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旅游市场研究

老年旅游市场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旅游市场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旅游市场研究

老年旅游市场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老年旅游市场 养老旅游 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1养老旅游的概念界定

李松柏认为养老旅游是老年人为了寻找更舒适的养老环境离开他们的常住地,到其他地方休闲、度假、养生,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周刚认为养老旅游在本质上属于老年度假旅游,是老年旅游者以异地养老的形式而发生的不以工作、定居和移民为目的的旅行和游览活动的总称。

这两种定义都是站在旅游者的角度来定义的,笔者认为养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应该以旅游的定义为基础,旅游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短期性生活方式,是旅游者在旅行和暂时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所以笔者认为养老旅游是指老年旅游者在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且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异地养老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开发养老旅游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2.1庞大的市场容量为养老旅游提供了可观的客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3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1.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636万人,占总人口的8.1%。并且有关人口专家预测,老年人数量正在进入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8亿,占人口总数的18.46%,2050年将达到4.2亿,占人口总数的29.8%,从而成为高度老龄型国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人群,而据北京的一些旅行社调查结果显示,70%的老人退休后有旅游的倾向,所以养老旅游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

2.2老年消费者具有可观的购买能力

据不完全估算,目前老年人各类收入总和已达到4000亿元,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数值还将持续增长,到2010年可能会突破1万亿。另一方面,与在职的中青年人口相比,子女多已成家立业,负担较轻,而且过去我国老年人大多生活节俭,重积累轻消费,习惯于攒钱,他们往往有着较充裕的储蓄,其储蓄存款将产生较大的近期或远期购买力,从而为我国养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3观念的转变使老人消费者具有强烈旅游欲望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变得单调而乏味,他们日渐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希望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渴望享受宁静,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旅游正是满足老年人此种需要的绝好方式,它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结合,是求新、求知、求乐的综合体验。加之现在一些传统观念的变化,更增强了老人外出旅游的欲望。旅游逐渐成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而养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老年方式,将养老和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老年旅游者在旅游中养老,在养老中旅游,一定会受到老年旅游者的青睐。

3养老旅游的产品开发策略

3.1充分利用现有养老资源

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机构有敬老院,福利院,老人公寓等,这些服务设施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不但设施齐全而且价格合理,在发展养老旅游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养老设施,既能满足老年旅游者的各种特殊需求,又能降低养老旅游的成本。

3.2适度开发优质优价型养老旅游产品

产权式酒店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它向人们传递的是一种新型的房产投资和消费理念。酒店开发商将酒店的每间客房分割为独立产权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一般不在酒店居住而是将客房委托酒店管理公司统一出租经营获取年度客房红利,同时获得酒店管理公司赠送的一定期限的免费入住权,既可自己享用,也可用于转让、赠送和继承。

分时度假是指消费者为了今后旅游度假的需要而购买的酒店或度假地房产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每年某时间段的房屋使用权。一般的分时度假地都处于环境宜人的城市或景区,非常有利于老人的养老,老年旅游者购买了它一定时段的使用权以后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养老生活。

针对以健康为核心需求的老年旅游者可开发温泉疗养型养老旅游产品,温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老年人常有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动脉硬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还有保健、美容、护肤的功效,如着名的汤岗子康复理疗中心(鞍山汤岗子医院),利用泉水、矿泥及中西式疗法60余种治疗手段,对风湿、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心脑血管后遗症有显着疗效。

3.3重点开发物美价廉型养老旅游产品

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了购买力较高的老年旅游者群体,但从整个老年旅游市场来看,具备很强支付能力的人群所占比例并不大。另外,我国老年消费者,大多经历了低生产力水平、低消费水平的阶段,习惯了俭朴的生活方式,养成了精打细算、反对铺张的消费习惯。所以说,重点开发物美价廉型养老旅游产品,可以迅速为市场所接受,刺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

老年旅游市场研究范文第2篇

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并且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增长。我国的老龄化局面呈现着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让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老有所乐,是现代社会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而嘉兴作为一个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上海毗邻的城市,位于江浙沪三省的交界处,地处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沿海经济带,有着优越的经济基础,老年人在得到基本物质保障时,对精神世界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嘉兴市旅游行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商机。

1 嘉兴市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

截至2013年底,嘉兴市345.93万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76.83万人,与上年相比,老龄人口总量增加3.52万人,增幅为4.8%,是户籍人口增幅的11.7倍。从浙江省情况来看,嘉兴市老龄人口总量居全省第7位,老龄人口占户籍人口22.21%,居浙江省首位,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出3.53%。

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和引擎的长三角地区中的一员的嘉兴市,截止到2013年共接待了海内外游客4725.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7%和15.87%,实现了旅游行业在稳定中持续增长的态势。

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从客观上推动着老年旅游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在被以前那种“重积蓄,轻消费”的传统观念束缚,在满足物质需求后,对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成为了许多老年人的共同愿望。

2 嘉兴市老年旅游市场的调查

调查对象:嘉兴市老年人。

调查范围: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分析:于2014年10月3日~10月4日在嘉兴市南湖区和秀洲区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350份问卷调查,收回318份,其中有效问卷302份。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80.1%的老年人与老伴居住在一起,其次是独居,占了9.8%,反映出嘉兴市老年人群中空巢家庭的比重较多。在月收入方面,有40.6%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在3 000~4 000元之间,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自己的退休金(工资)和养老金,靠子女赡养的很少。在老年人每年旅游的次数中,2~4次的比重占了57%,其中大部分老年人表示,喜欢避开拥挤的法定节假日,愿意与旅行社组织的老年团体一起出游,2~3日的短途游是他们最多的选择,关于旅游费用则主要来自于自己的工资,每次出游的费用基本在2 000元以下,花费基本用于团费和吃住,很少用于娱乐和购物,消费水平不是很高。总体而言,由于目前老年人家庭形态的变化,资金的充足及对旅游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嘉兴市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

