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管理办法

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管理办法

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集体财产; 农村财务; 公开工作

农村财务公开指的是村集体采取便于广大群众理解c接受的方式,将村集体的财务状况,定期进行整合,如实地汇报给当地群众,使村集体的财务状况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下,受到广大村民的监督。农村财务公开能有效地促进村集体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农村财务公开将村镇的经济问题与村民一同讨论,一方面,使群众参与到村务管理之中,增强村民的民主管理意识;另一方面,此举可以听取到群众不同的声音,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所助益。以农村财务公开为开端,能够带动建立一整套农村民主管理体制,推进农村其他工作的民主化、透明化、公开化。

1 我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会计专业知识缺乏,根本不能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一般在选举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时,大家只注重当选人的威信,而忽略了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选出的理财小组成员往往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受能力所限,理财监督一般只停留在账务的表层,只能直观地查看单据,了解大致收支情况,很难发现账务中存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1.2民主理财未能真正覆盖到村级整个经济领域,对重大的经济事项的决策参于不够,缺乏参政议事的主动性。如对集体资产的转让、租赁、各类经济合同的订立及重大投资项目的计划制订及招投标等一般由村主要领导或村两委班子决定,很少请民主理财小组参与。

1.3不少村民民主观念淡薄,参与监督的意识不强。当前,随村民外出务工、做生意的日渐增多而导致召开村民会议难度也不断加大,民主理财更难落到实处。有些村根本不按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也不按照规定程序召开例会集中审议,一般都是将村干部签过字的单据加盖审核章了事,或会计拿着报账单到理财小组成员家签字,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签,民主监督变成走过场。有些村虽也按时召开会议理财,但理财小组成员怕得罪领导干部,一切围绕村委会的指示办事,民主监督组织变成了村委会的办事机构。

1.4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与落实农村群众知情权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村把财务公开当做应付检查的运动,把收支情况贴上墙并拍照留念应付完检查后随即揭掉;有的地方搞半公开,只公开主要项目,不公开明细,有的村只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对群众十分关心的重大财务事项比如基建费的支出、承包费的收缴等却不愿作全面、如实的公开;有些地方干脆直接在数字上做手脚,如把村民最关心的招待费问题,分解成几个数字,转换成几个科目向群众作虚假公开,或把一些敏感开支全部列入“其他”一个栏目,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欺瞒群众,逃避监督。

1.5财务公开形式单一、时间模式化。各村财务公开形式基本都是贴在村头的墙上,容易遭人为破坏。财务公开时间固定化,一些重大收支如集体债权债务和财产物资处理、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集体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预决算和工程款的结算审计情况等内容无法做到跟踪连续公示。

1.6财务公开后的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一些村只公开、不答疑,对群众提出的质疑置之不理。未能发挥财务公开的作用,失去村级财务公开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2 做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的对策

2.1 健全领导机制,加强系统培训

健全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机制,村镇各有关部门应采取合理的分类方法,分批对各村的支部书记以及村主任、农村财务公开监督小组组长等相关人员,就村务公开的意义、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针对农村的法律法规以及民主管理办法等等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培训,一方面有助于村干部明确自身权利,使其正确行使民利,摆正自身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引导基层干部转变自身对民主管理观念,明确自身职责,了解自身不足,进而思考今后工作中应该如何改进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与村民一同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环境。

2.2 提高村干部以及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的认识

财务审计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是管理好村内财务,使村内财务走向透明化、公开化的必要途径。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村内财务违法乱纪现象的多寡,做好了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才能积极有效防止财务违规违纪的发生。正是由于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广大基层干部更应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村干部应该意识到村级财产审计工作并不是应付了事,而是对村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促进,做好审计工作,能有效地发现村内财务问题,防微杜渐,帮助我国农村经济更好发展。村财审计工作不是找岔子、抓辫子,而是对村内财务的有效监督措施。

2.3 加强对农经站工作人员的管理,逐步壮大农经队伍

提高农经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农经站工作人员的管理,首要的对其进行政治理论的培训,并提高其业务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农经工作贡献力量。与此同时还需要广泛吸收新人才,不断壮大农经队伍。

