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改进措施

医疗改进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改进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改进措施

医疗改进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在整个医院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医疗质量管理,这是其所有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障医院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得以生存的前提。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注重于某一方面的技术方面,试图通过技术去解决所有的问题,而现代化的医疗质量管理则是在关注技术的同时,从心灵上关注患者,进而促进医疗质量管理的水平,并将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

1对医疗质量的理解

何为医疗质量?从患者的角度看,医疗质量可能就是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对患者所患病症的治疗、心理的安慰、同情等;从医生的角度看可能就是通过采用最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从政府管理者的角度看可能就是医院的工作是否能够达到社会的预期。因此,从不同的角度看,医疗质量会有不同的认识。

狭义的医疗质量内容主要指诊断治疗是否正确、及时、有效;有无差错事故;工作能否及时等。而广义的医疗质量指是否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使患者伤害最小;是否在各个医疗环节上重视期望的收益与亏损间的平衡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从上述内容来看,医疗质量其实是蕴含于医院工作之中,与整体管理质量和效益的结合,其中包含着运用高新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最有效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适用人性化的服务保证工作的质量;促进医院的正常发展等。

2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医疗质量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政府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 政府的相关行政部门是对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的最有效的部门,也是保障医疗质量管理的决定机关。从管理的时间来看,监督可以是事前监督,也可以是事后监督。前者是指行政部门以行政许可的方式决定医疗机构是否具备资质等;后者是指在医疗机构运营过程中对医疗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当前不论事前还是事后,相关行政部门都没有做到有效监督,一方面是因为行政部门的质量管理监管意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医疗行业的复杂,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并不能很好的识别是否有质量问题。

2.2医疗质量管理的思想落后,缺乏管理意识 多年来,我国医院管理存在管理层次多、效率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的弊端。在管理中偏向于经济利益,忽略整体性管理。此外,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并且在出现医疗质量问题时不能积极查找原因,及时的在行业内进行差错分享,结果导致同类差错反复出现[1]。

2.3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能够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对是否存在问题和存在哪些问题及时指出,但是当前我国许多医疗机构并没有制定严格有效且统一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单一的评价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医疗质量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发现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

3改进医疗质量管理问题的措施

针对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及时改进:

3.1强化行政部门的监管作用 前面已经提到行政部门的监管对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水平至关重要,而我国行政部门监管的缺失正是医疗质量管理不善的重要方面,因此,行政部门要做好事前审查和事后检查工作,保障医疗质量管理的质量;其次是提高行政部门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能够真正起到监管的作用。

3.2强化质量意识,更新管理理念 质量管理的基础在于质量教育,医疗机构要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医疗机构内部成立各级质量控制单位,完成员工从被动的执行到主动参与这一职能的转变,从而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各个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3.3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 指标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监督、评比最直观的依据。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评价单个医疗机构的指标,一类是评价多个医疗机构的指标。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广为使用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都是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的分类法进行划分。我国应当积极学习国外的思想,确立统一、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

4结论

医疗质量管理关系重大,而我国医疗质量管理相对落后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当然,这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活动,需要长时间的工作,更需要意识和思想观念方面的指导。

医疗改进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推力轴承;弹性金属塑料瓦;监测;改进

1 传统的推力瓦保护

在立式的水轮发动机中,推力轴承是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具有显著作用,几乎承受了机组转动部分的全部重量(包括水推力),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个发电机的稳定,对于整个运行机组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可以使得推力轴承正常安全的运行,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原因困扰和制约。第一,运行时受力要保持均匀;第二,运行冷却介质要保持正常;第三,运行油干净、无杂质;第四,需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保护和监测方法。其中完善的保护和监测方法是比较关键的部分。

1.1 保护方法

在对推力轴瓦的保护中,通常是利用插入推力瓦的测量温度的电阻对于瓦体进行温度的测量,这样就可以反应出推力瓦的运行状况,而且还可以利用对称的两块瓦体温度进行温度的保护。

1.2 保护缺陷

由于高压油膜在被破坏之后会产生摩擦,这种摩擦现象就会产生大量的热,热量使得瓦面和瓦体的温度不断的升高,随着油膜温度的升高导致瓦面的温度在测量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困难。在传统的技术中,往往是采用测量瓦面的温度去判断瓦体的,这种温度并不能准确的反应瓦面的温度。但是,塑料瓦面导热的性能是比较落后的,在塑料层的隔热中,烧瓦的瞬间局部就会产生高温,这种高温被瓦体吸收之后就会形成较小的瓦体温升。对于瓦体的温度进行监测主要是为了保护,在实际的监测中很难做到测量塑料瓦的真实温度,这样就对塑料瓦的保护作用降低。在传统的推力瓦保护中,范围是比较小的,由于反应的故障不明显,使得瓦体的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这样就不能够很好的保护推力瓦。

