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服务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富裕*、人文*为方向,以居民健康和百姓满意为目标,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发展主线,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和可及性的发展方向,坚持优先解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和健康保障问题的发展思路,努力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区建立基础设施齐全、基本设备配套、人员素质较高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引导基本医疗服务下沉社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关口前移,着力减轻社区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矛盾;建立城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政府财政保障机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明显改善社区基础卫生状况,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具体指标: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城市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比例达到70%以上;
3、按照建立学历层次较高、工作能力较强、整体素质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目标,通过强化培训和人才引进,完成100名全科医师、100名社区护士、50名公共卫生医师和50名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和队伍建设任务;
4、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5、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城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档率达到95%以上,建档管理率达到95%以上;60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建档管理率达到95%以上;
6、城市孕产妇管理率达到95%以上,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城市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卫生、财政、民政、建设、劳动、监察、审计、统计、药监、物价、市容以及各街道等为成员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
四、实施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原则。落实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收支分离原则。强化成本核算,完善预算管理,加强考核监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科学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和合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三)坚持公益性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医疗用药实行零差率销售,注重公平、质量、效率和可及性。
五、实施范围
辖区内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六、工作任务
(二)公共卫生服务关口前移,建立健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关口前移。按照每个社委会配备1名公共卫生信息员标准,全区47个社委会和6个行政村配备53名信息员,由街道聘任,培训上岗,统一管理,与全科工作团队共同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工作。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保所按照每个街道配备2名卫生监督人员、2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2名妇幼保健人员,加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网络,夯实公共卫生网底,努力提高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一)社区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全面落实“六位一体”功能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全区现有5个街道,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9万户和30万人口。运用网格地图管理思想,按照每800户居民为一个管理网格,每1万居民为一个管理片区,全区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划分为均衡覆盖全区的30个管理片区、112个管理网格,将2名全科医生、2名社区护士和1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全科工作团队均衡分布在管理片区内,实行分片包户,以健康保健合同和居民健康卡为载体建立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慢性病防治、传染病管理、妇儿保健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上,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6个行政村设立全科医生工作站。全科医生定期下派到工作站,方便居民就近享受健康指导和服务。
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进家庭。按照安全、廉价、便捷原则,开展社区出诊、社区巡诊、社区康复指导和家庭病床等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以家庭健康保健合同为载体拓展社区首诊的覆盖面,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工作,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三)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着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状况
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设立社区卫生服务财政专户,实行中心主任和财务人员派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财、物等管理,切断医务人员与经济创收、医药购销的利益联系,着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状况。重新调整和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结构,实行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所有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社区卫生服务职工工资和奖金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核定,考核发放。中心主任年收入探索试行年薪制,标准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统一核定,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完成任务情况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考核后发放。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聘任期间暂停执行档案工资,严格执行岗位工资,以岗定薪,一岗一薪,岗变薪变。档案工资仅作为职工计发退休费、调资、晋级、调动、缴纳社会保险等的依据。
改革用人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推行全员聘用制、人事制。全面清理超编行政工勤人员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技术人员。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聘用人员退出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建立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技术水平、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综合考核紧密挂钩的机制,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一线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实行基本医疗药物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社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成立区社区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购办公室,研究制订《*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在认真调研分析基础上,组织专家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社区基本医疗用药供应商和销售价格。
