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产业支撑 区划调整整合 挖潜 提升 战略新兴 弹性空间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支撑,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主导产业不断演变、升级的过程。所以,产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地区或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而产业的发展方向事实上也就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发展战略方向。因此,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产业规划对于推进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产业发展规划是比较全面的园区长远发展计划,是对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开发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研究分析,是未来一个时期指导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

规划背景

2012年威海市第13次市委常委会对全市经济区划调整做出了全面、科学的安排。新的经济区划调整,为各区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及新的发展方向。环翠区政府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打造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

(一)现代服务业

主要包括三大版块:

1、以里口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风景旅游业。

2、依托中心城区,发展商业金融、商务办公等服务业。

3、发展以温泉疗养为特色的休闲度假业。

(二)现代制造业

整合张村、羊亭各类资源,建设科技产业园,形成城市西部的重要功能区。

因此,为进一步明晰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方向、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区政府亟需编制威海环翠科技产业园发展规划。

研究范围

涵盖张村、羊亭两镇主要区域,总用地约55平方公里。

现状分析

(一)张村片区

临近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居住生活等要素已具备城市特征。现已形成一个商业中心、三个工业组团及多个居住组团。

张村工业基础雄厚,三大工业组团现已成型。分别为:

1、银海工业组团——以电子、纺织、机械为主

2、机械电子工业组团——以电子、纺织、机械、医疗器械为主

3、魏桥纺织工业组团——以纺织、机械为主

(二)羊亭片区

主要由正在发育的两个居住组团及三个工业组团构成。

三个工业组团包括项目一区、项目二区以及南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该产业基地作为羊亭新兴产业发展的启动区,现已初显规模。

羊亭正处于成长期,作为新的产业重心,发展空间巨大,可为西城科技产业园土地供应提供支撑

产业发展方向

为实现产业差异化发展,促进区域资源互补、联动、分工与合作,威海城市西部将打造“高、新、优”三类特点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其中,环翠科技产业园中张村镇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羊亭镇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

(一)总体布局

构建 “两园、两区、多核”的用地功能布局框架。其中:

两园:分别位于张村与羊亭片区,打造传统优势及新兴战略两大产业园。

两区:依托产业园形成两大综合配套区,职能主要包括居住生活、公共服务、商业等方面。

多核:保护并利用自然山体,形成多处生态绿核。

(二)产业用地规划

1、张村片区

以“挖潜”、“提升”为主,进一步清理盘活现有三大工业组团的闲置资产,实现土地“二次开发”。

2、羊亭片区

首先,立足现有三个工业组团,对用地进行适度扩展。其次,为未来片区发展支柱产业预留弹性空间。最后,实现产业布局由“点”到“面”的转型。

(三)对外交通衔接

通过内环快速路、烟威高速、初张路等快速路以及沈阳路、环翠路、成大路等主干道与城市其他功能区衔接。

(四)道路系统

道路布局呈“方格网状”。对羊亭河南路网进行“弹 性加密”,便于不同规模企业入驻。东西向主次干道在沈阳路接口处与双岛湾片区形成对接。

(五)市政基础设施

园区市政基础设施是保证产业区生存和发展的支持体系,主要包括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燃气、供热、防灾、环境卫生等,各项市政工程系统构成了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为园区生产生活等各项经济社会活动提供基本服务保障。

结语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在中国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已经由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2%,据统计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9500亿元,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园区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园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文化产业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为城市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对传承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特色空间,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截止目前文化部共命名了两批共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包括西安曲江新区、华侨城集团公司、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区和辽宁省沈阳棋盘山开发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典型,同时对增强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此外,2004年以来,文化部还先后命名了4批共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提高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2009年,这些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收入总额超过600亿元。2010年,预计收入总额将超过650亿元。“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仍将是主要趋势之一,中国将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化,能够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力争形成10家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对推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发展实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园区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同构。各地区对创意产业的热情及期望较高,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城市争相进入这个领域捕获新的发展机遇,竞相上马的创意产业园,在建设之初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尚未真正把握住当地的创意资源以及目标市场需求特点,主要集中在咨询策划、设计服务、电信软件以及工艺时尚等少数几个热点领域,因此加剧了地区间的过度竞争和效益损失。

