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规划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规划,城市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has been widely attention. In city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lanning i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in the life work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embodi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refl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i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ut a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planning will have in the long run
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planning, urba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在城市规划中为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目的,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作为指导,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清洁、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在上位区域生态规划指导下开展的市域生态系统发展规划,包括城市生态概念规划(自然和人类生态因子、生态关系、生态功能和生态网络的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生态工程规划(水、能源、景观、交通和建筑等生态工程建设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规划(生态资产、生态服务、生态代谢、生态体制和生态文明的管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发展生态规划不但是城市建设中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一、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城市生活工作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就是满足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环境需求,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建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使城市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在规划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称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如何达到生态系统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成为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点课题。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环境规划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发展生态规划就是依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对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对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做出合理调控,在城市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生态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对“人本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所得到的结果,城市生态学是其核心的理论基础。
第二,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建设,就是实现城市发展中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它强调了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就是使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得到实现,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第三,城市生态规划是对区域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的实现。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为依据,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将该区域内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生态建设的合理利用、生态破坏的恢复和该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的实施过程,建造出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开发整体、谐同、自生、开放的生态文明,发展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区得以建立。
第四,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工作环境是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是将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统统纳入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把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发展看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发展趋势
1、对自然形态进行维护和恢复
近年来,自然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乃至城市的生态规划都是为了更好保护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的。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其城市规划进程中可以发现对于自然环境,比如草木、植被、河流等,都做了相当大的维护和恢复工作,可以看出,在今后的生态规划中,对自然形态的维护、恢复将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2、对地方性乡土文化的尊重和适应
我国一个传承悠久的历史大国,其地域特色特别突出,在新时期的城市建设规划中,要尊重其独特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其生态环境是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并依靠其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能源、药物等;乡土物种不仅是当地最适宜生长的物种,其管理和维护成本也最低,所以在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就显得相当重要,对城市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良好的规划,是对地方性乡土文化的尊重适应,在城市建设的步伐中,保留了珍贵的传承文化。
3、对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众所周知,自然系统中包容的生物极其丰富多样。在生态规划设计就要尊重和维护自然系统的多样性。这不仅是对人类自我生存的要求,也是现代设计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的要求。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其根本也就是使乡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得到有效保持,对多种演替阶段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实施保护,对各种生态过程和自然的干扰给予肯定。未来的生态规划,其追求的是利用生态设计,建造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园林绿地系统。
4、将生态的自然过程融入大众
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在传统设计中被当成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这使得人们对于环境的现状和未来无从谈起,更说不上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关心而对日常的行为有所节制。所以,要显露自然过程,让人人都参与搭配环境的设计中,去关怀环境。城市规划设计师不仅要去考虑规划的形式和功能,他们更需要对自然现象给予重视,将其特征突出显现,对人们的视野和运动有所引导,让人们去体验自然过程。
5、对城市绿化系统的开放完善规划
目前,在生态规划方面,提出了“溶解城市”的概念,其可以理解为将城市里所有封闭的东西都开放,并且将他们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生态环境下对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的探索,其保持了生态规划的完整性,这也是以后生态规划将要实现的规划特色。
6、“现代化城市”向“生态化城市”发展
从城市规划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转变来看,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说构建“生态城市”,可以认为其就是生态健康型城市或者是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作为一种新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的进步,生态城市这在不断地得到充实,也正在开始逐步实现,这必然是以后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发展的目标。
总结: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必然是人类社会越来越重视的话题,我国的生态规划建设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使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生态规划,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达到和谐的必要措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生态规划不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还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城市生态规划进行城市规划将是今后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将是今后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若南.生态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规划.现代农业科技.2010
