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行发展规划

高行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行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行发展规划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共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样也是推进**规划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紧密结合**规划工作实际,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形成了八点共识: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拓宽规划思路,转变规划理念。只有在规划理念上胜人一筹,才能在城乡发展上先人一步。为此,要进一步树立科学规划的理念,深入开展规划战略研究,对人口布局、空间布局、交通布局、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城市文化特色营造等问题进行持续动态研究,促进城乡资源配置最优化、利用最大化。着重研究**与周边大城市的交通关系和产业关联度,谋划大交通体系和特色产业的集聚空间,营造新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树立绿色生态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改善和保护全市域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城市形象。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城市的科学发展首先要有科学的规划作为蓝图。规划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行者,也是城乡建设发展的引领者。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保增长、快转型、促发展”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地发展。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规划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要确立“人本”思想,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存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讲科学、重规律、谋全局、想长远,促使规划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切实维护城市的长远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规划实践最大化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城市和乡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发挥规划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公共政策作用,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重点要统筹安排城市和村镇布局,统筹安排人民生活、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集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规划过程中深入实施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依据产业特色,科学调整生产力的布局,促进人才集聚、产业集聚、空间集聚,营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实力。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依法管治。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章程,既有法定的强制性,又有执行的周期性,一切建设项目必须在规划的框架内进行。因此,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关键在于规划的真正落实。必须依法开展城乡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各项规划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监管,确保城乡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进机制创新。规划机制创新,是推进规划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规划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创新规划编制体制,加大设计市场开放力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规划编制质量。进一步完善规划审批机制,细化规划会审、规划公示和听证机制,促使规划项目审批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阳光规划。进一步严格批后监管机制,实现全程技术监管、逐层逐步核验,确保规划落实不走样。进一步健全违法建设查处协作机制,密切与建设、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协作,推进联合执法,切实遏制违法建设行为。进一步健全城乡规划考核机制,落实奖惩措施,增强规划考评比重。进一步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适度推行竞争上岗、择优提拔,营造有作为就会有地位的工作氛围,尝试建立绩效工资制度,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队伍建设。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规划人才队伍是服务**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利益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规划工作从方式、体系、内容、领域和特性都已发生了变化,正在逐步从物质规划到综合规划、技术领域到非技术领域转变,这些都对规划人员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规划工作者不断加强学习、转变理念、优化服务,创新举措,切实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统筹兼顾的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为服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党的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路子。尤其是规划局成立以来,局领导班子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更加富裕和谐秀美新**、打造“三个一流城市”的战略目标,健全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调控作用,使规划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1、以先进理论为导向,规划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规划处于“龙头”地位,是政府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手段。城市发展的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理念和眼光往往决定着所在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因此,我局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系统学习现代城市规划的最新理论、基本知识、法律法规,认真吸收借鉴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努力做到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水平建设和发展。同时,为让更多人了解规划、遵守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我局结合《城乡规划法》实施,广泛开展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大力普及城乡规划知识。举办形式多样的规划法规知识讲座和业务培训20多场次,规划网站年均点击率达3万多人次,年均咨询建议300余条。市民的规划法规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对规划的关注和支持度不断攀升。

2、以引领发展为理念,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要实现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根据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相继开展了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到城市总体规划、各镇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工作,开展了市域建设与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类控规、详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及村庄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规划编制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中心城区控规总面积达113。72KM2。规划编制的数量逐年增加,近三年来,共编制完成市级各类重要规划60多项,配合编制专项规划28个、村庄规划152个。仅今年,就编制完成市级各类规划21项、指导完成镇村规划75个,规划经费投入1500多万元。《2008-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省政府审批,10个镇总体规划成果和《城市水上交通旅游专题规划》等5个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编制完成宁杭城际轨道交通站前区控规等各类控规、详规12个,指导完成村庄整治规划50个,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3、以改革创新为手段,规划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规划设计竞争机制不断健全。通过完善规划编制招标、邀标及委托管理机制,逐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加强了与高资质、讲诚信的规划设计公司的联系与合作,有效提升了规划设计水准。二是规划论证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健全了由规划委员会、专家评审会、市民顾问团组成的规划评审组织,基本形成了“政府决策、规委审查、部门把关、专家咨询、社会监督”的规划评审管理机制,提升了规划方案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三是项目审批机制不断优化。建立了重大规划项目设计方案会审制度和网上逐级审核审批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科室间的规划审核协作机制和首接人责任制,优化了审核审批环节,有效提高了规划审批的质量和效率。2008年共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10份,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01份,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953份,办理私人建房规划许可证283份,办证率由2006年的74%提高到去年的81%。

4、以阳光规划为目标,规划监管进一步加强。一是狠抓规划公示。进一步完善了规划和项目方案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公开查阅等操作程序,健全了网站公示、报刊公示、工程现场公示等操作举措,切实增强了规划的透明度。二是健全社会监督。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切实履行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制度。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广泛征询和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确保规划科学、合理、民主。三是加强项目批后管理。实行项目管理责任人制度,严格把好放线关、验线关、竣工验收关,严格建设工程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规划意图正确实施。四是强化规划执法监察。去年共核查有证建设项目2550只,查处有证违法建设项目26只,查处率达100%,规划执法刚性明显增强。同时,积极响应市宜南山区非法占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梳理规划许可项目,认真排查各类违法建设,为全市整治行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规划保障。

