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范文第1篇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价值

1.弄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硬件水平、师生的实际情况和各种社会资源等多种条件而进行。学校要主动在充分调研和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作用,不断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

怎样建立一整套合理有序的实施流程和公平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施校本课程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不同点便是其内容的开放性和效果的长期性,它不在于让学生记忆多少知识,而在于开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门,所以我们要着重研究校本课程的长期效应问题。

2.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价值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意义在于推动课程体系的完善,实现课程的根本宗旨。它完善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的差异问题,有利于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这样就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造就一支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大部分教师是初次接触校本课程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所以,我校首先组成了以省科协、市消防大队、市交警总队、省航模协会等部门多位专家和校领导为主体的引领队伍,从理念和专业知识上对教师进行引领。

学校把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动员起来,组成各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团队,在专家引领的基础上,明确各团队和个人的方向和任务,并印发校本课程开发编制方案,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规定各类校本课程的具体要求等。此外,学校还要求各位教师利用教研和业余时间,精心研究课程的实施办法、评价体制等细节问题,集思广益。

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制定《郑州八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结合我校办学理念,开发实施了人际交往类课程、兴趣特长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体验探究类课程等,形成了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选择性的特征。

建设综合实践基地。为了给校本课程提供一个实施的平台,我校在郑州市郊区租用了近300亩地用作建设基地,现在配套有科普园地、果园、蔬菜大棚、鱼塘等农业实践区,拓展训练中心、定向越野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地,并有心理健康、生命救护、交通安全等教育设施,小型的科技馆、天文馆、茶艺室、西点制作室、陶艺馆、沙艺室等兴趣教室。

编写和完善校本教材。经过专业的引导、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分工,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10本校本教材,包括语文《话剧》、生物《感受自然之变》《认识自然之魅》、地理《地理天地》、美术《艺术空间》、体育《快乐体验,超越自我》、音乐《舞动青春》、航模《航空航天模型》、交通安全《为成长护航》、消防安全《生命的诺亚方舟》,在校本课程中使用,现在正在修订第三稿。这些教材和实践基地紧密结合,为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严格实施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学科拓展等课程在学校内实施,周一、周三、周四下午为指定年级校本课程实施时间,另外一部分课程在八中综合实践基地实施,学校统一安排车辆,安排食宿。必修课以班为单位上,选修课则按照所报名单在指定的活动区域上,由班主任、任课教师、政教处教师和实践基地教师共同负责。为了保证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我们制定有《郑州八中综合素质实践基地作息时间表》和《郑州八中综合素质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制度》等规定。

认真落实评价机制。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要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研究方法、技能的应用和掌握、参加活动的成果、参与活动的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等情况;评价方法可以用观察法、面谈法、作品分析法、情景测验法、行为描述法、成长档案袋评价法、个案研究法等;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了保证校本课程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制定了《郑州八中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学生评价表》《学校课程学分制管理网络》,规定各门课程学分分值,分值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和综合素质成绩挂钩。

三、主要成果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郑州市多所学校的教师都到郑州八中学习校本课程,到实践基地参加实践类校本课程学习。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大自然的接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热爱生命的意识;拓展训练和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践中,学生学会了基本的交通、消防、急救等生活常识;在舞蹈、陶艺、剪纸等活动中,学生拥有了欣赏美与表现美的能力;在野炊、缝制衣服、烘焙食物等团队活动中,学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2.提高了老师的素质

学校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认真努力,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责任心和创造性都得到体现和强化,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3.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从综合实践基地投入使用和校本课程开设以来,我校的综合实践基地和校本课程模式已经成为郑州市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素质教育的一张名片,许多本地和外地的学校都来此参观学习,平均每年有万余人次,其中包括新加坡、日本等国外同行和学生。

4.为促进全市素质教育提供了平台

我校为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也为郑州市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郑州市教育局将我校的校本课程及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定为局属中学的定点实践基地,从2009年开始有计划地利用实践基地安排郑州市中小学生到我校基地进行实践。

四、推广与反思

1.长期的实践,使我校的校本课程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校本课程开发的可操作性。从我校的经验和成果上来看,开发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只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与当地的资源相结合,在有一定专业水平人员的指导下,各地学校应该都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平台,它可能是一个综合性的基地,也可能是几间小小的平房,其作用不是体现在投入资金的多少,而是体现在与校本课程内容结合的紧密性上。虽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能力建成一个功能齐全、运转良好的实践基地,但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需要,建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校本课程实施平台。

理念的可推广性。我们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作用不在于使其他学校模仿或赞叹,而在于传达一种理念,即学校完全可以通过挖掘自身的潜能,在理念上不断向素质教育靠拢,把自身的努力和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效果,从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持续、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校本课程要永远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开发更新,推出一系列更新颖、更有价值的课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校本教材的地域性强,能够适应当地甚至是本校学生的客观需要,但多数并不宜大范围推广和使用,应以借鉴为主。

