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84-02

城市综合性医院如何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结合实情都在探讨中。2005年,我院经过政府资源整合成为三级甲等医院二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8年,借助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我院正式挂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省内开创了三级医院以整体兼并的方式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先河。四年来,我院在参与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中,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好做法。

1.积极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院投资400万元新建2450m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楼,包括全科医学门诊、预防保健室、康复理疗科、消毒供应室、洗衣班、食堂等。通过积极争取,获赠麻醉机、听力筛查仪、便携式B超、胎心监护仪、紧急心肺复苏机等设备30余台件,硬件设施进一步优化。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筹建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安装、调试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信息科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进行了点对点培训。

2.扎实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工作

2.1 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协作网络:

2.1.1 我院与辖区内的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协议,医院成立领导小组和社区部,配备5名专职人员和35名专家组成员,担任技术指导,在业务指导、经验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扶持,全年培训86人。医院还开通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参与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13788份、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档案、糖尿病档案,并对建档病例进行了随访和监测。

2.1.2 实行挂号、检查“一单通”,开设检查“绿色通道”。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疑难杂症病人,可凭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具的转诊证明,直接来我院就诊,享受优先检查、优先治疗、优先住院、免交挂号费等优惠。

2.1.3 实行我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双向转诊”。特别是对于在我院已经接受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但仍需进一步康复的患者,我院就近转到离其住所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康复治疗。

3.依托自身力量,向社区延伸服务触角

我院立足进一步加强自身整体实力,提高辐射能力,牵手周边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建立院内延伸至院外的医疗服务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3.1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技术水平。我院定期派出技术骨干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技术指导,如坐诊、讲座、病例讨论、协助开展手术等。一是由于百姓会认为我们是大医院的医生,医疗水平也高的想法,所以增强了百姓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不信任感。通过我们到基层工作,带动基层医生,提高整个社区医疗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二是遇到需要转诊的疑难重症,可以对口自然转诊。我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前,先到社区工作三个月,使他们了解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和治疗规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轮流到我院进修提高,特别是上岗前必须在我院进行规范化培训。

3.2 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提高管理质量,包括病案管理、处方书写、药品器械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继续教育课程;提供免费进修、学习机会;提供社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支持。每年开展送医进社区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6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2期,给居民免费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接受居民咨询。

目前,我院在参与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有:

3.2.1 综合性医院在人员、技术、设备、培训、管理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帮助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并且,实行综合性医院兼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方式,双方人员在编制和工资划拨上的整合也需要财政支持。

3.2.2 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不同,综合性医院主要承担医疗职能,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医疗”六位一体的职能。综合性医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受到不同程度限制。

3.2.3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技术设备条件和场所环境的不足也制约了综合性医院对其进行扶持的力度。辖区内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只有一家规模比较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范文第2篇

一、本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自年提出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立足于关注民生,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原则,大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夯实了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基础,逐步转换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切实落实惠民措施,使社区居民享受到综合、价廉、便捷、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群众满意度有所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初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平台。

区政府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统抓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工作。由卫生局、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探索建立条块联动机制,共同协调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中的有关问题。目前全区13个街道、镇均配置了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天平托管),4—6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站都有一个全科服务团队提供服务,从而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服务网络。

区卫生行政部门积极转变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开展了中心—站点—家庭的三站式服务,有600余名医务人员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地,深入社区开展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综合服务。积极开展全科医师的培养和社区护理技能培训,区现有全科医师268人,公共卫生医生159人。

(二)加大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近年来,区政府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财政投入,防保经费逐年提高。年已提高至常住人口人均50元,仅此一项就相比年增加投入878万。年公共财政还补贴4946.17万元用于13个社区卫生服中心实行门诊病人诊疗费减免、药品加成率下降至15%、五种Ⅱ类疫苗实行零差价等惠民措施,从而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同时,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对社区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门诊进行规范化建设,并列入年度区府实事项目,使社区居民能享受到比较优质的有效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

(三)转换机制,推动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

为进一步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公益性原则,改变“以药养医”的趋利现象,年1月起,区政府正式改革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在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收入全部上缴“收支两条线”专用账户,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房屋及设备维修等经费支出则纳入财政预算,按月统一拨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历年结余全部冻结,经卫生局批准同意后优先用于弥补收支缺口。

“收支两条线”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趋利行为,从运行机制上保障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百姓的公益性、公共性。医务人员的收入不再与单纯业务收入挂钩。目前,不合理的检查和滥开药方的现象明显减少。通过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评估和内部人员考核与分配机制,促使医务人员转变服务理念,从以注重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为主。

