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宽容的议论文

宽容的议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宽容的议论文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1篇

一、“鱼头”巧设,简明靓丽

清代文学家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妙语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对于议论文的“鱼头”来说,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简明扼要的直接触及论题或论点(鱼眼)。如:《谈骨气》一文中“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句话简洁明了,表明中心论点,有一种能使读者一望便知全文重点的效果。

靓丽,即要精彩。精彩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给人留下好印象,可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故事导入话题。如:科学家的意气,让他们登上学术的高峰;工人的意气,让他们不畏艰苦的条件;学生的意气,让我们拥有勃勃的精神。意气当它代表人类坚韧的意志和宽广的气概时,是自古不变的美德,是永远经典的操守!(《谈意气》)这个开头,排比手法的运用达到彰显气势炫示文采的效果。

二、“鱼身”丰满,典型精要

议论文的结构要严谨,条理要清晰,论证要严密,论据要典型精要,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丰满“鱼身”的写作。

1、如何确立分论点。“鱼身”部分主要是分析问题,论证为什么,从而使中心论点令人信服地成立。因此,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关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那么怎么确定分论点呢?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例如,“宽容”这个话题,中心论点是“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和“有何结果”这个问题。如:“宽容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宽容需要我们不斤斤计较”或者“宽容就像一扇窗,照亮了人的内心世界”等。

2、事例要典型鲜活。摆事实在“鱼身”的论述中是必不可少的。事例论据首先要典型,所谓的“典型”就是事例与观点高度吻合。

其次是力求“鲜活”。如果在文章中选用一些新颖的具有时代感的事例,会令人眼睛发亮,效果岂不更好?要举出新颖的典型的事例,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积淀。这就要求大家平常要多读报刊时文,留心积累新鲜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派得上用场。

3、事例要高度概括。议论文事例不同于记叙文事例,叙述语言要精炼简要、高度概括,切忌拖沓冗长。叙述时不必强求细节,只需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运用短例列举的形式高度概括事实,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果。

4、事例要多角度。列举事实论据时要多角度,最好是正反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正反对比,鲜明有力;不同时空事例进行组合,因跨度大、概括性强,能增强论证的力度。

5、叙议结合有深度。在分析论证过程中,有的同学往往缺“议”,只有“分论点+事例”,没有讲道理。议论文举例只是手段,讲道理才是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议论相互配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如果只是一味举例,举例之后不作必要的阐发和分析,就会使文章肤浅,缺乏思想深度。因此,举出事例后一定要有精要的分析论证,使材料与观点融为一体,如果缺乏分析,那就成为堆砌材料了。

三、“鱼尾”响亮,清音留响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中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议论文“鱼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严谨、自然、和谐、统一,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这种结尾方式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元代古文论家陶宗仪认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议论文写作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夏丽 余音绕梁 语文教学的另一窗风景《陕西教育》2013年第Z1期。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2篇

在高考时,如何在有限的卷面和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文字用好事例,达到充分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的目的,这确实是大有讲究的。下面就谈几点论据的选取原则,明确论据选择的要求。

一、针对性

我们在选择论据时,第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选的论据必须能为中心论点服务,观点与材料要保持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论据时,必须紧扣中心论点。

有的材料内涵丰富,运用时要仔细斟酌。同时,即使是同一个事件,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造成论据与论点的脱节。因此,选择材料的主旨必须与论点吻合,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如作文题目“学会放弃”,有位同W是这样写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孙东林、孙水林已被大家所熟悉。春节期间,哥哥孙东林为了赶在大雪被封前把农民工的钱送到他们的手中,不幸车祸,身边一家五口人全部遇难。弟弟孙水林为了满足哥哥的遗愿,准时把钱送到农民工手中,钱不够,就掏上自己和母亲的钱让农民工凭良心拿钱,兄弟俩的做法让全国人民深受感动。

哥哥因为放弃路途的艰险,选择坚定自己信念,让农民工得到了钱,他选择的是一条让人尊重的道路,他的选择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即给别人带来了幸福!