[2]毛锋,马强,邹积颖,丁芸.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原理与模拟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04)
一、西方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问题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早在16世纪前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社会,试图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实体,把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结合起来,以解决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工作问题,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以城市规划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托马斯?摩尔、欧文和傅立叶等,主要的规划实践有欧文的“新协和村”、傅立叶的“法朗吉”等,这些社会设想为“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恶劣的生活条件引发工人的普遍不满,进而导致了社会其它问题,如社会犯罪率升高、非就业人口比例升高、城市中贫富悬殊、各类传染病的蔓延、大量城市居民(特别是婴儿)死亡率上升等。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针对英国城市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城市居民贫困、农民流入城市引起的城市膨胀、城市生活条件恶劣及城市税收不足等,敏感地意识到必须通过规划的手段来解决。他设想了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即“田园城市”理论,并在他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城市”设想,他认为新的社会城市经济应足够繁荣,能提供许多就业机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居民能够安居乐业。他还指出城市应由一个代表公共权力的机构来掌握,这个机构有权占有土地、制定城市规划、提供城市服务;他强调城市应能够协调、平衡和独立自主地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创造完美的社会生活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的理想城市在实践上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但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勒?柯布西埃和赖特也试图通过集中和分散的规划思想来解决城市社会问题,这些思想在他们的“阳光城”和“广亩城”理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的社会问题逐渐发生变化,首先是由于战争对城市建设的破坏导致战后住宅奇缺。其次是由于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产生区域就业不平衡状态,失业率明显上升,城市贫民窟问题开始出现。城市的社会问题从过去城市的拥挤不堪和环境恶劣逐渐转向了城市贫困、移民浪潮、种族问题和社会混乱。产生这些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的经济大萧条。过度郊区化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城市服务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经济衰退降低了个人及家庭收入等。低收入者生活在贫困之中,居民住宅条件差。于是大量贫困人口聚集在城市,城市社区缺乏安全感,有钱的中产阶级纷纷离开城市迁移至郊区居住。与此同时,随着大量移民涌入城市,种族问题开始出现,城市社会问题因此而逐渐加重。此时英国很多城市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严重时会产生社会混乱现象。经济大萧条及其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试图运用理性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强调要积极干预城市规划,通过控制公共资源和关注公共利益来解决城市社会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城市规划所关注的只是城市的物质层面,即所谓的“物质规划”,很少关注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内容,因而很多城市社会问题并未得到有效地解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城市更新运动的目的是要恢复内城的活力,清除城市中心区的贫民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住宅,改善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企图解决由于战争和过度郊区化引起的城市社会问题。但由于城市规划缺乏对城市问题的深入研究,城市更新采取了大规模推倒重建的改造方式,不仅破坏了原有城市的有机结构和城市多样性,还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引发了居住分离和社会分化现象,瓦解了城市原有稳定的社会关系,破坏了城市的历史多样性,而原来一直存在的贫民窟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而城市规划被认为“只是把贫民区从一处移到了另一处,更糟糕的是,它消灭了现有的邻里社区”。简?雅格布斯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指责城市大规模改造西方城市更新运动的失败再次表明了城市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内在的联系,城市规划的不当很容易引起城市社会问题。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城市规划开始更多考虑城市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和公众利益受到了普遍关注。由于黑人地位低下,学生运动不断,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民权运动,城市规划决策者不得不开始听取民众意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倡导性规划”。保罗。达维多夫在其著作《规划中的倡导与多元主义》中指出,“规划师应代表城市贫民和弱势群体,应首先解决城市贫民窟和城市衰败地区,要走向民间和不同的居民组群沟通,为他们服务”。罗尔斯在1972年发表的著作《公正理论》和大卫。哈维的著作《社会公正与城市》中都指出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社会公正问题。此时,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开始重视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意义,规划与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环境改造规划转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西方主要国家同时开始出现民主多元化的社会趋势,公众参与的规划思想作为一种“准直接民主”的体现,开始广泛地被居民接受。城市居民纷纷成立自己的“社区组织”,通过居民协商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努力维护邻里关的社会趋势,公众参与的规划思想作为一种“准直接民主”的体现,开始广泛地被居民接受。城市居民纷纷成立自己的“社区组织”,通过居民协商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努力维护邻里关系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法律同政府和房地产商进行谈判,一种“自下而上”的所谓“社区规划”开始出现,市民社会在西方国家建立,公民对城市开始有参与权和管制权。
二、西方城市规划与社会问题的经验和启示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源于西方城市的社会改良运动。在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城市为不断解决城市社会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规划对策,城市规划也从只注重物质形态规划转向了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普遍关注,从理想化的“社会城市”设想逐渐演变为对现实的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从历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工业化发展、城市规模的无序膨胀、过度郊区化产生的内城衰退、经济危机及战争破坏等是引发城市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西方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西方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如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的过分拥挤和贫民窟的出现,缺少对城市郊区化的有效控制而导致社会分化和内城衰退现象;
2、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城市内部发展的影响,也有来自城市外部的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危机和战争等灾害引发的城市社会问题等,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构筑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十分必要;
3、城市规划不当是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如城市功能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和大规模城市改造而导致的众多社会问题;
4、随着西方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中已十分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体现社会发展的“民主化”特征,城市规划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该看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必须注重对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
三、中国的城市社会问题
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发展期,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城市的社会问题已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工业化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导致城市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居民失业率的上升,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条件下,很容易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2、城市的盲目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城市中心区由于人口过分集聚而产生过分拥挤、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和交通条件恶劣等问题,导致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差;由于中心区人口密度过高而导致教育设施严重不足;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由于生产用地和居住用地布局不平衡导致居民上下班花费的时间过长等。