此外,区卫生局严格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权随意调整预算。如确有特殊情况,必须经卫生局审批同意并报财政局备案。同时,注重公用经费的节减,通过实施药品、医疗设备、房屋修缮的政府集中采购,以及节能降耗指标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合理控制公用经费的成本支出,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服务社区居民。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是本市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医务人员积极性难以调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切断了社区卫生服务收入与服务机构、个人的利益关系。由于诊疗费减免等利民措施的实施,使居民更乐意到一级医院就近看病配药,导致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量急剧增大,而医务人员收入基本没有增加,有的单位还略有下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心受到一定影响。

(二)全科医生比较缺乏。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转变,需要大量的全科医生,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本行业中地位相对较低,待遇不高,培训机会不多,医务人员个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以及现有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急需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社区居民的多层次、多样性需求与当前全科医生缺乏的矛盾比较突出。

(三)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到位。由于工作量大、人手紧张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原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存在“重医疗、轻防保”的现象,预防保健工作比较薄弱,以医疗为主的服务格局尚未彻底打破。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各中心开展了为离退休老干部、孤残老人上门服务工作,但是,有的服务内容仅限于量量血压。这与社区卫生服务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医疗、防保向“六位一体”综合服务转变的改革目标和要求差距较大。

(四)管理机制和服务网络尚未完善。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机制是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实行的行业管理。而依托社区、充分发挥街镇作用方面还显不够,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各相关部门还未形成合力,卫生部门统包统揽的格局并未改变。根据我市有关“一个街道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形态功能规划,少数街道调整建设达标工作困难较大,房源尚未落实。

(五)市区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目前实行的医保预付制,仅仅是将“后付”改为“前付”,医保预付的总量核定不尽科学、合理,控制费用的真正目的尚未实现。市医保局与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中心的资金往来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医保定点未做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全覆盖,导致有些地方结算不便,等等。降低药品加成率等政策缺乏统一口径,各区县执行力度不同,影响了地区之间卫生资源与病患数量的均衡。在座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居民对降低药品加成率的惠民措施感受不明显。

三、意见和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为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在保证医务人员基本工资的基础上,要科学测算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总量,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和奖金总量,制定以服务范围、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以及管理效能、医药费用控制等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体系和人员收入分配机制,合理提升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以此稳定队伍,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二)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强化队伍建设。要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依托二、三级医院,充分利用区中心医院、第八人民医院等实习基地,开展培训工作,引进竞争机制,重视人员流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增添“新鲜血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令群众信服的医务人员队伍。同时应鼓励二、三级医院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资深专家和医生返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适当延长他们的工作年限。对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可采取挂编流动等柔性流动方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加强医疗技术力量。

(三)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功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真正实现群众就医“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满足社区居民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需求。同时,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探索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为特殊困难的孤寡慢性病及老年痴呆症患者等提供护理,乃至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等工作,以适应社会需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做到突出重点、动态管理,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健康信息共享,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医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龙岩市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157-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成为各地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效明显,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中心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已经成为保障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主要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笔者结合龙岩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初探性的看法和见解。

2 龙岩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

目前,龙岩中心城区共有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西陂、曹溪、东肖、红坊等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乡镇卫生院规划转型而来,其余4所为东城、南城、西城、中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业务用房面积15843 m2,开放床位132张,均配备血液分析仪、B超、全自动生化、心电图等设备;核定170名编制,现有326名医务人员,其中在编在岗138人,聘请临时工作人员188人;2015年门诊诊疗人次为19.8万人,业务收入为2245万元。

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严格按照《福建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要求,结合中心城区的现状和城市发展规划,多次召开各类会议研究部署该项工作,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坚持“先易后难、轻重缓急”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分批分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同时,列入为民办实事工作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B超、全自动生化、心电图等必要的医疗设备,基本满足服务需求,全面发挥了治小病、管慢病、转大病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家庭和居民,除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12项42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常见病、慢性病等基本医疗服务也是主要业务部分,同时还承担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和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南城、曹溪、东肖、红坊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中医馆,充分利用龙岩中医药资源,着重加强慢性病康复业务发展。

3 目前存在问题

3.1 布局不合理

根据2006年福建省政府要求,原则上每个街道或3~10万个居民应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市中心城区“十三五”期间应规划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止目前,仅有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业务,其中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还只是采用租赁方式,北城、铁山、莲东、青草盂等人口居住密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仍然滞后,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布局还不能适应中心城区大发展趋势需要。

3.2 知名度不高

目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服务对象,即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了解不多,对医保报销比例、门诊起付线等政策知晓率不高。

3.3 设备较简陋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配备了简单的辅助检查设备,缺乏电梯等无障碍设施,挂号、分诊和药房等开放式服务窗口较少,很大程度制约了诊疗能力。

3.4 医技人才匮乏

按照福建省委编办要求,原则上每万名居民须配备2~3名全科医师和1名公共卫生医师,按1∶1标准配备全科医师与护士。目前,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1所达到15名编制标准,其余均只有5名编制,特别是近年来,该市中心城区涌入大量的外来人口,服务压力增大,医技人员少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4 发展建议

