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发展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网企业公司 发展规划工作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电网规划的定义
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其目的是寻求最佳的电网投资决策,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长期最优发展。电网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的电网结构,使其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电力安全可靠地输送到负荷中心的前提下,使电网建设和运行的费用最小。
二、电网规划工作的分类
电网规划分为近期(5年)、中期(10-15年)、远期(20-30年)。近期规划着重解决城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满足负荷需要,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依据近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提出逐年改造和新建的项目。中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衔接,预留变电站站址和通道,着重将现有城网结构有步骤的过渡到目标网络,并对大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好前期工作。远期规划主要考虑电网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进行饱和负荷水平的预测研究,并确定电源布局和网架目标,使之满足远期预测负荷水平的需要。短期规划建设周期短,规划方案制定后,调整裕度较小,如果客观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将会对电网短期规划造成较大影响,后文会有专题分析。
三、电网企业规划工作的体系结构
电网企业规划工作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公司发展战略、电网规划(包含行业规划和电网规划设计等基础性工作)和公司发展规划等。
1、公司发展规划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总结。
公司发展规划是企业战略的阶段性实现方案,也就是说,要以企业现状为起点,在客观条件下,寻找一条通往战略目标的最优路径,并确定相应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方案。根据国资委的规定,目前电网企业的主营业务包括电力供应与生产、相关专业技术服务。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就是针对其主营业务发展编制的公司发展方案。
公司发展战略是对公司发展的宏观管理;发展规划是对公司发展的中观管理。公司发展规划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长期发展目标与短期发展计划的统一,是从宏观决策到微观实施的过渡阶段。
2、公司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关系
在认真总结以往规划工作经验和充分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今后几年公司系统各级电网企业的规划工作分为三个方面:电网规划设计、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公司发展规划
电网规划设计和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是以电网为研究对象,以最小成本满足社会用电需求为目标编制的规划,主要追求的是国民经济效益最大化,二者统称为电网规划。其中,电网规划设计侧重于电网规划方案的研究,通过对多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综合比较,推荐规划期内各水平年电网规划方案,电网规划设计是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制定的基
础。
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是在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以电网规划设计和各专题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输电网、配电网及二次系统、信息网发展思路、规划目标与重点,针对电网规划设计工作中推荐的网络结构提出输变电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资金需求分析和输配电价等。由于电网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垄断经营行业,因此要接受政府管制,电网规划作为电网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有可能成为政府管制的重要内容。
公司发展规划是以电网企业自身为研究对象,以资产良性运营为中心,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编制的企业规划,是在电网企业主营业务规划工程量基础上的价值量规划。公司发展规划主要追求的是公司效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电网规划和公司规划两者之间内容各有侧重,具有连贯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服务于电网企业的发展。对电网企业来讲,电网规划是基础,公司发展规划是重点。
四、公司发展规划编制基本原则的探讨
1、以效益为中心原则
确保资产良性运营,不断获得经营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责,也是电网企业公司发展规划的重点研究内容〕因此,公司发展规划必须遵循以效益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努力追求资产良性运营,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整体优化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遵循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原则,从公司的资产、资本运营和投融资的一体化管理出发,进行整体优化和规划;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应贯彻于编制规划的全过程,从投融资管理角度看,应从公司整体上进行统一投资竹理,将所有项目纳入总体管理,进行投融资优化;从资产运营角度看,将企业的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统筹考虑,进行总
体财务分析,评价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3、 量化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进行充分的最化分析,侧重价值量规划,保证价值量规划与实物规划相协调。所谓实物量规划,即公司主营业务的新、扩建和改造方案,是企业规模和运营能力的增量规划;所谓价值量规划,是指规划期公司价值的实现方案,是企业存量价值与增量价值的总体规划。只有在规划报告中对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统一协调的计算分析,
才能制定完整的、科学的发展规划。
4、风险防范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遵循风险防范原则,注重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各电网企业都在市场环境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遵循风险防范原则,进行风险分析,一方面可以正确评估企业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并事先制定好应对策略,做到有备无患。因此,在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估计和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分析和预测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五、电网规划的主要方法
1、负荷预测(需求侧预测)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重要的基础和前期工作,准确的负荷预测应能让电源点布置合理、能准确确定电网建设规模以及确定建设的合适时机。
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很多,中、长期负荷预测的传统方法主要有:电力弹性系数法、单耗法、、时间序列法、人均用电法、横向比较法等。但这些被广为运用的传统方法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缺陷,如电力弹性系数法,只能对负荷进行大致预测;单耗法在产业进步比较快的时
