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总部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总部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成。但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低水平扩张、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束缚了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引入总部经济概念,推动文化产业的布局优化与形态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总部经济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总部经济是指企业等经营实体将总部布局在资金、技术和高端人才等战略资源高度密集的具有特定资源优势的区域中心或者中心城市,而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营运成本较低和土地、能源、材料等常规资源密集的周边地区,最终通过公司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相分离的模式来实现价值链的合理分工和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并带动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的一种新经济形式。2003年,我国学者赵弘首次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年,北京丰台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总部基地,首批有80家大型企业总部入驻。随后,总部经济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纷纷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丰台总部基地等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上海陆家嘴、浦东新区、徐家汇等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成效显著。上海在世博园B片区规划建设央企总部聚集区,预计注册资本将超过500亿元,年经营收入累计超过1.1万亿元。与此同时,部分二三线城市也纷纷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战略。根据《2008―2009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5个城市提出要发展总部经济。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分列2010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前6名。

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推进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企业总部通常从事决策、科研、营销、投资、物流等高端知识型劳动,占据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所占区域面积单位小,产业贡献率大,它有利于破解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资源制约,同时促进人才、资本等高端产业要素的集聚,激发通讯、传媒、金融、会计、评估、法律、会展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带动住宅、交通、教育、商业服务等配套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区域经济新的发展引擎,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总部基地为枢纽,发挥产业链高端的引领与导向作用,带动辐射制造业等的技术升级与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合理布局与集成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发展总部经济取决于某一区域特殊的资源禀赋、区位布局、制度环境、现有的经济发展基础、包括与兄弟省市的产业布局协调等。当前,部分二三线城市不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特色,盲目炒作“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时尚概念,导致了同质性化竞争的盛行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乏力,亟需得到进一步规范。但是不可否认,总部经济概念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经济发展视角,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同样,它对于解决当前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总部经济为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全新视角

近几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浮现,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盲目追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一些地区拥有较好的文化产品制造业基础、或者特色民间文化社团经营经验,却忽视已有的产业基础与特色,盲目追求时尚,提出发展艺术设计、创意咨询、会展等产业门类,意图通过集中资金投入、模式移植迅速占领文化产业发展高端阵地,却因为经济基础、区位条件、文化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水土不服”而“后继乏力”。同时,盲目转型使原有的特色文化产业门类失去了良好的资金保障、人力资源供给等政策依托,竞争力提升受到限制,形成“优势不优、特色不特、头尾顾此失彼”的发展局面。二是盲目追求产业链的完善性,搞“大而全”的产业布局。一些地区既要发展文化制造业、又大力推动文化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又积极鼓励发展建筑与装饰设计、信息与软件设计、广告与会展等创意产业。大而全的产业布局,稀释了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呈现“失焦”现象,使政府有限的资源供给更加分散,形成“撒胡椒面”效应,“都有所涉及、而均力有不逮”,影响了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三是文化产业布局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文化产业园区蓬勃兴起的同时,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同类企业进驻不同的园区,文化产业布局分散,园区之间关联性差,在产品结构,宣传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各自为战,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形不成规模效益,产业集群非但没有生成反而容易形成“同室操戈”的局面,区位品牌效应和品牌竞争力缺失。四是部分区域文化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部分区域在文化产业更替过程中,传统的文化制造业因为各种原因向人力资本更加便宜、税收等政策优势更加明显的地区转移,与此同时,新兴文化产业门类却没有及时跟进,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断层。五是满足于低水平的“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发展格局。部分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片面追求发展数量的扩张,大力扶持作坊型、粗放式的文化企业,搞“文化创业”人民战争,忽视文化龙头企业的培育,文化产业创新度与集成度不高,产业链处于低层次的循环运动状态。部分文化产业园区甚至盲目引进非文化类、非创意型企业,对孵化对象缺乏科学合理评估、甚至沿袭传统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形成鱼龙混杂的发展局面。