社区基本医疗药物零差率销售。辖区30万社区居民因常见病、多发病持居民健康卡到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购买《*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内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五)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队伍素质
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建立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全科医学理念、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适宜技术、提供适宜服务的社区卫生人才,增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确定省人民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作为全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定点培训医院,在市第一医院设立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每周开展专题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3年选派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区卫生局定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三级医院参加科室查房、专题讲座和短期轮训。积极鼓励和吸引三级医院高年资退休医师进社区坐诊和查房,充分利用和发挥三级医院下基层锻炼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指导作用,通过传帮带迅速提升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保障措施
(一)明确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区卫生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加大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围绕改善服务、减少浪费、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运行考核机制和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严格考核,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区人事局会同区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制订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编制标准、人事管理和职工聘任等有关制度。
区财政局要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和监督,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快速发展。
区建设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在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区时,按城市规划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区发改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区监察局、区审计局负责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补助资金分配、核拨、使用,以及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实施全过程监督。
区药监分局负责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审核基本医疗药品供货商业公司资质并加强监管。
区市容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边环境整洁,加强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区物价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的审定和监管。
区民政局负责将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和社区工作计划,指导开展社区动员和工作培训。
区劳动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各街道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动员,做好居民健康卡登记发放工作,组建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队伍并加强管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进社区工作。
(二)加强检查监督,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一是制定方案。区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区社区卫生服务人事管理办理》、《*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奖惩办法》等。
二是严格考核。区效能办委托区城调队对社区居民开展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作为评估区卫生局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成效的核心指标。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创新管理考核机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重点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果,突出考核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和知晓率。
三是持续改进。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深入社区、家庭,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和意见,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和修改完善,使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财政政策,调整现有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不断加大社区卫生经费投入,用于公共卫生服务购买和基本医疗服务补贴,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增长幅度。
八、工作安排
(一)调研筹划阶段:20*年12月—20*年2月
1、区政府组织卫生、财政等相关人员学习国家、省、市文件,以及外地的经验和做法;
2、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0*年三年经济运行状况调查,进行药品让利等测算,确定收支项目和财政补助数目等;
3、区卫生局在多方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估标准等;
4、区卫生局在认真调研基础上,组织专家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
(二)宣传准备阶段:20*年2月—3月
1、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制定操作流程和步骤;
2、确定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岗位和其他岗位数量,完成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职工聘任工作;
3、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IS系统;
4、成立区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购办公室,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选定药品供应商,确定基本医疗用药价格,做好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的各项准备工作;
5、2月28日,召开全区动员部署大会;区政府与各街道、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区卫生局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
6、设计制作和登记发放居民健康卡,通过社区公共卫生人员按照每800户为一个管理网格,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家庭保健合同,宣传社区首诊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工作;
7、开展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全员培训;
