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业务发展规划

企业业务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业务发展规划

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财务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190-02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简介:杨希之(1967-),男,湖南邵阳人,总经理,博士研究生,从事人力资源资本化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财务战略,做好财务战略的规划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一般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宏观上的因素,二是微观上的因素。因此研究如何将财务战略的方法与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与此同时还应对这些理论与方法进行不断地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促进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实行。

一、财务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生存下来并且得到长远的发展,企业应该着眼于未来,选择适合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做好对未来的规划,从宏观上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分配,这要求企业应该要制定出适合自身的战略发展规划,而且要保证这些规划落实到实处。依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所拟定出的财务战略规划,详细地来说就是依据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需求,比如长期性、发展性、全局性的需求,并且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内外环境来制定对于资金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要选择合适的战略手段,然后保证这些财务规划得到有效的实行。

二、财务战略规划应该具有的特点

1.从属性以及支持性。财务战略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而服务的,主要作用是在财务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虽然财务战略规划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原则上它应该要适合企业发展的总战略需求,而且要保证能够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而提供资金以及财务上的支持。

2.长远性及动态性。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因此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不但要可以解决企业眼前所面临的资金问题,还应该要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要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做好规划,以方便提前安排,这样在以后遇到财政方面的问题时会比较方便解决。但是当代社会世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因此企业财务战略不仅要考虑企业战略的长远性,也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需改变,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三、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基础上建立财务战略规划

目前市场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企业应该针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特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谨慎、合理的财务发展战略。可以在公司战略发展的原则上,将核心设置为财务资源的配置,把财务创新理念作为思路,在对财务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来实现公司的稳定发展。

1.重视管理创新。过去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通常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于公司经营活动的事后监督与会计核算当中,只是简单地将公司的财务信息整理出来,以固定的表格和数据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这项工作基本上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也从原来的核算型慢慢向经营型转变,财务理念的重点也应随着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现在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如何进行资本运作和实施正确的筹资方式,财务管理也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步伐,合理地安排企业的资金运作,进一步增强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的发展尽到应尽的责任。随着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管理财务时也应该要寻求创新,不断地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

2.做到管理细化。对于财务的管理模式,应该要尽可能地做到细化,让财务制度尽量变得完整以及健全,建立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在收入、成本、资金等的管理上都应该建设专门的管理体制,这些制度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会计核算体制规范化,把会计核算内容细化到各个业务模块,这样就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各业务部门的业绩,设计出适合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让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管理系统更加健全与完善。

3.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基础上,应该要进行全面预算,这样有利于具体化企业的目标并且实现这种目标。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可以充分利用预算工作的控制能力以及导向作用。在预算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产品成本的控制,产品的价格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而产品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该要降低产品成本。同时还应该想办法提高企业效益,争取做好收支工作,以达到开源节流的成效,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来减少企业发生资金紧张的可能。

4.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银行的合作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改进,公司应当与主要合作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建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这样有助于企业建立完整的资金供应链,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还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调整。这样对扩大企业的业务规模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便于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融资规模,让企业的资金管理系统得到优化,企业的内部资金得到比较好的整合,使其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让资金的管理以及使用到达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5.注意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能力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盈利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直接相关。因此,单位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主管人员,应建立良好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战略规划,通过日常会计记账、销售数据分析、企业重大投资行为等信息反映,监测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以此来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或有无。一般来讲,一个企业如果有下列情况,则说明有明显的风险存在:(1)销售业绩的不正常下降;(2)不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期,与生产经营规模不相符的存货积压、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与现金净流量严重不符等财务指标出现;(3)过度依赖贷款、大规模的融资扩张等。企业人员如何具体操作识别财务风除,实践中根据不同的企业,有许多种方法,如报表分析法、经验判断法、专家讨论法等。对于企业财务的风险防范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而如今市场经济中险象环生、复杂多变,在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因此加强风险意识是极其重要的,应该增强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风险监测以及控制,有效地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6.注重培养人才。众所周知,新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人才,如果拥有优秀的人才,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的竞争力,而且也会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已经不再是以往的经济业务核算为中心的工作,已经延伸到资金筹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本运作、风险管理等许多个方面。财务职能发生变化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复合型的财务工作人员。所以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让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争取让这些工作人员在胜任财务方面的工作之外还是一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四、总结

把企业的战略发展融入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中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不仅可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发展,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可以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财务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本文研究如何让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将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公司的财务战略规划,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龙.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

[2] 申景奇,赵志运.基于风险控制导向的财务战略规划[J].经济论坛,2009,(9).

