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管理发展规划

企业管理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管理发展规划

企业管理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规划;发展变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1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部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渐激烈,财务管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财务管理规划工作也处在不断深入研究的进程中。而传统的财务规划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财务规划工作的发展变迁,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传统财务规划工作的不足

1.传统财务规划以利润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在传统的财务规划中,主要是根据利润形成的原理对利润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用销售收入和经营成本等费用的计量与会计报表的利润为依据进行控制。但是,这种目标显然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充分考虑,因此也容易导致财务决策出现短期化行为,从这一点来说,利润最大化并不是财务规划的最优目标。

2.传统的财务规划缺乏战略性。由于受到利润最大化的规划目标的影响,企业在财务决策和财务行为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短期化,而这种短期化必然会造成财务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产生僵化的思想,因此而导致财务规划成为了一种静态的执行,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于现状的推断,却缺乏对整体发展规律的有效把握。

3.传统的财务规划缺乏完善的系统。在传统的财务规划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系统化特征,但是各个要素的表现仍然存在着静态性和片面性,对于新的政策和决策对财务规划的新要求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传统的财务规划往往是停留在事后的控制与调整方面,却难以对财务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控制,缺乏动态适应和多维管控性。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规划工作发展研究中出现的新特点

1.由短期规划向长期规划的转变

财务规划是企业计划管理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规划逐渐由以往的短期规划向长期规划转变,也就是更加注重财务规划的战略性。为了使传统财务规划的不足得到有效的弥补,目前学者将预算控制与战略管理有效的结合,形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财务规划。当前,受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变动加剧,竞争环境日益严峻,企业必须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实现稳定的发展,而财务规划战略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当前的财务规划研究理论中,大多对财务规划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包括财务规划的系统性和战略性,但这些问题的提出较多地存在于理论层面,仍然需要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才能够将财务规划从传统的框架中解脱出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规划。

2.由单纯增长向可持续增长转变

在传统的财务规划中,虽然包含了增长率的确定,但是仅仅将增长率作为财务规划的一个前提,却并没有将其作为制定财务政策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依据。可持续增长率模型的构建,推动传统财务规划向综合财务分析的转变,同时也更加注重可持续增长的财务规划。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可持续增长率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可持续增长率就是在预先制定经营、债务和股利发放目标比率的基础上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年增长率,如果实际增长率超过了可持续增长率,就必须变动某些指标,通常是债务比率,学者和专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增长率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使得可持续增长率的研究和应用更加深入。

3.由利润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价值管理就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主题。价值管理就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模式,其主要通过对价值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实现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与管理。在价值管理模式下,财务规划也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财务规划研究的目标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价值管理模式下,企业价值的实现不是以单纯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企业价值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是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类成本权衡的结果就是企业价值的体现。我国也有学者对于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企业的价值与资本结构的优化是密切相关的。从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学者提出的三维模式与现代财务规划是相适应的,该三维模式主要是由增长、利润以及风险三个部分组成,但是在目前的研究活动中,对于财务规划的定量模型却缺少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因此企业在财务政策的决策方面,还缺乏全面的价值参考。

4.由静态财务规划向动态财务规划转变

财务规划的动态性指的是财务规划系统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具备针对不同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规划与调整的特征。传统的财务规划中,缺乏动态规划与控制理论的相关研究,企业财务规划的动态性研究视角也较为复杂,但是对于企业动态决策过程中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传统的财务规划中无法对企业动态的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描述,因此财务规划的作用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动态财务规划系统模型的建立,将动态财务规划系统与狭义的动态财务规划的概念进行有效的结合,以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作为财务规划的战略目标,并且使其逐渐与当前的财务政策相协调,促进增长、利润以及风险三个要素组成的三维模式的不断完善。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今天,随着我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风险日益加剧,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越来越成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企业财务规划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因此,企业必须要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财务管理的需要为依据,对财务管理规划进行不断的改进,更加注重财务规划目标的长期性、持续性、价值性以及动态性,以促进我国财务规划工作的持续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激文,王景江.成长性企业财务规划[A].第三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C].2005.

[2]石雅芳.企业财务动态规划系统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企业管理,2008.

[3]李玉萍.广义财务结构论——基于财务关系的研究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2007.

[4]王月欣.战略财务计划:现代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J].现代财经,2004.