沿袭传统工业园区的引资套路。各地在挖掘创意资源潜力的同时,也沿袭了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对区外资本寄予过高的期望,以承接跨国公司转移出的创意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为目标。这种制造业的发展套路并不能真正促进地方创意资源的富集与开发,相反,对创意人才培养与吸引的忽视,以及过分强调或依赖资本引入,可能会沦为全球创意空间中的制造车间。

土地产权不清影响园区发展进程。尽管改造闲置厂房被当作创意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得到推广,然而多数情况下,由于土地产权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再加上工业企业搬迁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甚至企业回迁,造成部分创意园区的规划建设进程受阻。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建议

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的选址的科学性。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化创意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城市的经济基础、地缘条件、交通条件、生活环境等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文化产业园区选址时一定要从人文基础、交通区位、科教资源、艺术氛围和生活配套等条件去考虑。同时要考虑所在区域的消费需求,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分析,文化产业园区布局在人口集中、文化素质较高和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中心城市而不是偏远的乡村,表现为文化产业对城市人口消费的依赖性,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确保选址的科学性。

准确定位目标产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文化产业园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选择那种能真正体现本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要采取财政、税收、法律等各种措施,大力培育生产原创型文化产品的企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下游的衍生品生产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尽快改变中国文化产业园产业链缺失的现状,形成文化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还要突出产业特色,塑造品牌形象。利用区域具有的强势资源,支撑有特色文化产品,才能使文化产业园更加具有生命力,重点培育与众不同的特色主导产业,这样才能培育出竞争者难以模仿或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挖掘地方创意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园应该注重将创意人群的日常行为与工作方式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形成多样化的宽松环境,具有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各创意巨头通过跨产业、跨区域投资,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全球价值链条,形成新的地域分工格局。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在呈现全球性特征的同时,也愈来愈强调地方性特征,这对中国大城市则意味着,可以充分挖掘各地独特的文化和创意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资本不足的缺陷。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广西北海高新区经过整合,开始二次创业的历程。北海高新区如何利用好品牌效应、如何整合资源、提升 经济 总量成为摆在面前的迫切问题。文章通过对北海高新区发展 历史 、现状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北海高新区发展的目标、对策,为北海高新区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构绘了发展蓝图。

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公告审核同意,对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原北海华侨 投资 开发区实施两园合并整合成立的省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是北海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北海高新区必须抢抓广西北部湾发展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新型园区。本文主要对园区的发展 环境 进行研究,提出高新区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园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园区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1991年10月和2001年11月组建以来,经过多年的引资开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项目建设初具规模,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园区规划。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用地均符合北海市经济 社会 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和 管理 。其中:

1.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东至四川路、贵州路、云南路,南至金海岸大道,西至西藏路,北至新世纪大道,规划面积共2663亩。该区包括四个功能小区,分别为: 工业 区(629亩)、配套区(695亩)、研发区(480亩)和管理区(857亩)。

2.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行一区多园的虚拟园区发展模式,规划面积1132亩。其中,(1)海洋科技园:位于北海大道和香港路交汇处,规划面积189亩,以核心企业国发公司为主体;(2)生物制 药 园:位于北海大道以南、湖北路以东的交汇处,规划面积340亩,以核心企业北生公司为主体;(3)软件与 电子 科技园:位于北海大道与西藏路、昆明路交汇处,规划面积638亩,以核心企业银河公司为主体。

(二)产业基础。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计已投入工业项目资金22.6亿元,而且各园区均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突出产业发展特色,培育产业发展优势,初步形成了各区域和园区的主导产业,呈现出科学分工、竞相发展的态势。2006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1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99亿元,出口创汇1133万美元,利税4.18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6.1%,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6.8%。其中:

1.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正五海产、安邦、加喜、大渔佬为主体的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聚发印刷公司的感光 材料 产业;辉煌朗洁公司“汽车三元催化转换器、摩托车尾气净化器及工业废气处理”项目的环保工程产业。随着源龙珍珠公司利用珍珠贝提取天然牛磺酸项目、正五绿色科技公司牡蛎精华素 保健 食品项目的开工建设,有助于形成海洋生物产业链;新未来公司的电子产业基地也将开始开发建设。

2.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软件与电子科技园:以核心企业银河公司为主体,以发展电子元器件和 电力 系统设备,开发和生产电力系统软件、住宅智能软件为重点,目前已构筑了以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电气设备、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电子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2)海洋科技园:以核心企业国发公司为主体,以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为重点,形成了海洋生物、生物制药产业链,并成为自治区海洋生物的龙头企业。

(3)生物制药园:以核心企业北生公司为主体,以生物制药产业为重点,建有6条gmp生产线,目前已正式投产,主要有人血蛋白、胸腺肽、a干扰素、龙胆泻肝颗粒、格列美脲胶囊、清火片等产品。

(三)管理机构。北海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正式批准成立了高新园区工委、管委会,充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力量,顺应园区管理服务需要,核定了人员编制,使北海高新区真正拥有了园区发展的机构和人员。管委会已具有相对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投资服务体系,能比较有效地运筹好园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要素不全。北海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缺少密集的高校依托,科技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北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刚性瓶颈,也是北海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必须努力突破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产业基础薄弱。原华侨开发区房地产业项目偏多,园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业、主线不突出,缺乏大企业、大产业支撑,经济总量不高。原北海高新区属于虚拟园区,各核心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规模不够、后劲不足,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等问题,尚未达到规模效应。

(三)土地存量不足。两园区合计规划面积仅为1.96km2,规模非常小,发展空间过小。而且原华侨开发区土地开发遗留问题较多,目前工业用地存量较少,因此,要实现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调整规划布局、整合土地资源已成为园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四) 管理体制 不顺。国内其他高新区所在地为了扶持高新区的发展,都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如深圳、北京均以人大名义出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区内南宁等地也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市一级的相应管理权限。相比而言,北海高新区目前未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优惠办法支持,管委会在规划、土地、 财政 等方面没有相应的管理权限,严重制约了园区产业的引导发展。同时,管委会和原高新区企业的管理和协调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使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五)基础设施仍显滞后。目前园区内基础设施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市政道路金海岸大道排污排水系统尚未建成对园区工业发展影响很大,区内主干道路很多存在坑坑洼洼,绿化程度不高,极大影响了园区形象和投资环境。

三、高新区总体发展目标和模式选择

综合以上的各方面基础条件,笔者提出,北海高新区的发展应抛开以往开发区以引进工业项目为主的发展思路,确定北海高新区的发展目标为:“以打造北部湾区域性总部聚集地和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平台为突破口,以一区多园模式积极拓展服

务区域,以飞地 经济 实施对外扩张发展,努力把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高新园区。”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北海高新区需采取“一实一虚一扩,虚实结合,着眼扩张”的发展模式。所谓“实”,即做实园区的 物理 空间区域,发挥其作为北海高新区核心区辐射作用;“虚”,即园区拓展服务区域,服务好区外各产业园的发展,与核心区形成互动发展的局面;“扩”,即园区积极实施飞地经济区域,使北海高新区拥有新的发展空间,扩大经济总量,逐步增强高新区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整体上以原华侨开发区(核心区)为依托,以原北海高新园区(拓展服务区域)为必要补充,以拓展园区地域范围(飞地经济区域)为发展保障,相互依存,共同促进,联动发展,膨胀和伸长高新园区发展体量。在具体的产业空间布局安排上:

