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政府管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影响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显现出与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的滞后性和矛盾,存在诸多的问题,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对于卫生服务的现实需求。政府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成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调配者和管制者,要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的调配,并成为政策的拟定者和执行者,有效地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相关概念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形成了社区结构,它是由一定数量的人群构成,拥有共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利益诉求等,并形成了共同的社区意识,对于居住的社区有极其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则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利用社区资源和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等,向社区范畴内的居民实现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服务,在社区的区域范围之内可以实现便捷、经济、实惠的卫生服务。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主要有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个方面。现实需求是满足两个条件,即:有卫生服务消费的欲望;有购买卫生服务消费的能力。潜在需求是有明确的卫生服务欲望,却还由于各种因素而没有付诸行动的需求。现实有效需求可以直接反映卫生发展状况和政府管制效果。
政府管制主要涵括经济性管制方式和社会性管制方式。其中:经济性管制方式,主要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预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而采用的管制方式,它可以确保需求者的公平利用。社会性管制方式,是基于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的视角,对社会环境、自然资源、安全等方面,实施强制性的管制方式。政府对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影响,主要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宣传等策略和方式,将市场调节与社区管理相融合,依循医疗服务市场的基本规律,做好“按需分配”,将城市社区居民的潜在卫生服务需求转化为现实有效需求,以达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更好地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以实现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履行其管制职能。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政府管制机制分析
(一)国家政府管制机制
1、确立国家政府性质及地位。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之中,国家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主导性地位和作用,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结构调整和功能转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率。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处于国家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管制的辅助和配合角色,围绕政府的建设规划、社会动员等主题,从基层机构的层面,突显出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管制。对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立,政府要严格把关,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准入管制,避免一定区域内的医疗竞争秩序的混乱。还要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模、数量等加以宏观的控制。
3、实施因地制宜的管制方式。在国家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制过程中,要考虑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性,兼顾医疗服务的可竞争性和可度量性,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管制。同时,政府还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更好地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效能。
(二)地方政府管制机制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以其便捷性、普惠性而成为社区居民的医疗首选,然而,其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是直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为此,城市地方政府要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制,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社区居民无法准确地获知服务的质量。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价格管制。为了避免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垄断性,需要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管理过程,实现对卫生服务价格的管制,要实现对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的供应管制,适当扩大药品供应的种类。
3、引入社区卫生服务竞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的特征,然而他们在提供同样的卫生服务时,却无法获得与公立医院相等的待遇,这极大地挫伤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为此,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政府要限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投入和公共利益的监督管理,要固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返还基数,对于其增加的业务收入要全额返还,以供社区卫生机构内部分配,从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绩效。
三、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管制应对之策
(一)强化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宏观调控
1、实现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设置
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理配置,重点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规模、人才队伍配备、设备配备等,实现优化配置,要在政策调整的前提下,梳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制,明确机构的运行机制,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用人机制,采用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等方式,更好地实现多元化的运作模式,探索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构职责和范围,并核定其资金补助政策,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2、合理控制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和药品价格。要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持公益性的地位,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措施,以更好地实现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属性。属于社区卫生服务常用的药品,可以由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方式,向社区居民进行零差率的销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要使用的医用耗材也主要是采用这一运行机制。在这种“收支两条线”的运行机制之下,可以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的安全性,也可以极大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以社区居民的实际现实卫生服务需求为主,最大程度上保护社区居民就医的最低需求,这在一定程序上也缓解了大型医疗机构的压力,对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价值和地位有直接的影。由此可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中,采用“收支两条线”的运行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较好地控制药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所占的比例,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同时,还要采用多元化的医疗补偿机制,引入商业保险,可以有效地减轻社区居民的高额医药费用压力和负担,较好地保持社区居民卫生服务保障的水平。
