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旅游市场;SWOT分析;策略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SWOT分析

(一)strengths(优势)

1.市场前景广阔。根据教育部2009年底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超过2000万,位居世界第一。仅笔者所在广东省就有普通高校112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33.41万人。巨大的消费群体数量为较大客源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细分市场极具发展潜力,属于新兴旅游市场,市场前景广阔。

2.闲暇时间充裕。大学生旅游市场较之于其他市场而言有更加充裕的闲暇时间。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包括周末、法定假日(含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元旦)、寒暑假,大约有180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9%。其实大学生的时间不仅于此,曾有人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大学四年时间可以读完3.3个本科,足见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之多。充裕的闲暇时间为大学生出游提供了时间保证,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十一、暑假和寒假等较长的闲暇时间段出游,周末出游比例不大,且出游时大多选择的为短途一日游线路。

3.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目前大学生家长的观念逐渐更新,大部分家长鼓励子女出游以增长见识,扩大视野,且在寒暑假期间,家长往往会陪同子女一同出外旅游。家庭的经济支持增加、各种奖学金支持、勤工俭学等,为大学生出游的经济条件打下了基础,大学生出游的客观条件基本具备。

4.出游愿望强烈。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冒险精神,对旅游怀有极大的兴致,出游愿望强烈。一方面由于学习空间的限制,大部分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三点一线,狭窄的活动空间和学生竞争的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单调、枯燥,旅游在帮助大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可以帮助消除其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紧张和压力;另一方面在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外界社会的同时,大学生对异地的社会和文化抱有更加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迫切希望亲身去经历和体验外面精彩的世界。

(二)weaknesses(劣势)

1.旅游消费水平偏低。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到目前为止仍属于消费一族,虽拥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可供假期外出旅游,但从该群体的外出消费水平来看,仍相对偏低。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的旅游日平均消费额在100~200元之间的占到总人数的41.2%,在100元以下的占到38.1%,即意味着80%的大学生的旅游日花费水平低于200元,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旅游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此外,大学生在出游时,对价格也非常的敏感,这一点也印证了大学生旅游消费能力相对不足。

2.市场受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大学生旅游市场本身的特殊性――对价格更为敏感、对旅游产品的需求特殊,面对这一庞大市场,旅游企业对大学生旅游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潜力认识不足。大部分旅行社所持观点是:“大学生旅游,既要省钱,又要玩得痛快。旅行社难以找到良好的额经营模式和赢利点,这块市场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基于这个原因,很多旅行社对该市场的重视不够,也未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开发、规划专项旅游产品。

(三)opportunities(机遇)

1.政策支持。为打造旅游强国,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扶持旅游和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还大力完善了住宿、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态度为旅游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物质配套和政策保障,有利于带动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

2.经济形势良好。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经济形势。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为我国旅游市场的扩张提供了内在的活力。

3.旅游市场前景广阔。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这些都为我国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广阔的旅游大市场带动下,大学生市场作为我国整体旅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并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threats(挑战)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对政治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为此,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的突发性事件影响,尤其是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H1N1流感等。事实表明,突发性事件会使得居民旅游需求暂时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到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策略

根据上文的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既拥有自身的优劣势,又面临外部机遇和挑战(如表1),对如何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结合SWOT分析表可采取以下策略:

表1大学生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表

(一)量体裁衣,开发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

大学生拥有强烈的出游愿望和动机,追求此刺激、体验,渴望参与,但消费能力有限。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产品时,应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思路,可根据大学生出游动机、闲暇时间、出游形式等不同推出不同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1.根据出游动机设计不同旅游产品。大学生出外旅游动机主要包括观光游览、开拓视野、体验参与、增进感情,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针对性的开发集观光性、参与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大学生旅游产品,设计适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竞技精神、增进友谊、益智健身的互动产品,如修学教育旅游、登山健身游、漂流、游泳、户外交友、野营等。

2.结合出游时间设计专项旅游线路。针对学生假期集中、时间固定、相对充裕的特点,可推出假期游、国庆游、五一游、周末一日游等专项线路。如笔者所在院校校园内的怡众旅行社在周末推出的增城自行车一日游,专为在校学生量身打造,该线路推出后在学生中取得了相当好的反响效果。此外,在出游方式上,一方面可推出以班级或社团形式为主的包价旅游或小包价旅游,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散客的出游,可将各旅游项目分别列出,供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组合,如住宿、交通、游览的选择组合等。

