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疾病预防体系建设

疾病预防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疾病预防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疾病预防体系建设

疾病预防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1-45-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非常重视。疾病预防体系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这种体系在疾病预防控制、突发事件应急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工作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他既承担着政府部门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同时又兼有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职能,他需要不同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同时也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但是,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分工合作机制,基层普遍存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能力建设不足而又承担过多指挥与协调责任,使得各个部门之问的工作职责不能落实到实处。

1.2应急处置能力滞后

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经济的飞速发展,传染病的种类、类型不断出现变化,这就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非传染病危害,如食品、饮用水安全,环境、职业危害等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机制,加大设施投入,加快设备更新,增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能力。

1.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业性强、危险性高、责任重大,需求德才兼备并具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的工作者。但是,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过程中过多的缺乏专业人才,很多疾病控制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都大大抑制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展的步伐,再加上经费、编制等问题,造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难以引进拔尖专业人才。总体上来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性人才,急需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比较丰富的疾控队伍。

1.4多头管理模式

图1显示,多头管理模式造成管理的松懈及混乱,卫生局内部就有妇幼科、防保科、红十字会和医管中心4个部门,存在重复及交叉管理,布置任务及考核时间独立,缺乏有效的考评体系,多头管理的弊端,使得基层医院工作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

2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建议

2.1整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能

为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稳步发展,各级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对相应的职责进行调整。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明确和完善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对工作中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即归类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如:(1)避免了职责重复,浪费资源;(2)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2)提升工作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2.2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组织管理。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与相应职能应急小组,全面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保证各路专业技术人员能第一时间在突发事件现场集结。(2)应急人员应该加强培训,提高现场处置水平。(3)完善工作程序并定期组织演练。各职能部门根据常见突发事件,如: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等提前制定工作程序并定期组织演练,使应急人员能够临危不乱,从而提高应急能力。改进慢性病管理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慢性病防治的管理。首先,应该以民众健康为核心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向人们宣传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对对慢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其次,应改进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使得慢性病管理机构工作能落到实处。最后,要善于运用各种资源,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提高管理效能。

2.3构建专业技术队伍

疾病预防控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为了系统建设疾病预防控件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应储备高素质。

培养和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建立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专业技术队伍。各个职能机构应该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对人才进行优化、重组,尽可能的引进高素质、专业型领人才,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力,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疾控应急处理水平,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自从自2003年非典发生以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加强了疾病控制预防投资力度,虽然取得了成效,但是经费问题一直存在。为了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发展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引起重视,建立健全的经费管理制度,使得疾病预防控制管理能够有一个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对疾控工作公益性活动等进行深入落实,从而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2.4加强对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健全和完善预案体系

加强SARS、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等传染病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施行,同时注意事故灾难类、自然灾害类、群体性心因事件等预案体系的制定。协调和衔接各类工作,实现预案的动态管理。

2.5做好物资、经费储备和应急装备配备,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物资、经费的提前储备至关重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必须建立起来,制定科学的应急物资储备录、储备计划和调拨、更新、报废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

2.6加大卫生应急检测检验设备的投入,提高卫生应急检验能力

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必需更新实验仪器设备,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

3结语

疾病预防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上海疾控中心”)在信息化建设上按照国家和本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路,结合自身工作长远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人员和工作基础,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上海疾控中心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疾控中心搭建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体系构架,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常用数据标准建设,实现“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的数据管理模式。在全市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过程中,推进了基于健康档案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管理和业务应用重点项目的建设与推广。与此同时,上海疾控中心还进一步建设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综合利用和信息服务的基础平台,开创“体系比较健全、网络进一步强化、应用系统不断开拓、信息利用形成基础”的良好局面。

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

结合现阶段的相关工作,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袁政安向记者介绍了上海疾控中心的建设成就。他表示,上海市已建成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虚拟专用网络(VPN)系统和基于专线网络的远程视频会商系统上海节点;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监测点医疗机构均已接入基于政务外网的全市公共卫生专用高速宽带网络,另有疾病预防控制专网作为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互连的冗余备份线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上海市“一主三辅”卫生数据中心的骨干节点以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信息平台上海地区的主干节点建设也基本建成。