3、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监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推进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要强化对双向转诊机制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型医疗机构的循环医疗康复制度,以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辖区内的三级医院都有双向转诊协议,以强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协调和控制管理,更好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制度化。同时,还要推行监管医护人员的执业准入制度,以更好地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形成一种健康的、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六位一体”的功能和价值,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难题。在这种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下,可以使小病不出社区、少数需要专业医疗技术处理的病人转诊到大型医疗机构中去,实现协调的、监管有效的、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扩大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将常见病和慢性疾病项目纳入到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报销范畴,政府要给予医疗保险报销方面的倾斜政策,引导人们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就医的首选。
(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
1、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素质,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和技术考核,吸引具有临床经验和住院医师进入其中,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可以采用定编定岗、短期在职培训、长期学历教育、专业转换培训、合作交流、多点执业等方式,更好地充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诊断、健康干预和指导。
2、注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开发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在增强自身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充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明晰自身的功能定位,最大程度上降低医疗风险。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要以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质量管理的目标,要重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评价,要仔细全面地辨析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提供人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要让社区居民重视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知和了解,直接表达出自己对于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并客观比较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差异,更好地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要将自身的服务项目细化和分解,首要考虑社区居民最为关心的卫生服务项目,确保预防与治疗并重、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并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我们要重点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利用和开发,要基于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不同需求,关注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费用、药品价格、服务态度和质量等因素,实现政府管制之下的有效解决和应对,强化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宏观管制,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伟. 中国政府管制原因和改革――一个解释框架[J]. 晋阳学刊. 2012(05)
[2] 赵德余,梁鸿. 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上海的经验[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3] 张敏. 谈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0(10)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更快、更多、更方便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这是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常常说的话。
吴浩,2010年被任命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上任后,吴浩带领领导班子认真进行调研,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以科研教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品质、以管理铸造社区卫生服务品牌、以服务赢得社区百姓信任”的发展理念,从制度建设抓起,从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着手,引进优秀人才,开展学科建设,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全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
2015年,中心全年门诊量达42万人次、业务收入13亿元,人均门诊量达到三级医院同等水平,基本实现了方庄地区70%的签约居民首诊在基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踏上了全面健康发展的高速路,各项业务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赞誉,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注重质量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科学管理者
“服务质量是社N211生服务发展的根基,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只有注重内涵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吴浩提出,要把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受到社区居民信赖、社会广泛认可的品牌中心就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
在吴浩的带领下,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各部门协商研讨重新修订了《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度汇编》,持续改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断加大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力度,奖惩分明,提高职工优质服务的积极性。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作为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试点单位,在丰台区“片儿医”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内涵,率先在全国探索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和与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模式,为北京乃至全国医改提供了基层样板。2013年中心进行全科医学规范化诊疗流程再造,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和预约就诊服务,落实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建设。
为适应科技进步、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吴浩领导方庄社区中心紧密结合社区工作的实际需要,凝练社区卫生服务学科方向,打造学科团队,构筑学科基地。中心依托高校,以社区教学基地有效运行为主导,逐步提升师资队伍的医疗及教学能力,完善各学科梯队建设,培养了一支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有影响力的医教研学术团队。
