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明确思想,坚定目标,开创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丰富旅游产品相结合,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从业农民素质,推动全县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突出打造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资源特色明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乡村发展旅游。到2014年前,创建不少于17个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乡村旅游村;适时发展2-3个农业资源型、民俗风情型乡村旅游园区,与乡村旅游村形成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包装打造出长城村寨访古游、民俗文化觅踪游、农业观光采摘游、休闲渔业体验游4条乡村旅游线路;全县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要达到10%以上,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
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各乡镇村要在县旅游和规划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按照“高起点、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市、县旅游发展规划及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编制好镇村旅游发展规划,优先选择资源较为丰富、特色较为鲜明、可进入性较好的资源地,进行包装策划,吸纳资金重点投入。现有的乡村旅游点要制定升级改造计划,对原有规划进行完善提高。各镇村要严格按照乡村旅游规划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同时镇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单位进行监督,防止盲目开发、无规划开发,确保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设施,改善环境,健全乡村旅游综合承载功能
各乡镇、管理区应加大对旅游开发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项目开发的投入,积极申请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创造条件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旅游、农业、中小企业、科技资(基)金的扶持。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村民或外来人员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参与乡村旅游道路、通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县财政设立旅游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每年不少于100万元,并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逐年增加。旅游部门应积极指导乡村旅游接待户进行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对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完善游客中心等相应设施,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承载能力,为乡村旅游的规模、规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各乡镇、管理区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利用冬春农闲时节,与劳动、教育、旅游、农业、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重点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劳动、教育、旅游、农业、卫生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将乡村旅游纳入行业培训计划,通过送教上门、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帮扶教育培训。各乡村旅游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旅游接待、旅游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行业部门制定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开展诚信旅游教育,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文明待客。卫生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区卫生防病和卫生监督,加强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的监督检查。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要依法打击无证照经营、欺行霸市、欺诈游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违法行为,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价格监管,落实旅游商品、服务明码标价。旅游部门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组织各有关单位,全面实施旅游环境综合治理,进行综合执法,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积极宣传,加强促销,提高乡村旅游影响力
各乡村旅游点要聘请有资质专业机构做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制定可操作、针对性强的宣传促销方案。积极参加各级旅游部门组织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旅行社、宾馆饭店、休疗养院等旅游企业的协作,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各乡镇、管理区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与新闻传媒机构的联系,采用多种宣传手段,提高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大县域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力度,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整体宣传促销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积极整合县内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纳入到县域精品旅游线路中。同时,要协调县内经济实力雄厚的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景区实行捆绑帮扶宣传促销,提升县域乡村旅游的综合影响力。
一、工作任务
根据市规划主管部门关于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要求和《市市区村镇体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我区中心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224个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各镇(街道)统筹规划、统筹协调、统筹资源,区直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把关,确保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二)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公开择优选定规划、测绘单位,降低规划编制成本,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保护。
(四)群众参与,阳光规划。坚持阳光规划,公开展示村庄建设规划,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群众意愿落实到规划中。
三、工作分工