2.4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防范风险

要扎实做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最重要的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从而防范财务审计出现问题的风险。乡镇农经站要负责监督各村落实好重大收入事项提前报告制;村干部要严格落实开户问题。统筹落实好各村开户制度,由农经站统一开设总账户,在由其为各村设置分户,杜绝各村私自到金融部门取款的现象发生;各乡镇要自觉上交超额资金,当发现库存现金超额时,要主动将其上交,有农经站进行代管;对发现逃避代管行为的,除追究村主要干部、村报账员责任外,还要追究农经站长和主管会计的责任,从而有效地避免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3 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的繁重。级政府及农经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民主理财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过程,是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管理村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村干部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村财务公开工作虽然存在问题,但若不断完善制度进行改进,必能使该工作扎实有效有序地进行。

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29

1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云南省兰坪县乡(镇)一级均成立了村级财务代管中心,其机构主要设在乡(镇)农经站,由乡(镇)农经员承担相应职能职责,认真执行《兰坪县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管理办法》,实行统一记账、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提供财务公开资料、统一建档、分村核算的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按月、按季度公示,全面实现了电算化管理。但在财务规范性建设上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部分村委会(社区)的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等流于形式,造成农村村集体资产流失,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得不到保障。

1.1管理制度不健全

兰坪县自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管以来,一方面资金管理制度基本上还沿用2010年的资金管理办法。随着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壮大,村级资金不断增加,旧的资金管理办法难以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亟需探索新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村级财务运行机制,从而使财务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少数农经站干部和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遵章守纪意识不强,在村级财务活动过程中执行制度不严格。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乡(镇)、村经济业务发生后报账不及时,甚至出现跨年报账的情形。部分收入未及时入到农经站账户,甚至直接拿单据报账,坐收坐支问题突出;二是部分村委会报账员手内现金余额过大,在换届时,又将上届所移交下届的应收款单据进行入账代管,所代管的应收款有可能变呆账、坏账,一方面挫伤应收款催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占有村委会的资产。

1.2 财务管理监督亟需加强

一是开支审批手续不够完善。少数开支单据或无事由,或无经办人签字,或无审批人审批,或无民主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二是部分票据不规范。部分村组仍有使用三联收据收款或白条单据付款的情况,本应取得正规合法凭证的经济业务,却以非正规票据代替,附件单据缺乏相应的印章或发放人员签章;三是民主监督委员会未能履行监督职能。部分村(社区)民主监督委员会主任与村委会主任为同一人,失去了监督职能,而有的民主监督委员会由于无报酬或民主监督意识不强,不愿参与或不按要求参与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1.3 收支管理不规范,财务公开不完全

农村财务收入主要来源为上级补助、村集体经济组织上缴、村提留、土地补偿款征收等方面,收入来源单一,支出也主要用于村干部补助、平时村级日常事务开支。但由历史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有些村干部法制意识不强,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不明确或未起到民主监督的作用,部分村干部在财务支出上未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规定执行,部分村委会在村务经济业务办理过程中,日常生活开支及会议生活费用金额、非生产性费用过大。在财务公开上不明确公开本村财务活动及账目,怕村民反对或有怨言,影响干群关系。

1.4 历史原因造成旧账处理不及时

部分村委会应收、应付款中部分款项年限太长,有的己达10年以上,大部分应收、应付款已成呆账、坏账;固定资产中含有以往农村电力输送线路、农村通组公路等,按现有“双代管”,不符合列入固定资产的要求,但代管资产或负债资金,没有统一的相关要求及指导,对于日常的代管工作,部份资金长期挂账,却失去实际意义,反而使村委会资产虚增,应付款使村委会负债增加,从而使村集体资产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失去财务管理的实际意义。

1.5 村级财务管理人员配备薄弱,经费紧缺

乡(镇)农经站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队伍力量薄弱,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因工作变动导致业务不熟悉,在开展工作中无法统筹兼顾;另一方面,没有专项的村级财务代管和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工作经费,在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中比较被动,只能按部就班,缺乏统筹规划。

2 规范农村集体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1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委托代管机制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委托代管机制,注重资金管理的同时并重资产、资源管理,出台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资产、资源台账,认真记录村集体“三资”增减变动情况,让村集体“三资”有账可查,有册记载,确实保障村级资产家底清、账册明。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形势下,制定相应的村级财务账户管理制度、库存备用金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细化管理规定,以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以制度管理人,层层落实责任到具体的人和事;切实加强民主理财,强化民主监督机制,让农民群众参与到村级财务决策管理当中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2.2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监管力度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统一思想认识,常抓不懈。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明确职能职责,认真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严格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并针对本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和完善,创造一个干部清白、群众明白的农村财务管理环境。