3 嘉兴市老年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老年旅游产品缺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3.5%的老年人认为影响他们出游的因素之一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旅游产品。面对这个潜力巨大的老年旅游市场,嘉兴市部分旅行社试着推出了一系列带有老年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嘉兴某旅行社,专门为老年人开设了一些旅游项目,比如“老来乐”,回忆之行等特色老年项目,但是旅行社在实施老年旅游项目时只是简单的在传统的适合青年人旅游的“旧产品”上贴上具有老年特色的“新标签”,并没有推出真正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从根本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有些旅行社在推出适合老年人的观光旅游路线时,却对旅游人群的年龄作出了一定的限制,一些老年人只能望“景”兴叹。最终使得市场上真正具有特色且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产品并不多。

3.2 服务不规范

面对老年旅游市场这块大蛋糕,很多小旅行社都参与其中,但是有些旅行社规模较小、资金短缺、抗压抗风险能力较差,导致服务不规范,在利益面前,甚至出现了“欺老、骗老”的行为。在为老年人设计旅游产品时,没有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特征为老年人设计产品,造成了老年旅游市场上的旅游产品质量不高的现状。有些旅游社虽然积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老年人旅游的产品,但是在服务设施上欠缺考虑,特别是在住宿饮食方面相对粗放,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30%的老年人对住宿和饮食方面比较讲究;也没有把老年人早睡早起,慢节奏生活的生活习性跟旅游产品结合起来,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老年人喜欢参加既轻松又舒适的观光游。有40%的老年人认为旅游社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与实际旅游服务差距较大,特别是住宿方面,为老年人考虑较少,难以满足老年人6~8 h的睡眠时间。有35%的老年人觉得旅行社在景点安排方面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性,游览节奏偏快,时间安排的太紧凑,使老年人在游览过程中身心疲累。总而言之,旅行社实际上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需要的服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3.3 促销策略单一

目前嘉兴市旅游行业在促销策略上普遍采用折扣、赠送小礼物等方法,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顾客,有的旅游产品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旅行社只能通过二次收取费用、增加自费项目、多次进购物店、旅游景点压缩,降低服务质量等方式获取利润,侵害了老年消费者的权利。不但不利于旅游企业利润的增加,也不利于老年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更会使得旅游企业在老年人心目中的形象受损。

4 嘉兴市老年旅游市场的营销对策

4.1 定制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

因此旅游社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本着“短而精”的原则,多开发些真正符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比如在选择线路的主题上,重视老年人偏爱的类型,多开发一些关于观光游、文化游、怀旧游、经典游等老年人喜欢的主题旅游产品。多数老年人偏爱观光游,觉得既可以开阔视野,又可以促进自身的身体健康,所以旅行社可以适时多推出些观光游的旅游产品;在线路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把旅游行程安排的松紧适度,游览时间放宽,突出旅行的闲适性,使老年人的身心愉悦。

4.2 提供人性化服务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旅行社在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这几个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制定出有区别于年轻人的出游服务。因此旅行社在吃的方面应多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素,尽可能准备多种菜品,以易消化、含糖少、易咀嚼、口味清淡、少油腻的食物为主。在住的方面,旅行社应尽量选择噪音小,远离闹市的住处居住,同时考虑房间设施问题,提醒老年人注意防滑、防摔等,保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安全。

出行时做好安全措施,配备专职医疗保健人员全程陪同,随时处理老年人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保证出游的安全。在出游过程中,安排有经验的导游跟随,与老年人沟通时,要有耐心、爱心,真诚并且及时为他们提供贴心、称心的服务。配备一个有经验,有责任心,服务态度好的导游,有利于保证旅途的顺利、愉快。优质服务是老年人出游最基本的保障,也有利于树立旅行社在老年人心中的形象,也可以培养老年人对旅行社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3 采取适宜的促销方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通过旅行社获知旅游信息的比例仅占8%,而通过电视和网络分别占了50%和19%。因此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旅游行业在促销手段上可不再仅局限于面对面的宣传方式上,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加大网络的宣传,更全面、更详细的介绍旅游产品,比如把旅游价格、旅游路线、旅行安排、旅游视频、旅行评价等以老年人习惯的方式详细列明在网页上,供老年人根据自我需求查阅,以达到推广的目的。

老年人喜欢群聚,旅行社可安排人员到老年人广泛参与的活动小区或老年中心宣传适合老年旅游的产品,使老年人更直接、更迅速、更有效的获得旅游信息。

老年旅游市场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者行为;旅游市场细分;旅游市场营销;年龄分组;年龄中位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3)07-0073-09

1、引言

年龄是旅游市场细分理论的一个重要社会一人口学变量,它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出游方式、出游天数和空间行为,从而影响到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在业界实践中,一般通过年龄分组来反映旅游市场的年龄结构和细分市场的行为差异,并形成了对中间年龄段采取“5岁、10岁或20岁”等3种组距、对头尾年龄段采取“xx岁以下”和“xx岁以上”等两种组别的年龄分组传统(以下简称“上中下”年龄分组模式)。例如,欧盟统计局按照“15岁以下、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和65岁以上”等7个年龄段进行旅游者分组,并同时对“25~44岁和45~64岁”两个年龄段进行汇总;加拿大统计局则进一步将“15~24岁”细分为“15~19岁和20~24岁”两个年龄组,比欧盟统计局增加了1个旅游者年龄分组②;而澳大利亚统计局则更精细地按照5岁组距将旅游者划分为16个年龄组,即74岁及以下划分为15个组、75岁及以上为1个组。我国统计部门在1984~1997年对入境旅游者按照“20岁以下、21~30岁、31~50岁和51岁以上”等4个年龄段分组,1998年以后则与欧盟统计局较为类似,将旅游者划分为5个年龄组,即“14岁及以下、15~24岁、25~44岁、45~64岁和65岁及以上”。总体上看,虽然在统计粒度上粗细不一,但国际旅游业界对旅游者年龄分组的“上中下”模式似乎正在趋向某种相对一致的标准。

