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症医学科评审细则

重症医学科评审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重症医学科评审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重症医学科评审细则

重症医学科评审细则范文第1篇

在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陆治平的计划中,挂牌成为市级中西医院结合医院与争创三级医院,正是该院战略转型的两个关键步骤。

借力强中医

通过解读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评审细则,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现,医院由综合医院转型面临的一大困难是,如何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培养中医人才,创造“学中医、用中医”的医疗氛围。

医院首先想到的,是借助外部力量的支持。2013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期望加强医教研方面的建设,培养中西医结合的专科人才。

同年10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选派出第一批骨干医护人员至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短期进修,主要学习中医病历书写、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优势病种的建立以及科室管理。陆治平表示,“目前,医院已经派出第二批骨干前往学习。而第一批完成学习的医护人员回到医院后,承担起了种子的角色,对所在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除了走出医院学习,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还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合作开办了“西学中课程班”,并与该校研究生院合办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课程班”,加快医院内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提高医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利用周末到医院授课,内容主要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医院临床医师的中医素养和业务技能。如今,学习班已经进行了三批。

而当临床医生在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诊治能力时,医院的护士也迎头赶上。医院护理部不仅邀请了苏州市中医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来讲授中医课程,还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约半年的培训协议,委托学院的护理老师为护士系统性地讲解中医基础护理课程。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加强医院中医内涵建设的过程中,还想到了用好医院自己的人才。医院的妇科、消化科、肝病、肾病科、老年病科均属于原有的中医特色科室。其中,肝病科与肾病科更是拥有全国知名中医以及江苏省的优秀中医人才。除了加强对本科室医生的传帮带,医院还集中这批中医人才成立了中医团队,指导全院的中医内涵建设,对其他科室进行中医会诊和查房。

为更好建设各科室的中医特色,达到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细则中“制定并实施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要求,医院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聘请外院专家,加强中医特色建设。“骨科和心内科的中医力量较弱,医院就初步设想邀请三甲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每周到院进行中医查房带教。”陆治平举例。

聚力特色学科

培养医院自己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提高医生的中医素养,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骨科是苏州市的临床重点专科;心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学科、肾病科、肝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则是吴中区的临床重点专科。但根据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医院必须要有两个江苏省级的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并且各科室均需要达到一定的中医诊疗业务量。

举例而言,医院的肾病科已经掌握了深静脉临时、长期导管的植入术和重置术,从而具备实施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能力,在血液净化技术上在当地已有显著的优势,但是科室目前缺乏的,是能够采用中医特色手段针对肾病各期进行治疗的人才。

要想充实固有优势学科的中医内涵,医院必须引进适合的中医人才,并与科室原有特色有效结合。针对这一急迫的问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出台了2014~2016年的人才、学科建设规划,细化了院级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并通过医院网站和《健康报》、丁香园网站等平台,广招学科带头人。

在加强中医特色建设的同时,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并未减弱对西医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而市级医院的定位,也对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有500张床位,只待进行内部装修的外科大楼完工投入运营后,医院的床位数便可达到750床。完善二级科室设置、扩展一级科室医疗用房,就可成为现实。

在陆治平的规划里,医院的优势学科骨科将进行专业组的细分,将学科扩建为两个病区共80床的规模。

目前,医院正在筹建的疼痛科和康复科,也将在新外科大楼中得到一席之地。选择筹建疼痛科并开设病房,其中有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选择错位发展学科的思考。陆治平表示,“疼痛科在2007年已成为一级专科,但在苏州地区还没有医院在此专科上投入建设。医院去年引进外地医院的疼痛科专家,在筹建科室的过程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患者量,并且逐渐建立了专科的人才队伍,非常有发展潜力。”

重症医学科评审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时间;实验室信息系统;质量控制;诊断试验,常规

[中图分类号] R446.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c)-0129-04

[Abstract]Objective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analysis the total TAT of biochemical and immunization and allover other projects,and then provide objective basis for shortening total TAT and increasing patients′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otal turnaround time (TAT) of the blood routine samples from adults in our hospital.Methods 11 662 blood routine sample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utpatient,inpatient,emergency groups;and morning,afternoon,night time.The average of pre-analytical,intral-aboratory,post-analytical TAT and inpatient specimen total TA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mean valu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s Inpatient specimen total TAT,pre-analytical and intral-aboratory TAT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group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Time;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Quality control;Diagnostic test;The routine

r间就是生命。对于危重患者,争分夺秒,能赢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而对于一般患者,争分夺秒,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或就诊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增加患者满意度甚至可以避免医疗纠纷。作为诊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化验结果的快速、准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除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及时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及时性的首选衡量指标就是标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1],从广义上讲,TAT是指从医生下医嘱开始到看到检验结果的所有过程,包括检验申请、护士采集标本并确认、标本的运送、检验人员接收并进行分析前处理、标本检验、结果审核、报告单打印及医生看到结果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等环节[2],其中,门诊标本还包括患者交费及领取报告单给医生的过程。狭义的TAT主要由检验人员完成,是指从标本接收到审核报告的过程,也是实验室内TAT[3]。