2.3 加大审计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做好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把村级财务审计监督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作为督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配备专门的农村财务审计队伍,加大审计力度,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审计督查,明确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的经济责任。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

2.4 完善财务清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债权债务化解实施方案

对至今挂账的应收款、应付款、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将部分已形成事实的坏账、呆账进行核实,做好登记处理。制定相关的债权债务清查方案,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处理,该销账的进行销账,该清偿的进行清偿,认真化解村级债权债务,使村集体的资产、负债、账面代管金额真实、具体,从而使村级账务更具有参考性和实际意义。

2.5 加强支出管理,完善财务公开制度

村级财务委托代管中心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时应严格按照村级财务管理的规定对村级财务实行预决算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严格控制每个村委会资金使用额度,启用备用金限额制度,控制大笔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有条件的村可启用预决算方案,并经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张榜公布。在财务公开中,按照村民能明白、能接受、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财务收支情况逐笔逐项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向村民征集意见建议,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行使民利,让农民真正当家做主。

2.6 加强基层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

基层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指导及培训现有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定期或不定的请财务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对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财会人员,加强管理,对有条件的财务人员做硬性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加大对村组财务人员及镇会计的财经纪律、思想素质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2.7保持村级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配备财务代管工作经费

参照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中心和村级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如果确实因工作需要调换的,必须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根据工作要求及人员情况,按实际工作需要调配,并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另一方面,配备一定的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经费,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村级财务清查、清理和村干部任期及离任审计工作,使村级经济活动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村集体经济;会计监督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既有深远意义又有现实意义,不仅关系到我国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且,就当前全球金融动荡形势来说,还担当着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大任。“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监督,是一项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性工作。

一、当前农村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集体账务不规范

调查发现,当前农村财务基础整体水平还不高,一些村(社)干部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不重视开支的一些必要手续:

1、原始凭证不合法。出现白条白单,既没有负责人审批,也没有会计人员审核和证明人证明,仅有经手人签名就可以开支,有的大宗开支无明细,一张证明单据接待费就几万元。

2、资金管理混乱。部分村(社)将收到款项采取部分入账,另一部分存入“小金库”,公款私存,出现报结账不及时,现金账出现赤字。

3、年终没有结账。有的村社由于负债运作,开支单据报销不了,越积越多,进账跨越年度,违反了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要求。

4、会计科目运用不正确,设置不规范。一些会计人员仍然沿袭账制改革前的记账方法。

5、账簿设置不合理。有的村总账、明细账不分,现金账、存款账混记,无法准确反映库存现金的实存数,个别经济条件较差的村甚至正式的会计账簿都没有,致使村里集体资产长期核算不清,出现了一些账目漏记、资产流失的问题。

6、部分村(社)财务年年进行清理,但年年理不清。有的应收款没建明细账,没及时按规定结转冲销长年呆账,从而虚增了资产的总值。有的长期投资款项没法收回,资金沉淀,造成集体财务动作困难,损害了集体利益。

(二)财务管理透明度不高

大部份的村(社)普遍存在财务管理透明度不高,一些地方财务公开内容过于专业化或流于形式,公开的质量和效果较差。有相当部分村(社)的财务公开仅公布资产负债表及收益表,马虎应付,没有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通俗、专项、详细的公布。财务收支只列出数目,如何使用,用在什么地方,没有公布细项,群众难以看得明白。集体资产管理不完善,许多村(社)都制订了不少集体资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致使规章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部分村(社)没有建立资产账,缺乏对资产的清查,出现了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账物不符的情况,造成了集体资产流失。

(三)财会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当前,农村大多数财会人员大都是村两委指定的,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有的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有不少村在会计人员的使用上“一朝天子一朝臣”,会计跟着村干部走,更换比较频繁,造成村财务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差,出现了“断头账”和“年年培训村会计、年年有新会计要培训”的现象。

(四)对村集体会计监管不到位

镇级农经管理部门人员调换频繁,队伍不稳定,部分农经人员缺乏相关业务知识,指导、监管工作乏力。机构改革后,有关乡镇、街道都设了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专门配备了编制。但目前有不少乡镇、街道的经管部门,不是人员编制被其他部门占用,就是人员与其他部门混岗使用,真正专门从事经管工作的人寥寥无几,有的只有经管站长一个人,严重影响了对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造成农村集体资产审计、检查工作质量不高,农村经济合同鉴证管理不能开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体系不能建立。农经部门权威性不够,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在一些地方未能全面开展。村(社)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在一些地方没有成立或名存实亡,无法发挥民主监督的应有作用。

