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安全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08-01
当前,体育课安全问题已成为体育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的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舍弃稍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等。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未能参加足够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在运动中更加容易受伤。如何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进行思考、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社会与家庭关注的头等大事。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体育课安全事故的成因
1.教师组织不合理、疏忽以及学生无组织自行活动引发安全事故。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合理的组织活动既达不到教学要求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比如,在投掷运动中,有的学生在他人尚未投掷完毕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去捡投掷器材,若教师没有相应的约束手段,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2.场地设备有缺陷引发安全事故。场地设备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场地设备有缺陷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板与地面不平齐;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表面生锈,不光滑或有裂痕;器械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位置不妥当;器械的高低不合理;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体育卫生的要求等。
3.学生的不正当活动引发安全事故。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遵守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打闹、动作粗野也能引起安全事故。比如:球类课上学生为争球、争场地、争胜负等小事,发生争斗,引发了伤害事故。
4.意外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意外事故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事故,是非人为能力所能避免的。比如学生在练快速跑时突然摔倒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二、降低体育课事故发生率的对策
1.狠抓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思想教育必须贯穿整个体育学科教学。学校对安全思想教育绝不能马虎,要常抓不懈,可利用班会、集会、墙报、宣传资料、学校广播和媒体等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去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抗震救灾精神完美结合,通过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教育,教会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真正“用知识守护生命”。我校通过多媒体组织师生及学生家长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组织师生及家长进行心得交流,让学生写观后作文,收效显著。
2.居安思危,有备无患。(1)学校定时检查运动场地及器材,杜绝隐患,防患于未然。(2)体育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充分考虑到学生体质状况、运动技术水平、气候、场地设备、运动负荷等与体育安全相关的因素。
3.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应自觉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讲解示范前明确教学目的,讲解示范时注意示范位置,明确此运动什么情况什么部位最易发生运动损伤。循循善诱,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及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灌输和提醒。同时,教师要向学生传授预防运动创伤的方法和发生运动创伤后的正确急救方法,让学生对运动损伤有一定的了解及掌握对运动损伤的简单急救方法。
4.建立体育安全应急预案。在预案中将体育保健及救助伤员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安全事故发生率尽量降到最低。实践证明,有预案或经过演习的学校能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5.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时进行体检。定期体检和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以便教师在上课中做到有的放矢。我校除进行学生体检外,还要求班主任及体育教师在家访中向家长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并及时把所了解到的信息录入学生健康档案中。
6.政府购买保险或自愿购买保险。有了保险,学生就有了保障,教师和学校摆脱了心理负担,家长不用担心医疗费用问题,是个“三赢”方案。我校学生基本人手两份保险,一份是政府买单的“校方责任险”,一份是自愿购买的“学生意外事故保险”。
摘 要: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由此引发的赔偿纠纷、责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如何正确处理、正确面对,对学校、体育教师都是棘手难题;通过亲身调查体验,分析在体育教学中突发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难题,旨在为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在体育教学中的发生提供理论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责任
中图分类号:G80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00
1 前言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基础、前提,近年来由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引发的各种纠纷已引起社会关注,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大部分都在体育课教学中发生;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达到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稍有考虑不慎,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期间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一旦发生,责任归属、赔偿、法律途径,对学校、家庭、学生、体育教师都是一种伤害。本文对体育教学中突发意外事故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毕竟上好每堂体育课是每位体育教师的义务、职责,体育教师如果能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认真,从身边的体育教学工作做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完全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东省佛山市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校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论证、设计过程中查阅许多相关论文、体育学院学报、网站进行研究分析。
