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发展规划书

产业发展规划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发展规划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业发展规划书

产业发展规划书范文第1篇

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长的重要食品。发展蔬菜产业对满足市场需求,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以及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为了加快发展步伐,促进我县蔬菜生产实现新突破,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通过更新优良品种、强化科技服务、发展订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使蔬菜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县蔬菜面积2.51万亩,其中精细菜1000亩、菜用型洋芋0.86万亩、萝卜白菜等大路菜1.66万亩,年产鲜菜9700吨,产值425万元。

设施蔬菜以城郊为主,建设日光温室33座,年搭建中小拱棚300多个,设施面积约240亩。种植品种涉及12类40多个。年产精细菜约3000吨,占市场销售量的37.5%,比2000年上升22.5个百分点。设施蔬菜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经营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了一批蔬菜生产大户,年收入超万元的有20多户。

客观评价,蔬菜生产有发展,但仍处于松散式、低水平的绶慢发展。其生产能力与城乡蔬菜消费日益增长的客观需求极不适应、与适宜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吻合、与全省全市总体水平相比差距日益拉大。突出存在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淡旺季明显,结构性、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劳动力素质差,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的发展步伐。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一是区位、土地条件及温度、降水等气候资源适应多种蔬菜的生长发育要求;二是境内少有工业,无污染源,生态环境适宜无公害蔬菜生产;三是科技服务水平较高,发展蔬菜产业的技术支撑条件有保证。

2、制约因素:除了农业劳动力不足、农田水利及农电基础设施落后等客观原因外,群众对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不足,墨守种粮把稳老观念,思想保守,只图省事简单,吃苦创业精神差;科技意识、市场意识不强,怕担风险,不求进取;缺少过硬的组织、协调等行政手段,资金扶持乏力,行政推动力度不够。

(二)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国内外大市场蔬菜消费发生重大转折。反季节超时令蔬菜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由大宗菜转向多样化和特需化,消费由大众化转向多元化、高档化,质量要求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无害化。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安全、多样化的蔬菜产品需求量与日剧增,放手发展蔬菜生产面临新机遇。

第二,蔬菜生产周期短、效益高,投入产出比是种植最高的作物之一。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选择。省内外不少地区把蔬菜生产当作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发展迅速,值得我们借鉴。

产业发展规划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ICT产业;泰国;发展规划;重点领域

《泰国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规划(2001-2010)》即《ICT发展规划2010》已经指导了泰国ICT产业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发展。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是2010年版本的延续,分析了泰国ICT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了发展方向,强调了未来泰国ICT产业的需求和作用,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挑战作了预测。

1 泰国《ICT发展规划2010》简要回顾

《ICT发展规划2010》着重强调ICT在电子政府(e-Government)、电子工业(e-Industry)、电子商务(e-Industry)、电子教育(e-Education)和电子社会(e-Society)等五个战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图1所示是泰国《ICT发展规划2010》所强调的重点领域。

图1 泰国《ICT发展规划2010》所强调的重点领域

作为《ICT发展规划2010》中的主要政策,“5e战略”旨在促进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带领泰国经济和社会向知识型转变。《ICT发展规划2010》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

(1)提高泰国的技术成果指数(TAI)排名,从现有的“积极采用者”排名范围提高到“潜在领导者”的排名范围中;

(2)到2010年,知识型劳动者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到30%;

(3)推动泰国工业向知识型工业发展,目标是将知识型产业的产值提高到GDP的50%。

为确保政策连贯一致,泰国信息通讯技术部为下一个十年(2011年到2020)制定了《ICT发展规划2020》。

2 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发展重点

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是2010年版本的延续,分析了泰国ICT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了发展方向,强调了未来泰国ICT产业的需求和作用,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挑战作了预测。

此外,《ICT发展规划2020》还考虑到这一期间可能发生的技术变革,以便更好地评估这些技术变革对泰国个人、经济、产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将着力提升如图2所示的七大重点领域的ICT发展水平。

图2 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将着力提升七大重点领域

2.1 区域经济融合

根据预测,未来十年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和印度将拉动传统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到2015年,东盟经济体以及与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得到提升。