在倡导功能性课程和生态化课程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加大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零假设的真实体验场景。

如何改革评价方式、形成科学系统的评价操作体系?我们想应该是不断朝着使评估内容更全面、评估方式更灵活的方向努力,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评估的项目和内容繁多、评价制度有漏洞等情况,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合力探索,勇于在实施中改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范文第2篇

一、人文教育课程领域规划

人文教育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为此,我们把“人文教育课程领域”作为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的四大领域之一。依据国家课程体系,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并根据本校实际和农村地方特色,将人文教育领域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的特色活动课程,即心理健康、生涯规划,阅读写作和乡土文化。

学校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无疑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本校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以特色活动课程设置为核心,设计与实施以各学科教学为载体,以学科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的特色活动课程。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采用选择、改编、补充、拓展、新编、整合等不同的方式,建立以语文学科为主导的特色活动课程有阅读写作、乡土文化等两个板块。

二、高中语文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是指校本课程要以语文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要素,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校本课程依然是课程,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不能脱离课程的基本要素而开发校本课程,否则就会成为学校学科教育的负累,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校本课程开发不但是对语文学科内容的包容,更是对语文学科内容的更新与发展,将语文学习内容贴近时代特点、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建立起更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空间。开放性原则还强调课程实施的途径和空间上的多元与开放,主要打破班级授课形式,也就是打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建立既整合又开放的课程实施体系。

3.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校本课程的内容与实施都要具备可操作性,以语文活动为主体,着力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探索,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实践性是语言发展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教与学实践性差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是造成国内学生的母语水平低下的根源所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在实践中形成,只能在实践中得到传承,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弘扬与发展。

三、高中语文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实践

1.以学科素质为目标,规划校本课程内容。叶圣陶指出:“学习语文的目的,就在于把‘听’‘说’‘读’‘写’四项本领学得更好。”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指出:“听、说、读、写整体推进,才是真语文教学。”为此,我们在规划校本课程体系中的人文领域课程时,主要以语文的“四项能力”为目标,设置主题活动和课程内容(如下表)。

2.实施“113”计划,为校本课程实施搭建多元化平台。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确定开展“113”建设计划,具体为:一个协会;一个基地;三类项目。一个协会,在学科教育系列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提出“一科一协会”的建设目标,也就是每一学科创办成立一个协会,如语文学科成立了“文学协会”,并挂牌设立活动教室一间,一个基地。为了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彰显个性,要求每一学科依据学科优势打造县级以上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示范性基地”一个。如语文学科以“写规范字、说普通话”为主题,创建了“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三类项目,为了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层次、实效性发展,学校确定“三类项目”建设,即:“青树”小项目;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项目;校本教研项目。学校规定每一学科,必须在3年内参与并完成“三类项目”中至少2类课题各一个。如语文学科完成“青树”小项目有《读书乐评》;完成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有《学生生活经验的分析运用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完成校本教研课题有《口述历史:“通渭堡子文化”》,这些课题项目有力推进了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也为校本课程实施搭建了多元化平台。

3.强化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扩展语文教育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校本课程依然如此,我们提出把语文与各学科融合开发具有综合性、适应性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主要开发实施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自然科学科目的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结合社会科学科目的文史阅读、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通过各类活动报告及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英语戏剧;戏剧节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43-02

【作者简介】李漫,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210000)教师。

全语言教学理论主张语言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应该在真实、自然的语言情境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主张在交际中学习交际(龚海平,2010)。2011-2015年,我校英语组在调研、宣传、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设计并开设了一系列的“全语言视角下‘RPR’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并借助这套系统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提高。其中“英语戏剧”指的是在高中起始阶段,把英语戏剧引入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选取课内外的经典素材改编成英语戏剧,举办英语戏剧节。

一、英语戏剧课程实施的意义

戏剧与小说、诗歌等其他文学体裁不同,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课堂设计中可包含教师讲解、作品赏析及作品表演等多种策略。在校本课程里开设“英语戏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戏剧文学轻松和愉快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容易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二、英语戏剧课程实施策略

在经过问卷调查和自主选课后,英语组确定在高二年级开设“英语戏剧”课程,并指定三位老师负责。授课老师首先制定了课程纲要,明确课程方向。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原则、课程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本文重点介绍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一)课程目标

以戏剧文学赏析为基础,以戏剧表演为平台,以教师讲座、师生互动为途径,以学生英语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为追求。

1.借助英语戏剧的阅读、欣赏,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戏剧文学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英美语言文化的理解;

