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案管理服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疗养病案的科学管理是搞好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
1)实行全程控制,提高疗养病案质量。各科医生必须高度重视疗养病案,在疗养病案形成的初期就注意规范书写,包括辅诊科室的诊疗记录单,病案质量控制小组需对住院病案进行不定期抽查,出院前,科室主任应对病案进行全面审查,确保疗养病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2)科学、及时、准确地整理、归档,确保疗养病案的完整性。按疗养病案管理原则,对疗养病案进行规范化的整理和装订。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疗养病案质量信息反馈制度、疗养病案归档制度、疗养病案借阅制度等。健全的制度是确保疗养病案保管完好率和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需要的重要保障。
4)根据病案室现有的条件,努力为用户提供一个安静、明亮、舒适的阅览环境。
5)建立健全检索体系,编制系统完善的病案检索工具是有效快速查找疗养病案所必需的。
2提高疗养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搞好开发利用的基本条件
1)疗养病案管理人员不能只满足于狭义的管理工作,必须积极参与信息的分析与预测,将疗养病案中的原始资料转化为有意义的数据和信息。这就要求疗养病案管理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引进、培养和发挥既掌握计算机技术又熟悉疗养病案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疗养病案开发利用的迫切要求,病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医学病案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掌握相关的学科,如统计学、心理学、外语、计算机等。
3扩大病案管理职能范围和服务领域是开发利用的客观要求
1)加强疗养病案相关知识的宣教是吸引广大用户利用病案的有效方式,应有的放矢地加强病案利用的宣传。开展用户教育培训,使医护人员更好地利用和了解病案,掌握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来利用病案资源,以促进疗养病案的有效利用。
2)开展咨询服务,做好咨询辅导工作,正确引导用户有重点、有目的的查询自己所需要的疗养病案资料。
3)定题跟踪服务。疗养病案工作要全面服务于临床、科研,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必须深入到临床第一线和科研教学活动中去,及时了解和掌握临床科研、教学的需求,加强对信息需求的预测,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疗养病案利用的针对性、有效性,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4)进行病案情报研究。病案情报研究是在对病案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高层次的服务工作,这是开发利用疗养病案资源,为临床科研及疗养管理服务工作中最佳而又必须做好的工作。
5)实现病案资源共享。病案利用要从传统的封闭型管理转变为开放式管理,实现病案资源共享,提高科研工作的深度、广度。
[关键词]病案统计;医院管理;价值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35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1 病案、统计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通过分析医院统计和病案管理了解到,二者的概念体现出独立性,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联系性,可以将二者的关系总结为说明、应用和监督,它们都是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病案具体是指医务人员对诊疗疾病过程进行记录产生的医疗性文件,同时不间断、客观地描述了病情产生、发展、诊疗过程及结果和最终的转归情况,其为医疗、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属于医学科学原始性资料。医院统计则是指收集、整理、加工与记录原始病案相关数据,从而形成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是全面表述病案的措施,其通过科学整理病案提供的没有任何规律、分散的原始数据,使其成为有用的信息,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体现出了监督和咨询功能。对医院住院、疾病分类管理工作来讲统计报表所提供的规范、详细的病案记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亦会直接影响统计报表的质量。
2 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2.1 病案统计为医院经营管理服务
病案统计信息直接体现出了医院经营管理的情况。病案信息经过计算机的输入与整理,形成了医疗卫生统计报表,通过综合对比信息分析以及病人来源等,使医院体现出数字化管理特点,更加准确了解医疗市场中医院的整体竞争能力以及综合经营状况、医疗服务具体涵盖范围和病种收治效率等。借此科学调节经营管理策略,提升医院工作水平。
2.2 病案统计信息反馈为临床管理、科研教学服务
形成病案统计信息的重要媒介是临床,通过计算、加工与整理这些信息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当前的医疗制度需要医院采取目标责任制管理,与此同时医院还必须向各个临床科室下达责任量化指标。这样临床科室便成为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参加医疗活动的直接主体,在医院经营过程中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了获得更大的医疗市场,必须对临床科室采取成本核算,需要临床科室根据相关规定,在合理范围内安排病患,确保住院天数、医疗救治和收费。最后向临床科室及时呈报各个科室指标完成的相关情况。
病案记录人员对疾病科学分析、准确判断与深入研究。伴随着医院的迅速发展,医院开始大规模推广采用新的设施、药品与技术,这样也无形之中增加了病案的内容,极大扩充了其信息量。此外,病案资料还需要为医院文献报道和有关的学术交流提供大量数据。
2.3 病案统计为医疗治疗的监督评估提供了根据
病案准确记录了疾病的转归和诊治过程,较大程度上彰显了医院职工的工作能力、医疗制度和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的状况。我国的医院管理主要是从检查病案着手,将病案作为监督和评估医疗质量的主要根据,通过对病案内容检查,编制相应的措施,充分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出现的概率。
2.4 通过网络系统传输病案统计信息
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各个部门可以借助网络共享病案统计资源;临床医师采用计算机实现了迅速检索病种,促使科研论文完成了相关的统计工作;功能医技检查科室能够检查相关设施以及检索临床与诊治疾病的符合状况,进一步认真分析设备应用成本、效果等。
2.5 转变服务理念、扩展信息资源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需求与传递方式上也产生了较高的要求,传统工作方法逐步被高科技取代。因此,病案统计人员应当培养管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优化知识结构,掌握信息加工技术,全面展开社会调查。医疗市场对病案信息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病案资源开发应用,实施更加深入的病案统计分析工作。比如当前医疗投诉最多的便是医疗费用问题,社会对其的关注也很多,通过分类整理病案资料构建关于医疗费用的各类参数,编制科学的医疗收费方案,同时结合政策调控,使医疗市场竞争健康化。
2.6 为医院考核提供核算根据
