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安全;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7-7828-02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的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包含了几乎所有教工和学生的基本信息,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数据。这些数据的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包括由硬件、软件所引起的数据破坏甚至丢失。如何保证服务器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文专门就我院的教务系统数据的安全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对于Oracle 9i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以及异地备份;服务器的双机热备份方案进行探讨。

1 教务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

1.1 教务系统数据库系统日常运行存在的安全威胁

我院的教务管理系统是.NET平台下开发的软件,后台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是Oracle 9i,在近两年的维护管理中,很多问题都是出现在数据库中的,前台程序出现的问题很少。一些常见的故障类型主要有:

① 人为的一些操作失误而导致的数据丢失;

② 用户写的语句失败,进程失败、实例失败;

③ 存储介质的故障,以及关键设备损坏;

④ 网络故障。当这些故障出现会造成了数据的破坏甚至丢失。

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应尽量做到使数据库失效次数减少,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数据库的失效,应该让数据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恢复,并且尽量保持数据不丢失。

1.2 ORACLE 9i的运行方式选择

Oracle数据库有两种运行方式: 归档方式(ARCHIVELOG),其目的是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最大限度恢复数据库,可以保证不丢失任何已提交的数据;不归档方式(NOARCHIVELOG),只能恢复数据库到最近的回收点(冷备份或逻辑备份) [1]。教务系统的数据库运行方式是选择归档方式,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1.3 ORACLE 9i数据库系统的备份方式选择

甲骨文公司的ORACLE备份方式有两类: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2]。在教务系统中我们使用逻辑备份辅助物理备份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的。

对于物理备份通常有两种方式:冷备份和热备份。

冷备份:又称脱机完全备份,其发生在数据库已经正常关闭的情况下,当正常关闭时会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备份的内容主要是数据文件、控制文件、联机日志文件等。

热备份:热备份是在数据库运行的情况下,采用归档模式(Archivelog mode)备份数据库的方法。

冷备份比较安全、可靠,但是备份的时候要关闭数据库。根据现实情况,教务系统数据库提供24小时×7天的数据库服务,所以我们采用热备份方式。逻辑备份通常使用的是EXP/IMP(Export/Import 导出/导入)常用命令。EXP/IMP有四种工作模式:表模式、用户模式、全库模式和表空间模式[3] 。下面是某天DBA就教务系统进行全库备份的例子:

$ORACLE_HOME/bin/exp system/manager@zfxfzb full=y file=/oracle/backup/oradata/zf.dmp

log=/oracle/backup/log/zf.log

当然逻辑备份只是物理备份的一个辅助方法。当然也可以使用Oracle 应用工具:数据库恢复管理器Recovery Manager (RMAN)很方便地对数据库执行备份任务。

1.4 教务系统完善的备份策略

通过研究某校教务系统的需求,制定如下完善的备份方案:

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运行在归档方式下采取物理备份(热备份)为主,逻辑备份为辅助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为了保证备份和恢复的快速性。采用RMAN多级增量备份策略。

① 每学期进行数据库的全备份(包括所有数据);

② 每周一0:00用批处理文件做的一条EXP命令进行逻辑备份;

③ 用RMAN工具进行分级增量备份,每周月最后一天22:00做一次零级备份;每周周日22:00做一次一级备份;每天23:00做1次二级备份。

1.5 教务系统的异地备份策略

数据库服务器放置在网络中心机房中,如果网络中心发生不可预测的灾难的话,那么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将永久丢失。所以必须将以上备份的文件定时的存储到另一台机器上。学院的异地备份策略是:用不在网络中心机房的PC机做FTP服务器,每天定时的把所备份的文件通过FTP的方式传送到备用PC上。并定时把所有的数据文件转存到存储中。

