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范文第1篇

近几年,职业中专学生的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受到重视,老师们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同仁商榷。

通过新课程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追寻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我们呼唤智慧的课堂!我们呼唤灵动的课堂!这些情境的创设,得益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只有教师思想观念更新,提升自身的素养,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和优势,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飞扬。

1 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中职学校的所开设的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口语交流与沟通能力。中职学校培养的是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但又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专业技术培训,前者是注重大量基础学科学习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而后者只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中职教育如果等同于专业技术培训,那就无法显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无法经受住时间和社会的考验的。中职语文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科,它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对专业技能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上多下工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情境,彰显学生个性,让他们萌发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文对今后人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我要学好语文”的观念。

2 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

课堂教学重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那么教师就要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精心设计教案,教学流程要新颖,彰显个性化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可以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课堂彰显学生的个性活力。新颖的教学流程,学生思维顺着这清晰的思路,解读文本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理解、体验之中融入学生独特个性的解读,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其潜能,从而充分凸显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彰显。

3 施行开放教学,触发智慧火花

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要融洽相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课堂上教师要施行开放性教学,教与学要和谐、民主、平等,师与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要求教师能站在高处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回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关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交流,并及时和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思维的碰撞下,触发智慧火花,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这课时,笔者突破常规,并没有一上来就按照课文进行讲解,而是先问同学们吃的荔枝是什么样子的?荔枝可以分成几部分?荔枝的产地是哪里?家里是如何保存荔枝的等等。这些基本常识问题学生积极踊跃回答,参与的学生也多,课堂气氛活跃了。然后,老师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和荔枝有关的诗词和历史文献,帮助学生发现诗词和文献中的问题,自由小组讨论,发言交流,再根据课文找到相关的解释。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构建知识的形成,教学目标也达成了,教学效果也很好。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

4 提升教学风格,构建综合素养

在一般情况下,一位教师拥有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是他日积月累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渐成的一种内在的教学风格,是教师的文化内涵、专业知识、思维能力、性格气质等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越深厚,在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教学风格也就越精彩。从而逐步构建自身的综合素养。把积累的素养和经验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5 尊重独特视角,拓展学生思路

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知有理,我们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活跃,对一些课文的理解和教参、老师的见解不同。老师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视角,让他们个性得到彰显。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 新课程理念 留白

主体意识

“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无画处亦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学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美、结构美、艺术美的鉴赏、学习和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课堂环节也正如一幅图画、一首乐曲,需要教师合理运用“留白”艺术。语文教学的“留白”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经验去“补白”。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留白”艺术,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对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形象等进行再创造,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获得文字之外的审美体验呢?笔者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一、备课中的“留白”——把解读文本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一次市教研活动中,一位老教师在教学交流时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多年以来,我的备课笔记都十分简单,我并没有详细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和流程,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计和我自己的一些教学设想。很多时候,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位老教师的一席话对我启发很大,这些年来,我们都过于重视教案的设计,有时甚至设计得“密不透风”,现在想来,这样的备课是多么的程式化,教师把所有的步骤都详细规划好了,学生只是在完成这些学习程序,根本没有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不用谈创造性地学习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索语文教学中更多未知的领域,我们应该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习,要充分地把课堂“留白”还给学生,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学生,从备课开始就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课堂空间,让学生自主品析,体味文外之意,从而丰满我们的语文课堂。

二、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还学生思维的空间

1.读中“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学生披文入情,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积累了语感。而且,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引人入胜的美文和诗词,更是只有反复阅读方可一解其中滋味。当然,教师也不能随意留白,而要认真推敲和处理,如何读,以何种方式读,要因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留给学生一片朗读的空间,还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的是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田田的叶子、点缀着的白花、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等等。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学生可通过教师范读、自读、默读等步骤进入情境,开掘自身的情感内涵,产生精神上畅达无阻的往复交流,从而真正理解文章的涵义。

2.情节中“留白”,放飞想象,彰显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开拓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努力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在想象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语言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学生打造善于感悟的心灵空间,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领会文学作品与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从而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

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房间的布置是借以刻画鲁四老爷这一封建卫道士的形象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我先提出问题:“这副已经脱落的对联的内容,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呢?” 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最终取得了一致意见:这副对联宣扬的是理学家的自我修养标准,在鲁四老爷的心目中,理学家的修养只是一个幌子。他对祥林嫂的寡妇身份,不是皱眉,就是满口的“可恶”,对祥林嫂的离家出逃更是深恶痛绝,甚至骂祝福时分惨死街头的祥林嫂为“谬种”。这副不全的对联正是对鲁四老爷的辛辣讽刺……

在教学中,我利用文学作品情节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思考,并引导学生架设与作品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使学生从自身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以及审美的享受。

3.分享多元的理解和观念——留给学生争辩、质疑的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讲究提问的艺术,在“问”中培养学生自主理解、鉴赏、品析的能力,切忌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统一学生的思维,同化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自主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在提问中,教师可适当留出结果的空白,不需要对问题的结果作一些预设的答案,而应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充分表露他们的个性和见解。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争辩、质疑,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收获,因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对项羽的认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学生认为项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伟丈夫;有的学生认为项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是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也有的学生认为项羽是忠厚豁达的男子汉。当然,也有学生认为项羽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用正确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思考和观念,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体验,也培养了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怀疑精神。

三、重视评价的“留白”——让学生平等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很习惯把自己当做教学的主导者,对学生学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弱化了学生互学互评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留出评价的空白,有些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如朗读效果的评价、作文技法的评析、提问答案的分析等,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教师就可以从“抓”到“扶”再到“放”,把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环节的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不断被激发,同时,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

四、作业设计中的“留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讲究“留白”的同时,也要在作业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尝试在作业中“留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实,现在教材中很多课后的习题都体现了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这一特点。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就有“仿照课文写家乡的特产或水果”的练习题。针对这种练习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网上搜集资料,或让学生通过平时的日常观察,选择写作对象,进行小练笔,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留白”艺术,才能保证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因此,教师应科学、适当地运用“留白”艺术,从而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崧舟. 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

[2]吉春亚. 吉春亚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

相关期刊更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省教育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