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GIS应用项目、学校因病缺课情况直报系统、世博园区异常情况预警与快速响应信息系统等的建设与实施,使得上海市传染病信息的报告与监测、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传染病突发疫情的控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与管理业务逐步成熟和完善的基础上,上海市建立并实施了以出生人口统计、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登记、肿瘤病例报告、社区糖尿病管理、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职业病预防等独立的业务信息系统,有效保障了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存储,为数据的后续利用与分析,提供决策支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成为“公卫”系统典范

作为《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于2006年9月正式签约启动,该项目由上海市卫生局牵头建设,相关医疗卫生部门协同建设,历时三年建成。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项目包括1个网络安全平台、4个数据中心、1个指挥中心、4大核心数据库、5大应用支撑平台、5大应用系统等重要内容。系统设计优先考虑应急处置,但同时兼顾日常预警防控所需。该项目核心内容可简称为“244”。“2个网络平台”,即:一是覆盖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网络平台,该平台连接全市600余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二是连接全市公共卫生体系核心应急处置单位和主要医疗救援单位的网络平台。该平台连接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市属主要医院。“4大数据库”,即:医疗业务数据库,疾病控制数据库,卫生监督数据库,卫生资源数据库。“4大应用系统”,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中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由上海市疾控中心负责规划和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子系统、疾病报告与监测预警子系统、中毒控制管理子系统、实验室管理子系统及疾控业务系统综合信息平台五大子系统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子系统及与其相关的传染病报告预警、急性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消毒等业务模块,中毒控制子系统、实验室管理子系统及卫生人口统计模块等已进入正式运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在上海市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信息化水平。袁政安介绍说:“疾控中心既有国家直报系统,也有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应用系统。信息化使疾控相关业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例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正式运行后,市、区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监测点医院共计270家医疗机构都已使用该系统上报和处理数据。通过系统的全市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信息化水平。”

与健康网互动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化应用稳步推进。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五大卫生、计划免疫、突发应急等各类业务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保障了疾病预防控制相关业务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存储,为数据的后续利用与分析,提供决策支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提到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与上海市居民健康信息网的交互,袁政安介绍说:“疾控业务平台是上海健康信息网有机的组成部分,是行业应用平台,疾控业务平台通过缓冲数据库与市级健康档案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使疾控业务系统能够通过调阅电子健康档案,获得居民的基本信息和既往诊疗数据,并推送健康管理信息进入电子健康档案,即疾控业务系统既可以从健康档案获得数据加以利用,又给健康档案提供数据,最终形成一套以居民个人信息为核心的完整的包含所有既往健康数据的电子健康档案。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开展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传染病、公共卫生等事件的发现、报告、诊疗、随访、干预全过程信息的动态管理,达到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和动态管理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展居民健康档案的业务及人群覆盖面,促进居民健康档案的可持续发展。”

迎难而上不断发展

袁政安在采访中也表示,虽然上海疾控中心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第一,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整体架构未完全构建,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梳理和整合,难以实现市、区、社区的三级互动,难以满足多重用户的(条、块)需求;第二,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标准体系亟待规划和建设。这主要体现在业务标准、信息标准、业务信息系统结构即技术标准均不统一,导致已建成的业务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未形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产生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既增加了基层的工作量,又使得系统的推广应用难度增大;第三,应急机制和应急资源信息化建设没有跟上,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系统成了“无本之木”,应急响应、调度、互动一体化程度削弱。同时,现场数据采集、检测、质控等业务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不够,使得现场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将现场全部信息反馈至后方,后方也不能及时对现场人员进行技术支持;第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采集,“轻”利用。运用信息化手段,大量疾病监测、管理数据可快速收集、汇整,但对数据如何利用和共享还仅停留在数据查询、制作报表等形式上,不够深入;第五,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形式较为单一,始终未与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

当记者询问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时,袁政安表示,上海疾控中心将按照上海市在卫生信息化方面的整体布局迎难而上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他说:“我们计划将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些困难:建设面向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管理平台,促进三级工作网络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升现场处置和应急响应的信息化水平;扩大疾病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信息化范围和方式,增强对疾病流行的分析预警能力;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程动态管理;深化实验室信息管理,促进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建设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一体化管理平台,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社会服务能力。”

未来工作落脚“标准”和“平台”

袁政安在全面系统介绍上海疾控中心的工作后也与记者畅谈了信息化建设未来的重点和落脚点。

第一,在构建覆盖全市的“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体系时,要着力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常用数据标准建设,指导和规范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市级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构建“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的信息网络运维管理模式。

