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文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初次专业课方案设计的引导方法进行的探索和思考。针对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艺术生的学习特点,提出基于景观设计专业初次方案设计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景观设计;方案设计;初次引导;教学方法
景观规划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景观建筑学领域现代景观建筑学之父FrederickLawOlmsted基于纽约城中心公园的设计,于1858年首先提出“景观建筑师”一词。 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在我国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西方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思考。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涉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范围也相当广泛。景观设计专业也是近年来越来越热门的专业之一,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讲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艺术类院校的招生在学生入学前通过高考专业测试,包括素描、色彩、速写,学生对绘画有一定的功底,这也对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大一学年中,主要是对于绘画基础的扎实训练,开设设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透视、写生等专业课程,并且从理论上对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概论进行系统的讲授,逐渐渗透景观设计思想。直至大二开设景观设计专业课,接触设计方案及项目。但在最初阶段,怎样引导学生开启设计思路则是专业课教师最为棘手的问题所在。
一、教学过程中初次引导遇到的问题
1.不知如何构思
绘画到设计的转变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从大一开始,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仅仅局限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的理解,不少学生认为画好画表现好构图就是学习的全部,其实并非如此。对于设计专业的学习,好构思好创意才赢得一个精彩的开始,方案的设计是重中之重,表现固然重要,但设计思维的养成却需要从最初逐渐锻炼形成,这也需要专业课老师的正确引导与设计流程的准确渗透。通常第一门景观设计专业课是广场设计,地段不会太大,以长方或三角地带为主。在接触过草图大师、CAD的软件学习后,虽对软件的操作较为知晓,但当把地段图下发后学生仍然束手无措,不知如何构思。往往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是最难的,要把学生的思维从单纯的绘画中带到一个更加丰富的领域,绘画是基础,对美的认知是基础,如何构思则是需要突破的新领域。作为专业课老师,接触过大量的方案设计,对于设计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而初次接触设计的学生从生活中提炼设计经验无疑是仅有的捷径。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设计,带领学生去实地体验、调研考察,逐渐形成设计思维。
2.不知道要画哪些从哪开始着手
从思考到落实纸面经常是同时的,方案初期的草图阶段就是大脑思考过程在现实中的体现。不知如何下笔,往往是初次参与设计者的疑问,其实最简单的比喻就是画素描,从整体到局部。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引导是尤为重要,好的设计构思要从想法转变到实际,必须要有图纸表现,这时候就需要准确的告诉学生要画什么怎样画,例如起初要确定轴线、入口、功能分区、景观节点、道路等等,这些都是思考过后首先要确定到纸上的。
3.设计顺序的混乱
谈到从思维转变到纸面,就要谈谈学生设计习惯的养成问题。不少学生开始就直接思考平面图要怎么布置,填鸦一样的完成一幅形式美观功能分区齐全的平面图后就确定方案,当需要完成分析图作业时反过来在平面图上找景观轴线,为自己的平面图设计编造一个设计思路,这些设计顺序是完全错误的。其实这与教师的教学引导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第一门专业设计课的方案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设计顺序。
4.为完成作业而绘制图纸
这个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对设计的认识度不够,经常是为了完成作业而绘制某些图纸,满足作业中图量的要求。设计图应该是为了方案的表达而存在的。
5.效果表现影响设计思路的表达
效果表现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手绘效果表现,一方面是软件的应用。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软件基础的学习后需要大量的案例操作才能熟练掌握。第一门专业设计课,软件即是新学的,设计方法也是生疏的,因此在效果表现上或多或少的会对设计思路的表达产生负面的影响。
6.脱离实际实际是指真实的情况,客观存在、现实存在的事物。学生的设计往往表现在表面,例如提到水景观就想到做水池,并没有去充分考虑现实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7.现状调研抓不住重点
地块的现状调研是开始切入设计、体验尺度、观察地形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初次接触景观设计的学生来说,外出考察无非就是走走看看拍拍照,甚至觉得去不去无所谓单纯的停留在纸上谈兵。教师要强调考察调研的重点,是对地形的了解,尺度的感知,气候的感受,植物的认知,周边环境的调查等等,只有清楚地掌握了这些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改造或者设计阶段,才能符合实际,融入当地景观环境。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
1.从临摹再到设计
如开始学画一样,教师的示范、讲解都不如落实到纸张,多画多想,同样临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从优秀的案例中体会设计构思设计思路以及它的表现方法,能够最快速度的让学生理解设计的过程,体会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2.给定主题进行设计
通过确定主题,给设计思路一个框架,平面图设计形式化、图形化。丹麦著名设计师安德松认为,景观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空间,这种空间是人们能够更好地使用的空间,是一个舞台,而不是一种布景。
3.功能分区与平面图形结合改进
在设计初期功能分区要首要确定,服务的对象服务的人群以及功能划分对布局的影响要统一考虑,平面图形式化的同时要考虑实际空间功能。
4.三维整体构思
草图阶段平面图与立面图、透视图结合设计,整体把握空间尺度,层次感。重视草图阶段的课程安排。
5.课时安排上构思大于效果表现课时
通常一门专业课程在开课之初便把作业地块确定下来,之后进行设计绘制,多数学生拿到地块就开始动笔,忽略了思考的过程,那么就需要专业教师在课时安排上尽可能多的安排构思草图的时间。当草图方案定稿后,软件或者手绘仅仅作为效果表现而安排,而并非边做边修改,让前期构思充分到位。
6.重构思轻表现提高学生创作热情
对于初次接触方案设计的学生来说,表现技法上还处于生疏的程度,尤其是对于软件的应用,手绘亦是,所以注重构思,放松对效果表现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更为深厚的创作热情,避免被软件应用遇到的困难影响设计兴趣的培养,这种学生学习的心理是老师需要更多关注的。
7.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互交流促进完善构思