[5]杨淑娥,胡元木.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吴中春.企业财务规划研究视角的变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

企业管理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业 人才管理 规范化发展

房地产业有着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以及人才密集的特点,但是从其本质来讲,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市场竞争主要是针对人才的竞争。要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就要拥有高质量的人才,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持续经营。但是现阶段房地产业的人才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人才流动性大,大大影响到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房地产业经营管理现状与人才需求

房地产经营管理的系统性特点决定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其实房地产的经营管理属于一个复杂的、大型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房地产经济基础、估价评估、经纪业务、产权登记实务以及房管员实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因此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要求较高,①需要在企业内部打造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经营管理团队。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越来越明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出人才储备、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比如人才的知识类型不全面、专人人才短缺等。

国土资源有限性与房地产产品结构失衡的矛盾。由于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过快而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不能仅凭空置房过多就做出产能过剩的判断,也不能武断地将房地产业列入产能过剩的行业。房地产业的产能过剩表现在房地产产品结构失衡等方面。城市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但是可利用的国土资源却越来越少。所以,房地产业后续的发展重点在于对房地产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科学的手段解决房地产产品结构失衡与国土资源有限性的矛盾。要解决这一重大难题,就需要对国家相关房地产经营政策进行研究、执行、监督,相应地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迫切。②

房地产业人才流动频繁。导致房地产业人才流动频繁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行业因素。首先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过于迅速,以至于专业人才出现供求不均衡的现象。现在国内的房地产投资年增长率大概在20%左右,而专人才人的增长率只有不到8%,并且一些大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笼络了大部分行业优秀人才,使得人才匮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一些高级人才,比如建筑工程师、规划设计师以及高级营销经理等,更是奇货可居。而在房地产业中不仅开发企业极需人才,其它相关的诸如中介、物业管理等也有相应的人才需求。然而,一些人才培训机构、大专院校等在人才供给方面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正是由于人才匮乏,所以对于在职人员来讲,一旦有机会跳槽就很难不动心。其次,企业间的竞争导致人才流动频繁。对于一些刚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要吸引大量的人才才能保证其稳定的发展,就会不惜代价从其他公司高薪聘请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抬高了房地产业人才的市场附加值,加快了人才的流动速度。再次,房地产自身项目开发的特性也导致人才流动率高。一旦一个项目结束,原来的人员就会转到新项目中去,随着项目开发周期越来越短,新项目上市的频率越来越高,大批人员就会跟着项目“跳槽”。最后,市场分工的不断细化,也为行业内人才流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常房地产行业包括设计、开发、销售以及物业管理等若干大类,从这些大类中又划分出更多的细类,比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中介、贷款服务等等,正是越来越细的分工为人才的分流提供更多的途径。

二是个人因素。具体表现为:首先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由于新项目大量入市,房地产人才跳槽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很多企业招徕人才的主要手段即为高薪诱惑,一些原有企业的福利待遇不如新企业,则员工很难不选择新企业。其次,受个性与事业发展需求的影响。相对而言,房地产业的人才体现出年轻化、专业化以及受教育程度高等特点,这类人群精力旺盛,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更强烈的要求,因此一旦有更好职位或者更多的提升机会,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离职。最后一个原因,员工自身无法融入公司文化,即员工对企业文化无法产生认同感,那么也会离开公司而寻求自己认同的企业。

加强人才管理,促进房地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加强内部管理。往往企业吸引人才的要素除了品牌、经济实力以外,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房地产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力度,对组织结构做进一步优化,实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科学的人才生存环境,势必会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使得人才为己所用。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往往有一笔钱、一块地、一批人即可组建一个房地产公司,由于时间仓促,没有长期的文化沉淀,必然会出现内部组织结构混乱、职责不清等问题,再加上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这种不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落后的管理水平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因此要对企业内部管理流程进行完善与优化,建立起相关的配套制度。具体而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组织结构大致可以归为职能型、矩阵型、事业部型以及战略经营型等四类,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客观评估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战略目标以及行业地位等,再以此为基础选择适用的组织结构模式。此外,还要对企业内部的关系、流程等进行整理整顿,解决岗位职责不清、职能重叠等问题。

规划职业生涯。要解决企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手段,即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要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企业不但要完善自身的薪酬福利体系,创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而且还要注重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与成长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员工自身的职业规划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要放在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方面,跳出个体项目的局限,基于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引导员工分析自身的能力与职业发展规划,评估员工的个人能力与潜力等,为员工提供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其设定职业目标。④