这个事例明显的针对性不强,它倒是更适合“诚信”这个话题。

二、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原则,就是在选择论据时,尽可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论据典型,立论才有特色论据有代表性,才能体现立论的本质意义。如2004年北京一考生的《宽容是阳光》中指出:“卡耐基认为,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素以宽容见称,他主张当敌人变成朋友时,难道我不是正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潘家铮认为那些反对过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情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进发出生命的潜能……”大量典型论据的运用,使本文的论证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人与人之间是要多一点宽容的。”

议论运用的论据宜选用名家名篇的言论和事例,而凡人琐事是很难体现典型性的。范围狭窄、概括力不强的事例用得再多也是很单薄的,当然论证的力度也就比较小,往往缺乏说服力。

三、新颖性

现在的作文非常强调创新,议论文也同样如此,若总是用一些陈词滥调,这很难激起他人阅读的欲望。在写“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个话题时,有的同学写到“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病缠身,高位截瘫,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这段例证确实真实、典型,能证明中心论点,但是陈旧、不新颖,读起来味同嚼蜡,给人知识面不广、视野不开阔的感觉。

那么如何创新呢?我们可以通过新颖的论据使议论文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新鲜的论据可以使文章增添色彩,使文章透露出新的气氛,符合阅卷者的心意。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养成勤看报纸,勤看电视新闻,勤听广播,勤注意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闻的良好习惯,就可以接受很多新的信息,变成文章中的新鲜论据。如果在作文时没有很新鲜的论据,也可以从旧的材料中去发现新的,避开别人用过的,选别人没用过的。

四、真实性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3篇

确定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发展。为自己规划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不忘初心,勇敢的去闯,为自己的今后打拼出一天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不忘初心议论文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不忘初心议论文作文600字1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是曾经的诺言。把它藏于心底,不忘,亦珍惜。

那是一个春天,我们种下了一棵常青树。种完树便累得躺在绿得发亮的美好的草坪上,喘着粗气,依旧是并排躺着,蓦地,你直起身子,正视着我,严肃地问道:“我们是不是永远的好朋友?”看着你严肃的摸样,不禁噗嗤一笑,继而也故作严肃地点点头。你说,常青树象征友谊,我说,我们的友谊长青不败。

那是一个夏天,我们穿着碎花裙子,踩着凉鞋,就这样“踢踏踢踏”地满世界疯跑。我们小手拉小手。你把我拉到一个冰淇淋屋,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童话般的世界。你照例点了一个草莓口味的,一个巧克力口味的。然后我们就舔着冰淇淋,坐在公园里的长椅上,自在地晃着双脚。你总是调皮地,或是不经意地,踢到了我,便不顾形象地哈哈大笑起来。

那是一个秋天,我们相约于麦田。微风徐徐,淡淡的麦香在空气中泗溢。飘逸的黑发被风吹得飞扬,手牵着手在田间穿梭。大片大片的麦田,广袤无际,像是怕把我弄丢,你紧紧地牵着我。一路上就哼着小调:“我在微笑着,翻开青春纪念册,缤纷的色彩,不管路上多少挫折,牵着手走过……”

那是一个冬天,我们一起盼着下雪,盼着过年。终于,下雪了,过年了。我们穿着花棉袄,戴着花手套,大片雪地无不涂抹着我们的身影与欢笑。一起堆雪人,一起感受“噼里啪啦”的鞭炮带来的年味。问大人要一两块钱,就能买到我们最喜欢吃的棒棒糖。于是,又是一个甜蜜的冬。

像歌中唱的那样,我和你相互依恋,太多的祝福要说。因为你陪着我,世界也变得暖烘烘。

似水年华,匆匆一瞥,却发现不忘的是友谊……

不忘初心议论文作文600字2

雪莱曾经说过:“当夜已逝去,人心不过是死的坟墓。”而我想说:“当我们最初的宽容之心已逝去,我们不过是一具麻木不仁的尸体。所以,我们应当维护我们最初的宽容之心,让我们的生活添上更多的色彩。

赵国朝堂前,蔺相如位居“廉颇之右”,廉颇宣称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因嫉妒处处为难相如,但是相如见廉颇车至,则“引车避匿”,相如处处包容廉颇,以至后来“负荆请罪”成为千古名话。