2 推力轴承的常见故障

2.1 巴氏合金瓦故障及其特征

在运行的过程中,冷却水和油的循环出现中断,这种情况下会使得推力瓦丧失冷却的功能,瓦温度在丧失冷却功能之后迅速的上升,但是,温度上升时瓦的温度也是比较均匀的;油劣化,假如推力油槽内的油不足或者油中的杂质比较多,这种的情况会使得油质出现乳化,当油膜的强度不断的降低时,这就会把推力瓦的冷却性降低,随着摩擦的不断增加,瓦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当这种现象较为严重时会使得轴瓦磨损;推力瓦受力不均,当推力瓦的受力不均匀时,会出现部分推力瓦的温度过高,压力的变形以及温度的变形就会增大,与此同时,还会使得瓦的压力过大,瓦的温度升高,会使得油膜破坏,之后就会造成烧瓦的现象;单块瓦烧毁之后,如果不及时更换就会出现普遍烧瓦的现象。

2.2 弹性金属塑料瓦故障及其特征

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使用于瓦面平均比压P 不超过6.5MPa,轴向荷载一般不超过50MN,相对线速度不超过40m/s的情况下,由于它的抗干扰以及启动力强等优势,我国对于弹性金属塑料瓦的应用十分广泛。弹性金属塑料瓦具有耐磨损、运行可靠、机动灵活等优点。塑料瓦与镜板的摩擦系数仅为巴氏合金的35%~50%,允许停机30 天内无需顶转子直接起动开机,允许机组转速在额定转速的10%以下进行制动,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少出现故障,但是,主要故障与巴合金瓦的故障是很相似的。在油中含有杂质,由于塑料瓦比巴氏合金更容易受到损害,所以,油杂质对于它的伤害很严重;塑料瓦的导热性能很差,在它的面层中,导热系数是很低的,所以,在瓦表面的热量不容易传递到瓦的内部,当对电阻进行测量时,在瓦体的厚度方面的温度影响就会更大。当一块瓦受到损坏后,并不会使得出现普遍烧瓦的现象。但是,如果瓦面的损坏很严重,就会对于烧瓦造成影响。

3 推力瓦的保护改进

在推力瓦的温度保护中有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缺点,例如,在对瓦的表面进行温度的测量时,不可以进行直接的测量,不可以保护一块瓦的损坏,对于温度的变化规律不能直观的反应出来。对于推力瓦的常见故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便保证推力瓦可以正常的运行。

3.1 每块推力瓦都安装测温点

在推力瓦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推力瓦的数量比较多,并且易发生瓦烧毁的情况,每一次的普遍性烧瓦都是从一块单瓦的烧毁开始的,尤其是在一些金属塑料瓦的事故中,当发生烧瓦的初期,对于其他的瓦影响是比较小的,当把测量点分布到每一个推力瓦上时,就可以把回路进行适当的保护,使得每一块瓦在发生事故时都可以有效的监测,有效的保护了每一块瓦的运行。

3.2 油温度作为推力瓦故障的依据

在推力轴承的运行过程中,在瓦的表面上,高温使得油流被吸收之后带走,假如瓦面的温度升高,就会使得油的温度也逐渐的升高,由于塑料层的导热不好,在出现故障时,热油的温度要高于瓦体的温度,所以,把油的温度升高作为判断故障的依据也是比较准确的。在氟塑料瓦的瓦面上,材料体积要小于瓦坯。在油边都有一定的距离,可以通过这个位置沿相同的方向开槽,把测温元件安装在里面,这种做法可以更加容易的感受油流的温度,这就可以更好的对于瓦温进行监测,从而更好的保护推力瓦。在不同的定值进行设定时,要区别开机以及负荷变化引起的瓦面变化,通过对一定时间内的油温变化监测工作状态,防止回路断线等问题的产生。

4 结束语

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传统的推力瓦测温方法对于巴氏合金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弹性金属塑料瓦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对金属塑料瓦只能起到辅助检测的作用,假使把传统的监测方法作为弹性金属塑料瓦的保护依据,那么,很容易出现故障和事故。

单块瓦的故障事故比较常见,对于运行造成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必须对于每一块瓦都进行监测,只有对于每一块瓦的温度都进行测量才可以使得推力瓦的保护更加的完整。在进行温度的测量时,油温比瓦温更直接的反应推力瓦的运行,所以,油温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推力瓦故障保护依据。

参考文献

[1]曲建俊,梁风,孙守连.弹性金属塑料瓦的特性及应用展望[J].与密封,2011(1).