总部经济通过总部与制造基地的分离来实现不同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总部经济的构建直接规制和区隔了总部及其关联区域的产业内容及产业形态,界定了总部基地与制造基地之间的空间布局,实现了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形态的相对“固化”,避免在同一区域内文化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发展重点的频繁置换,资源的稀释与挤压,通过新经济形态的确立消除了搞“大而全”产业布局的体制空间与学理基础。通过总部基地的建设,实现文化产业高端产业门类的集聚,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推动集约式发展。以总部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的确立及其对周边产业带的辐射效应,有效填补传统制造业基地迁移后带来的产业空白,构建新的文化产业结构布局。通过总部经济的发展,淘汰传统的产销合一、粗放型、小规模、低水平的文化产业经营与发展模式,转而构建文化产业大集团、大项目、大平台,通过发达的文化企业“大脑”的构建,及其所主导、牵引的发达的“制造基地”的建设,实现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实力质的提升。

三、以总部经济建设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布局优化与形态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是要建立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文化产业合理布局与科学发展。在文化产业总部基地建设中,要立足区域文化产业及经济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及特征、政策环境及文化积淀等,科学编制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要明确文化产业总部经济的类型结构,根据区域文化产业门类特征,在管理经营型、技术服务型、经销型、仓储物流型等产业门类中确定文化产业总部经济的主导类型结构。要明确文化产业总部经济的层次结构,在规划编制中,不能脱离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盲目提出上层次、上水平,意图通过一步到位达到某种发展水平。要建立分期、分批、分层次的发展路线图,科学判断区域内外、国内外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的整体竞合格局,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合理确定近期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在预留足够拓展空间、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做好总部聚集区的中远期发展规划,使产业特色的凝练、发展质量的提升、竞争力的夯实与发展速度实现和谐统一。要明确文化产业总部经济的区域结构。企业总部本身就具有不同的层级定位,比如全球总部、总部洲际派出机构、总部国家中心等。要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及其周边省市竞合现状,确立文化产业总部经济面向的层级范围,即明确总部聚集区吸纳企业总部的层次结构。通过发展量能与层次的合理定位,更好地衔接区域原有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明确文化产业经济的规模结构。总部企业聚集区不能一味求大,一味追求企业数量的简单群聚,炒作企业规模体量的数字流水。要根据区域经济承载量、市场前景、文化产业的现有基础、竞合格局等合理确立总部聚集区的规模。

要建立文化产业总部集聚区的整合与退出机制。对于一些定位类同、产业同构的产业园区,要实行优化整合,强强联合,打造旗舰型、示范性的总部聚集区,避免同质化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对于一些创新能力弱、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总部要进行升级改造,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相关指标要求的予以撤销;对于背离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借发展总部经济之名发展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或者传统工业项目的园区,要果断“摘牌”,厘清其性质,不再享受发展文化产业总部经济,推动产业业转型所享受的各项政策优惠。

二是要为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配套。政府相关职能要建立起文化产业总部集聚区论证、审批机制,根据区域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要求,对于园区设置与企业入驻进行科学论证,积极促成建立文化产业总部集聚区建设指标参照体系,明确园区产值、创新要素等层级界定要素,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不同的发展层级予以不同的扶持措施,建立园区服务内容、服务绩效考核的指导性意见目标,更好地促进园区规划建设。要建立园区服务水平动态监测体系、企业经营绩效动态监测体系等,采取问卷调查、经营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一定时期内园区的公共服务质量与满意度、企业经营情况、行业发展态势等进行科学研判。