(一)各镇(街道)负责制定辖区内农村住房建设与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组织协调有关村居按计划完成农村住房建设与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负责向规划编制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配合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单位的现场调研及规划方案的方案审查、征求意见及现场公示等工作。
(二)区住建委和规划直属四分局组织指导各镇(街道)进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三)区国土分局负责从基本农田保护、地质灾害预防及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等方面进行审查,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范围等工作。
(四)区公安分局负责审查规划消防布局、消防设施配置等内容,负责认定村庄常驻人口数量等工作。
(五)区环保局负责审查环境保护、生态敏感区保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六)区文广新局负责结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重点审查文化设施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七)区教育体育局负责结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审查教育设施配套、中小学校布局等方面内容。
(八)区卫生局负责结合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审查乡村卫生所(室)、镇卫生院等卫生资源配置方面的内容。
(九)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结合交通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审查农村公路规划、交通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内容。
(十)区发改、建设、农业、水利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要求,负责从区域生产力布局、农村产业发展、村庄重点建设项目、村庄防洪减灾、水利设施管理维护、水域及其岸线的保护管理、村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等方面对规划进行审查。
四、工作安排
(一)主要内容。村庄建设规划包括村域和村庄两个层面的规划。村域层面应合理布局村庄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用地、产业发展用地等各类用地,积极引导村庄产业发展;村庄层面规划应确定村庄建设发展模式、规划区范围,村庄的规划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的各项建设用地布局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二)进度安排。年9月至10月。区农村住房与危房改造指挥部采取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方式,公开选定规划编制单位,并签订三方合同。为便于操作,将39个基层村划分为三个标段,每个标段分别择优选定一家规划编制单位。
年11月至12月。签订合同后,各镇(街道)衔接土地管理部门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范围,由公安部门认定村庄常驻户籍人口数量,按照《市城市规划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审批规定》,以镇(街道)为单位到市规划局申请基层村村庄规划编制要求;规划编制单位开展现场调研,结合各镇(街道)和村委会的规划编制意向,编制完成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案。
年1月前,按照《市城市规划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审批规定》要求,完成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案技术审查、社会公示等阶段工作后,报市政府审批。
各镇(街道)参照以上进度安排,组织完成辖区内基层村建设规划编制及审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加强对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织领导,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明确,安排合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率,坚持“限制袋装、鼓舞散装”基本准则,以提高水泥散装率为中心,以城区“禁现”和乡村“推散”为重点,以提高全行业综合配套才能和程度为基本,从运用环节动手,构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散装水泥发展新格式,完成全县散装水泥继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建设省会西部生态经济强县作出新的奉献。
二、发展目的
到“十二五”末,全县水泥散装率到达45%以上,力争50%;到2015年,全县水泥散装率到达60%以上,力争65%。
三、工作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
县成立散装水泥工作指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展改革局,县发改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全县散装水泥工作由指导小组统一指导,实时协调停决散装水泥发展中的严重问题。县发改局为行政主管部分,负责县散装水泥日常治理工作。县散装水泥代管处在营业上由市散装水泥治理机构直接指导。
(二)增强目的治理
将散装水泥推行工作归入各乡镇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方案和节能减排审核目的,发改局负责编制散装水泥发展规划,散装水泥治理机构负责制订年度方案,并施行目的治理,对发展散装水泥事业做出明显奉献的单位及个人赐与表扬和鼓舞。
(三)加大运用推行力度
1、我县新上大项目散装水泥运用率应到达80%以上,制止现场搅拌,必需运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2、增强乡村散装水泥推行。各建制镇县政府地点地建设项目散装水泥运用率应到达60%以上,到2011岁尾前到达80%。乡县政府地点地到达40%以上,到2011年到达60%以上。广大乡村地域要切实增强散装水泥销售收集建设,积极探究合适乡村特点的散装水泥推行形式,鼓舞运用预拌混凝土。
(四)提高专用设备、设备综合配套程度
1、新建、改建和扩建水泥生产企业,该当按百分之百散装水泥发放才能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同步建设。项目主管部分在项目核准建设前,该当寻求本级散装水泥治理机构的意见,对未到达百分之百散装水泥发放才能的项目不予同意建设。
现有的水泥生产企业,该当在散装水泥治理机构规则的期限内,使散装水泥年发放才能到达规则的规范。
2、新建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线项目要统筹安排,合理结构,符合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前提、城市建设规划、土地政策和环保要求,严厉节制企业数目和总体规划,防止自觉投资形成的资源浪费。县散装水泥治理机构对新建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能否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入前提进行初审,提出详细意见,并报市散办审核,关于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入前提的,发改、工商、国土、环保等部分不予处理相关手续。
3、增强合适乡村特点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运、储、用新设备、新技能的开发和推行使用。
(五)发明优越外部情况
1、采取切实办法积极支持符合规则要求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干拌)砂浆项目建设。散装水泥治理机构对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执行立案治理,并向社会立案名录。
2、水泥生产、运用单位应严厉依照国家、省财务部分规则交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县代管处受市散办托付,负责县内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工作,按规则上解市财务部分。
3、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专用车辆凭市散装水泥治理机构和交管部分结合发放的专用通行证在市区禁行范围内通行。还严厉查处向“禁现”范围内工地输送水泥、砂的货运车辆。用量大且集中的大型混凝土浇注工程,需求交管部分协调组织交通批示的,应事前申报,交管部分应积极予以共同。
