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规模

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规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规模

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

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

(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新晨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常态;旅游规划;发展战略

1、新常态下我国旅游发展特点与趋势

关于旅游发展的新常态,学者视角不同,见地也不同。笔者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发展旅游归根结底是如何平衡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问题,而旅游供需交易离不开旅游活动的载体即旅游空间。

1.1旅游需求新常态-国民旅游市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凸显

(1)国民旅游兴起,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6亿人次,增长了17倍;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在2013年已达到12.38%。出境旅游于2014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达到1.09亿人次,成为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预计到2020年,年人均出游次数达5次以上;到2050年,年人均出游达10次以上。涵括国内旅游及出境旅游的国民旅游市场强劲崛起,取代入境旅游成为市场主导。

(2)旅游需求渐趋个性化、多元化

中国旅游产业以观光旅游作为发育点,运行方式是以主要城市为基础、以垄断性资源为凭借、以主要景区为依托、以旅行社团队旅游为主要形式。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城市居民中催生了大量的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特种旅游需求,逐渐超过观光旅游,上升为主流。进入2000年以来,观光旅游比重从长期来看呈下降趋势,从40%下降到30%以下,而度假旅游比重缓慢上升,从16.8%上升到了23.4%。度假旅游者超过观光旅游者,成为长期趋势。

(3)新兴旅游市场逐渐形成规模

从旅游活动参与主体来看,一些特殊旅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如老年旅游市场、儿童旅游市场、青年学生旅游市场、特种旅游市场等。这些新兴市场的出现,对传统旅游产品及相关保障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1.2旅游供给新常态-企业国际化、集团化、品牌化加速

(1)旅游产业覆盖领域扩大,产业融合不断深化

各类资源纷纷进入旅游业,旅游产业构成基础发生结构性变化。旅游地产、旅游营地、自驾车、网络商等新产业形态、新产业组织纷纷涌现。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旅游经营商如携程、途牛等企业的崛起,打破了传统旅行社、饭店、景区作为旅游企业主体的格局。

(2)旅游企业集团化、品牌化渐成趋势

经过30年的发展,旅游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在实力上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旅游企业一方面将通过多元化、链条化等方式逐渐实现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实现旅游企业品牌化发展。

(3)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步伐将加快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居民出境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旅游企业通常会追随客源出国轨迹进行跨国投资和经营。当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具有优越的跨国经营优势。政策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鼓励企业、资本走出国门,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培育大型跨国旅游企业。

1.3旅游空间新常态-旅游空间范围不断拓展

(1)景区管理转向城市及目的地管理

早期中国旅游的发展是以景区和景点为空间依托,呈现“小旅游”特征。随着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旅游要素的不断扩充,旅游景区已然无法承载“大旅游”的发展。旅游业的空间依托由过去的景区景点转变为以城市和城镇为主。相应地,过去围绕景区的开发管理模式要转向城市和目的地管理。

(2)多层次旅游空间体系的形成

随着旅游发展的深入,立体化、多层次旅游空间体系开始形成,其空间类型可以分为点状、线状、面状。点状包括各类规模小的景区(点);线状包括各类跨区域的旅游线路面状包括城市、大型度假区、国家公园等。各种空间类型的旅游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休闲、度假、观光等。对不同空间形态和尺度的旅游区域,需要不同的政策加以管理。

(3)新型区域旅游合作出现

传统上,中国旅游产业在空间上是以行政区域为核心的。随着旅游市场结构性转型和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加上新的交通运输空间格局形成等因素,促使旅游空间结构发生了转型。旅游客源地一目的地一集散地空间结构形成,不同的区域和城市基于不同的分工,将展开新型区域旅游合作。

2、新常态视角下旅游规划发展的战略选择

2.1规划视野全球化

随着中国与全球的相互了解、对视与融合变得全面与深入,作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中国,正在接受着来自全世界旅游界目光的审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加速了旅游规划全球化的进程。新常态背景下,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范围日益全球化,形成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全球化,但在行动上要结合本土特色。国际旅游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国家和地区间在旅游发展事务上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世界旅游组织及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会等一系列国际旅游组织推动旅游规划的全球化发展,因而要熟悉国际的市场规则,具有国际化视野,定位世界级,抓住新时代的机遇。