东盟的融合将从很多方面影响ICT行业。随着劳动力、企业、产业、投资、教育、语言、文化、信息和知识的流动性不断加强,东盟也将像欧盟一样,在多个领域制定统一标准。泰国及盟国的ICT产业将在竞争中成长。

2.2 人口结构调整

随着生育率迅速下降,泰国人口年龄结构正经历重大变化。15岁以下人口数量不断下降,而老龄人口比重稳定增加。劳动适龄人口将相应下降,因此迫切需要为不同领域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制定政策。特别是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使学龄人口和劳动适龄人口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国家并驾齐驱。

另外,需要制定终身学习框架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要为老年人就业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提高劳动适龄人口的生产率。

随着泰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结构也将出现,ICT将成为管理这一新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比如,ICT将应用于提高劳动力和工业企业的生产率。ICT的使用能够减小差距,增加教育机会,并且在老年人中培养新的企业家。ICT还能够支持包括长寿药品等在内的许多应用。

2.3 能源、粮食安全和环境危机

环境问题对泰国和全球社会将带来长期影响。环境问题会加剧全球变暖,对全球气候造成更大波动,引起洪灾和其他灾害或导致土地沙漠化。这些影响反过来又会危及农业生产、渔业资源、旅游业发展、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还会造成水资源危机。此外,由于能源资源缺乏多样性,泰国面临着能源安全风险,且无法利用能源资源的多样性来降低这个风险。

ICT领域将在直接或间接处理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节能在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都成为当务之急时,将在生活方式和工作中催生创新和方法,从而减少总能源使用量。另外,ICT还可以应用于管理公共危害。

2.4 行政放权

2007版《泰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从中央向地方放权。宪法强调,要加强地方治理和公众参与,通过向地方行政机构让权不断放权。职责的转让包括多个领域,如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管理、ICT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监督评价体系等。公共参与也在地方行政机构的管理中得到适度提高。

在确保公共管理透明负责方面,ICT作为一项重要工具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公众可以接触到信息。ICT还能为大众提供渠道和手段表达观点,并参与到中央政府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多项决策过程中。ICT对人民的生活方式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另外,ICT还将成为加强个人、社区和地方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有力工具。电子政府是推动泰国迈向信息社会的重要机制,还是推动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公共管理向现代化、灵活高效方向转变。

2.5 未来就业和劳动力市场

泰国经济过去以农业为主,服务业和工业现在已逐渐占经济主要比重,其中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8%。然而,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口的48.53%。因此,泰国未来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将面临多层次的挑战。

农业生产力需要整体提高,创新能力也应加强,尤其是在泰国具有较大潜力和较强能力的服务业,以及其他竞争力逐渐增强的领域。提升创新能力,可充分发挥泰国人民的能力、创造力,彰显泰国文化和特色。同时,很多领域将不断扩大,新兴行业(如创意产业)将会出现。

除技术外,另外一个创造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后现代和后工业化时代的年轻人在工作和事业上更突出个人,也更愿意从事自由职业。一生的工作中拥有多份事业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未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能的工作也将涌现。这些都意味着ICT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未来工作和劳动环境中的工作稳定性将下降,为确保毕业生有能力适应,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方式将进行转变。

2.6 教育改革的第二个十年

《国家教育法案2542》(1999年)体现了泰国改革教育的意图,改革的原则是终生学习、社会参与以及发展内容和学习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法案重点提到了几个重要问题,如提高教育质量标准,推广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发挥私有部门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和向地方教育管理机构放权的结构性改革等。但是,仍有多个评估报告指出了泰国教育体系中的不足。

教育改革第一阶段凸显的不足和问题已被定为第二阶段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改革框架的愿景是“全泰人民高质量地终身学习”。指导纲要中的“四项新因素”包括:(1)提高新一代泰国人民的人口素质;(2)培养新一代教师;(3)建设新一代教学设施和学习中心;(4)建立旨在放权的新型教育管理体系,确保学校管理更加灵活、独立,治理更加良好。

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21世纪的社会中得到良好发展,拥有创造力、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公民精神等重要技能。因此,ICT将通过多种方式在教育改革的第二阶段发挥作用。