疾病预防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本文来源于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1、以加强设施设备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办医条件。一方面要改善办医环境。要通过对上争取和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新建一栋住院处综合楼,改善就医环境。同时,要积极谋划借助外力促进医院发展的思路。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配齐配强医疗设备,完善服务功能。今年要投资200万元引进CR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提高检验检测和诊断能力。同时,要加强沟通,积极对上争取3台120急救车,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

2、以抓好医务人员的培养为核心,切实提高医疗队伍素质。一方面要开展岗位练兵。在科室之间要经常开展业务比武和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医务人员学习、钻研的积极性,促进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继续开展人才培训。要确定科室带头人、科室攻关课题和重点培养对象,下达专业任务,以老带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同时,要鼓励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做好同省级医院的沟通与联系,聘请专家、教授到绥讲学、会诊和示范手术,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

3、以建设文明医院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一要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实行医务公开制、一日费用清单制和住院患者告知书制度,充分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同时,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联系,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二要继续开展“十佳医生”、“十佳护士”等评比活动,设立文明建设试点科室,以点带面,以先进促后进,促进医德医风的转变。三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健全社会特邀行风监督员和单位内部兼职纪检监察员两个纪检监察网络,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和意见簿,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随时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发现违背职业道德、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从严处罚,以儆效尤。

疾病预防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上海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上海市将初步实现居民普遍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初步建成亚洲医疗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以来,上海市卫生局提出“构建形成卫生信息服务、电子政务、远程医学为核心内容,覆盖全市卫生系统的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系统,使信息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应用水平以及卫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居全国领先水平”的工作目标。

《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年)》中提出:上海在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构建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城市安全的屏障。并在卫生信息工程建设方面强调:在重点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同时,进一步加强区县CDC建设,提高区县CDC在危险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预防机构建设,健全全市预防控制网络,有效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2003―2004年第二季度,按照“分级管理,资源共享”原则,建成覆盖全市卫生系统公共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和市、区县二级网络,保留与外部机构通信及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市卫生局负责建设连接市卫生局、市CDC、卫生监督所、市级医疗机构专用网络;区县卫生局负责建设连接区县相应单位专用网络。相关部门、各区县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及信息化成果基础上,建成相互关联资源共享的人口信息、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疾病监测、卫生监督、医学情报等六大数据库。市卫生局负责建立指挥决策、监测预警、突发事件报告、应急处置、资源保障、专家咨询、公众交流等七大应用系统。

1 黄浦区CDC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上海市黄浦区CDC是在黄浦区卫生局行政领导下,在上海市CDC业务指导下的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环境下,中心进行了信息化一期建设。目前运用的管理及相关信息系统为中心办公自动化软件、中心门户网站、信息化业务及决策平台、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建)、各业务科室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目前运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为传染病、慢性病、五大卫生、信息四大类。传染病方面包括突发应急处置、防疫、计划免疫、性病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消毒病媒等几大部分。

1.1 传染病模块

传染病模块主要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此系统主要包括传染病自动预警、疫情日报、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疾病预防控制、鼠疫防治管理、新结核病管理、艾滋病综合防治、中国流感/禽流感监测、救灾防病报告、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出生登记、死因登记、症状监测直报系统。此类业务主要通过传染病等相关条线及时上报业务数据。

传染病系统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外,中心目前在运用的还有上海市CDC控制系统(特别是市CDC传染病现场调查分析GIS软件),艾滋病检测咨询管理、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管理、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接种率监测数据库、风水腮爆发监测数据库。此类系统及时上报市CDC、中国CDC条线监测数据库。

1.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模块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模块中,有社区糖尿病管理、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心脑数据采集等几大系统,均为黄浦信息化业务及决策平台一部分。通过收集社区资料,区CDC审核,报市CDC。同时区CDC分析数据,提出本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展趋势,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背景资料。

1.3 五大卫生模块

五大卫生模块中,食品与营养卫生有全国碘盐监测信息管理平台、上海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营养之星(临床版)等信息系统用于食品与营养卫生日常监测及专项调研;学校卫生有学生伤害个案数据库;环境与职业卫生有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2 黄浦区公共卫生信息化现状

《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2009年)》总体目标提出:进一步加强本市公共卫生体系七大系统的建设。其中,应急控制系统明确提出:第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与全市应急指挥联动体系衔接,加快市和区(县)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建设,实现卫生应急工作的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决策程序化。第二,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依托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充分利用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日常监测信息,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研究,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的预测。

