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营销推广方案

医疗营销推广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营销推广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营销推广方案

医疗营销推广方案范文第1篇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数十日,各界人士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反馈的意见来看,大家对征求意见稿的满意度较低,许多人士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总体来看,这次征求意见稿对宏观政策方面的原则性问题阐述较多,具体执行措施层面上的问题涉及较少,医改执行力度以及如何执行仍然困扰着大家。

怎么做是个问题

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历时两年左右的时间才姗姗而来,虽然在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但在整体宏观思路上进行修改的可能性不大,只会在具体配套措施的执行层面上有所变动。

医改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明确了政府在医改中的主导地位和资金上的投入,但考虑到中国国情,广覆盖的医疗保障面临着低水平的保障,首先是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就医问题,至于民众更高的医药保障需求就只能借助各种商业医疗保险和自身负担。因此,在医药行业销售链中,中低端市场的药品需求格局会受到极大影响。

在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中,方案的思想是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二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优化医院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等等。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将在本次医改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医药品的销售将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医院的临床推广工作将重心下移,尤其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为主的处方药的销售终端将下移。新医改方案针对医生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几乎没有,因此,针对医疗机构药品销售的主要模式将不会改变,只是重心下移。

医改所倡导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等全国人民。医疗保障体系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药品的市场需求和份额,为药品市场销售的不断扩容奠定了基础。同时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药资源重新合理分配也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带来新的契机。 【谈机遇】

新医改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对药品销售的营销工作影响主要在于:一、营销工作终端下移是发展趋势;二、低水平的医疗保障对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中高端医疗药品服务影响不大;三、低端市场所需求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等普药销售的市场份额将会迅速放大,市场竞争格局将会更加激烈。

工业和商业公司:

抓住核心 抢占基层

针对医药工业企业,尤其是以生产处方药为主的制药企业,其生产的药品首先必须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的药品报销目录。至于本次医改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目前医改征求意见稿中只有筛选原则和使用指导,没有具体内容和措施。

抓住核心目录

有人认为,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限定在500~800种之间,国家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全部或按一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这类药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受限,市场推广力度因费用问题而受到限制,如果能够获得国家强制性使用也会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个人认为,这些药品的执行力度和到位程度值得怀疑,而目前收入水平较其他大型医疗机构相对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面对就医患者不断增长,用药量不断增大,基层医生“久旱逢雨露”的机会来到了,但能否真正完整执行下去是个问题。

因此,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能否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核心问题,其一在于能否顺利进入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报销目录,其二在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能否强制性按计划经济的模式实现销售量的突破,其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是否需要经历再一次的降价洗礼,医疗机构能否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和基本药物的用药比例要求。如果没有以上关键因素的明确指导,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统一制定和将难以执行到位。

面对中高端人群使用的药品若能在不降价的前提下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当然是好事,毕竟多了一条产品增量的途径,但若价格降得太厉害,进与不进都没有多大区别,只要能依然抓住几个核心医疗保障的报销目录,销售影响不会太大。

制药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所生产的药品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医改带来的医疗保障体系资金多分一杯羹。

抢占基层资源

制药企业的药品销售,尤其是处方药销售,营销工作下移是医改将带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医改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和倾斜,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份额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目前许多企业重点工作的大型医院今后将是我们学术推广的重点,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教育和培训指导的作用,而基层医疗机构将是临床推广工作的重点。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与大医院之间的差距决定了营销工作在下移过程中,模式必须有所调整,半学术推广将会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主要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第三终端营销工作将会把县级医院纳入营销管理的范畴之中,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指导和培训作用决定了其在未来营销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新医改方案中,药品销售份额的最大受益者是基层医疗机构。获得各医疗机构(包括数量众多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格将是医药商业公司市场竞争的关键点,当这些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格不是被惟一一家医药商业公司独占时,医药商业公司的竞争格局开始展开。这时,医药商业公司市场开发和销售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医药商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在于:1.终端市场的开发和维护能力;2.配送和网络建设能力;3.销售人员终端市场的服务能力;4.市场开发和销售的资金实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医药商业公司要注重销售部门人员配置和能力建设,以及配送能力和范围的发展。

