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

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

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范文第1篇

近年来,国际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我国类似事件也逐渐增多。个别施暴手段恶劣,引发社会热议,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校园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校园欺凌使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伤害,学校管理面临诸多挑战。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和蔓延,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促进社会治理升级的重要课题。

1.校园欺凌的出现、演变及现状

“欺凌”在《辞海》解释为:“欺负,。”目前,校园欺凌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校外不法人员对在校学生实施欺凌;二是学生间相互实施欺凌;三是师生间实施欺凌。本报告主要探讨的是第二种,即在中小学发生的同学间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行为。欺凌具备以下三个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由来已久,不仅存于在中国校园,西方国家同样如此。但是,为什么近几年校园欺凌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呢?

(1)呈现蔓延趋势

2015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普遍,近九成学生曾遭遇校园欺凌。从2007年小学四年级到2013年初中三年级的6年间,只有13%的学生表示从未遭受校园欺凌,从未欺负过他人的学生只占12.7%。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内地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海珠区“青年地带”项目2014年对广州1447名初一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5.2%的初一新生表示曾经遭受同学言语上的恶意骚扰,有29.6%的被访者表示在过去一个月遭受过同学故意拳打脚踢或者推撞。

(2)暴力倾向加重

欺凌者的行为性质越发恶劣,并借助网络的传播对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从殴打发展到更严重且残酷的施暴行为,并有意拍照录像记录炫耀其过程。如某县级中学8名女生对一名初一女生进行群殴,她们模仿网络中的打人视频,将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网络。某市一名初中生被高年级学生索要钱物,拒绝后遭到殴打,对方用手机拍下殴打和侮辱的过程并发送给其他学生和学生家长。

(3)欺凌方式翻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呈高发态势。日本兵库地方教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10%的日本高中生曾经收到来自电子邮件、网页、博客的骚扰和威吓。2013年11月,粤港澳相关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73.7%的受访者曾于过去一年间目睹过网络欺凌行为,17%曾欺凌其他人,63.7%则曾被欺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发生过多起因网络欺凌导致儿童自杀的惨剧。

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从涉事群体的角度看,表现出一系列新特点。首先,呈现低龄化趋势。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以2015年1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欺凌事件为例进行分析,发现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42.5%。其次,女生频频成为“主角”。近年来女生参与校园欺凌的案例越来越多。最后,在流动、留守儿童密集的地方,欺凌事件往往呈高发态势。

2.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

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校园欺凌频发,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很大关系。华中师范大学针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研究显示,90%以上的暴力少年在家庭教育上均存在缺失。从地域和群体上看,在县城、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地方,在单亲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校园暴力易发、高发,这表明家庭教育的缺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育人环境单一。一些中学为了升学率不惜减少学生们的休息时间,不开或者少开德、体、美、劳等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用文化成绩给学生排名,致使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出现焦虑、报复、暴力等心理倾向。

三是教师关爱缺位。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往往会在交往需要与是非善恶之间产生迷惘,引起心理冲突;在人生需要与人生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升学压力与学习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化解,再加上教师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那么有些学生将会由惧怕、压抑过渡到暴力对抗,最终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四是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社会文化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也有消极、落后、腐朽的,这些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更多、更快、更直接。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消极恶劣现象,如黑恶势力欺行霸市、恃强凌弱,某些影视片对欺凌、暴力场面的过度渲染,也强化了一些学生的欺凌意识。

五是干预机制滞后。校园欺凌的干预滞后和低犯罪成本,使得欺凌事件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很多校园暴力案件虽有警方介入,但依据现行法律,对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不追究刑事责任,此类事件多以批评教育作结。2015年6月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起三名中国学生欺凌一名同班中国学生的暴力事件,引起了中美关于如何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的讨论,在美国,往往通过校园警察、公共安全官员或司法程序处理;而在中国,往往作为违纪处理。

另外,就被欺凌的学生而言,也有在性格方面的明显弱点。如有些学生性格懦弱,逆来顺受,缺乏同学间交往的灵活应对能力;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又对同学的言行过分敏感。

二、政策措施与国际借鉴

1.政策措施

(1)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人身保护、安全教育、预防犯罪等从法律层面予以规定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3年修正本)》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学校、家庭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的职责、教育、预防、矫治、法律责任以及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等进行了明确,要求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2)教育部有关政策

200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基〔2006〕13号),要求(班主任)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看待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的问题。2012年,教育部修订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3)各部门联合出台政策

2006年,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指出,(学校)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2011年,文化部、教育部等八部委印发《“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实施方案》(文市发〔2011〕6号)提出,养成积极健康的游戏心态,克服攀比、炫耀、仇恨和报复等心理,避免形成欺凌弱小、抢劫他人等不良网络行为习惯。201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3〕12号)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家庭、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有不良行为学生开展法制教育。

