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手足口病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此病的主要预防原则。手足口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以及无症状的带病毒者为主要传染源。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发病的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通过及借助被污染的毛巾、玩具、奶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传播给他人,饮用被污染的水也可传染。此病可在学校及幼儿园等托幼机构造成小范围的流行。要控制好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可通过以下几点做到。①此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流涕、咽痛等类似感冒症状,以及口腔黏膜、手、足出现散在性疱疹等,应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早期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②对小学,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对被感染的玩具、日常用品、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者的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和被褥置阳光下暴晒;③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聚集及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外出回家要用肥皂及洗手液认真洗手;④教育孩子做好个人卫生,不吮吸手指,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少吃生冷食物,蔬菜和水果要彻底清洗干净,有效防止病从口入。

其他预防措施:加强监测,做好疫情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医院加强预检分诊制度,设立专门的诊室,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对患儿和家长开展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家庭护理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体检;重要性;早期;预防;治疗

1资料与方法

2007年11~12月我区体检中心共接待夕阳红公司组织的中老年人健康体检825人次,其中男性占1/3,女性占2/3;50~64岁占2/3,65~80岁占1/3。体检人员疾病阳性率的种类繁多,疾病的阳性率达80%。

2结果

本次检查结果发现,高血压、高血脂、血糖升高、脂肪肝这4种病症占有相当比例,高脂血症患者位居4种疾病之首。另外还检出占位性病变4例,其检科3例、放射室1例。

3讨论

分析和结论:①疾病因素。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都属于脂类代谢不正常,叫高脂血症[1]。人的血清胆固醇有2/3是体内自己制造,1/3靠饮食获得,因此高脂血症并不完全都是吃出来的,其发病原因很复杂,可因肾脏病、糖尿病、肝脏病等而继发,也可因家族遗传原因而得病,当然与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密切关系。高脂血症一般表现不是很明显,绝大多数患者自己没有感觉,而是在健康体检或做其他病检查时才发现。高脂血症的主要症状是并发症,如并发动脉硬化、心脏病、大脑供血不足、肾脏病等或出现肝功能异常[2]。②生理因素。进入该期的个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开始从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随着改革所产生的危机,应运而生的困扰增加,同时对新生事物的学习和应变,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而忽略了健康。③饮食不当。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维持机体生理需要,营养过剩或营养素不平衡导致高血压、高脂血、肥胖症明显增加。当然吸烟、饮酒、高钠是男性发病过高的另外一个原因。④缺乏体育锻炼。运动可以加强人的心脏功能,保持血压稳定;运动可以加速脂质代谢,防止血脂升高;运动还能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防御疾病的能力,有助于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

疾病的发生在医学上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是易感受期,此期疾病尚未发生,但危险因子已存在,如肥胖、血脂过高、血压过高、血糖过高;第2阶段是临床前期,此时疾病因子已在人体的某部位产生了病理化,但并没有症状出现;第3阶段是临床期,此时疾病的症状逐渐显现;第4阶段是残障、恢复期,当疾病不断恶化,造成器官功能受到破坏,严重者留下后遗症,此时如能及时正确诊断与治疗,便转为恢复期;第5阶段是死亡,即功能破坏影响生理代谢,引发人体重要器官衰退,从而导致死亡。

健康体检就是在第1和第2阶段,在身体尚无明显病痛出现前对全身重要器官做筛检,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时体检,可以早期发现那些无临床症状、已有危险因子存在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肿瘤等。这些疾病如在早期发现,则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最大限度地抑制疾病的发展。对于已存在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病等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能争取到根治或改善生存质量或延长生命结果。反之则很难挽救。

总之要保持健康状态,早期发现疾病很重要。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早期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从视、触、叩、听检查中,发现异常体征;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和影像诊断中,发现潜在的致病因子,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以加强对自我身体功能的了解,帮助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避免致病因子的产生,指导修正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达到四早:即“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石建华,李秀敏,朴熙绪.临床诊断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186-170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文/郑拥军

1、吞咽困难 有的人开始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又觉吞咽困难,间断发作,时轻时重。患者有时被怀疑为食道癌,但胃镜检查正常。后经CT扫描可显示为颈椎病。

2、高血压 高血压颈椎病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经有关。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典型表现。

3、疼痛 系增生骨压迫第6、7颈椎的神经根所致。开始感觉一侧或胸大肌疼痛,间断隐疼或阵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这种疼痛有时会被误诊为心绞痛或胸膜炎。

