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 部令 第4号)中的相关规定,将《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建设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根据《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基本概况如下:
为满足经开区入园产业不断拓展的需求,拟定按清镇市人民政府批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规划面积59.2 km2(含省政府批复的用地面积17.3687 km2)开展产业发展规划。具体用地范围及布局特点如下表:
表1 清镇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用地面积范围及其布局特征
发展分区
规划用地面积范围
园区建设特点
重点发展产业
产值比重
(北部)王庄中心
17.3km2
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
发展中心
铝及铝加工首位产业+
再生资源利用产业
~75%
(中部)卫城中心
11.9km2
高端装备制造+综合配套服务发展中心
装备制造+生产+生态食品健康民药产业
~20%
(南部)站街中心
30km2
发展中心
新型建筑材料+
其他(原已入园产业)
~5%
合计
59.2km2(已批复)
形成“一轴三中心”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布局
100%
清镇经开区发展以“强产业经济,高质高端、富市惠民、美化清镇“为总要求,以“强优补短、去粗存精、循环互动、产城乡融合”发展方式,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再造四大产业集群,提升服务平台,激活潜市场,使园区成为产业链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服务与循环体系完整的一流新型工业化先行区,将经开区培育为黔中经济区资源深加工、中国西部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及清镇“实体强市”新增长极。
清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方向列表如下:
表2 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方向
❶以区域铝资源优势为支撑,集约化做大做强特色优势铝全产业价值链。
利用贵阳-清镇片区铝土矿资源居全省第一位的比较优势,围绕贵阳市“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布局理念和清镇市 “一百两千三区”发展愿景,集约化打造由铝土矿采选-氧化铝-电解铝-合金化-铝制品构成的铝及铝深加工首位全产业链工业体系,为清镇市实现“以生态循环铝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夯实基础,体现“一方水土惠及一方城镇”的“富市惠民”效果。
❷利用政策机遇和市场潜力,差异化重点发展“中高端机械系列装备”制造业。
利用国家推动“以铝代钢、以铝省铜、以铝节木、以铝禁塑”等扩大铝应用政策机遇,结合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消费市场潜力。延伸首位产业链,差异化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家居、医疗器材等“轻量化”铝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新型建筑材料、工程机械及配件、高档精密数控机床配件、电气成套设备等中高端制造业,推进园区“高质高端”发展,为清镇市实现“一百两千三区”发展和“实体强市”愿景夯实基础。
❸培育再生资源利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夯实“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基础。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化废为利,弃渣变新材”的循环经济体系,着力在再生铝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粉煤灰、冶金渣和赤泥)生产绿色建筑材料以及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蒸汽余热循环利用等方面有所突破,构建“绿色生态”循环链,为实现 “美丽清镇”的总体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❹构建“3平台+2服务”生产体系,创构特色生态食品和健康民药联动产业。
按照国务院“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贵州省“加快促进‘数字经济转型’政策要求,结合园区生产与服务需求,重点构建由工业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及仓储物流、专业技术服务组成的“3平台+2服务”现代化生产体系,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同时按照贵阳市“”深化省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的要求,创新组建首个“贵阳市碳排放交易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构建清镇市实现“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的良好营商环境。
同时,充分利用贵州具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地理优势,结合清镇已规划的农业果蔬,中草药种植等“三大农业示范园区”城乡融合条件,打造 “特色生态食品和健康民药加工联动产业体系,抢占“土字号”、“乡字号”、“老字号”的地标品牌“新高地”,联动“大健康”产业和“乡村振兴”、“产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富市惠民 “规划总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程序:开展前期工作(调研、资料收集、园区规划初步分析、踏勘现场、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重点、评价等级)--开展评价工作(开发区规划概述、规划方案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规划区三线一单管控要求、规划环境合理性及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等)--编制报告书--专家评审--出具审查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在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关资料等,进行污染源强预测、规划方案分析,对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规划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结果,以及规划区产业布局等,对规划区发展规模、产业布局、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准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规划区环保清单式管理要求,作出评价结论。
三、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公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2)公众对规划实施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3)公众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其他的相关建议。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信息公示后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可通过邮件、传真、电话、信函等方式,对下阶段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规划环评编制单位将认真准备公众关心的相关议题,并结合规划环评成果,在规划环评初稿完成后组织公众参与和第二次公示。
[注]: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以便联系和反馈。
五、意见反馈系方式
联系单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联 系 人:胡炜
联系电话:0851-82540731
联系地址: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站街镇)
公告单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大部分农牧场是“一场一县”,而且位于市县的近郊,如齐齐哈尔种畜场是齐齐哈尔市的近郊,依安农场、富裕牧场在依安县和富裕县的近郊,或巨浪牧场、绿色草原牧场、大山种羊场在大庆市境内。2.生态资源上的优势。管理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该局有耕地206万亩,草原80万亩,林地81万亩,水面13万亩;其中有6个农牧场环绕着扎龙自然保护区,共有草原面积68万亩,水面30万亩,属于国内最好的寒温带草原,其中齐齐哈尔种畜场和巨浪牧场有26万亩草原在扎龙湿地缓冲区,拥有林地面积5万亩。3.大农业资源上的优势。在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是北大荒集团的代表,是区域内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如克山农场旱作农业、查哈阳农场水田种植、克山农场马铃薯加工技术等都是垦区现代化农业的标兵。4.小城镇建设方面的优势。几年来的小城镇建设,为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目前该局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撤队并区,小城镇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12年已达到80%。同时也加快了生态城镇的建设,重点加强了绿化、道路、森林公园和文化广场等建设,加强了小城镇的物业和环境的管理,全面提高了小城镇整体功能和服务功能,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支撑和保障。