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消毒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现状。方法 对深圳市2605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现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结论 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经过逐年的检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需加强对小型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
关键词 ] 呼吸道传染病;医疗机构;防控
[中图分类号] R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35-02
2013年,深圳市卫生监督局为确保全市防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防止发生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文件要求,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了非典、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专项监督检查。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605家。其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34家,一级医院80家,门诊部(社康)989家,诊所1314家,其他医疗机构173家。
1.2检查内容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传染病疫情控制情况;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医疗废物、污水的处置情况。
1.3评价依据
所有检查及结果的判定均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所有检查文书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并做出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负责传染病的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全市13家三级医院和34家二级医院均建立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00%的三级医院和64.7%的二级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传染病预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医院设立了预检、分诊点。其余按要求设置分诊点并落实预检分诊制度的医疗机构比率分别为:一级医院78.8%,门诊部(社康)18.3%,诊所3.1%。各医疗机构的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基本能至显著位置张贴标识,且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措施。
2.2疫情报告管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
全市100%一级以上医院,共127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执行首诊负责制,落实了门诊工作日志制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建立专门部门并由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工作,未发现缓报、谎报及漏报情况。
95.1%的门诊部(社康)和97.3%的诊所建立了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并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报告方式包括网络直报、传真和电话报告。99.1%的门诊部(社康)和97.3%的诊所建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建立了传染病登记本,并按要求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了保存。99.5%的门诊部(社康)和99.2%的诊所能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未发现瞒报、缓报、谎报等情况。
2.3发热门诊设置
为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对发热门(急)诊进行设置与管理。
全市13家三级医院、22家二级医院及26家一级医院设置了发热门诊,发热门(急)诊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诊就诊。所有发热门(急)诊均配备口罩、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并定时对环境进行消毒,消毒方式包括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机消毒和台面消毒剂擦拭等。42.6%的发热门诊设置了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78.7%的发热门诊设置了备用诊室和独立卫生间。
2.4医疗废物管理
2003年,我国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其内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了明确和细致的规定。
100%医院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签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服务协议书;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有专(兼)职管理人员;能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并按规定进行包装,有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运输工具,且建立了医疗废物转运登记记录;医疗废物暂存点选址相对合理,暂存点有上锁并有专人管理,设有明显警示标识和“禁烟、禁饮食”标识;对相关人员采取了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超过2 d。
100%社康中心有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有医疗废物专兼职人员,94.4%的门诊部(社康)和88.2%的诊所能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能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99.2%的门诊部(社康)和91.7%%的诊所能及时将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时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见表2。
2.5医院感染管理
本次检查共涉及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共127家,均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或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各医疗机构能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了审核登记,并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
在检查的989家门诊部(社康)及1314家诊所中,仅47.1%的门诊部(社康)及47.7%的诊所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或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其中97.6%的门诊部(社康)及91.7%的诊所能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6存在问题
46.1%的小型医疗机构,如门诊部(社康)、诊所,没有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也没有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社会医疗机构未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和分析,存在消毒隔离措施存在消毒监测项目不全、消毒场所设置不合理,未对消毒药械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与索证等情况;部分门诊部、诊所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小型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认识不足,90.9%的小型医疗机构未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没有设置传染病预检分诊点;个别辖区社康中心及学校内部医务室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协议主要以内签形式为主;部门社会医疗机构存在预检分诊工作落实不到位,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少数社会医疗机构的医疗废弃物暂存点不符合要求、并存在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等问题。
3结语
【摘要】随着大量新型诊断、治疗方法的开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目标,医院感染无沦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诊治等研究方面,还是从宏观管理以及预防和控制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医院感染的研究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才刚刚起步,尚存在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致使医院内感染率一直未见明显下降。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医院感染现状、医院感染发生原因与研究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研究与实践,应用现代科技技术,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病原学、病因学、流行学等方面研究进展、了解医院感染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方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患者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和协发展。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又称获得性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是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医院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影响医疗新技术开展的关键环节;是决定医院生存、长期发展的根基;感染与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密切相关。
2005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的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是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一些患者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出现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影响医疗质量和增加病人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是医疗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共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微生物活动猖獗,容易发生医院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侵入性诊断、治疗仪器的广泛应用,新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增加,加之有些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医院感染管理不严格,少数人无菌观念不强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它不仅影响病人的健康,增加病人的身心痛苦,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