4、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 系脊髓的椎体侧束受到刺激所致。患者上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颈部症状多数轻微而容易被掩盖。有的患者会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等。

5、视力障碍 颈椎病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泪、视野缩小等。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6、突然摔倒 系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引起,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常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而猝倒,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清醒并站起。

老年性耳聋的形成与预防

文/沈权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发生渐进性听力减退,医学上称为老年性耳聋。

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中有个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叫柯替氏器。声波被柯替氏器感受,并经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于是人就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柯替氏器和听觉神经出现了萎缩,感受声波的能力大大下降。同时,耳蜗内的组织和神经上出现许多色素和钙质沉着及脂肪堆积,于是听觉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导致耳聋,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老年人体质逐渐下降,动脉发生硬化,加之营养摄入不足,体内代谢发生紊乱,以及受外界环境噪音的干扰影响,也促使了耳聋的发生。

专家指出,对老年性耳聋主要是做好预防。

首先,老年人应适当多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抵御疾病能力,延缓衰老。

其次,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尽量戒除烟酒,并注意饮食营养平衡,少进食高脂肪的食物。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聋者比听力障碍的老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要高得多。

再次,注意尽量避免受噪声干扰,也不要随意乱挖耳朵,防止外耳道和鼓膜发生炎症,使听力受损。

此外,若出现听力下降和耳聋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就诊,不可拖延。也可在医生检查指导下,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以增强听力。

血糖突然升高要警惕胰腺癌

文/程怀孟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疾病控制;建设;问题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集聚的人群扩大了疾病的传播范围,比如2004年的非典就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一些类似的问题时有发生,因而人们对建立完善的基层预防与控制体系的需求尤为迫切。本文就从我国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的现状入手,着重探讨建设全面完善的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

1 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于疾病的防控能力也不断地增强。疾控网络覆盖全国各地,疾控队伍也将为强大。各个市县都设有疾控中心,并且市级疾控中心作为疾病防控的中坚力量,负责全市的疾控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下级的县城疾控中心则相应的管理自己辖区的疾并防控工作,乡镇一级则依靠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的卫生所等,承担基层疾控任务、并将传染性的疾病情况上报给上一级疾病防控中心[1]。据调查,关于疾病预防控制设施建设,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比如,对儿童预防接种、结核病的治疗等专项重大疾控事业以及对医疗设备的的投入,这些财政资金的投入,大大提高了我国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平,尤其是全国性的疫苗接种计划的开展,使2014年总发病率比2004年下降了35%,给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目前,我国疾病监测能力和规定要求存在一些差距,仪器配备数量不能满足监测的需求。

2 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疾控工作复杂,工作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和流动量也在逐年增长,这些都给疾病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疾病防控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一些原来很少出现的疾病,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增多,如职业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而人口的老龄化也给疾病防控工作增加了难题,如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等。这些都对疾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挑战。

2.2疾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许多疾控机构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养不高,许多疾控机构的工作人员队伍较为年轻,工作能力和经验都很有限,疾控机构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这些现象在县、乡镇级的疾病防控机构表现的更为明显[2]。一些年轻的疾控工作人员都很少愿意到乡镇疾控机构工作,致使乡镇的专业技术人才更为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疾控工作的开展。

2.3人们对疾控的认识不足 人们对疾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心理。他们认为疾控机构只是针对突发性重大疾病的治疗和防控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疾控机构的工作内容。一些单位和企业对职业病和传染病不够重视,对国家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没能及时配合,导致一些传染病和职业病越来越常见。

2.4预防检测设备技术落后 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对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检测,近年来,我国开展的CDC建设项目在全国各地实施,这大大改善了我国疾控工作的条件,给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3]。然而,这些疾控设备的安装只能暂时缓解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疾控监测的压力,县级疾控机构想要长期的顺利开展疾控工作,还必须自己不断努力,创新研发出先进的疾控检测设备,这样才能保证疾病防控机构的长远发展。

2.5疾控经费投入不均 我国关于疾控机构的财政拨款,与国家其它项目拨款一样,大部分都是通过上级向下级一级一级的拨款,往往这样的财政拨款方式很容易造成款项克扣的现象,使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能完整的到达指定的投入地区,如果将拨款层级分为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由高到低,实际收到的拨款比大致为5:3:2。比如,原有100万元的拨款到达最下级的地区时只有20万元,这样就严重导致疾控经费投入不均,使疾控工作的发展也变成了两级分化。