一是对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病案统计报表中相应的指标分别代表了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等,其有效节省了医疗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二是对医院人员采取绩效考核发挥了决定作用。利用病案信息系统可以了解各个科室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每位医生在工作过程中管理患者与实施手术的情况,综合这些条件制定分配绩效工资、年终考核评比以及医务人员晋升的具体标准。
3 病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病案统计人员队伍建设落后
部分医院认为病案统计工作并不重要,不肯投入较多的人、财、物,简单的理解病案统计只是普通报表以及统计病人出入医院的情况。病案统计科室缺少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和人才。
3.2 统计方法程式化
医院病案管理工作过程通常都是由各个科室把报表传送到病案室,再通过病案室人员实施统计与分类。资料录入与报表人员没有及时核对信息,病案统计人员没有及时认真检查病案统计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反馈主要信息,从而阻碍了医疗工作的发展。
3.3 病案统计部门形同虚设
一些单位不够重视统计工作,病案统计部门如同虚设,只是简单归类了报表与各种医疗信息,没有深入开发与应用病案信息,导致病案统计工作丧失了本身的作用。
4 病案统计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建立专业化团队
病案统计并非是简单的记录与统计病案首页信息,还需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监督、掌握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整体评价全院工作,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主要根据。因此,需要培养与训练对统计专业知识与医学知识非常精通且熟练利用计算的人才。鼓励病案信息统计人员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构建一支知识全面、技术较强的专业团队。
4.2 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
统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统计工作质量高低关系密切,统计人员在统计所有信息的过程中,应当对这些信息科学评价与应用,同时通过这些信息及时掌握医疗服务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病案统计学习活动,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4.3 完善统计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数据的精准度和及时完成统计报表,应制定病案统计工作制度,对统计管理工作给予极高的重视,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数据质量,找出并解决问题。认真遵守有关统计的法律规定,确保获得完整、精准的统计数据。对反复产生问题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戒。
5 结 语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院也初步完成了现代化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病案统计工作体现出较大的价值,病案统计在临床、科研以及教学管理过程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其也被认为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准确理解病案统计工作的巨大意义,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病案统计;信息;服务
在医院的医疗活动中,病案管理是负责医院出院病历的回收、整理、装订、录入、归档和保管工作;统计工作是对医院发展、医疗资料的利用、医疗护理质量、医技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全院的社会效率、经济效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搜集、整理、分析,实现统计服务及统计监督职能。病案、统计在医院发展中提供了准确、及时而全面的数据依据,为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做好医院的病案统计工作需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1)应该在医院的组织结构中设置专门的病案统计部门
在医院设置中,一些中小医院都没有成立单独的病案统计部门,而是将其作为二级科室,挂靠在其他部门之下,可见医院的单位领导并没有重视到病案统计工作的重大作用。机构设置的不独立,就会使得某些工作开展起来流程繁琐,管理脱节,或者多头领导等,影响正常的病案统计工作的开展。如果让病案统计部门独立出来,并且拥有一部分的权力,或者将病案室、统计室、图书室、计算机网络中心这些相关科室合并成为信息中心,这样就能有效的促进病案统计工作的开展。同时提高办事效率和取得较好的效果,再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因为这样设置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整合优化资源,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另外,需要给病案统计部门一部分权力,这也是为了其工作的方便,便于其他部门更好的配合及时收集和整理到相关的数据。
(2)提高统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
病案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工作人员是医院统计工作的智力因素,统计工作的好坏,与人员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才是根源所在。统计人员不只是提供简单的统计信息,而且要通晓对信息的综合评价,从中分析归纳出医院在某一时期各科室的医疗质量指标,发展趋势,而且能运用所掌握的信息,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未来做出预测。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既要熟悉医学基础知识,还必须掌握疾病分类、手术操作分类、计算机统计学、病案管理等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使医院统计工作实现由单纯的医疗业务统计向综合管理统计过渡,由此形成一套与医院管理、医院经济运行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3)严把质量关,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要确保病案统计工作所需要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就需要统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数据统计的时候不弄虚作假,要坚持相关的规章制度,按照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来填写相关的资料。要逐步完善填报制度和对原始数据的审核制度,从而更好的加强原始资料监控管理、专人负责审核各科室上报的原始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改正,从源头上做到数据真实有效。加大对门诊、医技、住院等科室数据审核力度,应尽量采用网络传输数据或电子版数据,减少手工填写。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医疗统计资料等违法行为。
二、病案统计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1)为科室绩效管理提供服务
科室实行全成本核算,进行绩效考核,其中涉及到的各类指标数据,如年门诊人次、年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等。这就需要病案统计人员正确及时完成月、季、半年、全年的门诊、住院、手术等部门的统计报表及分析报表。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为科室提供数字化的科学依据。更好的加强对科室的绩效管理工作。