2.2.2 统计法
将相关的有效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2.2.3 座谈讨论法
对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及家长进行交流、讨论,获得相关宝贵信息,指导论文的开展。
2.2.4逻辑分析法
以学校实例为依据,结合相关事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利用逻辑分析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课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特点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普通学生之间展开的运动技术传学活动,体育课教学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损害后果事故,构成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必须具备以下因素(1)受害主体??—学生(2)产生人身伤害后果,主要包括致伤、致残、死亡等,对人体损害而造成精神损害(3)在体育课教学中发生(4)体育教师参与教学。
3.2 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产生的因素主要由学生、体育老师、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构成,与学校体育最大区别是有体育教师直接参与教学。
3.2.1 学生因素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发现,由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占意外伤害事故的绝大部分;可以归纳为一先天遗传因素或身体素质差,由于学生面子问题或害羞不告诉老师有遗传病,特别在体育考核中,更容量出事,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二课堂纪律差、缺乏组织纪律性,每个班级都有好几位此类学生,课堂纪律较差,性格活泼,不爱听教师指挥,喜欢擅自行动,此类学生出事机率较大,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还须加强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组织纪律性。
3.2.2 体育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学生是主体,而体育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与体育教师密不可分;主要表现为(1)责任心不强,责任心是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表现,体育新课标给部分教师造成误区“放羊”成为部分体育教师的舒服生活、远离教学区、回办公室、玩忽职守,后果将不堪设想,体育教师责任不可推卸。(2)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低,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文化素质修养本身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潜意识就想混日子,思想上放松自我,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例如教学中,动作讲解不清、不讲,示范运动不规范、练习方法不正确、不做准备活动、不写教案等等,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还须经常进修、培训、学习新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教师身体素质有所下降,但教学经验会理会丰富,更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2.3 体育教学内容因素
高中体育新课标实施至今,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一,体育教学内容安排过难,同样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体育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科学、合理与制定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规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内容、教学步骤组织教学。
3.2.4教学环境因素
体育教学环境好坏,同样影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考虑场地、器材、气候因素。例如某校一天,同节体育课有6位老师上课,一个400米田径场,何其壮观,为了尽可能避免问题发生和减少教学冲突,只能把问题细化、具体化。
案例1:2012年2月13日一高中上午体育课,高一(9)班女生见习,在操场散步,气候恶劣,北方较大,突然此女生呼吸困难,体育老师看后马上送女同学到校医室,最后送学生到医院,为哮喘病发作,此教师先垫费用,最后家长把费用还给体育老师。
3.2.5不可抗拒因素
意外事故是指当事人过失或过失而偶然发生的不可预见伤害,由于体育教学特性,难免会发生各种伤害事故,突发意外伤害事故,有时让体育教师无从下手,对于学校体育教师应有应急预案,与校医密切联系,加强医学常识学习,积累急救经验。
案例2:2011年12月中下旬某校上午体育课,内容是国家体质健康标准1000米考核,男生甲离终点5-6米突然晕倒,体育教师紧急接校医急救,几位体育教师、学生参与急救,后医院到场参与急救无效,最终年轻生命远离他养育的父母、远离他尊敬的老师、远离他可爱的同学,此结果让家长、体育老师、同学永远无法授受,用血的教训告诫我们,赔偿已经于是无补,对家庭、学校、教师谁也伤不起。
3.3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问题
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责任主体与学校责任主体一致,包括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和未成年监护人、第三方责任人,从法律角度分为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三大类,在体育课中是玩忽职守、违反教学规律、教师不在场,伤害事故一旦发生,都可能涉及这三方面的法律责任。
3.3.1学校责任
我国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中,其责任主体一般追究学校和校长责任,客观而言,责任由校长承担显然不公平;在学校实施体育教学中,学校我负有管理安全教育和管理保护职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在赔偿后,可再向教师追偿。
3.3.2教师责任
教师责任问题,本文认为可分为责任心和法律责任,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尽心尽责“放羊”远离教学区,回办公室休息等等,伤害事故不发生则相安无事,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谁也负担不起,体育教师按照伤害的程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3.3学生责任
体育教学存在一定风险,学生受伤可能性较大,伤害事故的主体是学生,本身不应该追究学生过多责任问题;但学生由于生理缺陷未告诉老师,不能参加正常体育教学,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指挥,擅行动与同学打闹,造成伤害事故,学生自身也难逃其责。
3.3.4 家长责任
我国现在独生子女多,一名学生出事,3个家庭受到伤害。高中阶段,学生有走读和寄宿,经调查发现,部分走读生玩通宵、上网、聊天喝酒等,家长对孩子监管不力,第二天上体育课,往往容易出事,节假日也一样,学生回校,第二天体育课学生无精打采,也容易出事,所以家长的监管问题也值得深究。
3.4防范体育课教学意外事故的对策
3.4.1全面、科学、切合实际安排教学设计
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各方面因素都应该考虑周到,做好相应预防措施,课前备好课,写好教案,防止教学目标过高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同时就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降低意外受伤系数。