8、完成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聘任工作;
9、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三)正式实施阶段:20*年二季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示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进销价格和厂家规格等;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启动公共卫生服务进社区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工作;
3、区卫生局组织局机关干部实行分片定点跟踪督查工作推进和实施情况。
关键词:药物治疗管理 药物治疗相关问题 家庭药师 转型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慢性病人群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慢性病治疗一般伴随患者终身,治疗费用昂贵,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2017年4月8日,北京市医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刻变化,医院药师的工作重心从“保障药品供应”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模式转型[2-4]。家庭药师服务内容包括药物治疗管理(MTM)、药学咨询、药学科普宣教、家庭药箱整理等。
MTMMTM服务于任何有药物治疗相关问题(MRPs)的患者,完整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跟踪随访。信息收集过程分为和患者见面前的标准信息收集与面对面的个体化信息收集。
MTM分析评估从4个维度(适应证、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向7个方向(药物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无效药物、剂量不足和剂量过高、用药依从性差、药物不良反应)展开。常见的引起MRPs的原因主要涵盖:(1)药物剂量不足,即有效性。诱发原因有:剂量太低难以获得预期效果、用药间隔时间太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了有效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太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药物剂量过高,即安全性。诱发原因有:剂量太高、用药间隔时间太短、用药时间太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用药速度太快。(3)药物治疗过度,适应证。诱发原因有:无适应证用药、本该进行单药治疗的疾病使用多种药物、更适合非药物治疗的疾病、用一种药物治疗其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4)药物治疗不足,也属于适应证的范畴。诱发原因有:需要启动药物治疗、需要进行预防用药、需要增加药物获得协同效应。(5)无效的药物治疗,属于有效性范畴。诱发原因有:疾病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药物剂型选择不当、所用药物对所治疾病无效。(6)患者依从性差,即依从性。诱发原因有:未充分理解用药指导、忘记服药、更倾向于不使用药物、自己不能正确使用药物、药物太贵、买不到药物。(7)药物不良事件,属于安全性范畴。诱发原因有:药物产生治疗目的之外与剂量无关的反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治疗目的之外与剂量无关的反应、由于风险因素需要使用更安全的药物、用药剂量给予速度太快或调整太快导致药物引起过敏反应、药物属于风险因素的禁忌证、药物剂型选择不当。由于老年人多病共患,服药品种较多,肝肾功能损害,导致药物治疗相关风险因素增加。所以系统、全面评估患者存在的药物治疗问题,根据权重排序前后,每次选择3~5个MRPs进行干预,有利于后续计划施行。
计划制定:MTM服务的另一核心工作是根据分析评估结果发现MRPs,制定出以患者为中心,相应的干预计划。制定计划要注意征求患者意愿、不能强迫患者被动接受、每次解决MRPs 3~5个、按照权重优先排序。
执行计划:药师通过干预计划解决、减少或避免MRPs,优化药物治疗,并与医生及时沟通,提高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如干预方案超出社区药师的专业能力范围,要转诊到上级药师、医生继续治疗。如华法林、地高辛的药学监护,实验室检查等。
跟踪随访:药物治疗管理始于信息收集,终于跟踪随访。MTM服务是一个长期过程,伴随患者一生,因此定期、有效的随访非常重要。药师最终与患者建立持续稳定的服务关系,实现患者持续获益的目标。笔者以MTM为指导,对1例高血压案例分析如下。
案例1:患者,男,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高脂血症病史1年,6个月前因脑梗死住院。患者主诉最近1周头痛,血压155/90 mmHg。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转氨酶升高为80 U/L,服用一段时间后转为正常。查体:血压155/95 mmHg,体质指数27.4 kg/m2。实验室检查:TC 6.5 mmol/L,LDL 3.6 mmol/L,TG 3.2 mmol/L。
分析评估(按照权重优先排序):(1)用药依从性问题-患者更倾向于不使用药物:患者半年前因缺血性脑梗死住院,开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担心出血风险,有时不服用药物。根据《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版[5],建议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的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获益远大于其出血风险。(2)有效性问题-疾病对药物产生耐受性:患者高血压病史10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次,1次/d,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最近1周头痛,血压开始控制不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指出[6],单药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差,建议医生应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3)有效性问题-药物剂量不足,未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高脂血症1年,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TC 6.5 mmol/L,LDL3.6 mmol/L,TG 3.2 mmol/L,患者合并ASCVD,LDL控制目标值为1.8 mmol/L。建议医生联合应用依折麦布片。患者半年前脑梗死,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7],合并ASCVD的患者,血脂应控制在1.8 mmol/L,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曾经发生过转氨酶升高,加大剂量可能会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故加用依折麦布片,但仍应监测转氨酶水平。(4)超重问题:建议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等。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
干预计划制定和执行:(1)每日早晨空腹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并设闹钟提醒。(2)降压药更换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每日早晨服用1片/次,1次/d。(3)降脂治疗阿托伐他汀20 mg+依折麦布10 mg联合使用,1次/d,早晨服用。(4)有氧运动每周3~5次,45 min/次。干预计划得到医生和患者认可。
跟踪随访、档案记录:1个月后药师随访,患者血压120/80 mmHg,LDL-C1.84 mmol/L。服用阿司匹林未出现出血反应,转氨酶正常。家庭药师整理所有MTM服务记录在案,并预约下1次MTM服务时间。
药学咨询家庭药师提供的药学咨询服务内容广泛,包括药品的名称、适应证(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药物间相互作用、贮存方法、药品不良反应识别及处置,以及特殊剂型用药指导、患者用药教育等。家庭药师提供药学咨询的方式有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和互联网咨询,居家患者及患者家属是主要服务人群,家庭药师根据咨询问题及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对于药学复杂问题、特殊情况,可在征得咨询者同意的情况下,择日回复。家庭药师在提供药学咨询服务时,应及时对相关服务信息进行记录,包括电子记录和书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咨询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药品名称、咨询问题、解答内容以及参考依据等。现以笔者完成的一个用药咨询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2:患者,女,67岁,高血压病史10年,一直服用络活喜降压,预防骨质疏松每日补充碳酸钙片,血压平稳。近期和邻居聊天听说络活喜是钙拮抗剂,把吃的钙都抵抗了。有些担心,来咨询药师吃降压药络活喜会造成缺钙吗?
药师评估:药物有效性问题-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了有效药物剂量?