3、“城中村”和“边缘村”的存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城中村”是因快速城市化引起城市包围乡村的现象。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和长期得不到整治,这些地区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盲区,社会治安极其混乱。“边缘村”是指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大量低质量住宅区,这些住宅区多为打工者的集中住所,如北京的新疆村和浙江村等,由于得不到城市政府应有的关注,社会治安较为混乱,并且城市居民对这些来自农村的居民存在明显的歧视现象。
4、城市中心区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更新改造引起社会分化并破坏了原有城市社会网络,大规模开发迫使中心区居民迁往郊区,而边缘社区由于缺乏商业服务、教育等设施,仍存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城市中低收入居民住宅供应明显不足、城市资源分配不公等现象。
5、城市规划缺乏公众的参与渠道,公众缺乏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也未能为公众参与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城市规划的对策
寻求科学的规划方法与手段对解决城市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改变中国城市规划只注重“形体规划”而忽视社会、经济规划和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注重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对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作用,注重研究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西方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对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应成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方向,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其次要注意下列问题:
1、城市规划应积极关注公众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城市改造和开发应兼顾多数人的利益,以期合理地解决城市开发与公众利益的矛盾。
2、城市规划应结合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政策,重点解决居民就业和住房问题,这是城市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3、城市规划应体现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原则,避免规划建设不当而引发社会分化和内城衰退现象,尽可能减少城市的大拆大建现象。
城市规划的研究指出了我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勾勒了未来城市的发展蓝图。因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决策是否合理科学变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城市规划的一些可行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城市规划;问题;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规划的出现证明了我国人民的社会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高水平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还需要统筹规划,并且在制定城市发展方案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步骤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城市经济状态分析、 城市性质和发展情况分析、城市规划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以及建设规划的管理等环节。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很多大中城市开始出现能源短缺、道路交通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水资源紧张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给城市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正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实施的时间较短,城市规划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譬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过渡时期, 受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规划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有效结合在一起,而且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目标不明确,没有从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 城市规划目标的盲目性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情况, 导致很多城市规划方案先天不足。为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并积极探索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理论方法,保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越来越突出,城市扩张也在不断加剧。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城市的发展尤为突出,但是由于城市建设的极度扩张,也留下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城市规划方面,也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问题的的存在,使得城市建设在质量上粗制滥造,影响颇深。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入浅显的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1、城市规划存在随意性
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是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计划指导作用。城市规划的涉及面之广,已经囊括了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不过,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剧中,城市规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由于建筑行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城市规划不断的任意更改,并没有在实际的运作中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合理要求进行操作,表现出了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随意性,这就为城市规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
2、对名胜古迹的保护意识欠缺
在城市规划中,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例如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方面,没有合理的规划,使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是一个城市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同时也在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对风景名胜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在城市规划的引导和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的素质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保护意识,在风景名胜的保护上并没有制定完全合理的计划,使得许多风景名胜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人们在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或者城市规划实施的滞后性和不便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污染和浪费也极其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在城市规划的制定上越来越重要。
4、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城市建设中,效益永远是持久的话题。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相关研究管理人员由于利益的驱动与一些不法开发商沆瀣一气,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的质量和职能。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上,施工单位也并没有贯彻城市规划合理要求,在施工建设中盲目只求利益最大化,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的质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5、城市规划不具有前瞻性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具有指导和牵引作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是提升城市建设质量的保障。然而,现在的城市规划在前瞻性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公共交通和下水道的疏通排水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交通拥挤、车道狭窄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行车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在下水道的排水方面,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疏通通道,是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存在诟病,尤其是在近两年连降暴雨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在暴雨之后,许多城市成为“水上城市”。这就是城市规划在前瞻性上,没有为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6、城市规划生搬硬套