3.4.2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
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对先天性疾病或不能参加剧烈活动的学生建立档案,上课时区别对待,防患于未然;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掌握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细致了解学生的病史,合理安排此类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应对所教学生性格、思想状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水平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
3.4.3严格规范课堂纪律
开学要先上好室内引导课,规范课堂教育,讲清楚那些不应该做,要学生严格执行。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一切行动听指挥,提高课堂实效性;善于观察、发现,对违规学生进行教育,好的表扬,坏的进行批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别是在学习新动作时,教师一定要学生认真看示范,了解技术动作;最后还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落实重难点。
3.4.4加强课堂准备活动管理
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可以降低学生受伤机率,要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练习;还要检查学生着装是否合理,杜绝一切隐患事故的存在;合理安排运动量,组织好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4结论与建议
4.1建议
4.1.1 家长要转变观念。当今社会家长一味袒护孩子,没有接受“挫折教育”因为我们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应对一些危险不大的体育运动项目顾虑太多,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以减少意外事故发生。
4.1.2 学校领导要正确对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及时处理,减少问题扩大化。
4.1.3 体育教师应该把每堂体育课上好,这是作为体育教师最基本职责,体育教师只有把体育课上好才能胜任更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放羊”也要放得有艺术,上课期间教师不在岗、不在场,一旦失职,将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最起码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4.14建议学校给每位在校学生构买人生意外保险,或者和家长合作建立保险制度,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和经济补偿有一定的法律保障。
4.2 结论
4.2.1 加强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体育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提醒自己,不要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才醒悟,血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4.2.2 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课安全,尽心尽责,完全可以减少或避免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
4.2.3 体育课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有时真的很难避免,突发意外伤害事故导致学生受伤,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施救,避免伤害的后果更严重。
4.2.4 一旦发生伤害事故,按照教师是否履行义务情况,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及实用指南[P].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 王伯超,黄丹.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3] 王岩芳,高晓春.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4] 王岩芳.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J].文化教育,2005,(1)
摘 要 正所谓"教育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作为一线的教师,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安全第一”。体育课上出现大小安全事故,家长都有可能追究体育教师和学校的责任,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应该认真地总结、自查与反思,本文的通过实例和理论,谈谈我从教几年来对学校体育安全一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 学校体育教学 安全防护措施 体育教师 安全事故 小学体育课 学生 安全问题
学校安全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如今学校体育日渐受到重视,体育课中经常会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业,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各方都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体育课堂事故实例:这是2009年9月30日下午第三节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小郑(化名)是去年刚分配的新教师,他上的是50米跑,可以说是比赛式的。比赛气氛十分热烈,到了最后一组,老师发令以后,有个学生由于身体瘦小的原因,为了赶超前面同学导致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跑道上,落地的时候企图用手去撑,右手先着地,自己的身体压在右臂上了。于是,小郑马上跑过去检查了学生的手臂,手臂没有任何的“突起”和“肿大”,而且让其上举和旋转都可以,只是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有点疼痛。他觉得手臂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叫这个学生到旁边休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都在强调注意安全,还告诉这学生如果有问题,第二天及时通知他。
第二天早上,学生父亲来到了校长办公室,说是他孩子的手臂受伤了,校长将小郑叫去问了一些当时情况。另外从家长口中得知,当天晚上学生告诉家长说自己的手臂痛地厉害,家长还以为是脱臼,问完情况后去医院拍片,结果是手骨骨裂,关节滑囊脱臼,于是在市二医院进行治疗,共用去治疗费一万多元,其中保险赔偿额6000元,这起事故最终有了了结,小郑作为新教师本想好好干一番事业,却给学校带来了人和财的纠纷,教学生涯受到严重的挫折。
经过这个实例的反思我觉得学生的课堂安全重于一切,没有安全保障的教育还不如没有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健康的生活,如果学生的在课堂中受到损害,那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可能成为空谈,体育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平安健康的课堂环境,必须要以学生身体健康为本,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备好教材教法,树立安全意识做到对环境、场地、器材进行细致地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课中加强思想安全教育,课后表扬安全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让学生安全、愉快地学习。设想一下,如果教师在课中组织好一些,那么以上课例中的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深感体育教师肩上责任重大,对于安全问题不能有半点马虎,更不能存丝毫侥幸。结合文中的实例和理论,谈谈我从教几年来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利用多媒体提高安全意识
