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销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力资源处的主要工作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计划为基础,并配合总公司的工作重心逐渐展开的。在“十三五”的阶段,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
(1)公司早前就划分、明确了各部分的组织架构,这几年分析并制定了各部分的岗位设置及职员编制,逐步的确定了公司的定员定编,并且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各部分的定员定编进行适当的调剂,以期使公司的职员与岗位设置情况到达最好的配置,最大可能地发挥每个职能部分和员工的作用。
(2)公司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我们深知严谨规范的管理对一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劳资室一直致力于逐步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体系。具体而言,每年系统配合总公司新的考评制度,制定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公司绩效考核方案,并得以贯彻实施。为更严谨规范地管理,修缮出台了新《考勤管理办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完善,调剂并完善了《公司岗位职责》。
(3)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和总公司的薪资方案重新核定并制定新的薪酬分配制度体系,在2018年成功地实施了新的二次工资分配方案。
2、公司职员招聘、培训工作
(1)2015至2020由于外部运营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公司处于剧烈发展变化的阶段,也是公司员工流动较为频繁的阶段,也是公司稳人心定新人留住人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公司的人员流动性加大,新进人员也增多,经过几年的人员招聘、培训和沉淀,二公司从2015年在册职工2446人发展至今拥有在册职工3028人,岗位设置也随着发展规模逐渐细化和充实壮大。
(2)新员工培训逐渐体系化。公司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人力资源的重点工作之一。新员工培训从粗放型管理逐步形成系统化、流程化管理,新员工报到、培训到分配环环相扣,提升了人员流转速度。新人岗前培训课程又从课程规划、课件制作、课后考核三个方面进行了细化管理,巩固和加强了岗前培训的效果,打开了新员工认识公司的渠道,加快互相的了解和信任,为人员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3、平凡人事管理工作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本科室的基础职能作用,在规范管理、工资核算、计划生育、劳动力管理、离退休手续办理、组织各项活动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总之,在公司发展的这五年,人力资源处一切以公司利益为重的原则,建立勤恳务实、规范管理、敬业服务的形象,在员工中起到了积极的管理引导作用。固然,在这期间,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1、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方面,光有好的想法,而没有加大推动力度,导致有些工作没能按时完成;
2、在各部分的工作调和力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3、人力资源业务处理中,专业知识欠缺,有待提升。
二、发展目标和思路
就管理的本质而言,只有人才具有能动的作用,因此,管理的关键在于对人进行的管理。人力资源是现代化企业中的第一资源,如何运用、开发好人力资源将会是现代化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放眼未来,公司良性地发展,需把人力资源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未来五年,以下五个方面是必须得以取得成效的决胜关键。
(一)树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把它纳入到集团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中,并且把集团总体战略作为指导,以公司的总体目标为指南。在完成基本事务以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把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积极地参与组织决策、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高效团队建设等职能,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的效率,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绩效目标、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收集与绩效考评有关的信息、实施绩效考评、实施绩效面谈、开展绩效诊断与绩效改进指导等多个环节。整个绩效考评过程特别强调公开、公正。只作绩效考评而不将结果反馈给被评者,不将结果用于指导绩效改进,绩效考评便失去了极其重要的激励、奖惩与培训的功能。因此,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对职工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公司内部员工之间形成公平的竞争,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三)加强薪酬制度设计的公平性。
薪酬公平的实现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完善具有促进作用。从组织内部看,如果建立了公平的薪酬体系,使员工在与他人比较中获得了应得的报酬,员工间的关系将会更加融洽,沟通会更加顺畅;同时,薪酬水平较低的员工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提升自己在公司薪酬序列中的位置。从组织外部看,若外部劳动者感受到薪酬竞争力,则愿意加入到组织中来。总之,公平原则的作用一旦发挥出来,会使员工的竞争公平合理,进而员工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建立职业发展计划激励机制。
职业发展计划激励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方式,以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员工,为他们营造用武之地。首先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其次,公布与职业生涯管理相适应的信息,这样可以增加透明度,为员工职位晋升和变动提供均等机会。
(五)建立并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沟通机制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管理;开展;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mall cities and towns mushrooming development, both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but also makes the role and status of small towns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ising. Therefore, a goo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small towns has become a necessity. Reflections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work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ngles.Key words: small tow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o carry ou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战略,发展小城镇是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小城镇的交通网络则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中,应把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作为我们当今工作中的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优惠的政策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以便更好发挥城乡经济的功能,为大城市建设卫星城提供良好的模板。