在学界研究中,虽然也采取了类似业界实践的“上中下”年龄分组模式,但却在中间年龄段的组距选择和头尾年龄段的起算年龄方面因时而异或因地而异:(1)国内学者最近几年的一些研究比较倾向于与国家旅游局的5个年龄组划分标准保持一致,即头尾段的起算年龄为15岁和65岁,中间段则采用了10岁和20岁等两种组距,例如董雪旺等,张宏梅和陆林,马耀峰等的相关研究中所涉及的旅游者年龄结构均按此标准进行划分;但早些时候的国内研究则比较倾向于按照10岁组距对中间年龄段进行分组,并将尾段的起算年龄划定在60岁(或61岁),例如保继刚、吴必虎等及赵荣等的相关研究。这种因时而异无疑会导致前期研究和后期研究之间纵向比较分析的困难。其他一些学者混杂的年龄分组方式更加剧了纵向比较的不易,例如董观志早些时候在对深圳华侨城的相关研究中将旅游者划分为“18岁以下、19~30岁、31~45岁、46~60岁和61岁以上”等5个年龄组,而吴必虎等晚些时候在研究环城游憩带时将旅游者划分为“18岁以下、19~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和55岁以上”等6个年龄组,因时而异与因地而异并存。(2)国外一些典型研究在旅游者年龄分组上同样没有统一标准,因地而异明显,例如加拿大著名旅游地理学者史密斯(smith)在相关研究中使用了“15岁以下、15~24岁、25~34岁、35~49岁、50~64岁和65岁以上”的分组方式,美国著名旅游营销学者科特勒等(Kotler,et al.)推荐了“6岁以下、6~11岁、12~19岁、20~34岁、35~49岁、50~64岁和65岁以上”的分组方式,而澳大利亚学者詹宁斯(Jennings)则介绍了其国内“14~17岁、18~24岁、25~39岁、40~54岁和55岁及以上”的旅游监控分类方案。虽然国内外研究中这种出于因地制宜或因时制宜需要的“上中下”年龄分组模式在刻画旅游市场的年龄结构和细分市场的行为差异上操作简便而被普遍使用,但其因时而异或因地而异的现实却不可避免地制约了相关研究成果之间纵向或横向的比较与验证,迫切需要一条可以沟通联系的纽带。

实际上,在学界研究中这样一条可能的纽带——旅游者中位年龄(也称年龄中位数)——早就曾受到过国外学者关注,并在个别国家的旅游业界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中位年龄(median age,MA)在人口学中被用来衡量总人口的年龄水平,它把总人口分为数目相等的两部分,表示了50%人口的年龄界限,由此大致确定人口的年轻或年老程度,它不仅能反映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还是研究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及其变化趋势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即是说,中位年龄既可用于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人口的对比分析,也可用于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的对比分析,这也就为旅游市场相关研究中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与验证提供了较为简洁有效的可能途径。当然,平均年龄也是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另一个类似的重要指标。但中位年龄只需要掌握较低各年龄组的人数即可计算,而且在不等距年龄分组和有开口年龄组的情况下,仍能进行计算,并且其值不受极端值即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更适合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因而在实践中比平均年龄更具可操作性。因此,本文拟将中位年龄引入我国旅游市场研究领域,基于国家旅游局公开的旅游者年龄统计数据,探讨旅游者中位年龄在指示市场结构类型、市场环境波动和市场发展分化方面的可能意义。

2、旅游者中位年龄的计算方法

根据总人口中位年龄的计算方法,旅游者中位年龄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

式(1)中相关变量的含义:MA为旅游者中位年龄;Lm为旅游者中位年龄所在年龄组(即第m组)的年龄下限;Pm为旅游者中位年龄所在年龄组的人数;P为旅游者总人数;Pj为第.j组旅游者的人数,其中,组别j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且j

本文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收集到1984~2010年入境外国旅游人数(按年龄分)、1992~2010年入境外国旅游人数(按国籍和年龄分)、1999~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出游抽样调查人数及构成(按城市、年龄分)和2000~2009年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人数及构成(按地区、年龄分)的数据。其中,在入境外国旅游者年龄组的划分上,1984~1997年采用的是“20岁以下、21~30岁、31~50岁和51岁以上”等4个年龄组;1998~2010年采用的是“14岁以下、15~24岁、25~44岁、45~65岁及65岁以上”等5个年龄组,而国内城镇与农村居民旅游者年龄组的划分都采用的是“14岁以下、15~24岁、25~44岁、45~65岁及65岁以上”等5个年龄组。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旅游者”的含义与“游客”等同,并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区分,它们均是对旅游活动主体可替代的指称。此外,在中位年龄计算中保留一位小数,在保证精确的同时也兼顾计算结果的简洁。

3、指示市场结构的类型

3.1 旅游者年龄结构的类型划分

人口年龄结构通常被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等3种类型,其对应的中位年龄标准分别为:20岁以下、21~30岁和31岁以上,而将这种类型划分标准引入旅游市场时,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实际上,欧盟、加拿大和中国的旅游业界“上中下”年龄分组模式中,头尾段的起算年龄分别是15岁和65岁。在这里,65岁通常意味着个人步入老年,而15岁则刚好完成基础教育,这两个阶段一般来说是旅游的边缘年龄组,而15~64岁是主流。假设15~64岁之间的游客群体在年龄构成上服从正态分布的话,则其中位年龄理论上应该为39岁或40岁(取整数),可将这种理想的年龄结构看作是成年型旅游市场的标准典型。进一步,类比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模式,以上下5岁作为成年型旅游市场的年龄区间,将中位年龄35~44岁作为成年型旅游市场的划分标准,而将中位年龄3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分别界定为年轻型和老年型(见表1)。