(二)注重产品价格比,根据大学生消费能力定价

因经济条件限制,大学生对价格比较敏感,大学生出游人数随价格变动弹性较大,只有合理的定价,才能激发多数大学生的出游动机,形成最终的规模客源市场。在制定旅游线路的价格时,一方面应该走低成本路线,餐饮、住宿等产品不讲究豪华,舒适即可,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另一方面可根据出游的不同时间和地点制定不同价格。这样既可利用淡季和温、冷景区的优惠价格吸引大学生,又可充分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调节旅游企业的经济收益结构。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推广和促销方式

1.与校内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合作。目前,我国高校内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十分活跃,许多高校还专门成立旅游协会、导游协会等,该类组织主要由校内学生组成和领导,在大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与这些社团、组织合作,通过活动赞助、冠名等方式,深入校园内部,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将品牌逐步融入大学生群体当中。如以笔者所了解的某旅行社为例,其通过赞助校园导游大赛、开办培训讲座等形式,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又节省了人力、财力,达到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2.积极培养校园学生。大学校园充满了学术氛围,强商业性的广告宣传或人员推销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为了消除大学生对企业的不信任感,旅游企业可聘用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固定旅游直销人员,利用其拥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交际范围广、朋友多的优势,长期宣传、销售旅游产品,达到深入扎根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目的。

3.利用校内自有网络、平面、广播等宣传媒体。目前,校内网站与论坛、校园广播及平面宣传栏等媒体对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有着较为强大的影响,而且比一般的校外媒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因此,旅游产品的供应商,通过给其提供赞助进行合作的方式,发挥这些平台的宣传作用,会起到较为良好的营销效果。

三、结语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学生旅游市场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细分市场极具发展潜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学生旅游市场至今仍没有进入成熟、稳定、繁荣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旅游企业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旅游市场内部自身的优势,规避其劣势,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政策和经济机遇,有针对性的开发、制定符合该市场需求的产品和线路,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形式,就必定能抢得先机,并在该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胡迎春,张东伟.《大学生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8(12)第4期

[2]徐静,张晓霞.《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对策》[J].新西部.2008(22)

[3]余琳.《如何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J].经济师.2004(10)

[4]陈洛.《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探讨》[J].技术与市场.2009(4)

[5]尤乐嫣.《浅谈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3)

[6]刘知勇.《高校旅游市场营销研究分析》[J].时代经贸.2006(12)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湖北省 入境旅游 开发对策

在世界旅游业和我国旅游业总体扩张的形势下,湖北省旅游业也表现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年入境旅游总人次数和外汇收入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但从每年的增长率来看,二者都表现出极大的波动性。另外,入境旅游总人次数和外汇收入在全国排名也一直在中游。

一、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一)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

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在统计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外国人市场,包括已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人);另一部分是港澳同胞市场、台湾同胞市场和华侨市场。外国人市场以洲为单位划分主要包括三大洲:亚洲、美洲、欧洲。二十世纪90年代,亚洲游客在三大洲客源市场中占有绝对地位,占外国游客人数的三分之二,其他几大洲游客共占外国游客人数的三分之一。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这一结构逐渐得到优化,欧洲、美洲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尤其是欧洲市场上升较多,已经成为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主力,占外国人市场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亚洲游客次之,美洲第三。港澳台地区是湖北省入境旅游的特定市场,近年来保持着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从总量来看,除个别年份受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和流感疫情影响,来湖北旅游的港澳台同胞人数骤然减少,经过两年的低靡状态都能恢复,并且又有新的发展。

(二)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特征

从性别构成上分析,湖北省入境游客中男性游客的比重高于女性,比例大约在3:1左右。但随着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女性游客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从年龄构成上分析,入境游客主要集中在25~6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游客几乎占全部游客人数的80%,其中,25~45岁年龄段的游客最多,占了游客人数的一半。从旅游目的上分析,来鄂游客中从事商贸、游览观光、文化交流、探亲访友是主要客源,其中前两项占入境游客比重的90%以上。从停留时间上分析,入境游客的停留时间以1~3天居多,其次是4~7天,而停留7天以上的游客很少。从游客流向上来分析,入境游客主要集中在武汉、宜昌、恩施、十堰等几个重点旅游城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占全省接待量的比重超过90%,而其中武汉就占接待总人数的一半。