4、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运用审定归入各级行政审批中心统一治理,保证公开、通明、高效运转。
5、质量技能监督部分负责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质量治理,会同县发改等部分对生产和运用不具有规则生产前提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进行查处,发明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规范发展的优越情况。
6、结合“三年大变样”积极探究坚持新型绿色建材(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循环经济园区,对建筑垃圾及工业废渣进行循环应用,完成资源优化装备。利废到达规则比例要求经过市发改等部分资源综合应用认证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物按规则享用税收优惠政策。
7、县发改部分应会同建设、环保等部分增强对县城进行“禁现”结合法律检查,对违规行为按有关规则予以处分。情节严厉的,县供电局、供水公司要积极共同查处,在接到发改部分协查函后采取停电、停水办法。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座落于XX乡的腹地,距县城成约10公里,全村总面积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8.4亩,山场6189亩,下辖46个村民组,889户居民,总人口3658人,境内一条大河贯穿其中,XX中学、中心小学分布中段两岸,村民分南北两岸居住,人口密集度大,村民主要收入有传统的农业,特色种养业和劳务输出等,人均收入2013年度为3280元,全村有贫困人口1072人,其中五保56人、低保203人是XX乡的贫困村之一。
二、指导思想和帮扶目标
以十和十八届四中全面精神为指导,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造血式扶贫,实现XX乡XX村三年脱贫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1、做好XX村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
2、建立本单位职工和XX村的贫困人口进行结对帮扶制度和结对帮扶计划,建立“一对”的结对帮扶台帐,并实行台帐销号制度。
3、从各贫困对象的实际出发,着眼长远,变“供血”为“造血”,在定脱贫致富项目上,产业发展上进行“滴灌式”精准扶贫。
4、帮助XX村扎实开展危房改造、森林防火、防汛、美好乡村建设和计划生育、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实现全村均衡发展,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5、根据XX村产业发展情况,每年给予XX村相应的发展资金支持。
四、年度任务
第一年:
1、深入细致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村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2、帮助XX村制定“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和产业发展规划。
3、局机关支部与XX村支部结对共建,开展活动不少于一次;帮助XX乡XX村支部完善制度,提高党建水平。
4、建立职工与XX村贫困人口包保制度;给予包保和扶贫资金不少于5万元,力争实现四分之一的包保人口脱贫。
第二年:
1、进一步帮助XX村加强和完善村两委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实现工作资料齐全,各种档案规范齐备。
2、帮助XX村支部抓好载体建设,扶持培育以党员为带头人的“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建设,鼓励农民通过劳务输出,自主创业,优化产业等多种形式发展经济,实现创收,力争实现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的目标。
3、帮助XX村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力争在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改善生活生产条件。
4、帮助XX村争取启动“美好乡村”村居布局、产业布局等建设,在建设中坚持以村民为主体,坚持不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原则和坚持产业支撑的原则,稳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5、完善职工与XX村贫困人口包保制度;给予包保和扶贫资金不少于5万元,力争实现四分之一的包保人口脱贫。
第三年:
1、帮助XX村抓产业,促增收,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2、依托XX村茶、桑、药及养殖等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整合、提升品质、用好选派发展资金和争取上级支持兴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利用新型农民培训等措施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发展格局。
关键词:农村公路, 发展规划, 问题, 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huzhou problem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proposes strengthening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干线公路的延伸、扩展和补充。农村公路是县(区)、乡(镇)、村之间的空间联系纽带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沟通脉络,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基础性设施,也是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截止2011年底,湖州市公路总里程达798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7254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以 “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为主骨架,104国道、318国道等国、省道干线为次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对外开放、对内循环、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现代化公路网络,路网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公路网发展规划是公路建设的重要依据,加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研究,科学制定农村公路规划,能够保证县乡村公路网的合理布局,克服农村公路网建设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实现有计划、更协调的建设发展,从而提高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
一、目前我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存在问题
1、责任主体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农村公路主要是依靠农村群众自发建设的。农村公路纳入公路管理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前,各区县政府均没有系统开展过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工作。近年来,公路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区县农村公路规划的指导力度,但由于农村公路项目小、里程短、数量多,普遍存在区县乡镇政府对规划工作重视不够、实施过程中调整大、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
2、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科学性不强。规划依据中缺乏科学的交通观察与统计数据,对未来的情况缺乏定量分析,对中、长期的规划目标一般都是根据经验,提出一个静态的设想,没有具体的、分步骤的实施方案,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不足,与周边地区以及整体路网的协调性较差,影响了对路网建设的指导作用,不可避免地导致路网建设对于落实规划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农村公路实施方案较为粗糙。由于发展规划数据多数为根据经验主观确定,并没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作支撑,也缺少定量分析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方案上,即便是较为详细的规划,也仅涉及部分主要乡道,均无村道和多数乡道的具体表述,操作性不强。对已列入规划,并做出实施计划的项目,在实际当中也经常存在受投资影响,而调整、变更甚至是取消的现象,规划的严肃性得不到保证。