做好培训与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员工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培训,向员工传授更加广泛、专业的知识技能,获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其实很多房地产企业都比较重视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过却忽略了员工综合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且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旦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企业文化的地位就无可取代。虽然并非每个企业都具备强大经济实力与管理能力,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设置相关的课程,通过多种培训方法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其综合能力。在培训内容选择方面,要注意其适用性与超前性,并在结束培训后进行相应的评估,提升员工满意度,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优化薪酬福利。要提升工作本身带给员工的满足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一步优化薪酬福利结构。尽管资金问题是大数多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仍然要采取相应措施,既可以不用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又可以降低员工的流动率。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其一,对薪酬福利结构做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岗位对固定工资、浮动工资的比例做出适当调整,将各级薪酬的带宽适当加大,完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薪酬政策尽量倾斜于骨干人员,对于为企业带来额外效益的特殊贡献人员,要舍得奖励。其二,通过各种手段将经济激励转换为精神激励,这才是控制人力成本、提升员工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据统计,近八成的员工之所以离职,主要是由于感觉没有发展空间,自己有能力却得不到重视等,因此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与平台。此外也可以采取更多的精神奖励,比如公司高层会议可以邀请一些优秀员工参与,或者为某个评选出来的优秀员工提供专用的停车位等。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提高其忠诚度。

综上所述,房地产业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人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持续经营,就必须重视企业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提高人才应用的合理性,通过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可以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高度协作精神的人才队伍,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为房地产业的长足发展及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王秋林:“新形势下房地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策”,《房地产人力资源》,2011年第5期。

②中国房地产人才网专题研究小组:“中国房地产建筑类中高级人才现状解密”,《人力资源》,2005年第3期。

企业管理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当前,世界经济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机械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从国际形势看,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各国政府普遍加大经济干预程度,但刺激政策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从而增加了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加剧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日益增多,新兴国家市场成为发达国家争夺焦点;许多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积极寻求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扩大优势,在高端市场对我国企业产生“挤压”效应。全球正面临着新一轮国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际分工、竞争方式的大调整、大变革。在这场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深度变革中,传统产业、产品要优化升级、更新换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绿色制造、节能环保成为发展方向,高端制造、网络技术、智能制造、物联网、云计算和两化融合等将起到引领作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谁掌握了主动,抢占制高点,谁就赢得了先机。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看到,我国虽然已成为机械工业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制造业强国,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行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依然是不平衡、不协调、难以持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大而不强依然是主要矛盾,尤其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严重制约全行业的发展;产业发展方式主要靠物质与能源消耗和产能的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不强,难以有效支撑结构升级和催生新型产业;行业发展过度依赖传统的加工制造业,现代物流和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迟缓,使企业的内在动力不足。加之,过快的产能扩张和“同质化”的重复建设,导致同行业在中低端领域过度竞争,造成自我积累的严重下降;尽管许多主机的制造能力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与主机配套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市场急需重大装备制造的“瓶颈”,在世界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国内经济总量增加,经济活动更趋多样化,国内外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且互相影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产权结构日趋复杂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和投资主体,其利益诉求差异较大,各种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错综复杂;我国已进入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发展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企业效益不断摊薄;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将从反危机为主转向保持经济正常运行,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不可避免地要逐步退出;国内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性日趋显现,国家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逐步从软约束变为硬约束,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塑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面对日趋复杂和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全行业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判断形势掌控发展的主动权,深刻认识到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现状还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重经营、轻管理”、“一白遮百丑”等思想倾向;“闲时紧、忙时松”、少研究、少投入及水平较低等管理行为;机制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等矛盾问题,已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行业、企业的发展。在新一轮抢占制高点的竞争中,新的管理思想理念,新的管理模式方法将不断推陈出新。管理也是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已越来越被企业所认同。加强企业管理,实现管理创新,在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管理的促进作用,成为了各行业、各企业特别关注的重要课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

提交会议讨论的《机械工业“十二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的建议(审议稿)》(简称《规划建议》),是中机企协根据《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组织专门力量,历时一年多,深入调查研究,从我国机械工业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现状出发,几经讨论修改而形成的。《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方针、12项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是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机械工业行业企业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的。这个规划建议体现了《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和未来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相信经过会议审议,并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加强企业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我们下一步工作,将主要按照规划的设想和建议,进一步细化,并认真抓好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