具体来看:(1)年轻型旅游市场,其旅游人群主要是以学生以及青年游客为主。他们活跃好动,外出旅游探索新事物的欲望强烈,对游乐设施倍感兴趣,旅游目的是以学习新东西为主,但经济上的依赖性会阻碍其旅游需求的实现。(2)成年型旅游市场,其人群以中年游客居多。他们精力充沛,富有挑战力,由于具有稳定的收入及较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限制因素少,旅游需求程度高,因而出游率也高;另外,由于该类型的人群在事业和家庭上处于成熟期,收入丰厚稳定,子女一般处于中小学阶段,在子女成长上的投入意愿强,携子女出游成为一种重要的培育方式。(3)老年型旅游市场,其人群主要是老年游客。他们具有强烈的怀旧情绪,并且比较偏好文史、休闲类旅游景区。

总之,不同年龄结构类型的旅游市场,由于其旅游人群的年龄构成有较大差异,会造成旅游者的体力、旅游兴趣、生活阅历和消费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会导致旅游需求的弹性不同,影响旅游市场的稳定性,因此需要格外加以重视。此外,由于世界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旅游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者的年龄结构类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旅游者中位年龄的移动恰能反映这种变化,因而以旅游者的中位年龄为依据来考察旅游市场中旅游者年龄结构类型,就能更有效地了解旅游市场中旅游者的特征,为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3.2 国内旅游市场的年龄结构类型

囿于现有公开统计数据在刻画国内旅游整体市场上的缺失,加之中国城市和农村客观存在的二元结构,因此将分别讨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出游市场的中位年龄及相应的市场结构。

3.2.1 重点城市城镇居民出游市场的年龄结构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直接导致了两个显著的结果:一是城镇化进程加速;另一个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3000美元,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地域空间差异以及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造成各地区特色各异,再加上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得各地区的居民出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旅游者年龄结构类型反映。为此,本文计算了1999~2009年我国29个重点城市城镇居民出游市场的中位年龄值(图1)。

图1显示,1999~2009年间,同一城市居民出游市场在不同年份的中位年龄差异较大,平均波动区间(幅度)达12.2岁,在年龄结构上表现出某种不稳定性,旅游市场总体并不成熟;相对而言,深圳的波动区间最小(4.4岁),且一直为成年型;而郑州的波动区间最大(17.9岁),并且与乌鲁木齐和济南一样,其中位年龄在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3者之间波动。在1999年,29个城市中位年龄的平均值为42.2岁,极差为14.6岁(无锡最大:49.6岁,长沙和济南最小:35.0岁),均方差为4.4岁,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到了2009年,中位年龄的平均值为50.3岁,极差为14.5岁(南昌最大:54.6岁,深圳最小:40.1岁),均方差为3.1岁。2009年与1999年相比,中位年龄平均值明显变大,而中位年龄区域差异则相对变小。29个重点旅游城市中,1999年中位年龄大于45岁的老年型居民出游市场只有5个,而2009年则达到27个,居民出游的老龄化趋势显著,需要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供给和旅游市场营销中引起关注。

3.2.2 农村居民出游市场的年龄结构类型

农村居民旅游市场是中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加之其不受工作日的限制,具有较多的闲暇时间,旅游需求迅速膨胀,因此农村旅游市场是一个值得大力开发的旅游市场。然而,正如前文所述,旅游者的年龄影响着其旅游消费行为,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发农村旅游市场,了解农村旅游者的年龄结构类型就显得非常必要,为此,本文计算了2000~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除外)农村旅游者的中位年龄值(图2)。

图2显示,2000~2009年间,同一省区农村居民出游市场在不同年份的中位年龄差异较大,平均波动区间为7.4岁(远小于城市居民),年龄结构上同样显示出不稳定的特点;其中,波动区间较大的省区是广西(12.1岁)、山西(11.1岁)、广东(10.1岁)和陕西(10.1岁),波动区间最小的则是湖北(2.4岁);30个省区农村居民出游市场中位年龄的波动都只在两种年龄结构类型之间,除了陕西、安徽、海南、广东、江西和广西等6个省区在年轻型与成年型之间波动外,其余省区均是在成年型和老年型之间波动,与城镇居民出游市场相比,其中位年龄波动区间较小,旅游市场相对而言更为稳定。2000年,30个省区中位年龄的平均值为40.4岁,极差为12.8岁(山西最大:48.2岁,天津最小:35.4岁),均方差为2.7岁,区域差异相对城镇居民偏小;到了2009年,中位年龄的平均值为40.5岁,极差为16岁(上海最大:48.9岁,广西最小:32.9岁),均方差为3.9岁,区域差异相对城镇居民偏大。2009年与2000年相比,中位年龄平均值总体上几乎没有变化,但区域差异相对增大。30个省区中,2000年为老年型的是山西、重庆和上海等3个省区,其余27个省区均属于成年型;而到2009年,老年型省区增加到5个(江苏、天津和浙江进入,上海和重庆保持,山西退出),而年轻型省区则从0个增加到3个,显示出农村居民出游市场老龄化与年轻化并存的发展态势。

3.3 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龄结构类型

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客源国旅游者的年龄结构类型,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旅游产品营销和市场定位。为此,本文计算了1996~2010年我国主要客源国(选择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排名前19位的国家)入境旅游者的中位年龄(图3)。

图3显示,1996~2010年间,主要客源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中位年龄波动区间明显小于国内旅游市场,其平均波动区间仅为4.6岁,相对国内旅游市场而言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多年来,大多数客源国呈现出成年型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的特点;1996年,除蒙古属于年轻型市场外,其余18个客源国均属于成年型市场;到了2010年,年轻型市场不复存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4国入境旅游显示出老年型市场特点,英国、瑞士、加拿大和韩国等4国也处于成年型向老年型市场过渡的边缘,整体上主要客源国入境旅游市场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态势。

4、指示市场环境的波动

旅游业是一个对环境影响敏感的产业,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在旅游统计线上打上其烙印,使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兴盛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这种市场环境的波动,同样会反映在旅游者中位年龄的变化上,反过来,使得中位年龄具有了某种后效的指示意义,这在入境旅游中表现尤为明显(图4)。