2.2开发定位主题化

随着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和旅游产品的日益成熟,旅游者的消费品位也在逐步提升,旅游发展初级阶段的走马观花式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拥有主题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形象与产品是目前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迫切需求。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游目的地定位不清晰,是现在很多地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要突破并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旅游地开发定位的主题化是引领其正确发展的一面旗帜。定位什么样的旅游主题决定了建设什么样的旅游区,生产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吸引什么样的消费人群。

2.3功能提升创新化

在新常态背景下,消费者的要求已经不仅停留于基本需求的满足上,因此旅游区不再只是提供单一的功能,而是需要集观光、休闲、度假、居住、养生、娱乐等众多功能于一体。尽管现在的旅游地区大多具有一些复合型功能,但是在新环境、新背景以及新趋势下,旅游开发地的功能应该得到相应提升与创新。旅游规划中的功能创新可以在其基础功能上进行完善,同时还需要以现实客源市场需求变化和潜在市场的旅游需求为导向,提升拓展功能,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采用产品功能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开发出同时具备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娱乐、旅游购物、商贸会展等多功能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体系。

结束语

本文基于新常态视角,分析了此背景下旅游规划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旅游规划的发展战略。新常态给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把握好这些机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利于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04:50-55.

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第3篇

“休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内容宏观上主要对中国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管理、产业化发展等整体性的旅游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微观上主要对有良好休闲度假旅游环境的滨海、温泉、湖泊、森林、滑雪、乡村等不同资源类型的度假地进行个案研究,其中滨海地区作为最早休闲度假旅游地出现在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中。近年来部分老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及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对策性研究一度成为热点,休闲度假旅游者、旅游市场等也进入人们的研究视角。

一、休闲度假旅游的内涵

休闲度假旅游是消费者支配自己的“休闲”时间用于度假旅游活动,以达到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1]。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比,休闲度假旅游以其独特的特点、发展前景和趋势备受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转变,休闲度假旅游以其在消费目的、消费行为、消费档次、消费形式,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具有停留时间长、消费高、重游率高等特点,游客以散客为主,家庭式的自驾游、自助游所占比例高。

二、大理苍洱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传统意义上的苍洱地区主要以大理市为主,包括苍山片区、洱海片区、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片区等,是苍洱旅游试点区的核心区域。

第一,旅游资源概况。

苍洱地区属于大理州的中部旅游区,旅游资源分布集中,类型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荟萃。大理州主要旅游资源点500个,其中大理市内拥有资源点最多,为138个,占28.3%,资源点密度为0.094个/平方千米,涵盖了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景观四大类,人文旅游资源中古迹建筑、民俗风情、商品购物三大类。

第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大理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旅游业起步早,至今已有三十来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七五”起步、“八五”打基础、“九五”大发展的阶段,具备一定的旅游知名度和客源接待规模,旅游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10年,大理州接待国内旅游者1296.98万人次,同比增长17.28%,年度旅游总收入达115.01亿元,同比增长24.68%。“十一五”期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007.97万人次,年均增长9.3%;接待海外旅游者152.82万人次,年均增长14%;旅游创汇42758万美元,年均增长16.9%;旅游总收入363.7亿元,年均增长11.4%(数据来源于大理州旅游局相关统计资料)。苍洱地区是大理州景区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区域,拥有11个A级景区(全州为20个),仅有的AAAAA 级1个(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位于该区范围内。

三、大理苍洱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条件分析

第一,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是宜人的气候。大理全年气候温和,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为15.1℃,没有明显的严冬酷暑,寒暑适中,四季如春,适游期长。与国内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相比(表1),大理舒适的旅游气候,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符合旅游发展的休闲度假化需求。