坦坦荡荡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者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这是吴浩的座右铭。作为一个管理型专家,吴浩并没有放松自身的提高与进步,而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成功的甘霖,是由艰苦奋斗的汗水酿成的。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吴浩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几乎没有什么个人爱好,工作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无论是午餐时间、出差途中,只要有同事在身边,他谈话的主题就离不开工作,只要是一个人,他就离不开书。对知识的广泛涉猎、对政策的深入研究使他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在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学方向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今年以来,全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卫生局关心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及全国、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依法行政、开拓创新、廉洁高效、勤政为民”为宗旨,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目标、一流的成效”为标准,团结带领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群策群力,求真务实,发扬“首创精神、探索精神、克难精神”三种精神,瞄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突出重点工作有“特色”、亮点工作有“闪光”,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各项卫生工作稳步推进。
一、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年初,区政府召开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年活动动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重点的工作任务,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泰山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列入今年的实事项目后,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区委区政府为民所办实事项目,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实行局班子成员包保责任制,每周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两次召开全区社区卫生工作现场观摩调度会议,推动和促进了实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水平有新提高。今年以来,先后投资1830万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配套改貌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达到省级示范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已有1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考核被授予“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并达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规范的“全省一流”标准。
②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受益率和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开展了社区居民健康查体,健康调查和随访服务全面开展。
③社区卫生助理员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社区卫生助理员已经全部经培训后上岗,制定了社区卫生助理员职责,完善了考核评价标准,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④加强了人员培训。举办全区全科医学培训班5期,举办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1期,由大医院专家对全区社区卫生人员进行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
⑤ “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大医院进社区”落到实处。组织由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健康教育宣讲团,深入31个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组织41位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坐诊、健康咨询活动3300余人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⑥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建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络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终端的微机网络管理系统,并召开了全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现场会议。
今年以来,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副局长吴刚、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社区卫生处副处长刘利群、副省长王随莲、卫生厅长包文辉、副厅长仇冰玉、省财政厅副厅长阮凤英、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于淑芳、市长李洪峰、副市长徐恩虎等领导先后到我区视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
从巩固提高“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区”入手,不断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试点。一是认真做好新农合医疗与服务。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搞好对参合人员的医疗服务,修订了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了报销比例。在全区开展了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2009年,共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74262人。二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农合管理的规定》,区新农合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定点医疗机构择优劣汰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10月份,经检查对邱家店镇一处村卫生所取消了定点医疗机构。三是全面推行信息微机网络管理。多方筹集资金,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微机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将药品经营、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所有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安装管理软件,以街道、镇为单位设立局域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立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信息监管与汇总,并与区新农合管理网络连接。参合病人用药由微机自动审核报销,并将信息上传至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予以时时审核监控,防止了套取新农合基金现象的发生,切实管好用好了农民的救命钱。
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仍保持100%,参合农民为14.34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8.5%,共计报销医药费953.51万元。
(三)农村卫生工作规范运行。
(四)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加强。 (五)中医药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六)行业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事业发展步伐滞后。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医院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加大。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医疗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区直和处镇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受限、房屋陈旧、设备技术落后,个别村、社区没有集体举办的卫生站所,难以担负起公共卫生职责,部分偏远落后农村卫生所房屋破旧、设施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技术、人才、服务和环境条件方面加快改善,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二是社区卫生经费仍显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普遍,资金缺乏困扰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如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都是公益性无经济效益的工作,盈利的空间相对较小。虽然区财政、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设施方面的给予扶持,但比起实际需要的社区卫生经费投入还有一些差距。
三是卫生人才匮乏。引进人才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惠,真正的人才难以入编和兑现工资,导致卫生人才、尤其是高层卫生技术人才引进难,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乡镇卫生院近几年来,基本没有安排分配本科毕业生。