4.1 科学规划

建议规划部门对新建商住区,预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交付使用,同时以新罗区政府为主体,市卫计委和城乡规划局加强专项规划编制,如新成立的人口较密集的北城街道,建议规划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按照方便、就近的原则,通过调拨辖区内国有资产的房屋进行改造建设,如位置偏僻的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整体搬迁,与龙岩市第二医院保健门诊部整合,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又如业务用房简陋的南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改造装修,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双向转诊需求。

4.2 加强宣传

建议通过邀请专家坐诊、举办健康讲座、媒体网络宣传、入户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业务开展,提高居民知晓率。探索开展双向转诊和家庭医生健康服务管理等新型服务,吸引群众自愿到基层首诊,逐步提高基层就诊率,降低大医院的门诊量,有效引导居民树立“小病去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观念。

4.3 加大投入

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将开办经费、对口帮扶经费、建设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常运行和必要建设。建议更新、添置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服务条件,配齐预防接种中心、儿童保健中心、妇女及孕产妇保健中心、宣教中心、中西药房、全科诊室、放射、B超、心电图、检验等职能科室,全面提升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

4.4 提升医疗水平

建议加强医联体试点单位实质运作。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龙岩人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已经分别领办了中城、东城、西城、南城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加挂了“某某医院门诊部”,建议全面配齐医务人员,真正按照“四个统一、三个不变、一个推进”新型管理机制运行,即:人员统一管理、医疗业务统一管理、医疗设备统一管理、财务绩效统一管理,C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机构职能和任务不变、财政保障和补偿机制不变,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议建立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各中心实现医疗设备、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使检验结果互认,信息互通,方便群众就医,让社区居民花小钱享受三级医院医疗服务。

4.5 强化队伍建设

建议邀请三级医院的医疗专家担任社区医疗业务主任,主抓医疗业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业务管理规范化、诊疗操作标准化、人员流动合理化;制订详细的专家出诊表,协调派遣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方面的专家到社区出诊;加强与龙岩学院等院校合作,培养一批本土化医师;在招聘引进、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倾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鼓励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医院选派护理骨干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业务培训,提供技术帮扶;三级医院安排接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人员培训、进修,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4.6 创新模式

建议推广“医联体”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公立医院的协作关系,找准切入点,进一步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建议探索“互联网+”模式,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转诊、公共卫生服务、收费、t保结算、检验和药品管理等应用功能,推动信息互联互通,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议探索“医养结合”模式,鼓励发展康复、居家养老、中医等特色专科,满足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建议加大社会办医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补助,同时对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清理整顿,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一体化、规范化管理。

5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龙岩中心城市地位日益突显,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居民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数量、形式等提出更高要求,各部门需要加强协作,集思广益,做大做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医、防、保”联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卫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医院,让社区医务人员成为群众身边的大夫。

参考文献:

[1]龙岩市新罗区发展和改革局.新罗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R].龙岩:龙岩市新罗区发展和改革局,2015.

[2]龙岩市人民政府.新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龙岩:龙岩市人民政府,2016.

[3]龙岩市人民政府.新罗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R].龙岩:龙岩市人民政府,2016.

[4]龙岩市人大常委会.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R].龙岩:龙岩市人大常委会,2016.

[5]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R].福州:福建省人民政府,201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住院患者 住院病种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4-02

本文通过抽取2003年、2008年和2012三个年间住院患者的病种例数,分析住院病种的变化,为研究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

原张江镇卫生院2003年,现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和2012年病房住院病史及登记资料。

统计方法

分别对三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病种(以出院第一诊断为标准)进行分类,列表统计构成比。

结果

按住院疾病例数和构成比,列出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前8位疾病的种类名称,其余归在“其他”种类中,进行分类统计,见表1。

讨论

机构的转制

2003年我中心为原张江镇卫生院,职能以医疗为主,有内、外科两处病房,实际开放病床65张。2006年3月改建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社区综合服务,原内、外科病房改建为全科病房[1],实际开放病床45张。

转制中,原镇卫生院外科病房2名住院医师进入全科病房,其余医生被分流。原镇卫生院内科医生经短期培训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大部分轮流进入全科病房或全科门诊工作。护士由总护士长统一调配。

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

按住院疾病例数和构成比的排列,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年间的住院病种存在以下六大变化:①在2003年以医疗为主的镇卫生院阶段,外科住院患者占全院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2008年、2012年以“六位一体”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阶段,外科住院患者数量大减,只能列入“其他”类。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2003年和2008年排在住院病种的首位,构成比为20.47%和25.34%,2012年构成比下降为19.77%,排列降为第二位。③脑梗死住院病种,从2003年的第八位逐步上升到2012年的第一位,构成比由3.51%升到39.26%,增加了11倍以上。④2003-2008年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排在住院病种的3~5位。2012年脑出血住院患者增加明显,已跃居第五位取代高血压。⑤临床发现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和胆囊炎的急症患者住院逐年减少,慢性疾病患者的住院逐年增多,特别是老年性痴呆患者,2012年老年性痴呆已进入住院病种的第七位,并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⑥住院数量减少,床位使用率下降。