艺术类学科对于图形艺术总是敏感直接的,但语言表达上往往是弱势,方案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设计图的表现同样也体现在对方案的推销,语言组织能力是不容忽视的,讲方案也是一种锻炼,设计说明的编写同样是对设计图的总结和概括,师生的交流互动对方案进行推敲是学生快速掌握设计方法的一种锻炼方式。
8.大量现场图片讲解以及现场考察的结合
天赋也是需要培养的,需要好的引导,对于这一点专业老师应在平时就积累大量相关案例、图片并在课堂进行讲解分析。掌握行业动态及设计前沿,这对学生进入设计者角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场考察也是不可或缺的,针对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身就是设计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还是对带领学生走入景观设计之中的领路人。
三、结语
【关键词】幼儿教学;情景教学;情境创设;效率方法
一、幼儿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儿童三至六岁是心理发展阶段的幼儿期或者是学前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教育必须适应其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不同年龄特征儿童的学习需求。
在注意方面,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很容易分散。但是,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艳丽的对象,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可见,兴趣对于唤起注意的作用。
在感知方面,依然是缺乏对于事物的观察兴趣和耐心。然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调动观察的兴趣,引起有意注意,达到感知的目的。
在记忆方面,是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对于一些有兴趣的事情和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能够记住。原因是形象材料生动具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和他们好奇的心理参加识记,提高了识记效果。
在思维方面,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的形式并且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所以,必须为幼儿思维的发展创设具体的、直观的环境,加快过渡,提高思维的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五条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落实指导纲要,就要充分注意幼儿学习的认知特点,要使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必须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引起他们充分的有意注意,调动他们感知的兴趣,强化记忆,促进思维的过渡。信息技术工具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幼儿教育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让他们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二、情景教学法的优势
所谓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中教育工作者通过模仿一些真实的情境或者营造合适的氛围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整个教育的历程中,幼儿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决定了孩子未来对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起来。情景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其具有诸多的优点。在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孩子无论是心理还是在生理上都处在开始发育的阶段,对于学习也是处在逐步接受的一个过程中,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经常性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没有完全吸收。
情景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趣味教学法,教师需要提前备课,准备一些与所讲知识有关的道具、游戏等。在课堂上,以具体实践的形式和孩子们进行互动,把所要讲的知识通过行动予以表达出来,让孩子们间接地加以吸收。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抱有积极快乐的态度,就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水平,主要涉及到专业的知识水平、语言上的组织能力以及肢体上的协调能力等等。在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问题,来刺激孩子们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自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给予适当地点评和引导。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明确自身并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能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同时,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这样更容易使幼儿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幼儿情景教学方案设计
1.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引导幼儿去做,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日常生活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因地制宜,为了给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直观情境,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入活动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把教室布置成特定场景,让学生直观理解对话,为幼儿提供一个融教育于情景中的多元化语言环境。然后,利用这个仿真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思维,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知识,在情境中运用语言,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幼儿在模仿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开展讲故事的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教师在为幼儿创设语言实践情境时,可让幼儿表现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所说的话,引导幼儿主动发展、主动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中学说话,他们会自觉模仿,积极开动脑筋,将生活中的各种故事都搬上讲台。学生讲完后,教师要予以简练、恰切的点评,点评时,以鼓励为主,婉转指出用词、选用句式和语法方面的不足,或者让其他学生点评,教师作简要小结。