图4显示,1984~2010年间,外国旅游者中位年龄(围绕40~41岁这一平均线)存在几个明显的波动峰谷,即以1997年为代表的波峰和以1986年、1989~1990年、2003年为代表的波谷。大中尺度出行的旅游者通常可划分为愉悦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这两种主要类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可能更为中老年愉悦旅游者所偏好)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大国(可能更为中青年商务旅游者所偏好),两类入境外国旅游者的年龄结构及其相应的中位年龄在理论上应该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假定愉悦旅游者的中位年龄显著大于商务旅游者的话,那么外国旅游者中位年龄的几个波动峰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当年市场环境的一些重大变化而得到解释:(1)1986年波谷。1984~1986年,外国旅游者的中位年龄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能是改革开放大门初开之际,中国这个亟待开拓的经济市场吸引了全球商务旅游者(相对愉悦旅游者而言)更多的关注;而此时,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尚待建设和完善,相对制约了对相关服务有较高需要的中老年愉悦旅游者的到访,从而造成外国旅游者中位年龄的下降。(2)1989~1990年波谷。众所周知,1989年的对中国入境旅游造成了巨大影响,并持续到次年,尤其制约了对安全状况较为敏感的愉悦旅游者,同期的商务旅游者则因业务需要而保持了一定的惯性,相对稳定,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外国旅游者的中位年龄水平。(3)1997年波峰。1997年外国旅游者的中位年龄是自1985年以来(至2010年)的最高峰值,还可能是缘于亚洲金融危机对商务旅游者的巨大冲击,导致愉悦旅游者数量相对上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外国旅游者的中位年龄水平;而到1998年,金融危机虽仍在继续,但已是强弩之末,而当年中国暑期旅游旺季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它涉及华东、华中、东北几大旅游区域,对外国愉悦旅游者却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在整体上拉低了外国旅游者的中位年龄水平。(4)2003年波谷。2003年的“非典”(SARS)对入境外国旅游者的影响类似1989年的,安全因素相对而言较多地制约了愉悦旅游者(而非商务旅游者)的出游,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外国旅游者的中位年龄水平。5指示市场发展的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旅游业经历了“入境旅游(inbound tourism)驱动”到“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domestic tourism)并重”再到“国内旅游主导”的发展历程,并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环境下,形成了中国大陆域内旅游(internal tourism)3个主要的细分客源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国内城镇居民出游市场和国内农村居民出游市场。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进步,这3个细分市场的差异在21世纪初迅速显现,并在中位年龄上得到显著呈现(图5)。

由于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难以清晰判断1999年之前国内城镇居民出游市场和2000年之前国内农村居民出游市场的中位年龄情况,但图5显示1999年国内城镇旅游者与入境外国旅游者的中位年龄非常接近,而2000年国内城镇旅游者、国内农村旅游者与入境外国旅游者的中位年龄也基本一致,这表明至少在1999~2000年左右,中国大陆这3个细分市场的分化是不明显的,似乎受到某种力量的一致性影响。而从2001年到2009年,3个细分市场的中位年龄出现显著分异,其中,国内城镇旅游者的中位年龄明显高于国内农村旅游者,而入境外国旅游者的中位年龄则介于两者之间。实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大陆主要商品均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国内需求相对低迷,而自1999年开始实行黄金周制度,在释放内需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促进国内旅游迅速走上快速发展通道,并为3个市场的分化提供了闲暇时间的制度保障。因此,1999~2001年可以看作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中“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重”到“国内旅游主导”的过渡年份,3个市场的中位年龄对此做出了差异化的响应。

按表1中旅游者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近10年来,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包括城镇旅游者和农村旅游者)总体上是一个成年型的年龄结构;其中,城镇旅游者与农村旅游者多年来中位年龄的平均值分别约为44岁和39岁,即城镇旅游者比农村旅游者的中位年龄大5岁左右,其年龄结构类型更趋近老年型。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城镇旅游者的中老年游客比重明显高于农村旅游者,其各自的旅游需求和偏好都可能因此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市场营销、客源市场定位上差别对待。

6、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本文将中位年龄引入旅游市场研究领域,提出了旅游者年龄结构类型的中位年龄划分标准,即将旅游者中位年龄在35岁以下、35~45岁和45岁以上分别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旅游市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旅游者中位年龄在指示市场结构类型、市场环境波动和市场发展分化方面的后效价值。研究发现:

(1)21世纪的前10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出游市场的老龄化趋势显著,而农村居民出游市场则呈现老龄化与年轻化并存的发展态势;从出游市场中位年龄的区域差异来看,城镇居民在变小而农村居民在变大,显示了城市收敛与农村分化并存的二元市场发展进程;从出游市场中位年龄的平均波动幅度来看,农村居民远小于城镇居民,显示出更强的市场稳定性。1996~2010年间,主要客源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中位年龄波动区间明显小于国内(城镇和农村)旅游市场,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多年来,大多数客源国呈现出成年型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的特点,但整体上的老龄化态势也日益显现。

(2)中位年龄在市场环境波动中的后效指示意义在入境旅游市场中的表现尤为明显。1984~2010年间,外国旅游者中位年龄存在几个明显的波动峰谷,即以1997年为代表的波峰和以1986年、1989~1990年、2003年为代表的波谷,这些中位年龄的波动峰谷指示着愉悦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宏观环境突变影响下的此消彼长。

(3)中国大陆域内旅游3个主要细分客源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国内城镇居民出游市场和国内农村居民出游市场)的差异在21世纪的前10年迅速显现,并在中位年龄上得到显著反映,其中,国内城镇旅游者的中位年龄明显高于国内农村旅游者,而入境外国旅游者的中位年龄则介于两者之间。作为市场发展分化的一种标志,旅游者中位年龄的计算结果指示着中国旅游业在1999~2001年间从“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重”过渡到了“国内旅游主导”的发展阶段。