2.借助戏剧表演所提供的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

3.借助英语戏剧中丰富的语言素材,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4.借助英语戏剧中富有哲理的主题,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开启学生的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

(二)课程内容

该课程共9个单元,每个单元2课时,共18 课时,2学分。所选题材包括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Growing Pains》,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十二夜》等经典戏剧片段等。这些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因为经典话剧的中文版在学生中普及率很高,为学生用第二语言欣赏外国文化提供了便利。教材具体内容如下:

三、英语戏剧课程实施的核心元素

英语戏剧课程的核心元素是“英语戏剧节”,它既是英语戏剧课程实施的载体,也是戏剧校本课程的终端评价形式。这种评价方式有别于普通的笔试或口试,是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汇报表演一个剧目,让专家评委和学生代表共同评价。我校每年四五月间都要举办以戏剧汇演为主题活动的英语戏剧节,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因为是以全年级的戏剧大赛作为英语戏剧校本课程的汇报演出,所以确定了以下的流程。

首先,把英语戏剧校本课程的学员按照班级分配到各班,作为骨干筹备该班的戏剧表演。由这些学生介绍戏剧文本的特点和戏剧表演的技巧,让每个学生都对英语戏剧有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在班级内组建多个戏剧演出小组,先分组选择各自心仪的剧本并向全班推荐。在班级选定剧目后,再合力形成剧本定稿,并自行设计演出海报。

再次,明确各个学生的角色分工,组建剧务组,并邀请本班英语教师进行指导。以下就是某班级的剧务组分工表(见表1)。

表1 高二(1)班剧务组分工表

最后,汇报演出,要求自行准备服装、音乐,化妆。评委由英语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依据一定标准进行评分。

如2014年英语戏剧节上全年级的演出(汇总目录见表2)。学生流畅的演出和美妙的英语口语让台下的评委老师和观众不禁大加赞叹。

表2 2014年英语戏剧节高二年级汇报演出节目目录

四、英语戏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英语戏剧是一种综合的文学艺术形式,品读英语戏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学生在欣赏戏剧文本的同时,不但增进了对戏剧文学的了解,更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词汇。

学生在进行分角色表演时,运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来使用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

学生在确定所要演出的戏剧曲目时,必须对戏剧文本进行挖掘、重组、编排,这锻炼了学生的选材能力、编写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最终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审美能力,对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戏剧节之后,学生们纷纷用英语撰写了他们参加此次戏剧节活动的感受。如高二(3)班金晶写了以“We Are All in This Together”为题的活动心得。(版面所限,略)

【参考文献】

[1]龚海平.全语言教学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09).

[2]靳燕,高敬龙.开发高中英语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英语教育,2014(06).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一、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 1有利于课程结构的优化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受课时、资源、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只能依靠文字、语言、符号和公式等进行传授,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对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忽视发现、探究这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多,亲身经历少,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学生所学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课程结构更加优化。

1.2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差异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例如:当地文化经济的差异,学校发展资源的差异,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教师能力的差异等。以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一把尺子去要求各级教育体系,势必会造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校本课程的开发恰是注重社区、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差异,提供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既满足了学生的求学需求,又兼顾了教师的特长发展,达到学生与教师的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同时,生物学科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可以贡献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挖掘自身的优势,通过课堂反馈的信息调整课程内容,有效地采取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课程针对性和适用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梳理本校可利用的资源。

为了实现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应针对本校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校本资源主要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部分。

1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

2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的确定应结合当地实际,选取代表性资源。如:我校所在地是当地最大的蔬菜基地,结合蔬菜基地这个代表性资源开展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使学生在教材中学习理论,以蔬菜基地进行实践,就能够较好地实现活动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

三.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实现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

实现国家课程二度开发的主要抓手是深化对课改的认识,变写教案为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

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简介

(1)“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的核心思想:把教师备课的隐性思维过程转化为显性思维过程。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怎么才能更好的把隐性思维转化为显性思维?教学一体化方案解决的办法是:教师要把对教材学习、分析的过程转化为一个问题系统(问题链)。在一个大问题下面分解出来一系列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链条。为使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一体化方案还要求以相辅相成的训练系统。用一句话来概括方案设计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把教师的思维过程首先转化为问题系统和训练系统,然后,以教学一体化方案的方式展现出来。

(2)、“教学一体化方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区别一: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与教案设计的出发点不一样。

教案侧重于从教师教的方面来考虑。从编写教案的情况来看,教师考虑更多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准备采用哪些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用直观教具还是用多媒体来演示学习结果呢?好的教案也能做到三备,其中教学进程部分也会安排学生活动,但更多的教案做的是“搬运工”的工作,把教材、教参上的东西搬到教案本上,以备检查。

教学一体化方案则侧重于从学生学的方面设计,教师考虑更多的问题是:学生能够把教材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吗?会加工处理这些信息吗?会运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吗?