[3] 杨有红.财务战略规划初论:从控制、实施到业绩提升[J].中国总会计师,2010,(6).

O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Financial Strategic Planning

YANG Xi-zhi

(Shenzhen Baoan Rend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Shenzhen 518108,China)

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为加快推进我省衡器行业转型升级,引导衡器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实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省衡器行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产品种类齐全、质量可靠,重点企业发展及重点产品培育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区,并具备了一定的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

(一)主要成就

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

按新统计口径,全省衡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18家增加到2015年的21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28.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2.24亿元,年均增长14.01%;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26亿元,年均增长15.79%;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26亿元,年均增长3.98%。2015年底,全省衡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一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3.67%、15.50%、16.91%和8.24%。

2.质量品牌稳步提高,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我省衡器行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电子衡器、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控制器、电阻应变计、防爆称重系统等。称重传感器和显示器的产量和质量全国领先,其他优势产业也居全国同行前列。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优势产业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如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金钟”牌、烟台东方电子衡器的“丰收”牌、青岛公平衡器的“公平”牌、青岛精工衡器的“精衡”牌等等。

3.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引进设备和技术改造,我省衡器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先进水平。通过引进与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使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新产品开发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内在品质,还将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与传统产品相结合,更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水平和精确度。许多企业与数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创新行业产品。

如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六期技术改造,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衡器和称重传感器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拥有各种加工检测设备500余台套,其中数控加工中心、温度实验装置等高、精、尖装备在亚洲同行业领先,实现了从产品备料、焊接、加工、表面处理、涂装、装配校验、入库的流水线布局,彻底改变了我国衡器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了产品制造水平,其生产的电子计价秤,通过了国际计量组织的OIML认证。烟台东方电子衡器有限公司的电子衡器被海关总署、中石化确定为定点采购产品,电子计重秤、电子吊钩秤在第二奥运会青岛帆船赛中被奥组委确认为赛事检验设备,其数字防爆称重系统通过国家认证。

4.产业专业化协作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全省衡器生产企业较多,但是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分工协作明确,产业链条紧密,配套半径较小,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和完善,我省衡器行业的特色产业集群初现雏形,形成了以济南金钟为龙头的电子衡器和称重传感器生产基地,以烟台东方电子、烟台三元衡器为龙头的生产基地,以滕州金鸡、平邑衡器为龙头的鲁南生产基地,以聊城大华、东昌衡器为龙头的鲁北生产基地,以泰山衡器为龙头的泰山山口生产基地等。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稳定。

企业生产管理落后,多数企业仍维持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上,专业制造水平低,专业配套能力差,缺乏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低档次产品能力过剩,高档次衡器却需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结构性供求关系失衡。

2.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制约行业发展。

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供给短缺等问题,企业管理人才、设计人才及高级技工匮乏等问题较大,招工难、留人难现象比较突出。全行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不足行业人数的10%,人员结构不适应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管理,制约了行业发展。

3.企业核心竞争力弱,高端品牌少。

我省衡器行业企业中小企业居多,有一些甚至相当于家庭作坊,常年以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为主,处在制造业中的加工环节,科技投入较少,基本不具备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到目前为止行业还没建成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也较少。加上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和培育意识不强,虽然其产品在质量、品种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不大,但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由于缺乏在国际上的强势品牌和龙头企业,行业整体水平提高与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与国际水平比差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以来,衡器行业称重传感器和显示器的技术与生产有了较大进步,电子衡器的产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但与国际水平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人、财两弱,国外在高准确度、高稳定度、动态称重和称重智能化等均有领先的理论研究;二是我国在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成果的速度与程度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高档次衡器产品技术水平要落后8-13年,低档静态称重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定量自动衡器和高档商用秤,仍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国内或省内只有几个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或新兴企业,才拥有先进的制造工艺及技术装备,而发达国家先进衡器产品的开发、制造、调试、补偿、修正都是在先进程序下自动完成。