1.6 数据丢失的恢复策略

数据库恢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恢复方法。教务系统数据库在运行2-3年的过程中,很少出现错误。出现错误的情况基本都是数据量过大的时候,比如:学期末的教师成绩提交,学期中的学生测评等。这些错误有的是SQL语句失败、用户进程失败、网络失败等,这些错误都比较好恢复本文不过多冗述。而如果遇到介质失败就需要首先恢复控制文件、日志文件、归档文件最后恢复数据文件。我们需要从上一次备份的文件中恢复数据文件。步骤如下:

① 用命令关闭数据库;

② 更换介质并装载数据文件;

③ 用START MOUNT启动数据库实例使用归档的重做日志恢复数据库。最后可以再次关闭数据库进行完全备份一次。

不过数据库是不是能够恢复到理想状态,完全取决于是否有正确的备份策略与方法。这个教务的备份策略比较完善。但是只保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完善的备份策略还是不够的,对于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介质的安全也很重要,下文就来探讨硬件管理的安全策略。

2 教务系统中硬件管理的安全策略

当前教务系统采用的是单服务器数据存储备份方式,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以及学院对教务系统的依赖日益提高,要保证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当服务器宕机后,当前业务丢失,数据会出现损坏错误等情况。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服务器数据安全,建议把当前的单服务器存储备份方式改为双机热备份。

2.1 双机热备份(Hot Standby)

双机热备份,就是一台主机为工作机(primary server),另一台主机为备份机(standby server),服务器节点以单独的心跳线(双绞线)互连并保持间歇的通讯信号,其在极短的周期内检查对方节点的服务和应用状态[4]。在教务系统中安装双机软件,服务器的形式基于active/standby方式运行。在同一时间内,一台主要的服务器保持active状态,两台服务器不共享存储设备,通过软件保持两台机器同步。如果主服务器出现了故障并无法启动服务,或者主服务器的存储介质出现问题,那么处于从服务器通过心跳检测将从服务器(standby server)激活,保证教务系统能够在出故障后短时间内恢复服务。

2.2 教务系统双机热备的系统结构

当前教务系统是单服务器数据存储备份方式,系统的硬件构成是:机架式IBM System x3850(88632SC)处理器CPU类型Xeon MP CPU频率(MHz) 3660;CPU个数 4;板主板芯片组Intel E8500 FSB(总线)677MHz;内存大小4GB;硬盘类型SAS ;硬盘容量 440.4GB磁盘阵列卡 RAID5。系统软件构成:操作系统用Windows Server 2003(service pack 2);数据库用Oracle 9i。但是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建议采用的双机热备系统。具体双机备份的系统拓扑图见图1,建议购买一台同型号的数据库服务器机架式IBM System x3850(88632SC),采用的双机容错软件是Veritas Cluster Server (VCS)。图1就是教务管理系统在网络中心服务器的拓扑图。通过两根心跳线把两台IBM服务器连接起来用,做双机热备服务器。

VCS需要内部心跳线来通信,监控两台服务器中的状态,为了保证教务系统的高可靠性,选择两条心跳线,以免某条网线发生故障影响系统的使用。当主服务器(primary server)出现故障也就是当任意一条心跳线监测不到主机时,从服务器(standby server)取得IP,接管主服务器任务并发出警报。这种双机热备系统不仅易于管理而且性能高,可靠性高。同时当发生故障时备用服务器能及时的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

3 结束语

该文只是就数据的安全进行探讨,对于一个完善的系统还应该加强服务器的维护,病毒的防护工作等等。学院的教务信息系统的备份恢复和双机热备份方案是根据实际的需求与系统的特性来综合确定的。如果出现故障可以通过上文所述的方法来进行故障的排除和系统的恢复,并能够保证系统中的数据不丢失。保证了教务系统信息系统能够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秀燕.ORACLE数据库备份策略分析[J].硅谷,2008,(12):34.

[2] 龚涛.Oracle 10g 数据库管理[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 萧文龙,陈怡如.ORACLE 10g数据库最佳入门 [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王萍.共享磁盘阵列双机热备份的实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3).