6.2 讨论

虽然本文对旅游者中位年龄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认识,但作为一种初步探索,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1)旅游者中位年龄估算的准确性问题。由于国家旅游局公开的统计资料中旅游者年龄组分组只有4~5个,年龄组距偏大,尤其是中位年龄所在年龄组的组距达到20岁,这种粗粒度的统计数据无疑会导致中位年龄理论值与真实值之间很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若中国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者年龄有更为精细的分组(例如组距缩短到10岁甚至是5岁),所计算出的中位年龄将会与实际更加吻合,而中位年龄对旅游市场的指示意义也将更具实践价值,而一些特殊年龄(例如55岁、60岁的退休年龄)的旅游市场意义也由此可能得到反映。

老年旅游市场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韩国来华旅游;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084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近、文化相通,双方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势头迅猛。近10年来,韩国来华旅游人数一直稳居世界各国之首,国家统计局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12月韩国来华旅游人数合计44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占到中国入境外国游客人数的171%,继续名列第一位。对于一个人口只有5062万(2015年)人均GDP约27万美元(2015年)的中等发达国家来说,其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快速增长的原因,存在的潜在问题,如何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其客源市场,进行市场战略的拓展作了如下分析。

1韩国来华旅游市场现状及其原因

11男性稍高出女性游客数量,女性比例逐渐增长

在2015年1―12月韩国来华游客统计中,男性占27299万人次,女性占17145万人次,男性游客人数稍高于女性,而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发现女性游客所占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5年韩国来华游客中,男女所占总数之比为062∶038,而2010年男女所占总数之比为065∶035(2010年统计数据:韩国来华游客总人数:40764万人次 男性:26297万人次 女性:14467万人次)。仅5年时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韩国女性的自主意识、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男女出境旅游人口比例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12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

在2015年1―12月韩国来华的游客统计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两个年龄段为25~44岁:16738万人次,45~64岁:19265万人次,这两个年龄段的总人数占据了整个韩国来华市场的80%。这说明韩国来华游客的年龄结构以中年青为主,年轻化特征明显。归其原因有两点:第一,韩国青年一代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希望到不同城市和国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常利用暑假时间到周边国家进行休学旅行,如今,这种休学旅行已经渐渐成为韩国大学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第二,中年游客一部分是事业有成,收入稳定,利用年假时间来华旅游的人群;另一部分是在中国进行投资、工作、进行商务洽谈的韩国人。

2015年1―12月来华旅游入境人数(按年龄、性别分)国别合计年龄性别

13旅游目的以观光度假和商务会议为主

韩国游客的决策与偏好,主要还是源于其年龄特征。一方面,由于韩国游客特征呈年轻化,他们往往需要休闲娱乐、游览山水风光。韩国人热爱登山,将登山作为缓解工作学习压力的一项休闲运动,对中国的大好河山尤其钟爱。同时,由于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对中国的名胜古迹和民俗文化类活动有着很大的兴趣,而且,中韩两国的传统文化极其相似,这也促使韩国游客来华旅游的热情不断高涨;另一方面,随着中韩贸易关系日益密切,韩国在中国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韩国到中国的商务旅游者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2015年1―12月入境旅游外国人人数统计表(按目的分)国别合计目的(万人)会议/商务观光休闲探亲访友服务员工 其他总计259854537668248879753496980657韩国44444110582022434340678753日本2497777813928535117111562美国208583795770719181417602俄_斯158235481640204124441455马来西亚1075515826421399571657蒙古1014103860300422216275菲律宾1004322193402767689892韩国游客来华市场存在的问题

21韩国游客来华市场潜力不大

韩国人口仅5042万人,而且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出境旅游的人数还是很有限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使韩国不可能长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客源国。

22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有待于改善

我国许多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处于偏远地区,通信网络和道路条件简陋导致的景点可进入性差;景区布局规划不合理导致的拥堵现象;另外,地面标识物、车站站牌、餐厅等景区基础设施无韩文标识,游客与服务人员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等,这些都制约着韩国来华旅游市场的扩大。

23我国的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路线大众化

我国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吸引外国游客的基本都是传统的文化参观式旅游,专项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产品大都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凭借,在开发时缺乏统一的规划,总是以开发一般产品的思路开发旅游产品,导致其产品结构单一、功能滞后、附加值不高。虽然中韩两国文化同根同源,极其相似,但实际上,韩国旅游者在审美、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与其他客源市场有较大的差别,对旅游产品和线路的价值判断和消费偏好也有所不同,在推出产品和线路设计时应更具针对性。

24旅游营销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针对韩国市场的旅游营销方式单一,缺少有效的投入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宣传常常偏重形式。旅游产品对外宣传缺乏整体的形象定位,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随着网络信息产业和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发展,营销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应该改变那些传统的营销方式,扩大宣传面,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

25缺少专业的韩语导游

科班出身或经过正规培训的韩语导游不多,大部分是朝鲜族或留学生,这部分人多数是未经培训、无证上岗的非专业兼职导游员,他们缺少旅游服务意识、旅游法律知识和旅游者应急处理常识等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韩语导游人才的缺乏也大大地制约着中韩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

3韩国来华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31加强市场研究,重视新兴市场,开发专项型旅游产品

旅游管理部门及驻韩机构应加强市场研究,根据韩国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类型制定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使韩国旅游市场的特点同中国旅游资源的优势充分结合。例如,对于韩国的中老年旅游者开发更具文化特色、历史内涵的旅游线路,对于中青年群体则侧重于自然风光、美食购物等产品类型。与此同时,还应不断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多样性,开发专项旅游产品。例如,可以制定推出中国儒家文化之旅、中医保健之旅、道家养生之旅、登山探险之旅、少数民族生态体验之旅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

32增加航空航线,改善周转条件

韩国来华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是航空运输。要对我国东部和南部经济大省和热点旅游城市加密航班班次,在我国西北部交通欠发达地区开辟新航线,开发包机专线专项旅游。通过提高我国西北部地区的交通可进入性,来引导旅游客流量的流向,解决部分热门景点游客超载现象。