1998年震惊中外的深圳妇儿医院发生多例产妇手术切口感染事件;2005年皖宿州某医院数名患者因医院感染眼球被摘除;2008年西安交大某医院发生数名新生儿死亡的医院感染事件。这些事件向卫生界敲响了制止医院感染的长鸣警钟,由此可见医院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十分重要。
1 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医院的飞速发展,缺乏控制医院感染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难以发现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例如许多医疗机构不能提供充足的手套、面罩、隔离衣、消毒液、手卫生设施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导致消毒隔离不严格和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1.2 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松懈,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不强,忽视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未尽感染防控职责。
1.3 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不力,医疗机构缺乏医院感染监测。
1.4 缺乏防控医院感染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事件,延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
1.5 不少医院医疗设备陈旧,即使许多医院开展了高新技术,而忽视感染预防措施的同步实施。
1.6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薄弱,没行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1.7 许多医院缺乏微生物实验室,无法开展血培养、空气培养,缺乏消毒剂、灭菌剂和抗生素使用指南。
1.8 抗生素的滥用比较常见,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1.9 未认真落实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的具体措施,没有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
1.10 医疗废弃物品管理不严格,环境卫生不达标。
2 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2.1 增加政府对医疗机构经济预算,加大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力度,提供充足的医院感染防控人力和物力资源。有充足的医务人员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充足的物力资源,如手套、面罩、隔离衣、消毒液、洗手液、一次性无菌用品等,才能从各个环节预防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意识,加大对医院感染防控的经济投入,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美国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研究表明,美国994000张病床中,投入医院费用4000亿美元,感染控制成本8亿美元/年,医院感染控制节约资金24亿美元/年。因此,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不仅能支付医院感染控制计划本身的费用,还能给病人和社会带来直接和间接利益。
2.2 改进医院建筑布局。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产房、口腔科、急诊室、医院食堂等,从预防医院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2.3 卫生行政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医疗机构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7月6日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但据了解,我国许多公立医院特别是二级医院以下没有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更不要说私立医院。卫生行政部门也未严格监管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不严格的医院进行整顿,对不合格的医院则勒令停办。
2.4 医疗机构应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到位。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特别是重点科室的管理,医院要加强对留置导尿管所导致的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监测与管理,认真按照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流程、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流程执行到位。
2.5 重点培养防控医院感染专业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开展血培养和空气培养,定期进行空气、医疗器具、医疗设备及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医、护、技人员要严格掌握各种相关标本的采集方法,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到位。对不达标的监测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留有追溯记录。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为止。
2.6 更新陈旧的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避免感染危险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对新购进及新增空气净化设备、设施使用前,应及时进行相关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必须达标后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2.7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隔离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具、医疗设备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使用消毒器具、一次性医疗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医疗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8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与质量监管制度,严格按照洗手指征和手消毒指征的要求进行规范洗手和手消毒,以保证医护人员手卫生达标。接触每一位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必须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临床、重点科室快速手消毒剂必须使用到位,可复用洗手液的取液器必须定期清洁、消毒;使用证件齐全、有效期内的一次性单包装医用洗手液、手消毒剂。
2.9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采用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使用抗生素要有的放矢,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10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时上报。组织人员采取具体措施,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查找原因,控制医院感染蔓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2.11 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所行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病,应立即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医护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房内的易感者。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防护用品(衣、帽、鞋、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及洗手消毒。归根结底就是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2.12 加强医疗废弃物品和环境卫生的管理,特别是私立医院和乡级医院,以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在当今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世界各国在保障患者安全方面都面临着各种挑战。为此世界卫生小组织成立了“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全球已有45个国家签署了支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的声明,截止到2008年底,已有更多的国家参加该项活动。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目标,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控制 管理 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To improving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controling infection , enhance quality of each work and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 hospit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work, it's feasibility to improving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controling infection and lower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 by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and publicity,targeted prevention, routinization detection,standardized operation,and secure check.RESULTS:The management of controling infection has been standardizated,and actual lowere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CONCLUSION: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from all-round aspects.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Control management monitoring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医院感染管理也是涉及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我院自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15a来,通过对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管控,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与对策,强化医院感染各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最低,医疗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我们的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1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三级监控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将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评之中,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了三级医院感染监控体系,明确了各自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实行分级目标管理,责任层层落实,严格考核,共同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成医院感染管理预定的目标。