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汇的重要节点,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也是衡器业实施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

(二)“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现代衡器是融合传感技术、微电子、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加工等多项技术集成产品,除计量功能外,还有监测、运算、控制、管理等多项功能,是控制产品质量、降低物品消耗、提高劳动效率、保护正当商贸等环节中不可缺少的计量与控制设备,也是物联网的检测终端。“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等新生态的出现,为衡器行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三)智能衡器产品的研发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

科技高速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衡器产品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衡器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我国应用高技术含量的先进衡器,还处在依赖进口解决供应的阶段。在技术含量高的衡器产品领域,我国的衡器制造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智能衡器产品的研发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

总体而言,衡器行业“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要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为指导,抓住政策机遇,通过制造业与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融合,促进山东衡器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实质性转变。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总体要求,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衡器产业供给侧改革和整体转型升级;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优化产业、区域、企业、市场结构,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上取得新突破;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衡器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突出自主创新。瞄准当今世界产业发展方向,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材料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衡器产业,逐步减少和淘汰落后产品的生产,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支持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行业和企业流动,支持带动作用强、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行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自主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改变现有出口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方式。积极创建企业自身的营销网络和体系,拓展国内外空间,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衡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8%,利润年均增长不低于10%,利税年均增长不低于6%。

2.科技创新。在行业内积极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行业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1个。在新材料核心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形成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3.品牌建设。到2020年,新增山东名牌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

4.重点企业与产业集群。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家,培育发展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个。

5.标准化工作。完成《重力式自动配料衡器》、《电子称重仪表》、《电子台案秤》、《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4个标准的立项和制修订工作。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一)重点发展技术

加强技术创新,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扩大应用计算器辅助制造技术、计算器集成制造系统。把称重计量测控技术纳入信息采集、处理和信息管理的范畴。加强传感技术、计算器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电子衡器与自动衡器产品比例,扩大网络化、集成化的电子衡器的生产,促进衡器产品优化升级。加大称重系统的研制能力,积极开发智能化电子衡器。

(二)重点发展产品和企业

大力发展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控制器、电阻应变计等,限制抵档静态称重产品,鼓励定量包装秤、配料秤、自动重量检验秤等自动衡器和高档商业秤的发展。重点支持济南金钟、青岛公平、青岛衡器、烟台东方电子、泰山衡器、滕州金鸡、聊成大华、临淄齐创、淄博同泰、山东鼎力、平邑衡器等企业的发展。

(三)重点发展模式

应用“互联网+”思维,实施电子商务改革,实现衡器企业管理创新。建立与完善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完成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的改造。加速提高衡器行业专业化生产能力和专业化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形成专业化配套和专业化合作的能力,发展产业经济规模,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四)重点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认真总结特色区域经济培育和发展的经验,根据现有产业布局,在产业聚集、特色突出的区域与当地政府一起开展共建活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支持特色经济的发展,培植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群效应。重点培育命名以济南金钟为龙头的全国电子衡器和传感器制造基地,以泰山衡器、烟台东方电子衡器、青岛公平、青岛精工为龙头的3个省级衡器制造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

鼓励和发展产、学、研一体的有效联盟机制,加快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体系的建设,抢占行业领域的制高点,选择基础好,实力强的企业,建立国家级企业科研中心,并带动省级科研中心的建设,形成合理的行业科研布局。

(二)加强品牌建设

全面树立衡器行业“精艺设计、精密制造、精细管理”的精品意识,以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品牌,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引导企业走出价格竞争的漩涡,变价格战为质量战、技术战,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行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持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参与国际竞争提到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以扩大产品出口,带动企业创新提高工艺制造、生产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应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注重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国外企业通过独资或合资形式办厂,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和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积极围绕国际竞争的需要,按国际标准,尽快吸引、培养和发展一支以振兴我省衡器行业为己任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科技与管理人才队伍。

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家庭服务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服务产业之一。在当今金融危机尚未解除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该产业在优结构、扩消费、保民生、增就业和维和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家庭服务业发展迅速,政府也在积极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意见,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该产业仍然存在着很多突出、尚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本文在深入剖析家庭服务业的现状特点和阐述发展该产业的战略性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现存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家庭服务业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家庭服务业 战略意义 对策建议