表1 2011年大理与国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地气温对比

城市 年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大理 15℃ 30.4℃ 5℃

大连 10℃ 34℃ -5℃

三亚 24℃ 35℃ 5℃

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网

二是依山傍水的天然环境。休闲度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选择的指向强[3],这种较为集中的指向性表现为客人的度假需求非常集中,不仅有对度假目的地选择的集中,还有度假需求的指向集中,对度假环境质量要求较高。苍洱地区休闲度假旅游的资源基础条件得天独厚,主要以苍洱山水文化、大理历史文化、白族民俗文化为主体,以古城、古镇、古村为载体,有苍山天然屏障、高原湖泊洱海,山水环抱,海西田园风光与自然山水相映成趣,古城、三塔、白族村落分布其间,自然环境优美、幽静,空气质量良好、污染程度较小,具备休闲度假旅游的良好空气环境条件。

三是区位优势。苍洱地区所处大理市是云南省第二大的旅游中心城市,地处滇西腹地,已成为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甚至南亚、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公路依托214国道、320国道、楚大、大丽、大保等高等级公路,形成了向昆明、瑞丽、保山、丽江、临沧辐射的公路干线网;有广(通)大(理)铁路、大(理)丽(江)铁路及在建的大(理)瑞(丽)形成的铁路网;有大理机场、位于大理州鹤庆县丽江三义机场,通达性好。苍洱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辐射区位,良好的区位条件改善了旅游者旅游的方便程度、提高可进入性,为休闲度假旅游、旅游开发建设、旅游市场规模发展与提高创造了较好的旅游区位条件。

四是现有的旅游开发基础。从旅游资源开发来看,经过三十来年旅游业的发展,大理州的旅游资源开发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以展示大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观光旅游产品开发较为成熟,苍海高尔夫、大理古城(洋人街、人民路、红龙井)、喜洲、双廊等已有一大批休闲度假产品进入市场,海东片区的开发、苍山大索道等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推进,加上大理海西田园风光的保护政策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从旅游客源规模来看,苍洱地区的旅游接待已占全州游客份额的70%左右,具备度假休闲旅游客源基础。从旅游接待规模来看游览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娱乐设施、配套设施等主要集中在苍洱区域范围内。

第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劣势分析。

作为老牌的旅游目的地,大理和其他旅游业发达的地方相比,旅游产品单一、陈旧,产品类型目前仍以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度假旅游、会议旅游及其它个性化旅游等消费量较大的旅游项目所占比例低,同时也存在着旅游地形象老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组合不成体系、管理体制需要改革等问题。虽然苍洱地区的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但也存在着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度假休闲旅游开发层次较低等缺点。

此外,全国已有27个省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如海南已走在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前列,国际海南岛的打造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机遇,加之西部地区各省/区都致力于发展旅游业,云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的市场竞争尤其激烈,云南省内的丽江、腾冲、楚雄等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不小冲击。

四、大理苍洱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建议

大理的休闲度假旅游已经起步,主要集中在环洱海地区、大理古城及周边地区,就目前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硬件设施和“软”环境方面着手以促进大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一,进一步增强可进入性。

加强旅游可进入性,首先,苍洱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需要更加快捷的外部交通环境,一是加快城际铁路的进程,缩短与省会城市昆明及周边旅游热点地区的旅程距离,这有利于活跃省内客源及实现省外客源共享;二是增加直航航线,缩短省外甚至国外主要客源地的旅程时间,吸引更多的度假客源。其次,完善景区内部交通体系,如交通设施(停车场、环洱海公路隔离带、环洱海自行车道安全护栏等)、合理的交通路线、旺季交通预报疏导系统等,优化“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

第二,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

首先,应注重休闲文化氛围的营造,深入挖掘和梳理文化脉络,形成围绕文化主题的观光、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在规划的指导下做好文化开发与保护工作,以白族乡村、海西田园风光、环洱海周边、古城步行街为载体,做好三塔、古城的文化延伸,在文化氛围中实现旅游休闲化、体验化。其次,结合市场需求,做好重点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巩固现有苍洱观光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做好新线路推广,既要充分挖掘休闲资源,又要提升休闲环境,丰富闲适性休闲观光、各种休闲文体活动、休闲购物等活动内容,做好环洱海休闲度假游、苍山生态康体游等,从精品的角度打造适销对路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第三,休闲度假旅游的营销。