住院病种变化的原因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手术项目,规定不能临床用血,这样使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消了手术室。对医疗设备投入、医疗检查项目和临床药物品种的使用都有规定,客观上限制了医疗业务的发展。原先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外科手术住院或医治的急性重症病人都转向二、三级医院,导致住院病种的变化[2]。同时上海市制定了经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优惠政策[3],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使用社区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的,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进行“六位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4]。这些大大影响了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原张江镇卫生院住院病种的改变。

样本的选择

探讨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抽样应该选择最初的状况和最后的状况,以及中间有代表性的状况。作者选取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住院病种作为统计样本,恰如其分代表这三种状况。本文的第三作者陈秋雯,曾对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特点作过讨论[5],并发表了研究文章,也是本文将2008年作为中间状态样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

10年间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张江镇卫生院转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一历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病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及临终关怀住院病人增多。住院病种的变化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护理与康复等工作,提出了适应性变化和调整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张少虹, 韩建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9(5): 334-335.

杨金禄, 李萍, 李永健. 上海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现状及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9): 2 247-2 249.

陆勇, 冯学山. 上海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运行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卫生资源, 2011, 14(6): 435-437.

高艳杰, 王裕明, 刘彩云.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5): 2 876-2 87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功能,更好地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提升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现就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

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为重点,综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切实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能力。

二、规范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

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为目标,加强对现有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两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努力改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

1、机构设置规划。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行政区划等综合因素,每个乡镇(街道)设立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乡镇为单位,按居住人口城区每5000—10000人、农村每3000—5000人设立1家,并实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进行合理设置,原则上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1.5公里范围内不设置村卫生室;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较远且规模较小的行政村,原则上一个行政村只设置1家村卫生室,对因历史原因形成一村两室、一村多室的行政村,应规范整合,逐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业务用房建设。人口在2万及以上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人口2万以下的,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村卫生室由村集体提供医疗业务用房,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建筑要求功能分区合理,流程科学,统一标牌标式,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3、基本设施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线机、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温消毒设施,以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必要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应配备心电图机、血糖仪、治疗推车、急救箱、供氧设备、电冰箱、中医、消毒和计算机等主要设备;村卫生室配备必要的基本检查设备。

三、加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力度

市财政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基本设备的配置等。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扩建工程项目由市卫生局、财政局、发改局会同乡镇(街道)统筹安排,原则上优先安排急需改造的农村基层卫生院。按照新建、扩建建筑面积每平方米800元,改造装修每平方米4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资金由市和乡镇(街道)两级财政分担,按一、二、三类乡镇(街道)财政情况,市财政分别补助55%、65%和75%,乡镇财政分别补助45%、35%和25%,并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2、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设和改造的责任主体为各乡镇(街道)政府。对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验收达标的,市财政每家补助10万元;由乡镇(街道)或村提供业务用房进行改造装修后验收达标的,市财政每家补助5万元,不足部分由乡镇(街道)投入。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达标扩建改造的,财政补助按第1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改造标准和办法执行。

3、对现有租用房屋开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市财政给予租赁资金60%的补助,其余40%由所在乡镇(街道)财政补助。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要求新配置基本医疗设备的,由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业务量的高低分别补助30%、50%,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补助60%。

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全面实施基层卫技人才的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卫技人员的实践和理论培训。积极推行聘用制、岗位考核制,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制,激发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1、推行社区责任医师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人口的要求配足卫生技术人员,原则上每1500人左右配备1名社区责任医生;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不少于3名,逐步建立起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理等人员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

2、建立医学继续教育制度。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加强对现有医务人员包括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等转型教育,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招聘制度。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服务工作,从20*年起,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招用大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前3年市财政按每人每年1万元补助给单位,表现优秀的可优先招考录用为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的专业人员,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订。

4、建立乡村医生考试聘用制度。定期对从事村卫生室医务工作的乡村医生开展考试考核,对不合格人员逐步予以淘汰。

五、完善市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制度

鼓励市级医疗机构到农村、社区设点设站或实行联办、委托承办,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实行统一规范的诊疗服务,以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实力,提升服务品位。组织实施“市级医院牵手社区行动”,市卫生局要统筹安排市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援医院要经常性地了解、掌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通过巡回医疗、会诊、开设专题讲座、接受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逐步推广适宜技术和适宜项目,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完善,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职责需求,确保支援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