蔺相如的不忘初心,不忘最初的宽容之心,成就了“将相和”的一段佳话,他,让我懂得了要爱护我们最初的宽容之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清代大学士张英在桐城的家人因宅基地与邻居发生分歧,他的家人给他写信,试图依仗他的·势力让邻居就范,但他在信中写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犹还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罢!深感惭愧,马上让出三尺地界,从此“六尺巷”成为了佳话,让张英的宽容发光,警示着后人。

张英的不忘初心,不忘最终的宽容之心,成就“六尺巷”的佳话,他,让我懂得了要维护我们最初的宽容之心,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色。

桀骜不驯的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数次解开了苹果手机的程序编码,却为了给他捣乱的男孩头痛不已,有一天,当两者相遇,乔布斯可以拿起武器控诉他,也可以狠狠地打他,但是乔布斯的宽容以及他提出的优厚条件打动了男孩,从此,他成为苹果公司程序编码设计师,为公司以后的发展保驾护航。

乔布斯的不忘初心,不忘最终的宽容之心,变敌为友,大大增强公司的实力,他,让我懂得要维护最终的宽容之心,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色。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一个人得胸襟。”所以,让我们一起维护、捍卫我们最初的宽容之心,让我们的路越走越长吧!

不忘初心议论文作文600字3

身陷囹圄中的--,每天用一点点唾沫,借天窗下的一缕阳光,来种植那一小方苔藓。对生活的热爱,对现实的无畏无疑,是他身处困厄却依然乐观以及日后政涯成功的理由。

然而,如今多少人并未身陷囹圄却沉迷颓废。诚然,生活大抵上是并不尽如人意的,活在这世上,便要承受许多压力,遭受许多苦难,但这并不是我们放弃信心的借口。

凡高的悲惨遭遇,并没有使他丧失信心,他笔下的世界色彩鲜丽明亮,一朵《向日葵》至今令无数人燃起人生的希望。生活中的色彩往往是阴暗灰冷的,但内心可以鲜亮美好。置身于枷锁之中,必须保持一颗乐观、不被打倒的心。

年少时的李安怀着一个质朴而真实的电影梦。他不停寻找剧场,而一次又一次遭现实无情打击,困顿窘迫无时无刻不缠绕着他,可他内心的梦想从未破灭,内心的色彩从未黯淡。且不论他成功与否,其内心的光芒亮丽地照耀了现实。《断背山》的成功上映,同样让他一举成名,现实跟着内心明亮起来了。身戴枷锁,勿忘初心。

可是,橡皮人总是充斥在我们身边,他们无痛,无趣,无梦,颓废麻木。现实的残酷,让他们失掉了痛感,失掉了人生的兴趣,他们没有梦,他们的内心比世界更灰暗更无趣更混沌。这样的人是极其可悲的。

在命运无情的丢弃中,逃避、木然,只能让人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毫无快乐可言,当然也就不存在希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所以面对困顿、不如意时,我们应该紧紧地守护住内心那一份希望的光亮,让它即便原本微弱的光不断地增大,燃烧,让内心焕发出与灰暗的现实不一样的璀璨绚丽的光芒。

有些人害怕枷锁,所以不敢将身躯移动半分,唯恐铁链把自己捆得更牢;而有些仅仅只肯原地守望,妄想有一天救世主突然降临;而另一种人,他们有信心,很勇敢,从来都不会丢失自己冲破枷锁的欲望,他们的身体里永远有着一颗鲜活而鲜红的初心,在周围混沌灰暗世界里,烛照晕染出一片绚丽多彩的永远激励人心的天空。

沈从文初到北平时,窝在一个格外寒冷的陋室中,从不因手破脚冻而放弃写作,“你手中至少还有一支笔”的告诫,点燃了他心灵世界的红烛,在逆境中如此凌云豪气之言,为他心灵的天空涂抹上了绚丽的色彩。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4篇

一、思维的深刻性

1. 引导学生在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各类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的基础上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对所搜集的感性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例如,可以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等角度分类整理。当然,归类整理后材料的内涵还没显现出来,这时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核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注意的是,“由此及彼”是指由一物到另一物的思维方式来求得问题的解决,“由表及里”是透过现象去抓住本质和规律,这两种方法是我们拓展思维的基本方法,需要学生好好掌握和运用。