要进一步协调国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与完善区域性政策法规制度,完善总部经济实体的投融资、人力资源集聚、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政策。比如,鼓励依法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参股或债权等多种方式参与总部经济实体建设。发挥各级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总部经济实体,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探索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的可行性。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债权融资产品的发行提供担保服务等。园区可以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签订定向人才合作协议,鼓励高校教师及其科研团队以多种身份参与园区建设,通过就业政策、人才引进政策改革调控高端人才流向,建立和保障以知识产权、技术要素入股的创新机制,更好地集聚高素质人才。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针对文化创意保护与侵权界定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文化创意保护的构成要件、技术指标,明确不同层级知识产权侵害的判定标准与依据。制定符合文化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法规。根据不同程度的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行业主管部门处以勒令整改等的处罚,通报并处理直接责任人。情节严重可以通过司法渠道予以解决。通过行政、司法和市场手段的综合作用,为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区的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办公场所、休闲居住场所、教育文化场所、交通通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坚持系统化原则,对办公、交通、通讯、教育、娱乐等硬件建设的整体设计与规划,形成功能模式的集成与统一,避免系统不兼容、硬件不协调、先造再改等对园区建设和发展造成影响。要坚持适度的超前性原则,立足总部基地高端性、知识性、强关联性的特性,加强智能化办公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等的引进和投入力度,以适度超前的标准科学设计建设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为园区聚才聚企、招商引资提供保障、为园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要坚持生态化原则。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关注硬件设施建设与人文生态的统一。不仅仅单纯满足于钢筋混凝土现代化办公用房的建设,同时应将营建园区良好的水环境、绿环境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要结合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发展的特色,将文化创意的特色外观内容、内在气质等呈现在园区建设的细节中,将区域文化特色基因传承和植入到园区文化生态的建构中去,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用文化影响人、感召人、凝聚人。

总部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打造新型工业重镇、文化旅游胜地、区域商贸中心、开放港口城市为目标,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构建适宜创业发展、生活居住的软硬环境为支撑,通过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本土培育与引进做强相结合、发展总部经济与楼宇经济相结合,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区域性企业总部中心和楼宇经济高地,形成服务业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紧密结合的中心商务区,推动*城市经济高端化、集聚化和规模化,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2、总体目标。经过5-10年的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及楼宇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新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以及国内行业100强等大型企业入驻*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使总部企业和楼宇运营商数量明显增加,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规模效应明显提高,中心商务区形成规模。力争到2011年,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016年达到9%;税收直接贡献率2011年达到10%,2016年达到18%。

3、发展重点。坚持“产业第一”的发展策略,吸引、扶持和培育与我市五大支柱产业相关的总部企业入驻,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吸引国际和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在*设立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分支机构(至少包含结算中心和营销中心),优化我市工业产业结构;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公司在*设立物流、信息、会计审计、投资顾问、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议展览等中介服务企业总部,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二、主要途径

4、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城西港区和浔阳区高起点集中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采取大型企业独自成幢式、多个企业联合成幢式、行业集中成幢式相结合的办法,引导规模品牌企业在中心商务区内营建总部大厦,鼓励产业相关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入区运营。加强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形成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配套设施支撑体系。

5、进一步加大总部经济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以及国内行业100强等大型企业到我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至少包含结算中心和营销中心),使我市成为大企业大集团的生产制造基地和总部企业的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等机构聚集地。鼓励县(市、区)引进总部企业入驻中心商务区,凡由县(市、区)引进的总部企业,其税收按一定比例分成给引进总部企业的县(市、区)。

6、大力支持区内企业做大做强企业总部。按照"内强总部、外拓基地"的思路,积极鼓励市内大企业大集团不断优化企业总部、研发营销和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中心商务区设立总部,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支持我市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业务重组和资本经营等方式,积极开发异地市场,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

7、鼓励和引导写字楼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城区写字楼的开发建设和功能改造,引导和鼓励城区内的写字楼按照国际化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发展楼宇经济。

三、扶持政策

8、制定总部企业、楼宇经济企业认定标准。参照国内外的通行惯例,总部企业是指国内外大企业(至少包含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等核心运营机构)在我市以独立法人注册、办理税务登记,并符合以下任一条件依法经营的企业:

(1)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以及国内行业1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

(2)有独立法人资格、投资或授权管理的下属企业2个(含2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3)年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

(4)在*新注册的物流、信息、会计审计、投资顾问、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议展览等中介服务业总部(分支机构不少于2个),且总部资产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