(一)体育课上强调安全意识,把它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去
比如开学的第一堂体育课总结完上学期学习情况以后就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课堂安全的重要性和自己上体育课的不足。思想上不重视安全问题,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学生的认识往往是:“随便活动一下,有时候同学之间开玩笑,踢来踢去,跑跑步,跑跑抓等哪会受什么伤。”针对学生思想麻痹,思想上没有预防损伤事故的概念,对他们就必须加强预防运动损伤的思想教育,主动制定预防措施,可避免一些无谓的损伤事故发生。
(二)利用视频对各类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进行播放
现在几乎都是多媒体教室,对如何预防运动伤害等记录片的播放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了解;体育教师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要求每个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二、严格执行课堂常规,认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一)体育课堂常规
所谓课堂教学常规,顾名思义,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主要有这几部分组成:集合整队然后师生问好、点名、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和佩带物、安全检查与安全教育、准备活动等内容。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主要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流畅、安全进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必要教学措施。如:体育服装问题,运动时提倡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不准佩戴各种金属或玻璃的装饰品,女生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夹;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需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在体育课中经常发现有“牛仔服”“凉鞋”等,特别是农村学校,更是屡见不鲜,这便是安全隐患之一,运动服要合身,鞋子要轻而合脚,如果太紧或太松都会影响动作完成的流畅性和自身的安全。
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伤害知识、伤害态度、伤害行为。伤害知识有3个维度共33个条目,其中伤害基本知识7个条目,日常生活安全知识14个条目,急救知识12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正确计1分,总得分再换算成百分制。伤害态度共有8个条目,计分方式与伤害知识计分相同。得分越高表明照顾者知识和行为越好。伤害行为主要调查家居环境和照顾者行为中容易造成婴儿伤害的因素,共有37个条目。其中关于家居环境评估的条目有18条,正向题每题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得分越高表明家居环境越安全;照顾者行为评估的条目有19条,正向题回答“总是”和“经常”记1分,回答“从不”和“有时或偶尔”记0分,得分越高表明照顾者行为越安全,两部分得分相加后再换算成百分制。
方法照顾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者实施基线调查,首先取得婴儿照顾者的知情同意,然后对其进行第1次访谈,调查其对儿童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安全教育访谈结束后,发放安全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婴儿期容易发生的伤害类型、导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伤害的发生以及发生伤害后如何进行处理。1个月后再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对安全手册的理解情况同时给予答疑。3个月后再次进行电话访谈,调查在这期间照顾者对婴儿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安全教育前后照顾者的婴儿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
1照顾者安全教育情况本组92名婴儿照顾者中,有14名(15.55%)经常接受儿童伤害安全教育,39名(43.33%)很少接受过安全教育,37名(41.11%)完全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缺失2名。33名(58.93%)照顾者主要在家里学习伤害安全知识,9名(16.07%)、11名(19.64%)和3名(5.36%)分别在社区、医院及其他地点学习,缺失13名。
2安全教育前后婴儿照顾者伤害知识和行为得分比较安全教育前后婴儿照顾者伤害知识和行为得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安全教育后婴儿照顾者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于安全教育前,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1婴儿照顾者普通缺乏安全教育知识婴儿由于活动能力弱,自我防御能力差,因此其照顾者就成为其预防伤害的关键所在。有研究结果显示[4],安全知识缺乏对婴儿照顾者不良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是影响婴儿伤害发生的主要因素。照顾者缺乏照顾婴儿的相关安全知识,照顾不周及家具物品摆放不当都可能导致婴儿伤害甚至死亡的发生[5]。本研究发现,仅有14名(15.55%)婴儿照顾者经常接受儿童伤害安全教育,39名(43.33%)完全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37名(41.11%)很少接受过安全教育;33名(58.93%)照顾者主要在家里学习伤害安全知识,9名(16.07%)、11名(19.64%)和3名(5.36%)分别在社区、医院及其他地点学习。结果说明,婴儿照顾者虽然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了一定的婴儿伤害安全知识,但大多数婴儿照顾者没有接受过或很少接受过婴儿伤害安全教育,对于伤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认识还不够。结果提示,只有照顾者全面认识和了解婴儿伤害安全知识及其相关因素,端正态度,在日常家具环境及自身的行为中尽量避免伤害的危险因素,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婴儿伤害的发生。
2安全教育可提高婴儿照顾者安全知识和改善其伤害态度及行为本研究发现,通过安全教育后,提高了婴儿照顾者安全知识,改善其伤害态度和行为,教育前后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6-7]结果相一致。婴儿期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居环境,家庭照顾者为预防婴儿伤害的关键。安全教育是减少婴儿伤害发生的有效途径[8]。研究表明[9],通过分派“宝宝书籍”的家长教育干预方式,可以减少婴儿的居家安全风险,特别是初产、低收入母亲的安全行为比对照组要好。本研究通过发放安全手册并进行电话咨询的方式对婴儿照顾者进行儿童伤害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婴儿照顾者安全知识和对伤害的防范意识,自身行为及家居环境中危险因素也相应地减少。通过电话咨询进行答疑的方式,给予婴儿照顾者直接的指导和帮助,对其不良行为提出改正措施,进一步帮助照顾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为婴儿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有效减少婴儿伤害的发生。