二、加强农村会计监督的措施

(一)加强农村经管队伍建设

要切实强化街道经管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机构改革“定编、定员、定岗”的原则,尽快配齐人员,健全队伍,以保障农村经管工作的需要;要不断加强对街道经管人员的财会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其审计监督能力,同时要注意搞好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管”以后,要防止因街道经管人员发生经济违纪问题,而引发村级干群矛盾升级,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在搞好对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的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分析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村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要大力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广大农经人员、乡镇财政部门相关人员和农村财会人员全面准确地掌握新办法的内容、要点和技术操作要求,切实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还要抓好对农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财会队伍和具有一定监督水平的民主理财队伍,为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财会工作提供人员保障。

积极探索和借鉴实行会计委托(选聘)或制的实践经验,开展会计制试点,实行“村账镇管”,堵塞财务管理的漏洞。切实建立一支稳定的、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的农村财务管理队伍。要完善农村会计的选拔任用机制,实行农村会计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出台的《农村会计执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现行的农村会计进行资格认证,优胜劣汰,促进农村财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建立农村会计任用审批制度,凡农村会计的任用、调换都要经过乡镇、街道或上级部门批准,以稳定农村财会队伍,保持农村会计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强对农村会计的监督,建立农村会计岗位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完善农村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做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各村(社)要认真贯彻新会计制度,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要从资金筹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对外投资、经营收支、收益分配、财务报表、财务档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要认真规范村(社)统一使用农村专用票据工作,做到每一笔开支都要符合制度,每一投资项目都能较好地发挥效益。建立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坚持账款分离,从严控制村级非生产性开支,除招商引资外,村级原则上不出现其他招待费。建立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集体资产的购建、出让、抵押,要按照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程序讨论决定。严格制订和执行预算计划,年终做好决算的制度,并将情况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要履行好职责,严把审核关,实事求是,对集体的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财务制度的经济行为要坚决予以抵制。

(三)加强农村的民主理财监督制度

财务公开是农村民主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保证社员群众直接行使民利,促进基层的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各村(社)要发挥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职能,增强财务公开透明度,提高财务公开质量。做到公开内容规范、民主监督规范。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公布集体财务。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进行专项化细致的公开,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决策权;享有预决算初审权、财务开支监督权和对不合理开支否决权,对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实物进行逐单、逐项审核、签字;未经民主理财监督机构审核盖章或成员共同签字的财务公布表不得上墙公布。发挥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在税费改革中的职能,各区(县)每年要在辖区内组织一至二次村级财务公开工作检查,每年要组织一次以上的村级财务公开工作的抽查督查,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

(四)强化农村的审计监督制度

开展对农农村的审计,是强化村(社)财务管理监督,是提高村(社)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的质量,堵塞经济漏洞,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当前,应做好一些村(社)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

1、规范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统筹、住院报销核算、监督管理。为确保该项资金能专款专用,农经站利用每月审计,监督检查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运行。

2、加强基建工程专项审计。基建工程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是否完善手续是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物业建设的基建工程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完善手续,重点检查是否按中标价及招标说明书的规定签订合同和是否按合同支付工程款,从而及时、准确地核算工程成本。

3、加强对会议制度监督检查,防止借会议之名,造成贪污浪费现象。

4、加强对各村、组集体物业产权的确权及办证工作,确保农村集体财产免受侵犯。在审计模式上应改进原来乡镇审计“各自为战”的模式,适应快速发展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实行“双重领导,以县(审计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后,探索出实施乡镇审计模式,如采取集中审计模式、交叉审计模式。

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第一,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虚设甚至缺位。较多村组虽然设有村民委员会,也大力宣传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但实际往往是由村支书或村长独揽大权,对村财务收支一人审批,一人说了算。由于乡镇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存在职能交叉,村账乡工作推动困难,加之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的机制,致使村干部,牟取私利。各种管理制度,如会计核算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政绩考核制度及人事任务制度形同虚设甚至缺位。

