,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办学,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长知识,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孩子们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等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第3篇

“一代名师”的意蕴——路过赵宪初故居

觅渡: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

对教育的校本化定义

PCD模式在小学语文新教师研训中的运用

人本·和谐·幸福——学校管理的应然追求

面朝课堂春暖花开——无锡市旺庄实验小学高品质课堂教学的探求之路

变革:促进自主学习的第一要义

情感教育: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深情呼唤

对话教学:问题设计的合理和优化——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益的另一种视角

对数学活动课的再认识与再实践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方式初探

初中英语教师评价内容及路径浅探

黑板·对话·品德养成

班级文化建设在小组合作中的凸显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在静静的阅读中走向丰富

例谈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智慧引领精彩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的引领策略

让历史与现实合理交融——以《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的教学实践为例

沉稳迈进灵动发展吴江经济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我国母语教育的传统优势及其现代价值

国外发达城市教育改革对南京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关于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的问题反思与建议——以扬州市“运河杯”论文评选为例

渐行渐远渐无穷——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系统拓展

诵读润声涵泳浸意——关于中学诗歌有效教学的思考

倾听文本心跳声——基于名师备课经验的文本解读研究

“经典阅读”校本课程的课型研究

课堂评价标准的人本性确立——从一个区域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获得的启示

有效探究: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应然选择

鼓起隐形的翅膀——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隐性课程的开发

让音乐成为小学德育课堂的营养剂

中国化学史教学研究三十年综述

论教师专业情意及其培养

浅析中专校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定位与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人化”管理:学生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理念与策略

在困境中寻找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生长点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商教育

华罗庚实验学校

南京市建邺区实验幼儿园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幼儿园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课堂的魅力与创新

张开嘴巴敞开胸怀——“大嘴巴”英语节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视角中的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实践例谈

园本课程建设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批注式阅读:让学生站在高处的阅读

让“插嘴”成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浅谈“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创新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体验·探究·践行——“知行统一”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任务型教学的研究

分层教学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体育教学与挫折教育

质疑、析疑、解疑——“过程训练法”提高写作思辨力

新课标下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联系和渗透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第4篇

务全员化”五个实施途径落实和体现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最专业的教育――队伍专业化

2008年学校进行了“我心目中的好学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学校中小学部的家长、教师和学生,“教师队伍”这一要素排在了第一位。可见,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办好学校至关重要。现代教师需要具备在全新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好每一个学生。

1.懂学生:遵循成长规律,尊重个性差异

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只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发展学生。我们倡导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切合实际的教育才会有好的效果。教师们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成效地进行了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形成了数百条班级建设思路。如文化育人,健康促进(传授知识改变学生的认知水平,传承文化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让班级成为喜欢“来”的地方――学生向往、教师向往、家长向往(理性选择和情感归属);班名、班歌激励,班训、班徽引领(如班名“大拇指班级”,班歌“真心英雄”);让鲜花和小草享有同样的阳光(关注全体,全面提升,和谐发展);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责任我承担(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好学上进、乐学会学);用深刻的道理引领学生(良师),用真诚的关爱陪伴学生(益友)……

“每天学生都愿意来的学校就是好学校”“每天学生都愿意来的班级就是好班级”……通过校园节日、校园体验等高品质、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各育充分融合,为孩子的人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每天学生们都满怀着对学校、对班级、对课堂的渴望和期待,他们学得更好了。在这些实践中,教师们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始,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难题,陪伴、引领着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不断在进步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与创造中感受到快乐。

2.懂教育:教学水平高,培养能力强

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根本职责。学校树立“教师第一是学生第一的前提”这一理念,创设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环境,以培养“六有”(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新型教师为目标,以“三好”(干得好、写得好、讲得好)为途径,以“教育观念、教师心态、思维方式”三方面的更新、调整、转变为主要内容,创设了适合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

学校独创的“四个平台、十二个实践点”的创新实践卓有成效,通过培训和实践,教师们实现了对学校理念的了解、认同与内化,并将理念转化成思路、思路转化成行动,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教师们心中有学生,实践着“教师下海,学生上岸”的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活动之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3.懂研究:用心研究教育,惠及孩子一生

把难教的学生教好了,把基础好的学生教得更优秀了,这样的教师就是名师。对于班级、课堂,从设计、实施、评估、反馈到改进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潜心研究、精心设计。教师们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乐于求知进取,帮学生谋求发展和进步。

在我校,全体教师倾心研究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从帮助学生入手,促进学生自主成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