2.利用真实物品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育的直观性更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实物演示情境是以实物为中心,设置一个整体背景,幼儿将看到的、观察到的东西纳入自己的头脑中,以演示某一特定情景并进行思考的过程,即内部言语形成的过程。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能给学生以直观刺激,在仿编时,我对活动室进行布置,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布景等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室内寻找相关物品,在逼真的情境中自编自演。同时,通过看图例进行仿编,展示教材中的实物,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幼儿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语言得到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相应发展。还可让幼儿根据各自的书包、文具盒和口袋里的物品进行互相提问猜测,这样既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又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句子。要让幼儿充满自信地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就应多鼓励幼儿,即使是一些很小的事,也要对幼儿进行赞美,让他们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只要幼儿有进步,就给予表扬,给他们戴上小红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利用悬念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活动中巧妙设计悬念式情境,在新颖的问题情境中,引发幼儿思考,给幼儿留下质疑空间,让幼儿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也是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发展语言的有效手段。根据教学内容从幼儿自身实际出发,创设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开放式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让学生活跃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教师应经常创设各种悬念式情境,如在辩论过程中,让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问题情境必须创设在生活与教材的连接处,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效果很好。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幼儿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幼儿在活动中尽情想象、表达他们编出来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在悬念式情境中,不仅乐意用语言积极表达,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张敏芳.提高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有效性的思考[J].幼儿教学研究,2011(5):38-41.
[2]崔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性提问的策略[J].学子月刊,2015(11):89.
[3]徐晓青.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J].俪人:教师,2015(1):23.
关键词: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思考;员工关系管理
作者简介:狄健,女,硕士,副教授,商学院经管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高职经管类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36-05
项目课程是以项目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开发是当前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则是项目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设计能模拟真实项目活动的综合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完成完整的项目任务过程中,获得全部课程知识和应用技能。同时,它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中对课程实现方式的探究。因此,高职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目标展开。
一、高职员工关系管理课程简介
员工关系管理是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中,由各级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拟订和实施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行为,以及其他的管理沟通手段,来调节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并确保为员工、企业和社会增值。包含的内容有劳动关系管理、法律问题及投诉、员工活动和协调、心理咨询服务、员工冲突管理、员工沟通管理、工作丰富化、员工信息管理、员工奖罚管理、员工纪律管理、辞退、裁员及临时解聘、合并及收购、工作扩大化等,广义上还涉及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等。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主管的工作职责和职业能力应是:劳动合同和相关协议的起草、制定和签订等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员工上岗、离职面谈及手续办理;处理员工申诉、人事纠纷和意外事件;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引导公司上下及时沟通,完善员工建议制度;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和体系,执行合理的考评程序;组织员工满意度调查;谣言、怠工的预防、检测及处理;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引导员工价值观,建设积极有效、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国家法律、法规、公司政策、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组织员工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等。
二、项目的设计
项目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要完成项目设计,而项目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开发一套新颖、独特、有教学价值的学习项目。项目是指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的基本特征:①项目开发是为了实现一个或一组特定目标;②项目受到预算、时间和人力等资源的限制;③项目的复杂性和一次性;④项目是以客户为中心的。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应定位于项目任务的实战模拟。实战内容重实用、强发展;实战方法重体验、强操作;评价方式重绩效,强过程。所选项目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但必须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前提是要熟悉项目的运作模式。