3 对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快疾控设施的建设 鉴于我国疾控设施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国家应该加快县及以下乡镇疾控设施建设的步伐,完善县级及以下乡镇的疾控设施体系建设。对于县级及以下的乡镇疾控工作开展,应该以疾病监测为主,技术应用为辅。提高疾控监测技术,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并且在原有的乡镇服务站的基础上增加30%的服务站,对城镇境内每3千米左右设一个服务站,使平均服务半径达到0.98立方千米,从而满足乡镇疾病防控的需要。

3.2提高疾控技术人员的整体素养 对于疾控工作人员要全面加强其工作素养。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是疾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程度直接关系着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只有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让他们了解到疾控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保证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另外对于疾控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疾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培养全面的综合性的专业技术人才是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

3.3建立健全的社会健康教育协作机构 健康教育是疾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广泛宣传疾病防控知识,让他们认识到疾病防控对健康的重要性[4]。比如以疾控中心、卫生院等卫生单位为依托,在城市、乡村广泛开展"关爱生命、远离疾病"的宣传活动,坚持不懈的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

3.4抓住国家优先发展疾控事业的政策 卫生行政部门一定要抓住政府颁布的关于疾控疾控机构发展的好政策,争取为地方疾控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资金储备保障机构,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争取将疾控工作费用和乡、村公共卫生人员的劳动费用等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减小乡镇疾控工作开展的压力,以便疾控工作在各地区的平衡发展。

4 结语

疾病预防和控制是关乎人们健康重要工作,加快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关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业,因而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尽快解决,不断完善我国疾病防控设施建设,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包建良,俞晓红,赵锦新.张家港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现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01:30-31.

[2]杨建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程中的思考和建议[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412-413.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作者简介]李素芬,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馆员,广西南宁530011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6-0136-03

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是将技术人员有关专业学习、工作经历、科研教学业绩、获奖及荣誉、专利情况纳入人事档案管理范围并加以科学化管理的过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一方面为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提供有说服力的、快速的、完整的资料;另一方面也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准确、多方位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明确的目标。这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建立和管理是否完善,也反映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防病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担负着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媒介生物的预防控制和监测;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环境污染等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实施免疫预防接种;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收集、分析及预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相关技术的科研、培训、指导及诊疗服务;负责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的卫生学监测;负责卫生监督检验、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质量检验;负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相关的卫生法规、标准的制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因此,要求疾控机构必须拥有一支各类专业人才齐全、技术全面、能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精英队伍。如何科学管理和规范建设这支队伍是疾控机构面l临的一项重要问题。而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是实施疾控队伍人力资源技术信息储备和人才发展战略的基础。因此,做好本单位各类人员技术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对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近年来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进行探讨。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现状和特点

(1)目前,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建立尚不规范。原因是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表现在开展专门的个人技术档案管理尚不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条例,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不足,手段落后。档案管理人员琐碎工作过多,专项管理经验不足,管理观念、意识也不是很强,或者对该项工作不是十分熟悉和重视。

(2)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条件简陋。不少单位缺乏专用档案存放空间,保证库房存放条件的设备不配套,恒温恒湿难以保证;缺乏计算机管理或者缺乏管理软件的支持。以上诸多方面,造成个人技术档案的保管困难,安全缺乏保证。再者,管理效率低下,查阅利用较为困难,个人技术档案利用效率不高。

(3)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建档难,资料不完善。很多单位原先都没有规范地归档,档案处于一种零散、存放无序的状态,查阅不方便,无专人负责,即便有专人管理,平时也无人过问和查阅,一般都是专业人员要晋升职称或进行某项工作检查、评审时才突击进行收集和整理。这样容易造成混乱,缺页、缺件和丢失,无法准确及时地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等,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在资料收集方面,由于内容繁多,其中专业年度考核、晋升考评等通过组织审查鉴定的文件材料容易收集,但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如各类学习进修情况、各类刊物发表的论文、论著、科研情况记录等,这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平时积累的材料收集较为困难。

(4)档案意识薄弱,档案法制观念淡泊。如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多注重卫生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能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新知识和新技术,培训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创新和活力。再就是档案人员平时参与琐碎工作过多,工作没有相对的稳定性,致使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二)专业技术档案的内容

(1)专业技术人员基础材料:主要包括履历表、学历学位证书及证明;各种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证、资格证;参加各种科技研讨会、专业技术会议、出国考察、进修学习、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及能反映专业人员个人资历和技术水平的各种材料。

(2)业务人员任职资格评聘材料:主要包括专业人员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及任职聘任书。

(3)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技术成果材料:主要包括专业人员业绩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参与各项科研项目获奖证明、证书;发明创造专利证书等。

