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1篇

一. 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一方面开拓校外交流。

抓好集体备课,实现学科备课组脑力资源的共享,既是提高备课

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组内,我们一是做到课前讨论交流,二是做到课后反思小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们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碰头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们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有时设想的教学方法和现实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会做一下教学实验,就是大家讨论一种认为比较可行的教学方式在某个班试讲一次,上学期“变速自行车的学问”这一节课,大家在课前讨论时都觉得这课很难上,什么飞轮、链轮啊一些专有名词我们先推了一辆自行车研究了一下,还是觉得怕学生不好理解,这时我们就集体备课由我先在四班试讲,其他成员在后面听,然后综合学生们的反应、授课老师的自我评课、听课老师们的意见再加以完善,其他老师再上时,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实验我们做的很多,效果还不错,大家都觉得收益非浅。

在校外我们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听、评公开课这样的机会。我们还与其他学校保持着教研交流。我们和武珞路中学、东亭学校、二十五中的数学备课组长建立了联系,方便大家有问题一起研究。特别是在期终复习时,我们交流得更加频繁。外还利用同学、朋友的关系经常与潭秋中学、粮道街中学、四十五中、白沙洲中学、张家湾中学的同头数学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交换备课资料。经过交流很容易发现我们的差距,从而尽快地弥补我们疏忽的东西;经过交流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们备课组的几名成员虽然性格相投,但也各有特点。针对各人强项、办事风格,合理地分配工作方可产生最大的合力。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的、上网查询资料的、画图的、誊写的、打印的各司其责,很快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试卷便出炉了。像这次出期中考试试卷就是我们先集体讨论,再由韩慧、杨兰和我各自独立出一套试题,由谌非从中挑选、整理出最后的定稿。这样我们四个人一些好的想法都在这份试卷中体现了。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大家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说到这里想起一件让我很感动的小事。前段时间我们要学习讨论截一个圆柱体会得到哪些平面图

形。准备了一些圆柱体形状的喝水杯子,里面装着部分水,水面就可以看作截面,来帮助学生理解。那天我临时改讲家庭作业。上课了,韩慧见我没拿那些水杯教具,急得她以为我忘了拿,赶忙送到我班上来了。那一刻我心中的感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试想有着这么一群好的伙伴们,还有什么工作开展不好呢?我们也有为了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分歧而争论不让的时候,但每当意见统一时大家一定都会会心一笑,拍拍肩说“好,就这么统一啦。”我们还打破班级界限,面向全年级学生,不分彼此。比如,有时侯谌非要留人补差,我们会让其他几个班上也需要补差的学生到二班教室去跟着听。我还记得为了给一个学习严重困难的女生补差,我们是轮番上阵讲解。我们四位成员就像分子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群策群力,奋发进取。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2篇

回想2013年年初,当我知道了“新教育项目培训群”的群号时,直觉告诉我,这是和新教育直接接触的好机会,我迅速加了群。令我倍感欣喜的是,这里不但有很多优秀的新教育教师,还有很多优秀的语文课程资源。我深深地被这些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激情所感染。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为了将来更好地培养儿子,我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群里优秀老师们分享的语文课程。

在群里,几乎每天都有语文老师在做分享,我还从来没有加入过这样疯狂的群,只要一开QQ,这个群里就会跳出几百条信息,比我的其他任何群都热闹多了。而且我无法做到完全旁观,因为不久后群里开始布置作业了,群里的教师必须交,否则有被踢出的危险。我不想离开这个优秀的群,于是我格外关注作业,只要收到作业信息,我就做。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思想开始起了一定的变化,对“新教育”有了思考:新教育不是只针对语文学科,也在召唤其他学科的老师走进自己的“完美教室”,在点亮自己的同时,点亮学生。作为数学老师,数学教学也可以像语文学科那样,开发出优秀的课程。学生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仅仅是数学的一部分,有许多优秀的数学科普读物能为我们打开更宽广的数学学门,把这些好书中的数学带给学生,相信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的。