一、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从城镇体系看,小城镇是属于城市范畴,是城市居民点中的最下一个层次,数量最多并与农村具有密切的联系。从农村地域体系来看,小城镇又是农村地域体系的最上层次。它作为农村之首,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城市之尾,同样接受大中城市的辐射。面向农村、城市两个领域,是城乡之间的联系纽带;小城镇是乡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大城市分离型企业的聚集地;是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的实验地;是乡村经济的突破口;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
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规划建设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小城镇蓬勃兴起,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规划在促进经济建设、调整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各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大规模进行城镇建设的今天,适时加强小城镇规划与管理落实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合小城镇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工作格局
小城镇发展需要按照综合协调、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规划、建设、国土、农业、交通、水利、扶贫、卫生等各部门的资源,把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农房规划、生态农业以及扶贫等职能工作加以统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从中央到地方把小城镇发展全面纳入支持三农的各类规划。计划中,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小城镇经济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形成城乡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
当前,特别应当重视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政策研究,加快小城镇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的市场体系,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
三、重视小城镇规划,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规划在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小城镇发展离不开规划水平的提高,应当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科学规划”的理念,体现“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延续特色、简明适用”的原则,按照改造镇中村、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和节约村庄占地总量的要求,优化小城镇布局规划,合理布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置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并与小城镇外部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产业园区、水利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建议部分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通讯建设放缓步伐,与小城镇整体规划相协调,以免通了公路、电网、通讯的村庄可能被撤并而造成浪费。从原则上来讲,小城镇规划管理重在解决地脉、人脉、文脉、经脉“四脉”问题。小城镇规划是不是成功,主要看人工建筑与自然风景是不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针对小城镇有关扶持资金不完备、不配套的情况,应当通过立法形式,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推进反哺与支持机制的资金逐步制度化。
四、突出重点,加大投人,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建设的重点仍是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主要是一路二水三防洪四绿化和住宅小区的建设。建设的思路就是在“量”的提高上,重点是“质”的突破。城市水、路、热、气、讯、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加大建设力度。同时,要注意城镇基础设施的质量,城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热、供气、防洪、园林工程设施建设要纳入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序列,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质量监督和认证,未经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项目不得交付使用。同时还要提高城镇园林绿化水平,加快住宅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城镇住宅建设关键在于变革现有城镇住房分配体制,培育个人直接支付的住房消费市场,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根据目前全市的住房现状,合理确定“搬迁安置、经济适用、舒适豪华”三种类型住宅的比例,以此满足各阶层的需要。工作的重点是老百姓愿意买房,买得起房,买得到房。而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有赖于城市建设资金投人问题的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人,在现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切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城市维护建设税要足额收缴,全部用于城市建设,此外,要引人市场运行机制改革,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方式,从福利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改革的着眼点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价格关系和有偿使用三个环节上,寻求城市建设资金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
五、全新思考道路体系,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
在“大城市就是小城镇未来”的思想模式下,小城镇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仿效大城市。“广场求大、街道求宽、建筑求高、风格求洋、速度求快”,这种建设的结果打乱了小城镇传统的空间肌理,建设或者纷繁复杂,或者整齐单调,反而丧失了个性的城镇形态与生活精神,丧失了形成独特个性优势的机会。
首先,从体现小城镇的生态考虑,采用“窄路密网”的道路构架是合适的。因为缩小道路宽度,增加路网密度是解决镇区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小城镇没有大中城市的规模,不需要宽阔的快速路进行远距离沟通。镇区内部的功能分区也较为简单,生活节奏缓慢,不会产生大量的快速交通。以道路通行速度作为路网设置标准是不合适的。并且,西方城市的实践证明,在道路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窄路密网”拥有更高的交通效率。如巴萨罗纳的路网被认为是欧洲规划最成功的范例,道路间距最大只有130米。其次,“以人为本”的小城镇结构,必定是采用非机动车为主的道路系统。从小城镇的规模大小,空间尺度,就业方式来说,非机动交通是能够满足需求的。从保护环境,降低能耗,促进社会安全和谐方面来说,应该鼓励非机动交通。最后,对于道路结构,应当弱化道路分级,重视道路功能。小城镇的道路系统不像城市那样复杂,却是各种社会活动发生的空间。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与道路的功能密切联系。“马路经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通过设计步行街来解决。“前院需求”可以促进居民交往,通过忧化建筑设计和加强街道管理来解决。
六、总结
总之,小城镇的发展在追求当前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同等重要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必须改变以往粗放型经营的经济发展观念,选择强化清洁生产,注重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绿色和可再生能源,保持稳定、持久和健康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J].小城镇建设,2006(4).