(2)为单病种费用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单病种费用控制这是一项惠及患者利益的好事。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结算。也就是说,患有规定疾病的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可以采用按病种结算方式进行医保报销。每季度、半年及全年都要统计几十个常见单病种的术前平均住院日、人均总费用、人均药品费、人均手术费等一些数据,做横向与纵向的比较。通过对单病种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极大地缩短了病人的诊疗时间,提高了病床的周转次数,降低了病人的住院费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单病种的费用。既满意了病人,又提高了医院的经营效益和工作效率。
(3)为新技术项目筛选提供查询服务
不论在等级医院的创建,还是专科医院的评审中,新技术项目都是必查的。在病案统计管理系统中,充分利用“综合查询”这一功能,输入所需的条件,如限制一个时间段,按主要诊断,或手术名称编码查询所要的项目,只要点击下“查询”就可以搜索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病案信息,供临床医生进行筛选。
(4)为错误信息排查提供指导
由于病案录入人员工作量大,要是统计人员粗心或者掌握的相关知识不够全面或者运用不够灵活,那么出现数据录入错误的情况将会影响到报表的准确性。为了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病案信息系统必须有错误信息排查功能。每月月初统计人员都要进行住院天数、转归情况、年龄等主要数据的校对。通过病案统计信息查询就可以快速地查出哪条记录出错,以便纠正修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出错率。
(5)病案统计信息为外单位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外单位有时候会来医院查看慢性病的上报率、孕产妇死胎等情况,那就需要根据他们所列出的疾病统计编码范围,查询出相应的病案信息,供他们进行选择。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参保率也随之增长,病人出院后,病案就成为他们报销住院费用的依据。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随之增强,在医疗纠纷、伤残鉴定中,病案信息的利用率也越来越高。
三、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案统计工作在对于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医院的相关管理的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越来越大的。因此,作为医院的领导层要重视病案统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并为其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病案统计工作,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用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过去和现在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促进科室的绩效管理工作的更加科学、全面、公正、公平的实施;通过数据直白的分析,可以及时找出差距,为今后工作的完善和改进不断的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法。总之,病案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作为医院统计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观念,积极创新,重视数据质量,对工作内容实行不断地扩展和延伸,才能使病案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作者单位:恩施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乐意。论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J].改革与开放,2010,(02)
[关键词]新时期医院;病案;病案事故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89-04
病案是记录患者的详细信息,如疾病的发生、治疗过程以及诊断等,其不仅反映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也是临床科研与教学的重要资源,更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在当前医院管理中,病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工作可以对医院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重要依据。随着病案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由于病案质量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病案遗失、缺损的发生率都要降为零,否侧造成不良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疾病的治疗,威胁到患者疾病的预后。因此,加强病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标准化操作规程在管理病案中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回的60 974份的病案。其中来自感染科11 556份,肝科10 208份,肺科9096份,外科7522份,内科8373份,妇产科4826份,儿科8503份,ICU 253份,眼科288份,耳鼻喉科301份,口腔颌面外科48份。对我院15名标准化操作规程管理者进行职能考核合格率调查,其中男3名,女12名,年龄26~55岁。并对300例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男186例,女114例,年龄22~68岁,患者220例,医务人员80例。
1.2方法
1.2.1加大病案管理的重视力度 首先,医院领导要加大重视力度,并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与此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病案管理人员认识其重要性,质控人员制定病案书写的规范模板张贴各个科室,加深认识。近年来,病案管理工作被纳入到管理人员的晋升条件之一,因此,管理人员要深知病案管理的重要性,并给予真正的支持,这样一来,病案质量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病案管理水平。