5、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规划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地形测绘和数据更新工作。去年完成阳羡风景区145平方公里测区1:2000比例尺全数字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完成城区地形图修测7。13平方公里,更新入库2。8平方公里。指导督促各镇新增村镇1:1000地形图100平方公里,实现村镇镇区地形图覆盖率100%。组织开展“数字**”三维仿真及规划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已基本完成48平方公里区域的三维建模工作,为城乡规划提供了科学的数字支撑。: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完成三项任务:

一是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50所幼儿园、提升改造55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160所村办标准化幼儿园。再创建10所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的“阳光乐园”。积极引进海内外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扎实做好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审核认定和分类规范管理工作。

二是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确保最后一批110余所学校全部达标,实现较高水平均衡发展。对500所已达标学校进行复查回访,进一步巩固达标建设成果。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部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教师流动公寓建设,落实城区优秀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支教项目。

三是全面完成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落实区县特殊教育学校校舍与场地建设项目,完成6所区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和改扩建任务,搞好第二批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送工作。继续对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多种形式的送教上门服务。

抓实四个重点:

一是深化素质教育。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书香校园、健康校园和文明校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深化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和体育艺术“2+1”项目,积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是推进特色高中建设。深化首批特色高中项目实验学校创建工作,推出第二批特色高中项目实验学校。加强特色教材和特色实验室、实验基地建设,搭建一批创新实践体验平台。探索建立特色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特色高中开展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改革试验。

三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体系。推进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程,重点培训100名幼儿园园长、300名骨干幼儿教师和2500名农村幼儿教师。深化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批专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实施优秀校长培养工程,重点培养一批优秀教学校长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完成20名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100名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实施第五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

四是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建立教育督导评估结果与评比考核相衔接的机制。完善责任督学制度,健全教育督导限期整改、回访复查、通报与公报制度。制定和完善我市幼儿园、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标准及督导评估办法。加强专职、兼职督学和教育督导评估专家队伍建设。支持滨海新区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

实现两个新突破: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电子政务应用实效,推进依法行政与政务公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电子政务建设是指与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各级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建设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全省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协调指导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组织协调省级重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实施。

第四条各地级以上市、县、区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协调、建设规划和实施监督。其它各级行政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电子政务建设遵循“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共享信息;统一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注重信息安全,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第二章电子政务规划与投资

第六条省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和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经省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省级行政机关根据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制定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报省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

第八条市、县、区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经同级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有关部门安排电子政务投资时,应当以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优先安排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公共服务、优化社会监管、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以及提高应急指挥能力的应用系统建设。

第十条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电子政务项目立项时,应征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意见,以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意见作为审批的参考依据。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项目评估情况对电子政务项目给出明确意见。

第十一条信息化主管部门对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投资情况进行备案。属财政资金投入的,财政主管部门在安排下达年度投资预算时,抄送信息化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行政机关电子政务项目投资进展情况,由建设单位按季度(其中纳入省重点项目的,按省投资主管部门的时间要求)报送投资主管部门并抄送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应当加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建立业务信息资源库,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应当符合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要求,遵循国家和省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注重应用实效。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应当逐步推广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公文传输系统,提高行政效率。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应用系统的维护,及时更新数据,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第十七条省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级行政机关提供服务。

第十八条跨部门跨地区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必须建立在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之上。

第十九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必须符合电子政务安全规范,充分利用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安全规范,由省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加强政府统一门户网站建设,行政机关应当积极连接和利用政府统一门户网站,加强公众网站的内容建设,及时政务信息,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公共服务。

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应当逐步在公众网站上公布管理事项,实行网上审批,并接受网上监督与投诉。

第四章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

第二十二条行政机关在其执行政府行政职能过程中产生的政务信息,应当以电子化形式向社会公开,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对不能对外公开的信息,也要尽可能在政府内部实现信息共享。政府公开和共享的信息,原则上不得收费。

第二十三条根据政务公开和政府内部信息共享的要求,行政机关凡是与行政许可和政府协同办公相关的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省信息化主管部门依据此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省电子政务基础信息交换目录和信息交换协议。

第二十四条根据省电子政务基础信息交换目录和信息交换协议,行政机关拟定本部门信息公开和政府内部信息共享的内容、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

第二十五条省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建设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共享,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

第二十六条列入省电子政务基础信息交换目录的信息,行政机关必须向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提供交换接口。

第二十七条跨部门跨地区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原则上应由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存储;如有特殊情况,须经省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方可由业务部门负责存储。其他信息资源库由业务部门负责存储。

第二十八条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因业务需要,依照信息交换协议,可通过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共享相关信息资源。

第五章电子政务效果评估

第二十九条为规范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应用实效,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组织电子政务效果评估。