当时我正在教低年级数学,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有没有适合他们看的数学绘本呢?我开始寻找并购买数学绘本,将它带给我的孩子和我两个班上的学生。

一段时间共读后,不仅我6岁的孩子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还说出了“我爱数学”的话,我的学生也特别期待每周数学活动课上我和他们共读数学绘本,就连父母们也逐渐知道了有趣的数学读物,开始和孩子一起阅读。班里有好几个学生,在幼儿园学习了数学,但是过早学习符号化的数学,让孩子吃不消,反而对数学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在亲子共读数学绘本的过程中,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对她说,“我的数学学不好,是因为没有数学绘本。”在她看了数学绘本后,她的数学学习有进步了。我知道,数学绘本只是一粒火种,是它让孩子发现了数学的趣味,产生了自我力量。

默默探索着,自得其乐着。一天,我突然接到群里粉红毛虫中队队长请我做分享的邀请。我诚惶诚恐,既激动又害怕,在队长的鼓励下,顺利完成了“数学课外读物的共读与思考”。期末时,我的这份同题的群作业又被评委们评为优秀。8月23日,我又接到北京新教育实验学校为期3天的种子教师培训的通知……当时我刚写完种子教师的申请书,就接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真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短信问花王是不是弄错了?花王老师告诉我:“从教师地域分布情况和学科方面考虑,你被破格入选为种子教师,对你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呀!”我决定将数学课外阅读的课程开发到底,低年级先将数学绘本教学做好,中高年级再慢慢开发其他数学课程。

北京的培训对我触动很大。曾经只在网络上见到喜喜、花王、蓝玫、莞尔、小风、水心、飓风、栎柯……全都真实地来到我的面前,如此亲切!榜样教师们为我们诠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他们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希望,让学生们成为我今生最美的相遇,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全力追逐

之后,我承担了新教育项目培训群数学中队队长的工作,并且申报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学习。

每周一晚上是数学中队固定分享交流的时间,我要调动群中的数学老师共同参与学习,要寻找联系群中的数学教师分享关于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分享交流中,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

刚接到分享任务的教师都与我当初一样,不知道分享什么,都不敢承担。我也像当初队长鼓励我那样,鼓励他们,最终战胜自己,在分享中获得成长。

数学中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还远远低于语文中队开发课程的能力,我为自己鼓劲:不要急,慢慢来,先让活动开展起来。

因为奇迹、灯花、心静、香水和我的共同坚持和努力,我们成功开展了一个学期“二年级数学绘本共读分享交流活动”,并且留下了宝贵的群记录资料。在上个学期的摸爬滚打中,我们总结了很多关于数学绘本共读的经验,发现了更多适合小学生共读的数学绘本。不仅有适合低年级的数学绘本,还有适合高年级的数学绘本,我们扫描和收集了关于数学绘本的150本电子绘本,为方便数学教师平时在课堂中进行数学绘本共读,打下“物质”基础。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丰富的资源,在“新教育项目培训群”中,一、二、三年级的数学绘本共读研究小组同时启动,三个年级轮流,每周一次的“数学绘本解读分享”开展起来。借助“萤火虫网络教室”的契机,每周一个数学绘本课的讲师分享自己所上数学绘本的解读,我们的数学课程研讨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十字路口

然而,随着工作顺利开展,我却不断接到家人的“报警”:忙于新教育工作,我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电脑前,时常连早晨起床都在网上忙碌。家里的很多事情,包括陪孩子玩、讲故事都落在丈夫身上,甚至该吃饭时,家人叫我吃饭都要叫N次。每一个人都受不了我,说我中邪了,“不要上网了”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也尽量克制,我也发现自己花在电脑上的时间太多了,连看书学习的时间也被压缩了!但是,除了早晨固定为读书之外,到了晚上,周日二年级分享、周一项目群研讨、周二“网师”学习、周三三年级分享、周五YY语音课堂主持与评课、周六一年级分享……