[2]吴炳良,王建忠.苏联弹性金属颦料瓦推力轴承远行总结[J].大电机技术,2009(1).

[3]赵红梅,董毓新,马震岳.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性能分析[J].与密封,2010(2).

医疗改进措施范文第3篇

一、树立顾客满意经营理念

顾客满意是质量的最终标准,也是医疗服务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概括而言,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满意。这是医疗服务组织经营理念带给顾客的满意状态。

2、行为满意。它是医疗服务组织的全部运行状态带给顾客的满意度。

3、视听满意。这是医疗服务组织可视性和可听性等外在形象带给其内外顾客的满足状态。

4、产品满意。这是医疗服务组织医疗服务功能带给顾客的满意状态。

5、服务满意。这是医疗服务组织医疗功能以外的服务所带给顾客的满意状态。主要表现为,在医疗服务提供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能设身处地的为顾客着想,做到有利于顾客、方便顾客。

二、实施有效的质量策划

目前质量策划的方法很多,对医疗服务组织来说,应用目前最为流行的6SIGMA管理法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6SIGMA是一种突破性管理策略,实施6SIGMA管理的医疗服务组织可通过医疗服务过程设计并监控其改进与日常活动,减少过程缺陷,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经营绩效。医疗服务组织导入6SIGMA管理模式大致包含八个步骤。每个步骤之间并非依次递进的关系,而是可齐头并进。

为使6SIGMA管理能为医疗服务组织创造生机或带来转机,并与医疗服务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必须整合医疗服务组织的战略规划、6SIGMA策略规划、医疗服务组织的质量方针和年度质量目标,才能创造医疗服务组织所追求的效益。

三、再造医疗服务流程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为使医疗服务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因此,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运用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再造医疗服务流程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以医院为例,医院运行流程可分为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服务流程包括医疗、护理核心流程及围绕核心流程的各种技术性、生活性、教育性、研究性支持流程。管理流程包括行政、党务、人力资源、财务流程,内含计划、组织、控制流程。

流程的构成有四大要素。一是人员,即活动执行者;二是活动,人在流程中做了什么,如何去做:三是活动之间的连接方式、起点、终点,串联、并联与交叉,还有反馈结构;四是活动的技术方式,是否使用高新技术及计算机工具。流程的运行效果取决于流程设计、合格的执行人员与适合的运行环境。

医疗服务流程再造一般采取如下步骤:一是思想发动;二是发动员工找不足,大胆提出“再造”课题;三是成立“再造”小组;四是通过新旧流程(图)的比较分析,再造流程。

通过以上步骤再造业务流程,可以实现业务流程清晰化,提高医疗服务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具体表现在:

(1)可以调整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2)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增加收益,实现医患双赢

(3)可以提高救治效果,实现为大众服务的宗旨

(4)可以吸引人才,形成医疗服务组织人力资源优势

四、建立医疗服务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医疗服务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医疗服务质量活动中的各种数据、报表、资料和文件及相关视听信息进行收集、运用和处理的数据化管理系统。

信息是现代医疗服务组织管理的重要资源。医疗服务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为医疗服务组织管理层、业务层提供大量的医疗信息、管理信息和医学咨询信息。这些信息是医疗服务组织管理层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医疗服务组织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高效的医疗服务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是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的重要对策。

医疗服务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由各质量信息系统模块及其流程构成。以医院为例,图1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信息系统各大模块的基本内容。医疗服务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各大模块之间协调运作,实现了对整个质量信息的系统化、智能化和流程化管理。

五、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为了强化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必须确定科学合理的改进程序。依据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及持续质量改进的思想内涵,应遵循如下程序实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

1、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服务质量涉及到许多影响因素,如:医疗服务组织的硬件设施、医疗服务组织的医疗技术水平、医护人员的素质、医疗服务组织周围的环境,患者群体的分类及其教育层次、收入水平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对医疗服务组织是否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医疗服务组织质量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向顾客即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2、构建持续质量改进组织机构