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我国自1996年起就确定了将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一作为“安全教育日”,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展。2007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信息安全以及危害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的六大模块,要求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展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国家之所以设立这些制度是为了降低各类伤亡事故在中小学发生的机率,全面深入的推动安全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然而,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是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导致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只有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生存技能、健康知识、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并掌握自我保护能力后才有规避各种伤亡事故的可能。多年以来,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学生在意外伤害事故中缺乏与安全相关的生存技能、生活经验、心理知识以及基本的医学尝试,导致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学校受传统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早已明文规定要在学校开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但学校只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实践活动,真正发生危险时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目前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手段有:第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强调运动损伤的内容;第二,对体育器材使用的讲解;第三,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安全保护;第四,教师利用上课、黑板报、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的理论讲解;第五,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老师让学生做热身活动,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从以上五点我们看出,学校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宣贯上或是对运动项目本身的安全讲解,并没有涉及到对发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情景的安全保护教育。以上所述就是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现状。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师生要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首先要注意安全,而且上课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身安全,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应如何应对。教育部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需要体育老师和学生认真阅读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生命安全教育里的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在学校里的安全意识。
(二)学校定期开展运动会和突发事件演练,普及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体育课的范畴,运动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只有将生命安全教育与运动竞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和突发事件演练,这类竞赛和演练的种类很多,比如赛跑、篮球赛、拔河比赛、火灾演练、地震演练等,在竞赛和演练中学生增强了体质、锻炼了意志,同时还学到了救险逃生的技能,强化了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意识。
(三)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里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这说明该课程是目标导向,课程内容很广泛,体育老师在教学上有很大的空间进行选择,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在竞赛规则、运动项目、器材、场地上进行适当的简化,编写适合本学校风格的教学课程,把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改编成机动灵活的教学内容。
(四)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
体育教师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是安全教育的的设计者和操作者,体育教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能否顺利开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情况来说,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内容和评价体系应用到体育与健康课程里的生命安全教育当中,这就需要外部和内部共同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外部来说需要教育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定期开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师范类体育院校应着重开展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使体育教师在走向教育岗位之前就有这专业的技能来胜任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内部来说,作为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同事、外校同行交流沟通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经验,多学习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图书和影像资料,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打好基础。
(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全面开展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
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很难完成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学校应与社会各部门取得联系,如公安消防、卫生、交通、地震的相关部门,聘请这些部门内的专业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演习活动。如请消防人员给学生讲解发生火灾后的逃生办法,请交警向学生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还可以请地震监测站的人员向学生讲解地震来临前的征兆和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等等,只有学校与社会实现真正的结合才能使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