1.项目的选取。项目选取的基本原则:①典型性。即所选项目要具有典型的职业意义,能满足学生就业需要;②覆盖性。即项目对知识和能力的覆盖要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③可迁移性。即项目应随着条件和技术的变化而更新,可以替代,具有广泛的适用性;④可行性。既要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又要考虑成本费用等因素,选择有条件、可实施的项目。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学院此前举办了人力资源实践专家访谈会,研究了员工关系管理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选择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员工关系管理项目体系的构建,课题组又先后到周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走访行业企业专家和岗位能手,研究大量经典案例,对员工关系管理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根据产品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原则,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认证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了本课程的项目内容。
2.项目内容框架。项目内容的框架结构,应采用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每个项目都应涵盖学科知识、技能训练、工作任务、产品项目这4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功能和教学形式有所不同,其学习内容是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它们既有区别,又互为联系和补充,形成了一体化的项目课程内容序列,这种设计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如图1。
3.项目的描述。笔者根据多年的知识积累,以及对员工关系管理的感悟和理解,运用课程开发的一些关键技术,为员工关系管理课程选取劳动关系管理等6个项目。下表是对这6个项目进行的描述。
三、项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思路
1.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及课程要素所做的原则性规定,不具有太多的可操作性,它是课程教学指导的重要文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分、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要求、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及标准、教学场所与媒体、教学资源等。通过校企合作研究确定,完成从职业能力标准到课程标准的转换。
2.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情境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是职业行动领域职业任务在教学中的反映。项目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根据项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对职业的项目任务和行动过程进行教学转换。
学习情境的基本特征:①学习情境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复合集成的、系统建构的。这是由职业情境的多样性决定的;②学习情境是难度分层、内涵有别、效用各异的。这就要求我们加以甄别、确认,并遵循认知规律和能力建构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内在逻辑顺序加以科学编排,序化组合,以利于学生在梯次递进、逻辑序化的课程情境中掌握不同层级的知识和技能;③学习情境是范例筛选的。所以,必须对学习情境加以提炼、筛选。学习情境设计的任务:描述工作情境;确定学习任务;确定各情境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时间;确定学习目标及评价标准;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确定教学条件和环境要求;设计教学流程,确定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我们可以为每一项目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由若干个任务驱动,以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其教学内容应包括对应工作过程的6个环节,即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图2是以员工关系管理课程中员工满意度提升工作任务为例的学习情境设计。
3.项目教学法与课堂组织。项目课程实施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信,促进师生课堂互动,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感悟职业角色内涵,体验职业岗位的情感,从而建立一定的职业认同感。
项目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进行项目任务的模拟,模拟方式是按照“项目导入―工作任务示范演示―基本知识讲解―工作任务训练―项目总结评价”的流程进行。教学中可以配合使用其他传统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情景表演、案例解析、职业认证、校外实习、模拟竞赛、专家讲座、课程网站自学辅导等。学生以项目组(团队)的形式,自主完成工作过程的各项任务,并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参照项目管理的方式,根据项目的组织原则实施教学和考核。
为了营造学习的工作氛围,深刻理解项目环境,就必须为学生创建一个模拟的职场,特别是对管理软件虚拟项目进行分析后,更能使学生体验到全方位的公司经营场景。下面是针对员工关系管理课程的一个教学单元,即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任务,所展开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通过对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任务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工作思路和操作方法。同时,还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开展实地模拟训练,组织学生对劳动争议热门话题进行辩论,以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培养解决劳动争议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图3。
4.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准备。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素材等各种可利用的条件,广义上也应该涉及教育政策等内容。按照教学资源的功能,可以将其分为:①项目课程教师资源;②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录像与照片等;③支持教学内容呈现的教学资源,包括案例、优秀作品积累、企业资料等;④引导教学过程的教学资源,包括引导教师资源和引导学生资源两部分,前者主要指教学程序设计,有岗位任务描述、知识学习、学习情境设计、项目活动引入、示范与模仿、能力训练、质量评定等;后者主要指项目任务书;⑤学生操作用教学资源,包括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仿真操作软件、仿真设备、实际工具设备等。项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应根据项目课程设计理念和实施需要来进行,切不可把它搞成学校的面子工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准备是伴随着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