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家庭生活需求为目的,以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为内容的朝阳产业。它主要包括家庭服务(保姆、月嫂、护工、保洁等)、社会养老、医院护工、社区服务等各类业态。该产业具有鲜明的民生特点,其服务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需求之一。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基础部门,家庭服务业在优结构、扩消费、保民生、增就业、促跨越和维和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尽管如此,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突出且尚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目前我国有关家庭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空白,存在着制度缺失;对家庭服务企业缺少必要的监督、约束和市场准入机制;提供的服务具有不稳定性和不规范性,不利于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深入分析家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成因,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治理对策,在当今金融危机尚未解除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的重要作用

(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则呈上升趋势。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处于60%-78%之间,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40%以上,而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2 %,不仅与发达国家水平相距甚远,而且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也有较大差距,调整产业结构尚有巨大空间。

另外,家庭服务业在促进国内消费、拉动内需方面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将推进大批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消费,拉动国内需求。目前,全国现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提供大致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年营业额达1600多亿元,成为扩大内需的“主力军”之一。

(二)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就业需求相对减少,企业裁员增多,就业形势严峻。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可以开发和增加新的就业岗位。目前,全国城镇约有1.9亿户家庭,按照平均15%的家庭需要提供家庭服务测算,将可提供2900万个就业岗位。现有服务员1500多万人,尚有1400万左右的潜在就业岗位需要开发。

在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家庭服务业潜力巨大。随着我国正从生存型向享受型社会的转变,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的小型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对家庭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大量的老人、儿童和伤残人需要家庭服务。目前,全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残疾人竟高达6000-8000万人。在当前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没有家庭服务业的大力发展,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还比较困难,影响人民安居乐业。

(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家庭服务业具有“扁担效应”,即该产业联接城市与农村,不但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增加收入,也帮助城市家庭摆脱家务劳累,达到给社会带来双赢的效果。同时,该产业的服务员大都来自农村,他们通过为城市家庭提供服务,接触现代生活,学习先进文化。这既促进了农民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也有助于市民了解农村,关注农民生活,密切了市民和农民的交往和沟通,促进了城市和乡村的融合与发展。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健康和睦和进步向上的家庭是整个社会强有力的支柱。家庭服务业通过为家庭提供多样化、高质量和个性化的服务,既提升了家庭的生活质量,又以家庭的和谐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家庭服务业现存的问题

(一)家庭服务业法规空白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规范家庭服务业的法律,缺乏行业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行业管理严重滞后,缺乏管理办法和手段。家庭服务业属于非正规就业,服务员不在《劳动合同法》的覆盖范围之内(郑毓枫、李晟,2005),一般只能参照宪法、民法、合同法、司法解释及政府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一旦出现纠纷,行业无法可依。目前,只有某些省市出台了一些简单的规章制度、条例等,如吉林省和杭州市出台了发展家庭服务业指导意见或实施意见,深圳市制订了家庭服务业条例,但这些措施远远不能满足家庭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层面尚无统一法律法规。因此,国家应及时对家庭服务业进行立法,以补救因法律法规缺失所导致的行业漏洞,制止“破窗效应”,免得“更多的玻璃被打碎”。

(二)服务员权益受侵严重

由于家庭服务企业、服务员和客户三方的责、权、利不明确,签订的服务合同不规范,或者不签订服务合同,导致服务员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客户无故克扣服务员工资、不合理加大服务员工作量,以及女员受到性骚扰(李艳梅,2008)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方纠纷不断,如“桑兰门”、“富平事件”、“虐待老人事件”。

(三)职业介绍混乱、行业恶性竞争

目前家庭服务业中介机构鱼龙混杂,运作不规范(张珠银,2009),无照或违法经营,乱收费、缺乏后续服务。中介机构介绍的人员质量和服务质量很难有可靠保证,非法中介机构损害客户和服务员合法权益的事件频发。由于家庭服务业具有门槛低、易操作的有利条件,人们未经过合法登记便随意进入该行业,致使企业“遍地开花”,造成家庭服务企业“小、散、弱”,甚至一些企业采用低价原则经营,相互诋毁、相互拆台和相互拉人,恶性竞争。