[5] 李晓黎,刘宗尧.Oracle 10g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6] 盖国强.循序渐进Oracle:数据库管理、优化与备份恢复[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杭州帕拉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帕拉迪)从金融行业的实际信息安全需求出发,充分吸收近年来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理论模型和技术架构(如IATF等),全面参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银行业银行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相关指引及法规要求,结合帕拉迪多年的攻击防护经验,为金融行业提供IT运维的统一安全管理与综合审计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解决金融机构信息中心运维管理面对系统复杂性、网络安全性、IT内控外审等而产生的相关问题。这一方案实现了按照行业标准进行金融机构的精确管理、实时监控和警告、事后追溯审计等,为管理人员的运维和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金融IT内部的运维风险

1. IT内部对服务器的维护和管理依赖于操作系统的口令认证,口令易被转授、窥探以及遗忘等弱点,以及授权不方便等问题造成管理困难,成本较高。

2. 第三方厂商技术支持人员、项目服务商等在对内部核心服务器、网络基础设施进行现场调试或远程技术维护时,无法有效地记录其操作过程和维护内容,核心机密数据容易泄露或遭到恶意破坏。

3. 研发部门在系统上线运行后,经常会通过普通的权限登录系统分析软件查看问题,从信息安全角度考虑,这些查询过程必须留有记录。

解决方案技术优势

1. 独创的数据库运维操作审计平台,覆盖主流商业数据库的企业应用和运维操作。

2. 支持RDP图形实时文字识别和文字提取功能。

3. 带来无缝应用的用户体验,所有应用均可本地化展示。

4. 提供文件传输内容审计记录。

5. 契合金融行业安全的三级会同功能(接入会同、密码会同、命令会同)。

解决方案部署收益

1. 规范运维管理。建立统一安全管理和综合审计平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统一审计;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基于权限进行访问控制,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同时减轻了管理员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电网改造;安全生产管理;农村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19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097

电力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电安全生产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增长、人们生存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提高农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农电安全生产运行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农电安全生产的管理,认真仔细做好每一项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和网、省公司管理的深度融合。然而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农电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给农电正常运行埋下潜在安全隐患。

1 当前我国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不到位

在农电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及时更新农电生产设备设施,配电设备陈旧,设备故障频繁,再加上设备安装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与设计图纸进行安装,设备管理不到位,给农电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此外,相关人员在更换变电、输电与配网设备后,没有及时做好相关记录,更新有关资料,并且设备没有挂标识牌,甚至是缺失标识牌,给设备运行埋下潜在安全隐患。

1.2 生产作业缺乏管理

虽然县级供电企业已按照上级公司的要求,大力开展“三规范”、“安全风险体系管理”和“基础达恕钡裙芾砘疃,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与作业标准要求,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生产作业管理体制,执行能力不足,导致生产作业管控落实不到位。在农电生产运行过程中,没有制定详细的年度、月度工作计划方案,管理工作具有随意性,极易造成管理工作监控失控。

1.3 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不完善

在农电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大部分供电企业的内部还未形成网站的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各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工作权限不明,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与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监督体制形同虚设,管理混乱,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章可循、有法难依。加上在农电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工作,思想过于封建,工作中只是凭借着个人喜好办事,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管理,降低了安全生产管理效率。

1.4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部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稳定、发展与业绩之间的关系,自我保护能力较低,习惯性违章操作,给整个农电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在进行检修与施工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认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只是凭借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操作,导致人员伤亡事故与电网设备损坏事故屡次发生。

1.5 “两票”管理不规范

部分管理人员对“两票”管理认识程度不足,认为两票管理可有可无,只是走个过场,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填写,加上部分负责人没有严把审核关,漏写关键性内容,导致“两票”管理出现手写票与生产MIS系统写票的“两张皮”现象,缺乏规范。此外,农电安全生产使用的工器具管理不规范、工具配置不齐全,没有根据“三分离”的规定要求来存放安全工器具,并做好工器具的检查与试验工作,导致部分安全工器具无法正常使用。