完善、高效的质量管理组织是进行医疗服务持续质量改进的保证,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涉及到许多人都参与的一项系统活动。因此,必须构建一个高效运作的组织机构,尽可能把影响医疗服务组织运作的不同要素协调并控制起来,以达到满足患者需要,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组织自身竞争力的最终目的。

构建组织机构的准则应该是:保持医疗服务组织能够动态的、持续的改进,并形成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良性运作体系。我国医疗服务组织可尝试构建以下组织机构:

(1)医疗服务组织内部构建三级质量管理组织。

(2)医患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即由医护人员和患者以及与患者相关的人员(家庭陪护人员、探病人员等)共同组成,主要是对日常的医疗诊治活动,探病活动等进行有效控制。 (3)构建一个开放式的质量管理组织。主要是通过加强和兄弟医疗服务组织以及国际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交流,多方获取信息,加强同行合作,使医疗服务组织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

3、分析、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现状,确定改进目标及方案

医疗服务组织在建立以上组织机构以后,为了实现持续质量改进,就必须分析和评价目前医疗服务质量的现状。这里的评价应包括外部评价(病人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等)和内部评价。内部评价指医疗服务组织内部自身的评价,主要是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依据医疗服务质量的特殊性,医疗服务组织可通过病案、病程记录、手术成功率、日门诊人数等资料和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判断目前医疗服务组织的质量管理是否已经达到了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通过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有利或不利因素,然后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4、实施改进措施。监测、评价实施效果

按照已经确认的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医疗服务组织应实施全面的质量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应监测改进的有效性和医疗服务组织总体的业绩。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持续改进目标已经实现,预期目的已经达到时,本阶段的改进方才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分析、评价、改进过程,如此循环不断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5、总结改进过程、改进目标及方法

医疗改进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不良事件;不良事件;质量管理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是指在临床实践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和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不良事件,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医疗护理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核心目标,其已经在国际社会上引起高度重视,而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可以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是提升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措施。研究表明,杜绝杜绝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增进患者安全,关键是在捕获发生不良事件信息的同时,通过分析、总结经验,查找根本问题,并进行修正改进,使经验教训共享,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我院自2013年9月开始进行不良事件的监测,共15种类型,分别是跌倒/坠床、意外拔管、工作差错、手术差错、手术差错、饮食错误、用血错误、输血反应、输液反应、用药错误、药品不良反应、公共事件、可疑医疗器械、员工职业暴露伤、压疮、药物外渗。其中药品不良反应由药学部管辖/监测,其余的14项由质管办管辖/监测。现将近3个月不良事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

1.1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我院从2013年9月开始进行不良事件的监测,2013年11月~2014年1月共发生258例。11月份发生不良事件85例,12月份发生不良事件93例,2014年1月份发生不良事件80例,见表1、图1、图2。

1.2不良事件的分布情况 2013年11月~2014年1月发生的不良事件总共258例,其中最多的是用药错误/接近差错,共189例,占73.26%;其次为工作差错和意外拔管,分别是17例和15例,分别占6.59%和5.81%。手术差错、饮食错误、用血错误和药物外渗的发生为0例,见表2,图3、图4。

3改进方法

质量管理办要积极营造医疗安全文化,实现安全共享,鼓励各科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对各科发生的不良事件实行无记名非惩罚式处理,全院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将各科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及时上报质管办。质管办积极组织大家共同讨论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集思广益加以总结,针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总结出经验教训后,在全科医护人员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最终达到全院资源共享的目的。

3.1继续鼓励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发生不良事件后,及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合作,将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质量与安全改进委员会讨论,将个别经验教训作为间接经验教训在全院引起重视。

3.2加强核心制度及医疗工作流程的培训和督查,通过多培训、多督查,提高大家的思想意识和执行力。用药错误/接近差错发生较多,主要集中在临床医生开具的医嘱错误身上,相关责任人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

3.3质量与安全改进委员会应根据发生的问题从源头上、从流程、制度的制定上给患者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安全保障,优化操作流程,与信息部沟通提供合理的工作流程,与设备科沟通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器具、材料或耗材。

3.4加强各种告知制度的落实并签字确认。入院宣教制度、跌倒、压疮高危预警制度、走失高危预警制度、约束带使用告知制度、创伤性操作告知制度等,经常不断为重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指导,能及时有效的传达医院对家属、患者自己的重视和相关责任义务等内容,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3.5加强有管道患者的护理和防范措施落实,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t Safety. WHO Draft guidelines for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and learning systems[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5.

[2]谭琳玲,李亚洁,李洪亮.构建医院安全文化[J].护理研究,2006,20(4A):856-859.