33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区软硬件管理水平

我国旅游相关部门要提高通信服务的可进入程度,提高旅游景点、饭店无线网络覆盖率;大力发展针对韩国游客的地面标识物及韩文地图版本;大力培养服务人员掌握多种外语的职业技能;严格监督和管理餐饮行业的卫生条件和服务态度;加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环境的硬实力,不断提高和优化游客服务质量的软实力,提高顾客满意度。

34针对市场特征,多种营销手段并用

我国应针对不同的市场特征,采取e极主动的现代营销手段:

韩国人普遍对中国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旅游行业应借鉴“韩流文化”推销旅游的成功经验,有效运用广告、公关、网络、多媒体、音像、印刷品等多种手段,提高宣传效果。特别是如今网络的普及,应更加重视网络的传播对旅游宣传的作用。各个景点应积极开通韩语网站,通过各种图文视频吸引他们来华旅游。除此以外,还应仿效韩国旅游发展局最近在中国开通官方微博的宣传方式,利用韩国目前用户量最大的ME2DAY(类似中国的微博软件),及时向韩国传递最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信息,以吸引更多的韩国自由行游客。

另外,政府部门应建立国家级高水准的海外旅游服务中心,提供较权威、实用性较强、安全可靠的旅游资讯信息,让海外的旅游者更加直接、迅速地得到旅游的政策、信息和各项服务,从而避免游客在某些非正规经营的旅行社的引导下上当受骗、强买强卖、服务满意度差的问题。

35严格法律监管,净化旅游市场

2013年《旅游法》出台仅一个月,以强制购物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零价团”“亏本团”的旅行社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新法的出台对于规范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是少不了有些地区的旅游行政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对违法乱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各省、市、区县级旅游主管部门应相互配合,建立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和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开通专门的针对于海外市场的投诉举报网站。

中韩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韩国人来中国旅游已形成热潮。两国应针对目前韩中旅游存在的问题,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加以控制和调整;针对目前市场的需求,指导和协助企业开展各种营销活动,促进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我国还应积极借鉴国外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在保持国内市场客流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国际客源市场的潜力,真正将我国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成为带动零售业、餐饮住宿业、进出口及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主导力量。

老年旅游市场研究范文第5篇

一、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的概念由来和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一)大学生毕业自助游的概念的界定

毕业自助旅游的概念

通过毕业旅游与自助旅游概念的结合,笔者认为毕业自助旅游的概念应该是这样的。毕业自助旅游是指大中专毕业生因即将各奔前程,想为学生时代留下一个共同的美好回忆,而自行组织举办的团体旅游。这种团体旅游是以节俭为前提,且自行安排路线、住宿、交通等,不依赖于旅行社的安排进行的团体协作以愉悦身心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二)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需具备的前提条件

毕业自助旅游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喜爱和选择的出游方式。笔者就宜宾学院2008级及2009级学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50份,经过整理结果如下:

1.大学生对毕业旅游的态度和旅游动机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如表1所示,超过90%的学生对毕业旅游是否有必要存在持肯定态度,97%的同学表示愿意参加出游,其中又有过一半的学生表达出期待毕业旅游的想法。

表2是整理了大学生对毕业旅游动机的调查而得出的结果。对于学习压力以及就业压力较大的今天,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动机是对名胜观光游览,了解异地风土人情,同时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和体验新的生活经历,也是出游动机的重要依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各种动机中,最低的一项也有接近10%的比例,这说明目前的大学生也渐渐的开始具有一些的经济能力。

2.大学生对毕业旅游时间选择方面的分析

调查显示,在选择出游的时间上,47%的学生认为毕业旅游的最佳时间首选寒暑假,他们认为假期时间较长,出游时间充裕,同时旅游市场也会开展一些活动,自己也可以获得一定的便利,这也是造成寒暑假仍是旅游旺季的原因。

通过大学生对出游时间长短选择的分析,74%的大学生倾向选择一个星期,这样一个适中的时间可以放松下心情,缓解学期中的压力,并且对旅游目的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不同于长时间的深度游,那样的话,从经济角度来说压力较大,也不同于太过紧促的旅游活动行程,那样太疲惫,也不是出游的初衷了。

3.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而就大学生对于目的地类型的选择上来看,表4显示80%的大学生还是认为自然风光更具有吸引力。园林、古镇类目的地没有较大的变化。根据笔者查阅2012年以前关于海滨沙滩旅游的选择的调查统计,海滨一类涨幅是很大的,从30%左右发展到现在的67%可见,海滨沙滩一类已经慢慢发展起来,越来越受现在的大学生喜爱。

4.关于大学生对目的地信息来源的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关于旅游信息的来源渠道集中为互联网传播、亲友介绍及报刊杂志,而最主要的渠道是互联网传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入,大学生们对网络的运用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说明旅游业的电子化发展,对于旅游业来说这同样是一种提升一种进步。

5.对于大学生毕业旅游出游方式的选择分析

在此调查中,班级组团游与自助游两个虽然是分开的两个选项,但均是由大学生自己自发组织规划实行的毕业旅游活动,性质上都属于自助游。从二者的比例来看,大学生毕业旅游自助游已经开始在现在的大学中流行起来,也越来越的同学愿意选择以自助游的形式完成毕业旅游,可见毕业自助旅游的市场已经慢慢的发展起来了。

6.大学生参加毕业旅游的资金分析

表7所示,“打工攒钱”所占比重已经到半数,可见打工赚钱已经是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以前依靠“父母赞助”为主的经费来源方式已经大为不同。由以下结果可知,通过“父母赞助”获得旅游经费已经慢慢在退出大学生所考虑的范围。虽“打工赚钱”所占比例为多数,但大学生在经济上暂且不能完全自立,所以在“出游经费的主要来源”这问题中,选择“省吃俭用”的比例也达31%。但从总的局面来看,现在大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烈,不再是依靠父母来完成自己的想做的事。