2 农电安全生产管理的解决方法

2.1 加强设备的管理力度

供电企业部分管理人员过于注重农电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对农电安全生产的管理,导致变电、输电、低压设备与配网的图纸与实际不符,有关设备缺失标识牌,给农电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必须加大设备与线路图实际情况的普查与统计力度,详细列出需要整改的项目,并加以完善,做好设备常态化管理,保证接线图、设备标识牌和现场设备相一致。此外,还需根据相关规定与要求,巡视、测试和预防性试验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对于非正常运行的设备,还需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排查,找出存在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加强设备管理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及时更换到期设备,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2.2 加强生产作业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应结合农电生产管理的具体需求,在实行专业一体化的基础上,按照上级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标准要求与工作流程,对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并落实到位,明确有关人员的工作权限。此外,还需合理规划农电生产,制定年度试验、检修和防治措施,并引入到月度工作计划中,按照生产班组的月度工作计划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一个部门、负责人与员工手中,详细安排下一周的工作任务。同时各单位和部门安全生产监督员还需按照生产工作计划,做好自身职责工作,尽可能减少非计划工作安排,真正做到工作有计划、过程有监管。

2.3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制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应正确认识到农电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农电安全监督体制作为执行“安全第一”责任者职责的重要任务,将安全生产目标落实到每一位职工手中,实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此外,一线管理人员作为农电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还需适当增加一线生产岗位安全生产补贴,组织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措施,并落实到位,以制度和考核规范人员的安全管理行为,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同时企业还应按照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农电安全生产监督网,配齐安全监管人员,避免农电安全管理出现“真空”现象。

2.4 强化员工安全责任意识

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需要高层领导负责人、部门管理人员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管理理念,以l展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提升忧患意识与职责意识,做到尽心尽责;其次,还需做好自身工作职责,将防范事故的重点放在预测、鉴别与判断是否对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造成的影响因素与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上,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明确职工的安全职责、管理范畴与权限,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管理的宣传力度,将安全第一、人人有责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最后,还应定期到现场进行巡视检查,督促每位职工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规范他们日常工作行为,实现农电安全生产。例如在每年10月份,以“农电安全生产整治月活动”为主题,开展为期1个月的交流活动,通过交流方式,加深职工对规章制度与规程的理解与记忆,切身体会到农电安全生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并运用现行风险分析与作业管控流程分析近期出现的农电事故,汲取教训,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此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还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安排工作人员观看《电力生产安全事故警示片》《电网工程建设员工安全施工行为规范》,开展学习讨论交流会,与同行兄弟进行交流学习,努力提升自身安全责任意识,为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奠定基础。

2.5 加强“两票”管理

工作票与操作票是避免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和误操作事故的有效手段,直接关系到整个农电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因此在农电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定期抽查“两票”,避免出现“两张皮”的情况。并加强“两票”管理,对“两票”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约束有关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两票”真实可靠。对于安全工具的管理问题,企业还需按照班组安全工具配置标准,存放作业工器具、材料和安全工具,避免安全工具受潮,并做好维修与保养工作,安全工具能够正常使用。例如为了更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方便“两票”的执行、检查、考核与统计,企业可按照自身具体情况,制定有关细则,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标准格式进行填写,填写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并一式两份,做好存档工作。又如针对安全工具管理,管理部门加强已有工器具数量的统计工作,购置工器具专用柜进行保存,同时安排专业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建立完善安全工具交接追究制度,并落实到位,以规范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安全帽、绝缘手套与防护工具等安全工具正常使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一项系统且复杂的管理工作,具有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与全员参与等特点,受各方面因素与外部环境制约。要想提升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效率与质量,确保农电安全运行,必须加强设备与生产作业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制,并落实到位,为有关人员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从而达到提升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宝栓.探究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

[2] 陈英.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

建材与装饰,2013,(12).

[3] 刘继春.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J].大科技,2013,(13).

[4] 姜苏.论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和预防策略

[J].中国科技博览,2015,(34).

