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评估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心小学始建于*年,是由*村联办的一至六年级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现设有*个教学班,在校生*多人,教职工*人。多年来,我校始终本着“*”的办学理念;以“*”为育人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先后被评为“文明单位”、“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双学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教学评估流程
(一)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教师教学评估流程及结果
教学评估步骤及时间安排:(20*年11月中旬——12月底)
1、学习《*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
2、教师自评:评估领导小组对照评估标准逐条进行。
3、课堂观察:学校领导及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并做好课堂评价记录。
4、课堂教学评价:根据课堂评价记录评估。
5、教研组互评:教研组通过日常教学工作、课堂观察、教研活动等进行互评。
6、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组织学生评价教师。
7、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组织家长评价教师。
8、学校评估教师:学校评估小组汇总全体教师评估结果做出总体评价。
(三)学校教学评估流程及结果
学校教学评估时间安排:2009年2月中旬——3月底。
1、学习《*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
2、学校自评:依据《标准》的指标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教师教学评估结果分析
1、教师专业水平:大部分教师能达到专科学历,部分教师正在进修本科学历。普通话水平均达到国家标准;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给与针对性的指导;大多中青年教师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职业道德素养: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教师本职工作;关爱学生,遵纪守法,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具有健康的心态,。
3、专业发展水平:全体教师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愿望,能积极参加学校及学校以上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课程,并写出读书笔记;大部分教师能够积极建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学观,并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并尝试改进;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中认真倾听、思考同时对问题的分析和改进意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40%以上的教师承担、参与了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成果获市级奖项。
4、课堂教学能力:能够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能充分利用教材设教学方案;科学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分组学科实验开出率达85﹪;大多中青年教师能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学校教学评估结果分析
1、教学管理: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能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交流,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能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学校、年级组长的职责、相互关系和考核标准;研究、制定保证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校本教学计划,并组织、指导具体落实;各专用教室有专人管理,有教师专业素养、课堂教学、作业指导、成绩考查、专业发展的要求和考核办法;有教学研究、计划制度、教师评估、学校评估等反应教学工作的全貌的档案资料;能够经常开展德育实践、体育与文艺活动,让学生愉快学习。
2、课程管理:能开全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有计划的开设校本,建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能按时为学生定足定齐教材,保障各学期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3、教学条件:教师学历基本达标,教师岗位设置及学科专业结构基本能满足新课程全面实施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经费保障措施,能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等经费需要;具有各类综合功能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和卫星接收室,并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实验器材、文体器材、计算机和多媒体设施基本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并能及时满足教师实际教学需求。
4、校本研修:几年来学校以逐步形成校本培训与教科研工作一体并进,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校级领导参与指导校内教研的制度有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和管理办法,有教研机构对学校进行教学指导的要求和措施。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教研活动、研讨课资料的记录和教案。
5、评价研究:为了客观公正评价,我们制定了学科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等评价标准,建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的教学活动考察制度,以教师自评、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制,从教师专业水平、课堂教学、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建立了教师教学评估制度,把评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任用的依据和标准。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方案和结果。
6、存在的问题:
(1)、各项管理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2)、教师的课改理念应进一步加强。
(3)、应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4)、专用教室使用率应加强。
(5)、音体美专业教师欠缺。
7、今后努力方向:
(1)、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集体凝聚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2)、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
一 形成性评估及特点
1.形成性评估
形成性评估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估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
2.形成性评估的特点
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这种过程性评估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以学生行为表现为本的教学评估是一种新的英语教学评估模式,它可以使以分数为主的评估模式转移到一个新的动态的评估环境中去。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和思考者。
二 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途径。
英国语言教育专家Jane Willis(1996)是近些年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她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有三个阶段,即任务前(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三个阶段。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交际和语言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 形成性评估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结合
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将形成性评估和任务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任务教学中完成形成性评估。英语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重视形成性评价方式在具体的任务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笔者依据威利斯任务型模式对所授班级进行了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教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和环节就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积极充分地利用课文对学生实施基于任务的课堂互动教学,激励学生,为学生的需求着想,设计任务,鼓励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多种能力。