《规划》明确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形成办学规模适合市场需求,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校企融合贯穿办学过程,教学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实习实训与工作岗位紧密衔接,技能人才培养层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如果把这个总体目标转换成一所技工院校阶段性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那就是办学规模与当地企业和社会就业需求相适应;办学社会化服务功能满足职业训练院建设基本要求,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吻合;办学模式转型为产教融合;教学方式完成大部分专业的一体化改革;学生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一体;学校培养层次和质量满足企业需求;完成学校内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形成学校与政府、与产业、与企业一体化的市场化协调发展体系,完成学校与学制生源、技能培训受训群体、社会就业岗位相衔接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邢台技师学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规划》,全体教职工人手一册,按照《规划》要求重新修订了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召开贯彻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动员大会。紧紧围绕落实《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六项具体发展目标,选准突破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向加快市场化办学进程、产业化发展模式、职业化办学特色、一体化教学方式、集团化规模发展、社会化服务功能等落实《规划》目标的关键方面发力。
一、向集团化办学发力,促本区域技工院校布局更加合理
《规划》提出,技工院校区域发展布局更加均衡,优质技工院校数量和全国在校生规模稳中有升,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结构比例更趋合理。邢台市所辖21个县市区、720万人口,共有技工学校15所,其中政府和企业举办的技师学院2所,其他13所都是不成规模的小技工学校,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设置高职3所、中职学校18所,职业教育在校生10万人左右。技能人才培养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远远满足不了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邢台技师学院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以高端引领为抓手,协调市委组织部和人社局支持,经市政府批准组建了邢台市高技能人才培养集团。以参与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契机,瞄准5个京津产业转移集聚区,采取兼并、联合、托管等形式在中职学校设置分院。目前,已完成对建设北京顺义产业园的威县职教中心的兼并重组,其他4所职教中心的兼并工作正在协调进行;二是运作与中学联合办学。计划在21个县市区设置中学对口升学班,目前已在广宗县、威县、南和县、巨鹿县中学成功设置了邢台技师学院对口升学班。2017年春季,广宗县中学对口升学班50名学生已成建制完成学籍注册到技师学院就读高级工;三是在各县市区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和弹性学制教育。目前,共设置培训点56个,拥有弹性学制生3000人,新型学徒制600人。“十三五”期间,邢台技师学院将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以高技能人才培养集团为平台,完成邢台市技工院校的合理布局,以满足本地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关键词: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农村现代物流;建议
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不仅要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流通中的问题。而供销社本着“立足农村、面向城市、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繁荣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始终是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重要力量。
一、机遇
近年来,安徽省供销合作社(以下总称“省社”)购销总额的增长、利润的增长、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均在30%以上,经济指标位居全系统前列。全社已经重新焕发活力,供销合作事业正在进步,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省社在未来参与加快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中大有作为。
(一)政府政策支持
2009年和2010年,国务院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省社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政策,包括: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这一系列政策,要求省社努力成为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确定了加快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是“十二五”期间省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对安徽省农村现代物流的重点工程建设、物流网络建设等做了详细规定。
(二)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政策”,而扩内需的巨大潜力正是在农村。2009年安徽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农村市场增幅超过城市市场1.2个百分点。同时,政府还将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刺激农村消费政策,对拉动农村消费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村消费市场的稳定和繁荣,亟需健全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的支持。
(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安徽现代农业大发展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明确把现代农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制定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的发展规划;要求建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对接等等。这些举措,不仅会对皖江城市带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有直接促进作用,对整个安徽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联动影响。
(四)金融危机带来的商机
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百年不遇,但同样也带来了机遇。各级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农业经济成为新一轮投资的重点行业,农村消费呈增长趋势。省社为农服务的机会进一步显现,处于资本运营的最佳时机,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危机之年也是机遇之年。
二、优势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一般的社会力量难以做到,而这正是省社的优势所在。
(一)网络体系优势
省社是目前安徽省内营销网点最全面、覆盖最广的商贸流通实体,是省内最大的连接城乡商品流通网络体系,一旦按照现代流通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整合、转型和提升,将它变成基于现代物流配送基础上的连锁网络。省社有一个从省到市县再到乡镇村的完整的组织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网络,这种优势目前是其他商业组织所不具备的。
(二)物流功能优势
省社长期承担农村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经营,已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省社参与农村产业化进程,以及发挥省社社有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业,实际上就是在承担第一方物流(合作生产)、第二方物流(加工制造)、第三方物流(分购联销、联购分销和储运等)等现代物流的功能。
