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统筹规划,搞好衔接
1、切实搞好规划衔接。按照“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发展思路,聚集区(根据政〔〕90号文件精神,目前,我市绿岛火炬开发区符合工业聚集区发展要求)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市规划局分局、市国土局分局、绿岛火炬开发区和有关乡镇负责)
2、完成绿岛火炬开发区重新审核。根据省政府对已确定的32个省级产业聚集区进行重新审核的要求,由绿岛火炬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对照《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的若干意见》(〔〕90号),查漏补缺,确保通过重新审核。(发改局、商务局、绿岛火炬开发区负责)
3、搞好规划审批申报工作。目前,绿岛火炬开发区已经完成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发改、规划等部门要按照省市要求,加快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申报工作(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经市政府会同省发改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联审通过后,报省政府审批;聚集区总体规划经市政府组织审查并经省有关部门联审通过后由市政府批复,报省政府备案;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政府审批)。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准后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要报省政府确认或备案。(发改局、市规划局分局、绿岛火炬开发区和有关乡镇负责)
4、突出发展重点。绿岛火炬开发区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结合实际,制定项目准入标准,明确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发改局、市环保局分局、绿岛火炬开发区和有关乡镇负责)
二、用足政策,加快发展
5、用足土地政策。省政府对县域工业聚集区每年安排1000亩建设用地指标,集中用于区内重点项目建设,对符合省重点项目条件的,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计划,国土、发改等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搞好沟通衔接,结合项目建设,切实做好项目备案和土地组卷报批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市国土局分局、发改局、绿岛火炬开发区和有关乡镇负责)
6、用足财税政策。省政府以批准规划前一年省级聚集区企业上缴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省级留成部分为基数,对省级工业聚集区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全返、一定三年”优惠政策,对省“三税”留成比核定基数超收部分,三年内全额返还聚集区,重点用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对入区项目,除国家规定的收费外,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费用,政策实施期限暂定至2013年。同时在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园区内重点项目建设贷款贴息,市不低于省级额度相应配套。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认真研究省市财税政策,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加大跑办力度,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促进园区各项建设顺利开展。(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支行负责)
7、研究制定异地投资税收分享政策。对辖区内各乡镇之间异地建设的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税收分享政策,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税收分享实施办法,切实调动各乡镇加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财政、税务等部门负责)
8、支持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工业企业生产用电,支持其实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实行同网同价。(供电局负责)
9、实施差别政策引导。自年起,“退城进郊、退乡进城”企业和其他新建项目选址不在聚集区内的,原则上不予审批(核准、备案),不提供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供应,引导分散设立企业向聚集区集中。(发改局、市国土局分局、供电局和有关乡镇负责)
10、搭建投融资平台。鼓励聚集区建立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进行土地前期开发,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安排相应专项资金,向聚集区投融资公司注入资本金。鼓励将聚集区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以及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实物资产,包括土地、道路、标准厂房等可用抵押的资产,通过划转、授权注入投融资公司,扩大投融资公司资本注入来源。(财政局、市国土局分局、人行支行等部门负责)
11、简化环境评价程序。绿岛火炬开发区发展规划必须进行规划环评,要依据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区域产业布局和项目准入条件。完成规划环评后,发改、环保、建设、安监等部门要对聚集区内的建设项目,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重点加强施工现场监管和“三同时”验收。(发改局、市环保局分局、安监局、建设局和绿岛火炬开发区负责)
三、强化支撑,创新机制
12、完善配套支撑条件。加快建立以聚集区投资开发公司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机制。绿岛火炬开发区土地出让收入政府分成部分,除足额支付征地和拆迁补偿费、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保支出及法定支出外,优先用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外资、民资和社会资本采取BOT(基于基础设施特许权的“建设——经营——移交”)、BT(投资非营业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移交”投资模式)、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方式,投资建设聚集区基础设施。(财政局、市国土局分局和绿岛火炬开发区负责)
1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由单个项目引进为企业集团引进,单个企业招商为产业链上下游组团招商模式。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激励机制,对成功引进重大内外资项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引进项目资金到位情况,按比例给予奖励。(发改局、商务局、财政局和绿岛火炬开发区负责)
