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 计算机信息管理 重要性

众所周知,疾病防疫控制非常重要,但是很多部门都不能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导致疾病控制中心很多工作开展很困难,当前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疾病防疫控制,省去很多人力物力,也方便了疾病预防控制的开展,由此可见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远大于常规的管理模式。

1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医院对疾病预防控制不重视

当前医院对疾病预防根本没有按要求的去重视,很多医院认为预防疾病不是医院的服务范围,医生的职责就是看病救人,让患者满意就是做好医生的本质工作。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就是一个摆设,医院有没有到疾病控制中心汇报工作,也从来不去追究、核实。只是象征性的找些数据,再或者随便填一些数据,疾病控制中心从没对此追究过医院是什么原因不上报,疾病控制中心也很少对医院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测评,完全放任自流,这样疾病预防控制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1.2 市场对疾病预防控制不重视

随着我们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商品到处都是,疾病预防控制又成了一大难题,这就要求质检部门对整个市场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商品的监督,检测依据的监督,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的作业指导必须行为有效,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具备检测能力,严格监督行业的程序和方法。监督部门应该把被检查不合格的商品定期的送到疾病控制中心,这样疾病控制中心可以提前做好防疫工作。

1.3 农林部门对疾病预防控制的不重视

现在的环境农林部门应该把种植、畜牧、家禽的管理、兽医医院和相关的国家政策给予明确规定,国家要给予什么样的鼓励和资金,凡是养殖或者种植户应该给予普及相关知识和预防疾病控制方法,要不定期给市民宣传疾病预防控制预防知识和方法,能让市民增强预防疾病知识,不要让市民认为预防疾病只是小事与自己无关,只有全民参与才能让疾病得到预防和控制。

1.4 市民对预防疾病控制的不重视

如今的社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市民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淡,不愿积极参与和共同参与,甚至看见身边的事都不去监督,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其实疾病预防就要从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首先不去有毒有味的地方,不去买不卫生的东西,不吃三无产品,看到和听到不合格的食品就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打投诉电话,禁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这样大家都参与进来,才能做到提前预防疾病,控制疾病。

2 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后的策略

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疾病控制中心c常见的报表单位,如:畜牧检疫部门检疫结果数据库、大中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病例管理系统、农业局和林业局相关的技术服务、相关动物疫情服务系统等数据给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进行只读数据的单向服务,给基层单位减少了报表编制和报送的劳动量,也让疾病控制中心获得更丰富更真实的数据。

2.1 疾病控制中心与医院的数据联动

现在疾病控制中心可以通过数据库对医院的病例进行随时查看,医院有多少病例,什么病情,用什么方法预防,这样就方便防疫疾病工作的开展,既省时省力,还能快速解决疾病预防控制的问题。为了能让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顺利进行,疾病控制中心应对防疫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持证上岗,尤其是对各种传染病控制和检测,并逐步消灭各种传染病的发展和流行。组织对重大疾病防制,组织指导全民健康和疾病防制活动。

2.2 疾病控制中心与动物检疫站的数据联动

疾病控制中心也是用数据联动调取动物检疫站的数据,根据数据可以分析动物的具体安全状况,动物是疫情的传播途径,可以根据动物的疫情来分析人的疫情。疾病控制中心应该把家禽的管理、兽医医院等相关的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普及什么样的鼓励和奖金,凡是养殖或者种植户应该给予科普相关知识和预防疾病控制方法,要不定期给市民宣传疾病预防控制、预防知识和方法,能让市民增强预防疾病知识,不要让市民觉得预防疾病只是小事与自己无关,只有全民参与才能让疾病得到预防控制,当发生传染病时,对可能成为传染源的人员、交通工具、物资采取隔离观察、检查消毒等措施。

2.3 疾病控制中心与农机站的数据联动

疾病控制中心通过数据联动能够掌握养殖户,都养些什么家禽,厂房在什么位置,这样疾病控制中心就能通过数据来给养殖户宣传预防疾病的方法,还能给用户指导在什么时期用什么预防针,这样用户既能减少经济损失,又能科普养殖知识,还给农机站省去部分人力物力,疾病防疫还能够提前控制。

2.4 疾病控制中心与市民的建议,投诉,隐患的数据联动

疾病控制中心应及时能与市民的建议、投诉、隐患的进行数据联动,比如动物粪便的处理,还有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等。对于市民的建议和投诉,疾病控制中心应及时给予解决和解释,以防疾病的蔓延,市民都要积极参与疾病防疫控制中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疾病控制中心投诉,这样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量就大大减少了。

3 总结

计算机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事业及时获取外部信息资源,实现战略调整与转移,也为企事业发现内部优势与弱点提供参考依据。实施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疾控事业日渐增加的计算机信息量和计算机资源的大量应用,无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发展角度,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做到全面规范的应用,方便快捷的浏览检索,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工作。开展好这项工作,将对疾控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靳桂明,吴凌,王琳,等.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5(11):31-33.