候,对电单耗不能准确界定;时间序列法,需要对大量实时的负荷进行统计,而且计算量太大,造成在长期预测时难度较大;人均用电法,如果在这个区域内居民用电或者商业用电比例大,则负荷预测相对准确,若工业用电所占比例较大,则在这个网络内准确性就较差;横向比较法,若对负荷结构不同,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电网进行比较,会出现可比性不强的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电网规划研究的深入,又陆续有新的负荷预测法被推广如:系统预测法、灰色预测法、模糊识别预测法等。但不论采用哪种负荷预测法,电网规划的基础都是准确的统计数据,包括某地全社会用电量,以及分片区、分变电站的负荷情况,和当地的负荷特性参数。
2、电源规划
需求侧预测作为电网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某地电源供应增长预测,确定某地电源供应与现有电网结构所允许承受负荷之间的缺口主要包括规划期间电源(现有和新增)的情况,包括电厂位置、装机容量、单机容量等;对水电厂,除上述参数外。还应有不
同水文年发电量、保证出力、受阻容量、调节特性等参数。
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电厂和电网的分离,电源规划不再作为电网规划的内容,让电网规划在考虑电源侧供给时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另外,电力负荷增长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电力市场影响,负荷的不确定性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为电网规划的重要技术标准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电力系统技术导则》,在市场条件下,将不再作为强制性标准,而仅作为指导性的法则,这种情况可能造成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在不同地区的参差不齐。又由于电力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规划水平年的市场状况如售电价格、国家相关政策、电价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对电网规划产生重要影响,然后在规划项目的技术、经济等指标的选择上体现出来。过去在规划时电网和电厂没有分家,规划时更多考虑怎么把电由电厂送出,电网规划更多是为电厂服务。在厂网分离后电网规划的目标则需要考虑电网企业购电和售电
的价差,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电网公司效益最大化。
3、电力电量平衡
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电力电量平衡,其主要包括对丰水期电力电量进行平衡,主要是校验丰水期城市电力系统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送电能力和经济性;对枯水期电力电量进行平衡,主要是校验枯水期电力系统缺电情况及网络的适应性。
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工业改革的形势下,电网企业开展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分必要,并几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完成该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各级电网企业应积极开展公司发展规划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各电网企业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遵循效益优先、整体优化、量化和风险防范原则,完成企业现状与发展环境的分析、规划目标的制定、发展方案与融资规划的编制、主营业务的损益预测、规划方案的分析评价以及对规划实施的建议等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在经营发展、创造效益和价值等方面的作用越发突出,各企业普遍加强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投入,管理理念也不断得到提升。现代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从过去传统的注重事后管理、同期管理、被动式管理方式,向具有更强先导性、前瞻性、计划性的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转变。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使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需要的时机,得到适当的人员补充,实现企业需求和人力供给的协调统一以及人力资源最佳配置,从而最为有效地、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最终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并不单指对于企业人员的配备、补充、晋升的计划性管理,而是由多项内容组成的,具有极强系统性的规划管理工程。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1.人力资源组织人事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劳动组织设计与调整规划、组织结构设计与调整规划、人力资源供需平衡计划。前两种规划包括岗位设置、岗位定员配置等,是相对稳定的,一旦设计调整完成后不会轻易变动;而供需平衡计划则较为灵活,常需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经营策略进行及时的、适应性的调整。2.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程序措施、规章制度建设等内容。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重要基础保证。3.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人力资源开发是充分发掘企业人力资源潜能的关键,包括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计划、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人员轮换接替计划等等。4.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是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内,人力资源全部管理活动预期的费用支出的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合理的费用预算则为人力资源各项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及时而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费用预算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占有必不可少的地位。5.人力资源系统调整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计划性、预见性的工作,规划实施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应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结果不断地进行评估、反馈,据此对已经制定好的规划进行不断的调整,使规划更切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普遍开始重视人力资源规划。但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中普遍缺乏应有的积极主动的和前瞻性的思维,这种情况在国企中更为突出。不仅如此,有的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甚至根本就没有规划,一片空白,从而导致了我国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缺乏对人力资源规划的正确认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对保持企业人才资源优势,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现在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只认为人力资源规划无非就是用于人员招聘、分配和绩效管理等,根本无法与企业发展战略扯上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只重视短期效益,只关心眼前人员是否充足,配置是否到位,管理中走一步看一步,而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缺乏相应的人才规划和储备。造成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始终处于被动,继而导致在企业发展的某个阶段出现人力资源准备不足、人员短缺、管理成本增加等情况,影响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2.人力资源规划不符合企业实际。有的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时,在没有经过认真调研,没有充分了解企业发展战略、人员结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情况下,盲目照搬别的企业的经验或是仅凭过往数据和历史就草草地进行规划设计,致使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离;市场发展形势瞬息万变,企业发展战略也在不断调整,如果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之调整的话,先前制定好的规划就有可能失去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使企业出现人员短缺或人员重叠闲滞的情况。