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课程开发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都江堰中学虽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但长期以来,为了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一直执行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划片招生”政策。每年招生分数线平均低于成都市同类学校90—100分以至更多,甚至低于都江堰市获得政策优惠的改制学校60—90分,择优录取优质生源的“县中”模式在都江堰市不复存在。如何解决生源“低入口”与社会期盼的“高出口”这一矛盾,是困扰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学校以如何提高高一新生基础素质为突破口,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
初中升入高中,就如人生迈上一道新的台阶。而大量学习平常的同学进入高一后,随着学科知识量的增加,学科难度的加大,学科思想方法的渗入,学习方法与能力的不适应便显现出来,“两极分化”也就提前到来。如何有效遏制这一现象,科学解决这一难题,为新生搭建一个平稳过渡的阶梯,启迪了学校编写《进阶高一》校本教程的思路。
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实施
2009年5月,学校成立了《进阶高一》系列教程开发小组。设计思路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分科编写。内容框架分别以“中考不考”(因而被初中教学忽略的),但在高中教学中又无可回避的那些知识为主要线索,并围绕这些知识的学习,重点介绍初、高中学习在知识内容上的区别,在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学习方法方面的差异,侧重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侧重于训练思维与培养能力。如《语文》部分,第一章就是“方法篇”,然后才是初中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语言运用艺术”等内容。
在编撰《进阶高一》校本教程的过程中,学校组织了一批具有丰富高中教学经验的名、特、优教师精心设计教程的编写思路、体例,邀请了部分初中学校教学成效显著的优秀教师共同参与、密切合作。认真思考每一个入编的内容细节,仔细推敲每一个思维模式、方法指导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严格审核每一个例(习)题、训练题目的目的、意图与作用。
《进阶高一》:特色校本课程
在《进阶高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一改以往利用暑假举办两周“初升高衔接教学”的传统做法,在高2012届新生入学后,利用开学第一个月全面实施了《进阶高一》校本课程的教学实验,而未急于抢上高中新课程。要求参与实验的学科教师要认真反思初高中教学行为方式的异同,修复初高中《课程标准》间的“裂痕”,缩小初高中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差异,弥补初中学科基础知识的不足,重视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加强学科解题思路的训练,关注学习心理与方法的辅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凸显《进阶高一》校本教程的编撰主旨与突出亮点。并于实验结束后组织了一次测试。通过师生问卷调查了解及与以往各届对比、与该年级在成都市、都江堰市的调研考试和期末统考中,学生进步很大,效果较为明显。2009年都江堰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全都江堰市中考前1200名的“初升高有效生源”中,我校2012届仅占三分之一(405人)。随着该年级教学的有序推进,在成都市、都江堰市的各种教学考核中,其效果优势日渐突出。2011年9月成都市高2012届的“首诊”测试,学生上线人数达到678人;2012年3月成都市的“二诊”考试,上线学生达683人,超过了都江堰市上线人数的50%。按照都江堰市教育局“以入量出”的评价机制,基本实现了由入学时的“低入口”到毕业时“高出口”的转变,刷新了学校“二诊”考试中线上线人数的历史记录。
实践表明,对于教育并不十分发达地区的高中学校,重视弥补生源质量的不足,加强高一新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学科基础的“补救”,对于学生及早适应高中学习,促进今后发展确有重要的意义。
《进阶高一》特色校本课程教材简介
关键词:新课改;不同地区;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物理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是由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提出,其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行政人员、家长和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该课程开发的资源都是学校现有资源。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国家相关政策规范下,互补国家与地方课程,以学校为主,丰富学校办学特色,在学校和教师的带动下,根据学生的相关需求,让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于学生。校本课程开发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重点。校本课程开始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课程发展趋势的相关反思,这个时间学校教师没有注重编制课程的参加,评价工作不注重,这导致了编制者、课程实施者和课程评价者间严重脱节。新课改下,这就要求我国教育部门注重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
一、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情况
首先,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第一,新课改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1、物理课程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要求中学物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2、课程结构注重选择性。中学物理注重学生的兴趣、潜能、自主性、个性化学习,这要求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3、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这需要中学物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4、课程实施需自主学习,方式多样化。5、课程评价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这四点新课改要求,也需要中学物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第二,新课改发展趋势的要求。比如:物理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新课改对物理教师的要求,要求其具备整体课程观、树立整合课程观。
其次,影响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第一,学校环境的影响。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地区中学物理课程更具有适应性,符合学校和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这需要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的共同配合。第二,教师的影响。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引导者,是新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运用课程理论,体现课程理论的价值,这才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有些地区的中学教师没有接受过校本课程理论与技能的训练,缺乏理论、技能和经验。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负荷对校本课程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学校也要非常注意。第三,学生的影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有利于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和物理教师间的对话。第四,考试导向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物理教师注重升学率,忽视了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这需要完善考试方式和评价制度。
最后,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第一,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二,培养和提高物理教师课程意识,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比如说:在物理教师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教育思想等方面进行完善。
二、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不足