区别之二:教学一体化方案与教案展示的方式不同。

教学常规上规定有“规范教案”的展示办法: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用具;4、教学方法;5教学时数;6、教学进程;7、作业布置;8、教学后记或反思等。

而教学一体化方案没有这些东西。在教学一体化方案教学目标(包括智能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难点,甚至教学进程,均不是以显性状态出现的,而是隐含在一系列的问题和训练中,呈一种隐性状态。

区别之三:教学一体化方案是师生共用的,人手一份。不像教案,只有教师有,学生能看到的不多。

四、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

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我们认为:,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学生只有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来认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社会发展从而取得的经验、体会才能保持长久,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综合的科学知识信息及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热情。学生和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真正受益者。学生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教师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学校也是受益者。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格,形成了学校的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李向珍. 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北京教育,2006(3).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范文第5篇

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纲要指导下,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宗旨、特点,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优势而自主开发的一种课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将“学校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2001年开始在中小学试验、推广。我国各地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许多老师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厦门二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个性特点的课程建设之路。

一、结合校情,立足当地人文资源

校本课程的主旨之一就是照顾千差万别的学校教育情境,突出课程学习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关注不同学校的特色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建立在充分研究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人文资源,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的学生对课程的预期和接受程度,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保证校本课程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浪屿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区”的小岛,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厦门二中就坐落于这座美丽的小岛上。学生在岛上能欣赏到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校门外能品尝到各具特色的厦门小吃;走在小路上能听到悦耳的钢琴声;在鼓浪屿上学生有机会参加各式的音乐会。因此厦门二中开设了诸如“鼓浪屿文化”“鼓浪屿地理研究”“鼓浪屿历史”等校本课程,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鼓浪屿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鼓浪屿的热爱之情。同时让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挖掘生活中的人文元素,使之更好地内化成为自己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二、突出主题,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以主题为线索组织内容,展开探究和实践活动,因而确定课程的主题就成为教学活动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确定的主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人口教育等。然而主题的确定又十分复杂,因而厦门二中以开发系列内容为抓手,初步构筑起中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大板块内容,尽可能让教师、学生参与该课程开发时有目标可辩,有方向可用。然而这样来规定内容,显然不能释放每一个参与人员的创造潜能。如何凭借富有地方、学校特色的教学内容,让这门动态生成的课程为师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呢?在编写校本课程之前,要充分的研究校本课程的指向,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何在,比如厦门二中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道德水平较为朴素,所受到的不良网络信息等干扰较少,道德培养相比较为容易,而寄宿生接受到的家庭教育较少,家庭的监管缺失,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难度较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较小、知识面较窄等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明确了校本课程的指向之后,进行开发过程中就能很好地把握素材的组织、教育的导向等,所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针对性强,教育目的明确,所发挥的教育影响度也就更高。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明确的主题之下要防止内容过于僵化,防止枯燥的说教和单调的罗列组合,提高校本课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接受程度,提高校本课程的教育影响程度。

三、凸显学科特色,提高校本课程的体系性和层次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对各种资源的分块叠加或者在某种体系框架之下的生硬组合,而是在某一教育目标指向下具有明确目标、体系清晰、层次分明的课程建构。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各种资源被通过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堆放在一起显得杂乱无章,所以要建立一个科学明确的体系,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组织,都要有具体的规范。厦门二中是厦门市普通话示范学校,也是厦门市语言文字示范校话师范学校。校园内墨香浸润成长,文化放飞心灵。我校狠抓大量阅读,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加阅读,开设了“阅读沙龙”“小小读书会”等校本课程。我校语文组又系统开设了诸如“红楼梦研究”“三国演义研究”,“五缘苑记者站”“鼓浪屿文学社”等校本课程,以读促写,大大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和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

作为一名高中一线的教师,我参与了厦门二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参与了语文校本教材的编订工作,见证了校本课程在我[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们这样一所市直属高中开发及实施的过程。校本课程建设使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综合能力得到长足进步,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能力、科研意识得到迅速提升,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率。在2012年——2013年我校参加市科技创新大赛,全部进入决赛。其中“探寻鼓浪屿拼音标点之路”获得厦门市一等奖,福建省三等奖;“鼓浪屿请原谅我不得不离开你”获得厦门市二等奖,福建省二等奖;“墨迹点点意自华——校服文化研究”获得厦门市二等奖,福建省三等奖。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正在努力地探索,我们会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走出一条具有厦门二色的校本课程建设之路。我们相信,厦门二中的校本课程建设一定能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