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

2010年初,总书记深刻指出,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就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阐明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实现管理创新,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是主线,管理创新是重要环节,三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加强企业管理,实现管理创新,不再是“可有可无”、“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软指标”。各级领导一定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高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快解决好企业管理观念落后、战略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要本着“向管理要效益、抓管理保发展”的思想原则,把建立企业内生增长机制与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有机统一起来,切实把企业管理这项攸关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作为重要战略摆到议事日程,加强再加强,真正变成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要自觉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深度变革中,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积极创新适应新一轮国际经济与产业结构、国际分工与竞争方式深刻调整和符合绿色制造、节能环保要求的管理方法和途径,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积极促进产业、产品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化,为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保证。

2坚持统筹发展,处理好管理、技术、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3项创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叠加推进,不可或缺。从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上讲,要实现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措施,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必然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提出目标要求,而制度与技术创新都包含在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之中。从日常管理层面讲,管理创新则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坚实保证。制度创新的成果必须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方式的创新,才能确保有效落实。同样,技术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合理组织生产力,通过一系列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技术创新成果的顺利实施,达到生产力要素集成效能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从中不难看出,管理创新肩负着保持企业发展正确方向,保证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的功能职责。管理创新既向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提出要求,又为实施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提供组织保证。因此,要进一步掌握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好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形成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格局。

3切实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管理的保障作用

《规划建议》中提出的12项重点工作,在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要认真进行研究抓好落实。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要考虑到,由于我国机械工业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庞大,规模、产业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到某个行业、企业,侧重点也一定会有所不同,需要按照“主攻重点、配套解决”的工作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中型企业要以建设国际化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为目标,按照“十二五”国家和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尽快形成以现有的制造能力为依托,以调整、优化、提高为方向,以研发、创新、增值为重点,以管理创新为基础的企业转型战略。要建立战略研究、制定、实施、保障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强化权威性的授权机制和指挥系统,保证战略实施的有效性。要注意发挥管理在重大项目决策前的科学论证和风险防范措施制定中的保障作用。要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高度重视管理机制的创新工作,努力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长效机制,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构建权责清晰、运转有效的企业管理创新体系。大中型企业要努力在坚持技术与管理“两轮同转”,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尽快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中,创造新经验。广大中小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着重强化企业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产品营销模式以及管理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战略的全球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产品制造的敏捷化、产品营销的网络化,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在不断升级。中小企业虽小,但五脏俱全。要积极适应时代的进步,根据发展“专、精、特、新”见长、关键零部件和基础件生产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以管理创新引领企业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为推动大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不断地优化产业的布局,进一步健全行业配套体系,形成相互依存、善于应变的现代化产业带。各企业要审时度势,找准定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抓住机遇,掌握主动权。各企业都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企业战略转型和经营模式创新,制定好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管理加强措施,并切实将措施落到实处,以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4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企业管理持续进步

在推动行业企业管理的持续进步中,企业是主体和有生力量,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上联政府、下联企业的独特优势,积极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要继续大力弘扬机械行业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行业常年积累的好思路、好方法、好经验,引导企业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重视企业管理,重视实践创新。同时,要关注企业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反映企业的诉求,为加强企业管理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要用好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等工作平台,开展研讨交流、优化升级等促进活动。要立足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的挑战,加大理论学习与研究,引导围绕企业持续创新体系运行机制、企业盈利到社会责任的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与企业家创新思维,企业生命周期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等重大课题,加强现代管理科学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标准,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要通过深入加大基层调研和贴近实际的论坛等活动,引导科学管理的发展方向。中机企协还要发挥好专业优势,主动为行业、为企业做好管理咨询等服务工作。

企业管理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1.1心理学应用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

企业管理早在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就开始了,最初的企业管理的重心在于管理企业的事务,而并非管理企业中的员工,这是由当时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资金、资源和市场决定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的生产要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资源垄断的解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使得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从固定的、有型的物质资源方面转移到了无形的、动态的人力资源方面,当前企业经营的主要要素是员工的能力、企业发展的动力以及企业管理的有效性。这意味着,企业管理的重心要从事务管理转移到员工精神管理方面,而心理学正是对人类心理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能够满足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