(四)行业缺乏诚信、私签率高

家庭服务企业、客户和服务员三方相互不信任、不满意,出现信任危机。客户对服务员的劳动技能、服务水平和个人品质存在疑虑;作为服务员同样对客户抱有戒心,担心客户克扣工资、增加劳动强度以及提出不合理要求。客户伙同服务员私签私聘现象严重。由于对市场的不信任,客户直接通过家庭服务企业介绍的仅占20%,而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却高达50%。

(五)供求不对接、出现季节性缺口

家庭服务业为卖方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单一、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客户普遍要求服务员接受过正规的岗前技能培训,希望其在劳动技能、综合素质、个人品质方面都比较优秀,还希望她们年轻、漂亮、热情、和气、好沟通,可以完成多项家庭服务。需求旺盛,但供应有限。大部分服务员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接受培训时间短,服务技能差。一些服务员缺乏现代生活用品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没有科学护理、合理膳食等方面的知识,专业化程度低;同时服务员沟通能力差,这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客服关系,导致客服结对率低;仓促上岗,辞退率高;续聘率低,人员流动性大,常出现季节性保姆荒。北京市每年就存在缺口2-3万人。2009年度天津市把家庭服务员列为26个市场需求“非常紧缺职业”之一,全市服务员缺口已超过7万人。

家庭服务业的规范化发展对策

(一)管理规范化

首先是行业管理规范化。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家庭服务企业、服务员和客户的责、权、利,以及政府的权利和职责,国家应尽早制定和颁布“家庭服务业促进法”。其次是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企业要练好内功,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做好内部员工的培训(贾子倩、马艳华,2008),强化基础工作。创建企业文化,注重团队协作,平等对待员工,体现人文关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人员社保化

将服务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防范和尽量减少家庭服务行业运作中的风险。家庭服务企业主要面临身份安全风险、身体健康风险、法律保障风险和纠纷赔偿风险。要针对服务员工资水平偏低、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按照“低收费、广覆盖”的原则设计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服务员的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完整的家庭服务保险体系,积极开发商业保险险种,推行家庭服务员和消费者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保险,规范和化解风险。为服务员落实好相应的人身保险、劳动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让服务员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得到最确实的维护,提高服务员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正规性。

(三)行业诚信化

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产业诚信水平迫在眉睫。家庭服务具有体验品和信用品的属性。良好的信誉将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实难生存。家庭服务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培养和强化诚信意识,完善诚信机制,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坚持以提升服务质量求生存,以提高企业诚信谋发展的战略。服务员要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有诚心和责任心,使消费者满意和放心。

(四)服务品牌化

首先,要善于细分市场,准确定位。扩大经营范围,积极开拓新领域、新项目,创办专营型、多营型和兼营型各类家庭服务。打造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品牌,大力推进服务创新和品牌宣传活动。家庭服务企业应及时研究消费的变化和特点,找出市场运行的规律,创新新业种、新业态和新模式。其次,要提升内部管理服务水平。家庭服务企业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提高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延伸服务领域,能够用体制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再次,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叶智校,2003)。家庭服务业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信誉,赢得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最后,服务企业要选准差异化经营的方向。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坚持连锁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五)劳动合同化

劳动合同在维护服务员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要针对家庭服务员流动性大、工作时间弹性强等特点,规范家庭服务企业与客户及服务员的关系。要签有完善的劳动合同(马国华,2009)。另外,雇佣双方应该平等协商,并对劳动的时间、条件、质量、工资报酬、权益保障、争议处理等事项做出明确的规定,增强客户、企业和服务员三方的信任,减少纠纷的发生。

(六)发展持续化

发展要有中长期目标,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家庭服务业不应该是权宜之计,应将其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长久之策,纳入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规划中(黄进,2004),使其具有发展的长久性。政府要提高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基础建设,给予和加大支持力度,实行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政府应以家庭服务的便利安全为重点,以规划标准和必要的政策支持为保障,以家庭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为依托,积极培育品牌企业,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家庭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家庭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毓枫,李晟.家政服务业的立法思考[J].社科纵横,2005,20(5)

2.李艳梅.规范家政服务业的有关思考[J].理论探索,2008(5)