(三)湖北省入境旅游制约因素

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是缺乏强势品牌。虽然有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等资源品牌,但从旅游形象、市场规模、接待条件、旅游收益等来看,还没有真正形成强势品牌,与知名强势品牌在知晓度、扩展度、效益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我省旅游资源的密集度虽高,但独占性资源并不多,与周边省市有很大的同构性。长江三峡是与重庆市共享,大别山是与安徽、河南共有。另外,周边省市同质性的旅游产品也有很多,湖北有红安,江西有井冈山。这些同质旅游产品的大量涌现,分流了湖北旅游客源,使湖北旅游业面临新的竞争压力。在当今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旅游营销至关重要,目前湖北省没有制定出具有影响力的长期发展的整体营销计划,营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也不多,以传统的宣传方法为主,技术水平较高的互联网使用不多。

二、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一)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参与性

从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体验型产品、专项、个性化、选择性、多样性日益成为国际旅游的新潮。目前湖北省旅游产品开发偏重于观光层次,而非观光型产品开发不足。针对入境游客,湖北省要提高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让游客对湖北省旅游资源的兴趣在参与性旅游活动中得到强化。例如,自然观光旅游,尤其是针对中青年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项目,开发探秘乃至探险的旅游产品,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增加生态保健的互动项目。民俗旅游产品,如对土家文化产品的开发,可以让游客亲自穿上土家服饰,参与到土家族日常劳作中,体验土家生活。

(二)提高产品的科技、文化含量,细分市场开发适宜产品

对观光旅游产品、宗教旅游产品等进行深度再开发,提高其历史文化含量,增加旅游开发的附加值。利用高科技方法营造、再现已经消失的旅游要素,如建设楚文化博物馆、三国文化主题公园等。通过科技手法的运用,再现当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流传的典故、出现的重要人物。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让游客自己查找历史资料,查询湖北社会发展渊源,点播多媒体资料等。同时,细分市场开发适宜产品,来满足不同入境市场游客对湖北省旅游产品的不同需求。如德国游客出游的主体需求是休闲旅游,他们对参与性强、放松身心的旅游活动兴趣较大。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利用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针对德国人的需求偏好,开发最适宜他们的旅游产品。

(三)增加促销渠道,实现多样性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第3篇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

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第4篇

摘要:贵州乡村旅游作为贵州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贵州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 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

关键词:乡村旅游 魅力贵州 资源与条件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潜在优势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 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 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址和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

二、贵州乡村旅游的性质和类型

贵州旅游市场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根据资料显示,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0年到1990年。这10年,贵州开始了最初的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是对一些风景资源进行开发,如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等。实际上,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了最早的乡村旅游。第二个阶段是从1991年到2000年。这个时期,形成了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也就是贵州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格局。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中央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方针。按照这个要求,从2001年至今,贵州省有关部门着重进行了旅游业的结构调整,针对原先主要在风景名胜区展开的观光旅游,如何拓展它的内涵与外延,使贵州旅游既依托风景区,又跳出风景区,提升贵州旅游的文化品位与科技含量。”其中,乡村旅游是贵州旅游的重中之重。

贵州乡村旅游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发生在乡村地域内,以乡村景观为吸引物,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满足农业发展与旅游需求的一切旅游活动,将贵州的真山真水的田园风光与古朴淳厚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贵州省独特的一种蕴含着乡间野趣和民间文化的旅游形式。目前贵州乡村旅游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城郊型。这种类型是贵州乡村旅游区位经济模式的主要体现,是适应现代都市人日益渴望摆脱快节奏、繁杂、喧嚣、污染严重等都市环境的需求,利用都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是环城游憩带的重要组成,可定位为都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也是目前我国最普遍、最成熟、市场潜力最可观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二是景区依托型。这是贵州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较为通达的风景区内,观光旅游可以向景区周围的乡村扩散,形成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依托大型风景区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的市场,保存乡村的原生状态,吸引游客在对自然风景观光之余,对周围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派生欣赏。三是村寨型。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贵州的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在老、少、边、贫困山区发展较快,乡村地区的特色村寨是不同地域乡村建设的历史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凝固和遗迹。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秀丽山水村寨结合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与村寨田园风光,具有率先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胜地的优势。