在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应用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许多城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直接完全套用一些主流城市的规划方案,没有联系自己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城市建设上没有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在城市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极为突出,施工单位没有联系实际,完全套用一个模式,使得城市建设过程又发了一列的施工问题,城市规划的生搬硬套在城市的发展中严重影响了其进程。
三、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家的资源相对短缺,城市是我国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各类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应该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城市发展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推动城市发展实现。
1. 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
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常规规划内容,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划应该建立一个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构架,城市规划的制定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以城市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城市规划的指标,将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消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而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新思路,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超出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城市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下,形成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并再次与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不达标需要再次改正, 直到修正后的规划方案可以满足城市自身的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止。
在城市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内容,其一,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应该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应该强调城市资源供给力与城市环境承载力,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其二,城市规划的内容应该将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社会、环境等都纳入规划计划中,保证以上各个因素互协调促进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其三, 城市规划方案应该以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一个重要控制点,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不能超出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另外,现阶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都在逐步提高,所以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制定时,可以不完全受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限制,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系统的发展规模。总之,为了保证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城市规划必须引进资源供给力和环境承载力指标。
2. 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应该坚持综合性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应该可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并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城市社会、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综合性指标, 确保该指标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和测度城市的发展状况。
其次,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确保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和简型相统一,同时充分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充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同时还可以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 可以为大众所接受, 另外, 在制定指标时应该使用现有的相关规定标准和统计资料,以保证该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再次, 应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针对性, 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有所不同,各大城市应该严格依照本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评价指标, 使其真正发挥对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
最后,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定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评价指标中的指标数据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真实情况,又要符合城市系统分析和生态学原理, 指标数据来源应该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确保评价指标的定义准确,并且可以量化处理。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统一
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情况下,城市规划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制定更好的城市规划方案,显得尤为突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效统一问题上,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
1、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的意义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问题上,人们普遍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源于经济类型的转变发展,是运用规定的区划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主要是针对土地的开发以及城市建筑等标的物进行划分,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
历史证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传统的详细规划中,制定计划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计划的实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于传统的规划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灵活性,也为计划的事实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2、城市设计发展的意义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的整体发展为切入点,侧重的并不是建筑本身,而是针对整个城市的设计,这样的一个宏观环境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想象空间,激发了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城市设计致力于改造人们的空间环境,为人们营造更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存在重要的作用。现在社会的城市设计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城市设计桎梏,不再建简单的追求外观上的设计,而是只求设计层面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设计是独立与城市规划之外的,与城市规划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城市设计的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制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融合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在城市的建设中相互独立,却也在逐渐的走向融合,合理的统一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趋势,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有效统一,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统一,为城市的总体规划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施基础,使得城市规划在方案制定与有效实施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可以极大的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统一在今天看看来,已经势在必行。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王建国, 王兴平.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J ] . 城市规划, 2011( 02) .