5.文化方面的优势。该局大部分农场建场时间早,并且农场组建的方式不同,有兵团时期组建的,有地方政府组建的,也有省政府直接组建的。由于建场的时间早,组建方式不同,全局各场的文化源头不同,其特点也不一致,有兵团文化、有移民文化,也有知青文化。如查哈阳农场的金界壕遗址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有悠久的历史;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迄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6.旅游产业已经有所发展。经过几年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该局旅游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被评为“3A”旅游景区;绿色草原牧场的沙坨子旅游已开始开发建设,齐齐哈尔种畜场花卉基地及采摘业开发已有一定规模,北大荒鹤城鲜花港被省政府评为2A级旅游景点,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级领导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农垦企业长期以来是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虽然近几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垦区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把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抓,各级领导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2.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科学规划。目前该局各农牧场旅游产业没有制定科学发展的规划,有些是盲目发展,尤其是在投资上没有制定科学有序的投资计划。3.旅游产业基础投资不足。从该局所属各场旅游产业投资看,尚未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盲目,很多投资不是围绕发展旅游产业进行投资,造成旅游重点设施、关键项目没有投资,形成不了投资规模收益,旅游基础设施落后。该局所属农场大部分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设施档次和规模不达标。4.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专业人才。该局旅游产业开发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也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5.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关系没有处理好。很多农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上脱节,造成旅游景点尚未投入正式运营,土地和环境管理已出现了问题。
三、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旅游产业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1.围绕“两市八县”来发展旅游产业。各场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从本市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主要面对本地市县发展旅游产业。“两市八县”人口多,消费群体大,但就近旅游消费点不多,该局各场发展近郊游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2.要围绕农场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各场的旅游资源不同,资源优势也不同,因此各单位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发展旅游产业,如富裕牧场要以“柯尔克孜民族村”为核心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齐齐哈尔种畜场要以花卉、采摘业为核心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克山农场要以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发展观光农业;查哈阳农场要以生态农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发展旅游产业;绿色草原牧场要以开发沙坨子和草原观光游为核心,发展草原观光、采摘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3.选择重点旅游景点快速建设。各场发展旅游产业都要有重点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首先选择符合旅游景点条件的,投资少、见效快的重点旅游景点快速建设,尽快实现投资效益。二要围绕国家重点旅游景点打造自己的旅游产业和设计旅游线路。如齐齐哈尔种畜场、巨浪牧场、繁荣种畜场、查哈阳农场等场靠近扎龙自然保护区、明月岛、尼尔基水库等国家重点旅游景点,可以围绕这些景点来设计该局各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景点及旅游线路。4.实施投资多元化原则。属于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投资部分,如道路、电、水、气、供暖、排污、绿化、亮化、美化等应由农场投资或申请国家投资;旅游产业经营部分投资应采取市场化或招商引资方式进行投资,但企业要制定优惠的投资鼓励政策,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规划编制
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政府及省有关部门抓紧编制新区发展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一)总体规划是新区开发建设的行动指南,是编制新区其他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总体规划要明确新区的区域范围、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管理体制和政策导向等。
(二)专项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和低碳发展专项规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要明确新区的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要提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框架、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等。低碳发展规划要明确新区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绿色生活等方面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政策创新
省有关部门和市要抓紧开展新区开发建设相关专项政策创新研究,重点推进财税、土地、产业、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科技和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三、相关要求
(一)市要切实担负起新区开发建设的主体责任,积极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的相关前期工作。同时,要统筹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妥善处理好新区和其他县(区)的关系,推进全市区域协调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激光产业的快速发展,近日,“湖北绿色光电―激光产业合作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汉召开。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震龙、湖北省科协副主席徐菊明,武汉市委常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贾耀斌,武汉市科协副主席张太玲、光大银行武汉分行行长袁敢、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处长雷忠文、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会长朱晓及武汉激光企业家代表130余人参加会议,雷忠文主持开幕式,朱晓主持研讨会。
会议中心议题为推进激光领域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加强激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推进东湖开发区激光产业园建设,并对制定湖北省激光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议和意见。
开幕式上,张震龙、徐菊明、贾耀斌、袁敢、朱晓等先后发表讲话,对激光产业合作创新与发展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与会专家、企业家认真分析激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加快整个激光产业的发展速度,为湖北激光产业实现新一轮和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大家共同见证了光大银行武汉分行与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光大银行东湖支行与武汉团结激光、武汉锐科光钎激光、武汉凌云光电、武汉华俄激光、武汉三工光电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会上,朱晓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大力推进湖北激光产业发展的倡议。与会领导、专家、企业家紧紧围挠“激光产业园的建设内容及‘十二・五’规划”和“实现激光产业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千亿元产值”两大主题分别作了题为:“湖北・国家绿色光电国际科技合作创新示范园规划方案”、“激光产业园选址”、“激光产业链延伸”、“高端激光设备激光产业”、“激光医疗产业发展”、“军民结合型激光产业发展”、“太阳能行业的激光产业发展”、“激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撑激光行业发展的‘蓝领’人才培养”、“法国激光之路对武汉激光产业园的需求”和“助力中小企业,成就无限未来――光大银行激光产业融资产品介绍”、“金运激光融资经验”、“产业与资本战略合作设想”等的报告。日本AMADA的代表也在会议报告了该公司有关技术研发和成果。