比如,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将成为学校和家庭的必备品。ICT可以帮助开发正式和非正式的学术内容,提高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管理学校的能力,提高技工技能,培养高素质技工。

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加强大学信息网络间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效果和科研水平。技术可以从多方面加强弱势群体的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加强残疾人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最后,技术还有利于年轻人丰富知识,增长技能,学习智慧、道德和伦理,成为优秀的公民。

2.7 社会价值观和社会矛盾

泰国社会存在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如资源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各地无法平等享受政府服务和福利,国家事务的执行等导致的问题多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不满。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妥善解决,情况将继续恶化,民众将更加困惑,暴力事件也会增多。

产业发展规划书范文第3篇

摘 要:国内数字娱乐信息产业以城市为单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并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因素的促进和推动,本文从分析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现状着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发展规制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娱乐 发展规制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内数字娱乐信息产业仍延续着蓬勃发展的前进步伐。硅谷经验让我国政府了解到产业集群对短期内构造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性。国内很多城市也把数字娱乐信息产业作为新的发展点,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成都、长沙、广州等城市纷纷建设产业园区。以城市为单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并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其中,北京地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牢牢占据国内第一的区域地位;上海市政府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发展进行定位,明确了以原创与设计为主,主要的扶持模式是政府支持和企业参与,从而与企业共同培育良好的从业环境;作为后起之秀,成都聚集了相当数量类似盛大等大型网游企业以及中小互联网企业。自2012年以来,除了出台高强度的产业优惠政策外,成都政府强调对移动互联网相关产业的支持,正好与新兴手游、网游发展的潮流相匹配。可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因素的促进和推动,本文从分析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现状着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发展规制的优化建议。

一、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现状

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主要聚集在广州与深圳两个地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皆被纳入广州市、深圳市“十一五”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及文化发展规划,并在期间实现年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作为国际信息交流最密集的中心区域之一,广东地区的传媒与出版业发达,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广东地区务实的商业气氛也有利于区域内企业的互利合作。相对于国内其它地区,广东省发达的出口制造业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下游产出辅助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支持,而且来往信息频繁又形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产业市场。与此同时,盈利模式创新也是广东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丰富市场经济运作经验使本地企业能以较小的规模作为做大做强的起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广州与深圳地区也拥有独特的优势。一来,本地企业建立的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开发团队并不仅局限于本土人才。由于历史积累,广东本地原创产品都拥有来自美国、印度、香港、台湾等专家人才的参与。使得整体研发能力得到短期内的大幅提升。除此之外,广东地区除了在高等院校建立研发人才培养基地外,还与海外培训机构建立跨国合作,并在具体项目中吸收海归人才,弥补产业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尽管产业进入时间较早,然而近年来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却未能真正从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在许多方面落后于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区。相互比较下,存在下述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 数字娱乐信息企业规模相对国内产业发达地区偏小,整体竞争实力偏弱。广东省本地企业起步与国内其它地区持平,甚至有所超前。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多因为资金链,以及合作资源欠缺等问题而走向衰落。地区政府对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不明确是另一个根源,由于支持资源相对分散,产业集群难以形成气候。

2. 产业链不完整。尽管下游资源较为丰富,然而广东本地企业始终未能与其它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的协调发展关系。促成战略合作的平台较为欠缺,合作领域狭窄,潜力挖掘不足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3.在品牌打造、资本运作方面与北京、上海等存在较大差距。资金短缺限制了企业发展视野,从而纷纷在国内竞争中落在下风。专项技术与设施支持也相对匮乏,企业需为基础资源烦恼,从而延长研发周期,失去市场商机。