14、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参照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开发区(园区)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的通知》(机编〔〕1号)规定的开发区(园区)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编办负责)
四、加强领导,动态管理
15、建立开发建设推进机制。成立推进聚集区发展领导机构,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局,承担日常工作,协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细化工作方案。(发改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今天上午看了开发区的三家企业,同志对科技公园和开发区有关情况作了汇报,同志对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情况作了汇报,市长、市长和各部门谈了很好的意见,会后要抓好落实。
总体来讲,开发区这段时间工作很辛苦,干得非常好,我们今天来主要是为你们鼓劲,解决问题。当前,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过前几年发展,引进了一批项目,有了一定规模,如何进一步提升档次,现在是关键时期,压力很大。关于今后的发展,要把握好三点。
第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整个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可以说是重任在肩。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站在三角洲开发、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建设高端产业平台的高度审视自身定位,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对于这一点,开发区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境界,坚定信心,切实把高端产业区建设好,抬起高端产业发展的龙头,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多作贡献。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开发区的定位,首先是“新园区”,要建设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第二是“新城区”,中心城实施东扩,开发区要建设新的城区;第三是“新景区”。下一步,开发区要围绕“三新”的定位,进一步提升规划,加快发展。
目前,全省有6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论总量我们现在排第六,但不能老排第六,既要考虑长远,也要考虑当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开发区要在省6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保四争三”,要有这样的气魄。下一步,开发区要组织班子研究好考核评价体系,与先进开发区一项一项进行对比,哪一项不行补哪项。
第三,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一是要突破水系建设。不搞水系建设,科技公园就没有灵魂。科技公园水系要对接广利河和清风湖,实施“两湖一河”水系工程。开发区要把这一工程作为科技公园的一号工程,不要等,现在就干。只要把水系打造出来,就可以大大加快周边土地的招商工作;把水系工程突破了,科技公园的框架就起来了。二是要突破重点工程。现在搞开发最忌讳平推平拥,有条件的工程要集中人力物力,赶快干起来。软件园是科技公园的核心,要抓紧开园。再就是滨水商业,尽快排出几个重点工程,集中实施突破。三是要突破重点产业项目。就是要突出抓好电子信息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有几个重点项目,8英寸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科达功率半导体封装检测线项目、泰克拓普LED电视模组项目,包括今天看的泰岱200MW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都很好。关于科达功率半导体封装检测线项目,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市、区两级在已经支持1500万元的基础上,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派出专人靠上,帮助企业尽快把项目搞好。
论文关键词:区域环境评价;新经济开发;REIA;污染物预防
一、区域环境评价的概念
从1979年中国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至今,其相关制度在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协调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就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众多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发展,例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及边贸开发区等,使多个建设项目在相同地区,相近时间陆续开展。届时,如果对各建设项目进行逐个环境影响评价(EIA),就不能准确预测最终的环境变化,不能显示区域开发的总体环境影响,进而导致无法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使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落空。故而,应当将这类开发建设项目看作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全部区域开发的建设行为,开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即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从理论上说,REIA可归入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IA或SEA)的范畴。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和要求,依照评价的性质、行政区划、区域类型、环境要素等,可以把REIA划分成多种类型,与开发建设项目息息相关的常见类型有:
(一)新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在沿海省市开辟了一系列新经济开发区。这些经济区一般都有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有的制定了区域环境规划,因此,应该开展相应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二)现有城市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发展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依托现有工业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利用它们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以扩大再生产,从而形成了许多以大型企业为主的老工业开发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开发区的建设普遍都需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划,做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进行区域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