MTM服务:2种药物可放心使用。钙拮抗剂“络活喜”不会减弱碳酸钙的药理作用,二者合用增加降压效果。研究显示,高血压的产生原因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增多,导致血管收缩性增强,血压升高;降压药络活喜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从而降低血压。当人体缺钙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血压升高。因此钙摄入不足可能是发生动脉高血压的因素,补钙可降低血压。
解答患者:高血压患者使用钙拮抗剂降压,可同时补充钙片预防骨质疏松。另外,适当补钙辅助降压。
药学科普宣教家庭药师对签约患者进行科普宣教,使其知晓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目前社会上充斥各种各样虚假的药物知识,患者很容易上当受骗。获取正确的药物知识要从专业渠道,如药品说明书、医生和药师的专业解答、医院组织的合理用药科普宣传讲座以及合理用药科普平台。
家庭药箱整理居民将家庭常用药品存放于专门的抽屉或专用药箱里,称为家庭药箱。家庭药师应对患者进行家庭药箱的使用指导,保障患者居家用药安全。家庭药箱指导应包括家庭药箱备药原则、药品有效期管理、特殊药品储存指导、儿童用药安全指导、过期药品回收等,同时,家庭药师对居民家庭药箱进行指导时,每次应做好管理记录。
讨论长期以来,国家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广家庭医师签约制度,家庭化医疗将围绕慢性病MTM服务而开展。在社区慢性病治疗管理中,家庭医生以诊疗和开具处方为主,而占比更大的患者后续管理、MTM、居家药学服务中居家药师才是主要角色。新医改政策下,期待居家药师服务能够在全国推广,让更多的基层药师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甄健存,陆进,梅丹,等.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J].医药导报,2019,38(12):1535-1556.
[2]李远,吴秋惠,陈燕华,等.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管理实践综述[J].中南药学,2019,17(11):1894-1897.
[3]巍来等.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调查[J].中国药房,2018,29(10):1404-1407.
[4]周敏华,吴晓玲,欧阳谨,等.佛山市南海区慢病患者中药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今日药学,2019,29(7):480-489.
[5]吴晓玲,赵志刚,于国超.家庭药师服务标准与路径专家共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16(7):1-6.
[6]吴晓玲,谢奕丹,邱宇翔,等.家庭药师制度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今日药学,2018,28(5):340-348.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和成效
国家政府及地方政府十分注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自2010年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后,各地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参与其中,提升自身价值,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手段。通过软环境建设、人员素质提升、加强管理、调整工作流程等手段,做到了优质护理服务,所起到的成效也非常显著,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与工作热情,进一步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及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非营利医疗机构,由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以社区服务为主体、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教育、医疗、康复等综合性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大约在3~5万人,对常用需求,例如床位、基本设备、常用药品、急救药品等合理、按需求比例配置[1]。
2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是人们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积极响应,融入“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了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需要提高服务质量,以下分析了具体实施措施:
2.1营造基础护理氛围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强调优质护理服务,建设软环境,如宣传条幅、宣传卡等,使护理人员置身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氛围中,在公告栏中应该及时更新目前流行病、传染病及相关预防方法,让患者能够在护理中心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
2.2调整工作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面对的居民患者大多属于老年人,护理需求增加。因此,对护理人员编组分班,每个责任组由2~3名护士组成,并设立责任组长,实行指导并监督护士工作,落实基础护理的工作内容。对护士制定岗位责任制,如护士需要提前10min进入负责病房进行护理,并热情、主动的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2.3合理配置人员 护理人员的工作比较繁琐、劳累,因此,对护理人员编排两班制,由夜间1~2名值班护士调整到晚班一人一房监护护理。使护理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为患者服务,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班,两班护士需要通过交班了解患者情况,保证护理工作的完整性。
2.4组织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分配护士到各地方大型医疗机构进行学习,所有学习人员需要在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后才能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培训人员需要分批进行,一方面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人员结构稳定,另一方面也不会对培训机构造成太大压力[2]。
2.5加强护理手段 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安全护理意识,实行责任制,有专门护士负责,对不能自理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如刷牙、洗脸、更换床单被褥等,对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自理患者可以协助护理。护理手段的提高离不开护士的责任心。因此,需要通过巡视病房、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护理手段。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每日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了解并登记,包括病房、病床、姓名、疗程等,由患者或家属签名确认。
2.6加强沟通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大力开展沟通服务,由于老年患者较多,护士需要经常与患者聊天、沟通,了解患者需要,给予患者安慰,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知识宣传教育,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3]。
2.7完善管理方法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并制定表格式护理文件,按照书写要求填写,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文书需要建立在科学、完整、真实、全面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护理文书进行填写,并由护士组长监督检查。
2.8建立竞争机制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非盈利机构,工作人员时常会产生对工作怠慢,对患者需求不予理睬、责任心不强等心理,在工作中不求进取,不负责任。因此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护士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考核,成绩优异者可晋级或者评为“明星护士”并给予一定奖励,对于考核不达标者给予一定惩罚。在服务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具体到责任人,质量管理小组与当事人了解情况,并及时帮助当事人及时解决,引以为戒,对其他服务人员加强培训,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质量创新后的成效
通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环境、宣传教育、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日常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逐渐加强[4]。
3.1成效一 全面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业务能力: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后,良好的服务态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得到了最佳服务,满意度增加。护士的整体职业形象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对患者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态度、礼貌用语以及专业的护理技术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服务。巡视病房先敲门,对患者更加体贴、温馨的照顾,对患者需求及时了解,并加以解决,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营造出一种优质服务护理的氛围。
3.2成效二 护理人员专业机能的提升:在加强技能培训后,护理人员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护理工作带来了优质服务,对患者的问题进行专业性回答。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不怕辛苦,及时做好各项治疗工作及清洁工作,熟练、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护理人员的技术过硬、工作认真、知识全面也为护理人员增加了自信心。
3.3成效三 普及健康知识:在护理工作完成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询问、沟通,及时了解患者需要,同时为患者进行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也为减少医疗事故纠纷做出贡献[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面向的群体不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患者,还有同社区内的居民,提高健康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将健康知识普及到人民群众中。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理念是提升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投身其中,让患者感受到更浓烈的优质护理服务氛围。护理人员注重细节化、了解患者需求等个性化服务,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特点。护理质量与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有效落实了优质护理服务,为社会稳定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建军.河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许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3]陈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状况及资源公平性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3.