3.缺少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当前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为了节省成本,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是将人力资源工作交由其他办公室人员兼任,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缺乏必要的人员投入。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但缺乏相关的专业化的人才,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更是寥寥无几;有的人虽然在人力资源部门任职多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系统的学习,在人力资源同期管理、短期规划中还可以,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面前,很难做出专业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长期的战略性规划。
三、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重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作用重大。企业主要领导应正确认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基本工作思路,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选拔企业中有经验、有职称的人员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指定人员专门负责;建立自上而下、多维交叉的规划工作机制,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总体战略规划,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信息分析预测,协助决策层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广开言路,鼓励基本部门、一线员工为规划设计建言献策,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更为科学合理。2.明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否切合企业实际,责任和目标是否清晰,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就企业而言,制定明确的人力资源规划,首先应理清企业发展思路和方向;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进行岗位工作分析,确定企业真正的核心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招聘与储备、开发与培训、考核与晋升的相关规划。3.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人员状况都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还要求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具备积极主动、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前瞻性、创造性的工作思维。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应想方设法,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工作的预见性,确保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称。
四、结语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是有效激励员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和优化配置、保持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源规划放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科学务实的原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人力资源规划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清.浅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09(12).
从狭隘角度讲,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全面完善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以下文章就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1 实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仍仅仅停留在“以人为本”,“人尽其才”这样传统的口号下显然管理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日常性事务的协调和处理,而根本没有时间来研究和预测、分析、制定计划来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这样的人力资源部门自然无法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
2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意识较低
传统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习惯于按照一成不变的固定程序来操作,实行统一的行政式管理,人事管理缺乏灵活性和自。把员工看作管理和控制的工具,固定在特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上,没有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模式,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与管理的理念,不利于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没有形成系统、适应市场变化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人力资源规划不完整。
2.2 人力资源规划重点不突出
很多供电企业认为人力资源规划涵盖了企业各层次、各专业在内的全体员工,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电力企业必须事先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劳动力供应状况确定关键人才和稀缺人才,把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人才作为规划的重点,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效率。
2.3 薪酬分配机制缺乏激励性
我省供电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固有缺陷阻碍着激励机制的形成,成为制约供电企业长远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供电企业一般实行的是简单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绩效评价在薪酬体系中作用不大,不同职位类型、等级之间的薪酬标准、差距不合理,人员流动性差,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2.4 人力资源规划忽视个人需求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经常出现忽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现象。供电企业必须将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通道,这样员工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同;同时,职业发展通道也是预测内部人员流动的重要依据。
2.5 人力资源规划缺乏专业化
人力资源规划的专业化主要表现在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规划方法的专业化。人力资源规划作为连接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中间环节,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发展较晚,方法、技术比较落后,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模型,应立足企业实际,在确保科学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人力资源规划新理念、新方法,提高其科学性和先进性。