第一,物理教师缺乏相关课程知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校本课程既是一个理论性问题,又是一个操作性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其要求物理教师具备课程知识和意识;从实践上来说,物理教师需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根据研究可知,有的物理教师对课本知识了解不透彻,对一些知识点感觉模式,不利于教学;有的物理教师在课时多、任务中、工作重等压力下,不能创新精神;有的物理教师没有专家的指导,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很困难;还有的物理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教师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物理教师为了获得升学率,一味地给学生传授枯燥的物理知识,学生一味地机械性记忆,背诵一些练习题,自身的探索、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还有的物理教师教授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知识僵硬,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等。
第三,课程设置较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更何况对于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他们有不同的需求、兴趣和爱好。单一的物理课程设置,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个体差异得到很好的完善。
第四,物理课程内容体系封闭,没有一定的灵活性。一些物理概念和原理在整个课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不利于教师讲解知识,很难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还有的物理内容陈旧、没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长期以往让物理知识失去了活力,这需要校本课程开发。
第五,学生自身的问题。大部分落后地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功底去做好物理的相关练习题;还有的学生怕学物理;有的学生无兴趣学习物理知识。
三、完善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资源优势
思想政治课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和哲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是由于它涉及面广、联系社会生活密切,所以就决定了它在校本课程开发资源上具有其独特而丰富的优势。如果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能够充分把握思想政治课这一独特而丰富的资源优势,既可以使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也可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拓宽资源领域。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独特而丰富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文本资源优势
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所涉内容丰富,几乎涉及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所选材料生动,运用了丰富的数字、图表、图片和漫画等表现主题;联系社会生活紧密,许多案例和问题探究都来自于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这些丰富、活泼的教材文本上获取校本课程开发的动因和资源。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经济生活》中有关货币的文本介绍,开发有关“货币收藏”之类校本课程;通过《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有关民俗文化的文本介绍,开发有关“世界民俗、风俗”之类校本课程;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有关政府职能的文本介绍,开发有关“了解我们的政府”之类校本课程等。
二、生活资源优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这一要求出发,我们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内容大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的,是对社会生活和学生自身生活的一种提炼和升华。正是由于思想政治课源于生活且生动地再现了生活,所以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为校本课程开发服务。比如某中学开发的校本课程《股票趣谈》、《我是公民我参与》、《民族节日趣谈》、《生活中的哲学小故事》等,其素材都是来自于思想政治课,都是从思想政治课中一些生活化素材中加以提炼而开发出来的,因而都是学生感兴趣和较为熟知的。
三、德育资源优势
【关键词】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依据;开发策略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其狭义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其广义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本文主要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
二、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国家课程由于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间隔较长,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使学校和教师根据科技的发展、工作岗位的变化、技能需求的变动以及学生英语水平及兴趣需要,及时组织和实施新的课程内容。
2.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需求。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多元化,职业变化的加速,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紧扣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校本资源,开发英语校本教材。其次,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源复杂,学生群体的多样性造成依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难以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3.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符合提高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进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就能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要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变,就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三、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开发的依据
1.社会发展依据: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英语素质目标。英语既是人际交流的工具,也是职场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行业、企业越来越需要具备职业英语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英语已成为从业者满足特定职业发展要求的学习工具和必备技能。
2.主体心理依据:高职院校学习者的角色接受心理。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相对较低,学生英语水平整体上薄弱,学习中往往存在着焦虑和畏难心理。不同于高职学生接受的公共英语教育,职业英语强调语言能力与工作环境的内在关联,职业英语的生活化、情境化形成的新鲜感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克服高职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挫折感、疏离感。作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职业英语凭借其所具有的提升就业竞争力、学以致用等特性而赢得高职学生的青睐。
3.教育现实依据: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缺失。我国高职英语教育仍然以公共英语为主体,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与职业英语的衔接和渗透存在着明显不足,教学条件、教学资源与教学效果尚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就职业英语的种类和范围而言,我国职业英语所覆盖的范围集中在商贸、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能源、护理、电力和通讯等专业少有涉足,总体上还不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在深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应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四、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拟定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目标。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的目标是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通过专业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同时利用母语和英语在专业知识领域进行学习、工作和交流。