[5] 徐成春.我国农电安全管理问题和改进措施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4).

[6] 肖泽娟,宋平松.新形势下农电安全生产工作探讨

[J].低碳世界,2013,(8X).

[7] 杨鸿刚.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0).

[8] 马翠萍,田慧.浅议农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

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4).

[9] 王东.浅析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及措施[J].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网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5-0120-0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电网规模日益扩大。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行业,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不仅与电力企业自身效益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我国电力安全管理的制度正日益完善,但与此同时,受到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文章将就此展开分析。

1 实施电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一直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2013年,为了适应“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和特高压电网的发展需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大安全”的电网安全管理理念,致力于大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将安全管理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

作为国家支柱性行业,电力生产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高速旋转器械多、包含带电作业和高空作业等在内的特种作业多。工作环境的恶劣和高电压情况使得电网生产的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多,电网安全管理重要性突出。

电网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随着我国建设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智能电网建设不断深入,大电网运行面临的潜在威胁也日益增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可能引发大面积的连锁事故。

2003年的美加大停电和2006年华中电网因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误动作带来的大面积解列与低频振荡事故就是突出教训。

2 我国电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电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我国一直重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各级电力安监机构的建立和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反事故措施的出台都彰显了国家保障安全生产的决心。但与此同时,受到人员、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影响,我国电网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力设备和安全器具的保护与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电网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方面。在我国电网发展的过程中,电力设备和安全保护器具也日益增多,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发展的前提。但是,基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电力设施很多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下,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等问题,给电力设备管理带来困难。一方面,各类输电和配电设施被非法盗窃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电网安全运行。另一方面,面对自然灾害和恶劣天气,电力设备也频受影响。2008年大雪和覆冰灾害,就导致了福建电网大规模的输电线路倒塔和电力设备受损。

此外,在安全器具管理方面,也存在保护与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一些基层的供电所或中小型变电站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器具质量不达标、定检工作流于形式、老化设备超期使用等问题,对现有的安全器具管理,存在标识模糊、摆放杂乱、管理不严等情况,给设备的管理和安全使用带来隐患,增加了安全事故可能性。

2.2 电网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有待提升

尽管电网安全管理对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有着严格的规定,并就安全作业持续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宣传和培训力度,然而,电网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仍有待提升。集中表现为习惯性违章和无票作业等不按规程操作的情况。

我国的电力安全管理经历了从事故管理到隐患管理的转变过程,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化和现场作业标准化来完成对隐患的管理和预控,员工的习惯性违章是发生电力事故的重要原因,由思维定势和侥幸心理导致,电力一线员工的工作比较枯燥和单调,面对的突发事件多,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可能为了 “省力、省事、节约时间”,而选择习惯性违章。此外,作业中的大意和麻痹心理也可能导致有些员工在进行简单操作时,认为已经进行过很多遍,不会存在问题,而选择节省时间,不办理操作票就开始操作,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3 电网企业安全监管的力度有待强化

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电力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电网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相对存在着“重经济轻安全”的观念,将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日常安全管理,或是只重视大型工程的安全管理,电力安全监管措施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多流于开会、讲话、宣传等表面,而未能彻底执行到实处,导致了安全隐患。

此外,在电力施工现场,还存在电力运行规程修订不及时、“两票”执行情况不良、应急预案管理不完善等情况。安全监管力度的缺乏,造成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说起来次要,影响了“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的养成。

3 我国电网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

针对上文分析的电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3.1 构建良好的电力设备和安全器具保护与管理环境

首先,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工作,加强防盗措施。

其次,针对电力设备运行面临的各类恶劣自然条件,建立对灾害事故的研究,建立相应的事故预警和应急机制,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电网技术方面,加大对灾害防治技术的投入,例如针对冰灾开展融冰技术、光纤集成纵联自动切换技术等,为电力设备运行创造一个良好条件。