2. 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辩证思维来解决问题、看待事物。辩证思维是从辩证法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建立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教师可以给定学生作文材料,让学生运用辨证思维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故事、成语等语言材料,采用命题或半命题的方式,对思考的角度作相应提示,让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二、思维的严密性

1.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论证方法,在掌握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举例、道理、对比等多种论证方式进行论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主要论证方式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主要还是强化学生的举例论证,特别是论据的叙述和分析议论,往往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的一个突破口。

2. 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并能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自由运用。逻辑推理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同一律,是指在思维运行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偷换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排中律,通常被表述为:A 是B 或不是B。传统逻辑首先把排中律当作事物的规律,意为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即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充足理由律,是指任何真实的判断必须有真实的、充足的理由或根据。要求学生论据要充分,注意克服论据不充足。

三、思维的批判性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第5篇

当下,中学写作的难度并不表现为“怎么写的艺术形式问题”,而是表现为“写什么的材料内容问题”。作家余华回答记者关于他的小说简洁的语言风格时,余华风趣地说,他识字不多,所以语言简洁。而在一些文学随笔中,余华还表示,当他有话想说时,一种表达就会找上门来,这是多么美妙的表达。我们纵观余华的许多小说确实很少看到所谓的“高级词汇”。余华写作昭示中学生写作困境,我们可以理解,中学写作的苦难就是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只有解决好了“米”,才能解决“怎么炊”。这本是一个常识问题,但在中学日常教学中,这个难题常常被“错位”。这种倒置使得学生感到作文可憎可恨,但又惹不起躲不得。无话可说和有话废话的写作由此产生,这两难境地使学生中学毕业多年后还在梦中常被考场作文惊醒。中学语文老师罪莫大焉。

在谈到怎么学写作这个大话题时,语文老师常把“多读多写”挂在嘴边,认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太极似的回答常让学生感到沮丧,她就像哲学家回答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构成的一样大而无当。其实,我们语文老师也不妨把眼光聚焦到课文及中高考中的必读名著,并把她当做活水(一部《红楼梦》就催生了“红学”)。当然,在具体语文教学语境里,我们不可能全面且深刻到专家级,但我们可以做到:就地取材,多思善取。

所谓“就地取材”,就是在课内及名著阅读中培养“就地取材”意识。笔者以高三复习《红楼梦》为例,在讲到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刘姥姥三次进大观园中,哪一次最具有“双赢”色彩,请简述之。第二问:以“双赢”为题,以刘姥姥为例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这两问不仅辨析了刘姥姥三次进大观园的内容,而且较好处理了写作素材问题。

同时,因写作的需要和多思善取的焦虑压迫,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消化接受更为全面和深刻了。这本身也是双赢!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课内及名著都能在第一现场解决所有的写作素材问题。比如,福建省福州市2011年市统考作文题为“威信”,若平时没做好辩证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寻找直接合适可用素材(考场作文的特点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这就是她的难度之一)。所以,如果单有就地取材意识,而没能深入思考,没能多思善取,还是无法回答学生在写作中的困惑。可见,多思善取是在就地取材基础上的厚积薄发。

问题的关键在于,若理论没能够解决实际的写作问题,这个理论在根本上还是死水一潭。故老师在平时教学时如何培养多思善取习惯并形成能力显得尤其关键。

多思善取在内涵上有四个特点:第一,多思其实就是辩证思维法(运动而静止观,联系而非孤立观,全面而非局部观)。第二,善取其实就是一个素材有多个面,从这个面可用,从那个角度也可用。第三,多思是善取的基础和前提,善取是为写作中心服务的。第四,多思要能够加深对素材的理解,提升课内课文及名著的品格。以上四点最终都要落实在写作这个中心来,不然,一切都是徒劳。

还以“威信”为题,以《孟子·梁惠王下》为例: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这则材料从本质上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关于这一点学生容易理解,但若要和“威信”题目相联系还有点赶鸭子上架之嫌。为此,老师要多思善取,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问题可设计如下:一,国君有没有威信的条件?为什么?二,在哪种情形下,国君容易丧失威信?三,孟子对攻打燕国的态度如何?齐宣王的态度和孟子不同吗?