[ 2] 范先明. 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J ]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05) .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专业建设;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讨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践出现了重大转机,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学术界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与专业建设的认识与探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推进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 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密切相关,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发展、相互协调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导致该学科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发展和一个城市的建设方向,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城市规划实践则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机会和发展机会。
对于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的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步骤不协调
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城市规划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向多方向多领域发展趋势渗透,这种综合式的发展往往使得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与之不相应,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对城市规划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探究也引发了规划专业人员对于专业建设定位的思考,并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但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还没有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系。
2、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有待深入研究
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方面的理论空白是我国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对各个学科知识综合却不适用的现象,应该要在大力强调城市规划学科拓展的同时,科学地对各个学科的空间属性进行探究并使其交叉领域知识成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向导,如与城市社会学等相互渗透。所不同的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交叉领域的研究应始终以空间为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探究。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城市规划领域更应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城市规划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平衡,使得我国城市规划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革新进取,从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略。
3、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的价值观等问题更应受重视
当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涉及到经济和政策领域后,规划工作往往会遭遇价值判断困惑之类的问题。如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规划,人们应如何权衡公平与效率?主张公平的人认为规划应该以社会的长期有效运行为依托。但对于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的现实情况看,这种理念很难充分贯彻。但是若把效率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则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其存在的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因此,那些主张效率的观点的人们希望改革传统的规划理念,将经济学理论等融入到城市规划实践与专业建设中来,使之更适应我国当前的发展,并被地方政府所接纳。
二、 推进城市规划科学化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对策
1、 注重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
城市规划专业建设在我国起步晚,并且许多学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也都存在许多问题。况且,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体系还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制度来完成对规划办学质量的认证,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还未形成完善统一的体制。而专业评估制度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国外的认证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全方位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效率。
2、 明确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办学方向并呈现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入,使得城市规划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呈现出它的特色。探究国情,我国的城市规划是在公有制的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在城市规划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城市规划专业,大都是来自建筑学学科,将城市规划当作设计的办学理念早已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工程领域的知识和建筑学知识对于城市规划同样非常重要。所以,相对于有较好设计学科基础的高等院校,有经济地理背景的规划可突出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并可以延伸至社区发展的领域,将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呈现不同的办学特色。
三、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具体实践
1、 城市规划科学化应增强规划意识
城市规划科学化建设应在规划过程中增强规划意识,树立科学的规划意识。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总体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城市的具体规划中应树立整体观念和总体意识,把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与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融为一体,树立全方位城市规划、全过程城市规划意识,把宏观城市规划与微观城市规划,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交通、通讯等城市规划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因素,确保城市规划科学化具有具体的实践方向。
2、城市规划科学化应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城市规划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把城市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城市规划应紧密围绕城市发展整体大局来开展,而不能只强调理论规划而不顾具体实际。目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政策形势持续变化,城市规划要建立灵活机制,保持调整余地,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才是科学城市规划的认真负责态度。
四、结语
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应建立在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和相应知识的积累之上。城市规划新的理论、新的理念和新的经验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另外,由于城市规划本身的综合性和广泛性特点,对规划工作者的知识经验要求较高,需要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多学科。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应建立在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丰富充实的知识积累之上,为城市建设实施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除了理论知识的完善,还应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先进的理论模式建立更科学合理地城市,发挥城市规划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立,肖伟榕;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动态规划布局方法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胡娜;论城市规划的价值理念与生态城市建设[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章光日;关于新城开发热的冷思考[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城市交通的发展却远远赶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出现了交通拥堵、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源于城市交通规划的不合理、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且没有按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来进行科学的规划,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把可持续发展观念引用到城市交通规划发展中,这样才能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不足。