在我校,家长和教师成了真诚的朋友、合作的伙伴――家长、教师各有分工,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们邀请家长走进学生的课堂,给学生讲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礼仪知识,邀请优秀学生家长给其他家长作经验报告;通过家长开放日、周末家长信“教你一招”、家校联系平台等途径,借助学校跟踪家庭教育提纲、亲子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系列等内容,教师们给家长介绍许多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很多家长成了学生成长中的亲密伙伴和真正的领路人。教师们懂得整合家校资源优势,孩子们得到了最优的发展。

来校考察交流的专家同行、到校采访的记者都说,教师队伍有如此好的状态,大家都在潜心研究教育,他们志同道合,教学业务精湛,对教育内涵的理解深刻,他们在帮助一个个孩子进步的同时,也撑起了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与梦想。

学校的成功源自于社会的需要和满意,人民满意的学校正是立足于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真正在用心培养着每一位成长中的学生。

二、最新颖的教育――校园信息化

家长说,这所学校很重视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学习,这里的教育与众不同,学生知识面广,思维开阔,动手能力强。通过校园信息化新颖独特的方式,我们培养的是在未来的竞争中有实力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人。

1.学习方式新颖:优化教学过程

学习方式新颖而独特,符合当今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也会使学习内容更具吸引力。在“四网合一、重在应用”的信息化校园里,课堂上由于教师们“适时、适度、适合”地应用技术媒体,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学习形式有趣生动,知识“包装”更加适合学生,使学生主动并乐意投入学习;各学科的网络教学课,由师生共同准备;教师们的“闯关教学”“在线评测”等课堂,让学生的兴奋点不断被吸引到学习上来;“原创作文网”上,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发表自己的文章;此外,学生们经常利用高中文学社、小学数学、小学英语、中学历史等网站进行学习、提交作业;学生们还参加数学Z+Z、机器人、信息技术等兴趣小组;网络口算比赛、电脑技能大赛、快乐杯电脑创作大赛等,以及从2006年起每学期都举办的“网上寒暑假作业”更是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

我们把网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结合起来,举办了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座谈访问、编印研究报告刊物、举行主题班会课、参加作品征集、方案设计等活动,在这些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走向了综合,从展示走向了体验。

2.教育方式新颖:提升育人品质

通过网络,教师们与学生可以充分沟通,从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的指导和引领。学校校园网站上有师生家校互动平台,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网站,网站版主由学生担任,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主持的版块。教师们在网站上设立了网上作业,开设了家长专栏。师生通过网站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沟通,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和情感,也增强了家校联系。

校园电视台小记者、节目采访录制的学生们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拍摄,与著名主持人北大王利芬博士面对面交流,他们的表现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学生们在这些丰富多样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中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提升了品位,感受到了乐趣。

对于这些新颖的方式,学生们是这样说的:原本单调的学习现在变得丰富有趣。家长在网上留言:“孩子明白事理了”。家长发来短信称赞:网上作业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电脑应用水平……信息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帮助部分学生改掉了不良的习惯。孩子们显著的进步和变化,让家长们体验到了现代化学校的高品质服务。

三、最实惠的教育――课程多元化

学校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资源整合、校本课程特色补充”的思路,致力于多元化的学校课程建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让家长们感受到了学校教育的实惠。学校课程体系设置有三类课程,即基础型课程(学科课程)、拓展型课程(包括选修课、特色课程等)、研究型课程(包括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后两者归入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学校校本课程丰富多样,学生人人有选修、个个有特长,班班有特色。中小学每学期开设了上百门选修课,内容涵盖文学、科技、艺术、劳动、生活等诸多领域,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深受学生欢迎,从而减轻了家长经济上、精神上的负担。如小学国学启蒙课程有教学大纲、有教材、有课例、有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教育效果显著;中学校本课程《青春期与健康》已形成校本教材,还开设了如“青苹果、红苹果”少女课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已经成为了我校中小学学生喜欢的内容和项目……

学校“现代人素质”系列校本课程有:英语校本课程、国学校本课程、好习惯系列课程、生活指导系列课程、青春期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德育大课表、班会系列课程、家长学校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艺术系列课程、信息技术应用系列课程。其中,好习惯系列课程针对学生81个好习惯的内容,在不同学段、各学科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具体的落实点以及考核验收制度……

学校课程是学校的核心产品,能保证学生拥有好习惯,确保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为学生成为学业优良、人格健全、能力出众的人才奠定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家长由此感受到了学校课程的优越性,体验到了实惠的教育。