二、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规制根源分析

在互联网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新兴产业如离开外部干预的支持,将难以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竞争中取得市场地位。尤其对于数字娱乐信息产业而言,竞争并无区域限制,形势更为严峻。上述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都与产业规制不完善,欠缺针对性有密切的关系。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 政府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发展皆具有鲜明的特色。反观广东省欠缺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政策投入方面没有重点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产业成长进程。广东省发展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环境特长是先天经济条件优越,文化氛围开放,产业各方面要素水平相对均匀。在商机相对蓬勃的经济社会中,突出发展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动力稍显不足。另一方面,产业起步早,初期发展速度迅猛也是广东省长远发展的隐患。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企业普遍存在产品运营中后期后继不足,资金链条过短,渠道不成熟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2. 扶持政策着力点存在偏差。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瓶颈在于生产要素的匮乏。尤其在资金与人力资源方面,融资渠道单一使企业举步维艰,专业人才机制缺乏让企业无法组成强有力的研发团队。近年来,广东省中小型企业因难以逾越资金瓶颈淘汰速度很高,数量经2006年高峰后逐步下滑。市场竞争不充分,便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

广东地区政府主要通过软件行业协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除在吸引人才、税收补贴等方面退出优惠政策外,还为游戏企业获取外部资源搭建桥梁。这种集中于特定区域的产业扶持措施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措施针对性不强。广东及地方政府也没有匹配区域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其扶持工作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雷同,行业协会的工作主要关注生产,基本没有涉及市场领域的支持;其次,缺乏参照体系。贯彻扶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地区并不多,与产业学术研究结合相对稀缺的前提下,单靠地方政府难以明确政策方向;再次,软件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挥整合产业资源的作用,过于务实的作风又使企业合并上下游产业链的意愿不足,致使产业价值体系得不到完善。

产业发展规划书范文第4篇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 部令 第4号)中的相关规定,将《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建设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根据《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基本概况如下:

为满足经开区入园产业不断拓展的需求,拟定按清镇市人民政府批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规划面积59.2 km2(含省政府批复的用地面积17.3687 km2)开展产业发展规划。具体用地范围及布局特点如下表:

表1    清镇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用地面积范围及其布局特征

发展分区

规划用地面积范围

园区建设特点

重点发展产业

产值比重

(北部)王庄中心

17.3km2

 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

发展中心

铝及铝加工首位产业+

再生资源利用产业

~75%

(中部)卫城中心

11.9km2

高端装备制造+综合配套服务发展中心

装备制造+生产+生态食品健康民药产业

~20%

(南部)站街中心

30km2

新型建筑及绿色建材产业

发展中心

新型建筑材料+

其他(原已入园产业)

~5%

合计

59.2km2(已批复)

形成“一轴三中心”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布局

100%

清镇经开区发展以“强产业经济,高质高端、富市惠民、美化清镇“为总要求,以“强优补短、去粗存精、循环互动、产城乡融合”发展方式,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再造四大产业集群,提升服务平台,激活潜市场,使园区成为产业链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服务与循环体系完整的一流新型工业化先行区,将经开区培育为黔中经济区资源深加工、中国西部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及清镇“实体强市”新增长极。

清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方向列表如下:

表2     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方向

❶以区域铝资源优势为支撑,集约化做大做强特色优势铝全产业价值链。

利用贵阳-清镇片区铝土矿资源居全省第一位的比较优势,围绕贵阳市“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布局理念和清镇市 “一百两千三区”发展愿景,集约化打造由铝土矿采选-氧化铝-电解铝-合金化-铝制品构成的铝及铝深加工首位全产业链工业体系,为清镇市实现“以生态循环铝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夯实基础,体现“一方水土惠及一方城镇”的“富市惠民”效果。

❷利用政策机遇和市场潜力,差异化重点发展“中高端机械系列装备”制造业。

利用国家推动“以铝代钢、以铝省铜、以铝节木、以铝禁塑”等扩大铝应用政策机遇,结合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消费市场潜力。延伸首位产业链,差异化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家居、医疗器材等“轻量化”铝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新型建筑材料、工程机械及配件、高档精密数控机床配件、电气成套设备等中高端制造业,推进园区“高质高端”发展,为清镇市实现“一百两千三区”发展和“实体强市”愿景夯实基础。

❸培育再生资源利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夯实“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基础。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化废为利,弃渣变新材”的循环经济体系,着力在再生铝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粉煤灰、冶金渣和赤泥)生产绿色建筑材料以及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蒸汽余热循环利用等方面有所突破,构建“绿色生态”循环链,为实现 “美丽清镇”的总体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❹构建“3平台+2服务”生产体系,创构特色生态食品和健康民药联动产业。