2.组建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编写团队。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人物和主导力量是教师。有关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各种决定,从问题诊断、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课程设计到课程评价等环节,都主要依靠教师的专业能力,由教师提供意见和参与决定。掌握各种信息和资源,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工形成共识,通力合作。
3.制定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阐述本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位置和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对学习本课程的思路进行必要提示。具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等。
4.确定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内容结构及其特点。①课程内容结构。教材内容的设置应根据学科结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教给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要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使其广度和深度适中。②课程特点。前瞻性、实用性、职业性是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应突出职业导向,化整为零,以零归整,教材的选材和布局谋篇等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
5.加强高职高专英语校本课程教师培训。课程综合化的关键体现教师的综合水平,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能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为数甚少,学校应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五、结语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校本课程是适应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而开发的一种新型课程类型。它的开发是开放、持续、动态的过程,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元整合;学科资源;校园文化;开发渠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92-01
音乐课本是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编者在编排时更多考虑到通用性和适用性,对于地方和学校实际考虑得比较少。校本课程抓住国家审定教材的局限之处,以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为基础,紧扣学生日常生活接触的音乐元素和学习渠道,从而实现课程生本化。
一、整合学科资源,让校本课程绽放精彩
我们在研究初中各科教材时,发现不少学科都有与音乐相关的内容,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相互融合的特性。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科资源之间的互补性,以音乐为基础,以互相促进为原则,在整合中挖掘出音乐素材,从而利用其他学科的导向作用,为音乐学习找到共性的方法,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音乐欣赏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主题,教师可以整合学科资源,借助其他学科的作品表达方式领略音乐作品的意蕴。如语文教材中收录一些音乐的创作过程及听众反应的作品,作者以不一样的视角再现了音乐作品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痛苦的,但音乐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无法再现这些过程,校本课程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促使学生用不同的视角欣赏作品,体会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欣赏方法。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而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资源,学生会在体会过程中理解表现方式。
二、整合校园文化,让校本课程焕发活力
音乐教育是校园艺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今天,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为学生喜爱的特色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平台,音乐作为校园文化艺术节不可或缺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纵观苏少版音乐教材,涉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内容很少,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教师要考虑到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理解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将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活动设计成教材,通过系统的教材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开辟平台。
如学校艺术社团,在苏少版音乐教材上仅提供一些合唱、声乐、乐器等方面的内容,编排时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对社团概念也没有过多涉及,学生想利用教材自发组织兴趣社团可操作性不强。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校园文化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几种操作性强又容易推广的社团活动方式,并巧妙融入音乐元素,使学生对校本课程产生兴趣,因为他们发现教材可操作性强,又实用。如合唱社团,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喜爱的合唱曲目收录,并将合唱的完整词曲编排进去,并对合唱的细节进行注明,学生社团看到校本课程时,就能自发组织活动。又如,乐器社团,教师可以精心搜集学生喜欢的乐器演奏知识,收集学生喜欢的曲目,设计一些乐曲合作演奏的方法,学生在课后就可以利用校本课程自发组织社团,从而让社团活动成为学生提升音乐素养的重要平台。
三、整合开发渠道,让校本课程释放魅力
音乐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抽象性,不同的音乐风格不一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一样,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和音乐基础是不一样的,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教师要考虑到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多元化的开发方式能将音乐教育的美感挖掘出来,学生会在校本课程中体会音乐的情感,感受到音乐对生活的影响。
传统的校本音乐开发形式比较单一,难以突破纸质媒体的影响,但在当前背景下,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很多,教材只是学生接受音乐基础知识的一个渠道,学生在课余时间接触到的音乐元素不再是静态的教材资源,他们喜欢动态的、可视化的音乐素材。因此,在开发校本资源时,教师要开拓开发渠道,既立足静态的文字素材,又结合当前学生喜欢的音乐元素,从互联网、电子作品中挖掘出校本课程资源,让学生喜欢的音乐走入校本课程。如,不少中学生对周杰伦的音乐非常喜欢,他的音乐、舞蹈成为学生课后争相模仿的对象,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现实,主动将周杰伦不一样的成功经历和经典作品收入校本课程。教师可以将周杰伦成功背后付出的不为人知的艰辛呈现,并将他的经典作品收录,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接触到周杰伦的音乐作品,又能了解周杰伦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付出巨大的努力,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想学好音乐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总之,校本课程是音乐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课堂拓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时,要考虑到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结合音乐教材与学科之间的关系,挖掘校园文化的音乐元素,拓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渠道,从而让校本课程生本化,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地方音乐课程资源校本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