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

多元化,基层化

本次医改方案最不得利的就是医药零售企业。基层医疗机构大力发展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患者的回归,直接影响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零售药店要在本次医改中扭转劣势,除了加强零售药店药品销售便利的优势外,还应该增强零售药店对顾客购药的药学专业服务功能和其他促销活动的氛围吸引,不断提升药店的品牌美誉度和信任度。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也会促使零售药店经营的品类进行符合医改后市场需求的调整,更加符合“大健康”的经营理念,加快零售药店多元化经营的步伐。

医疗营销推广方案范文第2篇

面对变化,我认为要改变OTC品牌企业当前的困境,必须改变以商务运营为圆心的营销模式,变为以终端动销为圆心的营销模式,进行营销重心下沉,公司资源配置下沉。具体的一揽子计划包含:终端一体化为主的配置,渠道变革适应,普药直供新模式,品牌品种基础上的普药产品线规划,品牌品种的快速打造方法,OEM模式解决产品源等等。

那么在品牌品种基础上怎么来规划普药产品线并创新模式呢?电视剧《潜伏》有句经典台词:“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在新的OTC品牌企业变革之际我觉得可以改为“有一种胜利叫做改变,有一种失败叫做坚守”。

所有的东西“窥一斑而见全豹”,抛砖引玉,欢迎交流。

现在的品牌OTC企业要大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产品的战略规划就是为品牌产品孵化的,因为“没有品牌的普药不好卖,没有普药的品牌利益难以扩大化”。 从商业竞争论的视角研究,品牌已经成为商业竞争的基本单位,产品品牌带动企业品牌、企业品牌带动普药销售,是普药营销的首要条件。从定位论的视角研究,产品品牌需要专业化营销、企业品牌需要文化营销,所以品牌OTC企业要在线上打造强势品牌,线下推进文化营销,促进普药销售获得优异业绩,才能推动品牌药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首先要进行产品线规划:

产品是资源,是终端作战的“武器”,是消费者对企业认知的载体,是实现企业对消费者承诺的载体,没有产品,就没有一切。产品是资源,但并不是拿来什么产品都可以去卖,都有可能在终端上量的。终端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哪些产品适合你的终端?哪些产品不适合你的终端?零售终端需要哪些产品?医疗机构终端需要哪些产品?这些产品公司是否有批文?是否可以生产?不能生产是否可以委托加工?没有的产品怎么办?是否需要OEM?哪些产品需要进行OEM?OEM产品什么时候能够到位?自有产品和OEM产品在你的产品中的比重是多少?如何进行平衡?哪些产品线是重点产品线?哪些产品线是次重点产品线?在产品线中,哪些产品是重点产品?哪些产品是利润产品?哪些产品是销量产品?哪些产品是阻击产品?如何选择主品?如何规划主品,打造主品?如何对主品进行品牌规划? 所以产品线规划是实现产品集群化的重要举措。产品线是指相互关联和相似的一类、一组产品,即我国通常所说的产品大类。产品线可以依据“产品功能上的相似、消费上具有连带性、类似的治疗作用、相同的分销渠道等方面进行规划。

1)、从市场的维度规划产品线

从整个医药行业市场数据分析,中国医药企业80%销量来自县级市场(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三终端市场),所以任何一个品牌OTC企业的普药战略第一阶段的市场策略都要占领县级市场,做强做大县级市场,那么产品线规划和销售就要适合县级以下市场营销的特点,从县级以下市场患病率和就诊率数据分析,县级以下市场对医药的需求依次是:急慢性咽炎、流行性感冒、心血管疾病、消化疾病、风湿疾病、高血压等,所以企业要打造消化线、风湿线、心脑血管线等需求强势产品线。