[2]黄素丹,张德仁,张秀英,等.医院传染病监测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医疗装备,2007,4(04):45-46.

[3]于竟进,于明珠,苏海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策略和落实效果[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4(04):76-78.

[4]景一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及预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3,9(09):90-92.

[5]张雪丽,丁凡,李群.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里资源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5(05):89-91.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疾病预防始终是我们医疗方面忠实的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中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注重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促进疾病预防与控制队伍建设,全面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树立了疾病预防控制的良好社会形象。

1疾病预防控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死因顺位已从1952年的第1位降到2004年的第10位之后;提前16年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灭天花目标;计划免疫接种使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脑、乙脑、乙肝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已限制在较小的流行范围,碘缺乏病和氟中毒、寄生虫病的暴发和流行都已被有效控制;近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传染病处理和控制及时、有效,有力保障了民众健康和社会稳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疫病从来就与人类相伴而行,人类与疾病的斗争永远也不会终止。疾病预防控制是一场持久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在这场人类与疾病持久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处于不败之地,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必须“断其未然”,做到“发而止之”,然而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1.1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威胁并存传染病作为一类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一些原有传染病明显出现发病上升的趋势,根据黄石市近年的疫情报告:肺结核发病年年持续上升;麻疹出现暴发疫情;狂犬病大幅上升,仅2005年报告19例、死亡率100%;性传播疾病较大幅上升;血吸虫病新发病例时有发现,艾滋病自2000年发现首例以来,截止2006年7月已累计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146例,死亡26例;乙型肝炎和肠道传染病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而新发传染病SARS、人禽流感、0157等的威胁仍然存在。同时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已经成为危害民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疾病预防控制当前正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压力。

1.2职业危害预防控制任重道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改制和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加之黄石作为老重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职业危害问题已十分突出,根据湖北省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科的初步调查统计:全市涉及有毒有害作业的企、事业单位809家(未包括乡镇及村办企业)、接触危害工人76345人,现患职业病4325人,其中尘肺职业病3702人,近几年每年尘肺职业病死亡80~120人。由于职业病预防投资较大,职业病治疗对于企业来说包袱沉重,企业普遍不重视、不配合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职业病患病呈逐年上升,每年都有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而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度很低,全市每年有害有毒因素检测率不到10%,职业健康体检率低于5%,新、改、扩劳动卫生工程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评价的企业不足10%。从当前职业病预防控制的情况看,仅靠卫生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难以落实。由于职业病的平均潜伏期在10~20年,如果不从现在起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职业危害,职业病引发的职工健康损害和社会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2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对策和措施的思考

2.1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强化政府职责,形成多部门共同协作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成功抗击非典之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已经形成共识。但在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工作中,政府职责常常缺位,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往往得不到落实。因此必须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加强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领导,将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纳入各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政府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责。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以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2.2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改革基本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模式已经确立,但从近年来的运作情况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传染病疫情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免疫规划实施、慢性病防治、公共卫生服务和指导时,与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及其他涉及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的部门存在职能交叉、推诿扯皮,协调困难、反应迟缓,各自为政、信息不畅,机构重叠、资源浪费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体制改革,建议将卫生行政部门中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合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将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职能赋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之全面履行政府疾病预防控制的组织、行政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提供等工作职能,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国家、省、设区的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第三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城乡兼顾、健全体系”的原则,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

第四条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规划与指导,负责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管理,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规划指导,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挥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作用,提高辖区疾病预防控制的综合能力。

第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职能范围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承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六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七条城乡基层预防保健组织接受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具体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任务。

第八条国家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鼓励、支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与职责

第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为国家级、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四级。

第十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特点与功能定位,以及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实际,明确职责和任务,合理设置内设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健全机制,规范管理,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一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第十二条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㈠实施全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开展质量检查和效果评估;组织实施全国性重大疾病监测、预测、调查、处理,研究全国重大疾病与公共卫生问题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控制策略;

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机制,指导和参与地方传染病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参加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

㈢开展免疫规划策略研究和实施效果评价,对预防性生物制品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㈣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全国公共卫生检验工作规范化;负责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网络技术管理和菌毒种保存管理;

㈤建立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平台,管理全国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健康危害因素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网络;

㈥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体系,研究和推广安全性评价新技术、新方法;