[3]Kohn L T, Corrigan J M,Donaldson M S, et al.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M].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0:1.

[4]罗秀,蒲川.美国的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及借鉴意义[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6):26-28.

[5]An Organization with a Memory. Report of an Expert Group on Learning from Adverse Events in the NHS Chaired by Chief Medical Officer. Department of Health,2000.

[6]马彬,杨克虎,刘雅莉.英国医疗风险监管体系的循证评价及其对我国医疗风险管理的启示[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7):514-522.

[7]Health Care in Canada: The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2004.

[8]Tim Outer bridge. Building Systemic Models for Medical Error Reporting[J].Health Law Journal,2004,12:275-293.

医疗改进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实施意义;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37-01

自我院2006年引入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先后已有160余种疾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五年来的实践,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在开发及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及困惑,因此、有必要对临床路径的定义,实施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变异的跟踪、处理和总结及如何建立系统的跟踪、监督、预警、保障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检讨和总结,以期使临床路径管理更好的实施下去。

1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的定义很多,叫法不一,在这里不一一赘述,综合各定义之长和我院临床路径的特点,最适宜的描述为:临床路径,是医院某治疗专业的一组人员针对本专业某一病种诊断、监测、治疗、护理及康复,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康复计划,它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及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使服务对象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2 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

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临床路径对医疗管理有较好地推动作用,符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的管理要求,是规范医院管理非常的有效的办法。

2.1 规范了诊疗行为:临床路径使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更加适用于医疗服务领域。它作为一个标准的作业流程有效地规范了诊疗行为、避免了诊疗过程的随意性及盲目性。

2.2 提高了医疗质量:由于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设计好用药方案供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来选用。规范代替了随意,因而改善了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预防了错误的发生错,避免了不恰当的处理,从而使医疗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2.3 保障了医疗安全:路径实施后,我院设立了主管院长、医务处、临床科室三级检查制度。定期对照临床路径,检查执行情况。患者入院后,只要属于临床路径管理范畴,医生就与患者沟通预期住院天数,预期医疗费用,要做的相关检查和治疗,使医患沟通更加顺畅,减少了因医患沟通不好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和投诉(这是医疗投诉中比例最高的一类)。

2.4 有效利用了医疗资源、医疗消费更趋合理:临床路径具有理顺医疗护理程序、规范诊疗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医疗安全、缩短住院日期、节约医疗成本、减少病人住院费用等特点。它可以通过“以最合理的收费让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

2.5 提高教学效果:让实习医师获取现代诊治模式的知识。使实习医师更客观了解与掌握疾病的诊治处理。缩短了实习医师在病房扮演角色的时间。

2.6 为管理者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是管理者不仅可以在参与临床路径制定的过程中使路径体现医疗管理的一些核心制度,将一些管理的内容纳入临床路径,是临床路径体现出医院的管理观念,而且可以定期检查结果质量,并可以根据路径执行情况,随时监控各环节的质量;二是定期总结分析评估结果变异,及时发现变异原因,修改和完善临床路径,从而使医疗护理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1]。

3临床路径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治疗单元及管理单元均存在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3.1有些实施单元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理解不够,没有全员参与,学习临床路径,在制定临床路径时没有对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考虑,也没有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和意义形成共识,并认为临床路径不知从何入手进行设计开发。

此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定期后不定期进行全员的培训,二是实施单元的负责人应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极其深刻的内涵,应真正成为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的领头人,三是要定期组织讨论,着实解决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加深对临床路径的认识,真正做到持续改进。成功的临床路径有必要让大家知道, 同时让所有的人有共识, 施行临床路径不是要限制医师的治疗行为, 而是要以一个多数可以接受的医疗行为模式来提醒医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同时增进医疗的质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最后要形成“变抓领导为领导抓,变要为我要干”的局面。

3.2 它使医疗服务凝固化,可能会影响临床试验,限制了医生的自主性及独立思考,会对医生产生消极影响。

在路径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一部分人可能会感到路径减少了医护人员实践的自主性,可能会影响临床试验; 另一部分人可能会采用“简单化”的医疗处置方式执行临床路径, 对医生的工作和患者治疗产生消极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则只是单纯管理手段,实际意义不大等。其实临床路径是专家小组设计的最佳、最具普遍性的治疗护理计划, 避免了由于医护人员水平不同造成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 减少临床处置的随意性,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安全医疗。它是一种常规的指导并不针对某一个医生或患者,而是为某一病种的通常情况设计开发的,用以建立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最佳流程。考虑到疾病的复杂性,临床路径允许有20%左右的病例偏离路径的安排。因此,应加强教育, 强调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出现变异时经讨论后的自主决策,以保证医疗过程的安全可靠。

