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

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

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基本要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资源紧张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成为众多行业发展的指导理念,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而城市的持续性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要注重规划好城市的土地用途,协调好建筑和土地的关系,尽可能的保护好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这样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大的动力支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城市规划要注重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整体预测,调研、评估、论证规划的可行性,不断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在保证城市自身环境承载力负荷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规划方案。

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城市领导者和规划建设者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方法体系。首先,领导者要以本地区的资源实际为基础提出可行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可操作性的城市建设进程体系,避免为了政绩不择手段仅考虑城市的现有发展而罔顾子孙后代的幸福。规划者要本着规划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的目的,竭尽全力论证最有助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方案,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自己规划的全过程。其次,在实际的规划规程中,领导者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思想引导,鼓励其提出最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规划者不仅要考虑常规的规划内容及规划常识,还要认识到城市现有的资源以及环境问题,论证不同的规划方案能否承载住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城市承载力的范围内,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节约城市资源,提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二)建立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的整体规划方案

环境和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城市未来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规划者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前,要对本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状况有着准确的了解,调研和论证本地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预估城市未来发展可能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始终坚守资源环境体系作为城市规划的落脚点,保证城市的未来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能够良性互动,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在规划时,要具有长远眼光,不能局限于城市现有的环境和资源水平上。例如,有的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大量上马与煤炭有关的企业如发电厂、钢铁冶炼等产业,却没有认识到煤炭资源日渐萎缩时该如何处理,以致在资源枯竭时难以及时完成产业转型,导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造成了本地区发展的落后。因此,规划者要正确认识到城市现有的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找准城市转型的平衡点,既保证现有的发展能够维系并不断上升,又能在未来出现危机时站稳脚跟。充分认识到本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水平,并预想到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好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房地产建设的规划管理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要预设好城市的功能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整体上布局城市的发展规划,避免发展过程中盲目随意建设的现象发生。区分好城市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既可以实现区域内建筑的协调,也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特定区域应有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例如,现有的老城区与新城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住宅区和工业区叠加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质量,也导致工业生产受到民众的反对而难以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规划管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城市房地产的建设能够按照城市的规划进行,避免一些房地产商任意建设,造成城市规划布局参差不齐现象的发生。规划者在规划时可以和本地区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商协调商议,针对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和补充城市规划,促进规划方案的渐趋完美。

(四)广纳意见完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要注重吸纳群众的意见,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一方面,鼓励民众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来。为他们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样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促使人们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城市的生态观念。另一方面,民众的意见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号召群众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和管理中来,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完善城市发展的规划方案,还能取得民众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认同,共同促进城市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不仅需要领导者和规划者的共同努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需要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吸纳民众智慧,共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董珂.城市规划的过程控制[J].城市规划汇刊.2008(3)

[2]陈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9(2)

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中关村又迎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将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蜚声中外的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誉为“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示范区自成立以来,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高科技产业发展,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如今,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中关村又迎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国务院近日批复原则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纲要》对中关村赋予了全新的战略定位,以五年为一个阶段,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划定了中关村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十二五”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技术变革、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和不断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北京要在全球和区域经济分工中占领高端、争取主动,必须把强化创新驱动作为重要着力点,围绕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的首都经济特征,使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为此,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力以赴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切实发挥其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中关村成为创新战略的重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它的发展关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乃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功与否。《纲要》应运而生,意义重大,它是贯彻落文国务院关于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精神的具体部署,是促进首都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纲要》提出,中关村要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滁地”的战略定位,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力量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这样的定位和目怀令人振奋,同时也意味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关村示范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区域,同时也是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作为我国当之无愧的科学高地和高速发展的产业高地,创新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特色和优势,做好《纲要》的具体落实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未来发展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中关村定能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

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十二五 金融企业 机遇 挑战

“十二五”期间的中国金融企业经营环境仍将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企业的改革发展、如何看待金融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看待金融企业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转型等问题是金融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银行业

结合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谈谈“十二五”期问,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宏观经济。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危机之后的通胀,物价房价的高涨,以及热钱的涌入,让中国经济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面临更为复杂的境地。因此央行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势必会对金融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而会给我国银行带来极大挑战。