1.任务前
包括介绍主题和任务。教师引入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的与话题相关的知识。教师把设计好的任务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思想的准备过程。导入的步骤、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任务相关主题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任务情景氛围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切合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让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首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文章进行预测。其次,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线索,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与能力。
2.任务环
由任务、计划和汇报组成。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开始完成任务。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同伴或小组成员一起交流,从而完成任务要达成的目标。在计划阶段,学生最好做笔记,记录讨论的要点,为汇报做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发挥支架(Scaffolding)的作用,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方面的建议。汇报时,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知识来呈现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汇报内容做出小结。通过分组讨论,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以及团体协作的讨论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3.语言焦点
包括分析和练习两部分。在此阶段之前,学生已对要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语言特点、句型等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接下来,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练习,使他们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有必要记忆并掌握一些有用的词汇、句式、语言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灵活运用。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归纳本课语言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教师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主要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时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精神、是否注意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是否给予他人机会发表意见、是否按时完成任务等。学生在面对新的评估方式时开始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协作。
四 结论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形成性评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课堂行为、课下准备、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多元的评估,学生提高了学习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任务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交际和语言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将形成性评估和任务型教学结合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关键词】英语专业 语言学 研究型教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语言学概论》是英语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性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这一要求清楚表明,语言学课程担负着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等多重职责。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语言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语言理论的知识传授,较多采取传统的教师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丧失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被动接受理论概念,而非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来指导英语学习和使用。因此,语言学课程教学亟待改革,而在语言学授课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便是尝试改善当前英语语言学教学现状的一大举措。
二、《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后续更好地提高本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在开课初期任课教师就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状况。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本校英语专业2012级和2013级6个班级共169名学生,其中有效问卷161份。问卷从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评估四方面入手,了解W生对语言学这一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解与需求,以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不高,仅有25%明确表示喜欢或较喜欢语言学课程,而18%学生甚至对其不很喜欢或不喜欢。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6%认为语言学课程可作为英语专业本科选修课程,8%甚至提议取消该本科课程。究其原因,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枯燥(57%),抽象难懂(62%),缺乏实用性(45%),并与将来工作相关性不大(30%)。正是由于语言学知识的抽象性、理论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学生往往对语言学课程望而生畏,进而学习索然无味,甚至觉得该课程毫无实用价值。就授课内容而言,超过42%学生觉得授课教材较为晦涩难懂。因而,80%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时有必要补充相关知识,希望教师能够整合课堂内容,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践并寓教于乐。68%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课程讲解中增加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83%也乐意接受教师所布置的课外材料查阅并进行相应的课程研究任务。尽管如此,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37%能够做到预复习相应知识,仅有8%学生会主动查阅相关信息,但对知识点也多停留于粗浅的了解。在课程评估方面,77%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大形成性评估的比重,希望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但仅有13%愿意把课程论文撰写纳入其中,这也侧面反映了学生对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要求较强的深层次任务有所畏惧。
由此可见,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语言学课程学习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加强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语言学授课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极其必要,也至关重要。
三、研究型教学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实施
研究型教学以研究性思维为指导,以研究性活动为课堂组织形式,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侧重能力的培养。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科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能动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而这恰恰符合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为了实现该课程要求,我们需要把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效实施研究型教学,以加强和改善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