1.2.2建立完善的病案管理体系 要想满足现代化医院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建立完善的病案管理体系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我院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病案管理体系,同时让各个科室明确其工作职责,并进行统一规划,资源共享让其步入发展轨道,更好为医疗、科研、教学、管理服务。此外,在实施管理体系过程中,需加大监督力度,并定期检查,同时建立评价制度。除此之外,对出院病案进行严格规定,对迟交者给予处罚。选择定期举办病案书写竞赛等方式挑选优秀病案,这样一来,不仅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病历的质量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进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1.2.3提高病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医院病案管理除了配备先进的设施,优秀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以来,由于病案管理部分工作人员是从护理等专业岗位来的,有部分工作人员是从大学校门出来工作时间短,实际工作经验不够,就当前医院的发展而言,病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并定期参加我院组织的学术讲座以及培训,并将所学内容详细记录,加深认识。其次,利用业余时间与相关人士进行交流与探讨,主动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此外,病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书写质量,并按照其要求进行规范书写,这样一来,不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病案利用率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最后,建立一支专业团队,培养其综合素质,如:医学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等,其后进行定期培训和进修,丰富专业知识,为病案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1.2.4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首先,医院加大设备仪器的投资,同时引进领先的管理手段,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改善传统的病案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除此之外,建立病案信息检索、采集以及储存等系统,这样一来,不仅提供了便利,同时使人力和物力的成本大大减少,进而促进医院的未来发展。
1.2.5标准化操作规程 对60 974份的病案进行标准化操作规程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正确输入病案首页:病案资料的首页内容由人工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准确记录患者的患病状况、医疗费用等基本信息;(2)病案的检索:建立具有任意条件的非、或、与的查询检索的智能病案管理软件,提高了搜索病例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3)及时对出院诊断疾病进行国际疾病分类:病案编码人员及时录入患者相应的病案号,能够方便地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
1.3观察指标
分析60 974份的病案在实施标准化操作规程前后的病案回收率、病案归档率、病案完好率以及病案事故发生率、病案管理者职能考核和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病案管理者职能考核,包括技术考核、理论考核以及日常绩效考核,每项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比较实施前后的指标的差异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或Flash确切概率法,P
2结果
2.1标准化操作规程在病案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比较
标准化操作规程在病案实施前,60 974份的病案回收率为89.3%,病案归档率位87.3%,病案完好率为89.7%,病案事故发生率为2.1%,标准化操作规程在病案实施后,病案回收率、病案归档率与病案完好率几乎为100.0%,病案事故发生率为0,与实施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标准化操作规程管理前后管理者职能考核合格率比较
标准化操作规程在病案实施后理论考核合格率、技术考核合格率、日常绩效考核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标准化操作规程管理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标准化管理前后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比较
实施前300例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总满意度为65.00%,实施后总满意度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病案作为医院的重要信息资源,其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加强病案的正确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实现远程医疗、挖掘病案资料的应用价值、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传统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1)病案管理重视程度还不够:就当前医院管理现状来看,缺乏对病案管理的深刻认识,甚至有些管理者不能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然而,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此外,病案管理工作的硬件,尤其是数字化管理,造成工作时经常死机。当前的病案库房空间有限,还是传统的铁架放病历,在一定程度上对病历的长期保管设施老化存有着不利的影响,进而阻碍其发展。除此之外,多数医院管理者缺乏对病案的重视,不能充分的开发病案所提供的信息,使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率较低。(2)病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当前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而言,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统一管理模式也尚未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病案管理人员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病案管理人员不能明确其职责,最终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病案管理仍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不到创新,加之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需求。(3)缺乏病案意识:就目前的医务工作人员来说,病案书写不规范、质量较差,书写内容不详细,不具有真实性,就电子病历而言,粘贴现象较为普遍。然而,当患者出院后,住院医师不能及时做好出院记录,不能及时的将病案进行归档。此外,病案保密工作不严谨,由于病案记录患者的详细信息和隐私,一旦没有妥善保管,信息将外泄出去,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有着不利的影响。(4)管理工作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就目前医院的现状而言,病案管理人员要继续教育,每周要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业务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病案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对病案实施标准化程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60 794份病例实施了我院独特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即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于病案的管理中。在传统的病案管理中,往往都是采用手工录入、编目、打表的,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度,经常会出现遗漏、错误、模糊等现象。