三、贵州乡村旅游市场的资源与条件

从《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来看,我们知道,贵州旅游的空间发展战略根据贵州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在全省划出12个旅游区,形成全省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并制定了各区域的战略性、结构性规划。其中,乡村旅游作为贵州省旅游的重点。贵州乡村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异质性和独特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贵州乡村旅游保持古朴的原生态,这是贵州乡村旅游的重要优势和基础条件。贵州乡村旅游保持古朴的原生态,这是贵州乡村旅游的重要优势和基础条件。贵州乡村是真实的乡村,乡村的古朴原始的风貌是发展旅游绝好的条件。贵州乡村大都拥有纯美的自然风光。贵州省是由无数风光美丽的自然村落构成的,贵州的每个乡村都可以开辟为一个公园,所以贵州又称为公园省。贵州的乡村具有多样性,不仅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地域特色。因此,贵州的乡村大多是民族村,而且是不同民族的村落。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服饰等都不相同,充分体现了贵州乡村的多样性。,贵州的乡村旅游蕴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贵州的各民族的文化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其精髓。安顺的摊戏、侗族的大歌、苗家的舞蹈都曾获得过国家大奖。文化并非只是文字性的东西,它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物品等都是文化的载体。这些文化出白乡村,而且保留在了乡村。贵州乡村旅游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杨胜明. 乡村旅游应成为反贫困的重要力量[J].当代贵州,2004,(23).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鄂西 修学旅游 开发策略

修学旅游一词源于日本,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学术定义。陈非认为,修学旅游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旨,以一定的修学资源为依托,以特定的旅游产品为载体,以个人的知识研修为目标,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化的专项旅游项目。修学旅游突出一个“学”字,要求参加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要有所学,学有所获。我国的修学旅游处于“一种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旅游产业经济开始”的初级阶段。修学旅游包括入境修学旅游、出境修学旅游、国内修学旅游三种形式。本文主要探讨入境修学旅游。

作为当今最具文化内涵和魅力、最具深刻和持久体验(感受)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旅游产品,修学旅游代表着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是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2008年,我国开始推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把修学旅游纳入了中小学教学大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将旅游、教育、文化高度结合的举措,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鄂西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历史丰厚、生物景观丰富多彩,拥有长江三峡、三峡大坝、武当山、神农架等垄断性强的高禀赋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是理想的修学旅游目的地。抓住湖北省加快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发修学旅游资源、推出修学旅游产品,必将迎来旺盛的市场和广阔的前景,对于升级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整个鄂西圈的旅游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效果直观的现实意义。

一、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优势与意义

旅游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被公认为世界经济中的产业之星。中国是世界第四大旅游消费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业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的旅游产品。同时,国际盛行的终身学习理念,一些发达国家把修学旅游作为国民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措施,也成为推动修学旅游发展的社会动力。当前,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尽快把鄂西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鄂西圈内8个市(州、林区)都推出了加快旅游业大发展的各项新举措。因此,开发修学旅游将成为鄂西主动适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抓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的创新之举。

1、优势分析

(1)资源。鄂西集中了湖北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全,品位高,影响大,特色鲜明,分部集中。更重要的是集中了长江三峡、三峡大坝、武当山、神农架等一大批垄断性强的旅游资源,国内罕见,世界少有,具有发展修学旅游的物质基础。同时,位于鄂西圈内的8个市(州、林区)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5A景区4个,已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假、民俗宗教、购物娱乐、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格局,旅游产品体系完善,为发展修学旅游。另外,鄂西完备的教育资源也将为发展修学旅游提供专业支撑、人才和基地保障。

(2)市场。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加上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外国游客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尤其近几年,在世界“汉语热”兴起、国家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背景下,汉语修学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入境修学旅游市场,位于宜昌的三峡大学就有774名外国留学生在此学习。国内修学旅游市场也潜力巨大,有专家估算,我国学生人数达到2.16亿人,学生平均出游天数为5.5天,出游人均每天花费约77.5元,按10%的学生出游计划,即超过2000万人,一年旅游花费总计可达92亿元,这无疑是个庞大的极具诱惑力却尚未被深度开发的市场。

(3)区位。鄂西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水电基地、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依托富集生态文化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发优势。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规划,鄂西交通将围绕旅游规划目标建成“六大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大综合交通信息系统”,以构筑多枢纽互联、开放型的综合交通系统。汉宜高铁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开通,大大提高了鄂西修学旅游的吸引力和可进入性,使鄂西修学旅游呈现出更好的区位优势。

2、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意义

修学旅游是旅游、教育、文化组合的典型载体,这种融合多学科、多行业的产品决定了其功效的多样和价值的多元。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修学游对于发展人类多元文化,提升人们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影响深远”,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器”、“人生前程的孵化器”、“外语学习的兴奋剂”、“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催化剂”。“大力发展修学旅游,对内,增强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外,输出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提升我国旅游品位、提高文化旅游竞争力,强化民族的世界地位,乃国家战略。”