2.国际借鉴

(1)日本

日本校园欺凌现象较为严重,也较早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2013年6月,日本参议院审议通过《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要求文部科学大臣与有关行政机关密切协作,制定出有助于防止校园欺凌的综合且有效果的基本方针。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欺凌防止对策。地方自治体成立由学校、教育委员会、儿童咨询机关、法务局、警察等机关组成的“欺凌对策联络协议会”。

(2)美国

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加强立法,通过制定欺凌行为认定标准和严惩欺凌行为,遏制校园暴力。美国政府规定,对未满18岁的校园欺凌涉案者,法院通常以辅导警告等方式处置。但如果后果严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当做成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标准定罪量刑。2015年洛杉矶当地时间6月18日,3名中国留学生因校园霸凌被控酷刑折磨罪、绑架罪等6项刑事重罪,已分别被判6年、10年、13年监禁。

(3)德国

德国特别重视从根源上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幼儿园和小学从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德国把网络欺凌和校园欺凌结合起来并案处置,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各项实践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校园欺凌及网络欺凌的蔓延。

三、治理对策及建议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与整理后,就校园欺凌当前的发展态势,提出如下治理建议。

一是构建学校有效干预机制。建立起校园欺凌的程序化处理,包括早期预警、及时上报、事中处理以及事后心理干预等全方位机制。学校成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构建应急机制, 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扰乱正常的校园秩序、暴力情节严重的学生,应遵照相关规定严厉惩戒,对校园欺凌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二是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班集体。首先,应加强培育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其次,建设温馨和谐的班集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为同学间的交往创造良好的机会,形成团结向上、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正确处理欺凌行为。对学生间发生的轻微欺凌行为,应采用合理方法,切忌当众训斥、武断批评,多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从而减少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

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应将法制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利用文化长廊,开辟法制教育专栏,开展普法知识讲座、竞赛、模拟法庭等,切实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与能力,逐渐养成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防治校园欺凌事件。

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倡赏识教育。教师要多夸奖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学生因受挫或缺乏自信心而产生的欺负行为。推进自我教育。中小学生要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对自己的未来要充满信心,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正确面对未来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加强心理辅导。学校要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建好心理辅导室,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早排查学生的心理障碍。

五是开发交际交往的校本课程。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交际、交往、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从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冲突解决三个方面开发系列校本课程,不断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处事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学会自我调节,避免激化矛盾,从而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六是探索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探索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给学生特别是处于困境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某些问题,包括对学生个体欺凌行为的修正,对学生群体的预防教育,协调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有效实现教育功能,以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七是加强师资培训。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疏导心理问题,以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包括防治校园欺凌技能在内的师资培训,在职前教师教育标准中要突出教师在纪律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对在职教师进行反校园欺凌方面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八是重视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要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恰当的方式关爱孩子,做到不溺爱、不专制,指导和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设立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提高家教水平。

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范文第2篇

防止校园欺凌、伤害,家长的第一要务,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伤害,受到欺负、伤害后不要怕,要大胆地告诉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校园欺凌案的调查显示,一些学生长期被欺凌,就因为不敢告诉父母、老师,或因为对方威胁不能告诉,或因为告诉父母后被训斥。

其次,对于孩子被欺负,家长要学会理性处理,讲道理、讲规则。一方面,要孩子解释,让他说清楚事件过程,为什么会有人欺负他,听孩子说出整个过程,也是让被欺负的孩子倾诉,得到安慰。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判断这一事件中,究竟谁对谁错,甚至有可能是“被欺负”的孩子自己事先惹事。假如父母看到孩子哭诉自己被欺负,就让孩子打回去,那有错在先的孩子的错误行为有可能被纵容,孩子也会学着说谎。

另一方面,家长在听完孩子倾诉后,要联系学校老师、同学家长,以沟通的方式处理此事。自己孩子的倾诉是事件的一个版本,还要听另一方陈述,以及其他同学看法,这才能了解冲突的全貌、性质。幼儿园入园的第一课,就应该是告诉孩子要保护好自己,同时也不能伤害别人。这方面的教育应持续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如果在处理冲突事件时,采取错误的方法,就可能对孩子进行反教育,把社会描绘为“丛林社会”,鼓励孩子用拳头解决问题,这就在孩子心中种下暴力种子,让校园充满暴戾之气。