3.张珠银.促进我国家政服务业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J].理论学习,2009(1)

4.贾子倩,马艳华.天津市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现代企业,2008(6)

5.叶智校.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与社区服务建设问题[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2)

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转型;十二五规划;商业地产;杭州市;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十二五规划中的主体理念依然是以往规划中强调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理念,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并不断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近几年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房地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2杭州市商业地产在十二五规划中应该抓住重要的机遇

2.1重视十二五中扩大内需的规划,并促进商业地产的发展

扩大内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强调要对我国国内消费需求潜力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扩大内需来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对限制内需扩大的相关体制和机制进行重点破解,以促进我国内需的增长。扩大内需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我国商业地产规模的扩大,并对我国商业地产经营水平和开发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商业地产带来的发展机遇

经济结构转型一直是近些年规划中的重要理念,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同样强调了这一重要的战略思想,明确提出要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居民的消费率以及服务比重,并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热摁扣开始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人口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从我国目前几年的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尤其是大城市、或人口在两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龙头城市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其中杭州市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也非常快,为杭州市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随着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商业地产的发展也得到了实际的保障。同时商业地产也属于服务业,规划中提高服务业比重的战略思想为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3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转变消费方式,对地产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新型的消费业态,并对市场流通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现行社会中使用的传统的商业贸易流通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链的需求,并对商业业态的创新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限制,不能提供高效率以及高附加值的服务,因此无法满足制造企业与终端消费者的相关需求。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转变我国目前的消费方式,必将为杭州市的商业地产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商业业态的创新将带来更加宽阔的发展前景。

2.4商业地产应该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划中需找新的增长点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加大服务业产业的发展,这一规划目标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生活业与生产业,并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拓宽服务业领域,促进企业规模化、网络化以及品牌化的发展。这一战略规划内容非常适合杭州市目前城市发展的趋势,并将为杭州市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2.5重视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在项目中寻找发展机遇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了很多国家重点项目,例如国家级会展中心的建设以及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建设等,并提到要加强与浙江、江苏两省的合作,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必将在这一规划内容中获得有利的发展保障和条件。

3杭州市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杭州市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挑战与全国商业地产基本一致,主要分为以下四类问题,即招商困局,受传统住宅观念的束缚,商业地产定位不准,缺乏资金以及高技术的专业人才。

3.1招商困局

未来商业地产发展将受到招商资源竞争的严重制约。造成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严重招商困局的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其中外部原因主要是指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并因此对商业地产招商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我国商业地产在国际商业连锁投机行为的推进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过快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给商业地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内部原因则主要是指商业地产的企业内部管理缺陷。

3.2传统住宅观念的束缚

商业地产不同于住宅,不能向住宅那样“卖完就走”,还需要进行后续的长期的经营管理工作。而我国目前很多开发商仍然不能很好的区分商业地产与住宅的不同,限制了商业地产的发展。甚至有些商业地产开发商采取了错误的先开发后招商的方式,管理经营目标不明确,而且造成后期的招商和经营变得比较困难。

3.3商业地产的定位不准确

商业地产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正确的定位,因此定位已经成为商业地产经营的核心,商业地产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商业地产的定位应该涉及到商业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包括功能定位、业态定位、盈利模式定位以及服务对象定位、营销方式定位等。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定位不准确都可能成为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杭州市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仿效之风,即当某一项目的开发模式获得成功之后,其他开发商便纷纷效仿该模式来进行商业地产的定位。这种效仿他人的定位模式会因为不能结合自身项目特点而产生缺陷,最终致使整个商业地产项目失败。

3.4资金短缺以及缺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商业地产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商业地产的开发周期往往比较长,资金的占用量非常大,另一方面资金回笼的速度有相对较慢,因此如果在商业地产的开发过程中缺乏融资渠道的保障以及良好的变现渠道,必将造成商业地产陷入资金匮乏的困局。商业地产的良好经营还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商业地产中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地产领域与销售领域,而同时精通销售与地产的复合型人才则非常少,造成商业地产的发展过程中缺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4杭州市商业地产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发展趋势

经济转型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明确指出要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进行转型,商业地产作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行业之一也需要进行积极地转型。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主要业态分为五大类,即纯写字楼、百货商场、配套的商业,这三种是比较传统的商业业态,另外还包括近几年兴起的主体商业地产业态以及最新的城市综合体。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商业地产的开发重点也开始向一二线城市的次新商业圈以及二三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圈转移,这一发展趋势促进了城市综合体的产生。

5结语

十二五规划中的很多内容都对我国的商业地产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杭州市商业地产也应在这一规划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来促进商业地产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及运营模式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11(9):32-34.