2)、从需求的维度规划产品线

消费者对药品需求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见效快”,愿望迅速缓解病痛、消除痛苦,但是绝大部分中药在治疗效果上显效慢,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会流失顾客,西药治疗效果快,但是副作用特别大、停药就反复,消费者不能长期服用,所以规划产品线时要“中西”结合,满足消费者需求。

中药产品线规划要有三个思路,一是品牌类产品,借势销售,例如999引领的感冒灵、云南白药引领的膏药、东阿阿胶引领的阿胶、哈药引领的高钙片、葵花引领的胃康灵等产品,该类产品你采取跟随策略,采取合适价格销售,通过自己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引领销售获取市场份额;二是独家产品、稀缺品类或新特药,该类产品可以以高价销售,获得利润,并逐步做大做强;三是按照大品类普药规划产品,以价格优势获得市场份额,走量产品,例如常规板蓝根、维c银翘片、消食片等产品。西药规划主要按照两个思路,跟随知名OTC品牌类产品,例如复方氨酚烷胺、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多潘立酮片、布洛芬等OTC品牌药品类,消费者对这些通用名并不陌生;二是大普药西药,该类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熟悉,例如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类药品、消炎镇痛类产品等,消费者比较熟悉,能取得良好销售业绩,对于陌生的西药原则上不规划。

3、从推广战术的维度规划产品线

纵观中国医药行业30多年的营销历程,医药营销专家研究了多种营销推广战术,例如大广告拉动模式、医生与店员挂金销售模式、活动营销模式、会议营销模式、直销模式、旅游销售模式、诊所会销模式、体验营销模式、院内处方院外销售模式、专卖店销售模式、商业驱动模式等等,这些营销方式有的现在仍在运用的、有的已经过时被淘汰,但只要通过创新或演变这些方式,仍然有销售力,但有的将不能再运用。不同的产品、产品线适合的营销战术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规划产品线时要思考推广战术是什么?根据推广战术规划产品线,也是一个重要的规划策略。

其次要制定合适的产品线推广策略

1、治疗方案 中西结合 根

据“中药好、西药快”的特点,推进联合用药,这个时候企业销售的就是治疗方案,比如胃病治疗方案、风湿骨病治疗方案、心血管治疗方案、高血压治疗方案等,这些治疗方案逐步通过产品为载体打造完成。通过消费者教育,中药效果慢但标本兼治,西药效果快但不能长期服用,长期用药副作用大,西药对胃、肠、肝、肾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消化线,针对胃病形成的四大原因,推出“胃病全方位”治疗方案;推出风湿病“综合治疗”方案,西药迅速解除疼痛,中药驱除寒毒,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得到消费者认可。这些产品线主要通过地面营销活动为战术进行推广,到一定阶段再辅以地县“电视专题”促进销售,将获得更好的推广效果。

2、主品引领 服务并行

在产品线规划、推广过程中,要以某个高利润产品为核心,带动一部分产品进行销售;同时,在推广中还要按照中医理论和治疗经验给予辅助治疗

3、品牌带动 活动推动

这是个动销为王的时代!贴近顾客,征服终端!

品牌OTC企业大多是知名度、美誉度很高,所以在产品线推广上要充分运用活动营销,充分发挥品牌力的同时,通过人海战术,贴近消费者,形成一对一口碑沟通和传播,说服消费者使用公司产品,上下夹击自然产生良好的销售效果。

医疗营销推广方案范文第3篇

从教育走向全行业

“2009年对于锐捷网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我们除了将继续在传统的优势行业如教育、金融行业耕耘外,还将进一步扩展到政府、医疗等行业。这需要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3月20日,在北京举办的锐捷网络2009年合作伙伴大会上,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中东在主题发言中表示。