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欺凌 小学生 生命教育 敬畏生命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无论世界的哪个角度里发生了何种事情,不论事情大小,都会第一时间被外界知晓,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生活也变得透明,所以,进来网上铺天盖地的校园欺凌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社会舆论界掀起了惊涛骇浪,让我们不得不把视角投到这一问题上。

校园欺凌,还被称作欺负、学校欺凌或者叫欺凌,是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持续的,不间断的对于个人或者群体,无论是对其心理进行恐吓,还是对其身体进行恶意言语的攻击,或者行动上的攻击,并且前提条件是受害方与欺凌方是在权力、体型等外界因素极其不对等的情况下,致使受害方不敢作有效的反抗的行为。校园欺凌的欺凌方和受害方可以是个人,亦可以是群体,通过攻击受害方的身体和心灵,让受害方感受到无法承受的痛苦、恐慌、羞愧、尴尬以及忧郁等一些列的不可逆转的伤害。无论校园里或者校园外都是有发生校园欺凌的可能的,更有甚者可能也会发生在互联网上。

在当今的校园中,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基本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索要钱财和贵重物品,如果不给就恐吓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倚强凌弱。三是伺机找茬,因为很小的事情就大打出手,侮辱他人人格的同时,伤害他人身体。四是莫须有的讲“义气”,用非正常手段暴力争论高低。

近来我们关注较多的校园欺凌案件有:山东省兰陵县8名中学女同学群殴一位初一女同学,她们从网络上学来的大人方法,而后又将整个打人的过程记录下来,传到网络上去。南京的一位初中生再被高年级的学生索要财物不成后,不仅遭受毒打,还被拉到厕所被强制吸食粪便,更有甚者他们将这一行为记录下来,发送转发给其他同学,完全是非人的行为,人人闻而诛之。

不论是何种的欺凌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校园欺凌是对受害方和欺凌方都有着同样的伤害的。对于欺凌方,长期的内心得到欺负他人带来的成就感,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缺少同情心的不健康心理,不能及时正视自己,会误入歧途。对于受害方是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创伤,会留下很久都不会平复的阴影。

其实,我们在震惊于校园欺凌案件的频发的同时,应当正视这一问题,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呢,我认为,答案就是现在的学生们没有对于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重视生命,敬畏生命,他们对于自己欺负他人,欺辱他人生命所带来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根本没有意识,根本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结束是多么的悲痛。所以加强当代小学生对于敬畏生命的教育,亦是解决校园暴力不可缺少的一环。

所谓敬畏生命的教育就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敬畏生命的教育是通过对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的生命,建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

在美国,从州级立法到校园管理再到家长的介入,都有明确的规定来约束和要求他们对于孩子敬畏生命的教育,从而管控校园欺凌案件的发生。这点是我国应该借鉴的,在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中,应明确规定让当代小学生们有敬畏生命的意识,不轻易欺凌他人,这一点应当在小学生行为规范或者行为守则中得以体现。大数据显示,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是校园欺凌的参与者,要么是欺凌方要么是受害方,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校园欺凌案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今天,我国也必然有所作为了,作为一名小学生命教育的老师,我认为,应当先营造出一个大环境,从规章制度中强调教育学生们敬畏生命的信念,制定一个从高到低,从无到有,不断细化的规定。在规定的遵守和实施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偏颇和不正确履行的异样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敬畏生命的生命教育,对高年的学生在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加强他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珍爱生命的意识,不随意欺凌其他生命个体。

此外,要求学校必须采取三项措施:首先是提供举报欺凌事件的渠道,老师和教职员工一旦发现欺凌行为必须举报;第二是必须对被举报的欺凌事件进行调查;第三是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对于那些因为欺凌而被开除的学生,政府会安排社会组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这一层面,亦是要对家长强调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敬畏生命的必要性,如果学生在学校有了问题,马上进行沟通,同时告知父母,他们对于子女的责任是必须要尽到位的。

敬畏生命不仅能增进人的希望,而且能在压力与抑郁中起调节作用。小学生对于敬畏生命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生活。越是敬畏生命的人,就越能与社会相适应。自然就能生活的越来越好。

生命是伟大的,斗转星移,日升日落,每一天,都有一些生命的开始,每一天,都有一些生命的离开,生生不息,由此,我对生命不禁充满敬畏……

参考文献:

[1]曹保印.直击中国教育底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

[3]刘环.让生死不再“两茫茫”[J].思想理论教育,2003,(01).

[4]李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6,(03).