9、设立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资金扶持力度,自20*年起,市政府每年统筹安排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的设立,以及对*企业异地设立服务机构的必要资助,主要采取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所在地(区)政府也要安排适当资金进行扶持。

10、实施积极的土地政策。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将总部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保障总部经济发展用地。总部企业用地,可优先进行规划选址,按“一企一策”办法经市政府批准后挂牌出让供应。同时,按一定比例配套总部企业高管人员住宅(公寓)用地,总部企业分配给符合条件的高管人员住宅(公寓),其使用人在*工作满五年后,可进入市场交易。

11、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新入驻我市市区范围内的生产性外商投资总部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所在地(区)政府给予“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期满后,延长三年减按15%税率征收。

12、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定期召开银企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总部企业发展项目推介会,加强银企间的沟通,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为总部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对有融资需求的成长型总部企业,及时推荐给银行、担保公司及风险投资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整合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和资金资源,支持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鼓励总部企业利用外资,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13、积极为总部企业高管人员提供服务。为商务需要出入境、在本市长期居留以及临时来本市的总部企业外籍人员等,提供出入境便利。对符合条件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其家属优先办理入户手续,并为其子女入学提供优质服务。尽可能创造条件,实行总部企业人员定点医院就医,并建立门诊"绿色通道"、电话预约专家坐诊或上门就诊等制度,为总部企业高管人员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

14、引进和培育企业总部、楼宇集团人才。加大总部企业、楼宇集团紧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建立相关人员人力资源储备库,打造人才高地。构建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完善各层次人才培训体系。总部企业、楼宇集团接受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和技能人才由市人才市场提供服务,实行优先保障。

四、保障措施

15、建立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市长担任,成员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公安局、市经贸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人事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教育局、市信息化办、市卫生局、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所在地(区)政府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统筹总部企业和楼宇经济企业的认定,审定有关补贴和奖励,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市发改委作为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要建立专人联系总部企业、楼宇经济企业制度,不定期研究推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措施,全力推进我市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

16、细化促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类别,分别制定《总部企业、楼宇经济企业认定和扶持办法》。按照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的总体发展要求,细化促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17、建设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信息平台。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健全政府信息网络系统,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定期向总部企业、楼宇集团本市发展规划、重大发展政策、重大项目投资信息和改革措施,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商务、法规和政策信息等各类资讯。

18、加强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运行分析和监管。健全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行业管理和监督,建立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统计分析体系、核算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全市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状况。相关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把握和促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总部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以引进规模以上企业总部为重点,积聚发展要素,整合区域资源,加快构筑都市经济发展平台。通过发挥政策和区域优势,把商务楼宇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载体,努力创造企业得发展,业主得租金,职工得就业,政府得税收,环境得改善的多赢局面。

二、发展目标

把握楼宇(总部)经济规律,合理规划、科学引导,努力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效益明显、辐射强劲的局面。重点新建一批高端智能化商务楼宇,置换转换一批非商务楼宇,改造提质一批旧商务楼宇,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商务楼宇。着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台商100强、行业前10强企业总部;重点引进规模型企业总部和设计、中介、传媒、广告等行业企业总部入驻,提高楼宇经济对区域税收的贡献率。

三、发展措施

(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科学规范商务楼宇建设与发展,着力做到“寻求支持全力推进”。

1、参与规划。积极与市规划局相关业务科室取得联系,了解我区规划项目基本情况。加强与其沟通,使规划部门了解楼宇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拟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如:省钢材物资储运中心改造项目、胜利路交通银行周边改造项目、南昌无线电六厂地块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做到及早与开发部门协调,使其建设按我区规划进行。

2、参与建设。加快推进,跟踪服务好我区在建的重点项目,确保央央春天约5.3万平方米写字楼在2012年底、智通广场3.2万平方米写字楼在2011年6月按期完成,提升全区甲级写字楼和“5A智能大厦”的比重。