1.整合教学内容。语言学教材知识多为专业性较强的理论和抽象概念,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畏学情绪。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引入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并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力图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这些问题情境,自主地讨论并探索相关语言现象,最终汇总小组讨论结果,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学理论知识。比如,在讲授语义学“成分分析法”这一知识点前,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猜词游戏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该游戏设计的理论依据,讨论游戏者获胜的关键,即描述词语的“语义成分”。又如,在引入语用学“礼貌原则”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即学生们要求室友在寝室中保持安静时应该如何表达,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礼貌策略在生活中的使用。
此外,在系统教授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该课程和其他专业技能课和其他专业知识课结合起来,寻找其内在联系,真正做到该课程“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的目的。语音章节就与语音课程息息相关,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英语发音规律。例如,语音“同化规则”使学生认识到动词describe的相应名词description存在的合理性以及possible的否定前缀之所以为im而非in的相应依据等。同样,句法章节内容也能够与语法课程密切结合,句法相关规律的学习使学生对语法的认识从“知其然”过渡到“知其所以然”。此外,语篇分析中“衔接与连贯”与英语写作课程紧密相连,而对该章节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指导英语写作的学习。这些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语言学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理论,它贴近生活,并时常指导英语学习和日常实践。
2.改进教学方式。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方式密切相关,而语言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模式,教师应根据内容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在实施语言学课程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自主地探索并分析问题,督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切实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主动型。
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向学生分发相关文献材料,要求学生概括文献内容,表达阅读心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以便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并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信息资料。例如,在讲授“语言起源”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分发有关语言起源不同学说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课前思考这些理论的合理性或局限性,并引导学生探讨他们对语言起源的认识。在讲授语言“识别特征”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交际方式和人类语言的区别,并要求学生查找相关例子来论证或反驳阅读材料上列举的区别性特征。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并建构知识体系,也能够拓宽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应当引入语言学事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涵的语言学知识,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n堂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实例语料(如本国语汉语,专业外语英语,二外日语相关材料),要求学生尝试分析这些语料以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语言变体”时,教师便可用一个有关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幽默故事导入,让学生切实了解到这一概念,并让学生讨论不同语言变体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此外,在讲解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汉语不同变体在生活中的使用或二外日语相关实例以加深理解。又如,在讲授“语言与思维关系”时,教师可以从某些典型的英语表达的汉译入手,让学生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探讨中西思维和英汉语言间的联系。
最后,教师在课后可以就某一语言专题知识布置任务,学生则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语言学”,运用课中所学分析这些生活事例,并在课上做简单小组汇报,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科研意识的教学目的。此外,学生经过不断研读相关文献,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语料,进行分析并试图撰写研究小论文,而这也能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培养研究能力。
3.变换评估手段。教学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侧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锻炼。因而,研究型模式下的语言学课程教学评估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即课内评估(小组讨论和课堂小组汇报),课外评估(文献阅读及查阅和课程小论文撰写)和期末评估(期末考试)等综合评价学生表现。此外,在完成每章节内容后,教师也针对该章节内容设置一定相关知识理解或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地积累知识,也让学生在不断的主动参与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结语
研究型教学理念符合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实现该课程目标,也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使之更符合新时期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在语言学教学的研究型模式实施过程中,如何呈现抽象的理论知识,如何组织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课内传授与课外实践分析语言现象,撰写研究报告等都是该课程任课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3]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关键词:动态评估;课堂教学;最近发展区;教师干预
1.引言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条件不平衡,学习者个体差异大,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将考试作为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用单一维度的、针对语言知识的考试代替多元的教学评估策略和评估手段,使测试等同于评估,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传统的静态评估不能为个性化教学反馈足够的信息,迫切需要开展多维度动态评估。
2.理论基础
动态评估是最近二、三十年国外兴起的一种新的能力评估取向。是相对静态评估而言,它既关注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又强调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产生的互动,强调评估与教学的结合,改变传统静态评估的“结果导向”为“过程导向”,立足于个体的能力是开放的、灵活的、可塑造的而非僵化的、固定的观念,从一种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估。“这样一种新的评测视角的转变,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范兆兰 2009)
动态评估理论是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思想而提出的新的研究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要对学生的知识“有底”,如此,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走向最近发展区。对最近发展区的不同解读孕育了不同形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学、互惠式教学、合作型教学、情景式教学等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现展式教学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研究方法与过程