按照国务院“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贵州省“加快促进‘数字经济转型’政策要求,结合园区生产与服务需求,重点构建由工业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及仓储物流、专业技术服务组成的“3平台+2服务”现代化生产体系,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同时按照贵阳市“”深化省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的要求,创新组建首个“贵阳市碳排放交易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构建清镇市实现“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的良好营商环境。

同时,充分利用贵州具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地理优势,结合清镇已规划的农业果蔬,中草药种植等“三大农业示范园区”城乡融合条件,打造 “特色生态食品和健康民药加工联动产业体系,抢占“土字号”、“乡字号”、“老字号”的地标品牌“新高地”,联动“大健康”产业和“乡村振兴”、“产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富市惠民 “规划总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程序:开展前期工作(调研、资料收集、园区规划初步分析、踏勘现场、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重点、评价等级)--开展评价工作(开发区规划概述、规划方案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规划区三线一单管控要求、规划环境合理性及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等)--编制报告书--专家评审--出具审查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在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关资料等,进行污染源强预测、规划方案分析,对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规划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结果,以及规划区产业布局等,对规划区发展规模、产业布局、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准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规划区环保清单式管理要求,作出评价结论。

三、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公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2)公众对规划实施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3)公众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其他的相关建议。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信息公示后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可通过邮件、传真、电话、信函等方式,对下阶段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规划环评编制单位将认真准备公众关心的相关议题,并结合规划环评成果,在规划环评初稿完成后组织公众参与和第二次公示。

[注]: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以便联系和反馈。

五、意见反馈系方式

联系单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联 系 人:胡炜

联系电话:0851-82540731

联系地址: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站街镇)

 

公告单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产业发展规划书范文第5篇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由单一GDP导向逐步向追求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转化,消费结构升级,旅游休闲成为国民福利和劳动者权利的重要内容。《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颁布实施,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推广健康、文明、环保的绿色消费埋念,创造便利条件提振旅游消费,促迸旅游休闲的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量旅游休闲项目的推进和宏观指导方针的加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变化很大;至于不同类型、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自身在内容取舍、编制方法上就有差异。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著述,特别需要百花齐放。

陈国生、赵晓军、彭文武等六位学者撰写的《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从宏观旅游规划理论出发,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个案为依托,充分体现了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新视角、新思路。六位作者近十年来他们主持和参与了50余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本书正是他们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结晶,具有下述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研究的时代性强。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素质的提高、旅游行业管理的强化,特别是《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和《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等旅游法规性文件的颁布,旅游规划业务市场化运作的启动,旅游规划单位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企业化。随着这个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旅游专家、学者加入到旅游业的研究和规划工作中,旅游规划方面的著作也因此逐渐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旅游规划学的发展。但旅游著作这种表面上的繁荣背后,由于规划工作者往往依据自己的专业背景、认识水平、工作经验而选择研究方法,安排规划内容,提交规划成果,使得成果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与旅游规划的实践相比,更显得落后。在这种背景下,《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一书围绕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问题,通过作者大量扎实的实地调查和现状分析,准确地抓住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二是旅游规划理论和规划方法的创新研究。作者充分吸收了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先进经验和方法随着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规划新理论、新知识的涌现,针对现有成果在研究内容、结构框架明显滞后的现状,融会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规划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资料,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规划的发展,在许多方面拓展了旅游规划的内容,丰富了旅游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三是可操作性强。《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一书以衡山竹海、双峰雷锋山、耒阳谢维俊故居和耒阳神龙生态休闲山庄四个景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为个案,提出旅游发展政策、战略、行动计划和对策措施,打破了国内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规划模式,启迪了思路,促进了旅游规划和旅游发展的创新研究。如书中明确提出:在旅游开发方面,要从过去资源导向的方法转变为侧重于市场导向的方法,按市场需求来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线路的规划和游客的组织和管理;在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方面,强调要重视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消费支出等。此外,全书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景区管理等尽量运用和引入国家公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也具有法制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