以上三个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素材,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在“威信”这个题目要求下找材料的切入点。这样一来我们就把材料自然化为“威信”素材了。学生也容易得出“树威信要以民为本”这样的中心论点了。这样既提炼了材料中心又可单用为议论文的论据。同时,又加深了对文化经典孟子的理解,何乐而不为。

二、定点论证 纵深推进

如上部开篇第一段所说,中学写作的难度并不表现为“怎么写的艺术形式问题”,而是表现为“写什么的材料内容问题”。但这是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问题。主要矛盾“米”的问题的解决后,次要矛盾“怎么炊”当然也要解决好。不然,就成了半吊子工程。

写作的难度之所以成为语言学科的重点和难度就在于,作文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她不仅涉及到文章写作思路,素材及具体语言组织问题,具体形成完整的文章这个成品还需考虑到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而言,就地取材和多思善取只是解决了议论文写作素材和写作基本思路问题。为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写作艺术形式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前的议论文教学缺少系统性和操作性。特别是,语文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更需要一个半扶半走的跟学训练。

议论文写作特点之一就是要在文章中心指引下“按图索骥式”寻找论据(没有论据的文章很容易陷入“言之无物”境地)。所以,在考场作文或平时写作时,往往先在审题立意确定后再定点论证。定点论证就意味着旗帜鲜明表明写作者的观点,而且还要把素材收归麾下以供调配使用。

以《三国演义》为例。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个著名篇章。孙刘联盟既联合又斗争,周瑜和诸葛亮各侍其主,从政治本质上看他们只是为争夺地盘而争斗。但从审美心理学而言,周瑜表面上和诸葛亮在斗智,实为斗气,一个人会因为斗气而死(当然,斗智是内因;外因是周瑜中毒箭未愈)。这是人类心理学上的奇观。若以此为反面论据来论证“人要学会宽容”。那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一、周瑜算得上风流人物吗?您可以举出几个证据?二、三气周瑜的内容是平衡的,还是叠加式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三、若周瑜胸怀更宽阔些,他会这么早死吗?在学生思考成熟后,再由老师写一个片段让学生参考模仿,即半扶半走式:

人要学会宽容(老师范文)

周瑜是个不会宽容自己也不会宽容他人的人。

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一个明证。周瑜死时一言道破自己的死因“既生瑜,何生亮”。其实,周瑜不是生不逢时,而是没宽容之心,没宽容之心也就罢了。但他又太过于自信,过度自信而又气量狭小的结果就是:在智力比拼中,过于斤斤计较,斤斤计较的恶果就是损人不利己。其实,周瑜本身是个风流才俊,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周瑜赞誉有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怎样的豪迈气势。但周瑜和诸葛亮比错了地方,他可以和他比美丽的妻子和美满的婚姻(诸葛亮的妻子贤者贤矣,但外貌不容乐观)。所以说,周瑜既不懂宽容自己也不懂宽容和分享诸葛亮的才智。

和一代奸雄曹操相比,周瑜更显得小家子气:曹操对待关羽可谓是恩重如山,但当他得知关羽要去找刘备时,虽惜才但还能割爱,且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挫其锐气。但曹操还能宽容关羽。可见,人要学会宽容才能包容天下。

以上片段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第一句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本段用了什么手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最后一句有何意义?

小结该部分行文思路:(一)总括本文行文思路,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二)周瑜自比(辩证思维)。

(三)周瑜与曹操对比(对比论证)。

(四)回应中心论点,再扣题。

从上面的片段引导和分析小结,我们还可以因时利导学习议论文写作中最常使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和辩证思维法,而对比论证有包含自比和他比。这就是纵深推进方法。

模仿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课内经典文章阅读本质上也是模仿,但课内名篇在具体的中学写作前面难以贴近学生实际,而老师的范文不失为一种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纵深推进的辩证思维呢?在辩证思维写作时,也可以先从自己正面开始辩证分析,再由反例对比中深入批判,最后合成中心观点,彰显观点。这就是纵深推入。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归结为正反思辨即可,这样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三、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