㈦组织实施国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

㈧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及技术仲裁工作,负责指导全国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㈨负责疾病预防控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考核;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规范性指导;

㈩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性科学研究,开发和推广先进技术;拟订国家公共卫生相关标准。

第十三条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㈠完成国家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实施本省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对重大疾病流行趋势进行监测与预测预警;实施辖区免疫规划方案与计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开展疫苗使用效果评价,参与重大免疫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处置;

㈡组建应急处理队伍,指导和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与处置;

㈢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及毒物与污染物的检验鉴定和毒理学检验,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

㈣建设省级网络信息平台,管理全省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网络;

㈤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开展卫生学评价和干预;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工作;

㈥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及技术仲裁工作,承担辖区内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㈦指导全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㈧开展对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组织实施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考核;规范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㈨参与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性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参与拟订国家公共卫生相关标准。

第十四条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㈠完成国家、省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本地疾病暴发调查处理和报告;负责辖区内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㈡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实施控制措施;

㈢开展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

㈣开展疾病监测和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管理辖区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

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

㈥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㈦负责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业务考核;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十五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㈠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

㈡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

㈢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

㈣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

㈤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㈥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

㈦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第三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人员管理

第十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自查、抽查与考核相结合的定期考核制度。

第十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

第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志,专用标志由卫生部制定。

第十九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配置,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执行。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人员聘用制,逐步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

第二十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要以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热爱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十一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配备能够熟练掌握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信息管理、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危害、实验室检验等相关技能的人员,在疫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有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

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人员数量的比例在规定编制内为:国家级和省级20~30%、设区的市级30~40%、县级40~50%。

第二十二条加强队伍建设,调整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领导应由专业人员担任。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对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保证业务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参加培训。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0〕17号)和《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财社〔2003〕14号)的规定,由同级政府预算和单位上缴的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

第二十五条各级财政、计划等部门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内人数和预算定额落实人员经费,保证其履行职责的必要经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业务经费,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重点疫情监测、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等项工作的合理需要。

第二十六条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重大灾害防疫等项目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七条在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同时,卫生部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完善公共卫生财政经费保障体系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补助有关政策和办法。

第五章城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城乡基层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合理安排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和建设资金,保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九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由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提供,并按其服务数量与质量,予以合理经费补助;也可向符合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或者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按照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购买,所需经费列入卫生经费预算。

第三十条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管理指导下,承担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以下工作:

㈠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㈡传染病疫情、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㈢指导有关单位和群众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㈣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㈤承担乡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工作;

㈥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第三十一条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的预防保健组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预防保健人员。业务、机构建设与发展等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任务与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

第三十二条充分发挥村级卫生人员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任务,协助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三十三条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报酬,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乡(镇)卫生院等机构根据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

第三十四条提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相关学历教育。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清退,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要逐步分流。

第三十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和考核,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依法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所需经费,由交办任务的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工作任务数量和考核结果给予适当补偿。

第六章附则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一、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一级预防的首要任务,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有重要作用。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对策是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心理、社会因素等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并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及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这是疾病预防的主要任务。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以及自我保健能力来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并纠正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增进心理健康,适时的预防疾病,进行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和中老年保健等。开展健康教育使全民了解疾病的防治方法,健康教育使全民掌握了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针对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一些治疗预防措施,消除或者减少了危险因素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很多疾病不但会带来痛苦而且通过治疗也不能痊愈或者反复接触危险因素进而反复发病,治疗在疾病痊愈效果中很局限。因此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投入少效益高,尤其是当今医疗费用的日益增长,利用健康教育的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是许多疾病预防中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随着科学预防方法的实施而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如鼠疫和霍乱发病率的下降、天花的消灭、危害儿童健康的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等均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新发现的烈性传染病所造成的后果比预防医学建立以前要轻的多,例如艾滋病、疯牛病和目前的变异冠状病毒所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都得到有效控制。这些都是人们科学预防疾病知识和方法的普及作用。通过健康促进使全民采取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促进指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促进人们行为改革以及社会环境改革的组织、法律、资源支持等各项策略和活动。健康促进强调参与意识和自我卫生保健,促进人们自觉的主动的追求健康并增加健康投资,来提高生活质量;还强调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预防性卫生服务促进人群健康;还强调政府立法行政干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努力等,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创建健康环境,从根本上来改善和保护个人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等。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非患病人群并不代表健康,许多人则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即临床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或部分指标有轻度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的疾病诊断标准,自觉身心状态差。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情况不同采用的具体方式各异,许多人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但可能多年未进行系统的体检。要让其明白没有不良感觉并不表示没病,如果有明显的不良生活习惯即使体检无异常得病的概率也很大,所以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相关的生活习惯调整。此外要从年龄、性别、职业、病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提出个体性健康调整计划;关注不同人群的发病特点,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各种慢性病和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等,对于具有相关疾病患病趋势的人群要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并促使其尽快调整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相关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等;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进展都与情绪关系密切,就心理状态来讲单纯的心理异常也可以发展成为心理疾病,而心理状态的调整主要在于其自身。对其阐明情绪和疾病的联系指导其改善情绪的可能性方法,并在必要时提供心理支持等。