7、大学生毕业自助游出游意义

由于毕业离开学校的时间日近,所以各种“毕业活动”都开始热络起来,而“毕业自助游”作为一种新的活动方式,越来越受学们的关注和喜欢。随着旅游市场越来越成熟,大学生们也越来越追求特立独行,“毕业自助游”就慢慢的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二、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发展的基本现状与发展前景的预测

(一)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发展现状阐述

由于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已经有较长的历史,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大学生毕业旅游的现象也在国内高校开始流行起来。

当然针对旅游市场出现中的“毕业旅游”需求,不少旅行社已经抓住时机地推出了一定的毕业旅游新线路。旅行社对毕业旅游这块市场的开发,前景是很乐观的。因为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希望价格尽可能的低,对服务质量却又要求很高,因此旅行社大多对这个市场并不看好。[1]

旅行社都对“大学生毕业旅游”这个市场没有引起关注。这种让其自生自灭的对待方式。

(二)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发展前景的预测

毕业自助旅游是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的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根据此次所做的问卷调查“毕业自助游”已经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普遍选择。

1、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动机的分析

根据笔者之前的调查分析,可见大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旅游目的带有强烈的休闲和审美属性,旅游行为模式有向休闲度假型发展的趋势。[2]同时,自助旅游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旅途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时调整或改变行程。

2、大学生毕业的自由时间安排的分析

大学生旅游者的出行计划,与他们相对自由的时间是离不开的,他们不愿被既定的旅游线路和行程时间安排所限制,他们更关心的是自由,强调自由,从他们自由的时间上可以看出。

3、大学生毕业的可支配资金的分析

大学生毕业生没有较大的课业压力,这是一个优势,在这个时间段做下兼职,打工攒点钱,作为旅游经费这是普遍大学生的选择。

4、旅游地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

在大学生毕业自助游兴起的同时,旅游地也为这些自助旅游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变,使得旅游地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致为以下措施:

一是游客信息咨询中心构建逐步完善。游客信息服务中心是自助旅游主要信息渠道、服务指导,是外出游客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必不可少的设施。[4]这对于大学生自助游群体来说,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是旅游地在国家旅游部门的支持下,逐渐的完善了各种设施设备,并不像刚开发时那样充满不安全因素。旅游保险不断创新,并在各险种下还设计了不同的保险合同以适应旅游者的不同要求,保险期限也更为灵活,使自助旅游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使自助旅游者出游更加放心、顺畅,无后顾之忧。

三、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自助旅游有最大的优势在于“自由与自主”,是许多游客的向往,但在中国真正能够成行的确实不多,主要集中于在经济或体力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中青年人群。但自助旅游中存在诸多问题。下面对着四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1、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证

在大学生进行毕业自助旅游时一下几点问题是值得注意的,由于自助游群体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在旅游法律法规上并没有发出针对性的保护条例,这就让问题渐渐的出现。

2、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过程中能收集的旅游信息不够全面

一是缺乏准确实用的旅游信息。尽管现各旅游网站拥有大量的旅游信息,但是网络毕竟是虚拟世界,安全系数信任度不高。

二是由于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活动较自由,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是由于对旅游地的不了解而造成。

3、对于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

大学生对于自助旅游越来越热衷,但政府和行业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同时缺乏价格折扣。再者,大学生自助旅游配套服务也匮乏。虽然自助旅游者一般自主性较强,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不需要相关的旅游配套服务。

不仅有以上原因,欠缺有序的市场规划,职能部门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也是一个问题。

4、旅游企业对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发展缺乏关注

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购买所需旅游条件只能以零售形式,酒店等企业并没有因是学生入住而做出一定折扣安排。所以在整个自助游中,住宿开销应算较大的影响因素。

(二)发展大学生毕业自助游的对策建议

1、对毕业自助旅游市场现有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方式提出建议

对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市场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

一是学校方面

学校应和有关机关协助学生做好旅游维权工作。

学校应积极协助学生做好维权工作,帮助学生通过法律的途径争取自身的权利; 对学生进行维权意识教育,以便更好地解决毕业旅游的维权问题。

二是政府和景区方面

1.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就旅游安全方面:建立制度,规范管理。确保毕业旅游的意义实现,又要充分考虑到安全和维权问题,要确保交通工具的安全和旅行合同的实际履行。[12]

2.建设完善的旅游救援系统

建立安全预警制度和公共救援体系,不仅对于大学生自助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这样的系统也是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

3.保障自助旅行者的安全利益

为了保证自助旅行者的安全利益,防止自助游旅客在旅途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以及在自助旅游中发生相关安全问题后能及时得到合法处理,笔者认为推动自助旅游消费安全与管理立法是十分必要的。

4.推行景区与自助游客的保险。

对于自助旅游者来说,只有在开发成熟的景区出现安全事故可由已投保的景区负责处理,而其他形式的自助旅游者却得不到安全保障。

三是旅游企业

1.高度重视毕业生旅游市场

有关部门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时间、经济等特点制定大学生旅游开发决策,或开发大学生特种旅游。对大学生的旅游给予正确引导。

这样以来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发展才会更加完善。

2.适时推出特色旅游产品

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这种小荷初露的苗头,旅游景点也没有采取相应的优惠措施来进行市场启动。部分旅游业内人士表示,开发毕业大学生的旅游意识,挖掘毕业旅游的市场潜力,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四、总结

通过对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发展认识,以及就宜宾学院毕业生进行的“毕业旅游”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新兴一代的旅游消费群体,对于旅游市场来说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近几年随着大学毕业生对“毕业旅游”的热情增长,大学生自助游也开始蓬勃发展,促成了“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的兴起。尽管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的市场高速发展,旅游企业对这个市场并不是很看好,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对于“自助游”这方面的关注度不大,导致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这些就使得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发展并不想老年旅游市场那么使人关

注。如果对于大学生毕业旅游市场加以研究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作者单位: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