2、强农惠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规划可以看出,国家将会对促进“三农”发展提供大量资金,有效增加农村资金的拥有量,为植根农村的农信社吸收存款创造了条件。同时,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远不能满足三农建设资金的需求,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信社完全可以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既服务了三农,又能做好资金营运工作。

3、调整结构。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仅是国家主要税收来源,而且是解决人民群众就业的重要领域,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过程中,银行业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一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二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加快开发以“低碳、和谐、转型”为方向的金融创新产品。

4、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为银行带来发展机遇,可以根据政策,调整自己的授信策略。

5、改革攻坚。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内容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通过逆周期的审慎监管,将有效约束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和短期行为,提高中国银行业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并为建立可持续、稳健的中国银行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6、国际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我国外汇储备量大,在国际上金融受制于人,西方国家凭借金融的力量可以非常有效的让全球资源位置服务,他们通过金融工具控制全球发展。因此,应加强我国金融业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保险业

1、“十二五”期间,发展方式的变化,社会结构与环境变化为保险业发展带来机遇。参与破解社会养老难题,作为国家养老保险体制的补充。我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社会对养老问题格外重视,而社会保障体系只能满足养老的基本需求。供需矛盾,抓住这个矛盾才能使保险发展规划更贴近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保险业养老保险的开发和发展比较滞后,保险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2、商业健康险发展模式创新从社区医疗突破。“十二五”期间最被关注的民生工程中,养老、健康、医疗是三大关键词,对应三大关键词,我们认为保险业有许多发展机会。未来在社区医疗可以作为商业医疗保险创新和模式创新的领域,有可能把社区养老、健康整合起来,更好地为百姓实施健康管理、慢性疾病管理。在护理领域,商业保险可以把老年社区、护理保险、护理保障结合起来。目前,商业保险介入社会保障经办领域的支持政策也愈来愈明晰,补充医疗保险和社会基本医疗经办管理是人保健康未来发展和探索的主战场之一,使商业保险真正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链接好。

3、保险业发展将会从制度推动转向经济拉动。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制度要素对保险业增长的贡献度将逐渐降低,保险业增长将更多地依靠经济要素的拉动,“十二五”期间,这一转向趋势将逐渐显现,强调中国保险业增长模式的更新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保险业主要的挑战应该来自行业声誉方面的影响,这样的内涵型行业指标在未来发展中应该引起更多关注,因为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来看,“三驾马车”中进出口贸易已呈现负增长,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消费和投资。同样,“十二五”期间,内需也是保险业发展的关键来源,内需主要靠的是国民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其中支付意愿比支付能力更为重要。保险行业要健康良性地发展,必须更注重自身的内涵型指标建设,加强投保人真正的支付意愿。

三、证券业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有六个重点问题要关注:一是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发行体制改革;二是加快全国性统一场外交易市场发展;三是加快证券市场发展;四是规范发展PE行业,对于PE(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进行适当的监管;五是继续推动创新,推动期货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六是建设国际板,吸引更多有技术含量、经济附加值更高的企业来中国。

就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市场化机制严重不足,全球所有主要交易所大部分是注册制,但我国目前还是核准制;二是市场文化有待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球主要市场的换手率平均在100%左右,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平均换手率是92.7%,深交所是98.7%;三是结构的问题,要加快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尤其是推进场外市场的建设,才能使我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定荣.浅谈农信社在“十二五”期间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金融界网.2011.

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技术预见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对于社会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技术预见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可以说,美国是技术预见的先驱者,也是开展技术预见理论研究最早的国家。但受当时国际局势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美国将研究重心转向了“适应未来”的技术预测,逐渐放弃了“塑造未来”的技术预见。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技术预见受到了日本工商界及学术界的重视。技术预见逐渐成为日本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日本技术预见由政府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预见结果直接形成政府、科技界、企业界等多方都能接受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政策、科技发展规划,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受到企业界、政府广泛的认同。技术预见不仅对日本的科技、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在全球技术预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技术预见是指在对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和社会整体化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分析手段系统化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从而为国家和行业的产业规划和技术发展规划服务。1990年以来,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许多国家纷纷开展技术预见研究工作。在我国,技术预见也受到高度重视。“十五”期间的《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技术预见工作”,“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都强调了技术预见和自主创新。学术界对技术预见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国家制订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技术预见的必要性