四、最有效的教育――教育智慧化

如何培养好每一个孩子?我们提出了如下思路。

1.全程培养,确定三个学段的重点

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兴趣;初中阶段重点通过“专业化团队、多元化课程、发展性评价、人文化环境、全方位服务”五大途径给青春期学生成功的教育;高中阶段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明确的人生目标。

2.全面培养,重点落实培养目标

学校制订了“三高”(高分数、高素质、高品位)和“八字”(厚重、大气、高远、时尚)标准,形成了具体的培养落实方案和实施途径,坚信“高分数让学生飞得更高,高素质让孩子走得更远,高品位让孩子生活得更好”。

(1)高分数在高效课堂中实现。学校主张“多元、开放、自主、高效”课堂。多元即主张“遵循规律”的百花齐放;开放即主张“课堂学习”在时空的拓展和延伸;自主即主张学生“身心舒展、思维活跃”地学习;高效即主张“课堂功能”的增值效应。

(2)高素质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升。我校研究性学习从2004年9月开始,历时5年,共有280多个课题,在校学生均参加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包括:主题教育活动系列、主题运动会系列、校园节日系列、社会实践系列。

(3)高品位在特色课程中落实。学校实施了“三名”工程: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同时,落实“好习惯工程”,围绕“81个好习惯”“32个有教养细节”编印了好习惯系列校本教材,开展了丰富深入的校本课程教育实践,一批批学生的好习惯得到了培养,高品位在艺术教育中得到了提升。

3.应该的可以是喜欢的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这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理念。我们承认学生的差异,坚持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适合的往往是最好的”。

在我校,教师们把课程内容变成了导学案、闯关练习、课堂小活动,还有小组面批面改、分层导学、探究教学等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必背必诵的古诗文成了诵读比赛;学科知识学习成了年级班级积分比赛;实验操作成了科技创新比赛;英语口语成了课间快乐英语操练……

在学生评价方面,小学推行了学习小楷模、礼仪小天使、国学小博士、英文小白灵、网络小专家、艺术小天才的“六小能手”评选;中学“十佳学生”评选实现了从组织申报到网上多媒体公开评选的全新方式;责任教育则是结合“男子汉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来进行……

五、最放心的教育――服务全程化

为实施全程化的教育服务,让家长满意、放心,学校制订并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服务体系》,其目标定位于“为孩子健康成长服务”。服务体系包括“课程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行政管理服务体系、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生活指导服务体系、开放办学服务体系”七大体系,全员、全程、全方位促进全体孩子的健康成长。其中,课程服务体系是核心,公共服务体系、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行政管理服务体系是基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生活指导服务体系、开放办学服务体系是动力。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第5篇

一、校本研究总体思路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本次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教育思想、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课改工作的实质是一项教育科研实践活动,是一项宏大的教育科研系统工程。所以,我们确定的校本研究总体思路是:以新的课程观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和保障作用,以课改实验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和积累新课程的教学规律为目的,以省市级规划课题为龙头,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做到课改与校本培训结合,与校本教研、科研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改,提高教师的素质,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

二、我校课程改革的特色

1、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增强教育科研的先导和保障作用

20*年6月8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教育部教基[20*]17号文件的形式下发。此时,恰逢*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的开局阶段,由于形势需要,我们校于20*年10月在全区小学中率先组建了教育科研室。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较好地发挥了对学校教育科研的设计、指导、培训、总结和推广的作用。“十五”起步阶段,我们以《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市级课题为龙头课题,带动起全乡其它4个市级课题和3个区级课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为当时即将开始的新课改做了舆论上、素质上、观念上的准备。经相关部门验收,我们的4个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获奖。

20*年,我们又开展了以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为切入点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以此来带动《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两个市级课改滚动课题和各校的校本课改实验课题。

在科研工作的认识层面上,我们注重树立五种意识:先导意识、主动意识、服务意识、过程意识、创新意识;在管理层面上,我们注意三个结合:系统管理与阶段管理相结合、操作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走进管理与走出管理相结合;在操作方法层面上,我们注意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研究成果与工作成绩结合、长与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校本研究主要解决的是当前问题,而重点课题解决的是长远问题。校本研究是分散研究,重点课题是集中研究。