在信息化建设中提出:在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系统平台,加强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规范信息采集,强化信息整合,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应用水平,基本建成网路畅通、标准统一、反应灵敏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促进医疗、预防、保健等居民健康信息的整合利用,实现多档合一、动态更新、信息共享。完善疾病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重点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采集。

2.1 深化四大模块建设,形成公共卫生信息高速公路

黄浦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二期建设项目目前已在筹划建设中,此系统将建设黄浦区公共卫生业务系统支撑与应用平台;公共卫生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完善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软件;建立基于黄浦区公共卫生数据中心的卫生管理与服务平台。

在区CDC业务信息系统中,仍分为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五大卫生、信息四个部分。传染病主要解决开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端口,自主挖掘数据,分析数据,作历年数据分析及预测传染病发病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进一步完善社区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肿瘤管理等软件。社区高血压管理软件,要求做到能及时把社区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范围,及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及时分析管理效果,并能预测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五大卫生中的食品营养模块将完成上海市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两网监测,学校卫生档案软件、上海市学校因病缺课缺勤网络直报系统;环境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要求实时掌握黄浦区饮用水、X射线、公共卫生场所等各监测点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趋势分析;信息方面将有出生、死亡监测点数据分析及趋势分析平台系统;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将完成健康教育的系统管理、信息、业务管理 、分析决策等业务模块功能。

此次完成的业务数据模块和区CDC已有的数据上报及分析系统将构成黄浦区公共卫生数据中心的卫生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纵向(社区、各监测点医疗机构、区CDC、市CDC、中国CDC)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及横向(社区业务平台、各监测点医疗机构业务平台、区CDC业务平台、市CDC业务平台)深度挖取各业务平台数据作分析,为各级卫生部门(防保科、信息科、办公室、各业务科室)、卫生行政领导(各级医院院长、CDC主任、卫生局局长)分析、决策服务。

2.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目前已有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该系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报告与监测预警、中毒控制、实验室管理等子系统组成。从我中心试运行及正式运行情况看,基本能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公共卫生业务和管理水平,构建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信息保障体系要求。

2.3 黄浦信息化业务及决策平台

我中心现已有“黄浦信息化业务及决策平台”。该平台已有传染病、糖尿病、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等信息及决策分析系统,是黄浦区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卫生管理与服务平台的雏形。若在下一期建设中建立突发事件和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资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基础信息、疾病控制、公共卫生资源、社区健康数据库等数据库平台,并进一步深化原有分析系统,加入五大卫生及信息等部分,可深化黄浦区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功能,进一步为卫生决策服务。

3 远期构想

根据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整合公共卫生及医疗信息资源,提升公共卫生及整体医疗水平与效率;深化四大模块、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基于GIS卫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为公共卫生提供便捷、高效地服务。

3.1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黄浦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指挥中心提供及时、有效、科学数据,为各级指挥决策者在应急事件中果断、正确指挥提供帮助;同时其架起的数据交换平台架构更为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提供基础。从而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指挥能力提供现代化辅助分析手段。

3.2 建立基于GIS的区卫生资源信息系统

基本数据处理、查询、统计、报警等系统,包括卫生资源地理分布,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突发事件空间分布。通过图形显示各种疫情和突发事件现场分布。对指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征的突发事件,从整体上分析并图形化展示突发事件时间变化、突发事件空间变化、突发事件人群间过程。利用GIS系统特性,开展复杂空间分析,即空间查询、专题制图、图层信息叠加、影响范围、应急调度、信息标绘、信息保存、信息关联分析。

3.3 整合信息资源,提升整体效率

疾病预防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很高兴在这金秋时节,在即将迎来建国56周年庆典之际,能有这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和大家共聚一堂,同祝**疾控中心挂牌及乔迁之喜。请允许我代表***和全体同仁,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卫生防疫战线上的所有疾控人表示衷心的祝贺。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之所以相聚一起,是因为瞩目已久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搬迁暨挂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这是**,乃至我省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疾控事业又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今天,我们之所以如此的喜悦,还因为**辉煌的卫生发展史上,有我们疾控事业光彩一页,尤其是在预防和控制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等方面,我们做好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可喜的成绩,让我们欢欣鼓舞,正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百姓的生命质量,做出更大的成绩。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是增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关键。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有今天的良好契机,有我们满载荣誉和肩负光荣使命的疾控同仁共同努力,展望未来,再立新功,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