与会50余家企业分别就支撑1 000亿产值的发展规划和“十二・五”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需求,对激光产业园区、政策与投资环境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激光行业协会将会同有关单位编制《激光产业园建设方案(草案)》、完善和补充《湖北省激光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有关内容。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江西省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很多学者对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新兴产业发展对于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兴产业由于其有较强的创新性,且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容易产生比较旺盛的产品需求,对经济增长有不竭的推动力。因此对扩大就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数量提高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切合我国现阶段发展实际,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长久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全球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大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其自身的重要使命,在我国现阶段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其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前沿科技的运用上,更重要的是它要运用产业自身的优势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积极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二、江西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2009年 12月,江西省率先在全国了第一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对江西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平稳高位运行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着不少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整体产业规模较小。
作为江西省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2012 年江西省全年实现地区产值 11583.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仅为 13.54%,还不到 15%。在《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要力争达到 1.5 万亿元,经济总量占江西省的比重要提高到 60%。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大力发展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生产能力迅速扩张。2012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从 1 月到 12 月,累计同比增长幅度在 21.6%到 23.4%之间稳定波动,其中有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增速高于江西省平均水平,这五个产业分别是: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光伏,文化及创意,绿色食品。2012 年实现利润增长的产业是:风能核能,非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绿色食品制造,生物及新医药,金属新材料产业。利润出现下降的产业是:光伏产业、航空制造产业和文化及创意制造产业。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利润是 163.99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8.4%。虽然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应采取措施防止产业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
(三)产业集聚格局初步形成,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江西省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引导企业集聚,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布局,产业集聚格局初步形成。金属新材料产业大力打造“世界铜都”-鹰潭,加快建设南昌铜精品产业,同时把上饶、抚州、赣州发展为铜加工聚集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围绕南昌、景德镇、上饶、宜春、赣州来重点布局。半导体照明产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收入鹰潭、新余、南昌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774.08亿元、1385.04 亿元、1232.25 亿元,合计为 4391.37 亿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 51.43%;而其它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为:4146.83 亿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 48.57%。鹰潭、新余、南昌三地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收益较多,而其它地区从中收益相对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江西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选择及对策
(一)合理引导规划,发展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省内现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中选拔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进行优先布局,从全省的高度对这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进行总体规划,制定长期有效的发展规划,为属于同一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横向的竞争与合作平台,发挥产业内部互促力量,为实现并加强全省范围内的产业综合实力奠定基础。建立全省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各市区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以大带小,大型产业重拳出击、深入拓展自身优势,小型产业稳步前进、逐步占领市场的省内战略发展格局。
(二)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与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其带有新兴产业的色彩,并且大多数依靠先进科技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撑,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具有投资额大,实现经济效益回报时间长的特点。又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对该类产业的投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要想实现产业的发展、经济的跨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是必要的,大量资金支持是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必要条件。
(三)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具有高新技术产业所要求的科技含量,又包含新兴产业所代表的前沿性,因此科技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最重视的因素江西省依据本省具体情况,对本省未来的技术发展战略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此基础上,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从财政、金融、法律等方面对积极创新的企业给予优惠,对先进技术成果给予产权保护,充分调动省内各方积极性,同时为省内各种知识、技术交流创造机会,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大力推进江西省技术创新、技术研发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陈仲常.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证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