参与教改实践的任课教师选取一个实验班作为研究对象,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动态评估模式教学研究,其它班级为参照班,仍采用静态评估模式。
第一阶段:向学生发放了《关于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的调查问卷》,《大学英语学习实际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英语学科的看法、学习困难、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对四六级考试的认识、学习失误、难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解等情况。通过分析问卷数据,我们发现98%的学生回答“本人从不参与到大学英语成绩考核之中”,只有授课教师会参与到大学英语成绩考核之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主选择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现在的评估体系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也不能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有50%以上的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43%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学习策略方法,35%的学生回答没有课外阅读资料和教师的指导。显而易见,目前我校的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基础差,底子薄,缺乏学习策略和方法,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主体并非多元化,还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第二阶段:项目组成员学习了解相关理论依据,研究了国内外有关动态评估的历史和现状,撰写了理论学习报告,以便更好地把动态评估的思想引入到任课班级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
第三阶段:以动态评估理论指导教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干预作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形成实验数据,撰写了相关论文,初步形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动态评估模式,即“连续评估模式”(Continual Evaluation Assessment)和“互动式动态评估模式”(Interaction Dynamic Assessment)。
第四阶段:项目组成员完善与应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干预式动态评估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连续评估模式(前测---教学干预---再测---教学干预---后测),应用于阅读和翻译教学
前测:平时的单词听写,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翻译水平进行实验前的测试,了解 学生当前的能力。
教学干预:前测后,教师针对性地引入单词记忆方法、阅读策略与技巧、翻译策略与技巧,每周的精读课上都训练这些内容。
再测:期中再听写单词、考查翻译练习、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干预: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干预策略和干预手段。
后测:教学训练一个学期后,让学生完成后测(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高分者(前测、再测、后测成绩俱佳)、获益者(后测成绩明显提高者)和无获益者(后测成绩无明显进步者)三组。
(2)互动式动态评估模式(前测---中介互动---后测),应用于口头表达和写作教学
前测:通过自我介绍,课堂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的口语水平进行了测试,了解学生当前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命题作文的形式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了测试,了解学生当前的书面表达能力。
中介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训练学生的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课前3分钟汇报、话题讨论、角色扮演(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作文实行同伴互评、二稿制等。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课上观察、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教学情况适时作出调整。
后测:教学训练一个学期后,利用课前3分钟汇报及课上话题讨论再次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把学生分为高分者、获益者和无获益者三组。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验,根据平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和对期末成绩的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果:连续评估模式应用于阅读和翻译教学的效果明显,在67位试验班学生中,经过教学干预,高分者有10人,所占比例是14.9%,获益者48人,所占比例是71.6%,无获益者9人,所占比例是13.4%。获益者人数占受试者总人数的71.6%,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前测平均成绩。
互动式动态评估模式应用于写作教学中的效果明显,在65位试验班学生中,经过中介互动,高分者有14人,所占比例是21.5%,获益者46人,所占比例是70.7%,无获益者5人,所占比例是7.4%。获益者人数占受试者总人数的70.7%,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前测平均成绩。
但互动式动态评估模式应用于口头表达中的效果不明显,在67位试验班学生中,经过中介互动,高分者有8人,所占比例是11.9%,获益者22人,所占比例是32.8%,无获益者37人,占受试者总人数的55.2%。一方面是学生底子差,几乎是聋哑英语,短时间内难以张口,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中介互动手段单一,有点超出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要么由于词汇量少,不能准确表达思想,要么发音错误,语法错误,影响交流。
还应该采用干预式评估手段,需要教师针对性地引入口语训练策略与技巧,让学生多加模仿地道的、正确的材料,才能准确输出,才能有效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4、结语
在动态评估中,教师积极乐观的观察影响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学生也能积极地配合老师,和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解决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再会像在传统的静态评估中那样感到紧张、焦虑、胆怯甚至厌学。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中,学生会产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真正学到的是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
此次教学实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薄弱、动态评估模式的效果不明显。此部分学生不习惯教师的干预,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互动,如何让那些无益者充分意识到动态评估的必要性,激发他们渴求解答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互动意识还是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的。受条件所限,调查问卷涉及范围不够广泛,研究的手段、方法还不够科学。还有,动态评估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干涉和互动方法,因此,对老师提出较高要求,包括老师的语言、教法、教态等都对动态评估有重要影响。教师应该根据评估理论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的评估方法,充分发挥评估的正面反拨作用,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摸准学生的起点,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在教学中最有效地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军涛.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07.09
[2]丁一.基于动态评估模式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黑河学刊.2013.04
[3]范兆兰.动态评估一种能力评测的新视角.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4]韩宝成.动态评价理论、模式及其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6
[5]梁爱民,陈艳.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动态评估”模式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01
[6]彭金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动态评估.外语界.2004.03