每晚我都不忍心离开网上的工作,相信坚持会创造奇迹。

2014年3月19日,是个春光明媚的一天,但对我们家来说却是个阴霾突起的日子。同是教师的丈夫在上班期间突然胸口剧痛难忍,后经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破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作为妻子的我,心急如焚,手足无措。病危,马上转院!筹集高昂手术款!确定手术方案!寻找血源、血小板!开胸手术历经10小时!重症监护室8天8夜!平安度过危险期!终于出院,可以回家静养了,医生说要半年的时间,需要我精心照顾……

我的生活因此出现180度的大转变,所有工作在心痛中都停止了!

花王、奇迹、灯花老师、昕仔……这些老师得知我的情况,不仅给了我很多关心、鼓励和帮助,还在百忙之中接手了我留下的工作,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将来你爱人好不好和你照顾得怎么样有关”,前人的忠告在我耳边回响!我突然要在梦想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学习医疗知识,长期照顾丈夫,这是我无法回避的义务和责任。我后悔自己对爱人关注太少,造成他大难临头。我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需要找到平衡点。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兴趣 深度 宽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02-01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深感作为一名低年级数学老师责任重大,尤其当前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贯彻落实,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常在办公室听到高年级教师感叹:很多学生在低年级成绩还可以,怎么到了高年级就变差了呢?带着同事们的疑问,笔者开始了对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摸索。几年下来有所发现: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做到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对挖掘数学知识的“深度”、开拓数学知识的“宽度”有所忽略。只有弥补缺失,才能让高年级教师觉得数学课堂上学生一点即通,学生们觉得高年级数学的“门槛”并不高。弥补的方法很多,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从教体会。

首要的还是兴趣培养不可少。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就经常采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去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多得。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学生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数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有了兴趣再适当加深学习难度。锻炼学生的耐挫力,让他们能够迎难而上;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为班上做好榜样形成主力军。班上总有不均衡现象,记得讲二年级的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是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这样的时刻,身为教师也会沮丧懈怠,于是及时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身为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总之,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也由这一理念产生出一个念头:“让孩子们当小老师,我来督导!”。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是有益的、成功的。老师只管巡视和指导,“小老师”们讲得有声有色,思路清楚,分析得也很到位。课堂气氛远比之前学生被动听讲强。于是时常抓住教学中的 “契机”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好“学科带头人”。在解决教学问题时,可找平常读题马虎的孩子来帮大家读题,让他们的粗心习惯得到纠正,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再找水平中等的学生帮大家分析题意,并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最后再找几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判断,让“学科带头人”做出最终“判决”,大家意见一致后再进行下一题。

应用题如此,计算类也不例外。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有的孩子计算结果正确但说不出理由,于是在教学计算时,通常让基础好的学生说出算理,再找基础薄弱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样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面得到不同收获,让他们倾其所能,尽量做到既要会算又要能说明算理,让计算法则和原理在脑海中印象更深,理解得更透彻,而不是照猫画虎按部就班地只完成计算任务。

知识有了深度,学生有了一定的耐挫能力,还要设法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教学一年级数学加法口诀时,为了便于记忆,减轻负担,可让学生试着观察2+3=5,3+2=5;4+5=9,5+4=9;7+8=15,8+7=15……有什么规律,最终引导学生把握算式规律,明确“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知识要点。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想到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关键,于是重点引导学生对着屏幕上的图画列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就这样练习列算式说意义,学生会觉得太简单。还可顺势加大难度提问:对照画面和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最终会有学生回答出:加数都在乘法符号前面,乘法符号后面是有多少个这样的数相加。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强调:这是关系到六年级时分数乘法的一个重要规律……

身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们要相信,在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下,学生不断发现领悟,将会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轻松……