3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整体思路
3.1 更新人才观念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一种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上升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全面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而全面更新人才观念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发展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人,因此,用人机制的转换是一切改革创新的基础。当今社会,人才已成为最富活力的“第一资源”,因此,应及时更新人才观念,以人力资源规划为基础,做到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构筑适合电力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2 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措施
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供电企业改革中,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现有模式加以提升,只有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3.2.1 改革新员工招聘办法
在招聘新员工时,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标准,为今后的岗位任用和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生产一线全日制毕业生短缺,尤其是县区供电企业人才缺失的棘手问题,改革毕业生招聘办法,采取定向招聘,根据县级以下单位和生产一线单位的实际需要,在招聘毕业生时签订到县区或一线工作的协议,逐步改善县区和生产一线单位人员结构,解决人员不好配置的问题。
3.2.2 完善岗位竞聘和转岗离岗制度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机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使用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聘上岗原则,打破身份、级别的限制,广泛拓宽选人渠道,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完善竞聘方案,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和待岗培训机制。
3.3 积极帮助员工制定人才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培训与开发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健全多元化培训体系,大力提倡一岗多能,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生产技术岗位人才的培养工作。重点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空间。
3.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
目前供电企业正积极稳步推进薪酬体制改革,加大对关键性管理人才和核心员工的激励力度,吸引、留住了人才,同时,员工岗位月薪随企业经济效益上下浮动,与其岗位职责和劳动贡献相关联,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人力资源规划设计思路应符合企业特点
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形成科学、实际的设计思路,以切合供电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特点,体现供电企业技术密集型人才需求的特点,形成具有供电企业特色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和方法。供电企业不能把人力资源规划作为单独的管理模块,为“规划”而规划,应从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高度出发,以人力资源规划为导向,加强企业其他管理模块,实现各项管理制度之间的高效联动和有效支撑,逐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4 结论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供电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要始终围绕企业总体发展目标,核查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协调好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电力市场;电网规划;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66-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力市场发展迅速,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充足供应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电网规划不仅是所在供电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电网经营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电网规划的目标就是保证电网满足供电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要求,对电网的建设、运行和供电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规划若干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从而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1 电网规划
1.1 电网规划内容
电网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它主要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任务:确定电网未来安装设备规格(如导线电压等级及型号、变压器规格等)和确定电网中增加新设备的时间和地点。编制规划的通常方式是:首先进行负荷预测来确定负荷需求的规模和方向,然后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来确定规划期需要补充的容量的规模和分布,从而进一步来确定降压变电站的位置和容量。我们可以根据容量和负荷分布的需求来进行网架结构设计优化,按照负荷发展和网架方案确定建设项目及顺序;进行方案综合评价。编制规划的基本解决方式是在确定电源和规划负荷条件下,对变电站的最佳位置、最优容量和线路的最佳路径、最优截面的求解。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的基础和依据,其实质是利用以往的数据资料找出负荷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出电力负荷未来时期的变化趋势及状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规划方案的质量,负荷预测流程如图1所示。
1.2 电网规划原则
电网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原则。企业发展规划应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和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方针;2)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企业要把长期发展战略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保持企业内各项工作的延续性和统一性,从而确保公司目标的分步分层实现;3)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相统一的原则。企业要按照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总体目标,逐步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企业内各业务和职能部门的规划目标要与本公司总体发展目标协调统一;4)实物量规划与价值量规划协调并重的原则。电网规划应能实现企业建设和运营的物理量目标及公司经营的价值量目标的协调运行;5)和谐发展与整体优化原则。加快推进企业各项工作合理、协调和稳定有序发展,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 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的特点