四是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中医药综合开发与应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日愈繁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控制日愈关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日愈繁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六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多数中小餐饮单位卫生条件差,消毒设施不全,消毒措施不落实。无证经营现象仍然存在。食源性疾患和食物中毒仍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卫生隐患仍然存在,防控工作难度很大。
三、2009年工作思路、重点和措施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工程为突破,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突出重大疾病防治,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和科技兴医战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抓好卫生民生工程。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民生工程目标管理,加强督导,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确保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三大卫生民生工程任务。
(二)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省级重点联系城市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创新提升活动”,在社区卫生规划、筹资与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绩效考核、人才吸引、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和创新。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年内新建财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生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30个。实行“中心管站”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健康教育进社区、慢病防治进社区、妇幼保健进社区、残疾人康复进社区、计划生育指导进社区、信息技术进社区的“六进社区”服务模式。开展社区居民免费健康查体,60岁以上老年人查体率达到95%。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大力开展“专家进社区”、“卫生职能进社区”及“中医药进社区”活动。年内创建为国家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三)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提高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服务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新农合信息微机网络管理,推行统一药品价格制度和单病种限价收费规定,不断提高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覆盖率99.8%。
(四)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二期项目”。抓好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建设和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五)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执法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在全省、全市率先实行卫生监督力量下沉到处镇、到农村,完善农村卫生监管网络,强化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监督监测实验室装备,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全行业监管,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大力促进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
(六)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处镇卫生机构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处镇卫生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处镇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力度,年内进行省庄镇卫生院改扩建,规划新建村卫生所28处。大力开展星级卫生所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卫生所达到15个。继续开展基层药品统一采购供应,集中采购供应达100%。完善镇(处)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七)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婚前保健、孕前及孕期保健和婴幼儿系统保健“三期保健”,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
(八)加强中医和科技兴医工作。认真做好“国家级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加强治未病中心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进社区活动”。积极筹建泰山区中医预防保健医院,年内开展“全省首批社区中医预防保健建设项目”。继续推进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和中医“进农村、进社区”战略,大力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中医机构内涵建设和专科专病建设。加快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强力推进全区科技兴医工作,年内创建成“全市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前,根本没有社区卫生服务这个名词,我们被叫做门诊部,那个时候我们自力更生,单位挣得多,个人就开得多,也没有哪个部门管我们,属于姥姥不亲,舅舅不爱。随着医改的推进,我们不仅不用自力更生了,还有人给我们投钱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机遇来了,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很多高学历的医生被分配进来,输入了新鲜血液,我们也鼓足了干劲,准备打拼一场。但不知从哪天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好像成了所有单位的下属机构,今天来一个领导分配活,明天来一个文件分配活儿,如果是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也好,但好多与我们的本职工作无关,让我们 ‘白加黑和五加二(白天工作夜晚加班,不仅周一至周五工作,周末两天也加班,被社区医务人员戏称为白加黑和五加二)’都干不完,真的是有点支撑不住了。”王玉杰说。
其实还有很多的社区医务人员都像王玉杰一样,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充满了怨气和不解。调查显示,有89.3%的社区医生认为工作已经不堪重负,且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范畴的占到50%以上。也有78%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现出消极情绪,明确表示,面对干不完的工作,他们只能选择干多少算多少。
谈到社区医务人员为何不堪重负的原因,45.7%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是由于“婆婆多”所致,29.3%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重缺编;还有25%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岗位职责不明确”是主因。
卫生部妇社司社区卫生处处长王斌表示,调查数字虽然不能代表全局,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区医务人员的心声。尤其是占被调查者89.3%的社区医务人员的心声,反映出社区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社区医务人员需要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调查主题:社区医务人员工作现状
调查组织:《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中国社区医师网、医师网
调查对象:社区医务人员
调查时间:2010年5月1日~9月1日
发放问卷:1 000份
回收情况:回收789份,回收率78.9%。来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的问卷695份,约占总数的88%。其中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504份,社区卫生服务站191份。社区医生
345份,护士105份,医技人员215份,药剂人员30
份。来自卫生院51份,约占总数的6.5%。来自农村
卫生室43份,约占总数的5.4%。
89.3%的社区医生表示工作超负荷
以往多数人会认为大医院的患者多,医生非常累,而社区卫生机构患者少,应该非常清闲。但本次调查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有89.3%的社区医生表示,“工作超负荷,已经不堪重负”;仅有10.7%的社区医生认为,“工作分配相对合理,在承受范围之内”,见图1。