(4)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材料:主要包括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内容有本人述职、培训、进修学习情况;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情况;完成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创造发明及成果情况;工作失误、失职情况;部门领导评鉴意见;考核委员会、小组审核意见;主管部门领导意见及被考核人意见等。

(5)专业技术人员其他材料:指专业人员参加各种专业学会、学术的聘书及荣获的各种荣誉证书、学分等;获奖荣誉证书。

总之,凡不宜归人人事档案,也不属于文书档案而确属反映业务人员业务活动的材料,都应归人个人技术档案的范围。

(三)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

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实行个人专档、动态管理原则。由人事部门及时将在编及新调入、分配人员的档案材料收集齐全交档案室,由档案管理人员为在编、在岗的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个人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材料采取随时收集与年终收集两种方式,由档案部门提出收集材料的范围,人事部门通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将需要归档或新增添的技术档案材料复印件及时送交人事部门验收、审核后交档案室,档案管理人员按档案整理要求进行整理、编目、著录,整理完毕的档案材料放入档案盒内,由档案室统一提供个人技术档案。

(四)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作用

(1)满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事业发展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健康防病意识不断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工作,能便于领导从这些档案中了解和掌握疾控队伍各类专业人员现有状况,为合理使用、培养和开发利用各类专业急需人才,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专业人员快速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供重要

的参考依据。

(2)满足疾控机构人才管理要求。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完整地记载了各类专业人员的资历、能力、业绩和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能为各项科技工作招聘、人才交流,推荐科技人才,技术职务评聘,人力资源储备提供翔实、可靠的材料依据。

(3)满足社会需求和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要求。疾控机构在卫生监测、疾病预防控制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按相关准则和法规,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程序也是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及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标示的条件之一。因此,专业技术档案材料的收集是不是齐全,档案整理是不是规范都直接影响到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质量体系认证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使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更加细致、规范、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树立开拓创新意识,使档案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五)个人技术档案管理的对策及步骤

(1)加强对个人专业技术档案重要性的宣传,提高职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档案在建立和管理中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例如有些单位在通过计量认证评审时,在科主任会议上由领导、办公室和人事部门提出要求,阐明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归档的重要性,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保证了个人技术档案材料收集渠道的畅通,为计量认证评审工作奠定了基础。

(2)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通过定期培训,参加档案管理培训班,组织人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边学边干,为做好该项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3)物质基础是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应加大投入,改善库房管理环境,保证库房环境符合档案管理条件,保证档案资料保管“八防”措施得到真正落实。

购置必要的设备。开展档案工作首先要落实硬件设施。档案管理技术应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综合运用现代化技术的多层次管理转变。利用计算机、网络、扫描仪等现代办公设备,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

(4)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前提,一些先进单位对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开展了有效的管理,就是因为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5)为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档案,加强收集工作。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表格,由人事部门提出要求,每个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都要填写当年获得的成绩,不断收集,不断补充。档案材料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积累信息的过程,是维护档案完整和真实,保证其作用发挥的重要环节。制定了个人技术档案的收集范围:一是专业技术年度考核表;二是学历、资格证、执业证、学位证、证书的复印件;三是;四是国内外学习进修情况、业务培训、专业水平,特长等;五是职称晋升考核表、技术履历表:六是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七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这几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学习简历;工作经历;获奖及荣誉、专利情况;社会团体、学术团体中担任的职务;工作业绩总结(项目创新、新技术应用、质量管理等方面个人材料);科研、科研立项及成果,包括与别人合作的项目,成果鉴定及奖励的等级;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包括管理方面的培训;、专著;其他(如个人职业生涯中取得的进步,如参加成人教育、攻读高一级学历、通过某科考试)。

(六)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归档与管理

(1)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全面发展,通过收集、整理、装订、编排、归档、上架等多环节完成,形成规范。

组卷采取一人一卷合装形式,卷内材料排列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一人编一个档号,如:李素芬10.1-1,这样便于今后材料的续存和档案的检索。

案卷编排按人员先来后到顺序编排,按姓名或档号进行检索。

存放上架采用合装方式,背脊贴有姓名和档号,便于查阅。

退休人员专业技术档案退休后另行存放。对新来人员和调人人员档案进行仔细检查,如发现资料不全、欠缺的,应及时反馈人事部门联系原就读学校和原单位或通知其本人,补齐欠缺的资料,使其档案完整无缺。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当前,全国就业政策相当宽松,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有助于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事部门及其他行业提供人才资源配置的信息和数据。

(2)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减少手工劳动,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七)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