参考文献

[1] 李伯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训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2] 刘洪运.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吉林教育,2011(19).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81-03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编者在每一课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图,力图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与直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活泼。但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般”教材中的情境图,在使用数学情境图时出现了偏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对情境图进行二度开发,对于教材中的情境图该加的地方要加一加,该减的地方也要减一减,要让数学情境图在“加减”中增值。这样,才能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一、给情境图做加法――丰富数学内涵

在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课时的情境图呈现的数学信息比较单一,或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或没有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这样的情境图,我们要对其做一做加法,从而让情境图的数学内涵更丰富。

(一)增补信息,体现多元整合

对于教材中那些数学信息比较单一的情境图,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对其进行增补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课中,情境图(见图1)只呈现了一个11层的书架,每一层放18本书。从这幅情境图中只能够引出“18×11”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算式,情境图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是很少的。

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就是这样简单地利用这一幅情境图进行教学,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认知基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因此,对于这样一幅情境图在运用时要增补一些信息量,使之变成图2的形式,增补信息以后,学生就能够在情境图中引出:18×3、18×8、18×10、18×11这四个算式,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学生的新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补动画,丰富数学原型

在教材中,数学情境图是通过静态图片的形式来呈现数学原型的,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静态情境图呈现的数学原型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进行理解与把握。在运用数学情境图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增补动画,以丰富数学原型。

例如,在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周长》一课中,教材中只是给学生呈现一只蚂蚁绕树叶爬行的静态情境(见图3)。教学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图感知蚂蚁围绕树叶爬一周所爬过的轨迹就是这一片树叶的周长,他们是不能有效地感知“周长”这个概念的数学原型的。

教学时,针对这幅情境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四种情况给学生进行动态呈现(见图4):第一只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多一些,第二只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少一些,第三只绕着树叶的边线刚好爬了一圈;第四只蚂蚁从树叶的底部出发沿着中间爬到顶部又返回到底部。这样,让学生在观察四只蚂蚁爬的路径以后他们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只有第三只蚂蚁爬行的路线是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而其他三只蚂蚁爬的路线都不是树叶的周长。蚂蚁只有绕着树叶的边线爬,并且要从起点出发又回到原来的起点才是它的周长。这样,“周长”这一概念的数学原型在这四幅图的动态呈现中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感知与理解,并能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三)增补空白,照亮认知盲区

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知识与知识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情境图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展示这个过程。学生在很多时候会存在认知上的盲区。这时,教师就要对情境图的空白进行增补,照亮学生的认知盲区。

例如,在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一课中,情境图利用长方体形状的图书柜让学生进行观察来呈现,其实,这样的情境图是留有一定的空白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四个学生分别站在图书柜的四个方位进行观察:①“本位观察”:让学生站在自己的位置观察,说说“看到了图书柜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②“换位观察”:四位同学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调换位置,并让学生说说“你所观察的是图书柜的哪一面,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刚才位置上观察到的有什么区别”。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两次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进而得出结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图书柜的样子也就不一样。③“全面观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和角度来观察,并说说“在哪个位置观察的,和你前一次观察到的结果有什么区别”。最后引导并总结:观察一个物体,不能只从一个位置去观察,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真实地认识这个物体。整个教学过程模拟了情境图,把情境图中平面的问题,转化成学生身边的物体,让学生亲身参与,更加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观察物体。

二、给情境图做减法――凸现数学本质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为教师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是,如果教师不精心选择,随意拓展,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很容易成为情境观赏,失去应有的教学价值。有的教师将情境图的作用绝对化和形式化,甚至到了认为没有一幅精美的情境图就无法上好一节课的地步。对于看似复杂的情境图,教师可大胆进行删减,将教材的情境图简单化,从而凸现情境图的数学本质。

(一)删减信息,突出教学重点

在北师大小学教材中,有一些数学情境图显得比较复杂,包含的数学信息量非常多,但其中的一些数学信息与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联系。学生对于存在情境图里的很多信息往往在学习时无从下手。因此,对于这种纷繁复杂的情境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所取舍,对无用的信息进行删减。这样,才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