员工关系管理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思路是:①建立“双师”教师队伍,组建项目课程团队和专家工作室,进行合作教学和合作研究,推进教师角色的转换;②充分掌握员工关系项目的背景、知识、技能和相关信息等,制定项目说明书、任务清单和其他必要的辅助材料;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合作研究,校企共建员工关系项目实战教材,教材应该按“任务驱动”的思路来设计和编写;④精心设计全套教学资料,包括课件、教学网站、素材库、实习指导书、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学步骤、教材光盘等;⑤建造一个“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资源环境、多样化的实践环境”,以完成员工关系管理课程立体式“教与学”的过程;⑥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和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设备、模拟软件的投入力度。按照项目教学组织的要求,对原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
5.考核评价方法的制定。建立与项目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为依据,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的标准主要依据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
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对项目或任务完成的工作成果的质量进行鉴定与评价。其工作成果可以分为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两部分。有形成果主要是绘制的各类图表、计划书、策划方案、调研报告等,主要采用项目成果展示、答辩、企业专家测评等考核方式,进行可行性、客观性和创新性的评价,采用量化的评价指标。无形成果主要是一些服务性的项目或任务的成果,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客户反馈等形式获得,从而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主要指对学生完成项目或任务过程中情感、态度、知识、方法、技能和行为等作出评价,考查学生的职业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并加以改进提升。确定每个项目评价的指标,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指标,包括考勤、知识、作业、操作等,各指标所占分值权重由项目特点决定;二是软指标,主要考查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包括工作责任、工作规范、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实训室在线测试、笔试、软件模拟操作、现场实操等。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郝德芳.员工关系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马军.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李艳,赵淑芳.员工关系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①提出问题
A.能够独立提出问题,且问题具有进行科学探究的价值;B.能在老师同学协助下提出适合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C.能够提出问题,但问题没有太大科学探究的价值。
②问题猜想与探究结果的符合程度
A.完全符合;B.不完全符合;C.不是很符合。
③实验过程
A.实验方案新颖,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能如实记录数据,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B.能够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基本正确,数据记录基本符合要求,能够分析处理数据;C.实验方案不成熟,实验操作不熟练,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粗心大意。④科学探究方法A.完全掌握;B.基本掌握;C.没有掌握。【评价标准】将四项的分加起来,A为5分,B为3分,C为2分。总分>15分,为优;11分≤总分≤15分,为良;8分≤总分<11分,为差。
(2)小组评价
①参与热情
A.积极配合分工,认真完成任务,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B.服从工作分配,完成任务,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C.在组员的提醒督促下基本完成任务,但不肯参加小组讨论。
②学习态度
A.善于动脑,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B.能在组员提示下或借助辅导书解决问题;C.不善于动脑,遇到问题总想依赖别人。
③合作意识
A.协调分工,坚持原则,尊重他人,善于与组员交流;B.能接受他人提出的合作要求,并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善于交流;C.只是完成分配的任务,不愿多做,也不愿和小组交流。【评价标准】将三项的分加起来,A为8分,B为6分,C为4分。总分>20分,为优;14分≤总分≤20分,为良;12分≤总分<14分,为差。
(3)教师评价
①提出问题
A.能认真思考,能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B.能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问题;C.提出的问题不具有科学探究价值。
②猜想与假设
A.能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与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B.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假设,但不能合理预测实验结果;C.对问题解决方式的假设与实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A.能制定合理的探究计划,设计的探究方案新颖,能有目的地选择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B.能在老师或组员的帮助下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过程,选择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C.照搬别人的探究计划与探究过程,不能合理选择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能按器材说明书进行操作,多次反复测量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B.实验操作基本正确,数据记录基本符合要求,但实验做得不够精确;C.实验操作不熟练,记录数据不够完整,有时会编造数据。
⑤分析与论证
A.能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能够正确解释与描述探究的结果;B.能够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能基本解释和描述实验结果;C.误差较大,实验的结果有些牵强,不能正确解释与描述实验结果。