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制定区域开发建设决策之前,对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现状和目标、区域环境承载力、区域废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度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按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调整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环境功能的科学规划提供有效依据,为区域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保障,真正将环境保护做为区域开发综合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
单一建设项目的EIA,使合理确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成为空谈;因为评价范围小,导致许多单项环评无法对区域大气和地表水环境容量进行估算。而区域环评却能对确定的区域,着眼于整体,根据区域环境规划与保护目标、功能区的划分、区域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状况来研究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准确地制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为实现总量控制奠定基础。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污染物有效集中控制创造了条件
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是兼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为一体的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单项建设项目环评虽说能把拟建项目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充分的诠释,但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染集中控制只能提出宏观建议。在这方面,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其优越性,即可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和总量控制目标,对区域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整体规划,应用“工业生态原理”,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使一个项目排出的废物成为另一个项目的原料,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上述基础上,再提出统筹治理和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控制方案),为区域污水集中处理与资源化、以及推行集中供气供热工程创造条件。
(四)有利于识别不良的累积效应并在区域范围采取对策
单个建设项目的EIA难以从整体上分析其与区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开发建设所产生的累积效应。REIA有可能比较确切和全面地分辨区域各时段的开发对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恶性累积反应,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加以预防和消除。
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而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区域开发规划纲要制定之后和区域开发规划方案实施之前。实际上,区域开发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和环境影响报告书(EIS)的制定是一个同期,互补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价随着区域开发规划的启动就同时介入了,以区域环境特征等因素为基准,综合区域开发性质、布局和规划,进而编制出区域开发规划方案,评价每一个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分析修改后的方案的环境影响度,最终达到协助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保护协调的区域开发规划和区域环境管理规划的目标,促进整个区域可持续性开发。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开发规划与区域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一)从宏观角度上说,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开发活动的选址、规模、性质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的考虑分析可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尽可能的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的损害。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区域开发各功能的合理布局、入区项目的优化选择等决策的有效依据。
关键词:低丘缓坡;开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90-02
一、引言
自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金华市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目前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处在试点阶段,在法律衔接、政策处理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一)指标限制规模开发
从实践看,要实现低丘缓坡资源的有效利用,规模开发不仅可以降低开发成本,而且有利于合理布局。但林地和建设用地等各类指标管理对低丘缓坡规模利用形成了制约。
从2008年开始,国家对林地征用实行定额管理。今年十月浙江省林业厅下达金华市区的调剂使用林地定额指标为198.59公顷。从实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需求看,存在指标不足的问题。
低丘缓坡开发为建设用地还受建设用地指标控制。按国家土地管理现行政策,低丘缓坡开发的建设用地必须纳入年度用地计划管理,实行总量控制。按照目前全省用地指标的分配情况,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解,金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十分有限,利用低丘缓坡开发非农建设用地受指标限制,特别是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开发区影响更大,降低了开发的经济合理性和综合效益。