2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培训,强化感染控制知识
感染管理委员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了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级职责。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临床、医技科室行使指导、检查、考评和监督职能,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评价、反馈,持续改进。
2.1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落实
2.1.1严格消毒灭菌,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医务工作者,人人都应重视消毒灭菌这个环节,严格消毒灭菌观念,使医院感染率降到最低。严格遵守《消毒管理办法》中的规定,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根据物品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不能使用,配制和更换消毒液时要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1]。
2.1.2宣传教育、强化培训对医院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普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医院内任何一个与患者接触的岗位,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环节,不能疏忽,对分布在这些岗位的所有人员都应分层次认真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医院感染意识,提高责任心,全面掌握并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操作规范、控制措施等专业技术知识[2]。
2.2医护人员的培训、通过对感染联络员的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能力,增强了感染管理质量和责任意识,提高了知识技能。感染联络员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学习掌握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全院的特点制定出一系列制度,并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感染事件制定了感染防止措施。
2.3新材料、新技术的管理特点,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反复研究,制定院内相应操作流程和规范,从环节上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减少安全隐患[5]。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抓管理质量,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操作行为,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2.4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证明,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8]。多次举办手卫生讲座,同时应用大量宣传标识及图片在全院范围向职工、患者及陪护人员强调洗手的重要性,所有洗手池水开关上方统一张贴正确洗手图片及流程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加强日常督导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切断医院感染的第一道传播途径[6]。
2.5培训实习护士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掌握《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我院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要求实习护士熟记医疗垃圾收集,运输.贮存,处置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基础的消毒隔离知识[4],培训完毕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后由专门的带教老师进行指导监督,再每周进行相关内容的考试。科室每周利用继续教育组织学习,了解感染新动态,新技术,并由外出学习人员组织专题讲座,传授所学知识,共同探讨,不断提高。
2.6加强易感科室、重点科室的管理
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口腔科、导管室、重症监护室、产房等都是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必须对其加强管理。各种医疗用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7],对HIV抗体、HCV抗体、HBsAg阳性者应该使用专用的器械和设备,并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各种污染材料、器械应及时按不同要求消毒处理[2];供应室保证消毒、灭菌质量[1]。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及各科病房仪器、设备及环境的消毒和患者出院后的终末消毒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医院未发生感染爆发病例,感染率有明显下降,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2.7加强目标责任制考核,及时反馈信息
为确保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到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全院不同区域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做到日检查、周总结、月分析、季评估,不断持续改进。对因消毒、隔离不当造成卫生监测不合格者,扣其科室目标管理分,对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错报者,将扣除当事人目标责任奖、并对其病例质量降分。每月将检查结果反馈全院各科并与奖金挂钩,形成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责任制管理体系。
2.8合理使用抗生素
2.8.1医院感染管理科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协同药剂科、医务部按照《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及围术期预防用药专项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反馈,并及时指导整改。检验科对细菌培养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监测[7]。
2.8.2使用抗生素要有的放矢,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在应用抑制免疫疗法时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时机、给药剂量的大小、疗程的长短、是否联合用药等,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首选敏感、窄谱及廉价的抗生素,严禁一味追求新药和广谱抗生素,以防止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的产生[9]。
2.9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物的管理.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废弃针头由特制容器盛放,盛放至容器内2/3处封盖,在容器外侧填写日期并称重,密封后交专人回收处置。对回收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2];对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消毒卫生管理法规,医用垃圾用黄色塑料袋装[1],标志醒目,由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焚烧,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 做好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向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工作[9]。结合本院实际,每年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各类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 医护人员着重培训无菌技术操作、无菌观念等,对进修生、实习生、新上岗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重点专科如口腔科人员应重点培训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室人员应重点培训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5];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保证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患者入院时的健康行为宣传和住院期间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治疗,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4 抓好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把好监控质量关
监控工作被认为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石,医院感染监测的范畴较广,包括引发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及其特点和防治方法,易患医院感染的基础疾病及其处理原则,易导致医院感染传播的医疗操作及其改进方法,医院设施环境微生物种类及浓度的监测和异常情况的预防处理等。我院对医院感染病例每月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汇总、院周会通报,基本掌握了全院和各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如: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菌、病原学送检率等;检验科对各科室每月都要对病房空气、室内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进行细菌学培养,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周还要对重点科室和临床科室进行抽查,紫外线强度定期监测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记录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详细资料,将所有监测结果进行管理,便于及时上报、查询和统计分析。通过医院感染监测可以取得第一手资料,及时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生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 有力的防止医院感染。
5 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管理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工作。医院感染预防系统包括管理、监测和控制三个子系统。监测和控制是手段,管理是杠杆,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医疗安全[7]。各级医院都应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5]。我院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对影响医院感染管理成效的主要因素与难点层层分析,积极探索预防、控制及持续改进的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与对策,有效地提高了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水平,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S]. 2002: 1-2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S].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7-6.