大理的旅游营销既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之下做好旅游整体性营销,集中资金、人力、物力做大手笔的营销、精品营销,又要做好旅游营销之前的调研工作,及时调整方案,甚至从战略部署的角度实施营销方案,还要结合目前旅游市场营销的新渠道,积极利用旅游网站,调整营销思路,充分挖掘网络营销的潜力。

第四,完善旅游企业的准入机制。

虽然目前大理旅游业面临很多的发展机遇,但不能一味放宽口径,需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的准入机制。首先,引入国际品牌、高端酒店时不能盲目,既要考虑客源需求,又要持谨慎态度,对其的民族文化、风格等进行系统化的审查,如设立休闲度假酒店的准入门槛。其次,对小型企业更应严格进入标准,如对大理古城商户名称、经营项目限制、对商品质量把关等。再次,度假旅游地产的开发应适度,不能一味出让土地使用权吸引投资。

第五,营造良好的休闲度假旅游氛围。

一是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针对目前大理旅游市场上的不规范做法,可借鉴丽江玉龙雪山景区的管理机制,将百姓不规范的经营方式以赎买的方式收回,成立社区服务公司,公司由政府部门或第三方管理公司管理,通过专业培训,增强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意识,将农民吸收到旅游从业人员中,积极探索旅游业反补农业的新路子,实现景区、社区、居民三赢。

二是完善现有的景区本地开放日。大理州2011年十月一日起设全年12个免费开放日,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大理州内公民凭身份证可免费到国有景区或国有控股景区参观游览,结束了原有的本地人10元购票无游览日期限制的优惠制度。对于大部分景区而言春节、五一、十一属于旅游旺季,游客集中,本地人免票进入会增加拥堵、降低游览者的游览感受,所以应尽量引导本地人错峰出游,可采用免费、年票或低于半价的市场指导价引导本地人淡季出游。

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羌族地区;旅游; 低碳旅游;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10-0046-05

一、引 言

四川是我国唯一具有浓郁羌族风情的羌族聚居区,四川省的北川、汶川、茂县和理县四个羌族聚居县在地域上连成一片,被公认为是全国羌族核心区。羌族地区境内多山,区内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具有适宜旅游业发展的优质气候环境条件。在刚遭受特大地震的破坏、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面临重新调整的羌族地区,不仅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效应及其相关优势,更要寻求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时代背景下,引入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技术,积极开发低碳旅游产品,这无疑成为促进羌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的最好选择。

二、成长性战略方向

成长性战略是扩大战略业务单元的活动,旅游组织或战略业务单元通常运用的成长性战略为安索夫矩阵。羌族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选择成长性战略更有利于增强羌族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1.市场渗透

市场渗透战略是指在现有的市场上利用现有的产品增加市场份额。对羌族地区而言,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是地震前羌族地区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灾后羌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环境有所变化,旅游开发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羌族地区旅游文化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也是建立良好的羌族地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必不可少的。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和节能环保型旅游产品将更增加羌族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羌族地区低碳旅游市场渗透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①我国的低碳旅游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低碳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②羌族地区低碳旅游也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可借鉴成功低碳旅游目的地的经验和教训。③低碳旅游是旅游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且旅游产业在羌族地区灾后重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④灾后羌族地区的知名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灾后重建成果也备受关注,这都有益于羌族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渗透。

2.市场开发

市场开发是指利用现有产品进入新的市场或新的细分市场。由于灾后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面临重大的调整与提升,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旅游业将更具有开拓市场的潜力。其主要原因如下:①羌族地区各县灾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出台的灾后重建政策等都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此外,我国政府还积极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低碳旅游,并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和督促。②由于羌族地区多数旅游景区、景点都是融自然环境与羌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其区内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具有发展成为低碳旅游产品系列的优势,即具有良好的可转移性。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现有的低碳旅游市场规模将具有良好的增长潜力。