对病案的首页信息通过网络技术输入电脑,可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建立具有任意条件的非、或、与的查询检索的智能病案管理软件,提高了搜素病例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本研究中结果显示标准化操作规程在病案实施前,60 974份的病案回收率为89.3%,病案归档率位87.3%,病案完好率为89.7%,事故发生率为2.1%。标准化操作规程在病案实施后,病案回收率、病案归档率与病案完好率几乎为100%,病案事故发生率为0,与实施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公立医院 行政后勤职能部门 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管理是创新人事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规划、调控人力资源结构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实现公立医院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一项重要人事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的岗位设置管理改革通过数年的改革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成效,但也遇到不少亟须解决的难题。公立医院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因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和面临现实问题的多重复杂性,其岗位设置管理是公立医院岗位设置管理系列改革中矛盾最集中、遇到的问题最多的一项改革。
一、当前公立医院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岗位设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公立医院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岗位设置管理所遇到的难题,既有深层次制度设置层面的问题,也有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各种突出问题的出现都是相关制度设置不完善引起的。透过现象找本质,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应从当前所遇到突出问题入手,有的放矢地从制度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
(一)一定数量的行政后勤职能部门的编外聘用人员未纳入岗位设置
公立医院行政后勤部门由行政职能部门、业务管理指导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组成。由于部分行政职能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专业性要求不高,学历要求相对偏低,其人员来源和构成相对复杂。当前公立医院落后的专业化管理建设和以经验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行政后勤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公立医院在拟定和申报年度编制使用计划时,往往侧重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因此,部分行政后勤人员的财政编制长期得不到落实。根据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设置要求,只有正式编制人员才可纳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岗位设置管理,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定数量的行政后勤编外人员被政策性排除在岗位设置管理之外。
(二)部分职能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的岗位性质归属难以界定
公立医院行政后勤职能部门根据其为临床一线服务方式和地位,也可以粗略地分为业务性管理指导部门和事务性管理服务部门。公立医院业务管理指导性职能部门,由于其专业性特征相对突出,如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感控科等,从科室负责人到一般工作人员,不但要具有相应的管理知识,而且还得具有相应的医疗卫生专业知识,否则就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同时,公立医院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每一个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均是运行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都在参与医院的整体运行,因此,一些看似同临床一线联系不太紧密的职能管理和服务部门,除了具有本身的专业要求外,相应人员还得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如医疗器械消毒供应中心、病案统计科、医保农合科等。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规定,业务管理指导部门工作人员常常归类管理双肩挑人员,但医疗器械消毒供应中心、病案统计科、医保农合科工作人员是否设置一定数量的管理双肩挑岗位存在一定的争议,在实践操作上,不同公立医院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三)部分行政后勤职能部门人员缺少相应的职务和职称晋升通道
公立医院业务性管理指导性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往往由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绝大部分属于“管理双肩挑人员”,其职业发展除了可以通过职务晋升外,还可以通过职称晋升途径来实现。事务性管理服务部门除政工人员外,其他管理人员由于没有相应职称系列可参与晋升,按政策归类为“管理双身份人员”,其职业发展只能通过职务晋升来实现。同时,由于大部分公立医院机构规格和行政级别比较低,在领导职数又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员不能按照现任职务,享有同其岗位价值相称的工资福利待遇。管理人员待遇偏低,并且待遇长期得不到提升,将严重挫伤了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医院管理必定受到较大影响。
(四)部分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岗位管理动态调整困难
公立医院岗位设置管理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岗位等级原则上不作调整。但为了加强医院行政后勤部门管理和监督,公立医院行政后勤职能部门,特别“人、财、物”敏感管理部门原则上要求管理人员定期轮岗。各部门之间,特别事务性管理部门之间的人员的流动,使得部分双肩挑管理人员轮岗后离开了自己专业岗位,成了管理双身份人员,其岗位工资不能参加分级,只能拿最低档岗位工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个人工资待遇,以及个人职称的晋升和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工勤人员的学历层次不断在提升,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勤技能人员,他们拥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求和进入专业技术人员序列的强烈愿望,从而提高个人工资福利待遇,拓展个人职业发展空间。这给公立医院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岗位管理动态调整带来了难题。
二、推进公立医院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岗位管理设置改革的主要对策
推进公立医院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就是要不断完善相应制度改革,完善和优化岗位设置管理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应岗位设置管理各项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