1 目前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
我国城市发展步伐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加快,可是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的步伐得不到同步发展,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现城市交通却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已经出现了许多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当然这些也和城市发展有关。人们最初所追求的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城市交通系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建设,城市交通问题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体现,可以总结成如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交通规划目标单一
在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只是为了满通的需求,所有的规划都是围绕着交通去进行的,对交通与土地之间的反馈没有进行规划,也就是说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就是侧重在了交通的建设中,尤其是交通设施的数量格外重视,系统的管理功能则不重视,造成资源、环境、交通之间没有形成有序的系统。
1.2 城市交通规划需求模式局限性强
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的需求模式大多都是采用了西方“四阶段”的交通模式,虽然我们结合自身的国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与完善,但仍不能摆脱其思想的约束,形成了惯性思维,而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就是说这种需求模式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着比较强的局限性,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
1.3 缺少对城市交通规划实施的保障
城市交通规划的实施离不开一些保障措施,这些保障是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比如说政策、机构、资金以及管理技术等,在目前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对于如何规划的分析研究比较多,可是如何有效的实施,并对实施进行有效保障的研究相对的比较少,尤其是对实施的外部环境分析格外少。
1.4 没有从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城市交通规划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更多的是考虑机动车交通,没有考虑到城市交通所产生的根源其实就是人或物的移动,这样才有了城市交通,只考虑机动车的交通很明显就没有把以人为本观念引入到城市交通规划中,也没有对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进行妥善的安排与重视。
2 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就是顺应时展所需而产生的,从它诞生起就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引导着社会发展向着更加科学、环保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两个基本特征,即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它的内在主旨就是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让这四者可以在协调、可持续、健康的状态下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可以知道城市交通规划中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了处理好城市交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达到一个和谐发展的状态。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它是被定义为:既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造福后代,为后代创造出更好结构合理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十分丰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对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原则,分别是:发展、协调、质量和公平,这四项原则在实际的发展中有着深刻的意义,也就是说它打破了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把粗放型增L转变为集约型增长,能把废弃物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改善环境污染情况作为目标。城市交通规范发展也不是当代的事情,它也是作为可以服务与后代子孙的重要建设项目,因此就一定要协调好资源、交通、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在建设中不停的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这样不利于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可持续发展下城市交通规划的具体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重视意识也逐渐增强,这就使得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再单纯的考虑经济因素,而是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把人、资源、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融合,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寻求到一个平衡,而这个平衡就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来进行,这样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城市交通规划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具体措施为:
3.1 改善城市交通结构
在目前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城市交通结构的规划主要就是围绕着路上交通来建设的,可是这种建设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比较大,因此就需要对城市交通结构进行改善,把建设的侧重点转移到轨道交通建设上,轨道交通建设不但运输量大且速度也比较快,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又是最小,可以有效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进行缓解,所以说在城市交通结构规划上要侧重在轨道交通建设上。
3.2 宣扬倡导绿色出行
城市交通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最主要的就是机动车辆以及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不但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根据这样的现状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就要对绿色出行概念进行大力的宣传与倡导,让全民都参与进来,尽量在出行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出行,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自行车出行是被公认为最环保最绿色的出行方式,应该得到大力的宣传和倡导。
3.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把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的比重提高,这是发展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有力方法,而且随着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公共交通将会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是小型汽车所不能比拟的,它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越合理,进而资源的使用也就越合理,这对建设集约型社会起到了长久性的作用,因此要限制小汽车的发展,大力地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以此来改善城市交通结构,这样可以使得城市交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4 使用多方面手段来管理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建议中可以采用税收、政策、管理等多方面来使大量的人员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限制城市资源的利用率,也能让城市交通的规划更加的符合时展的需求,也能保证城市交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进行短期的规划。
4 结束语
由此可见,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而这也是时代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城市交通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为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因此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只有不断地提高城市交通规划水平,在实践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亘,李小伟.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考[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6).
[2]岳振中.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城市交通规划思考[J].交通标准化,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