⑥评估
A.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不断改进探究方案,能写出详细的探究报告;B.能发现一些新问题,但不能及时改进方案,探究报告不够详细;C.很少发现新问题,探究方案改进不足,探究报告写得太过简单。
⑦交流与合作
A.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发挥团队精神;B.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接受他人的合作要求,能听取他人的意见;C.不愿和他人合作与交流,固执己见。【评价标准】将七项的分加起来,A为8分,B为6分,C为4分。总分>48分,为优;40分≤总分≤48分,为良;28分≤总分<40分,为差。
(4)综合评定
关键词:实践教学;顶岗实习;云计算技术;校企合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280-02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无不对实践教学十分重视。如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以行业为主导,并以立法形式加强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德国的双元培训制中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培训企业、政府和公民共同承担,且企业承担着学生实践教学的大部分经费和责任;日本的产学合作中,企业的实践教学是在企业与雇佣员工签订合同的框架内实施的。而中国校企业合作之路能走多远尚不明确。在中国,企业虽然以盈利为目的,但也是政府主导之下。而大学多是政府主管,在政府推动之下应该合作起来并非难事,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合作项目单一化,目前高职院校校企业合作项目多数是企业给予院校某一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员工培训的合作。这离真正意义上校企合作目标——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人优化组合,将高职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还很远。二是合作项目难管理,以学生下企业开展实训课程为例,这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与服务,给企业经营上带来麻烦。加之学生离开校园进入企业,其人身安全问题、食宿问题、往返交通问题都是校企之间必须面对,且又不愿承担的风险问题。三是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
三、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寻求校企业合作新模式
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开设的专业为例,多数校企合作项目多为院方单方面有热情,企业参与度不高。故此,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经过多方调研,最终制定出以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认证为主要实践教学目标,采用虚拟仿真教学、企业参与下的“云课程”、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手段进行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一个平台:就是以云计算技术为教学平台,下文简称为云平台。此平台至始至终为三类课程服务,并且此平台上还包括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等。平台建设最大特色是引入企业参与。企业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企业业务知识专训,考核标准,评价机制,员工招聘等。真正通过云计算技术,把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时时告知同学,让其未出校门便知企业事。 “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理想在此平台上已成为可能。
三类课程:就是云课程、云实训、云实践三类课程。云课程是采用云计算技术与WEB2.0的全新数字化教学课程。建设一个开放、交互、多元化,并实现教务流程的自动化的课程平台。传统实训课程都是在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或者服务性实训培训。但是物流专业的实训有其特殊性。以国际货运实训课程为例,其实训内容多为信息化单据的流转与缮制,若能结合云计算技术与WEB2.0,建设成为一个虚拟实训平台,完全再现国际货运企业办公环境,按其工作流程与业务开展实训,相信学生毕业后是可以做到与工作岗位要求零对接的。云实践课程主要是指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以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加在校指导通过云平台跟踪辅导、在线管理、问题反馈、教务管理、实践测评形式开展。因为云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中顶岗实习学生难管理现象,大大节约人力、财力资源。
三个系统:就是按照“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系统优化课程结构,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综合就业能力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这是构建实践教学方案的指导原则。
三种技能:就是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及职业综合技能三种技能。这是实践教学方案的核心内容。其中,强化职业综合技能、大力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度,有利于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增强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利用云计算技术,把“云学习”从一种理念变为一种现实,这是现代信息化技术所赋予这个时代独特的教育特点。云计算技术地应用化解了校企业合作空间与时间的距离,通过云平台对教学资源统一调配,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及企业员工,提供了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在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下探讨高职实践教学方案,对提升高职实践教学水平,促进校企业合作,增加学生就业综合实力都非常有益。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方案主要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架构的去平台来深度融化校企业合作,以期激发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让其以最少的投入,能有较大经济效益产生,最终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 章泽昂.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66-69.
[2] 唐箭.基于云计算的终身教育服务平台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12):43-50.
[3] 杨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及合作模式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1).
[4] 李树林.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