(二)零星农田开发难
低丘缓坡成片开发利用会涉及其中的零星基本农田,处理难度非常大。从金华两区反映情况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调整,成片开发的低丘缓坡就不能搞建设。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和调整有着严格的要求,有周期性,时间会很长。
(三)规划之间整合困难
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林地调整规划等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衔接。但规划与规划之间衔接比较困难。一是各类规划各有其编制周期,且编制的时间不一致,不同的规划在前后时间点衔接上存在困难;二是规划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用地指标、空间布局、建设时序上缺少衔接;三是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本身缺少明确的编制规范和审批程序规定,缺少统一标准、科学合理的低丘缓坡适宜性评价,给规划之间的衔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四)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
规划开发区块一般都具有一定规模,往往会涉及到不同的乡镇和村以及众多农户,利益调整和政策处理难度较大。其中既有降低开发成本与保护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也有开发过程中乡镇与村之间因道路走向、渠道排水及土地调整等需要协调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工程进度,甚至会引发不稳定因素,矛盾的协调处理难度很大,开发中补偿等费用也相对较高。
三、对策研究
(一)科学编制规划
编制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目的是摸清低丘缓坡资源,做好适宜性评价,并作出开发利用的时空布局,以避免盲目、无序开发。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要借助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力度,科学合理布局开发区域,努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二)突出重点建设
针对目前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障碍较多,而低丘缓坡又适宜于成片开发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省市相关政策,重点选择抓好一批重点区块。对于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块,对适宜开垦耕地的林地规划调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可以同步进行,为重点区块的规划建设创造条件。重点区块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非农建设开发区块,一是农业开发区块。在开发空间上则可更多地满足建设用地之需。每个重点区块一旦确定,还需单独编制开发利用规划,明确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开发时序,经审核批准后加快实施,以确保科学合理、高效利用。
当前技术条件下,金华市区低丘缓坡适宜成片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块规划为六个,即:金西开发区东区块、婺城区宾虹路产业带区块、金东开发区区块、金东区金南开发区块、汤溪九峰农场区块、澧浦镇下徐村区块。其中,前四个区块为非农建设开发区块,规划面积1685.57公顷,规划区内耕地面积383.02公顷;后两个区块为农业开发区块,规划面积515.65公顷。
(三)提高项目准入标准
要特别珍惜和合理使用低丘缓坡资源,争取以较少用地形成较多产出,充分挖掘低丘缓坡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金华市企业产出水平,应该说,到2012年,平均每亩工业产值200万元以上,是一个能够达到、而且完全可以超越的目标。建议市政府在、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的同时,根据市区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制定一整套科学可行的项目用地准入标准,提高低丘缓坡非农建设用地利用水平,实现开发区(园区)可持续发展。要加强行业控制和工艺技术审核,提高入园企业门槛,积极选择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入园企业必须符合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引进以技术含量高、低污染的工业为主,严格禁止对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四)实施用地绩效考核
设立强制转让和自主转让的双重机制,增强土地使用权属的流动性,对超期闲置并多次协商仍不能开发利用的地块,应实施强制公开拍卖。制定用地考核制度,闲置率超过一定程度的开发区(园区),应冻结其供地资格。要合理控制单个企业的土地受让面积,对于长期闲置工业用地的项目单位,应按一定标准收取罚金。对已投产项目未达到土地产出率标准的应加征土地出让金。
[关键词] 开发区 总体布局 合理性 罗源湾
1 罗源湾开发区总体规划
1.1 开发区位置和范围界定
罗源湾经济开发区由福建省政府于1998年3月批准建立省级开发区,定名为福州罗源湾开发区。开发区位于福建沿海罗源湾北部沿岸,西距罗源县城3km,北部以104国道为边界,西侧有温福铁路和201省道通过,向东由规划中的疏港铁路和疏港公路与罗源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
经国土资源部核准,罗源湾开发区面积确定为4km2,包括三个区块,范围覆盖松山镇镇区及树柄、歧后、歧头、南岐、渡头、吕洞、泥田、迹头等8个行政村,其中,区块一:东至松山镇迹头村,南至江滨北路,西至五里桥,北至104国道;区块二:东至岐后村,南至马鞍塘,西至五北公路,北至江滨南路;区块三:东至岐头村,南至岐后村,西至马鞍塘,北至江滨南路。
开发区总体上分为南、北两片,沿起步溪南北两岸分布。北片西接罗源县白鹭自然保护区,东接罗源港迹头作业区,北部为丘陵山地;南片西接罗源县老城区,东接规划建设的罗源新城区。
1.2开发区性质与规划目标
根据《罗源湾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罗源湾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福建罗源湾(北岸)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批复,开发区性质为:省级工业园区和市级工业集中区之一,重点发展冶金机械、新型建材、能源、电子、包装、食品等产业。
开发区规划目标为: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力争近中期(2006~2015年)形成以冶金机械、电力能源、建材(石材)、轻工纺织、现代港口物流等临港工业为支柱产业和以高优农业(水产养殖)、滨海旅游为重点产业的产业结构;中远期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条件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海洋)、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开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更好吸引国内外知识、技术、资本等战略资源,形成开发区具有创新优势的新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从而把开发区发展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罗源新中心城区。