同世间万物一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必要的资源支撑。但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任何国家都会面临着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以达到资源消耗最少与发展速度最快的问题。相比不断增长的技术需求,资源总是相对稀缺的,如何最小化资源使用的机会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怎样把有限资源用得更好,就要求政府从社会总资源配置的角度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科技未来发展趋势的主动引导,合理地避免科技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这一切就需要对未来有一个了解和判断,这是技术预见的重要背景。

技术开发是一种具有风险的科研活动。技术开发的结果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本身,还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技术必须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太过超前,人类的思想认识还达不到技术所需的程度,则会造成先进技术很难被人类社会接受的情况。另外,技术必须与当时的经济环境相适应,先进技术缺乏经济环境的支撑,也如无本之木无法开花结果。因此,进行技术预见就非常必要,可以为技术开发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将技术开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科技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科技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人民科技素养的提高。人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技术预见是技术普及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公众提高科技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新技术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使不同立场和观点充分地展现在公众面前。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和磋商,对新技术的方方面面进行衡量斟酌,最后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可通过政府的技术预见报告,了解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信息。所以说它是社会公众提高科技素养的一个很好方法。不仅如此,它还能督促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决策者尽可能客观、公正、负责任地向公众揭示新技术的潜在风险,并且自觉地约束自己”。

技术预见的作用与意义

1.技术预见聚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的压力迫使企业将注意力集中于眼前的现实问题,对于长期的发展问题考虑得较少。技术预见活动可促使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经济界以及社会各界将注意力投向中长期战略规划,着眼于整个国家和所在部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技术预见,我们可以找出对于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技术,优先支持一批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具有长期影响的国家战略技术,开发一批对重要产业、区域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密集群,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互动平台,有利于抢占先机,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技术预见还向广大公众和决策者提供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有关信息,包括潜在的研究机遇、未来研究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困难、相关技术可能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它本身也是一个创新文化塑造、科学普及和社会理性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2.技术预见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

技术预见是对于未来技术发展的预测,是在人的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基础上,通过集思广益科学论证,对在特定时期内,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科技发展成果进行规划。但技术预见又不仅仅具有“预测未来”的功能,更加强调“塑造未来”,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技术预见成果是确定规划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的重要依据。其次战略规划需要社会共识的支撑,技术预见提供了一种应对未来挑战的新的认识方法,技术预见的主要方法――德尔菲法,实际上就是专家及社会智力资源的集中、碰撞和集成的方法。技术预见过程促进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专家、社会公众的协调与一致,其精髓是着眼于远期未来的沟通、协商、合作与承诺。最后技术预见文化是创新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科技规划的基础条件。社会的预见意识和预见能力将是把握机遇、应对变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科技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智力保障和社会基础。”

3.技术预见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

技术预见活动是在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以及资源环境、要素禀赋的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其目的是预见最适合各个区域发展的,对该区域能产生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通过技术预见,引导国家对不发达区域进行重点科技领域投资。这种引导要改善过去国家对地方的单方面财政扶持的局面,而地方并没有发挥主动性去发展其本地产业技术,只是懒惰地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技术预见活动不仅对发展好的区域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其产业结构向更好地水平发展以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也能对发展落后的区域进行引导,引导其开发区域内最具有价值的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来支撑该区域的产业发展,增强区域的竞争力,培养区域的主导产业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使得各个区域都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达到效益最大化,使得各个区域在全国的产业分工中取得合理的位置。

技术预见指导我国企业自主创新

技术预见的类型,按地域范围可以区分为宏观层次的国家或跨国、国际性技术预见,为制定国家科技政策提供服务;中观层次的区域或区域群技术预见,主要由地方政府来组织;微观层次的园区或企业技术预见,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或者研究机构选择科研项目服务。