[7]余震球.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本科教学 内部评估体系 构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办学自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变得愈加重要和迫切。教学质量评估作为鉴定教学、指导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不仅检测高校的日常教学质量,而且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适时调控,有效地指导高校的教学工作。
教育部从2003年起,建立了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制度,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教学评估,并建立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和制度,让社会更全面了解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各级深刻认识到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重要性,意识到评建结合的必要性。但是,这项工作是外部评估,其评估的重点是高校的总体办学水平,只有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评估体系,通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专项评估,才能及时诊断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外部评估和高校内部评估二者不可或缺,只有内部、外部评估体系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合力。
一、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内部评估体系的意义
在外部教学评估的强有力推动下,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和迎接外部评估的最基础环节,日益受到重视。建立一个科学的校内评估体系对保障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工作水平,真正落实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基本方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内部评估的实施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体现,是高校主动处理好自主办学和自律办学关系的体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内部评估对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提高社会满意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2.内部评估的过程强调过程性、全员性、全面性、发展性,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从多方面进行考察,注重质量建设的过程性环节,全面、客观地考察教学过程,了解高校深层次的教学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发现和解决教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每个环节都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总结、反馈、促进作用。
3.内部评估是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监控师资队伍、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方面,落实整改工作,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增强适应外部评估的能力,为将来接受外部整体教学评估和专项评估夯实基础。
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运动过程。教学的内外部条件,教学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都与人才质量的培养息息相关。本文从教学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过程出发,分析、确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2]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制约教学质量形成的要素既有导向和激励作用的目标要素,又有使学生掌握或形成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学内容等客体要素;既有充当信息传递工具的媒体要素,又有保障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社会条件、心理条件等环境要素。而这些要素最终必须统一集中到人这个主体要素上,没有教师和学生这一最直接、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其他要素都不能构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多不过是静态的物质存在。因此,笔者认为,与高校教学质量相关的基本要素有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等)、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教学资源。
专业是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高水平的专业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支柱,是一所高校质量和特色的标志,加强专业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课程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课程建设水平制约着专业发展的水平。高等学校要制定课程建设标准,实施过程规范,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评估,为教学质量打好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观念、治学态度、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原有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影响要素。在当前因扩招使生源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趣,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使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教学管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协调性要素,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系统的各种资源,并通过不断的反馈协调,形成教学合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资源指除人力资源外,教学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现代信息设施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等新的保障方式的出现,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三、内部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根据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围绕“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思路,建立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培养质量评估、教学管理评估和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等六个模块的本科教学工作内部评估体系,构成校内教学评估的有机整体,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系统化评估。
1.研究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原则,进一步巩固教育教学成果,加强教学基础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持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在制定本科教学工作内部评估指标体系和具体操作程序时,不仅要参照国家、江苏省的评估标准和其他高校内部评估的经验,更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际情况。该体系分为若干个子体系进行研究,做到既有分解,又有综合。每个体系都有标准、程序、操作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主要内容及工作程序。
专业评估主要依据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标准、《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指标体系》,从专业规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改革、实践环节、教学管理和培养质量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估,全面考察专业建设的现状。由学校统一安排和学院申报相结合,每年评估10-12个专业,四年一轮。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估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五月和十月。评估分两个阶段:自评和专家评审。每个专业自评时间为1个月左右,专家评估时间为5天左右,具体安排由学校根据情况统一制定。在评估工作结束后,专家组将考察报告和评估结论报至教务处,教务处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必须作出回复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上交教务处以督促专业的后续建设。