1.2心理学应用能帮助企业管理解决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对员工进行管理,以员工管理为主要途径,达成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然而,员工管理的基础仍旧是企业制度,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管理者、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例如员工不满绩效评定的方法或者对企业抱有过高的期待,这样的矛盾再通过企业制度去协调只会激化,如果管理者能够应用心理学方式,从员工认知特征以及心理需要满足角度去进行调节,那么,管理问题和矛盾就能够迎刃而解。可以说,心理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用来完善管理制度,使其发挥作用的辅工具。

2.企业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的方向

2.1员工职业再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

企业按照经营需要和岗位设置进行员工招聘,随着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岗位工作模式的不断变化,企业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岗位需求的变化更换现有的员工,重新招聘新员工以满足企业需要,势必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企业管理也必须从员工入职培训开始入手,管理制度推行也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员工职业再培训显得十分必要。员工职业再培训不仅包括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进行既定目标的再培训,还包括了对员工的职业心理培训。现代管理学认为,员工个人的职业愿景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愿景与发展规划一致,这是保证员工与企业协同发展的基础;员工一旦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职业心理足够成熟,就能够主动地进行自我职业能力培养,减少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并有可能进行创意性的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效力。进行职业心理培训,是企业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的方向之一。

2.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是进行员工管理,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头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最明显的是心理归因理论以及人格类型理论。归因实际上是人们用来解释自身行为的原因以及结果的一种方式,韦纳的控制点归因理论是最常应用到的归因理论,韦纳认为,不同控制点的人对事件发生原因的解释方式不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也不同。归因理论对员工激励有帮助,常被应用在员工沟通的过程中。人格指的个体的性格、气质以及品格。人格类型理论最早被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在日本的一些大企业,企业管理者对员工进行A-B型人格划分,确定员工的工作压力、竞争能力以及胜任力。人格类型理论能够将企业中的员工进行基本的划分,为职位分配和团队建设奠定基础。因此,应用心理学理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的方向之一。

2.3企业领导者领导力提升中的心理学应用

在企业建立、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创立者、领导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企业领导的风格以及个人性格特征往往决定了企业管理的基本形式,对员工要求高的、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领导爱好建立严格的企业制度;而平易近人的、宽松的领导则更喜欢使用人本主义的管理形式。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对企业管理风格的研究一致表明,企业领导的个人素质和领导力,是企业管理方法应用和企业管理效力发挥的关键。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发展的职责使他们必须重视发展自身的领导力,心理学在其中则扮演了协助者的角色,通过对领导个人性格进行分析,就能够总结出领导力中的优点和缺点,以便企业领导力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开始重视自身心理学素养的提高,以便进行反思、对企业管理进行创造性的改善。因此,在寻求企业领导者的领导力提升过程中引用心理学,也成了企业管理学中运用心理学的主要方向。

3.企业管理中心理学应用的实例

3.1心理量表和职业心理教育方法的应用

在进行员工职业再教育时,管理者首先要使员工认识到自身的职业成熟度水平、职业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对个人职业规划的主动程度,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帮助。职业心理量表的应用,能够从客观角度使员工认识到自身职业发展的水平。普遍适用于大众职业心理成熟度测量的量表是Crites的职业成熟度量表,该量表被本土化之后,能够测量普通职业就业者对职业的认知程度以及自身的职业能力。企业管理者可以应用这一量表对员工进行大规模的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反馈给员工,并对本企业的全体员工职业成熟度水平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有必要进行再教育的关键点,例如员工对岗位的认知程度是否客观、员工的职业能力是否有待发展等。量表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将员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对其进行职业心理教育,例如,对员工进行职业成熟度的认知教育,可以请相关的心理学工作者参与到职业再教育当中,担任讲师,说明职业成熟度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关系,使员工主动关注自身的职业成熟度发展;又如,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以由人力资源部主导,请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对比目前职业量表评定的结果,使员工客观地认识到自己与目标职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再根据员工需要,主动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的心理学帮助。使用心理量表和进行职业心理教育,能够使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再教育活动更精确并且节省大量的资源。