第三十条电子政务效果评估包括事前评估、事后评估和应用评估。按照“科学、公正、客观、实用”的原则,电子政务效果评估一般由第三方机构执行。电子政务效果评估的内容包括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实效性,是否符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要求,是否符合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等。

第三十一条事前评估是电子政务项目在立项前进行的效果评估。行政机关在申请电子政务项目立项时,应同时将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提交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评估。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拟立项项目组织事前评估,评估意见作为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二条事后评估是电子政务项目在建设完成后进行的效果评估。行政机关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完成后,应将建设情况报送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情况,信息化主管部门视实际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组织事后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项目验收的参考依据和财政资金投入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三条应用评估是电子政务项目在运行、应用过程中进行的效果评估。根据电子政务发展与建设情况,信息化主管部门视实际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电子政务项目组织应用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检查、考核和改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以及安排财政资金投入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四条电子政务效果评估标准与实施方案由省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省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第一,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意识。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也标志着作为这个区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北海市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机遇。北海市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港口条件、优越的自然环境等比较优势,被国家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以来,在中央和自治区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经过全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是,这些年来本市所具有的许多比较优势仍未能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城市相比,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开发开放质量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应当增强忧患意识和加快发展意识,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找准发展定位,采取积极举措,推进北海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在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发开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推进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北海由于具备优越的港口资源,1984年被国家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为加快北海的对外开放和开发建设创造了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10多年来北海的港口泊位、航道、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特别是铁山港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仅制约了临海大型工业项目建设,而且影响了沿海港口城市功能发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应当结合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建设铁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要规划要求,敢于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在坚持统一整合开发岸线资源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加快以现代化港口为龙头的基础设建设,充分发挥以港口为核心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效应和综合效益。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统筹北海城区与合浦县城、铁山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合浦—河唇铁路和连接沿海港口的铁路支线,建设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沿海标准化海堤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型灌区灌溉工程,合理规划建设引调水工程,扩大沿海工业园区供水能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推进我市全面开发开放创造必要条件。

第三,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快现代加工制造业体系建设。北海市具有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石油化工、船泊修造、电力能源、新材料、林浆纸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型临海工业的优越条件,但由于未能确立工业主导地位,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带动,目前工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偏低,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都还不强。在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要密切联系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实际,克服自满保守、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着力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思想障碍、机制障碍和难题。结合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紧紧抓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发展的机遇,发挥区位优势,整合产业资源,加快引进扶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现代加工制造业体系建设。在全面加快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海市工业园和合浦工业园建设的同时,要举全市之力重点推进铁山港工业区开发建设,尽快形成以能源、化工、林浆纸、集装箱制造、港口机械、海洋产业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为主导的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增强北海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哈尔滨市道路运输业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保障措施。

1哈尔滨市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坚持 发展 的原则

发展是硬道理。哈尔滨道路运输业的结构调整不应停留在现有的这些道路运输 企业 调整范围之中,而是应该以加快行业发展是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的角度出发。必须在保持行业发展的前提下着手行业结构的调整,用发展的方法解决结构调整中出现的问题,以发展为主题,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

1.2坚持以市场_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在研究和预测道路运输市场需求变化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市场有需求而又供给不足的运输服务形式,努力适应市场需求多层次、优质化和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调整供给结构,创造新的需求,拓展道路运输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1.3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 共同发展的原则

重点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特大型汽车运输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放开搞活中小型汽车运输企业并弓j导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1.4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加快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政企分开,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带动行业结构调整。

1.5坚持发挥道路运输优势的原则

要以有利于充分发挥道路运输机动灵活、覆盖城乡、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以及可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可靠的集疏运衔接服务等特点和优势为出发点,扬长避短,有重点、有方向地进行结构调整,切实提高本行业的竞争能力。

1.6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根据哈市以松花江为界的江北、江北县域和行政区域内各区工矿企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在实施行业结构调整时,坚持从实际出发,体现地区差别,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2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2.1制定道路运输 发展 规划,加强运输市场宏观调控

道路运输发展规划是指导道路运输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哈尔滨市 交通 主管部门可以按照交通部确定的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当地 经济 、社会发展和道路运输市场的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道路运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 地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适应哈市的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并要将其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并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网,抓紧发展 现代 化的主干线快速客货运输系统,同时要根据公路网的建设规划,在区域公路网形成之前,做好区域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2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行业管理

完善的道路运输 法律 法规是经营者依法经营、管理者依法行政的可靠保障。要切实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道路运输法规体系,为国家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力争早日形成以国家统一的《道路运输法》为龙头、《道路运输条例》等全国性和地方性法规为补充、部门规章相配套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使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和行业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确保道路运输业的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2.3加强政策理论研究,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道路运输经济理论和发展政策是指导行业健康发展的依据。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道路运输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等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道路运输经济理论,同时要联系哈市的实际,加强道路运输发展政策的研究,为道路运输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

建立以运输 企业 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快速客货运输组织、物流系统及相关管理技术以及汽车节能和环保技术等的研究,以信息化带动运输现代化,逐步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加快道路运输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道路运输业的贡献率,为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2.4加强职业培训 教育 ,提高行业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