3.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指开发新产品来满足现有市场,该战略在吸引新的旅游消费者的同时维持了现有的消费群体,达到增加市场份额的目的。对旅游目的地而言,要增加其旅游收入主要包括延长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时间和增加访问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数量两大方面。不论采取何种策略,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延长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增强。就羌族地区现有市场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原有的旅游产品的再次开发,强调对羌族地区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以及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创新性开发。这样更能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求,有利于增加原有旅游市场的份额。②利用羌族地区地震遗址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地震遗址旅游产品系列。③由于低碳旅游将涉及到旅游开发的价值观念、生产模式以及运营理念的变革,对羌族地区现有旅游产品进行低碳化的改造与创新。

4.多元化

旅游多元化发展战略是由旅游供给系统多元化、旅游需求系统多元化以及旅游支持系统多元化所决定的。羌族地区低碳旅游的多元化战略选择为相关多元化方向,相关多元化又包括了斜向多元化、水平多元化、垂直前向多元化和垂直后向多元化四种表现形式。斜向多元化主要指利用共同信息技术平台,为某一旅游细分市场提供一系列的旅游产品组合。虽然低碳旅游既是一种理念,也是旅游业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当前,我国的低碳旅游产品主要呈现环保、节能减排的特点,且对目的地和旅游者均有减”碳”的要求。所以,低碳旅游市场相对于生态环保旅游市场细分而言,也可以作为一个旅游细分市场出现。羌族地区低碳旅游斜向多元化战略,即加强羌族地区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大力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构建低碳旅游信息技术发展平台,并为低碳旅游市场提供低碳旅游产品系列的综合服务。水平多元化指组织进入互补或竞争性市场,羌族地区低碳旅游运用水平多元化战略,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增加低碳旅游市场份额、扩大规模经济效益以及与竞争对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旅游目的地管理而言,主要关注垂直前向多元化战略。因为旅游目的地垂直前向多元化战略,有利于旅游目的地信息与旅游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开发和建设良好的旅游市场营销网络,完善旅游产品分销渠道。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羌族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运用旅游目的地垂直前向多元化也是遵循了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

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黄梅五祖寺;资源评价;市场定位;产品布局

中图分类号:F590.3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km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改称五祖寺,乃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公元672年创建,是弘忍禅师的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之地。它既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

五祖寺风景秀丽,名胜古迹甚多。从一天门到白莲峰,沿途有释迦多宝来佛塔、二天门、千佛塔、飞虹桥、求儿塔、通天路、授法洞、棋盘石、白莲池、白莲峰等几十处。千百年来,五祖寺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几栋殿堂楼阁和一些名胜古迹。解放后,寺庙和名胜古迹得到妥善保护,并不断得到修复[1]。

2 旅游资源的二重评价

2.1 五祖寺旅游产品优势

(1)禅宗文化资源——内涵博大精深。

五祖寺作为禅宗最重要的祖庭,即是五祖弘忍的法场。弘忍在吸收历代禅风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顿悟成佛的观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五祖东山法门”思想体系,对禅宗的发展及走向成熟意义非凡。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作为影响和势力最大的流派,久经不衰,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五祖寺初建于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初名为东山寺、东禅寺,弘忍大师在此开道场、弘佛法,门庭若市,后改名为五祖寺。北宋景德年间,宋英宗赐“天下祖庭”匾额。此后,不断被历代帝王封赐,拥有独特的宗教文化内涵及秀美的山水风光,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吸引了大批游客及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朝拜[2]。

(3)氛围和谐幽静,景色瑰丽奇特。

五祖寺东山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高,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经历千年文化浸润的五祖山水,处处透着自然与佛禅的和谐灵韵,优雅地向世人诠释着生活之智慧,让人有超然一空的感觉。

2.2 五祖寺旅游产品问题诊断

从当前五祖寺旅游的发展状况来看,禅宗旅游资源虽具有典型性,且拥有“天下祖庭“的称号,但在鄂东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来看知名度不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低,而且重游号召力相对较弱,旅游资源的竞争力还不够强[3]。