3.2利用归因理论进行情绪激励和团队建设

内控型的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能力、努力程度以及身心状况作为工作绩效高低的决定因素,而外控型的员工则将任务难度、运气和同事以及上司对工作的影响作为工作绩效高低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在沟通过程中表达对内控型员工的肯定并进行鼓励;对外控型员工表示尊重并帮助他们保持自信。一旦对员工的肯定与其归因方式是相符合的,员工的心理负担就会有所减轻,员工会由于所受到的激励更加努力工作。如果管理者也赞同其他员工的评价,要求员工对别人的帮助感恩而不是肯定员工自身的优秀素质,员工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那样努力,真的只依靠其他同事的帮助,反而会降低工作的绩效。在企业团队建设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团队中各个成员的基本人格特征,通过人格问卷、无领导小组等方式,确定团队中各个成员的基本角色。这个角色并非仅仅指代员工在团队中所做的工作,还包括员工在团队中所承担的责任。根据员工角色的不同分配给员工能够承担的责任,不仅能够使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有助于团队的整体发展。

3.3进行心理学学习提升企业领导个人能力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管理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网络管理;市场营销

自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的发明后,因特网已成为革命性的科技,在经济爆炸性的时代,网络应用于管理之中,二者强强联合,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优势,促进企业管理发挥成效,加之积极转变管理模式、调整管理政策,企业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一、网络管理运用于企业市场营销

企业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责,它将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直接引向消费者或使用者以便满足顾客需求及实现公司利润,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或人类需要,实现社会目标。企业产品走向消费市场,只有对企业的产品或者劳务采取多样的营销方式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消费客户,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此过程中,网络管理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企业销售人员无法弥补的。

1.市场行情的预测与分析。对市场经济资料进行收集以后,通过各种渠道将各行业之间的市场信息组合在一起,然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比对。这样能够让企业了解到当前社会的经济行情,分析竞争对手在行业各方面的经济状况,从而更好的经营。

2.市场变化的把握与应对。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企业的市场面向全球,在国内外开拓出很多新兴的市场。但受到各国相关政策的限制,造成企业出口的产品不能参与低价竞争,但我国企业可以运用网络转变营销服务方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把握市场的变化,积极应对寻找商机。

3.市场机遇的把握与运用。根据营销环境的情况,企业与经销商进行合作,需要结合网络对产品全面的分析,对经销商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使其适应本企业的营销策略,从而树立良好的营销目标,掌握科学的营销规律,在日益变化的市场中把握运用市场机遇。

二、网络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网络技术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使得市场经济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网络经济,这充分体现了网络对我国各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其逐渐演变为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增强企业的生产力,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1.摆脱企业的传统模式。在我国传统管理模式中,企业只重视生产质量和效率,忽视了对企业从事生产的员工的关注,网络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后,使得这一形势得到了巨大的转变。网络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交流平台,创造了学习资源库,为其规划发展提供了帮助。

2.转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网络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后,使得当前很多企业不仅仅关注生产的数量、产值、速度,而是将重点逐渐转移到挖掘员工们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潜力。从而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使现代化生产方式成为现实。

3.扩大企业的合作范围。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使得中国与各国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企业通过网络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对跨国企业进行网络管理。

4.完善企业的经营方法。网络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后,能够完善企业的经营模式,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现代典型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种结构新颖的经营模式给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数不胜数。

5.提高企业的规划效率。在网络运用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管理的方式开始走模块化管理道路。企业的职能计划和信息处理演变成便捷的形式,使得企业经营者增强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企业发展的规划效率。

三、网络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结合的问题

网络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后发挥出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对当前企业运用网络管理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仍有许多问题存在。

1.企业管理过于被动。网络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中新建立的部门,由于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等问题,大大削弱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日常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就阻碍了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发挥不了运用网络的优势。

2.企业设备投入不足。企业在构建网络系统时,在网络设备的引购上不肯投入足够的资金,特别是机房、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系统维护等方面。但网络实施的业务量在企业发展中变得更大,这样缺乏必要的设备,就很容易出现故障。

3.企业服务项目缺乏。企业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后的过程中,对网管工作标准制定不严格,网络的持续运行和网络服务都没有做到位。特别是网络安装、维修方面没有设置相应的服务项目,这种服务局限性将会限制未来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使用在全球爆炸性的增长,形成了新经济的核心,这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走网络化道路,而实践也证明了网络运用于当代企业管理中,会发挥出积极有效作用。但企业管理与网络结合还存在些许问题,认识问题并实施正确的改进措施,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M].北

京:华夏出版社,2002.

[2]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贺文才.当代企业管理过程中营销策

略的选择[J].科技信息,2008.

[4] 倪友福.分析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中

的意义[J].科学管理研究,2007.

[5] 翟小辉.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网络运

用[J].郑州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