这可以说是锐捷网络的一次大的战略调整,在过去的几年中,锐捷网络一直专注在教育、金融等行业,几乎离开了其他行业的视野,以致于其他行业的CIO们几乎不了解锐捷网络。“但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教育、金融领域,锐捷无论是行业解决方案、品牌知名度还是公司的业绩,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锐捷网络营销部总经理刘弘瑜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公司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几十亿元人民币。

“我们在教育领域的行业经验完全可以扩展到其他行业领域,因此,从2008年开始,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展政府、医疗等新兴的行业。”刘弘瑜说。

为此,锐捷网络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政府、医疗等行业的网络解决方案。同时,在渠道方面,也开始进一步拓展行业渠道,并给出了新的渠道政策。渠道总监郑晓强在会上表示,在新的一年,锐捷网络将从精心选择、集中资源、做实区域、提升合作成功率、重视伙伴业务成长、实施量身定做的伙伴培训计划、提升伙伴持续赢利水平等多角度支持合作伙伴的发展。

调整结构应对挑战

为了适应战略转型,早在2008年,锐捷网络就从内部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新成立了政府、教育、金融和商业四个重点行业部门。刘弘瑜这样解释这四个行业部门的定位: 政府、金融和教育部门分别负责制定在各自行业内的网络整体解决方案,并在各自的行业内进行推广; 其他的行业市场,包括医疗、网吧、普教等行业,都由商业部门负责制定并推广各种行业解决方案。这四个部门与渠道部门一起,共同完成对区域渠道的服务,并进行区域市场的行业覆盖。

医疗营销推广方案范文第4篇

需要注意的是,微信通是一个基于微信平台的app,其功能是比较多样化的,主要满足不同用户的微信推广需求,对于这一点还是需要了解的。

微信使用技巧:微信添加好友的方式还是比较多的,可以通过微信号、手机号、QQ号、群聊、二维码以及名片等方式。

若用户不想让别人通过群聊或者QQ号搜索到自己的话,可以打开微信设置--隐私--添加我的方式,将不喜欢的方式选项开关关闭就可以了。

资料拓展:微信通,是基于微信平台研发的集移动电商、社会化会员管理、营销推广于一体的企业营销工具,专注于餐饮、酒店、房产、4S、医疗等行业,为企业/商家提供移动营销解决方案。

医疗营销推广方案范文第5篇

2009年10月13日,卫生部了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为医保支付套上了规范治疗的“紧箍咒”。卫生部首批制定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确定23省市110家医院试点。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3467家医院25503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目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医院数量占公立医院总数的46.9%。2012年开始的“三甲医院复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本轮评审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涉及质量管理中的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等关键指标,纳入“等级评审一票否决条款”。

“临床路径”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目的,所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这将让处方药推广面临巨大挑战。国内仿制药和中成药如何应对临床路径的实施,创新学术推广策略呢?仿制药推广的重点是提供或解释诊疗方案,包括为患者提供简单的说明书、适应症及用法用量等,为医生提供详细的产品推介、禁忌症、适应症、同类药品比较、用法用量、保存方法、不良事件等,以及诊疗方案、相关疾病诊治指南、用药选择、药品信息、药品搭配与相互作用、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药物经济学知识等。

改变认识拓市场

具体而言,代表可通过分析产品的适应症和参与的临床试验,进一步分析临床试验所涉及的诊疗方案,结合诊疗方案所涉及指南和共识来阐述产品。比如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地红霉素的推广,要结合医生对治疗的认识现状和目前国内外指南、共识内容的差距进行分析。

美国传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2007年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疗指南指出:对于严重CAP患者,至少应该进行血样细胞培养、检测嗜肺军团菌和肺炎链球菌的尿液抗原试验以及痰样本细菌培养。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应进行气管内抽吸物检测。对于先前身体健康且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风险因素患者的治疗方案为:1.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强力推荐,1级证据),2.多西环素(一般推荐,3级证据)。这一证据充分强调了地红霉素的单药治疗。