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范文第4篇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同学之间因琐事引发的校园暴力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比,我们真诚的呼吁广大同学:涵养理智,莫让美好的青春蒙受冲动的惩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校园欺凌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校园欺凌的观后感1又看到一条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六名未成年女生围殴一名女生,并逼其喝不明液体,这样的新闻看的让人触目惊心。

都是同学,还都是未成年,本应该一起课间玩耍,跳绳什么的,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校园暴力,什么愁什么怨,谁都是父母的宝贝,不知道是现在时代变了,还是我老了。

我小学初中的时候就只知道读书,课间也会一起玩耍,生气也就是吵几句,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同学,不过现在的小孩已经变了,不像当年的我们,每个小孩都有智能手机,还总会发些矫情和找男女朋友的帖子,在他们眼里,十四岁都是老了的。

校园暴力一直都存在,发生的时候都会有人录下视频发到网络上,看着视频里的小孩围着一群,有打人的,有哈哈大笑的,还有抽烟的,男女生都有,真的不理解录这视频是在炫耀吗,不过也应该谢谢这些录视频的人,让我们都看到她们做了些什么,那些根本就不是什么祖国的花朵,就是一些恶势力。

发生校园暴力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的,这样的事对当事人是很大的伤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终身心理阴影。

虽然我没经历过校园暴力,不过我身边发生过很多,高中的食堂很挤,特价是中午放学,有的人可能碰到了挤到了,便拿起餐盘就砸另一个人的头,可笑的是,身边那些男生没有阻拦的,反而还在看热闹,这都不是未成年了,却依旧这样。

很多明星也都参加了校园反暴力,校园也进行了相应的制度改革,但这件事还是应该从孩子本身进行教育,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还学校一片净土。

校园欺凌的观后感2惩治、遏制校园暴力,治理校园欺凌问题再一次提上了国家议事日程。那么,家长和学校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这未必可行。法制文明要从娃娃抓起,家校要走的路仍然还长,但必须得坚定走下去:促进法律健全,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具备正确的法制素养、法制意识,既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懂得用法律维护共同生活的校园环境等。

近日,一条海南省琼海市“长坡中学打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据南海网报道,事件发生于5月20日。此外,该校5月18日也发生了一起学生打人事件。5月21日上午,琼海市教育局就此视频事件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七项措施专项治理校园暴力。此事件距离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4月28日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尚不足一个月。4月28日,重庆市彭水县桑拓中学一名学生在厕所内遭到至少三名学生群殴,胸部被利器捅伤致死。同日,辽宁省庄河市第二十二中学课堂上,初二男生吕某遭同班同学姜某割喉身亡。

4月23日,山西省绛县,15岁少年张超凡被多名同学在网吧殴打致死。同日,河北省安新县某中学,一名女生被其他几名女生逼迫脱衣下跪、扇耳光,旁边多人围观起哄,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人出来劝阻……

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原本安宁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曾经遭受校园欺凌的张宇来说,更是如此。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欺凌事件发生后,校园再也不是自己向往的地方了。他整日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可能是太害怕了,我就偷偷地拿了一把刀,每天放在书包里。心想如果有人再敢打我,我就拿刀捅他。”张宇回忆,“庆幸的是,那群欺负我的学生,之后没有再来打我。”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光兴认为,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如果心理层面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陷入两种极端:陷入抑郁中不能自拔,甚至会产生自杀想法;或寻找比自己弱的目标,将情绪转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变为新一轮的欺凌者。

校园欺凌的观后感3周一,我与同学们一同听了关于“校园欺凌”的讲座,这让我对“校园欺凌”的危害有了新的了解。

在和谐美好的校园中,同学们互相帮助,携手共同进步,这里充斥着欢乐与幸福,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可是世间的万物都有着两端,有阴就有阳,有白就有黑,同样,有欢声笑语就有黑暗的剥削。“校园欺凌”听上去离我们很远。可是它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本应当和谐的校园为何总是发生欺凌事件,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为何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去反思的。

“校园欺凌”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是家庭教育的欠缺、学校管理的不严格、青春期心智的不成熟。总结起来就分为两点:1环境。2自身。

现在的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过度溺爱中成长,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这一心理。完事都会先为自己考虑,如果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便会以极端的方式来索取,从而就产生了“校园欺凌”这一行为。这就是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而自身的影响是架立在环境之上的,就如同生物进化般,自私自立的思想将会在脑中生长、扩散、恶化,最终覆水难收。而“校园欺凌”的规模也会随之扩大。

因此,要想避免欺凌的发生,应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我相信,今后漫漫长夜将会被阳光所照亮,美丽的校园里将再次充满欢声笑语与朗朗书声,而“校园欺凌”这一邪恶的种子,将会被无尽黄沙所湮灭。