在市场机制环境下,电网规划将面临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电网规划的注意特点如下:1)未来电源规划的不确定性。电力行业进入市场化后,把发电和电网分隔开来。由于电网的建设周期相对于电厂的建设周期来说相对比较长,因此我们很难估计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系统电源及市场的变化,这样就增加了电网建设的投资风险;2)未来负荷变化的不确定性。因为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向用户提供优质电能,所以当用户根据自身的考虑出发改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时,将会导致系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重新分配,这样就增加了负荷特性的不确定性;3)系统潮流的不确定性。在电力市场环境中,电网调度的原则是根据电厂机组的报价和用户需求来决定成交量、成交价格和优化调度次序。市场中各电厂生产都是追求其最大利润来不断调整自己的竞争策略,按照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来确定投入机组台数及生产规模;4)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在电力市场进行改革前,一体化电力企业通常是输电网的唯一投资者,电力企业传统机制可以保证企业能安全地实现投资回收并获得一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电网投资不存在任何风险。然而,改革后的电力市场,电网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投资回收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为了减小项目投资资金风险和保证获得最大投资回报,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经济评估是非常必要的;5)电价的不确定性。在市场环境下,电价会受负荷、地点和可靠性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荷的不确定性、地点的不确定性、可靠性的不确定性和网络拥挤情况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使得电价变化频繁,从而使得电价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6)规划目标的不确定性。在我国的传统体制下,电力部门肩负行业监管的职能,电力市场化改革后,电网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其本身具有逐利性,但是出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电网公司包括电网规划都将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二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也将造成电网规划上存在目标以及最优方案的选择上的不确定性;7)投融资体制的不确定性。与我国传统的国家投资体制相比,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建设的融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就意味着电网建设上容易受金融市场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4 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的步骤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规划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未来的电源规划和负荷变化趋势;2)对我国现在的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和将来的电源和负荷进行相关预测,进而来预测未来的电力市场情况和电价水平;3)对各种规划方案进行分析和筛选;4)提出候选备用的规划方案;5)估算可能受益的情况并对它们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分析。其中前两步是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第三步和第四步是根据优化方法按电力市场环境条件下的要求和所建立的新的规划模型寻找最优解的过程,第五步是对所得方案的经济性进行验证。
3 结论
因为电力市场在我国还处在初始阶段,所以基于我国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规划制度并未完全建立起来,本文通过对电网规划中若干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可以对建立基于市场环境的电网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S].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6.
[2]高赐威,程浩忠.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华东电力,2005,33(3):5.
[3]孙洪波.电力网络规划[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4]金华征,程浩忠.电力市场下的电网灵活规划方法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18(2).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国家政策支持,制造业主辅分离、物流业务外包的压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制造业与物流业加强合作,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联动发展的趋势日益显现。与此同时,2009年4月22日国务院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了国家将加强指导和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涉及两业联动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如产业结构、企业发展水平、物流基础设施、人才等,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仍有不小差距。因而,西部地区在制定两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时,必须正视这些差距,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来谋划两业联动发展。
2西部地区两业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意愿不强,外包比例相对较低
一是对现代物流的内涵和作用认识存在偏差。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升温,不少制造企业也纷纷加入物流整合的浪潮,但是从总体来看,对现代物流的内涵和作用认识尚不到位,甚至存在较大的偏差。其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制造企业将物流等同于运输和仓储等基本环节;大部分制造企业仍然热衷于自营物流,觉得外包不可靠;大部分中小制造企业没有设置物流管理部门或专职物流管理人员;大部分企业对物流的投入偏少。
二是制造企业退出自营物流的成本较大。据统计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制造业重点调查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为12万平方米,其中: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为7.2万平方米,占平均使用仓储面积的60.1%,平均租用仓储面积4.8万平方米,占39.9%;重点调查企业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58辆,装卸设备为35台。部分制造企业已经在自营物流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如果马上实施物流外包,企业的前期投入将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同时还会导致大批员工被解雇。
三是制造企业难以控制物流外包的风险。制造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时,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间存在着一种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常常拥有不为委托人所知的私人信息,作为人的物流服务商很可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有损制造企业利益的事情。目前,国内制造企业普遍缺乏对物流外包风险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这也是造成物流外包意愿不强的根源之一。
四是物流外包的服务范围尚需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当前,制造企业在和物流供应商签订外包合同时,有关物流服务范围的细节条款还需具体化、明确化。这些具体细节包括基本服务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运作流程、提高附加值的功能、信息支持等,应明确制订出这些作业的量化参数及奖惩标准。