2 开发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1]
2.1开发区建设现状
罗源湾经济开发区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耕耘,在项目带动下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项目入住率较高,土地出让率达90%,成为罗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并即将步入跨越式发展时期。
开发区北片大部分为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东部),除渡头村、泥田村为居住用地外,中部泥田村附近还规划了居住用地。南片西部地块除工业用地外,包括了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和公共绿地;南片东部包括4个村庄和松山公园,以居住和绿地为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溪南岸和松山公园西南部,面积较小。截止2007年7月,罗源湾开发区已累计签订合同项目76个,其中北片区39个,南片区37个,总投资超过60亿元人民币。入驻项目涉及多种行业,包括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金属加工、食品加工、塑料制品、纺织服装、包装印刷、房地产、物流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
从总体用地布局来看,开发区以工业用地为主,突出了工业区的特点,兼顾了区内村庄、山体绿地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基本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相吻合,其开发建设已经并将继续带动罗源县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罗源县城向滨海和临港方向逐步扩展,推动罗源县城市化进程。但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改善、总体布局和园区生态建设等方面,仍将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2.2开发区总体布局存在的问题[2]
2.2.1从开发区产业结构功能分析
开发区已经基本形成的产业结构与开发区性质定位存在不一致。已经引进的企业涉及机械、电子、化工、塑料制品、金属加工、食品加工、建材、纺织服装、包装印刷、房地产、物流业、服务业等多种门类,产业结构比较杂乱,特色优势不明显,科技含量也普遍较低。
2.2.2从开发区功能布局分析
开发区的工业用地没有完全体现区域区块功能特点、工业类型进行用地功能分区,区内地块功能显得混杂。北片西部包括了机械、纺织、化纤、食品、建材、有色金属、包装等,北片东部包括了服装、机械、皮革、矿泉水、地热和物流,北片中部包括了村庄、商住和休闲度假别墅区;南片西部包括了机械、食品、化工、建材、电子、金属加工,南片东部包括4个村庄和松山公园。工业地块内部功能之间,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功能之间相容性不强。如北片东部与西部之间为蓝湾明珠住宅项目,北片与松山镇的泥田村相隔很近,金源鑫超细矿粉等建材、机械项目对居民住宅影响明显;南片新新刀具项目周边为海林食品加工项目,宏伟化纤项目周边为玩具项目,信和竹木业项目周边为服装加工项目等现象,不同类别项目之间存在交叉污染,我们在对罗源湾开发区环境监察过程中已多次收到此类的投诉。
2.2.3从开发区环境特征分析
根据开发区各区块功能和区域污染气象的自然环境特征,从入驻企业排放污染物对周边环境、企业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环境适宜性分析,开发区总体空间布局存在诸多不合理性。区内工业与办公机关、商住等混杂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区内入驻的亿鑫钢铁、德盛镍业等几家重点空气污染源,预计建成投产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D类大气稳定度下的主导风向NE和次主导风向E、SE时,对布置在开发区北片中部的商住区、南部的商住、办公、商贸区等影响较为明显。居住点被工业区所包围,未来的环境纠纷问题不容忽视。罗源县城部分居住区、白鹭自然保护区等位于开发区的下风向,开发区内部各企业没有按照不同的工业类型分片布置,功能分区比较混乱,企业之间不相容性较明显,如食品、生物医药、化工涂料、机械、电子等各企业毗邻。商住区位于工业企业的包围当中,预期环境空气质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经入驻的福州扎布耶锂业碳酸锂项目、福建时代包装材料、福州宏伟兴业化纤、宇星50万吨铝锌硅涂层板、人造革项目等,其中SO2、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尤其是排气筒高度均未超过湾内四周山丘,对区域环境空气的污染贡献比较突出。
3 对策建议
罗源湾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基本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相吻合,其开发建设已经并将继续带动罗源县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罗源县城向滨海和临港方向逐步扩展,推动罗源县城市化进程。但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群建设、产品与生产技术更新换代、基础设施改善、园区生态建设等方面,仍将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由于开发区目前已经达到较高的开发程度,重新布局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在今后开发区环保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以改善布局不合理带来的环境问题:
(1)严格划定开发区今后入区项目的准入条件,对已建和在建项目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加强已投产项目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
(2)应全面推行以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区应实施燃油或燃气供热,不应建设为生产提供蒸汽的燃煤锅炉。对于区内已经在使用的燃煤锅炉,应逐步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替代,逐步实施燃油或燃气,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有关规定。
(3)开发区在减少现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之前,不应再审批需要锅炉供热的行业项目入区,如纺织、冶炼等,应引进一些产生污染小的轻工企业,采取低能耗、低物耗及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具有相对减降废物数量和毒性的项目,其产品也应具有对环境因素有最低影响的效果。
(4)不同功能区之间、企业之间尤其是企业配套商住房,要求有一定的缓冲地带和绿化隔离带,应在商住房周边种植高大的树木,降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5)全方位推行清洁生产,要求区内各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工业循环经济,开发区各企业应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