杨月是山西省太原市屯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她告诉记者,“我已经半年没有休过‘大礼拜’了,每天走的时候孩子还没有醒,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两岁半的小儿子都快不认识我了,想起来就揪心。为了工作,能怎么办呢?我们中心所管辖的固定人口有3万多,但加上流动人口,总量在5万以上。管理部门要求我们在2010年底完成所有管辖地区人口的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我们中心在编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只有两名,建一份健康档案至少需要40~50分钟,加上介绍健康档案的用途和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每天一名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最多建档8~10份,365天最多能建立3 650份,这和管理部门要求的数量相差甚远。增加这些工作还可以理解,毕竟这项工作属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范畴。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原来由街道居委会负责的防鼠、防蚁也让我们社区医务人员做。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们中心无论是社区医生,还是社区护士,甚至是药剂师都被征用去工作。除此之外,我们不仅白天要出诊,下了班还要完成其他的工作,真的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指出,社区医生工作超负荷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上涨。以往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不认可,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低,不能满足他们的医疗服务需求。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和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得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大幅上涨。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并没有随着门诊量的增多而增加,致使社区医生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第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工作内容增多。以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主要以基本医疗为主,辅以较少的计生指导工作。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赋予重任,预防、保健、健康促进、康复等工作也逐渐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重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增多后,不仅是社区医生,所有的社区医务人员工作量都呈现成倍增长的势头。
50%以上工作不属于职责范畴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6.9%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超出岗位范畴工作量已经达到了50%以上,只有23.1%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超出岗位范畴的工作量在50%以下,社区医务人员超出岗位范畴工作情况调查,见图2。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份子,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门诊量大幅提升,门可罗雀的现象得到了改善,老百姓也开始信任社区卫生服务,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其实,我们对职责内的工作量增长是可以接受的,但无限制的职责外工作让我们受不了。”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毅举例说,接种免疫其实不在社区医生的工作职责内,但由于社区中心的防保人员少,为了完成工作,中心便安排医生每天参与接种。其他上级单位派来的活儿也一样,只要一个部门不能完成,就让所有的人员参与,也不管是哪个岗位人员。这不仅占用了医生们正常的工作时间,也占用了他们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时间。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郭爱民指出,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但目前仅仅是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的供给还存在较大的困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编少人现象非常严重,这使得许多社区医务人员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一些额外的工作。
“其实,我们也知道应该让社区医务人员各司其责,在自己负责的领域有所建树,但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的很缺人。上级主管单位委派的活儿太多,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工作,临时将可用的人员组成团队,去一项一项地完成任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我真的很担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只能让社区医务人员疲惫不堪,甚至最后选择逃离。”韩如是说。
78%社区医务人员选择能干多少算多少
面对干不完的工作,很多社区医务人员都显出无奈的表情,甚至有些医务人员被迫选择离岗。调查中,78%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如果干不完,就能干多少算多少”;也有11.5%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为了完成工作,只能选择应付”;还有10.5%的社区医务人员态度非常坚决地表示,“不干”,见图3。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罗必客说,“学习过‘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医务人员都应该具备最基本的职业责任和道德,只要属于我们工作范围内的职责,我们就是天天不休息,也一定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但如果工作不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我们真的不情愿干,说实话也干不好。真的希望上级管理部门能在派工作任务的时候,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范围和人力物力。”
“目前,国家是按照人头计算为百姓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然后再由各级政府的医疗卫生职能部门,根据当地的医疗资源和百姓需求,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这就要求各级医疗卫生职能部门一定要实事求是,根据居民的需要和现阶段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去分配和实施工作,不能将所有的工作都推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要时要协助完成。同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考虑到该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情况,是否有能力和人力承担这项工作。”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洪伟举例说,上海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早,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相对完善,较多地承担了这座城市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但新疆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相对不完善,这时新疆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就要根据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去分配工作,绝对不能效仿发达城市,将太多的工作分给身单力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王斌指出,“不能什么活儿都分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干,要根据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量体裁衣,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最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会变成什么都干,什么都干不好的医务人员。”
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基线调查报告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比例不到35%,站的比例更低,不到30%,大部分医生的学历为专科及以下(超过60%);从职称方面看,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低于15%,医生职称以中、初级为主,初级职称者占46.38%,具有中级职称的医生比例不到40%,通过国家全科医学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的医生只有6.89%。
“这足以说明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诊疗水平偏低,医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如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每天都扔给社区医务人员很多机械的工作,占用了他们刻苦专研的时间, 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如何才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如何才能发展?”郭爱民教授表示。
45.7%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工作超负荷是“婆婆多”所致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原因造成社区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其中,45.7%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工作超负荷的主因是管理社区卫生机构的上级部门太多,管的部门多,自然派活儿的部门就多;有29.3%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重缺编是造成工作超负荷的主因;还有25%的社区医务人员指出,岗位职责不明确是主因,见图4。