五祖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明显,地域组合好,潜在旅游价值较高。但目前其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以观光为主,缺少体验型的产品,缺少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资源优势未得到好的体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五祖寺旅游特色不足,资源开发停留在初级陈列阶段。五祖寺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以静态的方式呈现,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不相适应。应注意增设参与性的旅游项目,使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

(2)佛教资源的文化品牌突出,但市场影响很有限。“五祖东山法门”使禅宗走向最后成熟,地位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但目前其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影响力有限,文化优势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

(3)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在文化景点配套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上还未能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

总之,五祖寺佛教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只是初具规模,旅游设施也是有待改善。如从交通的通达性而言[4],从黄梅县到五祖寺的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与其发展规模极不匹配;另外,旅游区道路旁的绿化不够,景观带不完善,严重影响游客的整体视角效果。此外,区内旅游标识系统急需完善,寺庙周围的建筑与整个五祖寺在建筑风格不相容。因此,一定要加强文化旅游区各方面的管理力度。

3 旅游产品市场定位

根据调查问卷,五祖寺的游客主要以省内市场为主,省内游客在五祖寺国内旅游市场上约占65%,主要集中在黄梅县(32.2%)、武穴市(17.4%)、武汉市(15.4%)及黄冈市等其他周边地区(2.7%);外省游客的比重约为33%。从外省游客分布来看,主要以来自湖北省周边近距离的安徽(9.5%)、江西(11.7%)等地的游客为主,其次是广东省(7.9%)和江浙地区(3.5%)各省市。另外据调查,几乎每天都有部分外国客人到五祖禅文化旅游区游览,这部分游客主要来自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占2%左右(图1)。

图1 五祖寺客源市场分布现状通过分析,五祖寺客源市场存在严重不平衡,即国内和入境客源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国内尤其是省内客源市场占很大份额,入境客源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国内客源市场主要以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邻近省份为主,入境客源市场主要指东南亚、日韩、港澳台等相邻地区,欧美可作为海外市场的主要增长极[5]。

五祖寺佛教文化旅游市场发展需要以保持现有市场份额为基础,逐步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从而构建结构合理的市场格局,保证旅游市场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五祖寺的客源市场可重构为:稳步推进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入境市场,逐步实现五祖寺客源市场结构优化,保持二者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表1)。

3.1 国内旅游市场

基础客源市场为省内、江西、河南等邻近地区,重点开发市场以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并重,远程开拓市场以西南及华北为主。

(1)基础市场——省内(武汉8+1城市圈)及江西、安徽、河南等邻近地区。

随着中部地区崛起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省内将成为五祖寺最重要的客源市场,与此同时充分整合天柱山、合肥、庐山等邻省客源市场,以此形成五祖寺的基础客源市场。

(2)重点市场——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生活水平更高,出游率相对较高,可以作为五祖寺重要的拓展市场。针对该地区的旅游需求推出高层次、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大对该地区的市场促销力度,拓展市场份额。

(3)拓展市场——西南及华北地区。

五祖寺佛教文化旅游区的拓展市场为华北及西南地区。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交通及第三产业的的发展,为旅游区的市场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 入境旅游市场

(1)基础市场——港澳台及日韩市场。

受文化渊源的影响,港澳台及海外侨胞对禅宗有广泛的信仰,且钟情于富有文化灵韵的自然山水。因此五祖寺的宗教观光和朝拜将是他们重要的旅游动机。

(2)重点市场——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地区是今后应重点开拓的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海外客源市场。东南亚各国华侨众多,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东南亚佛教历来比较昌盛,对佛禅文化兴趣浓厚,因此,五祖寺禅宗祖庭对该地区游客的吸引力非同一般。

(3)拓展市场——大洋洲及欧美市场。

澳洲及欧美地区经济水平高,市场规模大,因而发展潜力巨大,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及生态旅游对该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魅力。