1.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
政府财政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设备更新经费不足;②健康教育经费缺乏;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经费不足。这些直接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实行药品零差率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过多地依赖于药品收入转为追求治疗收入,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正常开展。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未能由政府统一配置
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卫生部等十一部委在《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帮助其配备基本设备和房屋等设施”,“在城市新建或扩建居民小区时,须按规划要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用房,鼓励优惠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2006年我区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标准化达标建设,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给予一定的补助,但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由于需要支付社区卫生的房屋租金,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大药品、治疗收入,缓解因租房带来的经济压力,消弱了公益性。
3.缺乏持续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
在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明显不足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要为自身的生存获取收人,使社区卫生服务难以为继。导致这一不合理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经济补偿机制,限制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4.补偿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资金还相对不足,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投入不足,使得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以复合式补偿为主,一是通过财政补偿、二是通过医疗收入2个渠道。社区医疗经费不足,造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追逐于经济效益,将医疗收入作为经费主要来源,从而造成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难以彰显。造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程度较差,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国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
英国卫生经费使用分布:国家卫生系统(nationnalhealth-gygtem,NHS)的经费75%是用在雇用医师、护士及其他人员的工资上,医生的待遇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高;10%用于药品;6%用于房屋建造及添置大型设备;管理费用较低,占5%左右。如果按投资范围来分,40%NHS开支用于医院服务,20%用于全科医业服务,12%为老年人及残疾者社会服务,7%用于精神病及精神卫生工作,6%经费且于儿童保健服务。尽管部分指标是一级和二级卫生服务合计,但仍可以看出,英国对社区保健及基层卫生服务投入的比例相当大,至少有40%的卫生经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补偿机制的建议与思考
通过分析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偿存在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社区医务人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1.强化政府职能
政府财政补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福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公办为主,同时也鼓励集体、个人参与,政府应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投入或财政补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是为全体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而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因此,政府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中必须承担他应尽的职责,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6-7]。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部分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学者普遍观点是应该由政府投入,同时认为政府以合适的比例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投入,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不管是那种方式,都需要有充足的财政投入作保障,否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然会走上“以药养医”的老路,导致服务费用的增长。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大医院的投入,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
2.完善相关的补偿政策
泰山区作为市中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制定了社区卫生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确定年年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年,2010年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年,2010年为社区卫生服务创新提升年,探索实践出了一条政策扶持、优质服务、机制保障、人才建设“四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之路,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满意率达到98.7%。我区先后荣获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区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平台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加大投入,把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整体规划同步考虑,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投入机制和途径。强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区委、区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设立专门账户,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每建成1处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区财政给予5万元奖励,四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给予3万元奖励;用于设备购置10万元,人员培训10万元。以社区集体投入为主,规定凡是区、街道、社区需要建设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必须优先列入专项支出,保证资金投入到位。
二是认真落实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公益性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拨出专款投向社区。2010年,全区社区公共卫生补助资金达到人均12元。区政府认真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贴制度,按服务人口人均5元,拨付266万元作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通过卫生、财政部门严格考核,省级补助资金106.4万元、市级补助资金226万元,区级补助资金266.1万元,合计各级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598.5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三是严格准入,高标准建设。规范对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政审批,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我区分别于年、2010年向社会公开招投标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26处,其中辖区内大医院延伸到社区举办6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转型5处,规模较大的社区门诊转型10处,个人举办5处,既避免了医疗机构重复设置,又将区外资本和优秀医务人员吸引到社区,有力促进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快速发展。