太原市小店区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萍说:“以前,我们的主管部门是区卫生局基妇处,后来区政府又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我们多了一个‘婆婆’。现在爱卫会、残疾人联合会、街道居委会都给我们派活儿,一下多了好些‘婆婆’。现在同事们都说,谁让人家给你投钱呢!残疾人联合会向我们捐赠了康复设备,同时也派来了很多活儿,但我们单位的康复科医护人员加起来只有3名,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单位领导只能让其他科室一起跟着干,例如为残疾人体检,帮残疾人做心理健康等工作,现在都压在了我们的头上,真的是让我们无法透气了”。
本次调查也显示,76%的社区医务人员指出,自己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级管理部门在5家以上;仅有24%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级管理部门在5家以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级单位数量调查,见图5。
王斌表示,目前社区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的现象非常普遍,据了解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部门太多,这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转型有很大关联。众所周知,现阶段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不都是国家所办,有很多是原来的企业医院和大医院门诊部等机构转型而来,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没有脱离原来的组织机构,所以原来的组织机构也管,其他卫生行政部门也管,甚至帮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机构也管,便出现了“婆婆多”的问题。“婆婆多”了,下派的工作任务自然也多,很多医务人员因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等问题离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来说是极大的损失,“我们不能让原本就人力匮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再流失人才了。”
2009年,北京市卫生局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中有36.9%的人有离职意愿。其中,78.3%的社区医务人员是因为工作忙、收入低。据统计2007年以来,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中有2 235人离开了本单位,约占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总数的10%。
关键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缺陷;改进方法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受到政府以及社区群众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亟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改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1城市社区卫生中医师队伍管理存在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城市社区卫生中医师队伍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社区卫生中医师对社区服务功能定位的认识不健全,并不能全心全意的为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医师流失,导致这种现象的问题有许多,主要包括业务发展空间、工作负荷、薪资嗲与、岗位编制等;在展开医疗卫生服务是,并没有经过专题训练,导致服务质量相对较差;社区中医师展开项目相对较少,综合服务能力相对较低。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流程管理存在问题。目前,许多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尚不完善,一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自己的特色,卫生服务不切合实际、不到位、不及时;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组织管理难度大,卫生服务项目落实过程中人手不足,传达的时间长,准备工作偏差,没有经验丰富的健康教育专家开设健康讲座,导致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实际价值,社区百姓不愿意接受提供的卫生服务。
3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不到位。在实际的工作中,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因循守旧、循规蹈矩、满足现状,导致服务质量相对较低。想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提高卫生服务质量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二、改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缺陷的办法
1提高管理者对服务与竞争服务特性的认识程度。通过提高管理者对服务与竞争服务特性的认识程度,通过充分的了解国家的政策,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的市场,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各种信息,健全监督、投诉机制,通过全面、及时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有效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然后根据卫生服务的实际效果,不断的调整卫生服务策略,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制定适合自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2建立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通过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灌输企业文化与服务目标与标准,强化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此提高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服务流程,健全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以及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内部营销,理顺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保证卫生服务营销宣传中的承诺更加准确现实,并尽可能的提供营销中所承诺的服务,为实现承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此不断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3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合理授权,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慢性疾病管理、重点人群管理、健康教育、义诊、巡诊、医疗等)的指标,将所有工作进行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有效的激发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的提高所有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应该强化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例如通过分析医疗纠纷等负性事件,提高所有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4社区健康干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具有需要专业知识面广、医护对象多元化、工作内容繁琐等特点,需要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具有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应该谨慎工作,重视服务细节,根据医疗对象的实际需求,例如社区老年人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心悸等状况;儿童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症,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干预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增强社区医院和居民的联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以此保证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5做好卫生服务记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医院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通过记录病历书、护理记录、用药状况、疾病诊断、危重监护、执行医嘱记录等医疗文件,例如对肺结核患者家庭进行访视,详细的收集居民的客观资料和主观资料,并将家访的资料进行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现存健康问题、协商内容、反应、检查结果等,完成家访后书写一门完整的居民家庭报告。这样当社区居民需要上门卫生服务时,卫生服务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居民家庭报告,能够比较准确的了解用户的病史,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居民的问题,显著的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改善社区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