例如,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教材中给学生呈现了游乐场的情境图(见图5)。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往往是先让学生观察图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出算式。这样,会导致在课堂上出现大量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算式,学生在不理解乘法含义的前提下很难找到相同的加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而对于相同加数连加,学生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因此,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从整幅游乐场的情境中引出大量的加法算式。教学时,只要在其中选取一个活动项目引出加法算式进行教学就可以了。如,可以把游乐场中的活动聚焦到“飞机图”上来(如图6),引导学生提出“一架飞机坐2人,4架飞机一共坐多少人”这一数学问题,列出算式2+2+2+2=8(人)。然后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为2×4=8(人),再进行乘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算式和同数连加加法算式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体验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二)恰当分解,细化学习对象

删减数学信息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但是,有的情境图具有整体性,没有办法进行删减。对于这种情境图,教师在利用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分解的策略,通过分解来帮助学生细化数学对象。

例如,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一课中,教材是通过教室中的座位图来呈现数学情境的(见图7)。如果直接根据这幅情境图让学生确定小青的座位,学生往往会产生认知混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位置,而数对的基础是学生对图中行与列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因此,在利用这幅情境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辅助,根据行与列把这幅情境图用含有阴影的直条来明确行、列的含义和区别(直条逐一显现行、列后,再隐去直条)。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实就是把情境图进行了分解,但又不影响其整体性,通过分解化的处理,学生就能够正确地从情境图中理解行与列的意义,从而为用数对确定位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妙替换,凸显教学关键

教材中的一些情境图由于是以静态的图片形式来呈现的,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突出教学关键,对于这些情境图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图进行替换,从而凸显教学关键。

例如,在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中,教材中呈现的是淘气和笑笑站在不同位置数停车场中的汽车的情境(见图8)。教材这样呈现情境图的原意是从笑笑的角度观察她左边的汽车加上右边的汽车可以列出算式3+2=5;从淘气的角度观察他左边的汽车加上右边的汽车可以列出算式2+3=5,从而得出3+2=2+3。但是,对于左边的相对性学生是十分难理解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能理解的现象。

二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5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那种把学生的头脑当做容器,由教师一味进行灌输的教学目前在课堂上是很少见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 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它关注的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沿着前人探索的路子去思维,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授人以渔”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渗透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堂.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了学生:(1)发现问题的能力;(2)搜集、分析、利用、处理信息的能力;(3)科学的态度和道德观;(4)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5)分享与合作的意识 .同时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改变周边学校当前数学教学单纯重“演算”轻“思考”,“课堂”脱离“生活”的不良倾向有一定的辐射影响.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学生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根据各年级具体情况,各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按以下安排:

1、高一年级:主要依托数学学科,开展主题、专题探索学习.

鉴于高一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这部分的内容设置应结合正常教学内容而设定,并以教师讲解为主.对此,教师应该结合有关内容讲授观察、实验、调查、模拟、比较、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科学假说等基本方法.比如教师可以把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方法介绍给学生,可以介绍性地给出几个数学模型问题.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他们开始接触一些在应用领域较常用且较易理解的数学知识.

这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引出(问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复杂的表面中去找潜在的规律),总结(规律及解题思路),发散(到生活中的其它类似问题).

2、高二年级: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基本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元应用型专题或项目研究.

这部分教学是以课题研究为渠道,学生在学校组织、教师指导下进行.由于这部分要求在较高的层面上应用数学,因此这一部分的活动将适当的介绍一些超出高中范围的知识(主要是一些经常用到的应用数学工具).

这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介绍(已有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一些规律以及常用数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简单的线型规划、简单的求导、简单的图论知识),练习(进行知识掌握情况反馈)和实践(让问题的范围扩展到真正的生活中,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