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导语:工行北京分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力度。年内北京分行将再成立3家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总量将达到10家,专职客户经理队伍将达到100人,贷款余额突破80亿元,客户突破1000户。

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已发展成为推动首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近日,记者就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问题,专访了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王珍军。

转型助力小企业发展

“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既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收益水平、分散业务风险的内在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贯彻国家调控政策、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履行企业公民义务的社会责任”,王珍军表示。

近年来,针对外部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特别是适应国家经济工作大局和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工行北京分行积极谋划经营转型,首先从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着手,提出了“无大不强,无小不稳”和“双轮行车,双腿走路”的发展理念,确立了“梯度推进,稳步发展”的经营策略,从根本上为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支持小企业成长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发展方向。

工行北京分行近来成立小企业金融业务部,制定出台《2009年-2011年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规划》,明确小企业信贷业务三年发展目标,同时在体制机制、服务模式、产品供给、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尝试不断取得新突破,许多方面甚至领先市场同业,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坚持专业化经营思路与模式

“我行小企业业务的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对小企业业务专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工行北京分行行长王珍军表示。

工行北京分行在小企业金融业务开办初期,受自身经营特点和发展基础的制约,采取了与大中型企业同样的政策,但事与愿违,业务开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严酷的现实逼迫我们转变思路,最终落脚到专业化经营上来。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王珍军说。

“随着小企业客户规模的不断壮大,我们进一步优化了业务流程,取消了派驻审批人,在分行成立了审批中心,实施了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批的集中上收,既保证了小企业服务效率,又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近年来我行的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始终控制在1%左右。”王珍军行长补充道。

全方位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

近年来,工行北京分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力度。

一是优先保证贷款规模。只要小企业客户有融资需求,并且符合小企业贷款的准入标准,就优先保障其贷款提用。特别是今年,在信贷规模和投放受到严格控制的形势下,工行北京分行还特别为小企业设立了50亿元的专项信贷规模,并能够根据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情况随时调增,最大程度地保障小企业客户的资金需求。

二是设立服务绿色通道。根据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工行北京分行设立了小企业贷款审批的绿色通道,对小企业服务中心给予充分授权,实行“双人调查、一人审查、双人签批”的五人签批制度,大幅缩短了贷款审批流程,提高了贷款办理效率。

打造小企业特色服务品牌

小企业具有生产经营周期短、经营利润空间窄、抵押物不足等特点,而不同行业的小企业经营也各有特点,这些都是商业银行对小企业金融业务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只要找到症结所在,问题就容易解决。关键是能抓住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现实需求,以客户为中心,顺势而为,加大创新。”王珍军行长表示。

为准确掌握各类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工行北京分行按照行业分类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并挑选具有典型行业特性的小企业实施麻雀解剖,涉及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汽车、医药、批发零售、物流等各个重点行业,逐一寻找银行与小企业在服务供需上的契合点。

在市场实证的基础上,工行北京分行针对性地创新传统的小企业融资产品模式,相继推出了符合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融资产品,既提供基于扩大再生产的流动资金贷款,也提供匹配具体债项的应收账款融资、商品融资等新产品。

整合优势进军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企业与其它领域的小企业相比,具有更为明显的轻资产、规模小、抵押资产少的特点。作为较早进入该领域的商业银行,工行北京分行依托资金、产品、科技、人才、网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大与市政府、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逐步确立了市场领

先地位。

工行北京分行积极扩大文化创意产业服务触角。目前,工行北京分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创意企业产品体系。除传统的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和并购贷款外,该行能够为各类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理财、结算、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一揽子灵活丰富的金融服务方案,全面满足企业多层次、宽领域、高品质的金融需求。2009年,工行北京分行共为110余户不同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客户提供了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达到4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