我们注重规范以课改实验为核心的校本课题研究。在校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在区科研室的指导下,注意了以下科研兴校模式的探索,即问题课题化、课题常规化。问题课题化,目的是实现教与研的统一。就是通过从课改实践中提炼出问题,加以研究,再将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是一个“提出问题,提炼课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推广成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提炼课题的过程中,需要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听评课)扎实开展,从中找到可以提炼的问题。课题常规化,就是建立教育科研保障机制,制度要完备。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崎说,看一所学校好不好,不是看它有没有大房子,有没有好的设备,而是有没有好的教师。所以,课题研究,贵在培养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课改以来,我们的教师和科研骨干,先后到全国十几座大中城市参加学术活动和培训。请师校的领导和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

(2)积极参加学术团体的活动。作为省创造力开发专业委员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我们积极参加了该委员会组织的活动。我们还积极参与了区教育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3)结合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以在岗提高为主要形式,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素质和科研能力。

2、加强校本教师培训,让学校成为教师培训的主阵地

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

千头万绪抓根本。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坚持以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理念为核心。为了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我们校由科研室负责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以校为本,四位一体(教研、培训、科研、管理),课题牵动,分科推进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各有关方面形成合力,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中,学校领导先后为教师做了《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行为的关系》、《有关课改几个问题的解读与思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实效性是学校德育的生命》等专题讲座。

课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对课改认识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透、操作是否娴熟,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校本培训中,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及个人专业发展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选取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采取了骨干培训、讲座、研讨会、教研沙龙等多种形式。具体方法有:组织学习、学者引领、树立典型、互动合作、外出考察、强化评价等。

3、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发全面创新,理想课程实现的需要凹显出教师教研的必要性,提供了教师自主教研的广阔空间,提出了教研走向校本的全新要求。我们认为,校本教研要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以课题为牵动,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以教学反思为载体,扎扎实实开展校本教研,引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走研究之路,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抓学习,是为了奠定研究基础;抓设计,是为了创造研究的契机;抓反思,是为了提供研究的时空。

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们坚持学校是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教研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研的直接目的的基本理念,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素质的迅速提高。

4、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张扬个性

为了使课程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我们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本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注意从学生本位出发,以综合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重视活动内容的生活化、多元化和趣味化,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责任和义务意识,关爱和合作意识。在课程开发中,以生活本位、学生中心、注重过程、强调开放、体现综合为原则。采用课程引入、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新编等开发方式,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课程中,入选区小学教研室的《校本课程汇编》的有数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音乐、自然等。其中,品德与生活科的《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紧紧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以水为线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学科综合性。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

三、课程改革的过程考核

课改的过程考核(评价),在课改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上,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课程是教育的心脏,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在20*年启动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省级课题,20*年4月正式开题。

我们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采用教师自我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同事评价的策略,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评价采用的方法有教学反思、课堂听课、评价访谈、教师成长记录袋等。我们为此编制了相应的评价工具(量表),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评价都采用量表,并按照评价流程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在区小学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宗旨,遵循以下原则: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承认个体差异,注重结合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实践中,我们采用笔试、口试、操作、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做到考试与其他课程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在学校评价方面,我们注重中心校的自我评价和对下属村小的课改评价。因为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通过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评估,可以促使学校提高实施课程的能力,并有利于形成促进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我们每学期都要对各校的课改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平时还要下各校进行专项调研,准确掌握课改进程,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四、课程改革的基本成绩

1、课改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我校先后被评为区“九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十五”中期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东北地区教育情报工作先进集体、省创新教育先进学校,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先进体育组。区科研室先后3次在我校召开现场会。多次为区小学教研室提供活动现场。曾代表我区接受市小学教研部调研、科研部中期检查。

2、课改提高了教师素质

课程改革和实实在在的校本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我校现有国家级创造教育骨干教师2人,市级先进12人,市区学科骨干18人,市优课教师14人,区级先进15人,区科研骨干11人。2人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7人被评为区课改标兵。在区里组织的规范化评优课评比中,我校有16人获奖,另有国家级创新课1节,省级3节。在市区组织的基本功大赛中,1人被评为市一等奖,4人获区级奖励。全校教师共撰写市级以上优秀论文260多篇。

3、课改促进了学生发展

课改的实施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近几年的质量监测成绩在区内均名列前茅。学生在英语、体育、艺术及其他各项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课程改革的有关经验

1、几年的课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必须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贯穿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必须以科研为先导,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以教师素质提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使课改落到实处。

2、教师的素质,是学校的智力资本,是最主要的无形资产。学习化的社会,要求学校首先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教师和孩子们一样,也需要成长和发展,学校是教育机构,但教育不应只是为了学生的。作为学校,我们应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六、课程改革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