当CAP患者有慢性心、肺、肝或肾脏疾病,糖尿病,酗酒,恶性肿瘤,无脾,免疫抑制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先前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或具有其他肺炎链球菌感染风险,推荐治疗方案:1.一种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氟喹诺酮类(强力推荐,l级证据),2.一种β-内酰胺类+一种大环内酯类(强力推荐,1级证据)。这一证据强调地红霉素的参与治疗。

重点通过如下五个方面与指南结合推广:

1.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医生目前使用地红霉素不广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肺炎的致病菌中有非典型微生物。

2.结合指南指出,这些非典型微生物要常规检查。

3.结合指南指出,使用地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覆盖非典型微生物。

4.结合指南指出,地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单用,也可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是治疗的基石(联合治疗)。

5.结合指南指出,重症感染的患者在使用超广谱抗生素满疗程后应换用地红霉素、阿洛西林等诱导耐药率少的药物(贯续治疗)。

寻找意外点造市场

通过寻找医生对诊疗指南的盲点,阐述产品对该盲点的覆盖,创造产品新市场。比如对于N-乙酰半胱氨酸产品的推广,结合国外现有指南的思考,我们可以提出如下的推广创新:有呼吸道感染,即有痰,有痰须祛痰,可用N-乙酰半胱氨酸;抗感冒的药物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苯成分过量易中毒,N-乙酰半胱氨酸可解毒;慢性肺炎,肺易纤维化,N-乙酰半胱氨酸可抗纤维化;血管造影、肿瘤增强扫描时使用造影剂易损肾,N-乙酰半胱氨酸可保肾。

新产品先讲效果出众,再讲安全可靠。老产品先讲安全可靠,再讲效果依旧。同样安全、有效,可比比效益多少;效益一样多,比比方便与否。

中成药推广的重点是将产品融入诊疗方案:通过分析产品的药理特性及法定适应症,分析诊疗方案所涉及的共识、指南精神要点,结合诊疗方案阐述产品特点,将产品和指南共识对号入座。

“因病循证医学”应用于中成药的学术推广意义重大。

目前,中药的循证医学多数是在西医框架内进行,缺乏相应的中药循证医学的方法学研究。同时,对疾病缺乏适应症的理解与支持。多数中药使用治则、治法或者中医的证来表述适应症,虽然能给推广带来更多的弹性,但在与化学药物发生药物临床用药竞争时证据级别较低。中成药所进行的临床试验大多属于动物实验或观察性试验,目的集中在验证药物疗效的有效性。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治疗证据以严谨、科学的方法被记录下来,对应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我们可以发现,多数中成药的证据级别可能集中在论点、评论与观点,病例报告以及队列研究级别,存在相当数量的医家用药经验、验方、病例集,亦有相当数量的面向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由于药物的化学特征和药理作用不能轻易更改,只关注药物特征,如适应症、给药方式、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等,就无法找出更多说服客户处方的理由,更好地关注竞争,并确定自己的治疗优势。同时,关注临床试验中药物体现出来的特点,还可以增加推广概念,获得更宽敞的视野。

结合指南、共识推广

当然,中成药推广的终极解决之道是组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但是该方法时间长、组织难、花费大,现实的解决之道是结合现有指南、共识精神进行推广,从而改变专家观念,进而改变临床路径。

比如康妇凝胶的推广,结合美国CDC2010年指南和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2006年指南,将康妇凝胶各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对号入座,符合CDC阴道炎治疗指南和宫颈病变管理指南中以下治疗要求:抗真菌,用于真菌性阴道炎;抗细菌,用于细菌性阴道炎;抗病毒,用于宫颈病毒感染;冰片镇痛作用,可用于宫颈活检镇痛,如医生根据宫颈细胞学管理指南进行宫颈活检,使用康妇凝胶可减少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指南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