再次,加强对安全器具的管理,建立一整套包含器具选型、器具管理、使用规程、维修和报废在内的管理制度,并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与管理制度配合建立相应的档案制度,填写相应的设备使用记录、修试记录、报废申请等材料,以便进行设备管理和责任挂钩。

3.2 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电网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

全责任心

如上文所述,电网安全管理不仅包括设备安全,也包括人身安全,基于电网企业员工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不够强的情况。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警句征集和安全文化宣传等,通过现场画面的还原,给予员工以警醒和教育。其次,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过硬的专业素质,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提升他们的岗位技能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3 加大对电网企业安全工作监管的力度

首先,加强反违章工作,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从制度上规范电力安全操作规程,针对习惯性违章展开专项整治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的常态化管理。其次,求真务实,要求将安全工作监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而非停留在口号与书面范畴,领导干部应该树立“轻看成绩,重看问题”的安全政绩观,反对形式主义。安全工作应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短一段时间内取得速效,必须坚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和执行力度。此外,完善奖惩制度,适应不断发展的安全形势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有利于安全工作开展的创新手段给予奖励,对发现的习惯性违章和无票操作等情况给予惩罚,做到制度严格、奖惩公平、强制约束。

4 结 语

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给电网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电网安全管理形势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如何推动员工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新形势下电网安全工作的发展,是安全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研究的新命题。

参考文献:

[1] 尚海平.电网安全生产管理探析[J].湖北电业,2008,(6).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防范措施

Abstract: Safety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to do municipal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work well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common problems and how effective prevention launched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Key words: municipal housing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problem;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8-0020-02

一、当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规、规范制定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对滞后、更新不及时、政府监管效率低下、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致使安全管理不到位。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并行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尚未形成。

2.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力;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不能有机结合;工地的安全保障体系薄弱,项目经理只抓生产,不顾安全,更有甚者上级部门查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彻底整改。

3.实际出资人与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将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分包给不够资质或能力的单位甚至非法的个体承包商。由于层层的分包,导致安全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

4.安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待遇也相对较低。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被精简、合并,专职安全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很多安全员技术素质差,对安全管理略知皮毛,阻碍了安全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同时没有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安全管理工作只能在低水平徘徊,不利于我国安全事业的发展。

5.安全教育培训不严格,特别是对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一些单位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几乎是空白,加之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能差,如不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他们往往是各种伤亡事故的受害者。

6.事故处理不够及时,不够得力,落实效果差。当前,各项安全检查不少,发现的事故隐患挺多,会上强调了,通报上提到了,就是谁也没有真正去整改、去落实。出现事故,首先想到的是处理直接责任人,达不到事故反面教材的作用与目的。

7.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改造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还不清楚、不熟悉、不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8.安全监督不到位。不能否认,一些监督执法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有的甚至。有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不积极主动执法,安全监督不能及时到位。已纳入监管的项目,对事故隐患查处不力,措施不坚决、整改不到位,致使各种安全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强对“两法、两条例和一决定”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强化对部颁标准等有关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细则的学习、贯彻、执行,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活动的安排、部署。同时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其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

2.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坚持安全工作的法制原则。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在完善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法律、信息、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六大体系,以形成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3.加强“两场联动”,从招投标开始把关,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减少项目挂靠现象。同时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切实按照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的约定进行工程建设,确保施工安全,保证招标成果落到实处。积极探索实现有形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的方法和途径,对招标工程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特别要加大对中标价偏低的工程的监管力度,严格把关。对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不履行合同、不履行安全承诺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绝不姑息迁就。

4.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加速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不断加大设备更新、安全设施维护、劳动者个人防护资金的投入,为生产中的关键安全设施配备足够的安全保障系统,争取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要大力培养安全人才,壮大安全技术队伍和丰富人才贮备,并提高其工作待遇。

5.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化作业,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使施工人员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的规定要求,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1)要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教育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不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为此要做到:抓好骨干的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对班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强化生产运行岗位安全工作的技术培训;抓常规培训,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

(2)抓好特殊工种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临时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