3、参与改造。提前介入旧楼宇的改造,引导日报大厦、纺织大厦、省物资大楼、金阳光大厦、利大厦、财富广场、省电力培训中心大厦等旧商务楼宇进行硬件升级改造,提高楼宇智能化水平,使其适应市场需求。协助楼宇产权单位做好楼宇功能定位,选准方向进行硬件的改造,如提升改造楼宇硬件设施(停车场、电梯质量、配置、空调、内部装修)。对重点楼宇进行专题调研,做到一楼一策一方案,从细节入手,具体落实每栋楼宇打造建设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4、参与转型。提前介入单位办公楼如日报社、出版大厦等楼宇转型的工作,与产权单位业主进行沟通,让对方清楚我区的政策并了解对方的转型意向。区楼宇办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对这些楼宇进行功能定位、升级改造,协助进行招商,使其按照我区现代服务业规划要求,转型为商务写字楼。

5、参与服务。一方面引入社会上具有良好口碑和市场品牌,有成熟管理经验的物业管理公司对写字楼进行管理,打造物业管理的标杆,带动整体物业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力度,并以此为带动,促进相同或相关行业在一栋或几栋楼宇内聚集,实现商务楼宇专业化、特色化、产业集群化。

6、全面招商。每年定期召开商务楼宇专项招商推介会,重点展示、介绍我区优质商务楼宇如紫金城、西格玛、筑城奥斯卡、财富广场、胜利广场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对优质商务楼宇、物管公司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商务楼宇和物管公司的知名度。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楼宇经济工作研讨会,为我区的楼宇经济工作献谋划策,对重点楼宇进行专门的宣传推介。委托有经验的策划公司对紫金城、江报大厦等楼宇进行整体策划包装,整体招商运作,从而通过楼宇的宣传达到招商的效益。

(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要实现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在全区形成有利于楼宇经济发展的氛围,重点是建立健全六项制度。

1、领导挂点,层级负责制度。

建立区领导挂点楼宇,街办负责的机制,实行楼宇(总部)经济工作高位协调。每位区领导负责1-2个重点楼宇,分别负责重点楼宇改造提升、招商引资的协调工作,帮助楼宇物管和业主解决发展的难点问题。

2、部门牵头,综合协调制度。

明确区楼宇办工作职责,负责全区楼宇经济管理工作,研究拟定全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定期调度的例会制度,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安排部署楼宇经济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楼宇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协调推进,形成合力。

3、街道主抓,分片包干制度。

在各街道设立楼宇服务窗口,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一站式、全程式”服务,全程代办相关手续,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街道对辖区内重点楼宇设立专职或兼职楼宇联络员,每天与物业进行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区楼宇办要规范对入驻企业的检查收费,做到协调推进,形成合力。

4、物业参与,政企联手制度。

成立全区楼宇物业管理公司协会,规范引导物管公司进行优质服务,通过物管公司宣传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重点、规划和扶持政策,协调楼宇经济工作中的问题。组织物管公司外出学习考察,及时吸取先进地区物业公司好的做法和理念,服务于入驻企业。引导物管公司引入人性化管理概念,丰富楼宇管理内涵,如推动楼宇文化建设,开展楼宇主体活动等,增强楼宇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与物管的合作,搭建楼宇招商平台。

5、信息报送,动态管理制度。

各街办要把楼宇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做到情况清、目标明、措施实。形成以街办分管领导为责任人,以街办经济办为主体,以楼宇联络员为主抓,以社区居委会为配合的楼宇经济工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格局。楼宇信息联络员要及时了解跟踪楼宇内企业变化情况,建立楼宇台帐,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掌握辖区楼宇的运行态势,为楼宇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加强楼宇信息报送网络建设,以11月份全区楼宇信息平台录入的各项数据为准,形成全区所有楼宇详实具体的数据资料信息,建立档案,对楼宇信息实行微机化、网络化动态管理。每月的15日为信息报送更新日,如遇周六、周日则推迟到周一。

总部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根据总部经济理论的有关原理,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具备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等六大基本要素。围绕基本要素,相比较周边区域范围而言:

(一)相对比较优势

1、交通区位优势。××是“长珠闽”的共同腹地,沪昆高速、赣粤高速、105国道、320国道、京九铁路、浙赣电气化铁路从境内穿过。中心城区距南昌昌北、长沙黄花机场均只有2个小时车程,并已纳入上海、杭州、广州8小时经济圈。作为发展总部经济必要的空中交通,××明月山机场将成为××占领赣西地区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中心城区较为完善的立体式交通网络,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2、产业基础优势。全市9个工业园均为国家批准的省级开发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全市已基本建成医药、纺织、盐化工、煤电、建筑陶瓷、鞋革等6大特色产业基地,中心城区也已形成以医药、机械、机电汽摩配件、新型建材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这些特色产业基地的建立和一批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中心城区充分依托这些现有优势企业的集聚发展,有效鼓励引导相关企业的行政总部、营销总部或结算中心入驻××提供了良好条件。

3、城市品牌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品牌。××是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具备既适宜投资兴业又适宜居住的环境。近年来,中心城区已获得五张国家级名片。目前正在大力实施“13579”工程和人口五年倍增计划,致力打造中部最佳宜居城市,使××真正成为宜业的热土、宜居的福地。随着××对外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生态宜居这一城市品牌将最有可能成为引进企业总部落户××的一个卖点。

4、人力资源优势。据统计,全市拥有劳动力总数达337万人。设在××的赣西实训中心规模位居全省之首,年培训能力达1万人左右。尤其是中心城区设有××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全日制高校,其中,××学院是拥有800多万人口的赣西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在校学生达1.6万人;××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达1.1万人。这两所高校将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5、兴业成本优势。除劳动力资源丰富外,××的特色矿产和农产品资源都非常丰富,土地、用水、用电等价格相对较低廉,企业职工年工资也大大低于沿海发达地区。

6、政策环境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深化市直单位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着力解决市直部门“中梗阻”顽症,严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在去年的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52个行业、系统中,我市总评列全省第一名。

(二)相对比较劣势

1、经济实力不够强。与全省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较低。仅以去年为例,我市gdp总量和增幅分别列全省第5位和第9位;人均gdp只有萍乡的54.8%、新余的38.1%。总体实力不强还表现在市本级经济较薄弱,去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列全省倒数第二,只占南昌的6.67%、新余的20.8%。中心城区目前的经济规模尚难以形成对企业总部落户的吸引力。

2、配套服务不完善。××地处赣西内陆,不临江不靠海,大宗货物运输只能通过铁路和公路,不但货物吞吐量小,且运输成本高。中心城区到目前仍没有大型的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市场,加上信息流不甚畅通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服务行业方面,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难以满足较高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更无法对外产生吸引力。特别是在五星级大酒店、高尔夫球场等一些高端服务设施方面的空白,难以让企业高管人员在××真正进得来、留得住,这也成为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一大“软肋”。

3、金融服务水平较低。一个地方发展总部经济,需要这个地方在资金信贷、企业融资、资金结算等方面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就当前中心城区来说,存在信贷总量相对较小与金融资源相对丰富不匹配、信贷投向分散与信贷需求集中不匹配、融资渠道单一与行政资源丰富不匹配等矛盾。以企业融资为例,目前中心城区企业中,仅有江特电机获得交通银行3000万元贷款,占比不足全市异地融资(不含丰电)的5%。目前,除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股份制银行、合作银行和跨区域的其他商业银行及其办事机构在中心城区还是空白,这不仅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也给企业在资金结算上带来了不便。

4、高端人才较为紧缺。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大批量的高级专门人才。总体上说,当前我市人才总量不大,高层次人才缺乏,尤其是企业所需的经营管理、熟练技术工人非常紧缺,且行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较突出。在人才引进上,也存在着“难引进、易外流”的现象。不少企业反映,由于中心城区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人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使得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现象,特别是难以聘到企业紧缺的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模式和路径的探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心城区发展总部经济,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条件,但相对劣势和差距不少,我们只有进一步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寻找自己的模式和路径,才能不断培育、发展和壮大总部经济,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