二、加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对策及思路
(一)遵循农村公路规划研究的基本原则
农村公路是全市公路网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干线公路网的延伸与补充,其整体效益只有放在全路网这个大系统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农村公路规划过程中,不能将其孤立出来单独考虑,而应该充分考虑干线公路网与农村公路网的配合方式与途径,保证整个路网布局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1、服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原则。农村公路规划必须适应全市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与当地的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资源开发、文化建设等相结合。
2、服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原则。农村公路规划要重点考虑城乡一体化建设,考虑城镇总体规划尤其是乡镇整合及行政村撤并趋势、工业园区建设等对农村公路的影响,充分考虑现有公路网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注重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和建设成本,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原则。在纵向上,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在横向上,要与高速公路网,普通干线网、城市道路网统筹规划,配套衔接,形成有机的路网体系。同时,要处理好新建与改建、建设与养护的关系,促进路网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规模型、质量型过渡。
4、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坚持农村公路为区域经济和农村居民服务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农村公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的发展可能,综合考虑建设效益、资金能力,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同时,要树立合理密度理念,纠正密度越大越好的简单认识,减少不必要的建设资金及养护费用的开支。
5、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要按照城乡城镇体系发展的梯度和层次,分清轻重缓急,分期安排,逐步实施。要优先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乡镇的公路建设,尽快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按照既定的序列,详细制定每个阶段发展目标,遵循可操作性,确保农村公路有序发展。
(二)改进农村公路规划研究的方式方法
1、引入影响因素分析技术。影响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因素很多,从逻辑分析和直观经验来看,其中主要的有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程度、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分布、土地面积、城镇发展进程、旅游资源开发、综合运输体系构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汽车保有数量、交通运输需求大小、农村公路现有基础和实际条件等。这些因素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而每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又不尽相同,对其进行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找出主要矛盾,把握关键因素,以便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公路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
2、加强量化分析研究。湖州市在2010年开展了全市OD交通调查,大量的OD调查数据对于远景交通量的预测、道路类型和等级的确定、交通服务设施的配置、规划方案和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等提供了定量依据,但当时仅对县级以上公路进行了调查,建议今后将主要乡道列入调查范围,以获取公路网规划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要对全市农村公路通达情况进行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乡镇及行政村公路的具体情况,结合城镇体系规划的布局,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和未来需要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保农村公路网有效服务,充分发挥应有功能。
3、优选决策方法。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模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村公路网的布局规划。通过对节点重要度、路线重要度和路网重要度的计算,由点到线,由线及网,按照重要度最大的原则,确定公路网重要度最大树,并在重要度最大树的基础上,以单位里程的路线重要度最大为优化目标,并以预测的未来公路网发展里程数为约束条件,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各条路线的布局与走向,使公路网由树状结构向网状扩展完善。
(三)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
全市农村公路发展目标要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村公路的要求、根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干线公路网发展规划来确定。各区县实现“网络化、等级化”的农村路网布局结构,使绝大部分基层村至少有两条等级路相连,主要县道要实现二级标准化,主要乡道要实现三级标准化,一般乡村道要实现四级标准化,完善路网结构形态,提高道路等级。
农村公路发展的规模应与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相适应,在增加公路通车里程的同时,也应注重提高公路的技术水平,以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满通需求的目的。合理确定农村公路网发展规模,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来加以综合判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村公路网是在干线公路网的基础上布局成网,因此在预测农村公路网合理规模时,可从路网整体出发进行结果预测,再分离出已经规划好的干线公路网规模,即得到农村公路网规模。
在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的同时,要结合农村小城镇化建设,制定合理的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根据现状分析和工作实践积累,在路面宽度方面,建议乡道路面宽最低7m,推荐9m;村道路面宽最低5m,推荐7m(条件受限的地区可适当减低标准)。在路面结构方面,现状结构多是两步灰土+5cm沥青砼,建议沥青砼层加厚(二级路9-12cm,三级路7-9cm,四级路维持现状),并增加一步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二灰碎石作为半刚性基层。
(四)维护规划工作成果的严肃性、权威性
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做好规划的研究制定和落实工作,可以避免盲目决策造成的资源浪费,避免因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建议从计划、立项、安排资金(补贴)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凡未纳入规划的项目,不能随意列入建设计划,项目也不能立项审批,不能安排投资或补贴资金。通过上述措施,切实维护规划工作成果的严肃性、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