宏观层次的技术预见可强化国家创新系统中包括企业在内的不同行为角色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为促进不同创新者之间的合作提供富有成效的机制。它创造了企业与大学的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信息更自由地在不同行为角色之间流动,从而从整体上促进产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培育和有效发挥。宏观层面的技术预见侧重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更加关注的是经济、社会与技术的协同效应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宏观层面的技术预见可为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指明方向,帮助企业识别产业技术发展的未来走向和机会,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和技术风险,指引企业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帮助中小企业充分把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集团级国企;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利益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的制度逐渐完善,为贯彻落实人才强企的战略,并推进企业的可持续性的经营发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建设成为重要的环节,企业要首先全面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其次进一步去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建立多远化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在现代社会有一个名词叫做人力资源即指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团体所需要的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资源)。换句话说就是员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企业的所有工作包括从最低层和最基础的工厂生产到高层的资源的管理和分配都是在人的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可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在国企更是如此。但是每个人的能力与特长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企业的职位分工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了解员工的能力,帮助员工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不仅仅对员工自己有很大的意义对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员工职业发展概念

员工的职业发展我们可以理解为员工对自己未来工作发展的设想或规划。职业发展就是指在员工自己选择的领域里,依靠前期的兴趣和后期的努力,成为自己领域内的专家。而所谓的专家也未必一定要成为研究开发人员或技术顾问,而是在某一特定的领域有着深入的和广泛的经验,并对该领域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的人。至于行政管理的能力、团队建设的能力、规划和沟通的能力等,是职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培养的能力,也是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条不错的通道。员工的职业规划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努力,因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环境和发展要求都不一样,企业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环境,企业的文化等多方面考虑再安排适合员工的工作岗位,将员工的岗位工作与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相结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考虑,也能发现自己的能力终点,充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规划好员工的职业发展也就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集团级国企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在实施员工职业发展建设的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集团级国企所属的企业个体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员工的职业分类不同,二是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三是人才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集团级国企的员工职业发展建设的工作困难重重。其次,由于我国国企的体制等原因,在员工职业发展上遇到的种种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国企发展的滞后。

1.模式僵化、目标单一

行政化是国有企业是一向的惯例,因此行政级别的晋升就成为员工的唯一晋升途径。这也就导致了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于技术型专业人才来说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得不到晋升,二是得到晋升后却不能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浪费。而这两种结果都很难使他们的价值得以实现。人才的流失这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2.人才侧重点不同

在集团级国企的员工的职业分类和人才侧重点不同。例如科研单位侧重于技术型专业人才,而对管理类的缺乏重视。不仅在收入方面,在职业发展前景上都远远比不上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各部门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对员工的考核不能有效的执行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看不到职业未来发展的可能。完善的考核制度也是使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完善的重要部分。国企内部薪酬的巨大差异也是目前的一大问题。高管和普通员工薪酬的差额有的高达7倍。这种分配不均的现象导致了员工对工作缺乏热情,增强了员工之间的矛盾。

三、集团级国企员工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解决上述国企出现的问题,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1.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凝聚力

无论是企业还是任何一个团队,凝聚力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员工之间没有勾心斗角,只有齐心协力的为自己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

2.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

如今的经济格局瞬息万变,企业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也导致了人才的竞争异常的激烈。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使员工拥有清晰的发展目标,也使人才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因此员工也就可以看到自己在企业的发展前途,从而加强了对企业的信任与忠诚度。充足的人才资源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3.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帮助员工对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进行确认。其次员工职业发展使企业整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经济上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合作共进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是基本,而员工也应该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文化,做到真正的融入企业当中,为了企业的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员工的职业发展关乎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说企业是一个人体,那么企业的员工就是组成人体的细胞,一个充满活力的细胞才能为企业带来动力,而活力的来源就是员工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认知。真正对员工起激励作用的是令人满意的职业发展和可能实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强.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及意义[J].中国市场,2015,(39):114,116.

[2]刘新苗.国企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重要性[N].组织人事报,2015-02-17(006).

[3]孟琳.浅析国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J].中国集体经济,2015,(1):123-124.

[4]鲍建凤.企业员工职业策略与职业成功关系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

[5]张波,张征.浅谈集团级国企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3,(22):62.

[6]宋海文.国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2,(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