(一)物理空间区域。1.研发区:位于贵阳路以东、四川路以西、金海岸大道以北、浙江路南北两边,面积约480亩。

该区域需引进专业的、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规划手段,在北部湾区域性总部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的框架下,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此设立北部湾地区区域性总部,建设包括“创业孵化服务中心”、“虚拟大学园”、“北部湾海洋技术研究中心”、“新 工业 孵化器”、“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基地”等项目以及为其配套的服务设施,形成集办公、科研、中试、产业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将这一基地的建设作为高新区发展的突破口和近3年发展的重点,树立高新区的形象,突出高新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北部湾区域性总部的聚集地、北海的新兴产业聚集区、北海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基地,北海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中心和提供各种类科技服务的平台。根据目前高新区的土地现状、资金状况和基础设施条件,该区域建设区域性总部聚集地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工业区:位于西藏路以东、新世纪大道以南、云南路以西、金海岸大道以北,小区面积629亩。

该小区将以正五海产、源龙、中科前方、生巴达、安邦、加喜、大渔佬等一批与海洋产业有关的企业为主体,通过依托海洋科研院所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力度,形成园区现代海洋生物贮存、保鲜、综合利用、海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 保健 食品产业链;以广西新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人园为契机,形成新的软件与 电子 产业集群。由于该区域土地已很少,重点在于利用好现有存量土地招商,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提升现有企业的科技含量。

3.配套区:位于云南路以东、江苏路以南、贵阳路以西、金海岸大道以北,小区面积695亩。 该小区将注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公共 设施、景观绿化设计,突出居住、疗养、休闲、度假的主题,为高新园区特别是总部经济区提供比较完善的居住配套、 社会 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它既是高新区的配套服务区,也是一个生态功能区。

(二)拓展服务区域。借鉴深圳高新区以原有高新区为母体建设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北京中关村产业园以中关村为依托建设一村多园的发展模式,利用好现有的软件与电子科技园、海洋科技园、生物制 药 园,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产业扶持,使之与北海高新区母体形成一种有效的联系和发展纽带,拓展北海高新区的服务区域,形成以高新区母体为龙头、各产业园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扩区和飞地经济区域。高新园区未来外围发展空间,应规划面积5km2以上。根据北海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优先考虑在北海新兴的工业区铁山港区内规划一个北海高新区铁山港产业分园。该区域将重点引导和推进新 材料 新能源技术、 机械 制造、精细化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造纸及临港工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开发,形成北海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需要进一步解决和理顺的问题

(一)进一步理顺 管理 体制 。组织制订并争取政府颁布《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营的经验,理顺园区管委会与所在区、市级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到园区需要到市各部门单位办理的事项,在园区内基本能够办完;确需到市里办的事,有关部门单位要特事特办、优先办理;园区负责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等经济方面的工作,园区的社会性事务由所在县区负责,确保园区管委会高质、高速、高效运转。

(二)争取政府赋予相应土地规划权力。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编制建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在遵守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提下,为了把握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和促进项目推进,应明确管委会相应的土地、规划方面的权限,使园区项目实施的各项手续能实现快速办结。

(三) 市场 化运作建设创业中心。科技创业中心是高新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为企业的孵化和培育提供科技项目申报、管理咨询、物业管理、信息交流、培训会展、投 融资 中介等服务。科技创业中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除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外,应争取市政府从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高新区管委会应运用现有的存量土地进行市场化运作。

(四)加大处置土地工作力度。要实现高新区新的 发展战略 ,理顺土地关系,盘整出成片的适合开发的土地至关重要。由于 历史 原因,原华侨开发区土地被客户以各种方式占有,致使旧的项目不开发,新的项目不能进来,严重影响了园区土地的开发利用。据 统计 ,核心区尚有34宗土地需处置。土地处置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园区工作的重点之一,需要得到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五)对园区控规进行修编。原华侨开发区项目用地零碎,产业用地布局不合理,容积率偏低,不利于集约用地,推进产业集聚。同时,2002年修订的控规在各项指标上以明显不符合土地集约利用和下一步总部经济发展的需要。管委会必须对园区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估,结合土地盘活整合工作,委托设计单位对园区控规做出调整方案,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支持总部基地和创新公共平台的发展。