血常规作为一种常规的检验项目,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4],其中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为危急值报告项目,因此,为其设定合适的TAT目标值势在必行。目前,由于国内各家医院等级不同,规模及软硬件等各方面条件不同,同一检验项目的TAT也不尽相同。一般根据《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和相关卫生部门的标准并结合本实验室自身情况,国内实验室定义血常规TAT为15~60 min,大部分实验室为30 min[5-9]。

关于TAT,由于实验室外因素控制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国内外大多数报道都针对实验室内TAT,而对于总TAT的报道极少。然而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其只关注总TAT。本文从最基础的血常规入手,从总TAT的思路出发,研究我院成人血常规检验的TAT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分析生化、免疫等整体项目总TAT奠定基础,进而为缩短总TAT、提高检验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提供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标本采用条码管理、气动物流运输,期间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使调查分析并缩短TAT成为可能。儿科血常规由检验科采取指尖血即时上机检测,如无仪器故障、镜检复查等特殊情况,总TAT控制在30 min以内。故本文调查我院成人血常规总TAT。

1.2标本来源

随机抽取2016年1~6月份血常规标本共11 662份,其中住院患者4091份应用西门子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门诊5522份应用日本希美森康公司生产的SXN检测,夜班2049份用日本希美森康公司生产的1000i检测,其中急诊标本699份。试剂均使用原厂试剂。

1.3方法

总TAT为T采集-T打印,检验前TAT为T采集-T接收,检验中TAT为T接收-T审核,检验后TAT为T审核-T打印。分为门诊、住院、急诊组,上午、下午、夜班组,分别统计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TAT,计算出平均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差异,以α=0.05为检验水准,以P

2结果

2.1不同来源血常规标本TAT的比较

住院标本总TAT和检验前、检验中TAT均显著高于门诊和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不同时间段血常规标本TAT的比较

检验前、中、后的下午总TAT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检验前、检验中的上午TAT均显著高于下午和夜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检验前、中、后所占总TAT百分比的比较

无论是按标本来源分组还是按时间段分组,检验后TAT均占较大比重,均在50%左右;而住院组和上午时间段检验前TAT所占比重明显增高,约为检验中TAT的2倍(表3)。

3讨论

TAT是评价检验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缩短标本周转可反映医院检验科的快速反应性。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规定,血、尿、便常规的急诊或实验室内TAT应控制在30 min以内[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检验中即实验室内TAT符合此要求,但仍有一小部分由于涂片镜检、仪器故障、标本不合格重新抽血、忘记审核等原因超出此范围。对于检验科来说,实验室内TAT比较容易控制,但是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其更关注从申请医嘱或从采血开始到拿取检验结果的时间,而这个过程要经历诸多环节。就我院而言,住院标本首先经过医生开立医嘱、护士打印条码、采血(除了急诊患者一般早晨集中采血)、统一将标本通过气动物流送往中转站、中转站通过气动物流集中运送到检验科、检验科专人接收后按检测项目分送到各组进行化验、检验人员手工编号、扫码并上机检测。此时开始实验室内TAT,实验室需经过每天早晨的仪器维护、质控后开始上机检测,然后检查标本是否合格、是否需要涂片镜检、是否需要报告危急值后完成审核。审核后医生即可看到结果,但医生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查看结果,这涉及到检验后TAT。医生都是根据检验科通知的时间查看急诊项目结果,而对于非急诊标本,往往在每天下午固定时间与其他化验结果一起查看,因此会造成检验后TAT延长。有研究显示,医生查询结果的时间成为影响检验后TAT的主要因素[12]。门诊患者经过医生申请医嘱后需要排队交费后打印条码并采血,最后通过自助打印机获取结果后返回医生处诊治。门诊采血室紧邻检验科临检室,故运送时间较短,但是上午工作量大,期间护士采血后会集中运送,因此,在上午时间段,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标本在运送和检测、审核阶段都会比较集中,造成运送及检测仪器拥堵现象,因此如表2所示,上午时间段检验前、中、后TAT均较长。