对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在业务用房、基本设备、人员配备作了明确要求,规定一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不少于150平方米,至少设全科诊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预防保健室、健康教育室、化验室、健康信息管理室,五星级还要增设中医诊室、康复室和值班室,做到各室独立分开;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经过全科医学培训的执业医师和2名执业护士;具备化验设备、给氧设备、快速血糖测定仪、健教设备、电视机、电话、计算机等专用设备,统一配备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准入制度的建立,切实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档次和质量。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对社区卫生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制和聘任制,新进入人员实行公开招考制,所有业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注重专业人员统筹搭配,鼓励跨机构交流;积极引进人才,选拔优秀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千方百计聘请离退休医院专家和学校教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兼职工作和技术指导;积极开展“大医院专家进社区”活动,今年上半年就有200余名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坐诊、会诊、健康教育讲座、带教等活动;注重强化培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中型医院在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方面加强合作,委托大医院和泰山医学院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全区336名社区卫生人员分别参加了省、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班,并全部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
二、创新服务理念,打造居民满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品牌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为此,我们积极创新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力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大网络”。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合理布局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着力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确保居民步行15分钟以内就能享受社区医疗服务。通过机构重组、功能转换、大医院延伸服务和社会参与等形式,每个社区设一处卫生服务站,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近几年,全区先后投入3046万元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改造、改貌建设,共新建32个、扩建16个、装修改造14个,在全区建成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全面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框架,社区卫生“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建立,使全区近七成居民有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极大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二是完善户户拥有家庭医生的“大体系”。拓展服务内涵,注重完善功能,逐步实现服务对象由病人向社区居民转变、工作职责由单纯治病向保障健康转变、服务方式由坐堂行医向送医上门转变,构建起了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大体系”。重点强化了“三项服务”。强化综合服务。把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服务团队,通过签订保健合同、定期随诊、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社区卫生全程便民服务,并根据各社区不同居民的层次和需求,实行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方式。强化连续服务。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慢病防治、妇幼保健、残疾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通讯信息技术“六进社区”活动,全面掌握居民个人健康状况,实行不间断的健康管理,针对出现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目前,为17.6万家庭53.2万居民建立档案,记录每个居民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诊治情况、家庭病史及历次体检结果等。健康档案建立后,社区医生分片管理,对重点人群实施规范化动态管理。目前,纳入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管理人数已达48.5万人,管理率达91%。强化上门服务。引导和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贴近家庭、贴近群众,主动送医上门,努力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全面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主要负责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和慢性病管理。每年对6万名四种慢性病人、14.8万名妇女、1.4万名儿童、4.5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和8742名残疾人实行重点服务,先后上门提供防治服务达40余万人次。
三是强化星级卫生服务评定的“大监管”。为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上档次,我们以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为总抓手,把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公共卫生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等指标全部具体化、数字化,将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划分为一至五星级,全年分两次进行检查验收、挂牌确认,并评选出“十佳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十佳社区卫生服务标兵”、“十佳社区卫生助理员”。同时,对达不到星级规范化建设标准且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予以摘牌。通过星级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精品站点,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居民的信任度。目前,已评出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四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35个,二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并逐个举行了授牌仪式。
三、规范运行管理,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落实机制。“项目化、责任化、指标化”是泰山区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按照“三化”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硬件建设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责任人、具体完成时限,并辅之以强有力的调度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实行“三进社区”,即领导干部进社区。在区级领导干部中实行了“五个一”制度,其中一项就是要求每名区级领导包保一个后进社区,每月15日为包保工作活动日,要求各包保领导深入社区调查研究,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协调资金,加大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并将活动情况一月一通报,充分调动了领导干部重视社区卫生工作的积极性。部门服务进社区。“卫生职能进社区”是“十进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把区卫生局的服务职能下放到各社区,在社区设立服务平台,把各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细化、量化,排出具体形象进度,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健康督察进社区。在全区推行了社区卫生助理员制度,每个社区配备一名社区干部担任社区卫生助理员,负责监督、督查、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协调、组织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落实,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健康督察”。通过实行“三进社区”,真正做到了领导在一线指挥,部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使社区成为了卫生服务的“第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