4 旅游产品布局

4.1 五祖寺旅游产品总体布局

优化五祖寺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空间结构,构建五祖寺佛教文化旅游圈,即建立五祖寺佛教文化旅游的核心层、腹地层、以轴线为中心的辐射层,即以“五祖寺核心朝圣区”为核心点,以“禅文化综合旅游服务区、禅文化体验旅游区、十万洞度假探险旅游区、白莲湖休闲疗养旅游区、禅乡生态旅游区”五区为腹地层 [6],以“金色宗教景观轴”和“绿色生态景观轴”两轴线为辐射层。

(1)核心层——五祖寺核心朝圣区。

五祖寺核心朝圣区的主要依托是东山五祖寺,范围上囊括五祖寺所有的建筑群,区域上包括从五祖寺寺门至通天路段的宗教建筑群。五祖寺是禅宗的重要发源地,盛誉驰名海内外,是天下佛子向往的圣地。

(2)腹地层——禅文化综合旅游服务区、禅文化体验旅游区、十万洞度假探险旅游区、白莲湖休闲疗养旅游区、禅乡生态旅游区。

禅文化综合旅游服务区——东从东山古道入口东侧大概百米起,一路向西,直至上山车道,北以一天门为界、南达黄塔公路以南大约百米。

禅文化体验旅游区——东山古道沿途展开的带状区域。该区植被丰富,沿途遍布松林。此处也是禅文化体验通道,别有一番“古径通幽、山林野趣”之感。

十万洞探险旅游区——龙坪湖以西,东达盘山公路,北到林场居民点,南达龙坪湖东岸。此处空间开阔,冬暖夏凉,适合开发避暑胜地和科考探险乐园。

白莲湖休闲疗养旅游区——蔡田公路以东,北至仰天锅白莲湖区。该区湖面宽阔,湖水清澈,周围环境优美,白莲湖的温泉是康体疗养的绝佳去处。

禅乡生态旅游区——在旅游区发展的远期,可凭借附近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有特色的农家乐,完善五祖寺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功能。

(3)辐射层——金色宗教景观轴与绿色生态景观轴。

由东山古道及沿五祖寺至白莲峰的景观轴被称为金色宗教景观轴,它由下向上把五祖寺主要的佛教资源串连起来。

由五祖寺通往白莲湖的蔡田公路形成的景观轴被称为绿色生态旅游景观轴,它串联了旅游区的主要乡村生态资源,具备休闲疗养、生态度假等功能。

4.2 开展专项旅游,完善与深化旅游产品的谱系

(1)佛教特色购物游。产品策划:在禅文化综合服务区建立佛禅文化名品街,重点向游客展示和销售高档次的旅游纪念品和佛教信物,如佛教字画、瓷器及各种法事活动用品。佛教名品街的商铺均建成二层徽式建筑,融入佛教元素。

(2)佛教节日旅游产品。利用五祖寺独特的资源禀赋及文化特色开发佛教节日旅游产品[7],举办各种节庆活动,这样即能提高市场知名度,又能形成佛教文化旅游市场的热潮。因此,策划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对五祖寺的发展至关重要(表2)。

5 结语

综上所述,黄梅五祖寺的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从南面山麓一天门到山顶白莲峰,以蜿蜒石板路为主行线,沿途景色秀丽、幽静,富有特色。黄梅五祖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来此朝山览胜。现在的五祖寺已成为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和群众参观游览场所。本文在遵循旅游产品开发原则的前提下,对五祖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市场定位,并对其规划开发进行了相关的设想及阐述,为其可持续开发提供了参考。相信一个历史悠久、古迹繁多、寺容古朴、风景幽静的五祖寺,正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

[1] 张 牧. 走进五祖寺[N]. 中国建设报,2001-10-16(8).

[2] 吴建新.“天下祖庭”五祖寺:上承达摩一脉,下传能秀两家[N].东楚晚报,2008-12-19(26).

[3] 邱广艳. 承德藏传佛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D].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 2010.

[4] 于 萍. 镇江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8(3):60~65.

[5] 张凌云. 试论我国度假区的市场定位和开发方向[J].旅游学刊,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