通过本研究,我院血常总TAT还有很大缩短空间,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进:①应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功能。目前,我院LIS系统功能尚不够完善,许多时间节点无法采集,标本的流向无法跟踪。有时护士打印条码后并未采血或采血后标本丢失而无从查起,这也是导致总TAT延长的部分原因。一套完善的HIS和LIS可以对标本的流向实时监控[13-15],从医师申请医嘱开始,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检测、审核、打印到医生查看结果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并预警提醒[16]。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和检验人员都能及时发现并查找原因,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望将来LIS系统可以与患者或医生的手机联网,结果审核后可即时提醒,使患者和医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检验结果。②加强与医护及后勤人员的沟通。本研究发现,除了下午标本较少的时间段以外,其他时间无论是住院、门诊还是急诊总TAT都较长,均在100 min左右或以上。有研究显示,实验室外因素在延长总TAT中起主要作用,其影响甚至高达96%[12],本文表3也显示检验后阶段约占总TAT的50%,在标本量较大较集中的住院组和上午时间段检验前阶段也占较大比重。而实验室外因素的控制单靠一个检验科的努力很难取得成效,还需要医生、护士、后勤甚至患者等多个人员、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因此,除了加强科室内部人员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外,检验科还可以通过医务部或护理部对医生、护士或后勤人员定期进行标准化流程培训及考核。以避免标本大量集中导致的运送、检验及打印仪器拥堵,使实验前、中、后TAT延长,甚至标本的丢失、签收或审核的遗漏等。可以设立急诊绿色通道优先处理危重患者标本[17]、开展品管圈活动[18-19]等来提高标本的总TAT。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调查与分析,我院血常规标本总TAT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同时,需要检验科和医院多个科室共同配合,努力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全中,张秀明,温冬梅,等.急诊检验室地理位置对急诊样本周转时间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1014-1016.

[2]刘跃平,李明,王超,等.急诊住院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内周转时间调查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2015,12(5):611-613.

[3]尹志辉,刘丽,赵建宏.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建立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8):573-576.

[4]张彩华,王开蓉.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107-108.

[5]胡江红,袁平宗,汤雪彪,等.条形码在急诊标本检验周转时间监控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34):4837-4838.

[6]杨淑哲,刘成桂,曹登成.品管圈在住院部急诊标本实验室样本周转时间影响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 37(8):1137-1139.

[7]钟遥王薇,何法霖,等.全国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项目基本情况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9):637-641.

[8]申春梅,贺乐奇.急诊生化报告周转时间监测与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429-431.

[9]郦卫星,王治国,康凤凤,等.浙江省15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23-28.

[10]黎海生,熊林怡,张鸿伟,等.急诊检验报告周转时间的实时监控及持续改进[J].重庆医学,2016,45(8):1128-1131.

[11]邓朝晖,宋颖博,姜宏兵,等.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急诊样本周转时间的比较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5):4760-4763.

[12]Rodríguez-Borja E,Villalba-Martínez C,Carratalá-Calvo A.Enquiry time as part of turnaround time:when do our clinicians really consult our results?[J].J Clin Pathol,2014,67(7):642-644.

[13]权文强,田佳乐,戴燕,等.信息化管理实现检验标本周转时间的实时监控[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6):475-476.

[14]万海英.检验标本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的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08-410.

[15]郭野,陈倩,吴卫,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检验质量关键指标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2):898-902.

[16]任立群,韩珂.检验标本追踪系统对实验室质控管理的改进作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6):115-117.

[17]严碧勇,沈凌炜,王琪.急诊绿色通道对提高血气分析标本周转效率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1):1462-1464.

[18]李兰霞,张月玲,郭改玲,等.品管圈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的应用[J].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982-983.