(六)加大园区拓园力度。北海高新园区物理区域过小,拓宽发展空间已成为事关高新园区生存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管委会要根据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全市构建“一带两湾”新格局的要求,着手做好规划选址工作。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加速交通运输体系

近年来潮阳区坚持“多条腿”走路,多方筹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入125亿元,这是该区有史以来交通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时期。

该区着力抓住厦深铁路和汕港、揭惠、潮惠3条高速公路经过本区的契机,做好综合交通体系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将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与高铁、港口、国省干道、高速公路等有效衔接,与粤东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网络的有序对接,融入汕头半小时经济圈的思路,着手构建安全、畅通、绿色、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和节约集约发展

潮阳区集中精力建设好、经营好海门产业转移园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梅花工业园区三个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的集聚作用和经济效益。2012年全区各工业园实现规模上工业产值约200亿元,占全区规模上工业总产值近一半,园区经济正逐步成为支撑潮阳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增长点。经多年发展,潮阳各类工业园区24个,面积近3万亩。各工业园区以综合型产业形态为主,主要集中了纺织、服装、音像、塑料、文教用品、废旧电子器拆解和回收利用等产业项目,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记者采访了地处潮普揭三市(区)交界的纯农经济的山区老区金灶镇,该镇总人口14万人,近千年的历史孕育了韵致清幽的老区。如今,这里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见证了一段激荡的岁月,造化了一派峻伟灵秀的自然风光。该镇打破以农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建立“一带二区”,3.81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带,0.94平方公里的东片工业园区和2.65平方公里的西片工业区,吸引资本、项目进入园中。

做大做强汕头次中心城区,加快城镇化进程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通过5―10年的努力,使嘉峪关的农村和城市完全融为一体,基本实现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到2010年,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率达到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突出城市建设带动,继续坚持用城市标准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城郊延伸步伐,重点实施农村道路、水利、通讯、能源建设工程,进一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优先发展城乡结合部道路,将道路建设与产业园区开发、镇村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村镇标准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风格相互协调,相互呼应。在加快新村镇建设的基础上,对3个镇的112个村民点以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重点,全面进行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观。

突出产业园区带动,使园区建设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纽带。以新市区开发、嘉峪关工业园区和正在筹建的嘉峪关不锈钢产业园、核技术民用产业园、嘉峪关国际现代物流园区为依托,按照“两个协调”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把三镇全部纳入开发区范围,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分步建设,逐步推进,促进产业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这中间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要善于用市场规则和改革的办法,进一步体现效益优先原则,教育农民、引导农民、吸引农民,逐步融于产业化,最终把三镇发展为加工、储运、物流为主的产业园区,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目前,这方面的总体发展规划正在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论证,年度资金安排已全部到位。

突出重点企业带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依托重点企业带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是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好的依托和基础。酒钢在嘉峪关已开始建设总规模10万亩的葡萄基地和年产5万吨葡萄酒的重大项目;宏丰养殖园已被列入国家活畜储备基地,生猪规模将由现在的3万头扩大到20万头;高科技种植园的带动效应也日益显现。同时,市上这两年建设的鸿翔蓝孔雀、金汇果蔬、维尔特食品等一批直接服务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企业,逐步扩大规模,提高了效益。一方面,我们对酒钢和地方的这批企业,一视同仁,全力支持,使他们适应新要求,创造新模式,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持者和直接依靠者。另一方面,在现有3000多名农民在这些企业务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农民到各类企业就业,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

突出旅游产业带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我市的旅游业逐步同文化、体育、商贸和会展业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开始增强,一批农民主动参与旅游业的客运、商贸、娱乐行业。世界银行已经确定给嘉峪关的贷款800万美元用于旅游资源开发。我们要在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的同时,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旅游业,服务旅游业,进一步把旅游业培育为农民直接增收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