(三)交通和地理优势
省社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从大中城市到县城,从县城到集镇,从集镇到乡村,留下了大量自己的产业,而且都是选择在交通便利、商品流量大的城市或地区设置公司和经营网点,交通的便利性是影响现代物流中心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供销社地理位置的优势,是构建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
(四)物流设备设施的优势
省社有大量的物流设备设施资源,如仓库、堆场和车辆等。只要整合现有的这些资源,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就能成为承担农村现代物流的重要硬件载体。对于个别实力雄厚、设备设施条件较好的企业,只要投入部分资金进行改造升级,完善其功能,就能弥补企业在配货、流通加工、信息沟通、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之成为承担农村现代物流的骨干企业。
(五)熟悉农村流通的人才优势
省社基层供销社的许多工作人员来自农民,有一定的地缘、血缘和人缘关系;熟知田间劳作方面的技巧,可以科学地指导当地农民进行生产和销售;有丰富的储运、采购、经营和管理经验。他们的创造力在旧体制下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只要从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加以培训和提高,他们将会成为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中坚力量。
三、建议
(一)宏观政策建议
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特别是“政策叠加效应”带来的宏观影响,是省社参与加快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必要条件,也是农村现代物流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1、财政支持上。各地政府要支持省社多渠道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要合理地配置农村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在物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及工商管理费等税费征收方面给予适当的减免优惠。
2、物流立法上。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从田地到餐桌”,农村现代物流各环节的操作都有法可循。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物流法律规范,物流立法将是十二五期间一项重要工作。供销社要在十二五进行物流法立法时,提出自己行业的切实建议,确立农村现代物流的合法地位,规范农村现代物流的组织行为,保障农村现代物流健康快速发展。
3、项目审批上。政府在省社及各级供销合作社申报相关农村现代物流产业项目时,对项目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支持。
(二)具体对策建议
1、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物流畅通的农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生产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零售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的多元化物流服务运作模式,无论是物流的哪个环节,只要农民有需要,就会有人提供服务。
2、参与物流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积极参与“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国家重要利民工程,承担物流职能。同时,这些重要工程也能扩大农村现代物流的“流体”数量和质量。
3、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农村现代物流企业。
4、开拓农村现代物流市场。不断强化省社开拓农村现代物流市场的能力。包括提高网点布设的速度、数量、质量的能力,还包括开拓高层次乃至高端物流市场的能力,不断改善物流产品结构,推动物流盈利模式的优化,做强做大农村现代物流的核心竞争力。
5、成立物流办公室。从省社合作经济指导处分离出农村现代物流管理的职能,成立专门的物流办公室。物流办公室设置相应职位,统筹管理全省的农村现代物流相关工作。
6、加强国际间合作。省社在省内有反应快速、熟悉当地市场的优势,而国际物流服务商则在资金、设备、专业经验及品牌效应等方面有优势。如果双方优势互补,能帮助省社实现农村现代物流跨越式的发展。
7、建立合理的配送体系。在合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物流配送中心,二级市场建立轴辐式综合配送中心,三四级市场开展终端配送;在某些农产品特产区建立专门的配送中心,如亳州药材配送中心、黄山茶叶配送中心等。
8、开展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流通加工是农村现代物流增值的最大空间所在,是推动农业产业化最有力手段,又是吸纳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流通加工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9、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农村现代物流要提高各种生产要素和产成品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降低碳排放,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0、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超市。现代物流超市要在商品的综合性上优于传统农家店和小商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开展“农超对接”减少采购环节,降低商品售价;实现四统一:统一进货、统一店招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销售价格。
11、加强基层物流设备设施建设。目前省社的基层物流设备设施,存在设备设施老化、配置不完善等众多问题,这不利于开展农村现代物流,也会对物流环节中的物品质量产生影响。基层供销社要立足与本地物流市场需求,及时更新适当数量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物流设备设施。
12、寻找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在安徽省内,还有供销社的网点数量和区位处于劣势的地方,系统外具有功能优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供销社物流的辐射范围时,供销社物流仍然具有市场筹划、仓储能力、流通加工、营销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中国邮政和徽骆驼物流有限公司是目前省社可以优先考虑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
13、加快发展逆向物流。供销社是承担双向物流的主体,特别是在执行逆向物流上的使命。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大力依托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和支持社有企业开发循环经济项目,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推进应急物流建设。应急物流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大事。充实储备品种,增加储备规模;充分发挥安徽和合冷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承担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国家商业、救灾储备任务。
15、建立农产品保税区。安徽省每年有大量优质农产品出口国外,农产品有极高的保鲜要求,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价值。在合肥港、芜湖港建立农产品保税区,海关、商检一站式办公,保证用最快速度通关;引进政府安全农产品认证服务,使农产品保税区成为全功能的农产品认证、进出口和交易中心,增强安徽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6、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是现代物流的灵魂。应广泛采用条形码、EDI、互联网等信息共享技术,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得到有效的协调;建立库房管理系统等,对商品数量的出入库及库存状态进行有效管理,使客户通过密码权限、访问网站数据库就能实时查询监控库存商品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11-17.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Z].2010-07-05.