二是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管缺乏力度。主要体现在:账目混乱,会计科目不规范。例如,对用于公益设施建设的上级拨款记入“村财收入”,但支出时记人“其他支出”,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管理手续不全。很多村组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要求设置总账、明细账,存在非出纳人员掌管现金、白条抵库和坐支现象,有的村组原始凭证不规范,凭证摘要用语模糊,甚至经办人、证明人和审批人都没有签字。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虽然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执行等环节有所增强,但在预算编制、绩效考评等环节漏洞百出;财务不公开,监管力度不够,有的村组虽然设置了财务公开栏,但形同虚设;有的村级财务从未经过审计,有的即使经过审计,但审计力度不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不严,会计资料不齐全,难以进行审计。

三是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交接工作不规范。农村大部门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的岗位培训,他们大多只能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有的农村财务人员和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同换届,势必影响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换届时会计人员不愿意移交工作,造成会计工作脱节,移交过程中也无人监交,移交的会计资料不完整,导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村级基层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认识,没有形成财务工作的概念,也认识不到财务工作的重要作用。究其根源,即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对农村财务知识和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了解。其次,村组忽视了对基层会计人员的重视和培养,从而影响了会计人员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轻农”观念的存在也致使村组尤其是财力弱的村组很难留住既有学历又有会计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最后,县、乡镇的审计部门未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加上部分农村宗族派别势力使群众不敢监督,以至于农村财务监督不到位,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第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为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各级农村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搞好。县、乡镇党委应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通过宣传、培训,引领村干部和村民充分认识到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发挥资金使用效果、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利益等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乡镇财务核算中心。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到控制、调整,全面细化村级预算,严格按程序增强预算约束力。通过预算实现“分散权责,集中监督”,防止村支书或村长大权独揽,以体现“权力共享的分权”之管理哲学思想。根据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村账乡业务,严格实行“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实行村账乡业务时,坚持“三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村委会审批权)不变原则,规范资金运作方式。同时,取消各村组银行账号,收入全部纳入乡镇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实行报账制管理;取消各村组白条和自治票据,统一票据管理;取消村组会计和出纳,只设一名报账员。将所有村级财务都纳入乡镇财务核算中心。

三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相关制度,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并根据村组实际情况及其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产保管制度、票证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群众监督制度、奖惩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制度过硬,奖惩兑现,用制度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资金安排上应坚持“增收节支”和“量人为出”的原则,杜绝各种不合理的开支,厉行节约,尽量减少非生产性开支。

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一、要完善好一个机构。财政所、农村经营管理站合并后,要依托财政所,规范设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单独核算权不变的基础上代管村集体账务和资金。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应设置中心主任、中心总会计、中心总出纳、电算化操作员、档案管理员、票据审核员等岗位。为各岗位配备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身体健康、具有会计证的专业人员担任。会计服务中心的各岗位的工作人员,作为一个团队,要求业务熟练、服务热情、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密切配合,以达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二、要坚持好三项原则。一是坚持村级理财机制不变的原则。资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审批权仍在集体。会计服务中心严格依法管理,履行法律程序,健全规章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形式平调、挪用、折借村集体资金。二是坚持村级法律责任主体不变的原则。保持以村为基本核算单位不变,一村一账,分别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项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仍由村级组织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是坚持高效、快捷服务的原则。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及时向村反馈有关财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作用,体现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积极营造便民环境,搭建便民平台,落实便民措施;加强效能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三、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会计中心与财政所关系。会计服务中心是以财政所为依托成立的,是财政所下属的法人组织。会计中心与村签定协议,依法形成契约关系,自行组织财务业务,财政所对会计中心负有指导、管理和监督责任。二是会计中心与村报帐员的关系。二者是业务分工合作的关系。作为村级报帐员,要行使原村出纳职责,办理村日常零星收支业务。发挥村与会计中心联系纽带作用,上传下达,办理会计中心无法或不宜担负的应急业务。三是会计中心与村委会的关系。会计中心代管农村集体资金与帐目,是以国家有关政策为依据,以双方签订的委托协议为基础,以确保集体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处理权、财务审批权不变为前提,达到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的目的。四是会计中心与审计监督部门的关系。推行农村财务委托是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的有效途经,对农村财务活动的监督过程由帐后监督延伸到帐前乃至事前审计监督。会计中心的业务活动同时接受县乡农村审计监督机构的监督。以确保其制度健全、核算准确、业务规范、帐目清楚、资金安全,切实维护村集体组织的全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