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对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可治愈或维持稳定的急性或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不仅要强调治疗期间的生活和药物调理还要对疾病的诱发因素、表现、进展、治疗等方面进行说明介绍,使患者在痊愈后能加以注意减少同类疾病的再次发生。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调理,能逐步逆转或者稳定病情或者至少达到疾病进展放缓的目的。对手术后和癌症患者,有些手术明显改变了患者术前的生活方式,如截肢、乳腺切除、尿路重置等,患者术后不仅面临实际的生活困难还要承受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压力,其生活质量会明显降低。健康教育主要是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较为客观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现状面对当前的实际,通过手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效果,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同时指导患者转变观念并且就自己能力所及为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而努力。大多数癌症可以通过手术和后续化、放疗等方法消除病灶,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除了与本身病情有关外还要与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许多患者终日担忧害怕并且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要对癌症患者加强心理支持,指导患者定期来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传染病的流行可以分为低致死性和高致死性,如流行性感冒、红眼病、婴幼儿腹泻等一般不会致死。但由于流感的发病频繁相对较高流行范围相对较广和传染人群相对较大,所以其死亡的绝对人数也是很高的。又如霍乱、病毒性脑膜炎和狂犬病等属于高致死性,一旦发病其死亡率非常高。根据其生化特性可以分为传统病菌和新型病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日益恶化,许多新型病菌,如非典病毒的出现和蔓延曾经让人们感到恐惧。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继续强化和完善传统教育,指导人们完善相关的疫苗注射和生活预防,并针对现代城市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要加强人们在高密度人口区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如何自我观察病情如何避免被传染以及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心理调整等。

结语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全民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全民预防和保健知识水平等才能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SARS疫情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致命弱点,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本文通过对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问题;对策

Discussing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in institution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bstract】 Epidemic situation of SARS had brought calamity that was never existed before suffering to our nation, and also rang the alarm bell to us, meanwhile it also exposed the fatal weakness in the system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refore the most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is building the system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at accordance with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article analys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jor problem in institution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t present, and dicusses reason of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blem; countermeasure

2003年春夏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疫情,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我国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通过“群防群控、专业防控、个人自控”等强有力的措施,筑就了抗击“非典”的钢铁长城,取得了防治非典工作的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被推向了前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非典”虽然被击退了,但我们不应忘记这场疫情产生的背景与教训。作为“抗非”战斗中的主力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今后如何开展日常公共卫生服务、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仅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讨。

1 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经费严重不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负重运行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般而言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际上财政拨款经费严重不足,多数达不到其必须开支的30%,这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据报道[1],2001年全国卫生总经费为5150亿元,政府、社会和个人投入分别为15.5%、24.0%和60.5%,占GDP的比重约为5.3%,而同期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投入分别占GDP的10%~15%以上;特别是县级、乡镇级政府经费投入微乎其微,不到GDP的1%。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而防疫经费占卫生经费的比例更低。大多数单位要靠自我创收去解决人员经费开支,如果没有创收的基础和条件,单位则难以为继,人心不稳,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病的中心工作,也弱化了政府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的职

能作用。

1.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陈旧与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 已经存在50多年的卫生防疫站或新成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省级以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仍然是设备破旧不堪,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工作难以正常开展[2]。反观成立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的质检、药监、环保等部门,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人才建设发展都是十分快速的,已成为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就是同一系统、同一级别的医院大多数都已与时俱进,不论是工作条件还是实力水平都不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能比较的。

1.3 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编制、经费及社会重视程度等原因,一方面是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即使引进也难以留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阻挡和控制的低水平人员甚至是非卫技人员的涌入,致使业务工作水平下降,长此下去势必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这种现状在部分发达地区也普遍存在[3,4]。