3、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通知[Z].2009-03-10.
4、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Z].2009-08-21.
5、汪路明.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供销社物流模式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009〕40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政府〔2010〕46号文件实施“千村千社便民工程”的要求,从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出发,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农村社区布局、中心镇村建设等专项规划,依托供销社现有设施、经营网点等为农服务资源,围绕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这条主线,坚持新建与改造并举,坚持联合与合作,坚持供销社主办或参与,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建办的多种形式,努力拓展经营服务范围,创新经营服务方式,提升经营服务水平,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全省中心村或较大村建成2000家以“两店”(日用消费品店和农资连锁店)为基础的农村综合服务社,确保完成“千村千社便民工程”建设任务。
二、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发展目标。
全省系统从2011年开始用三年时间新建和改造各1000家农村综合服务社,其中2011年新建282家、改造306家,2012年新建326家、改造332家,2013年新建392家、改造362家,到2013年底,全省农村综合服务社总数达到2000家。
(二)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结合省社“网络建设推进年”活动,通过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的规划布局工作,优先选择中心村和1500人以上的较大村开展试点,在8月底前完成规划布局工作。组织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总结交流经验。
2、第二阶段(2012年),各地在试点基础上,培育一批具有不同地区特色的典型,采用组织参观学习、推广成功经验和现场示范等手段,加强典型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
3、第三阶段(2013年),继续推进量的扩张,进一步加快质的提升。重点是加强综合服务社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商品配送能力,完善经营服务功能,提升经营服务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农村综合服务社规划布局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供销社现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消费市场、中心镇村建设、农村社区布局等要素情况。根据当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确定布点和建设规模。要充分发挥供销社流通企业的作用,参与选址论证和市场前景分析;要结合基层社网店改造升级,整合利用资源,带动基层社发展经营业务。网络薄弱和空白县要把综合服务社建设纳入网络重建规划,作为网络终端的重要载体来建设。
(二)加强联合合作。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经营业主积极参与;要结合供销社流通企业的网络建设,引导其加大建设投入;要广泛联合民政、体育、卫生、文化等有关部门及乡镇村,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特别是要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合合作,争取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努力做到统一规划,优势互补,联合共建。
(三)推进规范化建设。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要以“两店”为基础,逐步拓展经营服务范围,完善经营服务功能。按照全国总社《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的标准,加强规范化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做到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基础上不断提升,争取到2013年底建成一批具有供销社特色、经营功能充分发挥、公益功能不断体现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四)对接“新网工程”。加强商品配送能力是农村综合服务社健康运营的重要保障。各地供销社要把农村综合服务社作为“新网工程”几网合一的网络终端来建,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与供销社流通企业的网络对接。进一步加快农资、日用消费品连锁龙头企业及配送中心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商品配送率,促使其在网络终端建设中与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有效对接,逐步建立完善县域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供销社都要成立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各职能处(科)室及相关企业参与的“千村千社便民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各市供销社要把建设任务(附后)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供销社,并加强督促指导,做到层层落实,有效推进。各市、县(市、区)供销社要根据目标任务,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明确时间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