1、明确发展思路。以打造中部地区最佳宜居环境为目标,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构建适宜创业发展、生活居住的软硬环境为支撑,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本土培育与引进做强相结合、发展总部经济与产业项目经济相结合,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建设区域性企业总部中心。尤其要重点吸引、扶持和培育与我市几大支柱特色产业相关的总部企业入驻,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经过5-10年的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

2、制定发展规划。按照总部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充分调动市、区政府和企业三方共建的积极性,加快构建分工合理、功能突出、配套完善、优势互补的总部企业区域布局。精心规划宜阳新区、经济开发区、明月山风景旅游名胜区的功能定位,宜阳新区以打造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强化金融、信息、中介、商贸、会展等服务功能,吸引现代商业、金融、保险、咨询、证券以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经济开发区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为依托,集中设置企业管理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成果孵化中心等建设项目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培训中心等职能型总部;明月山风景名胜区主要定位为休闲娱乐区,进一步加快完善酒店、娱乐、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休闲、娱乐、健身、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3、出台优惠政策。借鉴外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成功做法,抓紧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有关扶持措施,细化促进总部经济的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在出台扶持总部经济的有关政策时,一是在税收优惠上,要在××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适当放宽;二是在办公条件上,要提供舒适的场地、场所,并在房产过户时给予一定的减免,在拟规划的商务集中办公区,要预留部分地块,用于建造商务办公楼的建设用地,必要时为其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三是在生活条件上,对引入的企业总部的领导、员工及家属子女在辖区内落户、就业、就学等方面给予一定关照和减免;四是在金融服务上,给予总部企业优先信贷、融资,上门服务;五是在资金奖励上,设立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集团总部迁入××的直接给予奖励。同时要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增强总部企业对××的信心。在具体工作中对有可能把总部迁入××的大公司、大集团,例如宝成鞋业、百神药业、金特建材等,要列出单子并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靠上做工作。

4、加大引进力度。突出以××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具有较好基础、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如以济民可信、仁和药业等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江特电机、沃得集团等为龙头的机电产业)为依托,积极引进一批国内、省内知名企业入驻××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积极引导一批国内外名牌产品在××设立总经销或分销中心(赣西片区);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公司在××设立物流、信息、会计审计、投资顾问、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议展览等中介服务企业总部。具体操作上可采取“内强外引”的办法:一是大力支持市内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或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其总部设立在中心城区;二是采取分拆引进方式,对于辖内企业,如高安、丰城大型建筑陶瓷企业、上高鞋革企业、奉新纺织企业等,利用中心城人才、行政、运输、市场方面的优势,引导其将行政总部、销售总部和研发中心迁至中心城区;三是积极鼓励××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将企业总部迁至中心城区或设立分支机构,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总部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今年以来,全区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围绕年初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一核三区”为重点的功能布局建设,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区域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上半年全区经济在宏观经济偏紧的形势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75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1.4%;社零总额完成151.6亿元,同比增长17.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6亿元,完成年计划50.2%,按市下达70亿目标进度达53.8%;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01亿元;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0.76亿元,同比增长18.4%,达年度计划5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87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年计划51.5%;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12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58.9%;注册合同外资2.15亿美元,完成年计划215%,主要经济指标均达超序时进度。

目前,全区服务业处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时期,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上半年,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总部经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商圈传统商贸企业业态调整加快,继中央、**经营业态提档后,**商城又成功引进GUCCI、FENDI、GELINE、ARMANI等国际一线品牌;外资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继中外运**公司落户**后,世界500强的香港**集团投资5000万港币,在全区设立总部型商业连锁经营公司;另外新引进一家亿元以上服务业投资项目―**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合同外资1亿元人民币(约1400万美元),是全省首家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加快发展楼宇经济,**苑、现代大厦等一批存量重点商贸、商务楼宇的招商工作顺利完成。