1.4 卫生防疫体制改革的结果与初衷相违背 按照卫生部要求进行的两项体制改革,从实践的结果看:在基层无论是疾病预防控制还是卫生监督,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是大大的削弱。一方面不少单位将涉及公共卫生方面的专业如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等相关科室整体或部分的划出,致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功能处于缺胳膊少腿、支离破碎现状,似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工作只是控制传染病;另一方面,普遍存在新成立的卫生监督所由于各种原因,不是强化监督执法,而是强调局部利益或搞创收,有些则是挤占属于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的监测评价等事务性工作,无形中形成两个过去的卫生防疫站,人为地将卫生与防病分家,相当数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无法开展正常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其结果势必影响两机构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与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1.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性的不准确及偏移 不少地方体制改革后,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归类于一般性的卫生服务机构,由此而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既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就要参与市场竞争,那么政府的财政保障就要打问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不得不想方设法搞创收,其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2 主要原因分析

2.1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长期以来难以得到重视 往往是空喊口号多,具体落实少,就象这项工作本身的性质一样—是幕后无名英雄。由于其产生的效益多数是非直接的,因此对于这项事业的重要性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领导都不甚了解。

2.2 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长期以来形成“重医轻防”的观念 目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预防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一些地方甚至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一些领导对医疗单位情况介绍如数家珍,但是对预防工作能说出多少?在考虑投入的时候往往首先是倾向医疗单位,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医院和医疗政绩有形并易见,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2.3 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缺少了解或片面 在一个时期由于不恰当地宣传传染性疾病已不是主要的卫生问题,或者平时对预防工作报喜不报忧而使人们失去警惕,造成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有些单位比较重视自我创收能力的发挥,其结果可能给政府及一些领导提供了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认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创收能力强,可以自我维持而减少财政补助,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走入偏离卫生防病中心工作的恶性轨道。

2.4 机构定性、定位不准、不清,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的开展和事业发展 近几年,特别是在体制改革后,较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归类于一般性的卫生服务机构,并要推向市场,纵观世界各国,基本上没有将政府行为的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用市场经济进行调节的,如果按照这样定位是十分危险与有害的,将直接危及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地位和发展。

转贴于

2.5 各地实施的两项体制改革过于急促粗糙 许多地方在未统一认识,弄清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情况下,不顾实情、政策,唯我所用,为改而改,多数地方是采用简单的一分为二的分家方式,美其名曰“先建后畅”,其实是一种极不严肃与不负责的做法。   3 对策与建议

经过“非典”这一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冲击后,从国家到广大群众对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现状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了一个较深的认识。温家宝总理2004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这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3.1 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政府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公共卫生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确实加强领导。疾病预防属于提高公共健康安全服务,所必需的经费是公共财政的责任。要把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把公共卫生事业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并将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疾病预防控制与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水平。

3.2 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位 对全国180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的调查表明[5],98.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认为,公共职能缺位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错位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扭转公共职能缺位是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首要任务。不论是国外还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疾病预防控制首先是政府的一项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直接代表政府承担这项义务的专业性的部门。在一个区域中该机构履行的是包括从健康规划、公共卫生与疾病监测、评估分析、预警及大量常规业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应急问题的处置等任务。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部分,跟其他医疗部门的服务工作是不一样的,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因此服务的概念也是大不相同的。2001年4月13日卫生部组织制定的《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6]明确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因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首先是政府的一项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直接代表政府承担这项工作的专业性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是非盈利的福利性事业。人员应该既是卫生科技人员,又具有公务员的性质。

3.3 对两项体制改革进行认真总结、评估 客观、科学地分析其利弊,尽快纠正和扭转不顾客观实际的一些做法。

3.4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高度重视宣传 让领导和社会增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了解和认识,客观、事实求是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当前,特别要大声疾呼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性和定位,确立其相应的职能和权力,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5 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范围,合理配置资源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日常业务分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其他卫生服务。政府要确保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对基本之外的根据各自的财政能力和认识程度,予以支持。运行机制上要进行项目制,要有首席专家,只有实行了项目制,按照通行的规则,拿出真功夫和成果来,才有可能让领导、社会满意。同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科学分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一方面是投入严重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极大的浪费,例如:各自独立开发各种信息系统,互不相通;各自都要上大型的化验设备,如:气相、液相色谱、超净室,结果有的基层单位大型仪器设备一年用不了几次,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3.6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作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走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就是要“添人添钱”的误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政府投入,但也要提高效率,改变观念,只专心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而不能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全部包下来,公共卫生体系是一个多部门协作的体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公共卫生的信息、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理的主角,是领导决策的参谋。

3.7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才建设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人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即使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选拔,在用人上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人才的培养上考虑长期性,注意人才结构的建设,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先海.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0):1260-1261.

2 苏华,安志杰. 对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体制的深层次反思.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4):291-293.

3 李顺平,董夏,耿梅云. 青岛市疾病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1):3-6.

4 程志华,鲍建国,项张华,等. 宁波市疾控系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6):48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