课程评估则参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对全校所有课程特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建设、课程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估。学校分批、分重点对各类课程进行评估,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顺序依次进行。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政类公共基础课,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逐项评估,其它课程将按照专业评估顺序,每个被评专业各抽取4门课程进行评估,四年为一轮。课程建设评估以课程组为单位,首先由被评估的课程负责人按照评估标准进行自评并提交自评报告,再由教务处组织校内专家根据申报材料进行核实与验收(亦可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评估),对课程组成员的教学进行广泛听课。在评估结束后,教务处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课程负责人,课程组必须作出回复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上交教务处以督促课程的后续建设,为今后评估提供依据,保持课程建设评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实验教学评估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为参照依据,从实验室建设规划、教师队伍、设备与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质量及特色项目等方面检查实验室建设成效和实验教学质量。计划用四年的时间对全校的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四年一轮,每年度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和各实验室申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评估3―4个教学实验室。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估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五月和十月进行。在学校评估期间,将组织专家深入到各教学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估。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现场走访、测试等形式进行深入考察,提出考察意见。评估工作结束后,专家组将考察报告和评估结论报至教务处,教务处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实验教学负责人,教学实验室必须作出回复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上交教务处以督促实验教学的后续建设。
学生培养质量评估则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基础性素质进行全面调查,以专业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发展性素质进行重点评估,并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构成学生培养质量评估的循环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入学时的诊断性评价,学习期间的形成性评价及学生毕业后的总结性评价。其中在校期间的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素质的评价含素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可与试卷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成绩分析结合在一起;发展性素质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各项知识能力竞赛的参与、科研成果的展示及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
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分职能部门教学管理评估指标和院(系)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两个部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既考查学校各部门围绕教学开展的常规管理,又强调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教学管理评估主要集中在年终进行。教学管理的评估组由学校督导与各学院教学院长组成,分批对学校教务工作和学院本身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评估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估组不仅要提供最后评估的总分,还必须出具具体的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评估依据教育部加强普通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精神,从总体目标、选题质量、指导教师队伍、管理过程、设计(论文)质量及毕业设计(论文)特色等方面考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的管理水平。毕业设计(论文)评估主要根据专业评估的安排,首先,选择新办专业、学位点申报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估,综合考查学生的培养质量;其次,在每年度的下半年学校聘请校内外专业对所有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评估,及时了解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及管理环节的质量监控情况。
四、完善内部评估体系的几点思考
1.成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组。
教学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有科学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和严格规范的评估程序,独立的评估机构和权威的评估队伍也是提高评估工作质量和可信度的组织保证。学校根据专业现状,按照水利土木、资源环境、电气信息、管理经济、人文政法、机械动力、数学物理七大学科门类,拟组建七个相应类别的专家队伍。专家队伍由行业、企业、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咨询服务机构的有关专家和本校有关领导、专家和校友组成。其职责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深入教学全过程,开展教学工作质量评价,确定评估等级,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为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评估办要经常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评估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指导。[3]
2.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指标。
要尽量防止出现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院(系)搞形式主义,产生不正确的导向。评估指标的设计要简明扼要,在具体评估的过程中尽量考虑院(系)的实际,不片面追求材料的形式,注重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实质性成绩,注重评估工作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3.要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反馈信息。
在指标体系设立和考核过程中,绝不能仅以院(系)自评信息为主,而要充分整合学校教务处、图书馆、档案馆、人事处、信息中心、各院(系)及实验室等与本科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等信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本科专业评估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好、信息量大、更新简单、表达方式多样、可视化手段多等特点,将本科专业的评估工作分解到日常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中,真正实现专业评估的全过程管理,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标。
4.要建立内部评估的长效机制。
从学校战略发展的全局着眼,使院(系)评估作为一项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大的质量工程。另外,还要长期坚持,不断推进迎评与整改,它们评估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前者,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因此,必须将评估制度化,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将它固定下来。最后还必须定期对院(系)进行必要的回访,重点督查院(系)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从而有效地促使院(系)对整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改变院(系)重评估轻整改的现实状况,以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4]
参考文献:
[1]童玉玲.高校院(系)教学工作评估体系构建初探[J].云南大学学报.2006,(1).
[2]刘邦奇.学校教解放学质量保证体系[M].北京:出版社,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