二、围绕经济载体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

今年是全区项目建设年,开年以来,围绕项目推进,实施区领导挂包、责任单位风险抵押等各种考核推进机制,确保项目有序推进。目前26个项目进展顺利,已开工和即将开工13项,实施拆迁9项,推进挂牌2项,开展前期可研论证2项,全区“一核三区”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在项目推进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商贸商务核心区:新华社**分社地块正在拆迁,苏宁东地块正在对总评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南路、**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饭店地块已完成拆迁量72%;**A地块(小上海)完成拆迁量98%,B地块(**巷)完成拆迁量52%,C地块(广播电台)已领取拆迁许可证;**巷和**东地块完成拆迁量50%,**巷地块完成拆迁量80%;水游城正在进行室内装修,招商基本结束,即将开业;**一期1.2万平方米项目已完成招商,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二期完成拆迁量80%;分析仪器厂地块厂房已搬迁即将启动拆迁;**厂地块桩基工程已结束。**园区与都市产业园区:创意**区二期招商率达60%;**航空科技园规划方案基本形成,**科技大厦全面招商;**园创业园拆迁工作接近尾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演艺博览街区已完成江南剧场招商,人民大剧院通过环评,拟7月份正式对外演出。

三、提高服务绩效水平,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全区从优化结构中寻找契机,引导企业从观念上转变,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布局由“散”向“聚”转变、企业结构由“大”向“优”转变、产业结构由“低”向“高”转变。一是着手建设**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培育企业上市融资,完成“全区准备上市企业”的调查申报,并组织中小企业融资洽谈推介会。二是为促进区域楼宇特色化、高端化方向的发展,完成区域内楼宇资源的梳理,当前正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为楼宇进行产业功能定位,为下一步招商选资做好准备。三是为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向总部经济方向发展,调研起草总部经济的引导扶持政策,力求通过总部式发展加强区间合作交流,实现共赢。

四、倡导创业投资,培育经济内生动力

以都市经济园、楼宇经济等重大经济载体为抓手,将园区发展同百姓创业就业相联系,努力使园区成为吸纳创业就业的基地,成为利用人才的窗口,着力构建经济发展载体建设与百姓创业就业共生共赢的良好格局,已成功创建就业一条街4个,大学生创业园1个。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即将出台创业的优惠政策,把减免税费、小额贷款等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上半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7元,同比增长15.4%,完成全年目标进度54.5%;累计实现再就业6205人,完成年计划62%,新增就业岗位15200个,完成年计划66%;累计新增私营企业1354家,个体工商户1628个,新增注册资本16.1亿元。新晨

总体上看,上半年全区经济总体发展良好,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新一轮思想解放成效初步体现。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石油、粮食等生产生活要素价格持续攀升,人民币持续升值,银根紧缩,上半年**CPI指数高达8.1%,较大的通涨压力使得总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二是主城区受市级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因素制约,项目审批、协调周期延长,随着新拆迁法和物权法的出台,拆迁难度也越来越大,当年能投产达效的项目不多。三是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加大了人工成本,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企业所得税和企业增值税下降。

五、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将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以规划为统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继续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做好规划引导,统筹区域发展。一是围绕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区修编和“十一五”发展中期评估,研究如何利用好已有基础和优势,进一步明确区域的主导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发展战略。二是要突出高起点规划作用,按照市委确定的“加快建成一流商贸商务中心”要求,完善修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以之引导商圈新一轮的大发展。三是牵头实施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创业扶持政策等,依托完善的政策体系保障,促进区域经济和各类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突出项目建设,支撑经济发展。一是突出项目竣工使用率,注重项目同步招商。对**大楼、邮电器材厂等已建成项目强化招商的跟踪服务,确保高质量招商,引进符合**产业和功能定位、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持续支撑作用的企业。二是严格责任制,促进项目有力推进。严格执行项目挂包办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有的放矢,尽可能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早见成效。三是对推进难度大的项目,找准突破点,强化节点意识。针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资金、规划、土地等各方面难题,要分析难点,倒排进度,逐一解决。四是强化项目推进整体工作合力。对内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定期排查,集中会办,综合协调;对外要主动与市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同时还要善于整合区域金融集聚等优势资源,帮助项目主体解决融资等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