五是制造企业自身缺乏系统性物流规划。制造企业物流布局一般没有经过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导致物流环节除了停滞之外,经常是处于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状态;重复和无效搬运占到70%之多;生产流程不合理,物流路径过长;时间占用多,空间浪费大。
2.2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竞争力不强
一是提供的物流服务层次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以公路货运为例,我国西部地区的公路运输服务与国外,甚至是我国东部地区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差距不在设备功能和运输成本方面,而是在服务的层次上。如果物流公司能够为客户量身订制运输计划,由物流公司进行车辆选择、路径优化等延伸业务,这就使物流资源得以优化整合。
二是能够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供应商较少。西部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转型而来,因而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往往局限于过去的业务领域,尽管冠以“物流企业”的名称,但能够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不多。
三是物流管理水平及信息化程度较低。据统计,欧美主流物流企业近3年中,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年平均资产回报率达8.3%;以仓储为主的达7.1%;以综合服务为主的高达14.8%,而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资产回报率还不到1%。其部分原因在于EDI(电子数据交换)、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集成信息平台在国外已使用较为成熟,但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相关技术支撑和足够的资金力量,使得物流产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较低。
2.3两业联动发展的环境尚需完善
首先,物流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近年来,由于“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宣传,各种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数量迅猛增长,这些物流企业的设施条件、管理方式、经营规模参差不齐,“小、散、差、弱”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物流市场竞争手段较为单一,竞争的规范性较差。其次,物流行业信用机制尚待健全。与生产销售不同,物流外包基于委托—关系,以健全的信用体系为基础。
3西部地区两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3.1从政府层面
(1)科学规划,合理组织
尽快明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影响作用,在地方远景规划中体现这一政策导向,研究制订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规划和相应的专项规划,并与各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的制定和修编相衔接。加大组织和协调力度,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突出制造业在联动中的主导性地位,由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区域性“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的统一制定,推动综合性、跨行业、跨部门的法规的制定。
(2)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一是优化生产与服务剥离后的税赋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制造企业将企业的物流资产从主业中分离出来,鼓励企业外包服务,增加地方税收。二是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宽松的市场环境。三是开拓融资渠道保障联动发展的资金需求,对于效益好、影响力大的骨干联动示范企业应支持其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增资扩股、股票上市、发行债券或到境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途径募集社会资金;物流企业承接或租赁制造企业剥离的物流设施,在土地等方面要给予必 要的支持。四是创造条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搭建沟通对接平台,有计划地组织中高级物流管理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制造业物流交流和人才培训,促进人才成长。
(3)组织示范和试点工作
选择部分已成功联动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总结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省进行推广。选择一批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区域的重点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作为联动发展试点企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必要的指导,整合物流业务,组织实施企业流程再造。引导试点制造企业与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物流企业结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形成联动发展试点组合。示范和试点企业优先享受促进物流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
3.2从行业协会层面
一方面,物流协会应积极吸纳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加入,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提供工作支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提高人们对联动的认识,接受联动的理念,尤其是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不断扩大厂家、商家对物流联动的需求。
另一方面,物流协会应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联动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发展规划工作,推进物流行业统计制度,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3.3企业层面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是基于横向一体化思想经营方式,使企业充分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在低成本、高质量等方面突出整合优势。解决企业传统的纵向思维方式与横向开放的联动思维方式的冲突,是企业实施“联动”发展首要解决的观念问题。
二是制订发展规划。对企业来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将是贯穿整个企业及上下游供应商之间关系的经营理念和模式的系统工程。是企业未来发展增长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企业“联动”发展前期,必须要进行科学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整体规划设计。
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管理能力提高方面,鼓励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为供应链的建立打下基础;提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信息集成;构建适合联动运行的供应链组织管理结构;加强供应链成本核算体系,通过供应链过程成本控制实现效率的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方面,鼓励供应链企业间的硬件配合服务,保证企业之间通畅有效的信息交流系统;强化供应链企业间人员配合,实现业务的无缝化连接。
4结论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一个涉及面广、参与主体众多、行业领域千差万别的庞大复杂工程,其发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模式,各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物流基础设施和人才状况作出合理规划,促进两业联动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国龙.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远洋航务,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