校园欺凌的观后感4人们都说,学校是学习的圣地,欢乐的乐园,可是最近出现“校园欺凌”事件,这些欺凌者往往有不好的行为习惯,如:酗酒,抽烟,玩暴力游戏等。

我在玩电脑时,看见一个热点新闻,它说:“在一所学校里。一位女性学生被嫁祸偷隔壁宿舍同学的钱。”还有一个同学在网吧里被毒打了4个小时后活活被打死。你们说,这些行为恶不恶劣,这样的行为应不应该阻止,应不应该对“欺凌者”进行惩罚,在这里我可以教你几招成为“受害者”的妙招:

1.在你被索要钱财的时候,你先给他们一些钱,然后再去向老师报告,或者直接拨打110报警,让他们受到惩罚,教育等。

2.在你被辱骂时,千千万万不可以骂回去,这样会让情况恶化,导致拳脚相加。

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成为欺凌者?我知道:身强体壮的人;2.学习较差的学生;3.没有家庭背景的人;4.单亲家庭;5.被父母过于溺爱的人。我也成为过欺凌者,同样去欺负过别人;在一次课间休息时,我与一位同学在一起玩,可是,后来玩得过激了,也许我便拳脚相加,打着打着,老师突然来,他把我叫到身边,温柔地说:“他问,你们为什么打架呀,你知道这样的后果吗?”我摇了摇头,老师蹲下来对我说:你知道他在被你打的是怎么想的吗?你应该换位思考,前一分钟为自己想,后一分钟为别人想,这样你们就不容易打起来”。

最近,校园欺凌事件越开越频发,越来越多的父母失去孩子,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不正确的路,这么多的事情都由校园欺凌,难道我们不能远离他们吗?让我们携起手共建美好校园。

校园欺凌的观后感5校园是我们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可是最近,我听到了许多关于校园欺凌的事。也许只是一件小误会;也许只是无意的举动,有人挥起了拳头……

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群高中生在网吧殴打一个学生,他们的殴打一直持续了四个小时,许多围观的学生看到了,也不告诉家长、老师,那个受害者就这样活活被打死了。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一个女学生因被怀疑去被的寝室偷钱而离家出走;几个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要保护费,受害者回家后一直暴饮暴食,导致呕吐;几个高年级学生,围殴低年级学生,导致受害者脾脏等多处碎裂……

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范文第5篇

2010年5月,日本警察厅统计公布的2009年全国自杀人数为32,845人,这使得日本的自杀人数连续12年超出3万。尽管2010年的统计情况还未得出,但相关方面的表态并不乐观。因为不但自杀事件发案数和自杀人数没有大幅下降,自杀人群年轻化趋势还明显增强,20至29岁的自杀者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30至39岁的连续3年创新高。

为了解决“自杀”难题,日本社会上下也动了不少脑筋,在自杀事件高发区装备警示牌、监视器;在车站站台安装青蓝色灯泡;在全国设立咨询所或咨询窗口,对生活困难或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政府还颁布《自杀对策白皮书》,成立了“自杀对策紧急战略小组”,可谓是“全民总动员”,但总体收效不太。而从去年开始,一种“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则新闻报道,去年10月,东京都杉并区小学一名年轻女教师在给三年级小学生上数学课时,出了一道怪题,题目的大概内容为:“有姐妹三人。大姐自杀后,在为其举行葬礼上,二姐和小妹喜欢上同一男子。二姐怎么做,才可以再次遇到该名男子?”当时一名学生回答:“二姐杀了小妹就可以(在葬礼中)再次遇见他。”这名教师称之为正确答案。另外,在日本鸟取县米子市的市立初中,一名外聘的资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有关“受力点”内容时称:“假设有一个人站在悬崖上,在他身上哪一点施力会让此人坠落致死?怎样施力会让他得救,怎样则会和他一起掉下?”当学生们听后大感惊讶时,这名教师又换了一种方式讲解问题说:“在身上哪一点施力会把他送到另一个世界?”

中小学课堂内容频频涉及杀人或自杀的内容,引起各方高度警觉。部分教育人士质疑,这些课堂内容会对中小学生的幼小心灵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深刻反思。

除此之外,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调查发现,日本中小学校内“强欺弱”现象近年来呈现明显增强趋势,中小学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激增。而且,随着网络和手机在校园内流行,新的“强欺弱”现象形式更具隐蔽性。一些学生利用手机短信或网络邮箱对其他同学进行谩骂、羞辱甚至恐吓,还有一些学生将某同学受欺凌的画面用手机拍摄下来,并制成动画上传到网上,使受欺凌学生在承受身体伤痛的同时,心灵上再度遭受打击,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而校方的管理松懈和处理事件时的态度暧昧又进一步助长了此类事件的发生。不少学生小小年纪就患上了忧郁症、退学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