[4]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5): 550-5.
[5]叶晓春,叶爱群.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49-350.
[6]顾克菊,郭明华,贾淑梅,等.医院感染控制系统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63-765.
[7]李书章,府伟灵,黄庆.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64-66.
一、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要求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达100%。
(一)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消毒隔离措施和医疗废物处置全面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标识标签及索证资料进行检查。
(三)继续加强对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分诊点,并设有明确标识,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四)对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及其制定各项工作目标,人员培训及宣传等情况。
二、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
对全县医疗机构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分别从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否设有监控部门和专(兼)职人员;是否有相关培训记录;是否有医疗废物登记记录;是否按规定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进行包装;医疗废物储存设施和处置情况是否符合规定;相关人员卫生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三、加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消毒剂及消毒效果的监测监督
(一)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进行监督检查。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是否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是否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伤性操作的医疗器具是否一用一灭菌。
(二)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标识标签及索证资料进行检查;同时开展对标注“卫消证字”等的消毒剂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三)定期对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要求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部门使用,重点检查眼科、感染科、血液科的“院内感染”控制情况。同时应加强对手术室、icu、产房、治疗室等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等项目。
(四)对医疗机构血液管理,血液的来源、储存、发放等环节规范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一、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
1、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继续加强突发性重大传染病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防控措施监督。
2、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现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
3、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监督。根据卫生部以及有关防治监督方案,重点加强对医疗单位防治情况的监督。如发热门诊、医院感染、隔离病区、医疗废物、实验室安全等。
4、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监督医疗单位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开展的肠道门诊建设、重点人群的霍乱监测等。
5、在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督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医疗机构、门诊、诊所等的医疗废物管理。
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安全机制。一是督促全市辖区内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制定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置预案;二是建立健全学生晨检制度、传染病登记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缺课追查制度、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以及学校教室、宿舍、儿童玩具消毒制度等;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应急预案体系,密切与学校的协作,指导学校制定校园内传染病防控预案,促使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
2、加强学校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加大对全市辖区内学校传染病监测及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体检;二是协助开展卫生知识培训、学生健康体检、预防性接种的查验和补种工作;三是做好学校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接到疫情后要及时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四是指导学校制定和落实预防接种等传染病防治措施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措施;五是督促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指定专人每天对本校传染病发病情况、学生因病缺勤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发现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按有关规定及时按程序上报处理。
3、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及饮用水监督指导工作。一是建立卫生管理制度,督促设置专兼职人员;二是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监督,重点检查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三是推行学生就餐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宿舍卫生、环境卫生进行监督;四是监督和指导学校就餐场所对食品用具、容器、冷藏设备、加工设备进行定期彻底的清洗消毒。
4、加强学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督促学校对学生宿舍、图书室、电教室等场所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定期检查公共场所的消毒效果;协助学校开设“健康课”和开展学生健康咨询活动、为校园健康宣传专栏提供资料等形式的多种合作,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扩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健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建立健全全市学校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制度,对全市学校基本情况建立基本档案,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监督工作。
三、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
1、加强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经常性卫生监督,监督频次2次/年以上。
2、在完成上级交办的消毒产品抽检任务的同时,加大我市消毒产品抽检范围。
3、根据《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规范》要求,规范市场的消毒产品标签和说明书。
四、其他方面工作
1、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监督执法队伍素质建设,提升监督管理水平。
2、积极做好卫生监督信息登记录入工作,建立工作台帐,造册备案,便于查询。
3、建立各项卫生培训制度,完成年度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等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