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意义,一是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修学游可以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不仅能直接增加旅游收入,还会带动旅游系统各部分全面受益,实现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从长远看,做好青少年学生修学游,实质上培育了一个潜在的客源群,可以促进鄂西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升级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发展修学旅游首先要研发、升级旅游产品,如此不仅有利于旅游资源整合,促进产品优化升级,还将带来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三是扩大鄂西教育的对外开放,促进教育国际化。修学旅游尤其是入境修学旅游的成功运营,将会有大量的修学者或留学生入驻各个校园学习,不仅会提高各学校的国际化文化建设,还将带动一批中小学的国际化建设,培养、提升鄂西对外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优秀师资,营造青少年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为提高鄂西教育国际化水平和青少年学习外语提供新途径;四是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提升鄂西旅游形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修学旅游是文化、教育与旅游完美结合的载体,最能表达旅游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实现旅游的户外教育功能。发展好修学旅游,有利于丰富鄂西的现代文化,传承、传播、交流本土文化,促进各地各民族及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树立鄂西良好的旅游文化形象。

二、鄂西修学旅游开发策略

鄂西发展修学旅游,可以走政府、企业、教育联合发展的路子,政府完善政策和管理,做好宣传和营销;企业负责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做好产品推介工作;学校教育部门负责做好课程设置,确保游学中“学”的功效。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造鄂西修学旅游品牌。

1、鄂西修学旅游开发策略

(1)区域合作策略。为树立鄂西修学旅游整体形象,吸引客源市场,鄂西圈内的8个市(州、林区)政府应该深度协作,建立“产品互推、品牌共树”的理念,共同做大做强修学旅游市场。

(2)政策优惠策略。政策优惠是政府促进修学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优惠政策:一是各景点对修学团实行门票特别优惠,各级文化、文物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实行修学团免费;二是外事部门尽量简化入境修学团的签证手续;三是培植修学旅游接待示范校、示范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减免税收,走专业化路子。

(3)产品精品化策略。修学旅游是特殊性的产品,它的设计必须与文化结合起来,提炼出旅游活动的教育功能,实现“游”、“学”相长。这就要求策划者深挖鄂西旅游资源特色,提炼鲜明主题,设计出个性化产品,能以独特品味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的求知欲或文化体验需求。

(4)市场细分策略。目前,鄂西修学游市场开发主要大力发展国内修学游,积极开发入境修学游,适度发展出国修学游。国内修学游以大中城市的青少年学生为主体,入境修学游以各地主要客源国家的中学生为主,出国修学游以较富裕家庭子女的英语修学为主要市场需求,设计产品,分层次营销。

(5)运作规范化策略。由于修学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其中一些游客还具有特殊的志趣和特长,求知欲较强,有与游伴交流以提高专业水平的要求和愿望,专业性的安排和细腻的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配备较高水平的导游也十分关键。对此,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联合旅游局、教育局及学校、企业等部门制定修学旅游产品与服务标准,建立示范基地,监督和指导企业的运营,引导修学旅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2、鄂西修学旅游产品开发

鄂西修学旅游产品可以走“特色、精品、规范”的路子,即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特色产品、运用专业策划打造精品、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管理产品。

根据资源和市场情况,可以设计十个主题的修学旅游产品:一是整合宜昌旅游、教育资源,开发设计“游三峡 学汉语”汉语修学游产品;二是以《离骚》、《诗经》为主要内容,宜昌、十堰合作开发“溯源游”文学修学游产品;三是将位于宜昌的香港柏斯琴行生产基地及其音乐培训开发设计成“钢琴修学游”器乐修学游产品;四是在十堰开发设计以武当山道教圣地为主要基地的“道教修学游”宗教修学游产品;五是在长阳、恩施等地开发设计“土家民俗风情体验游”修学游产品;六是在荆州古城开发设计“楚文化体验游”修学游产品;七是荆州、当阳、宜昌、宜都合作开发设计“三国文化体验游”修学游产品;八是以神农架、宜昌市五峰后河等5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内容设计“生态环保修学游”旅游产品;九是以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水电站等为主要内容设计“水利枢纽工程修学游”旅游产品;十是以宜昌市境内的5座长江大桥和宜万铁路宜昌路段为主要内容设计“道桥建设工程修学游”旅游产品。

三、结语

鄂西开发修学旅游,是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新的旅游项目,不仅能丰富旅游特色项目和旅游产品,促进鄂西旅游业加快发展,还将带来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升级服务产业等社会各方面发展,对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建设、推动鄂西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前景广阔。

(注:本文参与“2012年第三届湖北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交流。)

【参考文献】

[1] 陈非:修学旅游初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2] 文红、孙玉琴:对开发修学旅游市场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