重症医学科评审细则范文第3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全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局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及局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医政股,具体负责全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督查、总结及信息报送等日常工作。制定了《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县2011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工作方案》、《县2011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考核细则》,对工程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各责任单位对照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

二、加强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1)积极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国债、危改、慈善、红会等项目资金,认真组织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2)加大设备投入,提高服务能力。近三年来,全县卫生系统设备投入近2000万元。其中,2011年县人民医院购置了16排-双螺旋CT,增配了急救车等急救设备,县中医院添置了CR及高标准层流手术室等,疾控中心配备了功能齐全的检验设备,乡镇卫生院配备了电脑、X光机及B超、乳透仪、阴道镜等检测诊疗设备,车桥、丰林等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急救车,建立了全县120、920急救体系和绿色通道救治体系,运行畅通,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一是2008至2010年我县持续实施人才“绿色通道”,卫生系统共招聘医技人员99人,其中三支一扶41人,省招聘执业医师8人,引进研究生1人,到省外医学院招录本科以上毕业生7人,面向社会招聘42人,全部充实到医疗第一线;二是注重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三是储备基层医务后备人才。完成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14名。五是重视乡土人才培训、培养和使用。

三、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①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一是注重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疾控中心已通过省质监局组织计量认证复审考核,达到生物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二是开展了绩效考核。2011年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已完成部分自评,相关数据录入、资料汇总及整理将于2012年1月完成。三是开展疾控专业人员培训。主任积极参加县级疾控机构负责人职业化培训,安排2名检验人员参加省疾控中心业务进修,成绩优秀;26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参加双卫网络培训考核,合格率100%。

②血吸虫防治机构能力建设。

对内积极参加上级血防专业人员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血防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对外努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培训中小学师资,讲授血防知识课,发放实用宣传品,较好地传播和普及了血防知识,提高了群众防病意识。

③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一是成立了组织。县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预案,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并纳入财政预算;局成立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和处理专业队伍,设有应急办公室,挂靠疾控保健股,具体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县疾控中心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对照《县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完善了应急处置药品、器械及防护装备,专人专帐管理。二是开展了培训。组织开展卫生应急二级培训,先对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公共卫生工作人员50余人进行师资培训,再由各医疗机构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参训率均达90%以上。三是开展了应急演练。2011年6月22日组织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演练,并对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综合点评,通过多措并举,大大提高了卫生应急水平。

④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

一是强化妇幼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县妇保所长参加了全省妇幼保健所长规范化培训;组织参加全市、全县产科急救技术培训县级30人次,乡级12人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县级30人次,乡级12人次,培训率达100%。

二是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能力。县人民医院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已通过达标验收;有产科的乡镇卫生院7个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建设标准,达标率78%。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正在积极筹建,将按有关程序申报验收。积极争取国家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必需设备配备率达40%。

(2)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①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5%;选派3名骨干医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三级医院免费接受专业培训;加快医疗技术创新,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达95%,急诊与住院患者中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比重达12%,住院病人外转率3%;县人民医院麻醉科、骨科、心血科内科、产科四科达到重点学科建设标准;急诊科已列入十二五规划作为重点学科优先安排。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5位正副院长都参加了上海交大、武汉华中科技大学EMBA培训,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县人民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已制定,重点建设医院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EMR)、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和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目前已建立HIS管理系统。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甲”评审,县中医院正在迎接“二甲”复审。县人民医院还与南昌市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南大附属口腔医院、一、二附属医院等多家省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请派专家来查房、会诊、讲课100余次,结成省县共建科室2个等,以此来提高服务能力。

②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

按照上级要求和实际需求,我县选拔两批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共8名,签订协议免费培养定向医学本专科生11人,申报了10名省招聘执业医师需求计划,拟向社会公开招录医师6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率达72%;13所乡镇卫生院,其中4所中心卫生院有1所可提供口腔技术服务,配备了1名执业医生和口腔治疗椅等设备。有4所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室,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网上直报率达100%;推进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综合改革,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所有公共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均按“绩效考核、优绩优酬”实施绩效工资管理。全县乡村医疗机构均配备了电脑,从本月起全部实行网上集中药品采购,基药实行零利率销售。

(3)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省市共同选派5人,县级医院共同选派5人;二级综合医院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达95%,医疗技术整体质量评价结果达85%,病人外转率3%,院长职业化培训率达80%,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13个,入径管理病人占出院病人总数比例达2.2%,新农合病人即时结报率100%。

(4)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

卫生监督业务用房建设已全面启动,完成了用房建设的用地规划、环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通过选派省市培训和单位自主培训等形式,着力培养复合型业务骨干,提高执法能力,卫生许可案卷和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合格率达90%以上;配置卫生执法车一辆,配备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X(Y)线等快速检测仪器,各种仪器均处于功能状态,使用率达95%以上;2008年开始着手加强三级卫生监督网建设,对乡镇、学校聘用卫生监督员、对村聘用卫生监督协管员。

(5)卫生信息化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