3.3临床路径在具体实施时,变异较多,执行难度较大,且对变异的记录、跟踪不到位,并缺乏一个有效的记录手段。

详细记录路径执行过程中变异的发生及其处置对持续评价和不断完善路径至关重要。分析变异以帮助改进临床路径。实施临床路径时会产生变异, 即出现的任何可能改变患者住院时间的情况。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发生变异是正常的,是允许的。但在发生变异时, 医务人员必须对变异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记录。变异有正负之分, 正性变异是指虽然不符合路径的计划, 但其发生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使患者提前完成路径。负性变异是指不符合路径的计划, 虽然其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会导致住院天数的延长; 或其发生不合理, 属于管理的失误, 最终导致病人治疗时间延长或费用增加。对于正性变异应积极分析其合理性并在临床运用,对于负性变异应及时纠正和处理, 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变异发生的原因可以有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病人需求所造成的变异。对于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 应认真分析发生原因, 如果合理, 可以作为修改路径的参考; 不合理的应进行纠正, 避免再次发生。对于病人需求所造成的变异, 应分析不同人群对医疗护理服务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而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 如果经常发生, 应作为修改路径内容的依据。

3.4认为临床路径只是再造的诊疗规范,没有开发的意义。诊疗规范是一种诊疗原则上的描述,是一种医学普遍意义上的框架,而临床路径是在参照和不违反诊疗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的特点对诊疗规范的一种细化,它融入了新的循证医学的成果,是一种可实施的临床疾病诊疗详细参考;它是预先制订的诊疗过程具体实施的“医嘱”,执行者必须严格执行。例如,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

3.5 有的执行单元制定临床路径后完成率不高,病人例数较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临床路径标准的制订一定要符合医院实际和患者疾病的客观规律。一定要充分论证和循证, 特别是要作大量临床数据分析, 保证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6 对临床路径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监管、保障机制。在五年多的实践中,虽然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制定了如临床路径管理办法,临床路径药物使用指导原则,药品评审批制度等保障措施,取得了一定管理方面的经验,但还要进一步完善跟踪、监督、预警、保障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今后相应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临床路径有效管理机制的探索,争取进一步完善适合本院的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

4 如何实施临床路径

4.1 领导重视是临床路径方法应用的前提研究和应用临床路径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所以,领导重视是其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决定因素。①医院管理部门的领导要重视。把开展临床路径作为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效率、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②科室领导要重视。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既是CP 流程的设计者,又是执行者,科室领导在实施过程中又要兼任管理者的角色,所以,科室领导对临床路径方法的理解、认可和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所制订的临床路径是否科学合理以及诊疗服务的内容能否顺利得到落实。

4.2 科室积极参与是临床路径应用的关键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参与临床路径的制订,还是诊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他们的参与态度及程度会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开展临床路径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开展临床路径、如何开展临床路径、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应担任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上,从而使所有人员对临床路径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4.3 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是临床路径应用的保证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作为其顺利实施的组织保证,从设计、培训到组织实施乃至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都需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了本研究以及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4.4 持续改进是保持临床路径实施科学性的有效手段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它更加注重过程管理,更加注重环节质量的控制。在开展临床路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临床路径时,必须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思想融入其中,从文本设计到实施再到诊疗流程的修订,按照“制订-执行-检查-修正”循环( Plan-Do-Check-Act Cycle) 的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不足、修订流程、完善临床路径,从而保持其科学性[2]。

4.5 基于HIS 系统的计算机CP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做到上述四条,在临床路径应用基本成熟后,基于HIS 系统的计算机CP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事在必行。

通过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对诊疗过程中继诊疗过程后的实时监控来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实行。在诊疗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一是实时地提供临床路径、医嘱套餐等辅助信息,引导、辅导、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二是针对各过程质控点,对住院诊疗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三是对于不符合路径的诊疗服务内容(变异)进行实时监测、筛查、提示,以促进诊疗行为的规范。在诊疗过程后,利用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对住院诊疗过程存在的各种质量偏差及其原因,进行定期的总结、分析、评价,以反馈控制住院诊疗过程,并促进住院诊疗及CP 的持续性改进。

总之,我们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应适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以利于更好的实施临床路径,真正体现的临床路径的基本内涵。

参考文献

[1] 张新华实施临床路径提高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